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7, 2024, 08:20:05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73 »
161  Local / 媒体 / 微博第三方客户端,找回阅读的乐趣 on: May 18, 2015, 06:48:57 AM
作为一个微博的深度用户,新浪微博是我为数不多必装的APP,然而随着官方微博日益臃肿繁琐,广告日益增多,尤其夹杂在瀑布流里的广告,已经严重影响到信息的正常获取和阅读。

众所周知,新浪微博盈利非常依赖广告收入,占比高达80%。而据艾瑞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告商内容占据整体内容的20%以上,相当于你看四五条微博,就不得不看到一条广告,而这些广告往往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多数指向淘宝中小卖家,假冒伪劣的产品不在少数。

这种情况下,要么只能放弃微博,要么只能寻求第三方客户端。然而随着微博官方收回开放的权限(API)以及对第三方的打压,许多优秀的第三方客户端被迫解散,而这也导致微博用户的不断流失。

即使幸存下来的第三方客户端也面临缺少私信、搜索、点赞等功能,如果想用,只能被迫用回官方,可是你看官方的客户端做的翔一样,尤其是安卓版,卡、慢令人发指,加上众多的广告,实在让人提不起丝毫阅读的兴趣。

新浪微博现在的做法说白了就是逼用户做二选一,要么用,要么别用!

所以,别和国内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公司谈用户体验,他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强暴用户的意志,用各种各样的匪夷所思的理由给自己开脱。

不过,即使新浪官方如何打压,第三方客户端还是会存在的,尤其是安卓用户,希望的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快速流畅、美观、广告少的客户端,这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

说起微博第三方客户端,很多人想起来的是Weico。Weico确实是目前第三方做的最成功的,和官方功能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如果你用的不是Weico Pro,我建议你还是别用,普通版的Weico广告比官方的还多,流畅度也一般。

而Weico Pro只提供给iOS版。不过安卓用户不用担心,虽然第三方客户端被打压和封杀,但是还有一些第三方活了下来,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个我比较喜欢的第三方客户端。

Smooth

Smooth是一款遵循安卓5.0设计的微博客户端,整体简洁、大方、流畅,界面排版以呈现内容文字为主,退出程序后,不会强行霸占后台服务不走。

用户可自定义不同的配色,支持沉浸式设计,广告少,可以让用户专注于内容本身。不过缺点明显,没有私信等功能,只能通过网页获取。

其实,说安卓卡都是被国内一众流氓互联网公司祸害的,动不动就唤醒服务,动不动就重启后台程序。如果都严格遵守安卓的规定,安卓可以变的更美观和流畅。

可惜为了商业利益,这帮流氓公司偏偏就要伤害用户,所以不要和资本家谈道德。

iBeebo

iBeebo是我目前在用的微博客户端,虽然不及Smooth美观,无法自定义背景等,但是它的优势是通过某种方法获得官方的私信功能,这个很实用。

除此之外,两者便没有太多的区别,不过由于这两个第三方客户端都是个人开发,所以有些小BUG,但不影响平时使用,不过现在要每星期都要重新登陆和授权一次。

麻烦是有点麻烦,但就是不用你官方的如何!官方开发的竟然不如个人开发,也真是难为了新浪微博了。

作者:科技快评段子手 | 来源:iDoNews 专栏
162  Local / 媒体 / Re: 我所经历的5次经济泡沫 on: May 18, 2015, 06:40:35 AM
后记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现在亲身经历的经济泡沫。其实,所有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纪英国的南海金矿泡沫、荷兰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杆并购和垃圾债券泡沫……

让我奇怪的是:人类怎么一点都没有学聪明?尽管每一次泡沫都有过去的影子,可是人类还是一次次重蹈覆辙。诺贝尔经济学奖快有一个世纪了,那么多聪明过人的脑袋得了这个奖;卫星在万里的星空中,能算出你把钥匙藏在家门口的第几块砖头下;人类也能把羊变成人,怎么人类就是不能避免这些如此相似的泡沫?

今年我正好六十岁,我相信我找到了答案——人类在科学上能传承和积累,因此,人能把人送到月亮上;但人类在智慧上不能传承和积累。我认为“以史为诫”和“读史明志”对人类不灵,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就像公元前欧洲种族之间的屠杀在二战犹太人的集中营依然上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反右”和“文革”中变本加厉一样,经济不论发生过多少次泡沫,泡沫还会再发生。

因为人类就是人,人类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组成的。尽管我们的父母都会告诫我们,不要玩火,火会烫手!可是有哪个人没有被火烫过?!人只有被烫过,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离开舞台的时候了;舞台永远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长大;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历史能给我们提供的惟一借鉴,就是我们从历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鉴。

有人可能说:经济泡沫中损失的是不太懂经济的大众,经济领域的专业精英——经济学家、银行家、基金经理……他们应该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从而更多地避免损失。可是大量统计研究证明:这些精英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预测泡沫的水平上一点也不比老百姓强,因为他们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众一样,他们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赚的只是手续费。

难怪诚实的格林斯潘说:“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作者:黄铁鹰
来源:找同行网(ID:zhaotonghang)

作者简介
黄铁鹰,1955年出生于吉林,曾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和深圳万科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曾主持过十三个公司的收购,以及收购后的重组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任访问教授。2008年开始评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最受MBA欢迎的老师。黄铁鹰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全球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 。并著有《海底捞你学不会》等管理著作,近期出版《褚橙你也学不会》。
163  Local / 媒体 / Re: 我所经历的5次经济泡沫 on: May 18, 2015, 06:40:04 AM
四、2000年互联网泡沫:3亿元变成3千万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过去,互联网又来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疯了。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疯狂,不管是搞地产,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纷纷办起了网站,注册了名字带有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纷纷向那些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发出高薪聘书,纷纷与IT公司联姻。

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股东不干了,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就要找人收购。于是,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先是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发电邮都不会。

可是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谁跟不上,谁就会被淘汰。想想看,谁不害怕呀?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技术公司“结婚”。经过投资银行的介绍,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点,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会谈时间。我当时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就是不一样!第二天早上,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我差点晕了,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另一批人还在会议室里等着。8点45分,轮到我们,30分钟谈完,结果不用说了。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转向时,一个朋友找到我,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他请我加盟。我说:我可不懂互联网。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运作就行。于是,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数的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个天,互联网泡沫破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变成2亿元,第二个月变成了1亿元,第三个月……我的股票变成3000万,而且有行无市了。

五、2008年中国股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互联网泡沫灭了。中国雄起了,进入21世纪后,雄起得不得了。中国转眼之间成了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发展国。2007年中国这头昏睡的狮子,终于彻底醒了。深圳的楼市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开始赶上纽约,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于是,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因为那些老牌500强纷纷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出去了。

中国商人在世界上开始扬眉吐气了,腰里揣着大把钱,也能想买谁就买谁了。于是,中亚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铜矿和铝矿、澳洲的铁矿和煤矿频频被来自中国的买家问价。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国人要收购澳洲最大矿业公司,竟以会威胁本国民族经济给否决了。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放到了中国,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股市和楼市,一派说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世界经济,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可惜世界经济还没改写完,美国那边次贷泡沫又碎了。中国股市进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记得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成了中国第一代“基迷”。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钉成三本半大书。他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

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老头说,他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具。他刚买的qdii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只剩了10万元,现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钱,他捂着就是不卖,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164  Local / 媒体 / Re: 我所经历的5次经济泡沫 on: May 18, 2015, 06:39:24 AM
二、1992年日本股灾: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由于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国股市还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适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铁矿,香港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野村证券的年轻经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数据,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个楼下100米处有一个发电站,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运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不到两年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还能买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人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一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到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从此,这泡沫就经常跟着我了。

三、1997年香港股灾:给华润做了十年义工为负资产的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卖楼花,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国内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的房子,陪我们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去排队,每人花80万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买一个单元,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难看得很,眉头之间总挤出一个大疙瘩。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给了银行,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只值90万;如果她们继续执行当时买楼的合同,每月供银行贷款,就要再付160万。

那个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跟你一样,也买了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点不明白,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这不等于白白给公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们早退了。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很多人买了李嘉诚的房子,现在变成负资产。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网开一面,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165  Local / 媒体 / 我所经历的5次经济泡沫 on: May 18, 2015, 06:38:54 AM
“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  格林斯潘

一、1987年香港股灾:千万富翁变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不愧是学金融的,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不通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没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怎么破产了?”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我问:“师母怎么样?”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快60岁的老师说。

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了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倒下了,连关了四天市,当香港股市重开后,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股市。


166  Local / 媒体 / 报告称中国2020年人均GDP将超1.2万美元 on: May 18, 2015, 03:36:41 AM
达世界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一项课题成果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实现12803美元,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

5月17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新供给《中国2049战略》课题成果发布会”举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说,并不是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就意味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接近高收入的门槛值后,是不是能够跨进去并稳定下来,还需要2020~2030年进行检验。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由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提出,指进入中等收入的经济体,往往因既无法在工资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高收入国家竞争,而容易陷入增长停滞期。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是指人均GDP在1000~12000美元之间。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7575美元。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庆表示,观察全球各国人均收入从1960~2008年的变迁,结果可以发现,处在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是大多数,次大多数是从中等收入陷阱当中跳出来退回到低收入国家,较少是从中等收入跨到高收入。

也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统计规律上来讲是小概率事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来说,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王庆认为,有两个充分必要条件。一是普惠性和排他性的体制、机制创新,二是普惠性和排他性的技术创新。所谓的普惠性,就是中国13亿人受益。排他性,则是13亿中国人受益,但中国人以外的其他国家不受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下仅靠要素投入是不够的。”王庆说。

《中国2049战略》课题将中等收入陷阱分解为五个小陷阱:一是制度体制的陷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跨越这一陷阱;二是社会危机陷阱,主要体现为收入差距比较大,需要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跨越这一陷阱;三是技术创新陷阱,需要通过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和产业升级,提升人口的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跨越这一陷阱;四是国际收支失衡陷阱,需要提升外向型经济、全面开放型经济,跨越国际收支的陷阱;五是生态陷阱,跨越这一陷阱,需要加强环保执法,也要把财税经营的工具利用好。

经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课题报告称,按市场汇率法预计,中国2025年左右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名义GDP总量预计29.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8.4万亿美元。

到204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55.5万亿美元,占世界比例24.9%,届时将是美国GDP的1.8倍。中国人均GDP有望赶上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中等发达国家,但是离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从时间上来讲,黄剑辉说,从目前到2049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14~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21~2030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在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中国就可以在2031~2049年,进入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的阶段。

黄剑辉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全面开放的经济学迈进,通过“一带一路”,向国际市场创造需求,激发国内创新供给的作用。另外这个战略还可以延伸到非洲,借助于亚欧大陆桥、非洲的铁路网,通过陆路直达非洲。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上述课题还建议,要整合对外职能,借鉴美、英、法经验,设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国际开发署,统筹对外合作。

同时还要构建包括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在内的金融平台,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的区域性合作平台等

http://finance.qq.com/a/20150518/008927.htm
167  Local / 媒体 / 贾康谈楼市崩盘 崩盘后中国将会出现大问题 on: May 18, 2015, 03:33:57 AM
从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来看,现在只走到中间阶段,城镇化还有很大的空间,有什么理由认为房地产市场变化就是崩盘呢?如果真的崩盘,那就是整个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劫了,就有大问题了。
  有人说政府似乎是要先鼓励购房,然后再开征房地产税,很多人为此觉得不舒服。但我觉得应把心胸放开,我们就是要让社会成员、老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从中等收入进入高等收入,既然收入提高,我们能躲过个人所得税吗?
  原来十几种保障房名目现在主要归为两类,第一是把廉租房和公租房合在一起,第二是发展共有产权房。买了共有产权房不能随行就市去出售,但能很好满足现实的需要。“夹心层”希望拥有产权房,较低价共有产权房形式上是有产权的,同时又不会产生套利空间,而且有望未来收入搞高后再出一笔钱买成完全产权。
  当下领导人和各界都在运用着“新常态”这个概念,可以讲,它的“新”已经非常明朗,形成了共识,但“常”还没有实现,我们的经济还在继续探底,继续下行。
  2014年上半年一、二季度GDP增速是7.4%、7.5%,下半年两个季度,在一系列微刺激“相机决策”措施出台之后,也只达到了两个7.3%。今年一季度下行压力非常明显,下落到7.0%,实际上统计局官员也承认,这是稍微差一点、四舍五入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要太在意经济的继续下行,但从表现上来看,必须承认不仅经济在继续下行,而且地方政府和企业层面的压力沉重,是不得不重视的状态。
  新常态的“常”所要实现的,是按照软着陆方式真正追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种“由新到常”的转变完成探底之后,要使整个经济在企稳状态下维持中高速提质升级的态势,并维持尽可能长的增长平台期,其中,提质升级是关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7%的最新统计数据,因为它影响市场预期,影响整个市场氛围,包括房地产业。
  在这个时候,如何既抓住实质问题,又统筹兼顾,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必须一方面强调宏观调控的定力,坚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必须高度关注市场的状态,在相机抉择之下,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力度,在稳增长的举措安排下注重以“聪明投资”调动产能潜力,增加有效供给,这样,既可以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又可以促进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增加长期发展后劲的投资。
  这些“聪明投资”要带动民间资本一起来做,使民间资本更加活跃,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护生态、防风险”释放潜力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个进入全局协调的聪明投资项目——这些项目中当然包括房地产业必须增加的新投资。要处理好原来的存量怎么消化,以及新的投资与产业升级、民众基本生活水平继续提升这方面的匹配关系,优化结构是最关键的。
  中国房地产
  不是在崩盘过程中
  我们面对经济继续下行,必须抓住创新驱动而总体实现各方面兼顾、巧妙结合的调控方略,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业的调整。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中,经济有一定“韧性”和回旋余地的,其中国民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就是不动产、房地产的投资和发展。
  总体说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还要较高速地发展几十年。从现在真实城镇化率在40%左右看,按国际经验,要一直走到70%的高位才能进入平缓发展阶段,城镇化的持续增长可能要维持三十年左右。房地产会随着中国各中心区、建成区的扩大,配合接纳陆陆续续4亿左右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定居,必然会形成整个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升级、优化之中的支柱。这个客观趋势是非常清楚的。
  当然也有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过去若干年发展热度非常高,房价一路往上走,怎么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下子转向了?经济下行中房地产行业发生变化的性质是什么?
  去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明显变化,其主题词应该是“调整”、“分化”,绝对不是有些人说的进入崩盘过程。
  崩盘这样极悲观的观点曾经非常有影响力。事实上,我们不能只看一段时间里的市场波动——任何市场都有波动,我们判断房地产市场绝非崩盘的基本底气在于对规律的认知,这是非常重要的。
  整个中国的发展过程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来说,总体而言只走到中间阶段。我们城镇化过程的高速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有什么理由认为房地产市场变化就是崩盘呢?如果真的崩盘,如果这种波动中的根本性拐点已经出现,那就是整个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劫了,有大问题了。
  去年上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整与分化在演变过程中总体来说是健康的:整个房地产市场过去曾经形成较普遍的民众焦虑,决策层和管理部门虽高度关注,频频推出种种权宜之计,但一段时间又显得似乎无可奈何,然而,过去肆无忌惮的疯炒氛围在去年以来已经不复存在了。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现在没有人担心炒房和房价疯涨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它怎么继续演变。
  市场调整如果掌握好,就是挤出与消化泡沫,这一过程会让全社会方方面面认识到,房地产是波动的市场,波动中应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市场各方要在分化的市场中注意交易决策上的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即至少需要分线(是几线城市)、分市(同样是二、三线城市,情况可能大相径庭)、分段(地段因素千差万别,十分关键)、分类型(如学区房还是非学区房),大家要以此来理性地认识市场,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开发行为。各方面一起遵循市场客观规律考虑问题,那么整个社会是在我们的经济转轨和建设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全民的房地产知识培训。政府方面、开发商、投资者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成员都会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得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认识。
  今年应能
  基本完成楼市调整
  在经济下行中的房地产市场,不可避免还要跟着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要有长远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还在继续下行中,对底部的分析判断是有必要的。
  以我的观察,如果以均价为标志看它的景气水平,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低端的代表——近乎崩盘的温州已企稳了。2014年下半年传来的消息说温州的房价从高点接近6万元/平米,近乎崩盘式地落到2.2万元/平米而终于企稳,这是一个好现象。温州的情况比较特别(鄂尔多斯(11.64, -0.41, -3.40%)也不能和温州相提并论)。温州主要是本辖区内有大量的游资,在此前几年没有支持实体经济而是变成了“炒房团”,后来还炒作绿豆、大蒜,后来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造成资金链断裂,什么也炒不成了。所以,在温州辖区之内形成了局部的楼市崩盘。但温州体现了另一方面的成熟性:出现如此大的市场冲击,但没有听说温州所谓的苦主们跑到市政府前静坐闹事,有一些已经接近破产,但人家在默默自我消化吸收。在温州这种区域,老百姓已真正把自己的行为和市场对接,这是局部冲击中也应肯定的亮点。但是回过头来说,毕竟这种过程很痛苦。温州虽然还会有一个很痛苦的复苏过程,但总体看,其楼市底部似乎已经出现。
  另外一端,即高端市场看北京。去年十一长假之后,北京出现住房市场交易放量,随之一些中介机构开始抬价,今年年初以来,北京又开始出现新的“地王”。
  所以,到目前为止,总体而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低端的代表温州、高端的代表北京,都已经在探底或回暖。其他的二线、三四线、不同城市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它们高高低低怎么消化原来的泡沫、消化存量,出不了大格,全局就是一个调整分化中的收敛过程。
  所以,今年其他大部分城市很有希望在年内基本完成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调整,虽不排除有些城市还有压力,甚至不排除个别地方、个别开发商进入非常困难的状态,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对基本的全景图看得非常清楚。现在就更不要相信“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说法。
  政策总体是
  适应性调整
  在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分化这个大背景下,如何评价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一般人都说现在政府在救市,这个说法未尝不可,但我更多地倾向于对政府的这一做法称为“政策的适应性调整”。
  这种适应性调整是必要的。因为政府方面过去担心的、为难的,是房地产市场怎么调似乎都表现为“单边市”,所有人都认为胆大一点冲进去就可以有非常丰厚的回报,造成了很大社会压力,又在制度要素还不配套情况下,只在政策方面想办法,乃至推出非常极端的行政手段,限购、限价,但似乎依然不能遏制炒房团肆无忌惮的炒作,而现在这个新阶段来了之后,政府可以也完全有必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第一,我认为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地逐步取消限购完全有其必要。当年有关部门表态就说,限购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既然是权宜之计,如今其所对应的特殊必要性不存在了,为什么不能退出?理所当然可以退出、应当退出。各个地方因地制宜逐步取消限购完全有必要,因为取消了也不会出现泡沫化。
  现在还有几个城市没有取消限购,北上广深和三亚,它们各有各的道理,主要不是担心这几个城市的房价上升,是有其他方面的压力。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压力太大,当地政府在维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能力,难以适应人口涌入带来的挑战。北京已经按照要求以京津冀一体化为新的格局,抓紧做好全盘规划,疏解非核心功能,一定要调整它的城市生活状态。总体来说,还是需要以延续行政手段的限购,来限制外来人口的压力。
  三亚的发展战略是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打造高水平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房地产有声有色的发展,但近年在当地购房的人,大量为非本地的居民,从内地特别是从东北区域涌进来大批的购房者,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东北人扎堆”的社区,他们认为这种结构状态需要调整,不想在放开之后使更多的内地人进入三亚购房,希望从长考虑引导优化本地的持房者结构。除了这几个特殊案例之外,在当前形势下,其他城市都取消了限购。
  我认为政府的金融政策、信贷政策的放宽,总体来说也是一种政策的适应性调整。比如关于首贷的认定放宽到所有的贷款都还完了,这时候再贷款不管手上有几套房,都可以认为是首贷,这合乎市场规律。
  在不用担心市场疯炒的情况下,应该助力让市场起作用,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与判断——他们愿意多买房子,是用于投资或者是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我认为管理部门已不必过多费心,自担风险是适合房地产市场轨上的总体导向的。
  另外首付的比重调低也有必要。因为大家已经比以前更好认识了市场的风险,更理性地在做判断,这时候适当降低一些首付的比重,实际上是使市场上活跃程度适当提高,同时又不用担心这样一来马上就变为疯炒状态。我作为研究者,认为把它称为救市也未尝不可,但不应该指责政府这事做得不恰当,因为政府意图是要让市场充分起作用,在新形势、新阶段上让市场总体发挥决定性作用。
  再说到财税,我注意到相关交易的税收政策在放宽,原来是持有五年以上再转手交易的二手房才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现在已经给出信息,不少地方是放宽到只要持满两年就可以享受个税的减免政策。这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有利于按照市场机制减少空置房比重。这一年多,有各种因素在促使二手房的市场供给量上升,现在不少地方有大量的二手房涌入市场,这较好地使供需得到了校正。
  前面一些年“单边市”一路上升的时候,往往表现为供不应求,现在反过来了,新居要消化库存,二手房则有很多空置房进入市场,这时候当然税收和信贷一样,都应该助力于市场更多起作用。总体来说,这有利于盘活存量,促使生产要素更好流动,以此消化过去的问题,让其可持续发展。
  发挥对保障性
  住房的财政支持
  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已有调整铺垫,关于房地产领域,我们还应该做什么事情?我认为有这样几点:
  第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非常明确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的方针,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力度,要保持总体来说符合现阶段要求的特征,如果下行压力加重的话,不排除适当地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今年赤字率表面形式上算账是2.3%,而把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因素算在一起是2.7%左右,还是在安全区间内。如果有必要,适当增加财政政策的力度可以成为一个备选方案。
  第二,对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支持,财政方面要更好发挥支撑和结构优化导向作用。这里面中央已经给出了比过去更清晰的指导。比如说保障房建设要从棚户改造切入,使最困难的棚户区居民可以尽快改善住房条件。另外,原来十几种保障房的名目现在主要归为两种类型,第一是把廉租房和公租房合在一起,第二是发展共有产权房。
  在取得公租房的时候,形式上是租房。而买了共有产权房的人也不能将房子随行就市售出,但这种房子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为数不少的“夹心层”当然希望拥有产权房,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不少年轻人没有房子的产权过不了丈母娘那一关。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小伙子,遇到心仪的女朋友,要结婚,丈母娘提出必须要有一套产权房,要不然是不可能的。较低价的共有产权房,形式上正是有产权的,同时又不会产生套利空间,而且有望在未来收入水平提升后再出一笔钱买成完全产权。过去有些人借“经济适用房”的名义,拿到这样的房子之后出售套利,为人诟病。共有产权房则不然——实话实说共有产权房还是保障房,就是不能进入市场交易,不会像以前的经济适用房和双限房那样搞得乌烟瘴气,但又适应了“夹心层”的现实需要,这都是值得肯定的。还有就是“补人头”政策,本地有房源的情况下,政府应首选以财政资金“补人头”租房解决,没有必要再去建新的保障性住房。
  第三,对公私合作模式(PPP)的支持和鼓励。PPP不可能一哄而起,现在要加紧做法规方面的建设。现时中国凡是属于“红头文件”的都入法规体系,都有权威性,近来已推出的政府关于PPP的文件都是中国现有法规体系的一部分,同时要加紧推进相关的法规建设与文件贯彻,还要做好培训、项目示范,以多种方式促进培养契约精神,这样有助于在财政支持情况下,以积极、有效的PPP项目来建设保障房和小区开发乃至连片开发。
  房地产税躲不过
  必须正视
  最后,我认为应该积极抓住房地产税的“配合立法”工作。今年“两会”上预算报告里明确表示了对于房地产税这个改革事项配合立法的基本态度。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本来按照逻辑应该在“两会”上看到怎样对房地产税正式启动其人大立法程序,但估计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仍然在调整分化过程中,需要有意把这个过程稳一下,再观察一下。
  所以,现在的配合立法工作是有关部门在原来的思路上继续形成设计框架,同时掌握节奏,未来必然要对接到房地产税,所以,一定要进入加快立法的过程。从时间表上看,按照中央的要求,应该最晚于2017年“两会”上能够审批房地产税的法律文本,人大通过后就不是简单扩大改革试点范围的问题,而是按照法律执行的问题了。在房地产税改革方面,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启动已经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在政策宽松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回暖,有人说现在政府似乎是要先鼓励购房,然后再开征房地产税,很多人为此觉得不舒服。但我的观点是,应把心胸放开,考虑中国进入现代社会,考虑到现代税制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让社会成员、老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从中等收入进入高等收入,既然收入提高,我们能躲过个人所得税吗?这些税是一个现代社会经济运行所必需的调节机制,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个人所得税如此,财产税同样如此,财产税中的房地产税也是这样。以后在经济和市场总体趋稳情况下,推出房地产税立法后,将是先富起来的人、有多套房的人、有豪宅的人要多对国库作些贡献,同时又不会对这些社会成员伤筋动骨,不会在这方面形成人们过不去的坎,从国际经验看,它就是再分配概念下的适当调节。你收入提高了,就应该购房,包括可以有第二套改善房,这是享受生活。为什么我们能够在个人收入提高的过程中,承担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却要断然拒绝未来的财产税、房地产税呢?这个道理应该想通。
  总体来说,房地产税如果未来能推出,一定要考虑中国国情,强调扣除第一单位,即所有的人都有基本住房的免税扣除,然后按照支付能力适当给国库作贡献,这是中国整个调节框架中的必要机制。
  总之一句话,不能因为看到进入现代税制给自己带来一些不愉快,就反对已经启动的现代化配套改革进程,我们要走向共同富裕,这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一定包括房地产税在内的制度建设。
  (作者为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
http://cfi.cn/p20150518000329.html
168  Local / 媒体 / [20150518]神秘的比特币创始人身价早已超过2亿美元 on: May 18, 2015, 03:21:09 AM
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虚拟货币比特币创始人的真实身份都非常感兴趣。在比特币风靡全球后,人们一直在试图揭开这位比特币创造者的神秘面纱,但时至今日他的真实身份也没有得到确认。目前,外界仅仅知道比特币创始人(或组织)的化名是“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
根据美国自由撰稿人莉亚-麦格拉斯-古德曼在《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发表的文章称,她已经找到了比特币发明人中本聪,并与他进行了面谈。古德曼表示,中本聪今年64,隐居在洛杉矶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山脚下的一座房子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日裔美国人,毕业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且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而且,中本聪并非化名,而是他的真实姓名。然而,古德曼的这一结论尚未得到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支撑。
应该说,自从比特币在2009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后,中本聪就一直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的形式积极的参与到了这个虚拟货币体系的建设工作中。但在此之后,中本聪似乎就完全消失在了公众视野里,因此也让无数的人们开始揣测这个创始人的真实身份所在。
对此,美国《纽约时报》就表示,中本聪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的行事并非是在庸人自扰,而是出于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
因为无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目前都极有可能手握大量的比特币。《纽约时报》此前曾特地就这一问题请教过一位行业专家,该专家表示中本聪极有可能在这一系统建立的第一年通过“挖矿”手段获得了将近100万枚比特币,而那时候“挖矿”的成本和架设方式要比现在要简单的多。如果按照现行比特币价值估算(1比特币约合235美元)的话,中本聪现在的身家已经超过了2亿美元,这也就难怪他需要继续隐居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需要指出的是,Wordpress站点中一位匿名博主曾在14年时候发布博文表示,自己通过对比中本聪论文中的行文方式发现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克-萨博(Nick Szabo)或许才是中本聪的真身。
“根据对内容的反向调查,比特币白皮书的内容将我引向了尼克的博客,这一结果和之前外界掌握的信息毫无联系。我必须强调一下:在整个互联网上,对比特币白皮书相似文本进行了广泛、公正的调查后,尼克的文章成为最为匹配的候选人。比如,他们两人都习惯于反复使用‘of course’无逗号隔离,不同于惯用的方法。同时,句子也时常以‘It should be noted’(应当指出的是)开头(在5.25%的密码论文中出现)的形式出现。”该博主这样分析道。
不过,萨博本人已向《连线》杂志否认了自己就是中本聪的说法。“我不是中本聪。”萨博这样言简意赅的说道。
虽然我们目前尚无法确定萨博是否就是中本聪,但从我们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即便这一情况属实,萨博现在的生活方式也一点不像亿万富翁的样子。因为他直到现在都穿着一些皱皱巴巴的衬衫、老旧的黑色运动鞋,同时开着一辆上世纪90年代的轿车。(汤姆)

http://tech.qq.com/a/20150518/021551.htm?utm_source=tuicool
169  Local / 媒体 / [20150518]比特币公司XAPO搬迁到瑞士 on: May 18, 2015, 03:13:58 AM
比特币公司XAPO宣布计划搬迁到瑞士苏黎世,主要是看中了瑞士中立且稳定的环境。XAPO公司注重的是比特币安全服务,从三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很据客户要求转型。
现在,该公司计划从欧洲聘请财务和法务人员,同时在美国保持一个较小的市场份额。据Xapo首席执行官Wences Casares,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客户提出对比特币法规和交易监督不断增强的担忧。
“这不是为犯罪提供便利,而是为了保护隐私,”Casares解释道。“有一些客户和我们说,如果你做到这一点,我们将与你一起努力。”
在此之前,XAPO已经将其深度冷藏库服务器搬到了欧洲。然而,客户继续施压要求比特币增加更多的隐私和安全功能。
“目前,我们决定按客户的要求来,将主公司搬到瑞士,”Casares说。大多数使用XAPO服务的客户都主要用于存储和安全。
当然,瑞士法律仍适用于比特币公司,其中包含了监控潜在的洗钱交易,非法交易和对恐怖主义的资助。Casares提到,公司将会毫不犹豫地报道那些做了可疑事情的客户,也不会为那些不能证明其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

原作者: Sarah Jenn 来自: 比特币中文网
http://www.btc798.com/article-7666-1.html
170  Local / 媒体 / 这项技术可预防火车脱轨等事故 on: May 15, 2015, 08:25:23 AM
腾讯科技讯 5月15日,美铁(Amtrak)驶往纽约的188次列车于当地时间周二晚上在费城脱轨,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成员罗伯特·萨姆沃特(Robert Sumwalt)日前表示,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此次事故发生,列车主动控制(positive train control)技术应该可以预防惨剧上演。
当时,这列火车在转弯时的时速依然高达160公里。萨姆沃特说:“根据我们现在已知的情况,我们觉得如果在这段路上采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就应该不会发生脱轨事故。”
1.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如何工作?
列车主动控制技术与GPS定位系统、无线电台以及电脑相结合,监控火车,阻止它们相撞、脱轨或超速。如果火车没有按照信号要求操作,速度限制或其他措施就会激活,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将会强制其减速甚至停下。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成员约翰·戈利亚(John Goglia)说,20世纪90年代他曾接触过的列车主动控制装置是个相对来说较小的黑盒子,长宽高各为38厘米、15厘米以及20厘米。戈利亚认为,今天的设备体形将变得更小。
这些盒子通常被安装在发动机前面的司机室中,当然也可以安装到其他任何地方。安装并不耗时,或许只需几天时间。作为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成员,戈利亚还曾在开发这种技术的联邦铁路管理局工作多年。
2.列车主动控制技术曾帮助避免事故吗?
由于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很难说其是否曾帮助避免事故。但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已经表示,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可
以在涉及人为失误时,预防很多铁路事故发生。
2013年12月1日,北线通勤列车在纽约布朗克斯地区脱轨,导致4人遇难数十人受伤。当时工程师睡着了,在火车进入弯道时,未能及时操作列车时速从132公里将至48公里的最高速度。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已经表示,自从2004年,他们已经对至少25起列车事故进行彻底调查。这些事故导致65人遇难、11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数百万美元。而它们都可以通过列车主动控制技术预防。
3.列车主动控制技术成本几何?
在2013年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听证会上,联邦铁路管理局的马克·哈特龙(Mark Hartong)称,美铁和通勤列车采购与安装列车主动控制技术需要8.75亿美元。在加上其他成本,20年内需要投入95亿美元到132亿美元。
以南加州地区铁路管理局为例,这个机构负责管理169列工作日通勤列车,每天要运送4.3万人次,这里已经开始在7条铁路线中的3条中安装列车主动控制装置,花费达2.16亿美元。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执行董事彼得·戈尔兹(Peter Goelz)说:“真正的困境是,你必须用每年非常有限的资金建造基础设施,同时确保安全。”
4.多少铁路系统已经使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
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自从2007年以来,美国各大铁路公司已经在很多州府使用或测试这种安全系统。
5.列车主动控制技术有哪些好处?
铁路安全专家称,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可预防40%因人为失误导致的火车事故。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称,工程师可能因为感冒而未能注意到红色信号,进而无法阻止列车发生事故。可是有了列车主动控制技术,火车最终会被阻停。没有它,惨剧就可能发生,列车上的每个人为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6.为何费城这段铁轨未使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
萨姆沃特说:“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非常想找出原因。”这套可预防列车发生事故的安全系统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造价相当昂贵。这是铁路行业过去反对采用它的重要原因。戈尔兹说:“这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投入,但其实际上可能不值这个价钱。”
戈尔兹还提出另一个列车主动控制技术未到位的可能原因。他说:“在美国有很多不同的铁路交叉线,而这个交叉线未受到特别关注,即使其有一个相对较急的转弯。”
7.美国计划更多使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吗?
美铁CEO乔·鲍德曼(Joe Boardman)说,他已经承诺到今年年末满足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采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的要求,预防费城再次上演类似惨剧。
为了回应2008年在洛杉矶附近发生的撞车事故,美国国会曾下令全国铁路系统必须在2012年12月份前,采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但是随着最后期限日益临近,这个目标似乎很难达到。一些立法者提议将最后期限延之2020年。
美铁曾宣布,今年计划将采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的铁路线延长2000公里。但大多数货运列车可能无法满足2015年12月份的最终期限。萨姆沃特表示,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将大力推动,特别是费城脱轨事故发生后。他说:“我们觉得很有必要采用列车主动控制技术,因为其可以预防类似事故重演。”

http://tech.qq.com/a/20150515/045273.htm
171  Local / 媒体 / 阿里在台湾再被罚 淘宝网被要求6个月内撤资 on: May 15, 2015, 08:21:56 AM
腾讯财经讯 据台湾中央社5月14日消息,淘宝网被指以外资身份申请入台,而实际上被台湾监管部门认定为陆资,而港商淘宝网台湾分公司也未依陆资许可办法,因此台湾投审会14日开罚新台币(以下同)24万元(约美金7,889元),并限期6个月停止或撤回投资,且没有就地补正方式。

这已经是阿里巴巴集团在台湾受到的第二次处罚。日前,阿里巴巴台湾分公司因在台登记外资,未补办陆资程序,遭依股东结构申报不实开罚,同样被要求限期半年内撤资。

阿里巴巴台湾分公司2008年以星商名义来台注册,去年在美国上市,尽管持股低于3成,但对人事、 财务、会计权具控制权,应事先向投审会提出申请,投审会先前以股东结构申报不实开罚12万元(约美金3,944元),并限期阿里巴巴在8月24日前撤资,目前已进入诉愿阶段,据了解,阿里巴巴本周已先缴交罚锾。

香港商淘宝网台湾分公司2013年11月来台设立分公司也面临同样情况,投审会依据纽约上市公司财报及主要股东资讯揭露发现,其中有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等相关股东及经营者相关资讯,且确定陆资具有控制能力,因此依淘宝网未依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陆资来台投资许可办法规定开罚。

台湾投审会表示,加上淘宝网来台设分公司是在2009年6月开放陆资来台后,属明知故犯、“应作为不作为”,因此加倍开罚24万元,限期6个月停止或撤回投资,没有就地补正方式。投审会执秘张铭斌表示,淘宝网台湾分公司必须在公文送达后6个月内处理公司营运、业务、员工。

此外,此前台湾立委邱议莹表示,根据调查,淘宝网贩售产品中有7成是假货。台湾夜市摊贩批货有一半来自淘宝网,台湾将近100万人口依赖淘宝为生,她要经济部重视淘宝网卖假货对台湾经济影响,以及涉嫌逃漏税影响财税收入的问题。

http://finance.qq.com/a/20150515/031707.htm
172  Local / 媒体 / 三大运营商宣布提速降费方案 移动流量资费下降35% on: May 15, 2015, 08:19:24 AM
     5月15日,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宣布提速降费方案。
  中国移动宣布将推出十二大提速降费新招。预计到2015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将下降35%以上,网络能力和网络速率将大幅提升。具体措施包括:①10元1GB夜间、假日流量套餐,0.01元/MB;②7月全面推广4G卡,50元含2GB全国流量,降幅达50%;③推出48个国家和地区流量包天资费,平均降幅超70%;④推出流量共享、流量不清零、流量交易等服务。
  中国电信微博消息,中国电信公布提速降费十大举措。包括百兆宽带费用大幅下调,单位带宽价格降幅近四成等措施。具体包括百兆宽带费用大幅下调,单位带宽价格降幅近四成;手机每GB流量价格降至25元;推出流量大赠送、闲时流量优惠等措施;降低国际漫游费;流量不清零、流量可转赠等降费措施。
  中国联通采取四项措施,降低全网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综合单价20%以上。一是开展低至10元包1.5GB省内流量半年包促销活动,流量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二是推出超值实惠定向流量。推出视频定向流量包,最优惠流量包价格每月18元6GB;三是推出流量银行平台,可实现流量的转赠、分享、兑换等功能;四 是结合用户通信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深入分析,引导用户选择适合套餐,提高套餐匹配度,降低用户通信支出。
173  Local / 媒体 / 中国市场份额为〇的黑莓,是否走向绝路? on: May 15, 2015, 07:35:47 AM
前些日子,曾经有消息说黑莓手机要重返中国市场。这几天,又有苹果要收购黑莓的传闻。据报道,西方媒体援引Zacks Equity Research分析公司的消息称:“苹果公司计划收购黑莓。”

不管是被苹果收购(当然未来还很难确定)后或者被其他别的公司收购后重返中国,还是直接重返中国,黑莓在未来应该不会漠视中国这个巨大的手机市场。不过,如果真的重返中国,黑莓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

近日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第一季度iOS和Windows市场份额均有增长,而Android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几乎没有人再使用黑莓系统了,以至于被研究机构统计的市场份额为0。”

这一数据一出炉,我便在某些论坛还有网站的网友留言中发现一些黑莓手机使用者发出这样的声音:“我难道不是人?”其实我理解这些黑莓用户的心态,他们有一种欧洲中世纪后落寞骑士的贵族心态。这种心态,就像我们国内著名安全软件论坛卡饭上一些每天换安全软件的网友——就是追求一个范儿。

我们看一看淘宝的黑莓店,以及一些黑莓手机论坛,会发现黑莓在国内有用户,而不是没有用户。不过,国内使用使用黑莓手机的用户毕竟是少之又少。除了个别外资企业出于企业目的为员工配置黑莓外,绝大多数用户一般通过淘宝购买那些二手甚至“多手”的翻新机,有部分用户通过海淘、香港代沟等方式购买新机,极少有人会花大价钱去买“国行”机。

所谓“市场份额为0”,是因为这些用户与中国庞大的手机使用人群基数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你看,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09.8百万部左右(这还是同比下降了5.6%),黑莓手机的弱小份额为零很正常!

很久以来,黑莓给人的印象就是安全、信号强大、键盘、推送信息、政企用户高端范儿,但同时它给人们的感觉也是保守、封闭甚至是不思进取。尽管黑莓这几年力求改变,向大屏发展,全面兼容安卓软件,甚至有的手机如果没有标志你从外表上已经无法看出它是黑莓手机。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黑莓手机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

即便是在它引以为傲的北美企业市场,最近一项数据说,美国企业手机被苹果三星占据93%的市场,其中苹果占据了统治地位,获得了72%份额,至于黑莓,已经无人提起。

这种形势下,假如黑莓手机真的重返中国市场,那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会是多少?还会是零吗?在笔者看来,肯定不会是零,但也不会成为冲击原有市场格局的大数字。

我认为,影响黑莓未来份额的是下面几个因素。

第一,要看黑莓的安全理念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下,“安全”无疑是个吸引人的字眼儿。但黑莓的安全,是跟黑莓的BES系统、邮件通讯相关的,它的所谓安全更大程度上是邮件信息的安全,这也是之前它受政企用户欢迎的原因。但是,其他别的方面的安全在目前应该已经不具备竞争力,其邮件安全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弱,否则它也不会被很多机构放弃。

比如据报道,“早前,美国油田服务公司Halliburton宣布将员工使用的4500部黑莓手机更换成iPhone。”而且,目前黑莓手机使用者人数很少,好像黑客也不太愿意在它这里费功夫。我不知道中国用户有多少人会在意自己的邮件安全,而这个恰恰是影响黑莓销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黑莓的手机应用数量会影响黑莓的销量。黑莓的手机系统以前一直很封闭,应用不多,这是一个很久以来的事实。与同样封闭但开发者众多的苹果相比,黑莓很不讨开发者喜欢。因为费力不讨好,很多黑莓应用的开发者也弃黑莓而去。没有了应用,就少有用户问津,所以才有了黑莓手机系统的逐渐开放,以及兼容安卓软件的妥协。

尽管黑莓最新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其开放性,但仅仅从兼容安卓手机软件这个角度看,用户为什么要放着安卓软件的出生平台安卓手机不用而去用黑莓呢,这需要一个强大的理由。即便黑莓重返中国,可若是没有庞大的应用数量,我很怀疑“爱玩”的中国用户能否会接受它。

第三,黑莓的键盘是否依然具有强大的魅力。实体键盘是黑莓的骄傲,也是黑莓的象征,当初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实体键盘手机始终无法到达黑莓手机的高度。但是,问题来了,在触摸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黑莓的实体键盘是否有强大的魅力吸引中国用户。对于黑莓键盘和触摸屏,黑莓的拥趸肯定认为实体键盘足够优秀,其输入体验无人能比。

但关键问题是,目前有多少用户希望、需要这种输入快感。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黑莓的某些产品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向触摸屏妥协了。

第四,黑莓的粉丝数量决定了黑莓未来市场份额的数字。果粉、米粉,这是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手机市场出现的新名词。其实,这同时也是手机粉丝群体数量影响手机销量的特色体现。在果粉那里,苹果产品的价格不是问题;在米粉那里,小米手机不好抢也不是问题。而华为、联想等手机品牌,也各自拥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那么,黑莓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吗?如今的黑莓粉丝,绝大多数是经过了黑莓辉煌的那批人,后继者很少。但今天的果粉、米粉,有多少会有那份情感呢?

目前,苹果、小米、华为、三星和联想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前五强,他们在2015年第一季度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57.8%%的出货量市场份额。而一个从零开始的黑莓,若是重返中国市场,它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它的市场份额肯定不会是零,但也不会是个很大的数字。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
174  Local / 媒体 / 消费债市场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on: May 15, 2015, 07:35:04 AM
下一个互联网风口在哪儿?是消费债市场,率先专门布局消费债市场的公司,将很可能会快速崛起。而类似小米等公司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还仅限于货币基金等,这是旧风口了。

这个风口,专属中国。而预见这个风口上的互联网业务大爆发,有连贯的必然的逻辑。

自07年金融危机前夕到2014年末为止,中国的债务规模出现了大跃进,非金融类债务余额由43万亿飙升至130余万亿。增速世所罕见,而其绝大部分是企业经营债和政府债。根据15年麦肯锡报告,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的GDP,达到了其比例的282%,赶英超美。位列世界第一。

这实际就是以债务拉动经济增长。且债务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这已经出现了庞氏风险。07年以来,中国央企的平均利润率从10%左右下降到了5%左右。而正式的债务利率则普遍在6%以上。而私营经济部分则得不到银行的这只利率“优惠”,被迫去借高利贷。经济不振,其利润率也不可能很高。那么这种债务积累就是不可持续的,长此以往,债务利息也将压垮经济。

然而这不代表从事债务活动就没有机会,反而是巨大的机会。能拯救债务经济的,依旧是债务本身。从中国的债务构成上来说,巨额债务一般是政府债和企业经营债。而居民负债只占了15%。生产负债远超消费负债,这是畸形的。然而这也就蕴藏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即消费债市场,必然被高度重视。从生产与消费平衡的角度来说,消费债的规模扩张会加速。

中国陷入债务经济,根本的缘由是内需不足,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但单纯从大规模负债经营来说,需求并不会为之而提高。这样只可能让企业利润率继续下降。利润率低过了债务利息,那么整个经济局面就危险了。

因此降利率是政府必要做的事情,这也是这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单纯地降利率是不够的,没有内需的持续扩张,利率降幅不可能超越利润降幅。要让经济向好,则需要双管齐下,即通过扩张消费债来对冲生产经营债带来的风险。

消费债扩张是当下体制不大幅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内需水平的首要方法。其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提高信用卡额度,延长信用卡还款期限。或者按揭贷款首付降低等等。但根本地来说,还是需要利率的大幅降低。这起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出现供需两旺的状态,促使企业利润率回升。挽救危机局面,当然中国经济的问题很多,需要产业升级,结构变革乃至政府改革等等。不可能单独依靠维持扩大消费债,但这是为经济转型提供缓冲的时间。

最近股市很火,然而,你可曾想到这也会促进消费债市场扩张么?牛市一般只是一次大规模割韭菜的过程,普通投资者会赚了再赔,从而使自己的财务状况恶化。此时要平衡财务,更需要借债消费来维持。

由此分析,我们应当知晓发放消费债的意义,是为中国经济纾困。而不是加重经济负担。随着债务加剧,债务结构调整在所难免,政府会着力扶持消费债,对其实施政策倾斜,这都是可预期的。

既然知晓了这样一个市场的潜力,那么遍寻消费债市场的翘楚,尤其是互联网消费债市场。绝大多数金融类企业都是在做综合业务,比如阿里巴巴推出花呗,它还兼有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功能,非常繁杂。

众多p2p企业要么没有过硬的资质背景,要么不把消费债当重点,难成大器。不过这里倒是可以寻出个奇葩来,就是中信系的腾牛网,未来站在消费债市场风头浪尖的行业龙头可能会是这样的企业。P2P行业的国有巨头,平安旗下的陆金所首屈一指,而在未来,中信系势力未必会居于其下。这是现在能做出的预见。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08.shtm
175  Local / 媒体 / 滴滴快车,上市前的最后疯狂 on: May 15, 2015, 07:33:15 AM
5月7号,滴滴在杭州推出了从未大规模宣传的滴滴快车项目,0起步价,0.99元/公里+0.3元/分钟,最低消费只需5块钱。

5月13日,滴滴宣布将这个快车项目正式在八个城市铺开,分别是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重庆,再加上此前试点杭州。各地每公里和每分钟价格稍有不同,最低的只有0.9元/公里。

其实在4月份,快的已经一些城市试点推出过“一号快车”,收费方案类似,只是最低消费金额稍高一些。

从出租车补贴,到专车服务,再到快车。合并后滴滴快的在打什么主意呢?

一、从出租车到专车

滴滴和快的出名,是过去一年多两家的出租车补贴战,通过数十亿的烧钱让用户都装上了APP,让司机们学会了使用软件,习惯了互联网租车的运营方式。

但是出租车是烧钱的。滴滴和快的虽然背靠大树,但是都无力支持太长时间,最后两家在2015年情人节进行了合并,出租车补贴随之取消。转而发放专车补贴。

滴滴和快的的专车服务一直是作为高端服务的,其起步价格和公里价格都要稍高于出租车,而滴滴和快的也像出租车司机一样收取份子钱,司机的各项福利待遇逐步下降。

在滴滴快的互相竞争的时候,上海的专车司机由公司交保险,保底收入就有四五千,稍微辛苦一点每个月收入过万很容易。而合并后,养老保险需要自己缴纳,每天需要交210 元份子钱,一个月只有四天不用交。同时规定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还引入了末位淘汰制度

。专车司机一下子从轻松过万到辛苦工作才有 5000-6000元。中间的差额自然就到了互联网租车公司的腰包里面。

发展到这个阶段,专车实际上已经类似于出租车,如果按部就班的话,滴滴快的可以成为一家全国性垄断的出租车公司,与各地的出租车公司竞争,坐享中国市场的巨大的蛋糕。

二、监管和上市的压力

互联网专车服务动了出租车的利益,自然会面临监管层的压力。

交通部杨传堂多次表示,严禁私家车进入互联网租车市场,各地也都在查处互联网租车,专车理论上是要走租赁公司渠道,而不允许私家车进入。而且根据杨传堂透露的消息,政府正在考虑出台对互联网租车的指导意见,将对运营许可、定价做出规定。

这意味着,互联网租车在野蛮发展了两年之后,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被戴上紧箍咒。现在各地只是在零敲碎打的按照黑车查处互联网租车,而将来指导意见出台,各个互联网租车公司将会被纳入管理。如果继续打擦边球,滴滴快的的总部和各地分支机构都有可能被查封。

在指导意见出台前,滴滴快的需要尽可能扩张圈地,扩大规模,形成既定事实。避免指导意见出台后发展被牵制。

另外一方面,有消息称滴滴快的最快在6月份就会启动IPO进程,国外媒体报道称,美国对冲基金6亿美元入股合并后的滴滴快的,滴滴快的的估值将达到87.5亿美元。

如果说政策监管的压力还是远期压力的话,那么在IPO进程启动前尽可能的扩大规模就是近期压力。

放弃短期盈利,尽可能的增加规模,扩充旗下签约车辆的数量,增加销售额,无论从监管层面还是从资本估值层面都是明智的选择。

所以就有了不赚钱的快车服务。

三、快车的本质

理论上,快车服务由“乘客的所有付费,都归车主所有,软件平台将不收取任何费用。”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平台,滴滴快的在努力强调快车服务的公益性。

而实际上,这不过为了给私家车进入专车服务,逃避监管找借口。

专车服务,滴滴快的要收费,被定义成营运要求必须通过租赁公司,而且挂靠还不行。那么快车服务不收份子钱,这样就可以打着公益的旗号绕开租赁公司,让私家车直接接入,让监管部门的打击失去舆论制高点。

推出快车的根本目的,是降低门槛、降低价格,快速扩充车辆,靠低价快速占领市场。在上市前扩充规模,提升估值,在监管下来之前跑马圈地,形成既成事实。

快车最低的运价是一公里0.9元,而A级车在城市拥堵道路即使是油费也要一公里0.7元。没有补贴,这种低价不可持续,而补贴不会是永远的,只会是上市前或者监管政策下来前的短期措施。

目前,快车的定价已经低于出租车,而车况、服务、便捷程度(快车要求10万以上的新车,不乏宝马,奔驰,路虎车主加入的例子)要好得多。加上高额补贴的威力,出租车行业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滴滴快的会在几个月内再获得一次爆发性的增长的机会。

四、最后的疯狂

从专车到快车,互联网租车与出租车从有利益冲突变成了生死相搏。专车定价高于出租车,定位错开。而快车直接就是要替代出租车。

可以预见,快车的推出会引发出租车行业的强烈反弹,而这种反弹肯有可能加速互联网租车指导意见的出台。

而滴滴快的已经管不了那么多,IPO启动在即,打好时间差,在监管出台前搞一把最后的疯狂。不怕矛盾,不计后果,大量烧钱。争取提升市场份额,提升销售额,提升签约车辆数量,把估值泡泡吹的再大一点,毕竟资本市场的回报是真金白银。

作者:maomaobear | 来源:iDoNews 专栏
176  Local / 媒体 / 生鲜电商2.0,还需坚持小而美? on: May 15, 2015, 07:32:15 AM
智能奶茶店秀完恩爱,豪掷亿元买了飞机,强势入股途牛……已经三连发的强东哥并没有停止抢头条的步伐,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京东斥数千万美元投资天天果园,生态版图又纳入一员猛将。

从诞生之日起就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生鲜电商,终于还是挑动起了大佬们拿起叉子瓜分一二的劲头。然而风起云涌的市场是否还像媒体们所鼓吹的那样,生鲜是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随着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所尝试,大踏步进入2.0时代的生鲜电商接下来会是怎么个玩法?

从大的方向来讲,无非两条道路:坚持“小而美”or力争“大而广”。

生意嘛,当然是越做越大越好,饭店开好了还要开连锁店呢,这样来看,自然是要大胆拥抱平台电商巨头,努力下沉二三线城市,做到“大而广”;但是反之,生意做大了,风险也就大了,生鲜电商产业链尚不成熟,口碑何其重要,一不小心砸了牌子可怎么办?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生鲜电商的魅力何在?一个“鲜”字可以概括。

不光是海鲜水果本身的新鲜度,选择网上购买生鲜的消费者往往也有这样一种心理:这个牛油果我从来没吃过,什么味道?买来试试看。所以图个新鲜,不光是品质要有保障,品类的新奇也是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得商家入局,更多的品类会出现,消费者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扩大业务领域,引入更多投资,加强供应链建设,无疑是保证自己的商品常换常鲜的最好办法。

然而,我们回到新鲜的另一重意义。水果要新鲜,就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对于北京的消费者来说,平谷仙桃运输过来的时间肯定短于山东蟠桃,电商做大了,哪儿的水果都能买到了,北京的山东的四川的,消费者想尝尝不一样的,可是又无法尽可能的缩短运输时间,运过来的山东桃子不如平谷的新鲜,直接导致口碑受损。反而让只做本地化生意的友商占了上风,这样一看,深耕本地化的垂直电商坐享渔翁之利。

第二,谁会上网买生鲜?一线城市+白领

我们不得不承认,看似风风火火的生鲜电商,其实目前只是在一线城市打开了市场,充其量下沉到了二线城市,受众以年轻白领为主。忙到没时间买水果,也喜欢猎奇。至于妈妈辈的人群,花费较高的生鲜电商肯定不会有强大的吸引力。更加偏远的地区就要面对更高的物流成本,即便生鲜电商拥抱平台电商,在产业尚不成熟之时,过早的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也会造成入不敷出。

第三,谈谈生鲜的噱头:新鲜玩法+给力优惠

提起电商,“朴实”的小毛就会想到“优惠”,刚刚在楼下的爱鲜蜂小哥那儿一块钱扫码买了两个可爱多,转身又在天天果园一块钱抢了新西兰香梨,本来生活的北极贝在做特价,顺丰优选的三文鱼买一赠一……一来二去,我们都成了“省钱”小达人。那么2.0时代的生鲜电商,优惠该怎么做?

“大而广”的做法是,广发红包,挖掘新的客户群;“小而美”的做法是,想出新的玩法,巩固老用户,增加用户粘性。如果是牵手京东的天天果园,我推荐前者,而单一的垂直电商,显然应该是后者。

撒红包需要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如果从平台电商的角度考虑,下沉到新的地区显然是更重要的,马云不是也看好农村电商吗?但是如果盘子不够大,钱包撒出去了,没有钱更新产品保证质量了,那不就得不偿失了?而且不排除优惠过后一些价格敏感的客户就会流失的情况出现,所以垂直的生鲜电商,我推荐用花样的促销玩法来巩固老客户,而不是盲目的撒红包。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看官会不耐烦了:两边各打五十大板。那你说到底要不要坚持小而美?

结论就是:要么抱大腿,要么小而美。对于牵手京东的天天果园来说,已经作为京东生态链布局的一分子,有了财力和流量,有实力打开更广的市场,同时也应为综合平台的整体服务。而如本来生活、易果生鲜等单打独斗的生鲜电商,保持小而美,不失为稳妥的方法。

最后,小毛想说点规模之外的建议:随着生鲜电商蓝海转红,靠拢巨头是很多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但其实更应率先拉拢的是线下的实体店。一些尚未尝试生鲜电商的消费者对模式将信将疑,如果能从各个小区的便利店,超市入手,混个脸熟,不失为抢夺新客户群的好办法。

此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今天的一条资讯:美国的食材电商Blue Apron估值已经达到近20亿美元,食材电商是生鲜电商的变种,服务瞄准一站式,对商品的要求也更高,生鲜电商广度上拓展的同时,不妨也思考也下纵深方向的拓展,效法Blue Apron,做服务的闭环,剑走偏锋,更易取胜。

作者:于玮琳 | 来源:iDoNews 专栏
177  Local / 媒体 / [20150515]该从比特币上学些什么 on: May 15, 2015, 07:26:25 AM
中国金融论坛于2015年5月12日-1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华赢资产管理集团副总裁张平阁出席并演讲。张平阁表示,比特币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法律,不依靠国家暴利机关就能在世界各国或多或少的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

张平阁设想道:如果能够有互联网领域的专家们研究,规避比特币的缺点,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设计一种新的互联网货币,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进而演变于一种普遍通用的货币。张平阁表示,如果这种想法真的实现的话,那就意味着新的互联网货币能够在和平条件下夺取美元的统治地位,改变美元独大的局面。“这就是互联网金融肩负的一项任务,也是今天在座金融才俊的重大使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互联网金融的两项任务,平衡国际货币格局与平衡中国金融结构。

首先第一项任务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国际任务,就是创造新的世界货币,平衡国际货币格局。互联网金融的新货币创造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比如说国内的Q币,国际的比特币,都是新互联网货币的雏形。其货币创造功能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证实。

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货币里,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元获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如果不通过战争手段的话,美国不会允许其它国家以其它方法剥夺美元的货币地位的。但是战争的代价是很高昂的,而且战争的方法也是最坏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手段,现在有没有一种和平的方法,发行新的世界货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美元的地位和美国的实际经济实力相匹配,也就是说实现国际货币格局的平衡化呢?

如果在上一世纪的话,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这个曙光。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比特币,它有许多的负面问题的,然后比特币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不依靠战争,不依靠法律,不依靠国家暴利机关就能在世界各国或多或少的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

如果能够有互联网领域的专家人们研究,规避比特币的缺点,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设计一种新的互联网货币,是不是就能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进而演变于一种普遍通用的货币,如果真的实现的话,那就意味着新的互联网货币能够在和平条件下夺取美元的统治地位,改变美元独大的局面。这就是互联网金融肩负的一项任务,也是今天在座金融才俊的重大使命。

第一,世界货币极其历史的回顾,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世界货币处作为价值尺度外,还是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世界货币是实现国家经济贸易联系的工具,促进了国际经济关系的联系和发展,从而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通过世界货币逐渐的联系起来,世界货币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对外贸易有双方的性质,每个国家既是商品输出国,也是商品输入国,因此国家与国家有债务关系,这些债务的结算可以用信用工具,如果汇票,支票等等,对于抵消后的差额,利用真实的货币最后最终的计算手段来偿补。

购买手段功能,当货币直接向国外购买商品时,这时与在国内流通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不同,世界货币作为商品同其它商品进行交换的,这种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的,比如说在战争,灾荒使不同国家的商品交换受到干扰,平衡受到破坏,所以一国不得不大量购买别国商品,或者是一个国家单方面向另外一个国家购买商品,导致买卖彼此分离的场合。

第三个是转移手段功能,当把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以货币形式进行,使货币充当着财富的化身,实现财富的转移。在19世纪之后,黄金开始充当国际货币,在中国银本位持续的时间更长,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国际收支的差额用黄金来弥补,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而且一个国家的货币往往可以按照自由与黄金兑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黄金大部分集中于英美两国,随着192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的金本位制难以为继,相继取消。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是世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在这种制度下导致当今世界的美元几乎等同于世界货币了。

1971年12月的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的体制名存实亡,再到1973年3月欧共体9国作巴黎举行会议,有联邦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间实行固定浮动,这样固定汇率也崩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以及固定汇率的崩溃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那么之后美元依旧维持着准世界货币的地位。以中国为例,2013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是23万亿人民币,这其中外汇储备大部分是梅云,相当于中国为每一个四口之家贡献了4.8万美元的商品,这就是美国能够保持较高消费水平的原因之一。

再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美元相对于黄金的大幅贬值,1964年,一盎司黄金是35美元,到今年一盎司黄金是1180美元,1964年的一美元仅仅经过50年的时间,它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17.5美元,50年是1700%,我们每年的美元外汇储备,按黄金计算损失多少大家可以算出来的。历史上美国既获得了美元铸币税,现在输出美元余额的保守的估计是4.8万。美国紧紧依靠铸币税,从世界各国获得了价值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货真价实的商品。由此可见,当今世界格局的货币的极端不平衡,美国的实际情况和美元获得的地位是严重不均衡的。现在互联网金融创造的世界货币正是剥夺美元国际货币的可行性途径。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的。如果我们通过借鉴比特币的方式,我们互联网金融界能够在相关专家的精心设计下,作出一种规避比特币的各种缺陷的新的互联网货币,使它能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用户的接受,最终逐渐演变为大家普遍接受的通用货币,那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因为美国的企业也可以是货币的发行参与方,如果货币的发行方像美联储那样是一个机构的话,美国的企业也可以作为发行方的股东,这样的话美国的利益是可以在新货币的出现的格局中得到体现的。而这个体现的过程也正好体现了美国的实力,它要能拿出多少钱的话就占多少份额,真正这些做的话就实现了当今世界货币格局的再平衡。这也正是当今世界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大任务。

第二个任务,互联网金融的活力任务,就是平衡中国金融结构,中国的结构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创造了全国90%的就业机会,但是他们能得到的银行贷款余额却不到30%,与此相比,中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仅仅提供了不到全国10%的就业岗位,却获得了60%以上的银行贷款。中国8亿劳动力人口中的7.2亿在现行框架下得不到金融服务为了解决这一平衡问题,国家也推出了村镇银行制度,但实践情况来看,村镇银行必须由传统的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方,这没有使阶级结构失衡的问题。

截至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中介服务,如P2P业务,众筹业务,还有支付手段,第三方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货币如Q币等,有可能像支付宝腾讯这样的大型企业,但是服务对象是个人或者小型企业。平衡中国金融结构的任务是第二个项目。在这里我呼吁监管机构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时要引导互联网金融平衡,中国的金融平衡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都能获得服务,在此我也期盼今天在座的金融才俊能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http://news.yibite.com/application/2015/0515/29249.shtml
178  Local / 山寨币 / 上海知名创业咖啡厅IPO CLUB添加元宝ATM服务 on: May 15, 2015, 07:21:29 AM
近日,上海知名的创业咖啡馆IPO CLUB添加了数字货币兑换服务。小编第一时间探奇访问了IPO CLUB。

据了解,该服务允许用户在咖啡馆内通过元宝ATM机直接购买比特币和元宝币。小编实地体验发现,这款ATM机已经能够成功的实现比特币和元宝币的切换购买。而小编一直疑惑的如何储存数字货币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了解答,原来元宝ATM与元宝网的服务深度融合,由于大部分普通用户并没有专业的数字货币手机钱包,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的体验,元宝网定制了与ATM配套的便捷钱包服务。要使用元宝网的便捷钱包服务,只需扫描ATM机上面的二维码并简单注册即可,界面极为简洁。

据IPO CLUB介绍,数字货币领域是近期的创业热点之一。引进数字货币ATM机,既能够帮助咖啡馆更好的营造一个具有科技感和前沿感的氛围,又能够吸引相关领域的创业者前来光顾。IPO CLUB也乐于为创业者们提供这样一个帮助他们激发灵感,提高创造力的根据地。

元宝ATM机据了解是由知名的数字货币创业团队元宝网和新锐的数字货币ATM机厂商BitExchange联合推出的。元宝网团队也是国产第一数字货币元宝币的开发者。BitExchange CEO廖翔先生正在世界各地进行BitExchange(元宝) ATM的推广,并在美国得到了下次美国大选的候选人接见。

IPO CLUB位于由上海大学路转角到锦嘉路 88 号的一栋四层北欧式建筑。紧邻充满小资情调的大学路,雕刻时光、猫的天空之城、匹萨店、酒吧、巧克力吧、文艺小资范儿十足。好像很适合泡个小妞喝个小酒,装下腔调。而一转角进入 IPO Club,就会另一番场景。创业者激情满满的向投资人讲述自己的项目:回报率、 竞争对手、核心资源、团队优势、进度、成本、商业模式等等讲究效率,冷酷严格的计算和谈判。(摘自网文)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紧来试试吧,对在自己的地方放一台数字货币ATM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联系一下元宝网(www.yuanbaohui.com)碰碰运气哦!

http://www.bitecoin.com/online/2015/05/13533.html
179  Local / 山寨币 / 山寨币的暴涨是为哪般? on: May 15, 2015, 07:17:45 AM
春天,总是一个让人心怀美好憧憬的季节。尤其是在进入4、5月份以来,大部分居住在北半球中纬度附近的国人们在忍受了一整个冬季的阴霾和寒冷的压抑后,终于迎来了东南海域吹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加之空气里到处弥漫的各种沁人心脾的花粉刺激和撩拨,那些被压抑许久的糟糕情绪仿佛是急不可耐地要跳出来释放一下。

在这个躁动的季节里,不出大家预料地,股市正在延续着年前就开始排演的戏码,上演着一轮轮的疯狂,这也让许多心灰意冷的投资客仿佛又蠢蠢欲动了,就像是一个个嗜赌成性的赌徒看到了一桌三缺一的牌局,或者说是一个瘾君子发现了他最喜欢的药品。简单地说,在这个容易冲动的季节里,又出现了许多充满诱惑的陷阱。

说到这里,不妨谈谈咱们现在的数字货币市场行情。经过一个漫长的熊市洗礼,尤其是在2015年初的那一轮疾风暴雨式的下跌后,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市场行情已经在随后的震荡整理中貌似找到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底部支撑。如果说投资市场的行情真的和季节的因素有些关联的话,那么起码在今年的秋冬季来临之前,当前的底部应该是坚不可破的。

今天偶然看到了一则发布在巴比特论坛的帖子,作者把山寨币的暴涨原因全部归结为平台的因素。个人虽然不能完全否定这个观点,但在笔者看来,把山寨币的上涨原因全部“归功”于某一平台未免有点以偏概全之虞。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这些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周期性因素驱使山寨币市场上扬
任何投资和投机市场都具有其波动性,就像是说“没有永远的牛市”,那么,反过来说也成立,即“不会有永远的熊市”。当然,也不能排除再次出现类似“荷兰郁金香事件”的那种极端的案例。(但很明显的,数字货币不在此列,数字货币的价值已经被反复论证过,此处无需赘言。)在经过去年上半年的疯狂和下半年的退潮后,恰遇2015年初中国股市的疯牛行情,这无疑给山寨币的发展带来了沉重一击,实际上,由于山寨币市场的资金量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国内的玩家,所以,在中国股市暴涨的大环境下,山寨币市场的资金量抽离的程度要远远超过比特币。

现在,股市已经成功吸引了一大波中国大妈们的加入,大盘指数也超过了一条又一条警戒线,而正是这个时候,那些老道而又狡猾的投资者开始逐步从这一狂热的市场里偷偷撤出。而这些人之中不乏有许多在之前的山寨币市场翻云覆雨的“大户”。

老道的投资人往往会告诉你,在投资品出现价值洼地的时候布局才是最稳妥的投资赚钱之道。而现在的山寨币市场无疑正处于这一“洼地”。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往往总是显得后知后觉,最佳的机会也许已经错过。接下来的行情将如何演变,还要看有没有更多的资金量加入,以及“黑庄”们的预期目标是多少,“韭菜”长到什么程度才开始收割?这是个值得大家猜一猜的谜语。

山寨币的强投机性更容易吸引投机资金
由于山寨币的许多特性,它们更容易受到投资(投机)者的青睐。如果说比特币市场是大盘蓝筹股,那么山寨币则像是股票市场里的中小板,其不同的个体占有的资金量相对来看非常小。许多已经被收录在虚拟币排行榜网站Coinmarketcap上的还算知名的币种,其总市值也就是数百万人民币左右,有的甚至才区区几十万元。另外,大家知道,一个山寨币的总市值和流通中的币值还不是一个概念,据说,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有些山寨币只需要数万元即可坐庄。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那些在别的投资市场玩的不尽兴的玩家,估计就禁不住要抱着扔几块碎银子的心态,就算是打水漂也要坐一把大庄的交椅过过瘾了。

相比之下,比特币的价格就显得没那么容易操纵了,因为比特币具有别的山寨币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均匀分布特点,筹码异常分散,而且每天会产出价值不菲的新币,如果不顾死活地盲目拉升,说不定就被套牢了。即便是有大的机构或财团意图介入,当前的时机仍旧显得不是很好。也许,他们会在明年产量即将减半的时候发动真正而强力地拉涨攻势,而在那之前,只需用较低的成本吸入足够的筹码即可。

 山寨币的真实价值
  这个话题显得老生常谈,争论不休的各方似乎都在自说自话而听不见对方的声音,而在圈外人看来,我们的争吵却显得是如此荒唐而不可思议。虽然本人也是比特币的忠实拥趸,但笔者最看不惯的就是各种装B人士到处标榜自己比特神教的高贵血统而蔑视一切的傲慢与偏见,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二代币粉竟然也装模作样地学起了这些往自己脸上贴金涂粉的装B套路,逢人便说:“相对于比特币,我还是更热爱XXX一些,但有一点,请不要在我面前提那些垃圾山寨币”,实在让一些有识之士错愕哑然。

山寨币,除去那些简单克隆以及各种为个人谋利的行为之外,任何有创新的行为在笔者看来都是值得鼓励的,尤其是那些花费了开发人员大量心血,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实用功能的币种,更是显得尤为值得珍惜。如果没有来自本加密数字社区的鼓励和支持,相信中本聪也断然不会有如此大的耐心和毅力去精心雕琢打磨出比特币这么一个完美的经典作品来。

数字货币的声誉已经遭受了许多滥竽充数的圈钱币陷阱的严重破坏,加上许多别有用心的歪曲报道和蛊惑,数字货币已经饱受争议,在外界对我们指手画脚、侧目相看的时候,我们却还在互相指着鼻子对骂,这又是何苦。

 显卡或矿机厂商会参与拉升?
去年山寨币狂热的时候,挖矿用的显卡当真是供不应求,许多型号的显卡都是卖断了货,不能说钱都给显卡厂商赚去了,但也可以说是让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可随后到来的漫长熊市几乎完全逆转了这一局面,当年一卡难求的盛况几乎很难再现了,而显卡厂商们不断堆积的库存压力也迫使他们想点招数来应对这一不利局面。

据笔者的观察发现,近期在BTT论坛的山寨币板块又好像是突然冒出了大量的矿工,在前期币价萎靡的大环境下,着实让人有点感到奇怪。每一个稍微有点价值的可以挖矿的新币的出现都会招来许多矿工的跟帖和热捧。这一现象甚至有点像是去年上半年的全民挖矿的盛况再现,笔者在此大胆猜测一下,这些矿工中的一部分人员是否有可能来自某些显卡厂商或利益相关群体,他们是否在为山寨币的盛况复归造势?当然,这些猜测是毫无根据的,不能作为真正的参考因素。

说了许多,归纳起来也就是这么几点:

市场的周期性因素驱使山寨币市场上涨
山寨币的强投机性更容易吸引投机资金
超跌后的反弹,山寨币的真实价值回归
显卡或矿机厂商可能会有配合拉升行为
最后,希望大家炒币挖矿都大赚,但赔钱也不要骂人.

作者:比特小子

地址:1BLkNZwTgAY5mr2DfUR98QfKSNgpjbBVbj

http://www.8btc.com/altcion-respond
180  Local / 媒体 / [20150515]艺术世界将如何得益于区块链技术 on: May 15, 2015, 07:15:50 AM
自2009年比特币创世以来,其区块链的存在证明了价值可在移除传统中间人的情况下,在网络中进行流动。

而比特币的分布式总账技术 —— 区块链,近来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它所吸引的,不仅仅是华尔街或者跨国企业。

艺术家们也正在探索利用这种实验性的技术,通过加密数据验证的方式来追踪和验证作品的所有权。

 区块链认证
 
斯蒂芬.沃格勒(Stephan Vogler),一位德国艺术家和企业家,他认为区块链将是解决艺术世界常年存在的真实性问题。

现实情况是,伪造品充斥着整个艺术世界,虽然传统许可证的形式可以允许你创建出一个可交易的商品,但购买者可能也无法分辨许可证的真伪,而许可证也无法分辨作者是否创建了多个艺术品的副本。

“对于这个问题,比特币就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这就像是比特币可以取代纸币一样,它也可以替代纸质的许可证,我看到了比特币及其技术的巨大潜力。”
他继续说:

“区块链是第一个去中心化且可信赖的数据库,它可以可靠地跟踪虚拟财产的所有权。”
通过一个散列值,这种加密功能可以让人们识别数据,沃格勒将自己的数字作品放到区块链上,那么买家便可通过区块链来进行验证。

根据这位艺术家所述,传统数字艺术品的授权是不透明的,往往是依赖于某种物理形体,通过签印许可的纸张证书来制造稀缺性,这是其可上市场进行交易的必要条件。

然而这种方式,在拥有了稀缺性的同时,也破坏了数字艺术品其它所需要的特性,比如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以及证明数字签名的真实性,他说;

“而新的基于区块链的许可证方式,则在保留数字艺术品的这些特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很好的稀缺性。”
 

区块链“巫术”
 
塞缪尔·米勒是一位伦敦的艺术家,他用一种非常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解释这种分布式总账的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我们在进行一个谈话,房间里有十个人,如果说我们的对话记录到区块链之中,那它就会和一个精灵一样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用笔记录下我们所说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将它们阅读给所有人听。”
米勒一直热衷于权力,权力关系以及自我管理,他说自己第一次被比特币所吸引,是因为它与这些艺术品以“怪异和奇妙的方式”进行了结合。

虽然米勒在技术上并不专长,但他似乎找到了他正在寻找的解决方案。“当东西记录在区块链上之后,你可以信任它们。”

在谈到区块链于艺术品许可证的潜力时,米勒总结说:

“这是一种可用于任何东西的技术,摆脱掉律师,绕过版权法,这对于艺术家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区块链将权力完全归还给了艺术家们。”
 

来自机构的兴趣
 

仅仅是个人艺术们在探索这项技术么?非也,来自艺术世界的大型机构同样也参与了进来。

今年早些时候,奥地利现代艺术博物馆(MAK)成为第一家购买比特币艺术品的博物馆,并因此登上了当时的头条。

博物馆的策展人马里斯.沃斯(Marlies Wirt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分布式经济的想法已经步入了互联网领域… 这对于我们而言同样是有趣并且相关的。”
虽然现在仍旧处于初期阶段,但似乎区块链这种分布式共识总账系统应用将继续在艺术家们中蔓延,中间人的消去对于他们而言往往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不仅是因为利益,更是对于自己作品的掌控权。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blockchain-technology-inspiring-art/
作者:Yessi Bello Perez
编译:洒脱喜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blockchain-art)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73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