Title: 区块链:票据数字化新动能 Post by: ourgot on March 26, 2017, 03:52:59 AM 风险事件频发的传统票据市场亟需改革,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随着区块链技术走向成熟以及票据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将涌现出一大批票据区块链的创新应用,实现传统票据到数字票据的跨越式转变,开辟我国票据市场的崭新蓝图。
我国自新票据法实施以来,商业票据发展迅速。具体而言,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发布的《票据市场2016 年回顾及2017 年展望》显示,2016 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3.6 万亿元,金融机构累积贴现70.2 万亿元,同比下降6.7%,交易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不难看出,票据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风险的提升让金融机构调低了交易预期,风险事件频发的传统票据市场亟需改革,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传统票据的数字化进程商业票据的演进主要有三个阶段:纸质票据、电子票据、数字票据,其发展演变的历史正是其不断走向规范化、现代化、数字化的过程。其中,传统的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对我国金融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纸质票据商业票据是工商业者之间由信用关系形成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是最古老的金融工具之一,起源于商业借贷中延期支付货款的行为。但商业票据不反映交易的内容,只反映由此产生的债务债权关系,商业票据的签发和转移只依赖于签发人的信用背书,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商业票据在流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由于我国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行为不规范、信用环境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企业在签发商业票据时存在欺诈行为,在承兑时出现拖欠票款、拒绝偿还等违约情况;从负责承兑汇票的银行来说,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提高业务量,承兑超过自身支付能力的票据,或对票据审查不严,存在企业保证金缴纳不足等问题。 二是操作风险,我国目前大部分票据交易仍然采用纸质票据的形式,且大多通过人工操作,在企业资格审查、辨别真伪、保管登记、清算等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操作失误或是主观的违规操作,为违法犯罪提供可趁之机。三是市场风险,在票据转贴现过程中,由于政策变化,导致利率变动幅度较大所产生的风险。例如,2003 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俗称“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票据转贴现率急速上升,达到3.3%,接近同期贷款利率,给开展相关业务的商业银行带来较大损失。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波动将更加难以预测,这对承兑方的利率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风险,由于交易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尤其是银行对于票据债务人情况了解不全面,使得债务人在票据承兑前骗取信任,但到期不履行支付义务等。 近年来票据大案频发,2016 年1 月22 日,某银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金额高达39.15 亿元。原因是该笔银行转贴现业务在回购到期前被某票据中介提前取出,纸质票据被换成报纸。该笔资金非法流入股市,受股价下跌影响,出现巨额兑付缺口,给银行的资产和声誉均带来了巨大损失。事实上,这只是众多票据诈骗案的冰山一角。由于票据业务涉及的金额较大,风险一旦产生,往往造成恶劣影响。传统纸质票据市场亟需通过创新手段来防范风险。 电子票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票据逐渐取代纸质票据,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09 年,央行推出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lectronic commercial draft system,ECDS),标志着我国票据系统迈入电子化时代。ECDS 实现了票据记载和流通过程中的电子化、信息交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逐渐面向全国性市场。虽然纸质票据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票据交易中依然占主要地位,但电子票据产生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递增态势。根据央行数据,2015 年电子票据占整体出票量的28.4%,同比增长75%,2016 年前三季度,电子商业汇票占比过半,达到60.9%,同比大幅提升40 个百分点,电票占比提升较快。2016 年9 月,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标志着票据市场正式开启电子化进程。电子票据可以分为银行电票系统和互联网票据交易平台。2016 年12 月8 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成立,成为首个全国统一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实现了包括票据电子化交易、DVP 清算、无纸化托收等功能。电子商票系统(ECDS)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纸质票据存在的造假和遗失问题,具有较高安全性、规范性,节省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票据交易的效率。但是,银行电子票据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最突出的一点是,由于电票系统的中心化运行,一旦中心服务器出现问题,则对整个市场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企业网银的接入也将把风险更多地转嫁到银行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上,整个风险的链条会越拉越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容易传导到其他环节,造成系统性风险。此外,债务人的信用问题尤其是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成为制约票据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此外,近两年来,互联网票据快速发展,涌现出诸多民间票据中介机构,满足了部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银行的票据系统还没有完全覆盖到这些民间票据中介及数千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等信息化不发达的区域。从以上角度来说,传统票据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电子票据基于区块链的票据创新随着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票据形式难以满足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票据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票据存在的一系列缺陷。区块链作为一种网络协议底层技术,正被越来越多金融领域所青睐。 区块链技术已被用于支付清算、证券交易、公正防伪等多个金融领域 最成功的实践是在货币领域的创新,比特币的出现让人们首次了解到其背后的技术框架及广阔前景。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不可篡改、数据透明、用户匿名等特性,交易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传统的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都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交易,且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被视为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技术。票据链是区块链在商业票据领域的创新应用之一。如果说票交所是由银行主导的、全国统一的票据中介,有利于央行对金融风险进行调控,那么,票据链则是基于区块链构造的共识机制的去中心化账本,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对票据业务领域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分析而言,票据区块链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票据链能够更好地解决交易双方内控不足、贸易真实和违规交易的问题。借助使用票据链,不再需要第三方机构对交易双方的价值传递做实时验证和监督,也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来获取交易双方的信任,真正实现了点对点的价值传递。第二,可以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在当前票据市场上,因为参与机构的多样性和逐利性,使得风险事件频发,尤其是随着经济下行和中介江湖的混乱,2016 年以来已经有多家银行遭受了重大损失,不透明、不规范和高杠杆错配等潜规则诱发了多种风险。 票据链的全链开放透明、自治匿名、不可篡改等机制的设计 首先,从道德风险来看,纸票中“一票多卖”、电票中打款背书不同步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区块链由于具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无论纸票还是电票,一旦交易,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 其次,从操作风险看,相对于电票系统的中心化运行,区块链中的分布式高容错性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则可以使得人为操作产生的风险几乎为零。 再次,从信用风险来看,借助区块链的数据可以实现对所有参与者信用的搜集和评估,并可实时进行控制。最后,从市场风险来看,中介市场大量的资产错配不仅导致了自身损失,还捆绑了银行的利益,借助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参与者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平衡,还可借助数据透明的特性使整个市场交易价格对资金需求的反应更真实,进而形成更真实的价格指数,有利于控制市场风险。 第三,票据链是基于区块链的底层架构和加密算法进行研发的,可以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当前,票据市场在信息交流上更多的是单对单,即使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群组方式,也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和时效性差。通过构建区块链全新的连续“背书”机制,能够保障整个链条业务运作、决策共识,加快票据交易和资金流通速度。一是通过区块链的信息记载和回溯,易于建立基于关键字或其他智能方式的信息检索和提醒,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并可借助其开放性的优势让信息更加快速地传导至需求者,减少市场的不对称。二是由于区块链不需要中心化的服务器,这对现有的系统开发模式形成极大优化,一旦系统并非控制风险的完美对策。需要系统优化或者变更,不需要通过“需求- 代码- 测试- 投产- 验证”等多个环节的时间跨度,对于现在依赖系统来办理业务的票据体系来说是重大优势。三是区块链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现行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行政干预,让经营的决策更加简单、直接和有效,提高整个票据市场的运作效率。票据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票据区块链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在实际中大规模应用,但市场各方已经在积极探索可能的实现场景。票据区块链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构建银行、通道机构、交易平台、企业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联盟。通过区块链技术平台实现票据资产的全周期管理,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联盟内业务运作、共识决策、管理运营、权利义务的履行,最终通过区块链价值传递,降低票据流通风险,创造商业价值。 未来,票据区块链将有望从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创新三个层面实现其经济社会价值 一是建立票据链技术标准体系和配套政策制度。在技术层面上,加密算法的时效性、51% 节点的集体退出与被不法集团控制、信息网络技术及宽带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限制,使得票据链系统存在运行风险。在制度、层面,现阶段的票据链的应用普及,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监管部门的认可和推广。而由于票据链尚未获取监管部门和贸易企业广泛的认同,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政府可综合运用财税减免和补助政策,给予票据区块链研发企业必要的支持,逐步打破信贷规模与业务经营范围限定对于票据市场专业化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通过监管节点实现对票据交易流程灵活的监管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应区块链技术的新型监管方式。 二是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区块链具有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没有一个中心机构来进行统一的审查和授信管理,这就削弱了监管机构对票据信息的审查,而且也无法及时对交易相关方的信息进行有效审查。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搭建私有链,给予商业银行实时审核、追踪、内部评测等权限,降低票据欺诈和作弊的可能性。票交所的成立可作为网络中的特殊角色节点,通过发布公认的规则与参数来保证市场的规范和有序,而不必承担中心数据库的系统性风险。 三是推进链式金融应用创新,打造票据链生态圈。例如,深圳瀚德金创与深圳农商行依据瀚德票据SPV(简单支付)平台于2016年5 月发行了全球第一笔票据理财交易。无独有偶,浙商银行将与趣联科技合作,于2017 年1 月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客户可通过移动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实现票据的签收发、转让和兑付等功能,简化与银行等机构进行对接的繁复程序,提升清算效率,建立更加安全的“多中心”系统。另外,恒生银行称,正“尝试将开票和贴现等票据一级市场的交易场景放到区块链上”,包括在开票环节利用区块链技术验证贸易背景真实性、在贴现融资环节在链上行广播和查询,从而简化询价步骤,提高安全性。随着区块链技术走向成熟以及票据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将涌现出一大批票据区块链的创新应用,实现传统票据到数字票据的跨越式转变,开辟我国票据市场的崭新蓝图。 (文/杨望 曹锋 肖子琛,原刊于《当代金融家》2017年2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