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沙钱:数字货币在虚拟商圈中的应用场景 Post by: xfli on January 15, 2015, 05:50:13 AM 这几天比特币连续遭遇跌势,业界议论纷纷,似乎这个畸形业态的弊端正在被市场逐渐印证。我们所指的畸形并非作为一种资产自存在的比特币,而是作为一种货币存在的比特币及其关联性产业,由比特币市场链接起来的只是从挖矿技术研发、矿机生产、挖矿、交易市场、应用技术和延伸技术研发、应用环节的应用支付,直至外围的研究、媒体、准金融产品、应用硬件和比特币服务,只是在一个概念或概念体系下的散乱零星的“节点”,不仅没有形成由比特币支付链链接起来的真正的自循环应用场景,连比特币作为资产的或是作为货币的价值支撑定性的共识都没有,活跃在市场的投资者的结构也都在悄然改变。虽然笔者坚信这是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发展历程中可能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但就市场和产业的眼下阶段来看,基本面上的问题确很严峻。
数字货币与虚拟商圈有天然契合度 笔者以前两次发文阐述关于数字货币商圈应用的观点,认为网络虚拟商圈的模式可能是打造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好的路径。去年下半年以后,一批新币种开始注重于应用场景的商业模式设计,且无论中国还是境外都明显显示了这一趋势,这些各显神通的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虚拟商圈的应用场景的设置。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圈概念,以及在数字货币应用情景下究竟会是怎样的态势。 商圈原意是自然形成的市场范围,是传统的营销学概念,推而广之地说,它是由一个核心概念连接起来的市场商域,只是在最原始的商圈概念中,这一核心概念就是自然的地理位置。互联网时代开始出现网络商圈概念,最早的网络商圈多指线下传统商圈的网络折射,实际仍是有一定地域概念的商业社区。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商圈渐渐跳出传统商圈范畴,逐渐变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脉网络。一般通用理解,网络商圈集合了商业活动主体和平台服务商,通过互联网形式建立联系,有的直接形成商业伙伴和商业联盟,各类网络营销工具成为链接及活动手段,加上社区论坛工具等内容,形成网上特有的商业社区。但网络商圈形成的内在价值和成因基础,在于其链接其商圈成员的特定概念,以及和这些概念相匹配的网络工具。这种特定概念在互联网空间中变得十分宽泛,它可以是商家联盟,也可以是共同消费指向由消费者为主体的松散联合体,甚至可以是一种产品或产品系列,或者某种支付方式。但网络虚拟商圈决不是那种随意存在、仅是概念化的自存在体,在目前情况下它有基础架构上的存在逻辑和存在内容。 首先是商圈信息,一个商圈内的信息发布和交流都会有其接受度很高的特定方式,社区论坛、即时移动客户端等等,都是目前时尚的工具,且信息受信任度很高,信息的不对称性较低;其次是商圈内部自然滋生商业机会,尽管商圈不是封闭的,但内部直接和间接的新商业机会会经常出现;再有就是许多商圈内部会自然形成一些行为规则或惯例,这些规则或惯例对商圈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形成一定的软性约束,使得商圈本身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效率、以及“纯洁度”。重要的是,现代商圈,包括虚拟商圈,大多是“人造”的,只是“人造”商圈的含义有本质的区别,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政府主导的各种商圈式基础建设,大多成功的几率很低,而网络商圈实际上是传统市场细分发展的结果,是市场组织形态的一种发展。如此,厂商利用商圈形式寻求商机,多有强化商圈的作用,其中明晰和强化商圈主体行为人的利益诉求是关键。 笔者曾经讲过数字货币与网络虚拟商圈有着天然的契合度,这种契合度由数字货币的特性决定的,是由数字货币的技术表达方式所提供的可能性形成的核心张力决定的,它为商圈的组建、存在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调整,提供了几乎无限的想象空间,至少它在交易行为这一核心环节上由技术架构连接起支撑行为变化和需求的多种可能性。虚拟商圈依托于任意一个基于市场的商业要素存在,而当数字货币协议中嵌入适应或强化这种要素的时候,商圈的效率或交易成本就可能降低,显然,这已远远不是针对支付成本降低的狭窄概念,它可能涉及信息的传输、信用强化或证明、物流保障、延伸服务提供,直至融资及交易安全。今后智能化协议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在商圈中形成制度性和长期化的、涉及面广泛的商圈交易内容,渗透到技术信息传播规制、长期服务契约、人员培训、软件升级、设备维护,直至支付保障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数字货币商圈应用场景的结构 但无论如何数字货币在商圈中的存在基础,仍然在于它能支持链接商圈行为主体的交易支付,不管商圈形式有多么松散、涉及内容多么初级,商圈在数字货币组织下形成的基础,在于它能否支持和强化商圈交易中的利益实现,那么它就不能是简单地是对现有支付关系的替代,它必须是在商圈交易最基础层面上达成各种利益诉求的提升,比如,各种交易直接成本的下降、厂商交易链的稳固和扩大、客户获得更多实惠等等。如此,数字货币支付可能撑托起整个商圈交易链并形成核心价值工具。 图一表明,数字货币在链接商圈运行中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条件,其中制度有序是表达了数字货币技术实现的智能规制要素,是其基础条件。 图一:商圈应用的三个要件 http://ww3.sinaimg.cn/large/005EPlRVgw1eo9xxp8vjxj30hr0au3za.jpg 图二显示数字货币商圈的交易关联结构,箭头表明数字货币支撑起来的价值链内循环的实现,线条显示任意交易节点的交易关联性。 图二:商圈应用的结构 http://ww3.sinaimg.cn/large/005EPlRVgw1eo9xxypq9bj30gt0b5ta2.jpg 在这种条件下,数字货币的价值效应将在持币者手中内生,它在可以明确预期的购买力中获得连续的增值效应,也就是说,持币不足可能导致持币者连续交易行为的中断从而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针对商圈生态的类金融服务会应运而生,在持币与交易关系中价值基础牢固的情况下,金融服务的基本条件就达成了,而金融服务会提升支付效率和风险控制的水平,并扩大商圈交易范围和深化商圈交易结构的深度,一个在去中心化条件下完全依靠市场的交易圈便大致成型了。笔者最近与伙伴们合作推出的“沙钱通”项目就是以这个态势为目标的。 以此,我们可以发现,数字货币的持有者不再是因为某种理念去持币,他们交易利益诉求为准则;其二,并没有一个圈内圈外的概念,无论是商圈还是币圈,尽管所处交易位置和利益基础不同,但交易者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交易节点,即便在商圈内,交易者的诉求和愿望都是具体和明确的;第三,由开放市场和开放系统构建的没有中心化的商圈结构,市场开放自不待言,系统开放可能是数字货币带来的最大制度创新红利,技术创新可能嵌入任何一个节点,形成创新型交易规制,但这种创新紧密结合了交易需求。 在虚拟商圈实现的数字货币应用场景,会带来几个重要的思考。 首先,在商圈中实现的数字货币应用支付,是一种稳定的、连续的价值支付,与目前偶然和不稳定的比特币应用支付完全不同,性质上与法币之间存在内生关联性,将直接成为全社会货币总量的一部分,并对传统中心化货币具有替代性,如此,现有经济学关于外在货币内在化、私人货币内生性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中某些预期,在数字货币领域可能会变成现实; 其次,商圈数字货币应用的信用提供问题可能会引起新的思考,在商圈数字货币应用中,货币需求理论上是可以量化确定的,但POW机制的供给固化会显得笨拙,当商圈规模扩大速度与POW机制下的供给增长速度一致的时候,均衡可以实现(剔除流通速度参数),不一致时有内生金融机制调节货币流通量也可以实现,即便如此,POW机制也会变成不必要。替代性方案在技术上也一定能实现,但要设计成完全信用提供效应的功能并不容易。 Title: Re: 沙钱:数字货币在虚拟商圈中的应用场景 Post by: wenwen478 on January 15, 2015, 12:48:12 PM 杀钱通,通通的把有钱的杀了
Title: Re: 沙钱:数字货币在虚拟商圈中的应用场景 Post by: Undermood on January 16, 2015, 03:26:09 PM 不知道这个币采用什么算法,估计不会有什么创新!再加上这个币严重地单个当公司控制,跟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相去甚远,个人觉得不值得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