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3, 2024, 11:30:42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73 »
261  Local / 媒体 / 如何避免“破坏性创新”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on: May 04, 2015, 03:44:13 AM
夏天来临之际,除了天气变得越来越酷热之外,技术界也变得越来越沸腾。业界争论的最沸沸扬扬的而又常常被误解的术语“破坏性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读者还从未听过这个术语的话,那么你还应该知道“破坏”这个词曾经还被认为是一个范式转移的情况。

互动百科:所谓“范式转移”,是指一个领域里出现新的学术成果,打破了原有的假设或者法则,从而迫使人们对本学科的很多其本理论做出根本性的修正。例如,当人们发现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后,之前对地球上所发生的各种现象的理解全部都要重新考虑。这样,之前旧的范式(地平说)被一个新的范式(地圆说)所代替。从根本上来说,范式转移就是冲出原有的束缚和限制,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开创了新的可能性。

现在随处可见到人们在讨论着说某某技术将会如何的成为破坏性技术、将如何的改变游戏规则、以及将如何的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破坏性技术”所带来的冲击的另一面。

定义

所谓破坏性创新指的就是一种技术创新,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创新。这种创新将会颠覆市场中原来占统治地位的技术或者产品。

更精确的来说,这可以理解成,破坏性创新就是一种将原有市场进行破坏的创新。破坏性创新往往会以市场所始料不及的方式带来大幅度改进的产品和服务,典型的方式有大幅提升的收益,急剧下降的成本,变革性的业务流程的改进或者将市场所面向的用户的需求甚至用户进行一次全新的定义。

大部分企业认为“破坏”意味着一个随着新的技术浪潮而产生的高度精炼的、高端的产品。来自哈佛的Clayton Christensen在其引领商界创新领域潮流的书《创新者的困局》中常常反复提及,那些既得利益的行业巨头往往对破坏性技术却不怎么感冒,因为他们更倾向于蜗居在原有的自己熟悉的技术领域当中,同时也对在现有客户群中获取不高的利润没有太大的意见。 Clayton Christensen的理论同时也提出了一点,这些破坏性技术的发展速度往往会超过用户的需求增长速度。

前车之鉴

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百视达、诺基亚、柯达这些没落的巨头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共同点其实就是它们都是破坏性创新的受害者。

通过近来对破坏性创新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了解到这么两点:

首先,破坏性创新是一个当前非常火爆的研究课题。

其次,事实上已经存在大量的非常强大的且并不需要大伤筋骨的可行的方法,来让企业们考虑用来避免自己重蹈那些上一年还存在今天却已经被破坏性创新给踢出局的企业的覆辙。

当这些行业巨头没有成功的交付出/拥抱破坏性创新的时候,这些市场的旧主导者就会很快失去市场的青睐。柯达因没有成功拥抱数码相机而失败,报纸行业之前因博客平台的破坏而大幅裁员,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前车之鉴了。

“一个真正的破坏性技术不但会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还会改变大家的行为方式”

破坏性创新所带来的破坏

我们应该相信破坏性创新会改变已有的游戏规则。真正的破坏性进程必然会带来彻底的思想变革和创新,而单纯的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增加,增强或者修改的话都不能算是破坏性创新。

下面就是近几年发生的破坏性创新所带来的颠覆性破坏的示例:

可下载的音乐/MP3/iPod: 随着这种可下载的音乐媒体的出现,我们之前的爱华、索尼等Walkman也早就销声匿迹了,当然,也还有一些公司依然在苟延残喘甚至转行的。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的出现,让大家可以更简单的进行拍照,可以拍下更多照片,可以捕捉下更多漂亮的镜头。这对于原来的菲林式的相机企业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它让柯达等巨头走向没落之余还让一大批在原来行业中的佼佼者失去了工作。

电子邮件和数字化:随着简便的电子邮件和信息数字化这种破坏性技术的出现,原来的邮寄信件行业就完全被颠覆了,从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造纸业和墨水制造业。

社交媒体:随着Facebook,Google+,Tumblr,LinkedIn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出现,电信业就进入到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现在人们基本上都很少通过必须有SIM卡的短信或电话进行沟通了,我们会选择使用很多其他的如Skype,Viber,Whatsapp以及其他一大堆的不同应用来完成这项任务。人们发现这些社交媒体非常的实用,除了满足短信和电话服务之外,还能够让自己在上面显示自己的当前状态和有针对性的和特定的人群进行通话,并获取到朋友的最新状态等。这些社交媒体正在把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电子报纸和电子新闻:我们现在都习惯于在我们的电子设备上查看新闻,而非每天跑到街边报纸的摊档去挑选一份只有一小部分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报纸。

流媒体服务:比如流媒体公司讯飞(Netfix)现在在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视频订阅提供商,同时讯飞也被认为是传统视频订阅大鳄百视达的掘墓人。

电子书和电子杂志: 这里最明显的应该就算亚马逊的Kindle给传统的书籍和杂志行业所带来的破坏了。

移动支付: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在2014年1月份曾经公布说,全世界54%的人,北美71%的人,都倾向于用信用卡而非现金来进行支付。而现今,无数的更新的支付方式正在将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给逐步变成历史。比如我们现在逐渐倾向于网上支付甚至直接进行网上购物。

自行付费结帐的零售系统:根据劳工统计局的统计,自动结账系统的出现在2013年就导致美国几十万的收银员丢失了工作。当一些岗位被自动化起来后,这种情况是在所难免的了。当然,也还有不少人是选择跟收银员进行交易,而非面对冰冷的机器的。况且,这种零售系统还要面对窃贼这个很大的风险。

面对破坏性技术我们该作何反应?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要面对破坏性技术的冲击。我们需要保持警觉并时刻准备好与这种破坏性的技术改变所带来的威胁作斗争。在我的整个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那些没有对破坏性技术的到来做出正确的反应以致坍塌的企业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不是反应过慢就是过于冥顽不灵。

比如以下这些公司就是因为没有迅速对破坏性技术采取应对措施而走向没落的:Honeywell(霍尼韦尔), Kodak(柯达), Lucent(朗讯), Polaroid(宝丽来), Nortel(北电), Compaq(康柏), Gateway(捷威), Control Data(数据控制公司), Borland(宝兰), Nokia(诺基亚),等等

当一个破坏性技术出现在你所处产业的实现之中时,你就需要好好的考虑下以下几个问题了。

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人,你将是否有足够开放的思想来拥抱这些新的技术的到来。

贵公司的整个高管团队又是怎样的一种观念?你们是否又有足够的意愿去聆听破坏性技术所带来的异响呢?

企业家们应该好好分反省自己,究竟自己的领导能力是否真的适合带领整个公司去迎接破坏性技术的到来。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要不断的“把玩”新技术,但注意别让技术把自己给把玩了。

我最后给出的建议是:与其在现有的基础上高筑篱墙以防破坏性技术将自己扫地出门,不如放开胸襟拥抱新技术让自己成为下一个破坏性创新的一员!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26.shtm
262  Local / 媒体 / 由“机器人”到“人机器”还有多远 on: May 04, 2015, 03:43:12 AM
多年以前,科幻电影《机械公敌》中具有人类思维的机器人让我们吃惊不小,甚至担忧。但那时庆幸的是,那么高级的机器人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的连距离都说不清楚。但今天,这个距离开始有些模样了。

最近,IBM预言5年内智能电脑将具备人类味觉等5种感觉。据IBM估计,未来电脑将更加了解周围的世界,并懂得如何去理解不同的事物。IBM提出了电脑要实现的5种人类才有的感觉能力,也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综合起来,这5种感觉其实源于同一个大的概念,即也就是认知计算能力。电脑等机器将越来越像人一样去感受这个世界。

这些感觉功能,其实已经与人类的感官颇为接近了。联想起我们最近一直关注的人工智能概念,那IBM的预想如果应用到机器人身上的话,就应该是未来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雏形。我们之前所看到的那些工厂中的机器人、商场中的机器人,我只能说它们是在运动或者说叫活动方面方面像人的机器,是人类劳动的替代者;而IBM所预言的智能电脑,在我看来更确切地说是有人类感官的机器,更接近于“机器人”中“人”的概念,有可能成为人类感官的替代者。

想起201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负责人柯克勒提出的一个概念,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叫“工业4.0”。当时他认为,“在未来10年至15年,制造业的综合整合将对全球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已为时不远。”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问题,我询问了我的老朋友人工智能工程师张思楠,他个人的看法是:“柯克勒认为在10-15年内,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正式打响。但其实,总体而言,还要更长些,但是技术上会在5年之内趋于半成熟。”

的确,如果IBM的预言成真,那至少在5年之后,我们的智能电脑已经具备了人类的感觉能力,那它在技术上的影响力就在事实上为“工业4.0”做好了技术上的储备。再回过来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到了今年4月份举行的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比如巴克斯特机器人、仿生学机器人、双臂协调机器人、快速拾放机器人、医用机器人、仿生袋鼠机器人、汽车安装机器人等等。但是,不管是仿生学机器人,还是汽车安装机器人,他们还停留在模仿人劳动的层面上,距离IBM所说的具备人类感觉尚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机器人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而通过近一年多的科技发展和科学设想,此时笔者有一个感觉: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今后,就是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还有多远的问题了。

而具有人类感觉的机器人出现的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势必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每一台具有人类感觉的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台云计算终端,或者说就是一台智能电脑。这台智能电脑的系统,虽然有定制的不同,但基本上受“云”的控制。机器人所具有的人类感觉,则很有可能是其大数据库中由人类提供的无数感觉数据的“再现”。具有人类感觉的机器人,如果应用到人类的生活,就像人类的“导盲犬”、“品味师”、“先头侦查部队”,告诉人类它所感知的一切。这样的话,《澳门风云2》中“傻强”式的机器人早晚会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看到的要比“傻强”聪明许多。

这样一想,IBM的预想很让我们兴奋。因为,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或者是由活动像人的机器人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人,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只是,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一个问题,有了人类感觉的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感受!

我把我上边的看法交给张思楠看,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边是他的回应。

关于“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个问题,他说:“我觉得这句话将人工智能的功能性定义的太过狭隘。严格来讲,人工智能包括以下四个大类:像人一样的思考,像人一样的活动,合理的思考 ,合理的行动。合理的行动永远是人工智能的最优先级发展,其次是合理的思考。对于拥有人类的感官,对此引用《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里面的一句话,‘航空航天的专家不会考虑造一只以假乱真的鸽子’。因为从机械角度上讲,人其实是很低劣。的确,人工智能的开始确实是从做人能做的工作以及像人一样的思考这一点出发的。但是考虑到处于情绪的和精神性的以及逻辑规律和认识论上的因素,人的思考系统是有极大漏洞的。以合理的行动为前提追逐合理的思考,这其实旨在说明抛掉人类的思考漏洞,合理的进行数据分析,但目的是为了合理的做出适当的行动。因为进行合理的分析对于现在的技术而言,所要耗费的资源和时间太过庞大。因此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当掌握材料不充足或计算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系统依旧能下达此时此刻最合适的判断以及由此判断而来的行为。”

“‘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句话是对像人一样的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流的代表。但是正如同企业不会采用易情绪化的员工作为高层管理一样,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它不仅希望掌握智能的实体,而且希望创造智能的实体。智能是最关键的,而且是合理的而非仿人的智能。而仿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智能中有一部分是合理的。追求合理性是所有科学家尤其是理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因为合理会带来效用 。”

关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关系,他说:“物联网,它的本质是物物相连,物网相连,网络化的加大以及信息获取和传输的便利。大数据,其实是海量资料库,在此之中的核心永远都会是数据挖掘。云资源则是一种服务性质的东西。举个例子,云服务器 ,云上的服务器。这听起来很高,但是云其实就是基于硬件的信息传送协议,就是互联网,它的本质还是要靠物理服务器,只不过云技术能够更大限度的解决开发成本的问题。回到人工智能的话题上来,现在的人工智能,我们讲一般都是Human Level,人类等级的人工智能。那么如果随着技术的提高,是否会存在一个能够指导我们所有生活的集信息服务及管理的大系统呢?这听起来很玄,但并无可能。集合网络化的加重,甚至预测个人命运及战争命运,总体走向及一切我们都能够想到。”

对于“有了人类感觉的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感受”这个话题,张思楠说:“God level,上帝等级的人工智能。你也许会觉得这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但是科技带来的事实是,现实总是比小说还要更离奇,至少我在看《机器人帝国》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导演的想象力真的很匮乏。因为单就人工智能这一点,它所可能达到的,绝对是不亚于神话人物的,甚至就我们所知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一样。绝对合理的思考以及绝对合理的行动。god level ——这是我能想到的人工智能发展的绝对终端,也是我当时选择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起初原因。神话中,上帝可以造人,现在人可以造人,在未来,甚至会造出一个上帝。 ”

他说的后半部分确实有些科幻的味道了,但却不无道理。当然,这个问题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我不妨现实点,下一步,我会与我这个搞人工智能产品的朋友一道,谈谈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人工智能工程,谈谈它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关系。我给这个访谈起了个名字,叫“人工智能对话录”。这篇文章,就算一个引子!

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还有多远呢,其实是不远了,但我们还得一步一步来。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23.shtm
263  Local / 媒体 / 放假回来,看看BAT还是那个“BAT”吗? on: May 04, 2015, 03:42:27 AM
经常会有人发问:在BAT和创业公司之间,该如何选择?去哪里工作,更有益于我的未来发展?

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因为发问人的不同而不同。别人永远无法回答“你应该去哪里”这个问题。更有意义的方法是,分别去看在BAT和创业公司里,你会得到什么、不得不接受什么,在此基础上,做出最符合自己现状且最能实现未来期许的选择。

如果在BAT级别的公司工作,体验如何?

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你能收获:

1.公司品牌为个人品牌做背书。同时,由此会获得很多资源和人脉。

2.更大更全面的行业格局和视野。小而美的事情多由创业公司完成。而战略格局之类的事,则是大公司在做。在BAT对于建立行业视野和格局有很大帮助。很多时候,先了解大背景,再切入小事情,效率和方向都会更对。

3.和很多精英接触并学习。尽管随着人员扩张而精英比例减少,但是,精英仍然很多。

4.专业的工作方法。尽管互联网整体专业性弱于金融业或外企,但是BAT的专业性在互联网行业基本最强,创业公司没有精力顾及专业这件事。

5.充足的学习成长空间。这一点是相对创业公司而言的。没有生存压力的BAT有能力招纳新人并给予三个月到半年的学习期。

6.了解多条业务发展,有更全局的判断和更充分的信息储备。小公司一般就一条业务,但是大公司的业务线很多。观察越多,业务逻辑就越全面、行业知识也越深厚。很多时候,信息的充足度会影响决定的正确性。

7.BAT的员工量级都在几万人。去观察公司如何凭借统一流程有效管理这么多员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能够提升个人的管理水平。

在BAT工作,你不得不接受:

1.个体竞争激烈,出头不易。这是对平均水平同学的泛指,对于格外优秀的人才,在哪都发光。

2.办公室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越大的公司,政治斗争越激烈。无穷尽的扯皮,开会,斗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3.细到蛋疼的分工。每件事都需要很多很多个团队配合完成,盖因分工细。分工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从具体项目而言,却是降低效率的原因。

4.漫长复杂的流程。没办法,要规模化管理几万人,必须要有安全的流程。同时由于分工细,流程中也要涉及太多不同的角色,所以流程漫长得不得了。这是个正常现象。

5.没有话语权的弱势地位。除非你特别出色,对公司特别重要,不然,就基本不会有议价的话语权。除非在团队里有资格对自己的老板议价,同时老板在更大的体系里也有和公司议价的能力,不然,只能一边抱怨,一边忍受。

很多人从BAT出逃,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这些“不得不”条款。那么,在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工作,是不是就天高云阔、万物和谐,恰好能够规避这些?并不尽然。

先看看在创业公司,你能够收获什么。

1.更有诱惑力的实现“财务自由”的未来。很多人进创业公司,看中的恰恰是“可能上市”这个结果。一旦成功,可获得的财务收益将是在BAT大公司打工十几、几十年的总和。

2.更全面的实践机会。不同于大公司,创业公司没有细致分工,也没有严格流程。由于分工模糊,凡是个人能力所及的都可尝试,学习的广度增加;由于没有流程限制,效率高,可快速试错。实践出真知,一个员工在创业公司一年实践所学,将是在BAT的3倍以上。

3.和精英更近距离的接触。不同于BAT的严格级别限制,在创业公司的扁平化结构中,普通员工也能与创始人们频繁接触。优秀创业公司创始人,在BAT也会是总监及以上。接触精英的机会增加,受益匪浅。

4.更大的成就感。由于创业公司品牌弱、用户少,日常工作对业务的促进显著可见,个人成就感增加。在BAT,很多时候是无法了解自己的工作到底为业务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但是,想要快速融入创业公司,并跟着公司一起高速发展,却也要面对很多无法规避的阵痛。记住一句话:在创业公司,为生存而发展大于一切。

1.工作重,压力大,易焦虑。创业公司通常都面临着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跑不快则死。这种公司压力折射到员工身上,就是繁重的工作任务、习以为常的加班时间,和弥漫全公司的焦虑感。因此,在创业公司工作,需要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性,管理情绪,做好自我调节。同时,要接受“没有自己的生活”这个状态。

2.无流程带来的混乱,无管理带来的反弹。在享受无流程的高效率的同时,也要忍受由此引发的混乱;在享受扁平化快速行动的同时,也要忍受公司管理制度不足带来的各种不满。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发展大于一切,流程、管理方法、专业的工作方法等,会影响发展效率。同时,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管理层确实也无法顾及这些相对“务虚”的事项。这些混乱和反弹,需要个体自我消化。

3.只有最基本的福利保障。

4.干活全靠自己。在BAT还有团队干活?到了创业公司,很长一段时间,你都得习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到每个错别字,大到每个战略方向,都要赤膊上阵自己来。同时,由于公司小,资源少,行业内话语权弱,谈合作基本靠刷脸。

只要是选择,就一定会有“好”和“不好”,世上从无完美选择。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在做决定前,都有以下原则可以遵循:

1.尽可能获得足够信息。信息越多,决策风险越低。既可以主动收集线上信息,也可以多做面对面沟通。有时候非正式沟通,更易获得有小细节。

2.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倒推实现路径,选择最match实现路径的决定。

3.了解决策成本,预估决策收益。评估自己是否可以承担成本,多大可能获得收益。

4.评估选择后的发展空间。使前路更广阔的选择,一般来说优于减少未来可能性的选择。

5.记住一点,职场上,不要幻想温情。无论是哪个选择,其结果成否都要靠你的实力说话。与感情无关。

作者:泉四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25.shtm
264  Local / 离题万里 / 2016年世界最大移动游戏市场会是中国 on: May 04, 2015, 03:41:34 AM
人人都知道中国的移动游戏市场非常火爆,有多火呢? GMGC与全球著名市场调研公司Newzoo联合制作《2015全球移动游戏产业白皮书》联合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到2016年,中国就将成为世界最大移动游戏市场。白皮书预测,到2015年,移动游戏收入将达61亿美元。到了2016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在移动游戏市场创下77亿美元的收入,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移动游戏市场。

白皮书指出,中国是手机游戏的金矿,中国手机用户每天玩游戏的平均时间不少于35分钟,他们玩游戏的时间比使用任何其他类型的应用程序都多,也远远超过美国移动游戏玩家。美国的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只花11分钟玩游戏。此外,中国用户的日留存率和周留存率都比美国玩家要略高,换句话说,同样一个游戏,中国玩家比美国玩家玩得更久。

与接近饱和的美国移动游戏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在未来两年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中国目前已有6.5亿月活跃移动游戏玩家,这个数字明年有望突破8亿,达到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以上。

以上信息足以让中国的游戏从业者精神一振,但热血燃烧过后仍需冷静。

风口里的猪飞起来了,飞多久是个问题。

《2015全球移动游戏产业白皮书》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和3G / 4G认购率继续上升,中国的手机游戏市场将继续增长。这听起来很不错,但也应该看到,2015年Q1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0%多,环比也是下降的。这是说明手机游戏的用户红利其实正在消失。有观点认为,2012年Q3开始的Android智能手机的疯狂增长,到现在,在基本上都是存量市场。

不仅如此,手机游戏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一直受到了资本运作的影响,因为投资者看好前者带来的大量热钱,曾一度将整个行业炒热。但有消息称,今年开始,资本方面开始对投资开始趋于冷静。

谁能继续飞也是问题。

目前,中国移动游戏市场上赢者通吃的局面并未被打破。

对国际移动游戏商来说,中国也许是一座大金矿,但中国的游戏市场对初来乍到者并不那么友好。根据白皮书报告,目前只有四家国外的游戏发行商挤进了Android游戏排行榜前50名,而排行榜的前几名则总是被腾讯和网易这样的国内大厂商占据。

对于国内一些中小游戏开发、发行商来说,已经开始担忧其接下来的生存空间,由于受到成本的制约,在与分发平台的对话中被压制,他们的生存难度日益提高。

对于游戏行业的大佬来说,日子也不是高枕无忧。近年来大公司的发展趋于保守,追求成功率,但是缺乏创新。与此同时,对IP(知识产权)的追逐使得行业已经出现泡沫,IP的选择甚至跟赌博性质相同。

以后猪往哪飞也是问题。

研究报告认为,距离行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或许还有三到五年。

目前看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定会有一些新的硬件设备推出,同时也催生更多新的游戏方式。此外,各终端的融合会加大,当“跨界”成为一个热词,“跨终端”也将成为未来的游戏开发趋势。

此外,精品化研发、运营、发行必将成为游戏商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用户对游戏的体验要求会越来越高,一些人机交互新模式的产生,会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

编译:谭笑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21.shtm
265  Local / 媒体 / 360国际化?依然摆脱不了流氓的思维 on: May 04, 2015, 03:40:52 AM
360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产品,在资深用户眼中,它肆意上传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在小白用户眼中,它却是一个很好的安全和清理助手,最重要的是它免费。

就是有一点不好,经常卸不掉,某度的产品也别幸灾乐祸,你们的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旗下的导航网站,简直流氓的令人发指,为了篡改首页各种手段无用所不及。之前传闻360国际版体验比较好,简洁无捆绑,我手贱下了——

然后,我死活就卸载不了,一卸载就被告知程序受保护,被迫中止,最后我只好使出绝招——还原系统。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同意情况,其实,360会根据用户的上网习惯判断用户属于哪一类型的,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后台操作。

所以一些用户觉得360挺好的,可以卸载,还没有静默安装,有的觉得360太差了,静默安装,还不能卸载。这都是大数据的功劳啊。至于360是如何得知用户习惯的呢?很简单,只要你装了360系列产品,尤其是浏览器,你的隐私基本上就被一览无余了。

在国内而言,免费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利器,也可以让用户变的很宽容,在某些用户眼中,免费等同于有良心,一旦360有负面新闻,这些用户就会说一句,“人家都免费了,你们还要求那么多”,和国人最爱说的一句“来都来了”有得一拼。所以,尽管360爆出种种负面新闻,然而在小白用户市场,仍然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

不过这次,360的负面新闻有点大了,不单单是和百度、腾讯、金山撕逼,而是和杀毒权威机构撕逼,不是一个,还是三个,把AV-Comparatives、AV-TEST和 Virus Bulletin全部得罪光了。

不久前,因为360在参加评测时作弊,三家测试机构宣布将撤销奇虎360产品今年以来获得的所有认证和评级。这几天可把360的公关给忙坏了,话说,我一直很敬佩360公关团队的专业素养,这次,他们给出的答案是:

因为360要做国际化,要解放三分之二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中的用户,把国际那些“无恶不作”的杀毒厂商都吓尿了,所以他们收买了三大评测机构,黑了360。360这回连权威认证也不要了,因为用户才是最终的裁判。

周鸿祎真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打的帝国主义的资本家屁滚尿流。三行两句话,不仅把自己作弊推的一干二净,还顺便把国际厂商们黑了,博取用户同情。

可是老周别忘了,之前,你可一直吹嘘三大评测机构非常权威,非常公正的呀。并且,现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不需要我们解放,人家活的挺好的。相比国内宁要免费不要隐私的用户,国外的用户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为了保护“隐私”国外的用户都不惜和总统翻脸,拿这个说事,也就是糊弄一下国内的用户。

老周今年真的是流年不利呀,股价一直下跌,安全领域遭到对手蚕食,尤其是某度的群狼战术比360单打独斗凶狠强多了,做的手机也迟迟不见踪影,却看着小米日益壮大,这次又被三大评测机构彻底给打懵了。

如今,国内的巨头都想走国际化道路,可是把国内的玩法带到国际上,迟早都会出问题的。毕竟国外的规则和标准已经比较成熟,能钻的空子比较少,“免费”固然是好,但是IE免费照样死的早,用户不是傻子,可以一时被蒙蔽,但是不能一辈子都傻乎乎的任人摆布吧。

作者:麦可 | 来源:iDoNews 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20.shtm
266  Local / 媒体 / 谷歌地图负责人被取代 或开始内部创业 on: May 04, 2015, 03:37:10 AM
BI中文站 5月4日报道
多名知情人士爆料称,谷歌(微博)最有影响力的高管之一、负责谷歌地图与谷歌地球产品的副总裁布莱恩·麦克莱顿(Brian McClendon)数月前就已经被詹·菲茨帕特里克(Jen Fitzpatrick)取代。菲茨帕特里克自从1999年开始效力谷歌,是其首批女工程师之一。
一名知情人士称,麦克莱顿被菲茨帕特里克取代的时间是在2014年10月份,当时恰值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被晋升为谷歌产品总监,但麦克莱顿的职位变动似乎与此无关。
现在还不清楚麦克莱顿在谷歌所供何职。但知情人士称,麦克莱顿目前正在“坐板凳”,评估自己的选择,他很有可能离开谷歌。而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麦克莱顿正在寻找在谷歌内部开始新项目的机会。
在谷歌内部,麦克莱顿一直被归为“杰出人物”。他曾在数码地图软件公司Keyhole担任工程部副总裁,该公司2004年被谷歌斥资收购,成为谷歌地球。Keyhole的很多技术也都被融入谷歌地图中。2013年,麦克莱顿因“利用科技力量支持环保和绿色经济发展”而被授予“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对于谷歌地图团队来说,麦克莱顿的离开堪称巨变。谷歌地图是谷歌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也是该公司利润丰厚搜索业务的重要辅助。麦克莱顿2013年在《纽约时报杂志》上撰文称,谷歌搜索查询业务中20%都与具体位置有关,其所占比例比移动更高。
在科技市场,地图业务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战场。几年前,苹果就曾尝试用自己的地图产品取代谷歌地图。2013年,谷歌向在线地图应用Waze支付10亿美元,借以提供众包流量信息。在合同签署后,麦克莱顿曾表示,谷歌内部同时存在两种独立的地图应用,这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没有透露,这种情况是否会长期持续下去。
也有许多猜测认为,谷歌地球产品很可能会被减弱。一家名为Google Earth Blog的非谷歌旗下网站2月份注意到,麦克莱顿不再担任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产品负责人,但没有点明其继任者身份。作者担心这可能是谷歌地球产品面临不详未来的预兆,谷歌近来免费向公众开放了Google Earth Pro。
Google Earth Blog还称:“谷歌地球是一种非常好的产品,但谷歌需要尽可能多的收入来源。此外,谷歌去年年末对Google My Maps的改变也弱化了谷歌地图与谷歌地球之间的关系。”(风帆)

http://tech.qq.com/a/20150504/013381.htm
267  Local / 媒体 / 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48.9低于预期 on: May 04, 2015, 03:33:32 AM
腾讯财经综合报道(何夕)   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48.9、低于预期。预期值为49.4,初值为49.2。

PMI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较前月扩张,低于50则说明较前月萎缩。

此前分析师称,中国经济正处于政策托底与下行压力之间的平衡,下行压力仍大;预计二季度政府将继续出台更多稳增长措施,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仍是合适选择。

经济观察报(微博)周六报道称,从多方渠道获悉:央行有望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下调利率0.5%的可能性巨大。

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是根据汇丰对420多家制造企业采购主管的月度问卷调查编制的。

早些时候,中国百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


(腾讯财经综合)
268  Local / 媒体 / “国家牛市”存风险 政府曾用60万亿吹大房地产泡沫 on: May 04, 2015, 03:30:54 AM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撰文指出,只有中国股市迈向成熟的市场,只有有实体经济坚实的支撑,才能打造真正的“国家牛市”。否则,如果用一个股市泡沫来掩盖房地产泡沫,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会更大。对此,投资者得密切关注,当前以“政策和资金”驱动的“国家牛市”所面临的风险,投资要顺势而为而不是贪婪。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中国上海综合指数,从2014年7月2000点,到2015年4月22日的4398点,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上涨了120%。股市的上涨冠于全球。可以看到,当前中国A股不仅指数快速上涨,而且股市成交量创了一个纪录又一个纪录,日成交量达1万8000亿元人民币,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投资者蜂拥而入,前个星期开户数就达350多万户。
  当前中国股市走牛,既无法用实体经济变化来解释,反之刚公布的经济数据十分疲弱,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为2009年来最低、外贸进出口下降、居民消费不足、房地产销售持续下降等,也无法用一般的投资理论及模型来解释,最近中国A股的飚升完全在任何理性分析之外。当前中国A股的快速飚升,完全是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思路转向,政府政策催生的结果。
  因为,从2014年以来,面对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但结果并不理想。甚至于2015年中国GDP增长下跌到近年最低水平。尤其中国房地产市场更如扶不起的阿斗,仍然一蹶不振。如果楼市量价齐跌,房地产投资全面下降,要想让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及产能过剩得以化解是十分困难的。
  当前中国经济失去了房地产泡沫的支撑,政府只好如美国、日本及欧洲央行一样也开始玩起“国家牛市”,希望托起股市来救中国经济。因为,从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近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从而使得美国股市上涨了三倍以上。美国经济也在这过程中得以复苏,并最后走出衰退的困境。同样,日本及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
  对于中国来说,前一轮的经济增长与繁荣,政府用了近60万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吹大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尽管这让中国GDP得到快速增长,也让人民币对全球其他货币升值40%以上,并让中国经济挤身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个吹得巨大的房地产泡已经不可持续了。60万亿元人民币的负债不仅让中国经济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也导致了住房及不少行业严重的产量过剩,及国内需求严重不足。
  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不回归理性,要让国内居民的住房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根本就不可能(最近政府推出不少房地产救市政策,也想释放所谓的改善性需求,但房价不回归理性能够产生效果十分有限)。不过,一个以投资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要向消费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转型,不仅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巨大的震荡,也要付出昂贵的成本。而这些成本与代价谁来买单,这就是当前中国政府所面临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在转变思路,希望催生出一个“国家牛市”,用股市的泡沫来代替难以再吹大的房地产泡沫。别看现在仍然有人在大声叫喊着,政府楼市新政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又会开始反弹及房价会上涨,但这只是想左右市场预期,但国内房地产市场预期早就转变了,因为全国房价已经持续下跌了八个月以上,只要房地产市场价格在下跌,住房投资者根本就很难再回到房地产市场。
  而中国政府催生股市的“国家牛市”,是希望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因为,早些时候中国股市已经长期低迷了七年,现在催生出“国家牛市”,一是可以把大量的资金引入股市,提升股市的融资能力,从而降低中国金融市场融资成本,解决当前中国金融市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化解国内企业过高的债务风险;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金融结构调整,降低中国银行在整个融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目前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二是可以透过制造股市的繁荣,替代房地产泡沫制造财富效应。这样不仅有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内需扩张,也有利于来消化中国房地产市场严重的产量过剩,拯救中国房地产市场;同时也能够提振市场之信心,营造经济增长新的氛围,避免市场信心受到重挫而让国内经济硬着陆的预言自动实现。
  从最近国内股市的发展情况下,不仅一年来上海综合股市指数已经上涨了120%以上,股市的赚钱效应及财富效应在逐渐显现,而且国内居民已经知道了政府希望用股市泡沫来替代房地产泡沫之意图,纷纷涌入股市,从而使得国内股市出来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股市日成交量创出了纪录再创纪录,从而出现中国股市前所未有的繁荣。
  其实,目前中国政府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手法,没有什么对错,关键的是能否找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点,制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如美国那样,有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页岩油气、现代农业等。当前中国的互联网、一带一路、新能源等也许可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不过,这还得看中国政府的智慧及相关的激励政策能否让中国经济走出的“房地产化”的困境。如果中国经济摆脱不了“房地产化”经济的依赖,中国的实体经济就难以奋起。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做支撑,中国政府催生的“国家牛市”就难以持续。
  还有,中国股市改革是否出现重大突破,比如发行制是否转向注册制,股市新的市场运作规则、投资理念、投资者保护制度等能否确立。否则,股市融集的资金就无法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中国股市也无法健康持续的发展。
  只有中国股市迈向成熟的市场,只有有实体经济坚实的支撑,才能打造真正的“国家牛市”。否则,如果用一个股市泡沫来掩盖房地产泡沫,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会更大。对此,投资者得密切关注,当前以“政策和资金”驱动的“国家牛市”所面临的风险,投资要顺势而为而不是贪婪。
  .和.讯.网  http://cfi.cn/p20150504000174.html
269  Local / 媒体 / 社保基金“错失牛市” 保守估计损失已过万亿元 on: May 04, 2015, 03:29:43 AM
     中国股市“改革牛”可谓一骑绝尘,截至4月30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收报4441.65点和14818.64点。如果与去年4月30日相比,则两大指数分别上涨了119%和103%。在人们对后市议论纷纷之际,已有不少投资者希望兑现收益。但另一个为人忽略的事实却是,由各地方政府主管的社保基金却丧失了一次难得的牛市机遇。
  据财政部公布的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186.46亿元,支出33669.1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0408.76亿元。据专业机构测算,养老金累计结余有3万多亿元。那么,假设这些结余基金全部买入股票,按上证指数同期涨幅计算,则去年结余的50408.76亿元少增值约56407.40亿元,养老金部分少增值约3570亿元。
  当然,按照稳健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社会保险基金结余部分不会全部投资股市。那么,如果按照结余资金20%的比例购买股票,则社会保险基金和养老金的投资损失将达到约10081.75亿元和714亿元。而如果按照结余资金50%的比例购买股票,则损失也将达到约28203.7亿元和1785亿元。
  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已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命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的决策。积极拓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已达成更广泛的共识。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养老金入市风险很大,反对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是“社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需要就有关概念做一个说明:大家日常所说的“社保基金”是个简称,不能准确反映我国社保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的现状。我国有两大块“社保基金”:一块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可以叫“未来养老金”。这笔钱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从2003年6月份起,“全国社保基金”就开始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委托投资的方式进入股市,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率。
  另一块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社保基金”,即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可以叫“当下养老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针对的是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养老金部分。
  按照现行政策,在已经进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的试点省份,部分做实积累的基金,经国务院批准,它的部分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可由地方政府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2012年3月份,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率先委托投资试点。2015年2月28日,山东省启动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试点。截至2014年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30.3亿元,而首批委托金额为100亿元。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的全国统筹养老金是不进入股市的,所以中国也不能这样做。我认为,这种比较是机械的,是不务实的。美国的全国统筹养老金不入市,是事实,但其替代率仅为40%。但其以企业年金为主的补充养老金,替代率接近60%,这一部分基金绝大部分都入市。
  中国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养老金部分与美国的全国统筹养老金类似,但其替代率比美国高。据有关机构评估,替代率为70%左右。而中国的企业年金部分尚未“长大成人”。鉴于中国的社保制度与美国有很大差异,养老金的管理也不能简单地参照美国模式。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坚持最保守的投资原则,将“当下养老金”按照一定比例,以委托方式入市,是可行的。
  据社保基金理事会统计,全国社保基金自建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36%(其中2014年11.43%),远超同期通货膨胀率,也明显高于目前各地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为确保本金安全,广东省、山东省均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委托投资合同中约定了“本金安全保障”的条款,社保基金理事会也承诺了委托投资运营的最低收益率。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地方社保基金的权益。
  我们认为,由地方政府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方式是成功的,应该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证.券.日.报.)
  中财网  http://cfi.cn/p20150504000032.html
270  Local / 媒体 / [20150504]维珍移动百万英镑办活动,比特币公司参与 on: May 04, 2015, 03:19:10 AM
维珍移动(全球首家移动虚拟运营商)举行了 Pitch to Rich 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众多初创公司参加竞争,胜利者可以赢得100万英镑的奖励。目前,已经有2000名参赛者参加了该活动。 LazyPay,是一个比特币支付处理平台,也是唯一一个凭借比特币项目参与的团队。

网上商家和当地商店可以通过LazyPay来接收用户付款的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启动该项目旨在帮助商家通过更便宜的交易手续费,零扣款和更快的转到银行账户。

他们的目标是在今年夏天正式发布之前收集至少100个预注册的商家。目前,该平台已经有17家预注册商家,其中之一就是位于萨里的一个Long Ditton零售商。


布兰森继续支持比特币
 
而在 Pitch to Rich上最有竞争的不只在于比特币,理查德·布兰森爵士——维珍集团的创始人,其合作伙伴与维珍移动无线实体继续对数字加密货币提供持续的支持。

自2013年起, Branson和其他投资者已经对世界上领先的比特币支付处理公司——BitPay完成了3000万美元的融资。随后, Branson便在维珍集团开展比特币支付处理平台,允许公司接收比特币.

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最近在他的私人岛屿上将上演一场激情的比特币峰会,本次活动参与者都是数字货币的顶级思想家。


此次峰会邀请了高科技领域的权威人物,包括谷歌地图发明者Lars Rasmussen,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战略官Young Sohn 。

该峰会主办方为瓦列里·瓦维洛夫,Bitfury的CEO(Bitcoin的blockchain基础设施提供商),MaiTai Global 联合创始人和乔治 George Kikvadze——Georgian Co联合投资基金会的董事长。

Branson 一如既往的参与到各种数字货币相关的大会,他解释到比特币如何打乱传统支付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已建立在网上的传统支付系统将被比特币打乱,谁不想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呢?“

原文:http://cointelegraph.com/news/114138/lazypay-enters-virgin-mobiles-pitch-to-rich-2015-as-the-only-bitcoin-startup
作者:Joseph Young
译者:tomatocc
译者btc地址:1BQpsoxUq7N5Hv57QCnzLBbZSHGtqafaFy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lazypay)
271  Local / 媒体 / [20150503]FBI悬赏300万美元通缉比特币敲诈病毒作者 on: May 03, 2015, 06:25:05 AM
     比特币敲诈病毒入侵
  加密用户电脑文件勒索赎金,目前无法破解
  新京报讯 (记者何光 实习生刘思维)近日,一种名为“CTB-Locker”的比特币敲诈病毒在国内爆发式传播,该病毒通过远程加密用户电脑文件,从而向用户勒索赎金,用户文件只能在支付赎金后才能打开。
  反病毒专家称,目前国内外尚无法破解该病毒。
  据外媒报道,该病毒的始作俑者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最高网络罪犯赏金通缉犯俄罗斯籍黑客波格契夫,目前仍未归案。
  中毒电脑无法打开文件
  4月27日,在北京一家公司担任市场总监助理的小徐查收企业邮箱邮件时,打开一封发件人为“bothman”的邮件,发现一封名为“term and condition”的附件,邮件图标显示为一个写字板。
  小徐回忆:“这封邮件不是出现在垃圾箱和广告邮件的文件夹里,我怕是重要的工作邮件,就打开了附件。”
  附件内容为全英文。十分钟后,小徐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一个弹窗,弹窗显示:“your personal files are encrypted by CTB-Locker”(你的私人文件已被CTB-Locker加密),并提示要在96个小时内支付3个比特币才能解密。弹窗无法关掉,只能收起,并已经开始倒计时。
  小徐发现,自己电脑上所有文件全部无法打开。
  她拍下弹窗图片发到朋友圈介绍了自己的遭遇:“开始我以为这就是一般骗钱的广告,况且我根本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看了很多朋友的评论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打开的那封英文邮件让我的电脑中病毒了。”小徐说。
  截至4月30日13时许,桌面弹窗显示,离小徐的电脑文件被锁死还剩21个小时。但反病毒专家告知小徐,目前唯一的办法是向对方支付3个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目前单个比特币的成交价约1400元人民币。
  “我从同事那儿找回了大部分重要的文件,不给黑客交赎金。”小徐在网络专家的帮助下重装了系统,但一些文件还得加班重做。
  木马瞄准“有钱人”
  据360网络安全中心监测,目前日均截杀该木马样本超过4000个,粗略估计有超过400台电脑被感染。
  “这几天日拦截量持续上升,有爆发趋势。至今保守估计已造成国内上千台电脑中招,造成经济损失可能会达到上千万元。”反病毒专家王亮称近两日接到多起同类病毒中毒求助,其中不乏国内某些知名企业高管。
  “‘CTB-Locker’运用的是4096位算法”,王亮介绍,这种算法,普通电脑需要几十万年才能破解出来,超级电脑破解所需时间也可能得按年计算,目前国内外尚无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破解该病毒,支付赎金是恢复文件的唯一办法。
  王亮介绍,“CTB-Locker”病毒主要通过邮件附件传播,因敲诈金额较高,该类木马投放精准,瞄准“有钱人”,通过大企业邮箱、高级餐厅官网等方式传播。
  十分钟后,木马会给受感染电脑中的docx、pdf、xlsx、jpg等110种文件加密,几乎覆盖全部类型的文档和图片,使其无法正常打开。
  中木马后,虽然可以使用杀毒软件杀掉该木马,但加密文件没有任何办法还原。如果超过96小时未支付,木马不再弹窗,加密文件也随之被永久锁定。
  ■ 背景
  病毒作者被FBI悬赏300万美元
  据路透社报道,“比特币敲诈者”木马家族的作者名叫艾维盖尼耶·米哈伊洛维奇·波格契夫(Evgeniy Mikhailovich Bogachev),是一名俄罗斯黑客。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官网显示,波格契夫在FBI通缉十大黑客名单中排名第二,是某网络犯罪团体的头目。
  2012年8月22日,波格契夫以“幸运12345”的昵称受到内布拉斯加州联邦大陪审团多项指控,包括合谋进行银行诈骗、计算机诈骗和身份信息盗取。2014年5月19日,他再次被美国法院指控其犯有计算机诈骗、银行诈骗、洗钱、电信欺诈等多项罪名。2014年5月30日,他的昵称“幸运12345”第3次受到起诉,被指控合谋进行银行诈骗。
  根据FBI的调查,波格契夫仅凭“终结者宙斯”木马病毒以及“比特币敲诈者”勒索病毒,就令12个国家超过一百万计算机感染,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
  FBI对抓捕波格契夫提出了巨额悬赏。悬赏令显示,提供关键信息导致波格契夫被拘捕者可获得300万美元的奖励,这也是美国在打击网络犯罪案件中所提供的最高悬赏金。
  据王亮介绍,木马最开始支付比特币的时候没有使用匿名网络导致服务器暴露,病毒作者身份随之被查出。自波格契夫身份暴露后,“比特币敲诈者”家族木马的设计愈发狡猾,比特币支付环节改在TOR(洋葱网)上进行,这使得警方对波格契夫的抓捕更为困难。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5/05-03/7248252.shtml
272  Local / 媒体 / 巴菲特:宁要互联网不要飞机 on: May 03, 2015, 06:12:20 AM
腾讯科技讯 5月3日,巴菲特股东大会落下帷幕。股东问答中巴菲特表示,互联网和飞机如果只能选择一样,那么他会放弃飞机。
以下是相关股东问答:
提问:是什么让你能够始终保持活力?别说是因为喝了可口可乐!你现在有打算尝试互联网吗?
芒格:事实是,巴菲特比我更熟悉互联网。
巴菲特:如果让我在飞机和互联网两者中选一个,虽然二者都是我不想要放弃的娱乐项目,我会选择放弃飞机。(他每年在飞机上花费一百万美金)
芒格:无论喜不喜欢,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不喜欢一心多用。我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考虑良久,以至于一心多用这种事情从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巴菲特:当然,在互联网上玩桥牌,这种娱乐并不符合芒格的胃口。让我惊奇不已的是,在过去20-25年中,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如此大的改变,而且这一现象仍未结束。现在,想要组织三个人在大雪天玩桥牌可方便多了。
273  Local / 离题万里 / 360回应被AV-C取消评测资格:我退出! on: May 03, 2015, 06:11:15 AM
腾讯科技讯(乐天)5月2日消息,就在大家沉寂在五一假期之中,安全企业360与国外杀毒评测机构AV-C却起纠纷。就在昨日,AV-Comparatives,AV-TEST和 Virus Bulletin联合谴责360,称360杀毒评测版本的引擎设置与国内普通用户版本不同,宣布将撤销360产品今年以来获得的所有认证和评级。
AV-Comparatives 首席执行官Andreas Clementi 说:“独立的反病毒软件测试在提高用户设备的防护水平方面很重要,也能将整个互联网的安全性提高,受益的是所有人。如果纯粹把测试成绩用于市场宣传,最终就会导致恶意软件更加容易传播,用户更加不安全。”
对于AV-Comparatives等机构的声明,360今日晚间也做出反击,称360正式退出AV-C,360还特别声明:
一、此次事件分歧是传统杀毒与云安全的评测标准之争。AV-C等机构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其评测标准也是基于传统杀毒技术而制定的。在AV-C看来,杀毒软件就应该是“特征码引擎+病毒库”,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要测试出相同的结果,根本不认同云安全软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配置更适应当地用户需求的引擎和云查杀防护策略;
二、360免费安全国际化触动传统杀毒行业利益。360杀毒宣称,其以免费云安全模式在中国颠覆了传统杀毒市场。为开拓国际市场,360杀毒参加AV-C等国外评测,并多次获得全球最佳评级,测试版本的引擎设置一直公开体现在评测报告中,没有任何作弊行为。
三、AV-C传统评测标准远离用户真实需求。以国内某著名艺人网银被盗100万元的真实案件为例,不法分子骗其经纪人卸载360杀毒,再要求受害者从钓鱼网站下载使用Teamviewer(一款世界知名的远程控制软件),从而控制其电脑盗取巨额网银资金。
如果按AV-C评测标准,Teamviewer是合法软件,不应该“查杀”。而360杀毒集成多引擎,其中QVM人工智能引擎对未知威胁的防护能力远远优于传统杀毒引擎,360云安全会根据文件下载途径、软件行为等信息综合判断并查杀被恶意利用的Teamviewer,这是传统评测所无法体现的、真正安全保护;
四、由于无法就评测标准和AV-C达成一致,360决定退出该项评测。事实上,赛门铁克、Comodo之前已退出AV-C,美国新兴的终端安全公司Bit9根本就没有参加这类评测。
360杀毒认为,AV-C突然转变态度主要是由于360免费安全国际化进程提速,并披露国外用户数超过一亿的消息后,国外的传统杀毒行业感受到巨大挑战。
274  Local / 媒体 / 巴菲特:未来三年看好A股 暗示六大投资机会 on: May 03, 2015, 06:05:37 AM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上午(北京时间5月2日晚间)开始,巴菲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两三年继续看好美股和A股。
  针对媒体提问,“未来两三年会否再度爆发全球经融危机?历史大概每隔10年就要闹腾一次,并且近期美国股市和中国A股不断创新高,是否有隐忧?”
  巴菲特则直言未来两三年继续看好!
  巴菲特股东会大盘点:价值投资无国界 为中国反腐点赞
  股神巴菲特给A股股民捎话了!在周六伯克希尔2015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回答中国投资者的问题时表示,价值投资无国界。他还表示中国未来将发展的非常好,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则大力赞赏中国的反腐行为。
  价值投资无国界
  在股东大会上,一位来自中国的投资者问,价值投资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市场?包括过去10个月涨了一倍多的中国市场吗?对此,巴菲特说,“投资原则不分国界。如果我在其他国家投资,我将继续使用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论述的原则,例如将购股视为自己拥有了企业一小部分的所有权等。”
  巴菲特表示,人们都寻找容易的方式,但容易的方式往往是错误的。如果你能在股票便宜的时候投资,这并不是一场需要高智商的艰难游戏。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并不难。
  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年轻,这导致市场更多地受到投机的影响,而这可能给价值投资创造机会。
  “市场上价格和价值将继续存在巨大的差异,那些熟读《伟大投资者格雷厄姆和多德维尔》的人将继续发财。”巴菲特说,《伟大投资者格雷厄姆和多德维尔》是巴菲特1984年发表的一篇鼓励价值投资的文章。
  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则反问,“难道还有其他方式比价值投资更明智吗?”他直言:“我不认为价值投资会过时,中国市场将会因为更强调价值理念,更少地卷入投机潮而变得更好”。
  中国会做的非常好 但避谈亚投行
  当有听众提问巴菲特对中国及经济的看法是什么时,巴菲特表示:“中国迄今已取得的成就简直就是奇迹。我几乎不能相信一个如此规模的国家能如此快速的发展,简直太快了。中国已找到了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
  他表示,中国未来会做的非常好。芒格则大力赞赏中国目前的反腐行动:中国着手治理腐败是非常聪明的。
  此外,芒格还表示,“没有什么比美国与中国未来的密切合作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来避免他人的错误可能带来的恶果。我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共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当有股东问到其它国家踊跃参与亚投行,而美国处在孤立的位置,如果这个趋势继续50年,您怎么看?
  巴菲特称,我对这个问题没任何概念。芒格你呢?芒格:我知道的更少。
  如果利率正常化 美国股价看起来高了
  除了给A股投资者提供建议,巴菲特还对美国股市发表了看法。巴菲特说,“如果我们回到正常的利率水平,这样价格的股票会看起来贵了。”
  一位股东提问称,股市市值同美国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企业利润与GNP的比例,如果这个数字是大约4%至6.5%之间,还挺好的。但现在美联储的数据是10.5%,会有风险吗?
  巴菲特表示,事实是,美国的商业蓬勃发展到令人难以置信。现在的低利率环境让我们无法把现在的情况与历史相比较。我们生活在一个利率低得难以置信的世界,问题是这样的低利率能持续多久。如果我们回到正常利率,那股票价格看起来就贵了,如果利率维持低水平,这些股票会显得还不错。
  虽然对美国经济增长力度仍有疑问,但美联储目前正在评估加息一事,在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基准利率接近零的水平。
  不过,巴菲特强调,利率水平的变化不会影响伯克希尔潜在的收购。“我们不知道未来的利率会是什么样的,我们总是尝试购买那些在未来会有极好表现的,有实力的企业。”
  巴菲特倾向于长期持有公司甚至是永久持有,巴菲特此前曾说过,看企业能否成功,判断长期趋势比短期经济预测更有价值。
  正因为如此,巴菲特还不忘揶揄了一下经济学家:“任何一个拥有经济学家的公司都有一个多余的员工。”
  美元将保持储备货币地位 欧元还有救
  虽然认为美股有高估嫌疑,但巴菲特对美元充满信心。有投资者问:你们担心美元失去储备货币地位吗?对此,巴菲特表示,“我认为美元在未来50年都会是全球储备货币。我不能完全确定,但这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芒格表示,“我对美元地位更紧张。现在有很多人在印钱、挥霍钱。以前我们印钞之后做的是基础建设,那时候我比较开心。现在我们好像印完就从直升飞机上洒下去了。”
  此外,有投资者问起欧元对欧元区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芒格回应说,“我认为欧元有一个高尚的动机和承诺,而且也造福很多。但是欧元将太多不同的国家连接在一起的方式本身就具有缺陷。”
  巴菲特说,“这是一个需要一些努力的好主意。这其中存在有缺陷,这些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是说就无法被纠正。仅仅是有缺陷并不是说你就应该放弃它,你可以尝试修复它。”
  “欧元能够存活下去,但是也需要一些改变。”
  为自己和伙伴辩护
  除了讨论宏观问题,巴菲特还在股东大会上为其个股投资进行了辩护。股东大会上,第一个问题来自一位已持股15年的股东,他问了两个尖锐的关乎伯克希尔是否道德的问题:1. 西雅图时报报道了伯克希尔旗下房地产商克莱顿(Clayton)的掠夺性贷款政策;2.伯克希尔与巴西3G资本已多次合作,而3G收购公司后往往大幅裁员,股东对这种合作感到担心。
  美国西雅图时报上个月曾指责克莱顿诱骗借款人购买很难再次出手的住宅。有客户称克莱顿的中介告诉他们削减食品和医疗开支以支付购买住宅的费用。
  而巴菲特称,克莱顿没有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与多数的贷款提供商不同,克莱顿将抵押贷款计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如果抵押贷款出问题,公司和房主都会倒霉,因此克莱顿没有动机去发放预计未来可能违约的贷款。此外,巴菲特还指出,西雅图时报的相关报道称克莱顿利润率高达20%存在常识错误,实际上20%只是毛利率20%,而税后利润只有3%.
  他还称,克莱顿房屋的多数买主没有足够的信用级别,不能获得政府支持的抵押贷款,如果克莱顿不放贷,许多人不可能获得住房,“我无需为克莱顿的借贷运作作出任何道歉,的确3%的人因为违约失去了房屋是事实,但97%的人因此拥有了房子,他们每个月负担的本金和利息不到600美元。”
  而对于和巴菲特合作的巴西3G资本收购企业后大举裁员的问题,巴菲特指出,裁减必要的员工后被收购公司的运营一直非常好,“我们从来认为,一家公司雇佣的员工不能超过必需的程度”,一个例证是二战后美国铁路业曾有160万雇员,现在已不到20万,但后者运输了更多的货物,安全运输的里程也更长,“随着时间推移,资本主义必需追求效率”。
  IBM不是濒死的老纺织厂
  巴菲特另一项受到挑战的投资是IBM。不过,在股东大会之前接受CNBC的访问时,巴菲特称,他在第一季度买入了更多IBM的股票,但是没有说明具体的数量。
  他说,准确的增持数量已经在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中予以披露,这份备案文件将包括截止3月结束时公司的持股状况。证券交易委员会将会在5月中旬公布这份文件。
  在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芒格,IBM看上去像濒死的老纺织厂,你有没有尝试劝说巴菲特不要投资IBM
  芒格表示:我认为IBM是一家非常有趣的公司,过去一段时间主导了计算机市场。此外,我们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了IBM,很少有公司像IBM这样经过数年的调整仍然运营良好,我们拥有很多公司都会经历短暂的调整。
  四分之一卡路里来自可乐
  除了IBM,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投资也受到了挑战。有股东提问称,伯克希尔与可口可乐和DQ等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关系“甜蜜”,但最近糖被视为健康威胁,这是否可能损害竞争优势的“护城河”?
  对此,巴菲特回答,可乐的影响力非常广,但消费者选择的趋势也确实在改变。你不会看到革命性的变化,但公司必将会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改革。所有食品、饮料公司都会做出变化,并保持“护城河”,预计未来几年可口可乐的销售将持续增长。
  巴菲特还表示吃,去Whole Foods(美国销售绿色食品的连锁巨头)的人没有喝可乐的人那么快乐。我不喜欢Whole Foods,买东西的人脸上都没有笑容。
  他还表示,我身体四分之一的卡路里来自可口可乐,而我已活了这么长时间。如果只吃花椰菜和其它我不喜欢的绿色蔬菜,我可能活不了这么久。91岁的芒格也在边上帮腔:我认为糖是很重要的物质。糖可以防止血管过早老化。
  并购方向:汽车经销、日用消费和德国等
  巴菲特在问答环节中还回答了一个关于Van Tuyl交易的问题。Van Tuyl是伯克希尔去年10月收购的美国第五大汽车经销商。巴菲特说,交易本身并没有“巨大的规模效应”,但是Van Tuyl是一家好公司。他说,“我们会收购更多的汽车经销商,但是目标将主要是专注于本地业务的公司。”
  股东大会上有德国股东问: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文化和表现有什么不同?巴菲特2015年2月还收购了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最大摩托车零部件零售商,这也是巴菲特试水欧洲的一次投资。
  巴菲特称,我们都很欣赏德国企业,德国企业在科技和工程等方面做的很好,德国的企业价格看起来比美国要吸引人。我预期我会在未来5年内购买至少一家德国公司。如果这笔交易没做成,我会很意外。德国那边的企业价格看起来比美国要吸引人,希望明年能买一家德国公司。
  芒格表示,德国的企业传统还有家庭传统都非常不同。德国长期在科技和工程上的优势非常强大。德国人工作的少,生产的还多。
  此外,有股东提问:日用品领域有可能出现如卡夫、亨氏那样的整合吗?雀巢最近面临抗议等因素是否会阻碍进一步的产业整合?
  巴菲特回答称,一个强大的品牌的确非常重要。在日常消费品领域,还会有很多并购。
  看好可再生能源
  一位股东就可再生能源提出了一个问题:分布式发电系统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成为公用事业企业的一个威胁。
  巴菲特说,分布式能源是伯克希尔非常关注的发展。他强调,能源存储方式的巨大进步已经在很多方面带来了变革。
  芒格说,“我们会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毕竟化石燃料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他表示,“这不会是一个威胁,这对于人道主义而言有巨大的益处,我认为这对伯克希尔也是有巨大好处的。相比带来的冲击,分布式能源能为能源存储业务带来更多机会。”
  巴菲特可能的继承人人选之一——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做了补充说明。他说,公司刚刚公布了在爱荷华州的第十个项目,到2016年结束的时候,公司的58%能源需求将来自风能发电。他强调,公司在可再生能源资产上有超过180亿美元的投资,“我们所有的公用事业企业都有巨大的机会,我们将迎接这些机会”。
  巴菲特和芒格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业务目前还依赖税务优惠,因为以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自由市场系统无法支持太阳能发电。也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能源业务被纳入了整体的税赋申报系统,公司才有能力在再生能源中有更大的投入,而如果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电力公司,这样的投资规模可以说是没有盈利前景的。
  再保险好日子不再
  有人在问答环节提及了再保险行业的一些近期趋势。也因为这样的一些发展趋势,巴菲特曾说再保险正成为在那些希望寻求“非相关投资”的人当中,“相当时髦的资产类别”。巴菲特指出,这些进入再保险行业的资金所需要的是“再保险这样一个门面来掩盖它们的真实动机”,也就是利用一个类似对冲基金的结构来获得税务上的好处。
  巴菲特指出,在他看来,未来十年再保险业务“不会像现在那么好”,前景已经“转向了更糟的方向,我们能做的也不是很多”。不过巴菲特也表示,即便如此,在再保险行业中还是“存在那么一些地方”,伯克希尔将能找到机会。
  好公司就是买入后无需追加投资的公司
  一名投资者问:什么样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会有良好的表现,对此,巴菲特表示,最好的企业是那种“一旦买入”就无需再追加更多资金投入的。他说,这也是为什么在高通货膨胀时期,房地产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
  在通货膨胀时期拥有一个品牌也是一件“极为美妙的事情”。巴菲特以伯克希尔名下的糖果品牌See为例,称该品牌的价值在通货膨胀期间有很大的增长。
  另有股东问:你能说出一个你认为有信心看到10年盈利公司的五个特点?对此,芒格表示,我们没有定律,每个公司都不一样,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
  指数基金长期收益远超对冲基金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的午餐休息时间之前就一个长期赌局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说明。巴菲特在很久之前与门徒合伙企业(Protιgι Partners)的一批货币基金管理人打赌:对冲基金的投资收益能否超过标准普尔指数基金。
  门徒合伙企业所挑选的对冲基金在赌局的最初表现积极,但是之后遭受重创。2014年的时候,标准普尔指数基金有13.6%的回报率,而这些对冲基金扣除费用后只有5.6%收益。
  从2008年到目前为止,标准普尔指数基金累积回报超过63%,而对冲基金中仅有19.6%的累积回报。
  巴菲特称,“说句公道话,这些对冲基金过得并不算差,它们总是能拿到相当于总资产2%以及额外收益20%的管理费。但对冲基金的投资者们付出的代价倒是相当大。”
  最大的错误损失60亿美元
  虽然打赌赢了,但巴菲特也承认自己犯过错误。有股东观众提问:你最难忘的错误是什么。巴菲特回答说,“我在九十年代中期支付4亿美元买了一家注定要破产的鞋厂。我在当时是以股权形式支付的,现在这批股票价值60亿美元。可以说,几乎任何时候通过发行股票来收购都是一个错误。有时候我们太过谨慎,但是我宁可谨慎一百倍,也不想有1%的不小心。”
  巴菲特说,“有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中投入了一半以上的身家,所以公司在投资和并购上必须非常非常小心。”
  芒格补充说,“我们可以使用杠杆来发展到大很多,但是我们可能在深夜冒冷汗。搞成这样就太疯狂了。”
  伯克希尔很安全
  有记者问,如果伯克希尔被认定为“具有系统重要性”或者是“大到不能倒”,政府监管将会如何影响到伯克希尔。
  巴菲特回应说,“这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尚未就这一点与政府方面接触。我不认为伯克希尔在任何程度上接近被判定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
  巴菲特说,巴菲特指出,规模不是判断“大不能倒”的唯一标准,沃尔玛的规模巨大但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伯克希尔只有20%的收入来自金融业务,远低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门槛。
  他说,“在上一次市场困难时期,我们大概是唯一的金融系统健康度供应方,其他机构的问题无法在任何程度上伤及我们。我们在安全水平的建设上可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
  公司最重要 接班人要投资和运营都会
  有听众问巴菲特与芒格:对你们而言什么最重要?芒格称:我更善于把事情想明白。他表示,在很早以前,部分是在家庭的影响下,我就认为一个人最主要的任务是尽量做到理性。由于我只擅长这个,别的都不会,我就坚持做我擅长的。芒格表示:“理性是一种道德责任。伯克希尔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理性的殿堂。”
  巴菲特表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伯克希尔运转良好。巴菲特表示:我们可能涉及100万甚至更多人,它让我觉得极其愉快,因此我能使它合理化。如果伯克希尔不能变得越来越好,他就不会高兴。
  在被问及执掌伯克希尔的候选人所必须的特点时,巴菲特表示,运营经验非常重要。巴菲特表示:“我不会安排一位只有投资经验而没有运营经验的人来掌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他表示,他从运营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如果一辈子只进行投资的话就学不到。
  巴菲特称:“如果一个人既有投资也有运营经验,那就是最理想的。”他赞美伯克希尔一直由一群懂得很多投资知识的集团经理人领导。芒格也表示,伯克希尔需要不同于典型的投资组合经理人的专才。
  最后一个问题,媒体错失机会
  问答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您过去曾提及《华尔街日报》(WSJ)拥有许多竞争优势,但该报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您现在的看法是什么?
  巴菲特表示:“道琼斯公司(WSJ的母公司)在1960年代统治了财经资讯领域。但是,这家公司整体而言错过了金融行业的爆炸发展期,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很多领域。他们让世界从自己的身边溜走了。”

 中财网  http://cfi.cn/p20150503000013.html
275  Local / 媒体 / 港媒:“一周一行”未能阻止水客 苹果手表成新宠 on: May 03, 2015, 06:03:53 AM
港报称,内地香港改推“一周一行”签注未能阻止水客续扰民生,不少水货客转战落马洲支线口岸范围,长期逗留进行奶粉及日用品等水货交收。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9日报道,除了元朗、上水、屯门等地水货客密集,落马洲支线口岸范围,亦愈来愈来水货客踪影。时间以下午5点至8时为最为严重,水货客在火车站一带聚集分货,一箱一箱货物、手推车及行李箱遍地。
  报道说,于4月24日在香港首度发售的Apple Watch成为水客的“新宠”。就在Apple Watch在港发布当天傍晚,深圳海关在福田口岸截查一名入境港人时,在其所携的购物袋内搜出4只运动版Apple Watch,约值1.2万元人民币,是当地海关首次查获Apple Watch违规入境案件。消息指,深圳华强北路一些商户以高于官方价1000元收购Apple Watch。香港开卖数天以来,深圳皇岗海关在福田口岸已查获2至3宗。
  警方强调,凡经该口岸进出本港的旅客,必须尽快办理过关手续,不可在口岸范围内等候及流连,任何人士如未持有由警方发出的禁区纸,即有效禁区许可证,而在该处继续等候及流连,可能触犯“公安条例”,罪成最高可被判罚款5000元及监禁2年。
  报道称,今年截至4月中,警方在已拘捕24人,包括9男15女,其中22人为香港人,涉嫌无领取禁区纸而进入禁区,检获共值约130万元货物。其中3名被捕人士28号在粉岭裁判法院出庭,各被判罚款3000元,被充公货物共值5万元,包括奶粉、相机、相机镜头、电子零件及日用品。当中一名女被告同时被判监两星期,缓刑1年。

中财网  http://cfi.cn/p20150503000021.html
276  Local / 媒体 / [20150503]三招保护网上隐私 on: May 03, 2015, 05:44:48 AM
互联网引发信息共享,因此降低了我们非常重视的隐私性。下面,我将介绍三个可以帮助你保护网上隐私的APP。

在信息时代之前,我们的观点和私人生活通常很保密,他人是很难知道的。而现在世界越来越数字化和国际化,因此我们现在分享的很多东西不再是隐密的,谷歌一搜就全出来了。

由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自愿把我们的私人生活分享给我们的朋友和群组,因此Facebook或者谷歌这些公司很容易就能存储并挖掘我们的私生活。我们的关键标识信息都被广告公司打包并出售给最高竞价者,这些信息可能是我们的邮箱、国籍、购买习惯、兴趣及政治观点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的政府,尤其是美国,已经在互联网上投资了数十亿,使互联网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间谍机器,因此许多人断言道——隐私已死。

斯诺登“棱镜门”带来的震憾感,让很多人觉得无助并因此回避隐私问题,而同时这又激怒了很多积极分子和IT开发人员——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产品给用户提供在线状态的控制权。

以下三家公司提供密码和身份管理应用,这些应用用起来很简单。在你享受互联网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时,它们能够给你提供一定程度上的隐私保护。

LastPass

LastPass (LP)是行业内领先的密码管理器,此外,还有1password以及KeePass、Mitro或其它不基于云的登录凭证库等开源技术。

LP给你提供难以置信的控制权,并且你只需要少量的点击,就能管理自己在线身份。你可以创建任意数量的登录凭证用于Twitter之类的网站,例如,登出并迅速登回,不需要修改密码或记录密码。

作为一个安全工具包,它让你通过两下点击生成最多100个字符的随机密码(这让人大开眼界),老式的强力攻击基本上不起作用。大部分网站可以处理30-40字符的随机密码。这项技术轻易地就能让LastPass用户处理超过一般6个字符的密码,根据LP所说,破解只需要3分钟。

他们通过多个第三方支持多,因素身份认证。最引人注目的有基于硬件的2FA YubiKey和Authy之类的软件解决方案。

LP还表示,能在本地加密你所有的信息,类似于Blockchain.info和其它比特币服务,这意味着他们不会看到你的管理员密码。如果你密码丢了,他们能帮助你重新访问你的帐户,但是只有在你电脑上安装了浏览器插件且登录过的情况下。他们是通过使用一次性密码来完成这个过程的。LastPass在电脑端使用是免费的,而在手机上的费用则是一年12美元,它让你同步你的加密码和身份到它的云存储上。你还可以通过下载来免费离线访问你的数据,并且他们的客户服务响应非常迅速。

LP获得了IT领域很多人的支持,其中包括来自Steve Gibson的支持。Steve Gibson是“Security Now”节目的IT专家及主持人,他支持LP,即使斯诺登事件发生后。

开放比特币隐私项目的创始人Kristov Atlas对CoinTelegraph谈及LP时,说:“我使用它,并且也在公司工作时使用它,因为它的用处很大。”

为了保护更多敏感信息,我们应该考虑危险信号,这个危险信号就是它的闭源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安全知识。LastPass公司的总部位于维吉利亚州的费尔法克斯,它离华盛顿很近。也就是说,它很容易受到政治攻击,比如收到NSA的传票,同时附上一张言论禁止令。他们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博文来表明他们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官方立场。

这与隐私性或者匿名性有什么关系呢?LastPass的身份管理和易于使用的特性让你通过两下点击就可以立刻从克拉克·肯特变成超人(你不需要找个电话亭或者在商务休闲西装里面穿着红色内裤和橡胶衣)。

很棒吧,他们马上就要接受比特币了。

Blur
 
Blur又名“Abine”,它是家活跃的隐私保护公司,多年来一直向主流推出免费且优质的产品。

“你的邮箱地址就是你的互联网ID,从事追踪信息公司很乐意获得它。”——Blur
Masked emails(带面具的邮箱)是他们的一个免费且最有用的功能。当网站向你索取邮箱时,它可以让你随机生成邮箱地址提供给这些网站。之后,这些邮箱可以自主地禁用或解禁,这让Blur在反垃圾邮件控制和保护隐私性上用处颇大,既然他们无法识别ibballin@bsu.co之类无意义的数据,那么他们也不会再用这些数据。

他们的另一个免费服务是跟踪拦截器。跟踪是广告商爱做的事情,他们可以通过跟踪精准地向你投放广告。他们访问我们电脑上的被称之为Cookies的东西,它跟踪你并且收集你的数据,比如你访问了哪个网站、你的IP地址、你的互联网使用模式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设法拼凑出你的简况,然后卖给最高竞价者。

Blur的跟踪控制可以让你禁止来自所有网站的Cookies,还可以让你选择拒绝来自哪个网站的Cookies。如果你信任某个公司并愿意让它获取你的私人数据,你很容易就能解禁它。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提供优质服务来给你的信用卡凭证和手机号带上“面具”,并且能让你同步所有的数据到云中,尽管这些标价是每个月2至4美元。

Blur最新推出的服务叫做“DeleteMe(删除我)”,它表示可以清除“你在领先数据网站上的公开信息”,包括“联系人、私人及社交信息、你的照片、你的家人和你的住所。”

虽然Blur把自己定位在用户和广告商中间,但是一旦你成为Blur的客户,它的确会持有大量关于你的信息。然而不像其它网站,Blur表示只是存储信息,不会利用你的隐私获利,因为这些信息是提供这些服务的必要条件。

Blur总部位于美国,因此它和LastPass一样容易受到政治攻击。他们表示愿意坚持,除非收到有效法院命令,据他们所说,有效法院命令比通常法律用词“在法律允许情况下”高出很多的标准。虽然如此,Blur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Cryptostorm
 
最后但同等重要的,你需要使用好的VPN(虚拟私用网络)来给你的IP地址带上“面具”。如果你使用邮箱地址作为你的ID,你的IP地址在网络上就等同于你的家庭地址。没有你的IP,你上网时没法收到信息。因此,它能暴露网上的你在哪里以及在哪里出现。

VPN可以隐藏你的IP,让你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浏览网络,这就摒弃了地图上的边界,这些地图由政府和战争绘制(通常伴随着成千上百人的鲜血)。

尽管IP保护是该公司知名的主要功能之一,但该公司还能做更多事情。我最近用Cryptostorm替代了VPN服务,Cryptostorm的创新是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区块链技术。

我建议使用Cryptostorm有很多原因,包括:

接纳比特币
本地访问到Tor、I2P和Namecoin.bit域,不用额外安装任何东西·
信息到达时,通过他们的VPN加密链路进行数据加密·
保证你的网络流量不会被利用网络行的中间人窥视,即使是被加密时·
没有带宽上限,这意味着你可以快速地下载任何东西,同时保证你的隐私·
没有你的IP日志(真的没有)·
不需要登记个人信息(如果你愿意的话,就给他们一个废弃的邮箱)·
易于安装
他们的价格是每月4美元或者更少,他们还有一个带宽受限的免费VPN服务,它与其它所有方式一样好用,而且你可以在你的手机或其它任何地方使用它。

当谷歌在德国给你推送广告时,你就会知道它的作用了。


隐私是一项人类需求
 
隐私对人的体验而言就像吃饭或洗澡一样自然平常。晚上我们关闭并锁上房门,或者拉下窗帘遮住窗户。我们不会走出去告诉每个人我们住在哪里,我们的信用卡号码和地址是什么,或者我们的好奇心及思考过程的细节,当然,除了我们在上网的时候。是时候把我们对隐私的本能需求延伸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网络世界中了。

然而关于我们隐私性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当然要奋起反抗。隐私离死亡还远着呢。

【免责声明:我不是安全专家。这些建议是我认为足以维护日常隐私且让人安心。我对这些隐私管理工具的评论仅基于我个人的经验以及有关这些技术的公共报道,而不是基于对它们软件代码或硬件的分析。一如既往地做你自己的研究吧。】


原文:http://cointelegraph.com/news/114102/three-easy-ways-to-enhance-your-online-privacy
作者:Juan S. Galt
译者:茶里的勿忘我
校对:printemps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online-privacy)
277  Local / 媒体 / 美国New Balance被广州一公司起诉 须赔9800万 on: April 30, 2015, 03:06:06 AM
日前,美国知名运动品牌“New Balance”在国内市场遭遇商标侵权诉讼。4月24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备受关注的商标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该院认为,美国New Balance公司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册商标“新百伦”,构成对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侵犯,须赔偿对方9800万元。

广州中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广州中院有史以来,判赔侵权额度最高的知产案件。

知名洋品牌“后发制人”

遭广州企业老板索赔

涉案NEW BALANCE品牌于1906年在美国创立,是国外知名的运动鞋品牌。

根据被告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的答辩意见以及涉案品牌的官网宣传,该品牌是全美排名第二的鞋业公司,并逐步成为国际化运动品牌。

2006年,上海新百伦公司成立,主要负责在国内销售NEW BALANCE运动鞋系列产品,并很快便占领了很大的跑鞋市场份额。在此过程中,为了适应中国市场文化,该公司选择了使用“新百伦”的中文名进行宣传和营销,在其宣传产品的广告中使用“新百伦New Balance”标识。

然而,正当“新百伦”知名度越来越高之时,广州的周某伦先生却以侵权为由,将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其在广州的一家经销商告上法庭。在周某伦口中,“新百伦”是法律意义上的“冒牌货”。

原来,周某伦主张,“新百伦”商标早已在我国注册,事情可追溯至1996年,彼时,周某伦的家人首先注册了“百伦”商标。具体情况是,第865609号“百伦”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在第25类“服装,鞋,帽,袜”等商品上,于1996年8月21日获准注册,该商标于2004年4月经核准转让给周某伦。

后来,周又注册了一系列“联合商标”,即第4100879号“新百伦”注册商标也同样核定使用在第25类商品上,周某伦于2008年1月获准注册该商标。同时,周某伦还设立了企业,生产以“百伦”、“新百伦”为商标的男鞋产品,并在大型商场设有销售专柜。

原告诉称,被告公司在“天猫[微博]”、“京东商城[微博]”等网站都开设了“新百伦官方旗舰店”和“新百伦童鞋旗舰店”。由于被告把“新百伦”作为商标标识使用,在网店中也以“新百伦New Balance”来标识产品,在专卖店所出具的购物小票中标识“感谢您购买新百伦产品”,导致大量消费者和经营者误认为“新百伦”商标就是被告新百伦公司产品的中文商标。原告据此认为,被告的行为割裂了作为商标权人的原告和“新百伦”注册商标之间的特定联系,抑制了原告建立和拓展“百伦”、“新百伦”商标价值的空间,构成商标侵权。

据原告统计,自2011年7月至起诉时,新百伦公司销售被诉侵权产品的总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获得巨大。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新百伦公司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且还要赔偿损失9800万元及支付维权的合理费用。

对此,被告新百伦公司答辩称,“新百伦”用作NEW BALANCE商品的中文名称,而没有将“新百伦”作为企业字号在商品上突出使用,属于善意使用。并主张其使用“新百伦”销售商品时间远远早于原告使用“新百伦”商标销售商品的时间,且其使用方式没有使消费者或相关公众产生任何混淆,没有构成侵权。

明知不当执意为之

法院一审认定本案属“恶意使用”

广州中院审查认为,原告“百伦”商标早已于1996年获得注册,可以很容易通过公开渠道查知这一信息。不仅如此,被告的关联公司(新平衡公司)曾于2007年12月要求商标局驳回原告对“新百伦”商标的注册申请,但是没有被采纳。这说明被告新百伦公司是明知“百伦”及“新百伦”商标的注册情况,但其仍选择使用“新百伦”来标识及宣传其产品。

广州中院审理认为,在明知原告获得“新百伦”商标注册后,被告仍继续在销售及宣传中广泛地使用“新百伦”标识,因此不能认定被告对“新百伦”字样的使用属于善意的使用。被告主张对“新百伦”享有在先权利的意见无法成立。

被告还主张“新百伦”是其产品名称的NEW BALANCE翻译,但NEW BALANCE的中文意译为“新平衡”,且被告新百伦公司亦称其关联公司New Balance Athletic Shoe,Inc。为“新平衡运动鞋公司”,也称其产品之前名称为“纽巴伦”,所以被告新百伦公司以其所使用“新百伦”是其产品名称NEW BALANCE的翻译为由主张其未侵犯原告“百伦”、“新百伦”注册商标权的意见不能成立。

从法院所保全的被告财务证据来看,被告新百伦公司在侵权期间的经营获利高达约1.958亿元,且从其使用“新百伦”标识的方式和范围来看,被告通过其侵权行为获利巨大,其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广州中院一审判决:被告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将“新百伦”用于标识及宣传其商品的行为;赔偿原告人民币(6.2040, 0.0000, 0.00%)9800万元;在“新百伦(中国)官方网站”首页及其在“天猫商城”开设的“New Balance旗舰店”、“new balance童鞋旗舰店”的首页刊登声明消除影响等。

此案一审判决作出后,新百伦公司尚未宣布是否上诉。

南方日报记者 刘冠南

通讯员 马伟锋

■法官说法

“洋品牌”闯关请先敲敲

知识产权的门

此案一审宣判后,广州中院副院长余明永对此案进行了点评。“本案给诸多意在开拓中国市场的洋品牌们提了个醒:公平竞争,请先敲敲知识产权的门。”余明永介绍,本案是广州中院有史以来判赔侵权额度最高的案件,体现了法院在保护商标权、惩罚商标侵权行为的力度。

■法学专家

防止国外品牌

走不法“捷径”

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瑄认为,该案的审理也体现了广州中院在适用商标法、区分各种形式的混淆和反向混淆的辨别能力和水平。有法学专家表示,本案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提醒国内企业的知名品牌的商标权人,慎防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巧立名目搞混淆,窃取国内企业名牌商品的商誉价值,将国内企业的品牌价值窃为己有,导致知名企业经营多年的品牌价值被侵权而被窃取。也要慎防国外企业把这种混淆方式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破坏中国公平竞争的市场建设。

南方报业网-南方日报
http://finance.qq.com/a/20150429/015098.htm
278  Local / 媒体 / NB两度挥别中文商标 “新百伦”侵权判赔9800万 on: April 30, 2015, 03:03:34 AM
尽管面临“新百伦”中文名称停用的局面,但在消费者心中打下烙印的一直是New Balance英文名称与NB标识。

一直被山寨品牌模仿的NEW BALANCE(以下简称“NB”)反倒成了侵权方。经广州中院一审宣判,因存在恶意“反向混淆”,美国运动品牌“NB”的销售商——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百伦公司”)被判赔偿享有“新百伦”商标权的广东鞋企老板周某伦9800万元。北京商报记者在NB官网以及NB天猫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浏览发现,卖场均没有了中文名称。这并非个案。此前,Bottega Veneta和AIR JORDAN、甚至是苹果,都在华遭遇过品牌被抢注的尴尬。根据法律裁决,NB也将在中国内地挥别新百伦品牌。

侵权赔偿近亿

广东鞋企老板周某伦称,被告新百伦公司把“新百伦”作为商标标识使用,在网店中也以“新百伦New Balance”标识产品,在专卖店所出具的购物小票中标识“感谢您购买新百伦产品”,导致大量消费者和经营者误认为“新百伦”商标就是被告新百伦公司产品的中文商标。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新百伦”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在第25类“鞋、靴……运动衫”等商品上,周某伦于2008年1月获准注册该商标。2006年12月,新百伦公司在上海成立,主要负责在国内销售“NB”运动鞋系列产品,并选择了使用“新百伦”的中文名进行宣传和营销,在宣传产品广告中使用“新百伦New Balance”标识。

周某伦认为,新百伦公司的行为割裂了作为商标权人的原告和“新百伦”注册商标之间的特定联系,抑制了原告建立和拓展“百伦”、“新百伦”商标价值的空间,构成商标侵权。据周某伦统计,自2011年7月至起诉时,新百伦公司销售被诉侵权产品的总金额已超10亿元,获利巨大。他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索赔9800多万元。

“新百伦”是谁的

新百伦公司主张“新百伦”翻译为“NEW BALANCE”,但法院认为,“NEW BALANCE”的中文意译为“新平衡”,且被告新百伦公司亦称其关联公司“New Balance Athletic Shoe,Inc.”为“新平衡运动鞋公司”(以下简称“新平衡公司”),也称其产品之前名称为“纽巴伦”。

资料显示,“纽巴伦”是New Balance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内地市场的名字,不过,New Balance在2003年再度进入内地市场时,已经放弃了这个名字改用“新百伦”。“纽巴伦”中文商标被New Balance曾经的内地生产厂商阳江友联鞋业公司抢注。尽管两者已经没有关系,但纽巴伦在产品造型和配色上一直继承了New Balance的风格。同时,在香港和台湾市场,New Balance仍被称为纽巴伦。New Balance方面也表示知道有“纽巴伦”这个品牌,但碍于品牌是在内地合法注册的商标也没有办法。

但没想到,新名字依然遭遇到“重名”困扰。新百伦公司称,使用方式没有使消费者或相关公众产生任何混淆,属于善意使用,没有构成侵权。不过,法院经审理查明,新百伦公司关联公司(新平衡公司)曾于2007年12月要求商标局驳回周某伦对“新百伦”商标的注册申请,但没有被采纳。这说明新百伦公司是明知“百伦”及“新百伦”商标的注册情况,但仍选择使用 “新百伦”宣传。

前车之鉴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若剑表示,本案中New Balance败诉侵权行为过于明显,在明知内地已有“新百伦”商标的情况下仍在使用“新百伦”作为中文符号宣传。本案的巨额赔偿金在中外商标权纠纷领域中也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NB面临的品牌困境其实已有前车之鉴。本月中旬,乔丹体育和飞人迈克尔·乔丹长达三年的官司走到决断时刻。北京市高级法院二审认定迈克尔·乔丹代理人提交的10份证据不属于新证据范畴,均不予采纳。在业内人士看来,迈克尔·乔丹胜诉率并不高,此案可能不会延续阿迪达斯和阿迪王的和解方式。

2013年5月,历时五年的阿迪达斯状告阿迪王侵权案,最终以双方和解告一段落。“阿迪王”中文商标和三角标LOGO被无偿转让给阿迪达斯,该中文商标及三角标LOGO将不能再继续使用并出现在终端店面中。意大利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BV)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宝缇嘉”名称遭到抢注,无奈于2013年启动了新的中文名字“葆蝶家”。

为何频频发生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遭遇商标权纠纷,陈若剑律师表示,许多外企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不看好市场前景,疏忽了商标权利方面的事务。尽管许多外企在中国已打出知名度,也有了中文符号,但在已存在的注册商标面前,外企往往因为“理亏”而更名换姓。“凌志”更名为“雷克萨斯”,“陆虎”更名为“路虎”都是类似情况。此外,外企入华后使用的中文符号确实无人注册,但在打出品牌知名度后,才发现已被他人先行注册。外企如果想拿回中文符号使用权,必须要证明其是该中文符号的最先使用者,但证明过程往往比较艰难。陈若剑律师表示,如果外企还不能端正在中国市场的商标权意识,未来,还会像New Balance一样,付出高昂的代价。

http://finance.qq.com/a/20150430/022530.htm
279  Local / 媒体 / 有人要众筹开发监测放屁的健康穿戴设备 on: April 30, 2015, 02:56:24 AM
[摘要]这款穿戴设备的目的就是找出饮食和放屁之间的关系。不过产品受欢迎程度不高。

腾讯科技讯 科技市场的热点正在从智能手机向智能穿戴设备切换。如果说智能手机千篇一律、日趋雷同,那么各种穿戴设备则是创新另类、独具一格。
最近,有开发者在网络众筹平台Kickstarter发布项目,计划研发一个严控人体放屁的穿戴设备,能够对“气体”进行分析,并对用户的饮食行为作出提醒。
这一项目并未玩笑。4月30日,腾讯科技在Kickstarter网站上看到,产品名称为“CH4”,开发者名为RodrigoNarciso。
开发者描述说,这款穿戴设备可以放在后裤兜中,也可以挂在要带上,可以对放屁的气体进行监控测量,告诉消费者应该回避哪些食物,如何减少放屁。
这位开发者介绍说,放屁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分解的一个伴生现象,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平均每天放13个屁。而围绕着放屁,也会伴随着一些人体异常现象,比如腹痛、身体不适,或是处于尴尬的社交环境中。
据称,每个人消化食物的特点不同,因此很难判断哪种饮食容易引发放屁。这款穿戴设备和手机软件的目的,就是找出饮食和放屁之间的关系。
这个穿戴设备同时附带一个手机软件,用户需要对每日的饮食进行记录。
不过,这位开发者的研发梦想,是否能成真还是个问题。
腾讯科技看到,其在Kickstarter的融资目标是18万美元,但是目前仅仅融到了1660美元。共有33名支持者提供了资金。融资项目还剩余12天(截止时间是5月12日)。(晨曦)
280  Local / 媒体 / iOS 8装机率突破80% iOS 7跌至17% on: April 30, 2015, 02:53:53 AM
腾讯科技讯 4月30日,根据苹果基于应用商店内应用分布数据的结果显示,目前iOS 8操作系统在包括iPhone、iPod以及iPad活跃设备中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1%。iOS 7的占有率迎来了大幅下降,跌至17%,而iOS 6以及更老一些版本的iOS系统合计占有率则已经不足2%。
需要指出的是,在两周前的数据统计中,iOS 8当时的市场占有率为79%。而且,同素来存在着严重碎片化问题的Android阵营相比,苹果的这一表现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4年Android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81%。但只有3.3%的Android设备运行着最新的Android 5.0 Lollipop系统,另有40.9%的设备运行着Android KitKat 4.4系统,其余一些设备则运行更早期的Android系统版本。
应该说,苹果旗下最新操作系统拥有如此之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该系统具有这非常高的兼容性,iOS 8可以兼容最早于2011年发布的iPhone 4S以及第二代iPad。同时,由于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在去年9月的发售以及巨大的消费者需求,这两款新设备的大面积铺市也对iOS 8占有率的提升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在最近的苹果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中,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透露称,有接近20%的活跃iPhone用户都在近期将自己的设备更新为了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而根据苹果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总共卖出了6117万部iPhone、456万台Mac以及1262万部iPad。
其中,iPad 1262万部的销量同比迎来了23%的大幅下降。对此有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全新大屏幕iPhone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消费者对于iPad的购买需求,且消费者一直以来都期待着苹果能够推出一款大屏幕设备。因此在5.5英寸的iPhone 6 Plus问世后,许多消费者已经找不到再购买一部iPad Mini的理由,所以iPad产线的整体销量也就迎来了大幅下滑。
需要指出的是,分析师认为iOS 7如今还能拥有17%的占有率主要是因为iPhone 4这款此前颇受欢迎机型在市场中的存在所致。在另一方面,分析人士表示iOS 8安装率的明显提升也需要部分归功于苹果手表在近期的正式发售,因为消费者需要使用iPhone 5、iOS 8.2及更新的系统版本才能够正常使用苹果手表。而随着有越来越多的预定用户开始在最近收到苹果手表,我们相信iOS 8的安装率在短期内还会继续迎来提升。(汤姆)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73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