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7, 2024, 07:54:19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73 »
41  Local / 媒体 / 高盛银行家也不好当:22岁分析师连续熬夜后坠楼身亡 on: June 03, 2015, 09:29:24 AM
据彭博社报道, Sarvshreshth Gupta去世前一个月,曾试图辞去在高盛集团声望很高的投资银行团队之一担任的分析师职位。
  据一位银行同事叙述和当事人父亲在网站Medium发布的文章,由于今年年初一系列科技行业并购交易,工作到凌晨5点成了家常便饭,这位被朋友称作Sav的年仅22岁的沃顿商学院毕业生感到筋疲力尽。但在辞职后,他很快改变了主意。
  Gupta的父亲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我期望他应当在高盛做完一年,了解公司生活然后再做决定。受到我的压力,他重新加入了。”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高盛允许Gupta重回岗位,并向他提供了咨询辅导服务。这两位人士要求匿名,因为讨论的是私人事务。他父亲写道,不久之后,Gupta再次面临“艰难、连续的工作,没有休息,没有睡眠,没有喘息。”4月16日,这位银行家于凌晨2:40从旧金山的办公室给他父亲打了个电话。
  他的父亲的文章中写道:“他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这太过分了。我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明天一早又有客户会议,必须做完演示文稿,我的副总裁很气恼,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
  据纽约时报报道,Gupta在凌晨2:40打完电话,又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到了自己距公司不远的公寓。第二天早上6:40,他的尸体在公寓旁的停车场里被发现。据当地警方介绍,从现场情况来看,坠楼身亡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死亡原因仍在调查中。
  令人精疲力竭的工作要求
  虽然法医尚未公布检查结果,Gupta在公司最后一周的表现会再次激起银行是否减轻了对最年轻的入职人员的苛刻要求。Gupta去世后六周,Moelis & Co. 29岁的银行家Thomas Hughes被发现死在其位于纽约西街1号的住所大楼外。他住在24楼。警方表示,他身上的伤痕符合坠楼特征。
  包括高盛在内的华尔街公司最近几年都在寻求改善新招员工的工作体验。 新员工通常执行演示文稿和数据等普通工作,这些都会被用于面向客户的演示,给客户提供意见。这一转变是由2013年美国银行一位实习生死亡后促进的,部分还由于银行担心最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不把投资银行业务视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投行新措施:周六休息一天来平衡工作和生活
  初级分析师接连不断的自杀死亡给了华尔街各大巨头很大的压力,各家银行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帮助初级分析师平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分析师是银行家的入门职位,高盛每年将招聘数量更多的初级分析师,并鼓励他们周六不要待在办公室。高盛也不再向分析师提供两年的合同,而是从一开始就聘请他们为全职员工。
  据纽约时报介绍,美国银行要求分析师一个月必须休息4天,摩根大通则认为员工一个月至少应该有一个周末不工作。
  然而这些新政策并不完全受欢迎,某分析师表示,由于工作量巨大,在周六休息后,周日又必须熬夜工作来赶上进度。
42  Local / 媒体 / 大圣娶亲,各行业的大数据联姻 on: June 03, 2015, 09:26:41 AM
随着云计算的着实落地之后,好像大数据产业的春天悄然来到,各行业会议,市场会议 无处不在谈及大数据。大数据就如同新新黄金宝矿,可是大数据淘金真有黄金开采提取这么好实现么?值得探讨!

大数据的价值要如何发挥?

我们先来看看拥用大数据黄金大户, BAT会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掌握着大量的业务数据,百度的搜索数据,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数据,腾讯的社交数据。联通,电信,移动,电信运营商掌握着管道,电子政务等政府企业,有沉积多年的政务数据,金融,保险,政券有海量的经济数据。

与政企大数据能一起愉快的玩耍吗?

首先,除了两类企业不同的架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在具体执行时会出现很多沟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有几个

1.开放边界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个互信的问题也是个管理问题,开放到什么程度?开放之后数据利用之后的数据归属,数据安全怎么保障?

2.服务费用怎么支付?国家采购的流程是先要立项,国家采购目录里现在还没有服务项,还是按固定资产的方式,按服务费支付方式,国有资产无法核算,因为数据的价值量化也没有标准。

3.另外还有一个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互联网企业与国有企业文化差异的问题,由于完全不一样的体制,思维模式差异太大一定会带来沟通上的问题,甚至在合同条款的拟订这样的细节上都会纠结很久。国企是希望所有资源,硬件,人,都在自已可控的范围内,完成项目之后又需要快速甩掉包袱,互联网公司可以提供全套,也可以拿出自已部分资源

完成后按要求撤离,但需要支付对应的费用。国家单位支付款项的流程周期又很长,互联网公司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大量消耗而无回报。

大数据的深加工技术成熟了么?

大数据的基础资源平台就是IASS或PASS的云计算平台了,云计算是生产工具,大数据是原始资料,PB级的数据量,结构 非结构化各类型的数据深加工需要一个弹性而又强大的基础资源平台,以前计算,网络,存储 基础资源不能通过虚拟化手段实现池化前,只有小型机集中计算能力强的来进行这项工作,而且计算能力也有上限,现在可以将各个小的计算单元集结在一起,实现超能计算。计算资源想分就能分,想合就能合,灵活强大的IASS再加上各类API。

各类API中间件层可以实各类大数据处理平台的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开发。例如在openstack环境里部署hadoop就能实现一个大数据深加工的成熟环境。

各类大数据在云计算基础平台深加工后就成为更有价值更有针对性的大数据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商业分析,咨询行业。 大数据与云计算 相伴相生,相互推动,未来将很大程度的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人类发展历史。

也期待与各行各业以及政府相专家一起探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417.shtm
43  Local / 媒体 / 恒星币:把160亿美元还给世界上最贫困的人们 on: June 03, 2015, 07:46:23 AM
去年全球汇款产生的费用约为440亿美元。汇款(跨国汇款)通常流向低收入家庭,且被证实可以在特定定国家降低整体贫困水平。汇款同时还伴有高昂的交易费用和较长时间汇款延迟,这成为人们试图摆脱贫困的障碍。

上周我在由联合国与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会议上发言。会议主题为“移民治理,侨民汇款与捐款方式为可持续发展筹集资金”。我所在的小组讨论了可高效提供移民汇款的新技术。

高昂的交易费用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摩擦——资金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缓慢,效率低下。转账之如此昂贵是因为金融机构及系统之间联系有限。 当前我们欠缺一个中立的网络来将我们的独立分散的金融机构连接到一起,使得资金无缝流动且费用低廉。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能否信任一个私有网络是诚实可靠的吗?

联合国的听众想要知道,到底如何,恒星才能提供帮助?联合国为其中立性和连接国家的能力而受到尊敬。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恒星力争实现这种中立性,即作为通用网络提供服务,能够为金融机构、国家提供流畅的资金流动渠道,并能大幅降低交易费用。

2014年的汇款额总计达5,820亿美元。每笔交易的平均费用占到7.72%,也就是说汇款费用总额约为440亿美元。世界银行预计全球汇款总额在2015年会升至6080亿美元。如果我们能将汇款费用减少到5%,这意味着低收入国家的接收者将能每年多获得160亿美元。

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维持高额转帐费用,作为对选择为家乡汇款的移民发起的税收;二是缩减汇款费用,将数十亿美元还给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进一步催化经济增长。

随着恒星成为全球通用网络,我们可以在2-5秒时间内连接世界上的180种货币,减少跨境支付带来的交易费用和时间延迟,移除人们追求自主改善生活的阻碍。我们憧憬为一个更加有效和包容性的未来,那时汇款将为所有人可用。作为对这种未来的陈述,请查看我在联合国的发言(视频)。

原文:https://www.stellar.org/blog/stellar-speaks-un-making-remittances-work
作者:Joyce Kim
译者:老翅
BTC地址:1KBJMJh4V9tgkvY8P2Bx53ic3gFErKPMbc
编辑:Miner
44  Local / 媒体 / [20150603]Mike Hearn:企业内部矛盾阻碍了谷歌接受比特币 on: June 03, 2015, 07:45:08 AM
迈克ท赫恩(Mike Hearn),谷歌公司的前工程师,现在他是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除了bitcoinj, 赫恩还创立了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众筹项目Lighthouse。

赫恩最近接受了ZapChain的采访,谈到了侧链、银行和比特币,以及为何谷歌公司的内部矛盾阻碍了该公司接受比特币。

比特币最令人惊讶的事情

尽管比特币在过去曾达到了了令人惊叹的1000美元,令赫恩感到惊讶的,还有其它很多的事情:

“有太多事情了。社区开发ASIC矿机的速度令人震惊,比特币价格达到1000美元固然也是个惊喜。但比特币软件在六年之后,其依然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这个‘惊喜’是让人不愉快的。”
 

银行和比特币
 
最近有很多关于银行探索区块链技术的炒作,赫恩表示:

“我认为大型金融机构能够参与进来,这是真正的好消息。它会带来很大的可信度。然而这会存在一个时间限制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关于区块链的炒作,但区块链算法其实非常依赖于比特币网络。这可能并不是某些人所想的那样,所以我怀疑,如果他们进行下观察,其中的一些组织,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对区块链失去兴趣。”
 
Blockstream和侧链
 
虽然Blockstream一直在培养比特币技术人才,但赫恩一直在担心侧链的整体复杂性:

“关于Blockstream,以及他们为重要开发者提供经济支持的方式,我是真的感到很高兴。一年多前,我之所以拉响警报,是因为比特币领域很多繁重的日常工作,是由无偿的志愿者们来完成,我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而Blockstream为此贡献了很多:而下一个问题是招聘,但他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关于侧链,我是担心的,它们看起来非常的复杂。争议难以避免,这似乎是一种非常费解的功能扩展方式,我不知道是否存在更简单的方法。”
 
为什么谷歌不会接受比特币

据赫恩表示,谷歌公司的科层制度是阻止该公司接受比特币的最大原因:

“很抱歉地说,谷歌和比特币没有兼容的问题在于谷歌公司的内部矛盾。你会认为谷歌会喜欢比特币,因为它是存在10倍盈利潜力的风险项目?这也是拉里ท佩奇(Larry Page,谷歌现任首席执行官)说他想要谷歌去做的事情。然而,谷歌的一位中层经理(不愿透露姓名)他讨厌比特币,而他恰恰拥有着相当大的否决权。为了能够批准bitcoinj,我不得不去找他的上级,而且大多数谷歌员工根本不愿意涉入这种公司政治斗争。”
 
扩容比特币的影响

比特币能否成为比肩信用卡或其它现代银行工具的支付系统?赫恩的回答有些悲观:

“即使是在极度乐观的情况下,比特币的增长潜力达到VISA的10倍,它想要追赶上VISA也要花去数十年的时间。这就需要它能够达到每秒100,000笔交易的处理速度,并且不会出现问题。对于人们而言,于过于复杂的扩展性解决方案问题,低估技术进步以及分配不当的资源是很常见的。”

区块链的炒作

比特币能否取代银行系统?赫恩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他并不认同多数人的那种观点,即区块链技术需要成为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的系统:

“如果你和我辩论说,在运行一个货币体系时没有人可以被信任,我会同意你的看法,但如果你说的是,忠实地为文件记录一个时间戳,或运行一个命名服务等,这也没有可信任的人,这就很难说了。当然,有的人的确是无法被信任的,但通常还是可以找到可信任的人的。”


原文:https://www.zapchain.com/a/W7zllhtBmd
作者:Daniel Cawrey
编译:洒脱喜
稿源: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mike-hearn)
45  Local / 媒体 / 利润陷阱,是如何让微软等巨头陷入边缘化 on: June 03, 2015, 07:37:42 AM
编者注:本文来自海外著名的商业评论网站HBR,中文版由天地会珠海分舵进行编译。

全文以亚马逊和微软作为分析案例,从它们关于怎么判定一门生意是否成功的不同观点开始说起,逐步深入的阐述了以前微软式的“利润定乾坤”的商业模式已经陈腐不堪不再适用,我们应该拥抱亚马逊式的新颖的”发展定江山“式的商业模式才能做大做强……

利润陷阱

怎么判定一门生意是否成功?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用所获取的利润大小来定义一门生意是否获得成功的。当时全世界的成功的领军企业都是通过塑造出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赚钱的。

把盈利能力作为衡量一门生意是否成功的观点,就像是我们对万有引力这个物理定律的认知一样,认为天生就该是这样的:你必须要获得利润才能创造出长期的股东价值,从而驱动公司往前发展壮大。

但,时至今日,这个过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却转身变成了一个陷阱,使得身陷其中的人和企业开始再也看不到前面的方向,找不到方向感,最终裹足不前,困死其中。

微软之创新胆小如鼠 vs. 亚马逊之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有两个世界著名的技术公司刚好可以很好的阐述这种观念的转变。首先,我们必须要谈及的是微软,微软的前CEO史蒂夫ท鲍尔默(SteveBallmer)对根据获利能力来衡量一个公司是否成功是深信不疑的,他常常对微软在他领导的14年间获得2500万美金的利润而引以为豪。

另一个要提及的科技公司就是亚马逊了,这应该是第一家在二十多年时间内没有任何获利,却能一直维持股价不断升值的传奇公司了。它和微软的的不同之处再明显不过了:它从不畏惧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它表现的更像是我们常说的持续创业者;而反观微软,在破坏性创新面前一直是畏手畏脚,一直秉承对已经出现的创新进行“快速跟进”的做法,从来都是在已经证明切实可行的技术基础上进行获利。

鲍尔默曾经对微软在西雅图的邻居 --亚马逊进行不留情面的数落和批评,说亚马逊只是关注自身服务方面的成长和扩张而不是关注自己的获利能力。从关注盈利能力这个范式的观点出发,我们并不会对鲍尔默的这种批评感觉惊讶。

以这个老的范式的观念来看,亚马逊的这种做法让人感觉有着反万有引力而为之的意味。但事实刚好相反,如今的世人都垂青亚马逊的做法,很多硅谷的同行都开始认为微软如今已经牵不起大风浪的了,而与之相反的是,亚马逊的投资者们却非常看好亚马逊的前景。

盈利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像是一个老迈的衡量创新能力的明日黄花。微软连续三个季度的盈利都是源自它们远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异常成功的两个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

有如YC联合创始人—— 创业教父 Paul Graham所言:

“微软从80年代始,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让全世界所有的软件公司都活在它的阴影之下...。但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了。我已经嗅到了这个变化。现在没有人再会畏惧微软了。尽管微软还在大把的赚取着钞票...但它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而Paul Graham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早在2007年。

亚马逊一直坚持仅仅获取极其稀薄的利润,以便让亚马逊成为一个可以购买几乎任何东西的最好的平台。作为CEO的Jeff Bezos曾经说过:

“你的利润正好是我的机遇。”

亚马逊对低价格的追逐达到几乎疯狂的程度,但是与其提高商品价格赚取利润,亚马逊宁愿将这些利润分给它们的顾客来赚取。

同时,亚马逊还需要在自身成长以及开拓创新上面做大量的投入。比如,作为亚马逊的“当天下单当天送达“的服务的一部分,亚马逊曾经在加利福利亚和其他州大肆的扩张它们的分发中心并新招聘了几千名员工。

也就是说,它把它所赚到的钱都投入到新产品的创新和把已有的业务扩张到新平台(比如手机,平板)上面,除此之外,它还不断的在打造着众所周知的亚马逊网络服务(AWS)。

早在2006年的时候,AWS就开始以网络服务的形式向商家提供基于IT基础设施的服务 --这就是现在所共知的云计算了。而到了今天,AWS已经在为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上百万个活跃用户提供服务,且这个数目还在不停的增长之中。

而这些如果放在以赚取利润为使命的企业里面是不可能达成的。因为在它们中间存在着一个“陷阱”:

一个成功的企业对利润的贪婪的追求,会阻止该企业在其所需要的创新上面进行投入。过度关注利润的企业都倾向于把目光停留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上面,从而会错失外面很多新的机会。

当鲍尔默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微软传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升级版(“Longhorn“)上面,以便维系微软的核心产品线的时候,它却错过了搜索,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这些巨大的机会。微软的搜索引擎Bing和Windows手机做出来得时候已经为时太晚,它的搜索引擎完全撼动不了谷歌的市场份额,Windows手机又完全不是安卓和iPhone的对手。

微软看起来已经变得越来越僵化和浮肿,甚至在并购上面的反应都变得过于反应迟钝。我们的一个朋友最近曾经说过,“早期得微软表现得像个海盗一样敢于开拓和冒险,气吞万里如虎;现在的微软却更像是一家保险公司一样在挑战和冒险上面显得畏手畏脚,创新胆小如鼠!”

“利润定乾坤” 模式 vs. “发展定江山”模式

那么我们从微软和亚马逊对赚取利润的不同观念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我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应该关注赚钱,什么时候应该关注赢得未来了?

尽管亚马逊现在还在不停的进行扩张,但是它却一直表现得像是一个初创企业。亚马逊从来都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对创新的开放性,这个从一开始就深入它们骨髓的特性。

它关注着自身得成长发展和不停的发明创造。它通过增加的商品选择种类和提升用户体验来(比如提供“AmazonePrime”,“第二天送达”,以及“当天送达”这些服务)对它们的核心业务进行扩展。

下面我们就尝试参照微软的“利润定乾坤”这个老模式,来对亚马逊得这个新颖的“成长定江山”模式进行参照性的阐述:

在微软的模式当中,很好的反映了它对成功的定义:一直围绕着利益这个主题进行兜圈。如我们的朋友上面所说的,其实微软以前并不是如此的——起码在微软的早期并非如此,当时的微软所遵循的模式其实更像是右边的亚马逊的模式。

不同的是,亚马逊最终找到一个可以持续下去的经得起考验的更具有创业性质的模式,通过如AWS服务,Kindle以及Fire这些产品,在稀薄得利润边缘上发展壮大它的生意。

亚马逊对创新和创造一直初衷不改,一直保持着如创业早期般的激情。它通过它们市值的增长和用户满意度来对成功进行衡量,而非榨取大量的利润。

高科技公司一般都会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实验室来对利润和创新之间的张力进行探索,因为高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是非常的短暂的,且只会越来越短。

如微软这种成功且庞大的企业,它们倾向于把自己当作让它们获得成功的老方程式的拥护者和守护者,一直将目光放在利润的攥取上面。它们一直对利润进行榨取,过度的关注这方面的投入而不能自拔,从而使得在本可以引领它们打造出另外一个伟大的产品的创新上面却投入甚微,甚至无所建树。

那么微软是否能从这种利润陷阱中走出来,重获当年创建时的大无畏精神,开始勇于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冒险呢?又或者说,它会认为如亚马逊一样,降低它们任何产品的利润都将会时无利可图的事情呢?因为这不会给其带来任何的市场份额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最近微软似乎在尝试打破围绕着“古老而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进行利润榨取的这种商业模式。Satya Nadella,当前微软的CEO,正在尝试一步步的做一些调整,比如以牺牲利润的榨取为代价,以更合理的价格给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Windows和Office版本。

新官上任三把火,看来才上任一年多的Nadella还是有尝试让微软打破这种陈旧模式的魔咒,让微软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和敢于投入更大的赌注的,比如虚拟现实产品HoloLens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微软是否真的能够有效的仿效亚马逊创始人Bezos的作风,放弃传统的利润追逐,在新的领域获得全新的胜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编译:天地会珠海分舵      公众号:techgogogo


46  Local / 媒体 / 魅族放弃经典小圆圈意味着什么 on: June 03, 2015, 07:35:12 AM
魅族科技昨天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魅蓝新品发布会”,不出意料的是,魅蓝Note2将采用实体Home键取代之前的经典的“小圆圈”。

之前魅族已经开始在微博上不停为新品的home键造势。比如官微:“再见小圆圈,让我们为你做得更好。”黄章也随后发表微博,称“6月2日,魅族给你更好的”

“smartbar也好,下拉悬停也好,都是我的命题作文,这次腰圆的形状以及更重要的交互设计是吐了几次血才搞定的,发布会因为忙着搞固件没时间准备上,希望老白和楠胖子不要让我失望,底线是干掉iPhone 的 home”,杨颜说。

李楠也发微博“602,say goodbye”并配了一张魅族MX系列经典小圆圈的图。

至于这枚实体键究竟是否真的可以干掉 iPhone 的home,只能待时间观察,不可否认的是,魅族是一家敢于创新的公司,但是它自己都说了,自己只是一家小公司。

“不完美”!这也是魅族发布会一直强调的,那完美的极限在哪里?

正如之前所透露的,发布会也围绕着新的home键进行展开,并命名为“mback”,相对应于之前mx4 pro的指纹识别“mtouch”。

相较于上一代的魅蓝note,新一代的魅蓝note2有了一些改变,如软硬件双64位架构,支持 TF卡扩展,相机全新ISP算法,全新 mBack交互模式。

但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新的home键上,这颗充满着浓浓的三星风的“腰圆”键。轻触返回上一级,按压返回主页。就这两点显然不符合人们的预期。它取代“小圆圈”之后将会给魅族带来哪些变化。

可以明显的看出网友们清一色的表示了对小圆圈的钟爱和不舍,很多人就是因为小圆圈而选择了魅族。在魅友眼中,小圆圈也许不仅仅是个home键,它是魅族的标志,或者说它是魅族的灵魂也丝毫不为过。

魅族的改变从黄章回归后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首先mx3价格一降再降,之后推出1799的mx4引起轰动,再接下来引进阿里的融资,发布魅蓝子品牌大举进军千元级市场。

彻底告别“小而美”的形象。另外,营销方面也更加高调,以前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魅蓝note2的宣传文案上却讽刺小米是垃圾。因此,大家都说魅族变了。

在此引用资深魅友“自来也大大”的一段话,“不知何时,那个特立独行的魅族变成了一个肆意攻击友商,跟在小米后面鹦鹉学舌,耍猴营销,赚版面,搏眼球,今天亮过苹果,明天革iPhone HOME键的命,为了千元机市场,大肆宣传不要把钱花在手机上。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心态早已不知所踪,我们需要的是认真做产品,站着也能把钱赚”。

魅族的改变在取代“小圆圈”这一举措上得到了具体而直观的体现,可以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魅族放弃小圆圈设计势必会损失一部分一路追随“小圆圈”的老粉丝,但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次创新,最终结局如何,对魅友来说,将会难以接受,只有期待下一代产品能再见到“小圆圈”的身影。

对魅族来说,只有等待市场来检验。

作者:邓等灯 | 来源:iDoNews 专栏

47  Local / 媒体 / 从TELADOC上市看远程医疗的特性 on: June 03, 2015, 07:33:26 AM
随着美国医改推动了价值医疗的发展,控费需求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而作为其中最为抢眼的远程问诊公司,Teladoc终于在近日公布了其招股说明书。

根据IPO文件,Teladoc的增长在最近三年可谓神速,年均增长率高达两倍以上。2013年代营收是1990万美元,2014年则为4350万美元。年就诊人次在2014年达到29.9万,比2013年的12.7万高出一倍以上,而在2015年的第一季度更是达到了14.9万次。

Teladoc的用户数增长并不快,从2013年的620万到2014年的810万,再到2015年一季度的1060万。截止一季度,Teladoc的主要客户为4000,包括雇主、保险公司和医疗组织。Teladoc的增长还源于快速的同业并购,从2013年至今,先后并购了Consult A Doctor、AmeriDoc和BetterHelp。

从Teladoc的财务数据来看,不落地的远程问诊确实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增长,这种以陌生医患关系为核心的远程问诊模式确实能有效的帮助雇主和保险公司去更为有效的控费。因此,也受到客户的日益青睐。从上述几个数据可以简单归纳出几个远程医疗发展的特征。

首先,远程医疗的核心价值是控费和提高效率。Teladoc的医生平均响应时间是11分钟,这对于习惯为一个感冒要预约的病人来说不得不说是很大惊喜。正是陌生医患关系的模式推动了远程问诊的快速发展。远程问诊的收费只有线下的一半还不到,雇主和保险公司来说是非常愿意去支付这类服务的费用,因此,Teladoc拓展大客户的渠道非常快。

其次,远程医疗的主要客户来源是B端。尽管美国医改法案也鼓励个人购买保险,但个险起付线太高,对门诊的意义其实并不大。远程医疗与线下的收入来源依旧非常类似,主要来自雇主和保险公司的用户。这种依托于B端的大客户模式有助于公司的轻化,因为一个销售可以同时管理拥有几十万会员的几个大公司。根据文件披露,Teladoc只有259个员工,其中只有86个是销售和市场营销。这对于在中国动辄几百上千地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形成了天壤之别。而且管理大客户,整体的市场推广成本也非常低,与花几十元买一个用户相比,大客户营销模式显然经济的多。

再次,快速发展得益于并购。为了快速获得会员数的增长以推高营收,Teladoc的同业并购主要以现金方式。虽然这加大了成本的压力,但有助于其获得宝贵的时间窗口。在过去的几年,尤其是美国医改实施以来,数字医疗领域的并购频发,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市场上已经获得发展先机的公司为了尽快获取市场优势而展开的。不排除Teladoc在上市后获得充沛的现金后会进一步在市场上展开并购以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

当然Teladoc自身的发展在未来也将遇到瓶颈,具体参见《远程问诊的市场局限》,这里不再赘述。不过,从数据来看,中国远程问诊的未来发展仍有待于多个前提的实现,尤其是支付方对远程医疗的覆盖和控费的需求增长,以及团体客户的增长可能。
48  Local / 媒体 / 改名大法好,中兴要改成努比亚? on: June 03, 2015, 07:32:40 AM
未来,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中兴手机”这个品牌了,听说它要换个名字——努比亚!

据媒体报道,中兴终端旗下手机品牌努比亚近期已完成运营公司更名,由原来的“深圳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当然,我不否认努比亚也很有名,但在我的意识里它终究是中兴的一个子品牌。倘若努比亚“继承”了中兴的手机事业,那之前我们津津乐道的“中华酷联”就得变样儿,变成“努华酷联”,或者“华酷联努”。

说实话,努比亚手机做得不错,但让它代替整个中兴手机品牌,似乎有些勉为其难,压力过大了些。本来,努比亚是比较出色的,不怎么样的是中兴手机,你让中兴改名努比亚,努比亚承载了整个中兴手机品牌,换个马甲人们就喜欢你了吗?

中兴手机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满肚子学问却拙嘴笨腮的老学究,有货拿不出来。中兴有着深厚的技术专利积淀,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有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兴通讯凭借2179件专利位居2014年全球国际专利(PCT)专利申请第三,把传统的申请大户日本企业远远抛在身后。这是中兴通讯连续第5年稳居PCT专利申请全球前三,也是中国唯一连续5年获此殊荣的企业。”同时,中兴在国民心中也有着一定的别样情怀,这也是某些品牌所不具备的。但是,有这么多的专利,有着那么有利的情怀,却做不好手机,这恐怕就不是叫什么名字的问题了。

我感觉,中兴需要解决的是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改名字。如果改正不了问题,别说叫努比亚,就是叫史努比,或者叫史莱克,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那么,中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第一个,B2B转型为B2C的问题。中兴手机是B2B时代的获益者,时至今日,尽管中兴想要改变,也有些力不从心。但时代变了,你必须适应B2C的时代,甚至以后其他别的时代。

中兴手机之所以在近几年有些掉链子,思维转型的缓慢占了很大的原因。在手机行业,小米是你不服也得服的营销标杆。曾经,中兴人有过这样的说法:“即使我知道小米的全套玩儿法,也不可能学会。”

现在看来,这话有些武断,其潜在的“不可能思维”也制约了中兴的发展。你看看今天的华为、酷派、魅族等等厂商,他们从小米那里学会了很多,也受益了很多。

而中兴最近的预售,其实也是在模仿小米。转型,必须要加快步伐,否则有再好的产品也是白搭,只会被人家抛的更远。所以,中兴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思维上继续转型。

第二个,向新手机时代转型的问题。目前,手机市场进入了新的时代。其新在于两点,一个是4G的推广,一个是新技术的应用。国内手机市场经过了前几年的疯狂发展后,最近已经呈现新的局面。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报告称,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880万台,在六年来首次下降,同比跌4.3%。但到了4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520.1万部,同比增长11%,其中4G手机出货量为3789.1万部,同比增长472%。

这说明,4G在已经即将成为主流(不得不承认,4G这一点上中兴的步子不慢)。而最近一段时间,三星、LG在曲面屏手机方面的探索,谷歌、苹果也在可穿戴设备等方面不断布局。

这表明,埋头于屏的尺寸、多少核的数字、分辨率的提高等这些表面功夫已经不行了,必须要跟进新技术,与新技术接轨。君不见小米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势头,而三星的颓势已经大为改观了吗?

所以,中兴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技术上向新手机时代转型。

第三个,高中低端手机的定位问题。中兴高层在年初曾经表示要停产低端手机,中兴通讯副总裁白波向媒体表示:“中兴意欲摆脱‘超低端’标签,除非运营商有极为特殊的需求,中兴将基本停止599元以下手机量产。”

停产低端,也就意味着要主攻中高端市场。必须要承认,这个目标是好的,想要有更大的发展,进军高端手机市场是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内手机厂商都已经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高端手机市场了。

但是,由于品牌、质量等因素,目前国产品牌想要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很困难。所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暂时还不能完全抛弃。其实在我看来,599元与699元的区别不大,都摆脱不了低端的标签,中兴对高低端的定位有些自欺欺人。

在中兴要停产低端手机的时候,小米等企业反而不停地将价格下探,这不禁让人怀疑中兴的战略是否真的有必要。另外,目前中兴主推的小鲜2,似乎还是很低端啊。

第四个,中兴内部的效率问题。有段时间,中兴的内部问题一直被人提起,仔细想想,如果业绩一直踏步不前,内部肯定会有不太和谐的因素。

《财经》曾经这样形容中兴的内部问题:“中兴注重研发投入是不争事实,但是其内部运营效率却亟待提升。否则多部门相互掣肘,有价值的意见在上传下达时损耗严重,导致员工创新动力不足。”它的内部问题,我们外人不便多说,想必中兴自己清楚得很。所以,中兴内部的效率问题更为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中兴在智慧语音方面做得不错,在海外市场也反响颇佳,势头良好,这时候突然来个改名,实在是让人莫名其妙。不解决问题,只改个名字,中兴改名努比亚,换个马甲人们就喜欢你了?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
49  Local / 媒体 / [20150603]墨西哥TAR航空成为拉美首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航空公司 on: June 03, 2015, 07:30:29 AM
    比特币之家讯 6月3日 据coindesk报道 墨西哥航空公司TAR Aerolineas成为首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拉丁美洲航空公司。
 
    该航空公司在继墨西哥支付服务提供商Openpay与支付处理上BitPay合作后,将接受比特币支付。
 
    TAR航空公司商业经理乔斯ท卡尔泽迪斯(Jose Calzadia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服务贯穿墨西哥的12条航线,将持续评估能够为客户带来“真正附加值”的支付方式。
 
    在此之前的类似的最新消息是,拉脱维亚航空公司airBaltic在推特上表示,其于去年7月份接收比特币支付。
 
译:比特币之家/hwwbc555

http://www.btc798.com/article-7726-1.html
50  Local / 媒体 / “P2P博彩只是小菜一碟”——智能坊创始人Ranger专访 on: June 03, 2015, 07:26:22 AM
前言:近日行情平淡,币圈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新闻,不过,对有些喜欢围观“撕逼”大戏的看客而言,还是有不少兴奋点的。泡杯茶点支烟围而观之,而后看哪个不顺眼,群起而喷之,这往往成了那些有钱又有闲的看客们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茶余饭后消暑度假的惬意享受。然而,这一切与我等屌丝又有何干?还是谨奉 “不打探“”不搀和“”不评论“的“三不原则“为妙。

话说,帮小编正在QQ群里陪众屌慷慨激昂地讨论比特币价格什么时候会土大木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则小广告不合时宜地弹出来,一边心头暗叫“shit”,一边正准备随手将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就地正法。一晃而过的几个字眼却让我停住了紧握鼠标的右手,“P2P博彩“”猜你妹”莫非这就是传说很久的P2P骰子?职业习惯,帮小编对币圈出现的一切新鲜事物都特别敏感,于是乎,顺藤摸瓜,找到了这个“广告”的源头,原来是一个叫做“智能坊”的国产数字货币开发团队。恰巧的是,他们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就在离我们不远的一个角落,既然猿粪如此,遂决定拜会一下这群身手不凡的程序猿,一探究竟。

项目的简介

提起“智能坊”,也许有人像帮小编一样,并不是很熟悉,据该团队的创始人Ranger介绍,他们这个智能坊项目其实来头不小,之前不为人知是有原因的,因为之前的投资公司希望低调开发出成品后再行推广,而后面项目进展也一切顺利。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原来的那家投资公司(某科技类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该项目。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刚成立一年左右的初创团队有点措手不及。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波折,几位核心开发人员最终决定不能放弃这个尚未出世的胎儿,而后另起炉灶,继续该项目的开发,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目前项目已经进展到第二轮IPO阶段。

项目发起的动机

谈起这个项目的发起目的,Ranger是这么说的:“智能坊主攻的方向是可编程智能合约系统,这一系统是目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领域主流发展方向,这一话题已经得到各大数字货币社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被认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也正是看到了这一领域存在的巨大潜力,我在去年就开始游说我供职的公司老总进行这个项目的开发,实际上,相比其它同类项目而言,我们只用了相对很少的资金(100万左右,主要是开发人员工资)就完成的项目主体的开发。这要得益于我们一开始设计的产品开发理念,那就是尽量避免重复劳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项目的进度与“猜你妹”

据了解,智能坊项目已经实现了项目主体的搭建,并进行了初步的调试,系统运行一切良好,并未出现让人担心的系统崩溃等棘手问题。在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开发团队又按照原有的应用创意,结合社区提供的参考意见和建议,马不停蹄地开发出了一款很有趣的应用,并嵌入到了智能坊的钱包客户端中,这就是前文提到个P2P竞猜游戏“猜你妹”。谈到为何取了这么一个“非主流”名字,Ranger笑着解释道:“猜你妹”这个名字完全是偶然出现的,这应该归功于那天在QQ群吹牛时的灵光一现,就这么出来了,其实取这个名字也是有别的考虑,如果用那种太张扬的名字,影响反而会不好,大家不如就把它当成一个小游戏看待吧。做这款应用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展示智能坊的可编程智能合约系统的易用性和可行性,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智能坊不仅仅是只做几款热门的P2P应用就罢了,我们是要让大家充分利用起这样一个可编程的系统平台,任何有开发能力的第三方团队或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未来的智能坊,应该是一个集合了众多热门P2P应用的平台。另外,我们对优秀的开发者会提供一定数量的智能币作为奖励。

谈及未来的发展

与Ranger聊天,你会发现他很有感染力,不难看出,作为一个资深的数字货币爱好者,他拥有一股无比坚韧的意志,这也许就是去中心化理念的魅力所在了,它让越来越多曾经陷入迷茫和困惑的人们仿佛重新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谈及未来,他目光十分坚定和纯粹:“就算这次的IPO失败了,导致项目无法进行下去,我也会坚持把去中心的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我始终坚信,这条路不会走错。而如果IPO能够顺利完成,我们将更加有信心和力量来做好这个系统的维护和下一步的开发工作,另外,也会开发出更多热门的P2P应用,比如”抵押担保交易“”去中心化仲裁系统“”去中心化的彩票““更多形式的P2P游戏”等等,以此来不断提升智能坊的应用价值。相信去中心化的魅力一定会通过智能坊这一平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项目的IPO情况

谈起IPO,Ranger同时表达了乐观的预期和谨慎的担心,IPO已经开启一个多星期,目前的进度是不到40%。由于之前的推广活动并未能真正有效的开展,加上之前的宣传工作并未到位,因此Ranger认为40%应该还算是不错的成绩。加之很多人对币圈的IPO有本能的应激反应,所以很多人一听到IPO这个字眼,就选择听而不闻,视若不见,这也是让智能访感到十分苦恼的一件事。“其实,但凡你略微了解一些这个项目和我们团队,都会多少改变对这个项目的看法。”Ranger说。

既然你们不是骗子,为什么要IPO?

被问及这个问题,Ranger显得很无奈,显然他不是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简单,我们要吃饭啊!因为项目重启之初,募集的资金十分有限,整个团队的成员目前都是义务劳动状态,没有一分钱工资,而我在项目团队重新组建的时候,就已经承诺大家了,在第二轮IPO后要给大家发工资的,如果未能兑现当初的承诺,团队必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后面的项目进展肯定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另外,如果不进行IPO,我们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进行币的初次分配,全部免费空投?别的山寨币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招是不行的。还有人说找个风投,这就更不靠谱了,风投并不难找,关键是风投包圆了所有的币后,又该如何分配?”

IPO的规则

IPO的期限范围是: 2015年5月21号9点整至6月30日24点整;筹集600比特币的额度即表明IPO成功,以比特币计数,通过支付宝也可间接投资,IPO失败则原路退款(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比特币价格波动风险);遵循“越早投入,越多受益“的原则进行;筹集资金全部用作项目的开发推广,账目公开;推荐人获益的条款;详情请见官网公告:http://www.dacr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5&extra=page%3D1

关于IPO,为什么相信你们,并把钱投给智能坊?

智能坊经得起任何考验,所有的代码都已经开源,就在那里等你随时去检验,任何东西都可能骗人,但代码不会;另外,作为智能坊创始人,我本人已经把身份完全公开,包括公司的营业执照以及办公地点等信息;而且,各项开支的账目也将会完全公开。

http://www.btcside.com/new/detail/3930
51  Local / 媒体 / [20150603]劳斯基将于本月离职NYDFS,并于近日发表BitLicece离职演讲 on: June 03, 2015, 07:19:55 AM
6月3日 据coindesk报道 劳斯基将于本月离职纽约州金融服务厅(NYDFS),并将于UTC时间(6月3日)在BITS新型支付论坛(BITS Emerging Payments Forum )发表离职演讲。

纽约州金融服务厅主管本杰明ท劳斯基(Benjamin Lawsky)将在明日的华盛顿DC会议上发表该机构对于电子货币监管作出的努力发表演讲。

据NYDFS的新闻公告,劳斯基将于UTC时间下午3:30在BITS新兴支付论坛上发表演讲。

劳斯基的一条推特消息表示,该演说将会聚焦比特币法案BitLicence。该法案是由NYDFS草拟的框架,并且计划于上月末发布。
明天将在金融厅服务厅演说关于电子货币监管的最新进展。相关信息和音频,可访问http://t.co/PCFvwTItEz
——本ท劳斯基(@BenLawsky) 2015年6月2日

据当时报道称,劳斯基作为纽约州新任金融主管已任职4年,将于本月离职。该公告发出后,劳斯基的演讲也随即到来。劳斯基今后可能会兼任私有法律公司顾问,为电子货币公司提出意见。

 译:比特币之家/hwwbc555

http://www.btcside.com/new/detail/3931
52  Local / 媒体 / 瑞波任命DTCC前任CEO为公司顾问 on: June 02, 2015, 06:40:24 AM
数字货币创业公司 Ripple Labs 已任命唐纳德•多纳休,美国存管信托和清算公司(DTCC)前首席执行官担任公司的顾问。

DTCC是美国证券和衍生品的主要结算公司,每年处理超过1.6万亿美元的交易。多纳休担任过DTCC首席运营官和首席执行官,在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多纳休曾带领DTCC为稳定金融体系作出很大的努力。

多纳休在一份声明中说:

“我对于利用分布式支付技术来提高全球支付和结算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的计划非常感兴趣。”
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中心遭袭击后,多纳休还与美国财政部和其他政府和私营部门团体合作来提高物理和网络安全。

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是由企业家苏尼尔•海拉尼(Sunil Hirani)和唐•威尔逊在2014年创立的,可能会夺取DTCC的市场份额,因为它可以让客户将传统证券和其他金融产品转换成为数字证券,这些数字证券可以存储在区块链上,这一技术革新了传统的中心化的金融模式。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ripple-appoints-dtccs-former-ceo-as-advisor/
作者:Yessi Bello Perez
译者:printemps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ripple-appoint‎)
53  Local / 媒体 / [20150602]比特币钱包blockchain就其秘钥漏洞做出更新 on: June 02, 2015, 02:38:16 AM
     近日,比特币钱包blockchain就其秘钥安全问题做了更新发布。比特币钱包应用的一个随机数生成器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安全工作,导致用户的比特币存款数曝光。该随机数字作为比特币的公开秘钥密码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比特币的点对点网络交易数字签名。如果重复的随机数字被用于签署多次交易,攻击者有可能破解出用户的私人签名密钥,将他们的比特币一扫而空。1月4日,Random.org为加强其网站的安全性,要求必须做出加密链接的所有访问。但是blockchain还是继续通过未加密的链接访问该网站。

    http://www.btc798.com/article-7721-1.html
54  Local / 山寨币 / 以太坊的商业潜能(二) on: June 02, 2015, 02:35:48 AM
理解以太坊

为什么以太坊如此难以理解?出于相同的原因,比特币也难于理解,互联网刚刚开始商业化的前三年也不被公众所理解。原因是:它们都有多重功能身份(functional identities)。的确,这个回答没有特别的解释力,但是这就是事实:比特币、以太坊和互联网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它们的范畴很广,因为它们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以太坊,让我们对以太坊做详细地解剖。

以太坊 vs 比特币
作为起点,我们可以比较以太坊和比特币,因为比特币似乎已经被理解了,至少被那些希望理解它的人所理解了。

初看起来,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是开源平台,具有四项共同点:底层的密码学货币、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共识证明机制、维护网络的矿工,这一切使得人们容易混淆比特币和以太坊,觉得它们肯定是类似的事物。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当你深入探究时,会发现两者的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四项共同点的每一项在以太坊和比特币中的作用和其目的是不一样的,出于这个原因,以太坊的朝着一个不同于比特币的方向发展。

比特币最初被设计成一个用于交易货币价值的去中心化密码学货币网络,比特币区块链的主要目的是:为这些金融交易提供信任支撑。只是到了最近,比特币区块链才开始在非金融应用中发现使用情景。因此,比特币区块链的可编程性只是事后的想法,并不是最初就具有的设计,虽然侧链的提议希望使得编程更加容易一些。与比特币相反,以太坊从第一天起就被构想为一个去中心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它的区块链被设计为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运行。所以,以太坊的设计有幸从比特币的经验中学习,并改进了比特币的缺点。例如,与比特币10分钟的区块确认时间相比,以太坊区块链执行确认的速度更加快速,确认时间在5~30秒范围内。

以太坊的范式朝着促成的去中心化应用–需要确定的、可审计的和可预测的计算平台–方向进化,这不同于比特币范式的本质–它的计算是以货币为中心的(currency-centric)。因此,为了全面理解以太坊,你不能盲目地比特币的挖矿、密码学货币用途和可编程性推及到以太坊。

第一,以太坊的密码学货币(被称为以太币,ether)并不类似于比特币,因为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用于商品或者服务的支付,也不是“数字黄金”,这是比特币的重要特性,以太坊志不在此。以太币更像一种“加密燃料”(crypto-fuel)形式的激励,支付运行各种智能商业逻辑程序所需的交易费用。

以太币类似于云计算费用。当你在云中运行一个应用时,基于你的运行时间、占用的存储空间、数据转移和计算速度,你需要向云计算公司支付相应的费用。以太币费用的新颖之处在于你为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商业逻辑付费。它是一种基于云的小额价值定价(micro-value pricing),从传统的云计算栈中消除一层(layer)。

除了作为网络燃料以外 ,以太币也将作为一种加密货币在交易所交易,但是它的价值更多地受交易需求量影响,而不是货币投机者。

第二,以太坊区块链被设计为完全可编程的,比比特币更加具有经济效率。它具有更大的可扩展性,对于用户可以低成本是使用区块链而言,这是非常关键要求。因为以太坊不只关注于实现金融交易,所以以太坊区块链的目的不同于比特币。从技术上而言,以太坊的区块大小没有上限,它将动态地调整。另外,以太坊正在继续致力于提高可扩展性(scalability),这将对有益于降低整体的交易成本。

一般而言,当我们思考一个区块链的优良特性时,会考虑到以下的特性,这也是以太坊所擅长的:

可编程性(Programmability)
可扩展性(Scalability)
可升级性(Upgradability)
交易可管理性(Transactions Manageability)
可见性(Visibility)
可购性(Affordability)
安全性(Security)
速度/性能(Speed/Performance)
高可靠性(High Availability)
可延展性(Extensibility)
第三,尽管工作量证明是以太坊目前所选择的共识机制,但是它打算进化到更加节省能源的共识机制--权益证明。权益证明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和可行的共识方式,运行的成本更加低,攻击的成本更加高。

最后,以太坊的挖矿可以有常规计算机完成,不需要比特币那样的专门化挖矿设备,因此以太坊挖矿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参与。任何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以太坊挖矿客户端软件的用户都可以成为矿工,就像BitTorrent允许任何用户公开分享自己的文件一样。这是一个好策略,因为它使得普通用户用得起以太坊,不需要过度依赖昂贵的挖矿。这也意味着,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不需要依靠积累挖矿算力来运行。它更加倾向于通过可负担的起的挖矿与支付所需计算费用之间的平衡实现自我维持(self-maintenance)。

(待续)
以太坊的商业潜能(一)

原文:https://blog.ethereum.org/2015/05/24/the-business-imperative-behind-the-ethereum-vision/
作者:William Mougayar
译者:少平
编辑:Miner
55  Local / 挖矿 / BitFury即将公布灯泡矿机,是噱头?还是拥抱趋势? on: June 02, 2015, 02:34:49 AM
上周,BitFury公司揭示了一款灯泡比特币矿机原型,吸足了眼球。现在该公司已宣布,计划在2015年将这种挖矿设备投放到市场。这是噱头?还是拥抱趋势?

尽管关于物联网设备挖矿的市场策略仍处于早期阶段,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尝试寻找用例,将比特币挖矿与日常的设备相连接。

BitFury表示,他们有意邀请比特币社区成为其部署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将征求意见,如何将这些挖矿灯泡售卖给更广泛的受众。

BitFury首席执行官瓦列里ท瓦维洛夫(Valery Vavilov )在陈述中表示,该项目的目标,是激发大家对比特币这种技术的兴趣,至于能否赚钱倒是次要的。

瓦维洛夫说:

“我们认为,该项目的重点不应该是从比特币挖矿中赚钱,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来达到教育以及培养乐趣的目的。”
上周,当该设备第一次在理查德ท布兰森的私人岛屿上举办的区块链首脑会议上亮相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不久前,比特币挖矿公司21 Inc公布正在开发一款嵌入式挖矿芯片。

 

背景故事揭示
 

据BitFury公司透露,开发这款灯泡挖矿设备已花去了大约1年时间,其最早的概念是由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比尔ท泰(Bill Tai )提出。

瓦维洛夫说,挖矿灯泡的第一款可用的原型是在2015年年初完成,而在会议上公布的版本是对较早尝试的改进。

“我们现在开发的是第三代原型产品了,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教育产品,这将有助于降低大众对该技术理解的难度,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各年龄阶段的人在接触比特币区块链生态系统时,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瓦维洛夫说。
BitFury还表示,作为试点,目前他们共完成了24只挖矿灯泡,而技术规格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进化策略
 

本着实验精神,BitFury表示他们正考虑将硬件开源,并且还会创建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以激发这项技术的“社交应用”。

BitFury建议,该挖矿灯泡的目标人群将是探索新技术的爱好者。此外,为了支持其生态系统,BitFury还表示该挖矿灯泡还会配套一个专用的钱包。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社交应用也得到了21公司的讨论,据该公司泄露的文件显示,他们曾考虑释放一个物联网比特币挖矿设备。

----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bitfury-light-bulbs-mine-bitcoin/
作者:Pete Rizzo
编译:洒脱喜
稿源: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bitfury-light-bulbs-mine-bitcoin)
 
56  Local / 媒体 / [20150602]区块扩容真的迫在眉睫吗? on: June 02, 2015, 02:33:38 AM
没有危机
 

区块链分叉提议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辩论,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袖手旁观什么都不做的话,比特币网络就会发生迫在眉睫的危机。然而,这种说法是夸大其词的,没有考虑到如果拥堵变得日益频繁的话,哪些行为最有可能发生。

袖手旁观的代价
 

比特币末日支持者认为,袖手旁观会对比特币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会削弱比特币的效用。虽然未来确实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这种说法夸大了袖手旁观造成的损害。人们关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区块即将达到上限。

上周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简短的DDOS攻击测试。结果证实了如果产生的交易超过了区块链的容纳范围,确实会出现一些问题。节点不是设计来处理这种情况的,因此节点不善于处理这种情况。钱包也不善于处理那些被认为已经花出去的资金但其实并没有被收到,因为他们还在内存池里等待被处理,也可能要等很长一段时间。目前这种袖手旁观的行为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因为这会造成很大的痛苦。

 

痛苦是创新的动力
 

这一分析的失败之处在于它假设世界是静态的。是的,目前系统设备还非常不善于处理拥堵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会一直这样。人们会调整它。当网络达到容量极限时,则意味着具有最高优先级(由节点的决定)的事务将被优先考虑添加到总帐中。

基于目前比特币已经有一个内置的竞价机制(交易费),一笔交易所表现出来的重要程度(交易费高)会对它的确认速度起很大的决定作用。费用将上升,过去正常运作的交易情况将会变得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之前已经发生过。过去,Satoshi Dice博彩网站就有很多这种微额交易,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被转移到了支持链下交易的平台上。随着打赏文化的流行,通过区块链进行微额支付的效率下降了,因此微额支付被逐渐转移到链下平台比如ChangeTip。这些解决方案的出现是因为利益的驱动。

人们将会停止使用比特币进行微额交易,并且会尽可能地去加强比特币网络。许多小的交易将转移支付渠道。小额支付通道(Hub-and-spoke systems)现在将有钱可赚,而且有钱可赚也会成为建立这些通道的一个鼓励机制。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也是在这样的鼓励机制下被建立起来的。

 

价值定位
 

与法定货币和黄金相比,比特币能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价值定位。它的数量是固定的、无法被伪造、可分割的并且易于运输。比特币的价值定位来源于这些基本属性。

如果人们跳过这些关卡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支付更多的手续费,那么这样做其实是没有经济意义的。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购买比特币。这些交易行为不会受到略高交易费用的影响,也可能不会受到相当高的交易量的影响。例如,如果我想在Coinbase上购买1千美元的比特币,我将要支付1%+0.15美元,即10.15美元。我会因为要花0.05美元而不是0.01美元的转账费用就不在Coinbase上购买比特币了吗?我会因为要花1.00美元,而不是0.01美元就不在Coinbase上购买比特币了吗?恐怕还不到那时候,我就已经花了10.15美元购买比特币了。我肯定认为跳过了这么多关卡购买比特币是相当有价值的,因此就算是再多花1美元,又能怎么样呢?

 

特殊用例
 

微额支付的特殊用例将会发生改变。当费用是一分钱时,那么通过区块链给别人发送1块钱是可以的。而当费用变成了0.01美元,那么这样做就会失去意义。这会给比特币造成损害吗?丝毫不会,这说明人们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来使用它。用户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服务来进行这样的交易,尽管信任模式会略差。甚至不需要信任的模式也可能成为支付渠道。

人们都在说比特币网络会因为变得过于拥堵而成为无用的东西。这种说法是完全荒谬的。如果一样东西变得非常受欢迎以至于人们愿意支付高额费用来使用它,那么它就能显示出巨大的价值。只有那些特殊的用例会受到影响,直到容量匹配了需求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拥堵期间应对恶意行为
 

DDOS攻击压力测试是用来“证明”在假设的条件下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的方法。当然,这是很愚蠢的,因为网络是不是静态的,并且人们也不会不作反应。但软件确实需要改进。这些改进将导致当前许多假设失效,如零确认交易是“安全的”。

支持做出改变的人如迈克ท赫恩,他也是这些假设的坚定支持者,即使这些假设实际上不是那么牢靠。不过,比特币网络将随时间而改变,它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在如何处理拥堵问题上有几种解决方案。

问题的根源
 

目前,节点还是将未确认的交易保留在内存池中。如果节点看到任何企图进行双重支付的行为,它们就会忽略这些交易行为。协议没有对这个策略进行维护,但这是大多数节点默认的。该内存池可以无限地增长,因此任何被视为有效和标准的交易将被添加到内存池中,并传递给其他节点。然而,没有机制来保证节点行为一致。目前,良好的交易行为是遵循这种模式的唯一原因,尤其对矿工来说是唯一的原因。矿工可能会决定接受他们希望看到的任何有效的交易,即使是重复的交易,只要是实际存在并且有效的。那些在拥堵期间没有足够费用的交易最终将过期并从内存池中删除,然后让用户尝试再次发送。

有限的内存池容量
 

内存池是有限的,这样就只有最优先考虑的事务才被存储在内存池中。一旦达到上限,低优先级的交易会被否决或者被更高优先级的交易取代。这避免了节点由于交易过大而崩溃。

费用替代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极低费用的交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确认。然而,用户可以发送一笔置换交易,这笔交易的费用更高,那么矿工可能会去确认原先的那笔交易。这样一来,用户就能够适当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子交易向母交易支付费用
 

子交易向母交易支付费用,能使交易得到优先确认的权力,即使发送人未能给予足够的资金。接收者可以在上笔交易的尾部添加一笔大额费用,这样就能激励矿工继续接受下一个区块中的交易。

 

改善钱包
 

随着节点和矿工不断改变完善他们的行为来应对拥堵的状况,钱包软件也可以升级来利用这些改变。用户可以看到输入的未经证实的交易可能会被卡住,这样他们就会选择支付一小笔费用来加速交易的确认。用户可以增加自己的交易费用以确保它得到更快的确认。而如果你认为这些改变不会发生,那就是愚蠢的。

 

危机迫使人们达成一致意见
 

现在我们还对区块扩容的问题互相争论,但如果危机真的到来之时我们便不会在彼此争论了,很容易就能达成一致。因为在多方权衡之下是很难达成共识的。危机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也不可能一次性爆发,所以袖手旁观的风险仍然很低。然而,一旦它发生了,所有的反对者会自愿作出改变的。

 

原文:https://medium.com/@allenpiscitello/there-is-no-crisis-20b58e14b09c
作者:Allen Piscitello
译者:比比特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 http://www.8btc.com/there-is-no-crisis)
57  Local / 媒体 / [20150602]厄瓜多尔要求银行参与国家电子货币计划 on: June 02, 2015, 01:13:08 AM
今年早些时候,厄瓜多尔的电子货币行动刚刚拉开了序幕,这个国家便宣布了取缔比特币,而且在政府的指导之下将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

根据泛美航空的Bel้n Marty发布的一份报告,该国银行被勒令在明年内采用新支付系统。银行需要表现对该计划的支持,即用数字表示美元和厄瓜多尔的官方货币的价值。

在厄瓜多尔,拥有10亿美元或者以上资产的银行只有120天的时间来整合,而不足1.5亿美元的银行需要在360天内截至5月26日添加支持。资产数量在这之间银行则有150天的时间。

根据决议概述的采用时间表,该计划的意图是“寻求高效率支付方式促进国家经济稳定。”

“电子货币”系统的计划于去年罢工了,当时国家的立法机构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比特币,为新货币体系成型铺平了道路。

作者:Stan Higgins

编译:cici@比特币中文网

网址:http://www.coindesk.com/ecuador-national-e-money-initiative/
58  Local / 离题万里 / SanDisk推出128GB指甲盖大小优盘 on: June 02, 2015, 12:55:58 AM
TNW中文站 6月2日报道
你是否需要USB 3.0 U盘或便携式固态硬盘?如果是,那么可以看看SanDisk近期推出的两款新产品。
SanDisk已推出一款名为Ultra Fit的U盘。这款U盘采用了USB 3.0技术,内部封装了128GB存储芯片,但尺寸仅为指甲盖大小。Ultra Fit的价格为120美元。
如果用户并不在意存储设备的尺寸,那么SanDisk此次还推出了“全球性能最强的固态硬盘”。其中一款型号为Extreme 900的产品被称作市面上速度最快的USB Type-C固态硬盘,数据传输速度达到其他便携式硬盘的9倍。而另一款型号为Extreme 500的产品传输速度达到一般产品的4倍。
Extreme 500的存储容量最大为480GB,价格为239.99美元。Extreme 900的存储容量最大为1.9TB,价格为999.99美元。(李玮)
59  Local / 媒体 / 董明珠:创新不是要你偷人 挖人要交转会费 on: June 02, 2015, 12:51:32 AM
昨日(6月1日),备受关注的格力电器(000651,SZ)股东大会如期进行。一向敢言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会上再次表露对同行挖人行为的不满,称格力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被挖人——去年就有600多名技术人员被挖走。“现在格力被挖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培养人的速度”。董明珠表示,未来格力仍将坚持技术创新作支撑,保证无风险进入多元化。
截至2015年,董明珠在格力电器的第一个3年董事长任期已满。昨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显示,董明珠以高赞成票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始其下一个任期。
去年被挖近600人
和以往一样,董明珠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全场的掌声。刚从巴西赶回的董明珠似乎心情大好,在昨日举行的格力年度股东大会上,还未等股东们开问,她便针对市场对格力电器的关注点开说了。
在谈到格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时,董明珠主动回应她前不久关于格力派人打挖人者的言论。
4月底,董明珠在珠海举行的一个会议上自曝,“曾把到格力挖人的团队成员给打了”。此消息一出,格力及董明珠遭受非议。
对此,董明珠表示,“你来挖人,我当然要赶你。”但对于挖人企业,业内纵使诸多猜测,董明珠昨日在会上也并未指明。
据其透露,去年一整年格力就有600多名技术人员被挖走。“以前我们被挖人的速度与培养人的速度还能成正比,现在我们被挖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培养人的速度。”董明珠提高了声调,再次公开表示对同行挖人的不满。“国家要求创新不是要你偷人。”董明珠的“霸道”一如既往。
“我们每年投入几十亿培养人才,培养一个人才需要5到10年,我培养的人要挖走可以,你要给我钱。”董明珠还建议学习足球协会的模式,挖人也需要交转会费。
保证无风险进入多元化
对于格力人员被挖,有消息称这是因为格力员工薪资较同行低。昨日的股东大会上,不少股东就此向格力管理层发问,格力员工工资问题也成为会议的关注点之一。
对此,董明珠回应,“如果说格力是‘血汗工厂’,那么中国没有哪家企业不是‘血汗工厂’。”
有股东提出,格力人员被挖走表示格力薪酬还不够高,也有不少股东纷纷出谋划策,建议董明珠实行员工激励留住人才。董明珠表示,高薪并不能拴住人心,拴住人心还是靠企业的文化。“你提高薪酬,对方提得更高,这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过,董明珠也表示,格力正在寻找更好的激励模式。
据董明珠透露,目前格力已有6个研究院,8000多名技术人员,未来三年格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基于市场对格力多元化的担忧,董明珠表示,格力专业化的思路并没有变,只是产品品类的多元化。
格力电器2014年年报显示,格力去年正在大力铺全品类家电产品,热水器、空气净化器、电饭煲、台地扇等小家电产品全面开花。业内普遍担忧,格力急促的多元化将会给格力品牌带来伤害,也分散格力对空调的专注度。
对此,董明珠表示,格力将继续保持专业化的战略,加紧创新技术研发,保证无风险进入多元化。她指出,2015年是格力电器的休整年,格力的产品品类将全面打开,格力今年将以盈利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支撑发展。
造手机是为了智能家居
据了解,今年4月,格力手机获得了入网许可。配置方面,格力手机采用5英寸720P屏幕,搭载1.2GHz高通四核处理器,辅以1GB内存以及8GB机身存储空间,运行Android4.4.4系统,同时拥有200万像素前置、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
在此次股东大会上,格力手机也是股东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董明珠对此表示,格力造手机与跟小米雷军(微博)的赌约无关,是为了进一步配合后续产品的发展。一个企业领导人因为性情而作出这么重大的一个决定是不可思议的。格力手机的优点在于不发热、声音清晰。格力手机上配置电器商城,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购买格力电器。
董明珠说,格力手机价格不高,但不会因为价低而忽视功能。未来在格力手机上可以看到家电的运行状况,也可以对售后进度进行跟踪。格力手机目前供不应求,正在特定的渠道销售,还没来得及到专卖店就没货了。
对于格力手机的未来销量,董明珠信心满满:“格力手机未来目标5000万台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我们把手机做到最好。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思考怎么做好手机。我们进入一个领域就要做行业的技术领先。”(股东大会上有向股东销售,记者了解到售价为1600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战略,董明珠表示,今年格力的产品品类会全面铺开。但格力多样化并不是因为专业品类受困,而是因为格力的技术开发的蔓延,已经具备上游核心零部件等的技术。空调市场低迷是全球性的问题,不单单是在中国。今年的具体增长不给一个量化的指标,但格力到2018年实现2000亿元营收的整体目标不变。“今年格力不承诺具体的增长,因为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可能到年底会有惊喜,但我们不能把惊喜当作承诺。”
60  Local / 媒体 / 想和巴菲特共进午餐吗?竞拍价已超100万美元 on: June 02, 2015, 12:48:33 AM
腾讯证券讯 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消息,彭博社周一报道,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ท巴菲特一年一度的慈善午餐拍卖活动已经在第一个24小时内收到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报价,加价速度超过了2014年的午餐拍卖。

这是第16届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活动,出价通过在线拍卖网站eBay进行,从周日晚上开始,到本周五结束。目前的最高出价是周一上午10点46分的100.01万美元。2014年拍卖活动时,到周一下午3点时候的出价还略低于40万美元。

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活动的出价通常在最后一天的时候加速。

84岁的巴菲特通过出售自己的午餐见面机会为旧金山格莱德基金会募集了1780万美元。格莱德基金会由塞西尔ท威廉姆斯神父(Rev. Cecil Williams)管理,主要为穷人提供免费餐点,廉价住房和其他咨询。

巴菲特在通过拍卖活动网页发表的视频中说,“(塞西尔ท威廉姆斯神父)是我个人的英雄,他当之无愧。从没有人因为向格莱德基金会捐款而感到后悔,他们的捐赠总是物有所值。”

塞西尔ท威廉姆斯神父在1963年加入格莱德基金会并服务至今。基金会以旧金山Tenderloin区的一间教堂为基地,每年有1600万美元左右预算。巴菲特已故的第一任妻子苏珊ท巴菲特(Susan Buffett)曾是基金会的志愿者,也是她促成了巴菲特举行这一拍卖活动。

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巴菲特已经承诺向慈善机构捐出名下700多亿美元财富中的几乎所有。拍卖活动的最高出价者将可以和七名同伴一起与沃伦-巴菲特在纽约的Smith & Wollensky牛排馆共进午餐。之前的胜利者包括绿光资本的大卫ท埃因霍恩(David Einhorn)和对冲基金管理人泰德ท威施勒(Ted Weschler),后者在连续两次拍下与巴菲特共餐的机会后被其雇佣。

慈善午餐拍卖活动目前的最高出价是2012年的346万美元,出价方是一名匿名人士。2014年的最高出价是217万美元,但是2013年的最高出价仅为100万美元。 (孔军)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73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