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ly 04, 2024, 07:35:01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 89 »
61  Local / 媒体 / Re: 关于医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 on: June 02, 2015, 08:44:16 AM
医疗可穿戴设备平台化,形式大于内容

基于大数据的移动医疗,其实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据的采集,通过一些医疗可穿戴设备完成;第二阶段是数据分析与整合,如苹果刚推出的Healthkit移动医疗应用平台,帮助用户来整合数据;第三个阶段是医疗服务,医生通过这些设备得到的数据来进行诊疗服务。

所以很多拥有健康监测数据的医疗可穿戴设备厂商,就以硬件为入口,尝试自己建设大数据平台,或者找第三方平台合作完善自己的服务,来帮助用户提供医疗解决方案。

(一)硬件+云+软件。医疗可穿戴设备厂商,自己开发可用于监测健康数据的硬件设备,同时还提供云服务,再通过自己开发的移动应用软件来连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医疗解决方案。国内的老牌医疗企业九安医疗,旗下就有手表、血压仪、血糖仪等智能产品,并且有自己的移动APP,以B2B2C的模式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其中,九安旗下的ihealth产品得到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推出了iHealth血压计,想要复制移动医疗领域的小米模式。

(二)与第三方医疗平台合作,为他们提供健康监测数据。对于大多数小的硬件创业公司来说,他们没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可以像九安医疗那样建立自己的云服务和数据平台,所以他们只好选择与一些第三方的医疗平台合作,为他们提供健康数据,从而可以得到一定分成。国内的春雨医生作为医患交流交易平台,在去年开放了医疗服务平台,增加了电子健康档案模块,整合平台上超过4万名的医生服务能力,为各类医疗可穿戴设备提供基于硬件数据的医疗服务。目前接入平台的有益体康便捷式心电监测仪、宜诺腕表等医疗可穿戴硬件厂商,他们的设备监测到的用户数据接入春雨医生后,平台上的医生通过查看数据,分析数据,为患者提供健康解决方案。

但是,提供了数据,有了平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远远还没有那么简单,医疗可穿戴设备平台化,更多时候是形式大于内容。要知道医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行业,包括医院、医生、医药企业等参与者,医疗技术又受环境、设备资源等的限制,要想解决医疗问题就要整合各方关系和资源,当然还有政府政策的限制和监管。虽然有春雨医生这样的综合平台,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安全。用户的健康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被可穿戴设备商采集后,再交给第三方平台,这中间就会存在很大的信息安全问题,平台能否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对医疗可穿戴企业来说,他们盈利的模式又相对缺乏,除了低价竞争收取用户的设备费外,有的还可以从医院、第三方平台拿到很少分成,赚钱的很少,赔钱的不在少数。设备的都没人买,更何谈服务了。

医疗可穿戴设备极大地促进了移动医疗的发展,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又新鲜的体验,可以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但是医疗可穿戴设备也存在着市场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急需要用统一的行业标准来规范。2015年1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简称FDA)发布了两份关于互联网伊丽莎白的指导草案。FDA详细规定了低风险的平台医疗健康产品的确定标准,并对医疗第三波配件的风险评估提出了基础性建议。而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出台。如果能够尽快出台像美国类似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标准,将会很大的规范这一市场,从而促进移动医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同时,对于这些医疗可穿戴企业和相关移动医疗平台来说,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产品上,更要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只有服务真正落地了,才能增加用户粘性,让用户有长期使用的欲望,很好地满足其医疗需求。

作者:亦凡 | 来源:iDoNews专栏
62  Local / 媒体 / Re: 关于医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 on: June 02, 2015, 08:43:42 AM
为什么用户不会长期使用医疗可穿戴设备

1.从产品上来说:

(1)首先,在硬件产品设计上,外观不好看,佩戴不舒适,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用户购买欲望和持续使用的欲望。同时这些可穿戴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电池续航能力,作为随时随身的穿戴品,像手机一样经常性地充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

(2)其次,在智能数据上,主打健康数据监测的这些产品,很多都会出现数据不准确,甚至数据造假的现象。

(3)然后,大部分智能设备上只提供数据,却不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某品牌手环上,只帮用户记录了一大堆运动、睡眠状况的数据,甚至有些数据都分不清楚,也不提供数据分析,帮用户找解决方案。不知道这样一个套在手上的环子有什么用?还不如买一个手串,还能装一下大师。

2.从用户角度来说:

(1)首先,是用户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虽然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对健康养生也开始关注,但还是对如何提高健康水平,保证养生质量没有清楚认识,也还没有养成这方面的消费习惯。

(2)其次,产品的社交化驱动。就像前面提到的微信推出的“微信运动”,通过“行走的力量”这样的排行榜来粘住用户,用户通过在朋友圈的分享来驱动其长期使用。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交化的驱动,用户很难长时间去使用产品,同样用户周围有没有人在用类似的医疗可穿戴产品,也是其能否长期使用的参照。

(3)然后,用户目标需求无法满足。对于一款医疗可穿戴设备来说,有的用户可能不只是需求记录健康数据,可能更需要能够提供医疗解决方案,有的用户可能不只是需要监测睡眠数据,还需要监测血压、血糖等数据或者还需要一些娱乐功能,而当用户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用户也会放弃产品。
63  Local / 媒体 / 关于医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 on: June 02, 2015, 08:42:58 AM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一种“行走的力量”的刷屏模式,朋友间相互刷每天的运动步数排行榜,刷存在感。没事走两步,走走更健康。这不是貌似又要爆火的APP应用,只是微信新推出的“微信运动”公众号功能。据说此公众号已经接入了几十款智能硬件,为可穿戴式、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的等互联智能设备提供入口,光手环就有十几款。而且像乐动力、咕咚等部分运动APP也可以接入微信,分享排行榜数据,更有一些土豪智能手机,比如iPhone5s/6/plus,自带运动处理器,可以轻松接入排行榜。

微信这个永远吃不饱的胖子,无处不在地彰显着自己的神通广大,看到智能硬件的这么大块香饽饽,怎能放过?而运动关乎健康 ,健康涉及医疗,那么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到底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医疗可穿戴规模大,市场混乱

2014年可以说是智能硬件的爆发之年,似乎一夜之间智能可穿戴出现在大街小巷,手上、头上都是可穿戴。身上没有一件就不够潮流,尤其是苹果Apple Watch 上市后,各种攀比出现。

CWCISA(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22亿元,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增加到228亿元。

而据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医疗健康管理类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各种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出现。

因为无论是运动健康类还是医疗监测类设备都与健康相关,而人的身体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

同样的,在2014年医疗领域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移动医疗得到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同年增长52%,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进入高速发展期。

有数据预计,2015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9亿元,2016年预计达到23.7亿元。既然如此,移动医疗和智能可穿戴都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又相互需求,二者的结合也许会产生更多的可能。

新的结合,带来新的需求,不光是大批的创业者涌入了医疗可穿戴这一细分领域,就连传统医药企业和科技巨头也都相继进入。仁和和九安医疗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产品,百度推出Dulife智能健康设备平台,华为有TalkBand系列手环。根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的统计,在2014年医疗可穿戴引领互联网医疗投资走向,国内获得融资企业有28家,公布融资额有1.9亿美元。而目前国内可监测身体状况的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已有148款,企业玩家有103家。

从产品设计上来看,市面虽然有各种琳琅满目的产品,但基本上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硬件设计相似,软件开发缺乏创意。

从产品功能上看,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具有健康监测、医疗、运动、娱乐、办公、学习、定位等多种功能。相比国外的15个监测类别,在国内的类别分布中有13个,以运动居首,占到了32.9%的市场份额,随后是睡眠、体温监测,出现了产品分布不均,多的太多,少的太少的情况。从侧面也反应出了,目前医疗可穿戴产品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和使用,智能可穿戴产品还没有深入地服务于医疗。

医疗可穿戴设备如果以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话,大体可分为运动健康类和病患监测类。

运动健康类,主要功能是用来监测运动量、消耗热量、心率、睡眠,主要有手环、手表、智能鞋、贴片等一些可穿戴小设备。比如:小米手环、乐心手环、咕咚手环、华为的TalkBand系列手环、Apple watch、华为手表等。

病患监测类,主要功能是用来帮助慢性病患者监测血压、血糖、脑电,主要有iHealth血压计、倍泰多参数生理监测仪等产品。

作为用户,我为什么要选择可穿戴设备?因为我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最好有设备可以准确监测身体数据,帮我提供体质;因为我身体不适,有慢性病,需要有方便好用的设备来帮助我监测身体状况,而不用再总是来回往医院跑。

市场上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是五花八门,都号称可以用大数据来监测身体状况,保障身体健康,作为小白用户看着也是眼花缭乱。事实上,在经历了炙手可热的火爆之后,医疗可穿戴设备却是略显尴尬,明知道有很大市场,却总是抓不住用户。要不就是没抓住用户痛点,要不就是没有解决好痛点。

德国消费调研公司(GFK)在2014年10月份发布的一份有关可穿戴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有1/3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买到产品后6个月内就将其“丢弃”了。美国《连线》杂志也撰文指出:超过半数的美国健身跟踪设备客户已经不再使用可穿戴健身设备,1/3的客户使用不到六个月,就把这些设备扔进抽屉,或者送给朋友。当然在可穿戴刚刚兴起的中国也不例外,甚至持续使用率会更低。
64  Local / 媒体 / 英特尔并购Alter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on: June 02, 2015, 08:39:54 AM
继安华高科技以37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芯片厂商博通之后,年初英特尔并购可编程逻辑芯片巨头Altera的传闻今天也成为现实。即英特尔宣布将以每股54美元的价格收购Altera,以此计算,此交易总价将达到167亿美元,创造了英特尔并购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纪录,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英特尔在此时不惜重金并购Altera?

众所周知,英特尔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一直进展不利。尽管去年在平板电脑芯片市场拿下近2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因为对于采用其芯片厂商的强力补贴,付出的却是数十亿美元亏损的代价,至于智能手机市场更是鲜见英特尔芯片的身影。为此,英特尔还将移动芯片业务并入到了PC芯片业务。毕竟单独罗列移动芯片业务的业绩着实让市场和投资人汗颜。

与此同时,占据英特尔芯片业务(营收和利润)大头的PC芯片,因为PC市场的疲软及微软Windows10免费的市场策略,其未来的前景也不容乐观。这点从近日英特尔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所言Windows10不会带动PC销量可见一斑。尽管如此,对于芯片产业领头羊的英特尔来说,与其在移动芯片市场苦苦恋战和等待PC的复苏,不如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既是一个产业大佬发展之需,也是迫于投资人的压力。那么这个新的增长点究竟是什么?

同样是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科再奇认为,英特尔来自其他领域尤其是数据中心业务领域(例如服务器、存储芯片等)的增长将抵消PC销售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将数据中心业务视为公司的下一个增长引擎。科再奇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据统计,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去年增长了18%,预计今年将达到140亿美元。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普及,市场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其实在数据中心市场,英特尔芯片占有接近95%左右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具有绝对领先的优势,既然如此,英特尔为何还要并购Altera?Altera与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有何关系?或者对于提升英特尔在数据中心的竞争力有何影响呢?

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下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在2014 Gigaom Structure大会的一番言论,即:英特尔的下一代创新处理器的设计可以通过全定制化的加速器来极大提升应用性能。通过整合至强处理器(英特尔数据中心的主打芯片)和兼容的FPGA到一个单独的封装里,其将与标准至强E5处理器实现插座(Socket)上的兼容。有了FPGA的可重编程能力,就能够在工作负载和计算需求发生波动的时候帮助改变算法。根据行业的基准测试,基于FPGA的加速器可以实现超过10倍的性能提升,而功耗却提升很小。

业内知道,英特尔的服务器芯片基本上都是在他们自己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开发的,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该公司已经大大加大了为诸如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这样的大型数据中心客户提供其定制芯片业务的力度,让处理器和芯片定制的程度随工作负载、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功耗的不同而不同,这也符合当今像Facebook、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这些具有大型数据中心企业定制化数据中心芯片的趋势。而要完美实现芯片的定制化,FPGA必不可少或者说是最佳的搭档。从这个意义上看,英特尔并购Altera在强化自身在数据中心优势的同时,也是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此外,鉴于ARM架构厂商,例如高通、三星在未来可能携定制化ARM芯片进军数据中心芯片市场,英特尔并购Altera无疑大大提升了对手进入该市场的门槛,甚至将对手完全挡在门外,实际上此前ARM架构厂商的三星曾试图进入这个市场,但后来却不战而退。那么当英特尔并购Altera,大大加强其定制化芯片能力之后,ARM阵营的厂商谁还有能力来挑战英特尔呢?

除了上述保持数据中心这个增长引擎之外,在未来的物联网(IoT)市场,并购Altera对于英特尔也意义重大。据市场研究公司IDC估计,整个物联网市场将由2013年的1.9万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7.1万亿美元。正基于此,在日前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发布了命为Project IoT(Internet of Things)新的物联网计划和物联网操作系统Brillo,这是一个基于Android底层框架的操作系统,可在配置32MB或64MB内存的设备上运行。如果说谷歌在系统和应用上开始发力物联网,那么高通、三星和英特尔在物联网芯片市场也已经是暗潮涌动。

例如高通就发布了两款旗舰级的物联网WiF芯片QCA401x和QCA4531,三星也发布了专为物联网设备打造的系统级芯片Artik。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和三星为了在未来的物联网市场占得先机和建立优势,分别并购了CSR和SmartThings,前者的低耗电蓝牙(Bluetooth Smart)及视讯处理上的技术,将为高通于物联网领域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后者则拥有一套开发工具和开发者整合平台,据称目前已经有1.9万种设备接入,并且三星还提供了云端的开发框架,用于集合物联网数据,帮助设备接入云端。

相比之下,在移动市场吃过亏的英特尔也发布了Edison和Curie平台,后者仅有一个钮扣大小,也包含了芯片、蓝牙、感应器等基本功能,面对的是各种可穿戴设备,而Edison则是面向更大的物联网设备。这两个平台的核心就是英特尔的Atom和Quark芯片。尽管如此,与在数据中心芯片市场的需求变化类似,高度定制化和极高的性能功耗比是在物联网芯片市场的立足和竞争力的核心,而这些均是Altera的FPGA的优势所在。可以说,并购Altera,不能说英特尔像在上述的数据中心市场获得绝对优势,但至少在物联网的初始阶段就与对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况且之前Altera在物联网相关的智慧城市、智能工业及生态系统等方面就已经具有解决方案和实际的应用。这些是高通和三星所不具备的,至少存有一定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英特尔此番重金并购(不仅动用自己全部的现金储备,还举债)Altera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战略举措,即利用FPGA强化和积淀自身x86架构在数据中心及未来物联网芯片市场的优势,并借此将重心移至自己的核心优势领域,抬高对手进入己方市场的门槛,同时为下一个产业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由此看,此次并购非我们国内某些专家所言的英特尔对于x86架构核心竞争力的动摇,反而是一种融合和强化。而这种融合和强化不仅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数据中心芯片的高度定制化),对于未来产业(例如物联网)的竞争和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402.shtm
65  Local / 媒体 / 联想移动的锅,何必让刘军来背 on: June 02, 2015, 08:38:22 AM
编者注:很多时候,任何一个战略失误甚至每一个阶段的业绩弱势都要有一个背锅者,这几乎成了定律。这不,联想移动的锅也有人背了。

6月1日晚,联想集团宣布人事调整,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摩托罗拉移动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军离职,陈旭东将接替刘军的岗位,即时生效。与此同时,陈旭东还将担任神奇工场联席董事长,神奇工场副总裁常程将出任CEO。

这次人事变化的速度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因为就在不久前的联想Tech World大会上,刘军这位时任联想移动掌舵人还谈笑风生。

刘军离任后,并没有“高升”,按照杨元庆内部邮件的表述,“刘军将离开现在的岗位,在一段时间内担任我移动业务的特别顾问。”想到之前联想移动业绩的“瑕能掩瑜”,显而易见,刘军成了联想移动的“背锅者”。不过,联想移动的锅让刘军来背合适吗?

从业绩上看,联想移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可谓喜忧参半,但总体上是让人失望的。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市场,联想移动虽然位居第三,但其发货量及市场占有率却创下新低;而在国内,联想手机竟然被挤出了“第一军团”,仅仅位列第五。这种业绩,联想移动掌舵人自然难逃其咎。但这仅仅是刘军一个人的过错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联想移动的萎靡不是哪一个人的过错,而是一个不同因素综合发力的结果。让刘军一个人背锅是不恰当的。

首先,联想移动的产品线太长,产品过多,质量又难以维持高水准,何以笼络用户?在汽车行业,国内品牌奇瑞在过去曾经有一个“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在品牌初创且有价格优势时期,这个战略是可行的,且颇有成效。但当品牌应该进入成熟期却没有成熟、缺乏品质保证、国外汽车品牌也将价格下探到低区间的时候,这一战略的弊端便显露无遗。而联想手机,同样有一个虽然没说但实际上存在的“多生孩子好打架”战略。它的产品线让人迷糊,什么K、S、P、A系列,还有VIBE Z、VIBE X等等,再加上Moto系列,据说它的在售机型多达70余款。但是,联想的哪一款手机让您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呢?少得可怜。加上其难以维持高水准的质量,所以它对用户的吸引力很难乐观。

其次,联想缺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基因,或者说,联想缺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基础。联想崛起于上个世纪,它的成功基于PC市场,公平地说,在PC时代,联想有着极佳的口碑。但过渡到新的世纪,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与苹果、三星这些同样从上世纪过渡到今天的公司相比,联想的粉丝基础要薄弱的多,更不用说与近年异军突起的小米等相比了。今天的手机市场,营销基本上依赖品质加于不同类型的粉丝。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力量,几乎决定了某款产品甚至某个品牌的兴衰。联想在PC时代的口碑,固然能暂时吸引部分客户。但这种过于老套的吸引,粘合度很差,容忍度很低,一旦用户稍不满意,就会离你而去。诺基亚、摩托罗拉曾经何等的风光,在时代的转型中都马失前蹄,更何况是联想?

第三,嘴里喊着年轻化,却走着老人的步伐。联想要贴近年轻人,它是这么说的。在5月底,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总裁贺志强向媒体透露:“元庆很清楚,联想之前多是‘交易型客户’,很难跟联想产生关联性,但他的要求是要更多的‘关系型客户’,这就要求我们跟这些年轻人有更多的接触点。所以联想现在的一切都要跟以前不一样。”但是,联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它的手机业务中,我们看不到走向年轻的表现。年轻,不是和范冰冰合张影、参加一下微博盛典就能解决的。就拿收购摩托罗拉来说吧,摩托罗拉并非一个很吸引年轻人的品牌,它的所谓“高端”也是没落贵族的伪高端,很难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不谈经营,单看品牌影响力,联想对摩托罗拉的收购难言成功。摩托罗拉,有可能拖累了联想移动的整体业务。

前面这几个因素,有的与刘军有关,可有的则是整个联想的问题,岂是让刘军背个锅就能解决的?突然想起不久前三星的窘境,人家不是挺过来了嘛!那联想移动的锅何必让刘军来背?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专栏
66  Local / 媒体 / Re: 阿里提前布局海淘,真能独霸“海淘”商标吗? on: June 02, 2015, 08:37:04 AM
“海淘”商标被注:其他电商厂商只能改名?

去年“双十一”前后,曾爆发一轮“双十一”商标争议。当时网上流传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曾致函电视、报纸等媒体,声称“双十一”系其注册商标,媒体发布其他厂商的广告时,不得使用“双十一”。

这其中多少有些炒作的成分。因为注册商标保护范围仅限于其申请保护的商品或服务类别,未申请的领域并不享受独占权益。

而回归到“海淘”商标争夺上,抛开“海淘”日渐成为特定电商业务的“通用名称”趋势,即使阿里巴巴手握“海淘”商标,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电商平台就必须改名。

首先,其他厂商可以继续申请含有“海淘”字样的商标。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6月1日,商标局已受理数百件“海淘”相关商标的申请。涉及“海淘团”、“海淘园”、“海淘客”等34个含有“海淘”字样的商标。

简单说,其他从事海淘业务的厂商或平台,如觉得有必要可以继续申请“品牌名+海淘”或“海淘+品牌名”这种形式的商标。

因为商标的本意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只要申请的商标不违反禁止性规定,具有显著性或经使用具有显著性,不会让相关公众发生混淆或误认,那么,相应的商标均可能被核准注册。

其次,阿里巴巴已注册类别之外的“海淘”商标还可继续申请。如果类似京东这样喜好跟阿里巴巴一较高下的电商平台,还是心有不甘,还可以继续在阿里巴巴尚未注册但自身业务所涉商品或服务类别中申请“海淘”商标。

最后,可对阿里巴巴已提交“海淘”商标启动“异议”或“无效”程序。根据阿里巴巴已提交的“海淘”商标状态不同,可视情况发起“异议”或“无效”程度。

关于“异议”,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其次,关于“无效”,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如果涉嫌违法商标法禁止注册情形,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当然,不论是从“双十一”还是现在的“海淘”,这些案例都足以说明阿里巴巴的商标保护意识确实较强,而这种提前布局意识,对于其在特定时间段内领先或遏制竞争对手,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而这确实也值得包括京东等在内的其他电商平台或互联网企业学习和借鉴。

作者:李俊慧 | 来源:iDoNews专栏
67  Local / 媒体 / Re: 阿里提前布局海淘,真能独霸“海淘”商标吗? on: June 02, 2015, 08:36:42 AM
追问“海淘”商标:阿里巴巴缘何杀入其中?

阿里巴巴直接出面申请“海淘”文字商标的时间发生在2013年3月13日。当时,阿里巴巴一口气提交了9个“海淘”文字商标申请,申请保护的商品或服务类别包括:9类、16类、35类、36类、38类、39类、41类、42类和45类。

截止2015年6月1日,由阿里巴巴直接提交申请的9件“海淘”文字商标中,2件处于“申请中”,1件“已无效”,6件“已注册”。而在6件“已注册”商标中,有1件处于“商标异议申请中”。

如果说,3年前的嗨淘网申请“海淘”商标是出于自身品牌保护的考虑,3年后的阿里巴巴重新涉足“海淘”商标申请保护,则更多出于市场竞争考量。

截止目前,阿里巴巴已成功注册的6件“海淘”商标,涉及9类(软件相关)、16类(印刷品相关)、36类(金融相关)、41类(模特服务相关)、42类(设计相关)和45类(代理服务相关)。

近几年,经过包括淘宝等在内的众多电商平台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海淘”俨然已成为“海外代购”或“网购海外商品”的代名词。

而在“自贸区”等国家政策的驱动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电商平台的共同选择,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都推出了“海淘”业务。

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通过申请“海淘”商标保护实现对“海淘”的特定范围“独占”,势必会引发电商平台间的“海淘”商标保护争夺战。
68  Local / 媒体 / 阿里提前布局海淘,真能独霸“海淘”商标吗? on: June 02, 2015, 08:35:54 AM
编者注:超过88%的“海淘”商标由“阿里系”申请,那么“海淘”会被阿里巴巴独占吗?

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6月1日,商标局累计已收到17件“海淘”文字商标申请,此外,还有34个含有“海淘”字样的共计数百件“海淘”相关商标的申请。

而在已提交的17件“海淘”文字商标申请中,阿里巴巴直接提交了9件,阿里巴巴关联公司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交了6件,换言之,相当于超过88%的“海淘”文字商标由“阿里系”提交。

很多人可能心存疑问:如今被大众普遍感知“海外购物”代名词的“海淘”,为什么能被注册为商标?“海淘”商标是否会被阿里巴巴独占?其他从事海淘业务的电商平台或企业将会被迫“改名”吗?

显然,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盘点“海淘”商标:最先申请发生在2010年

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6月1日,在已提交的17件“海淘”文件商标申请中,8件已注册,5件已无效,另有4件暂处“申请中”。

事实上,最早的“海淘”商标申请,是由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嗨淘网hitao.com)于2010年12月6日提交,当时他们一口气申请了6件“海淘”文字商标,申请保护的商品或类别包括:28类、35类、38类、39类、41类和42类。

关于“嗨淘网”和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很多电商人士可能并不陌生。这家成立于2010年3月4日的公司,实际上是由淘宝和湖南电视台共同出资成立。

2010年4月18日,由该公司制作的立足电视与电商融合互通的电视栏目《越淘越开心》在湖南卫视首播,由著名主持人汪涵担纲主持,并携天天兄弟为《越淘越开心》助阵,一度十分火爆。

当年很多知名淘宝卖家和买家都曾参与过该节目。不可否认,该节目曾经对网购理念、网购优势以及网购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嗨淘网随后多次调整策略,从早期聚焦“秒杀”到转型海外商品代购,再到现在成为专注女性美妆的电商平台。

显然,从嗨淘网的发展历程来看,当年它们申请“海淘”文字商标,应该属于“水到渠成”之事,一方面,该网站的名称就叫“嗨淘”,与“海淘”谐音,另一方面,该网站曾经一度专注“海外商品代购”,也就是从事“海淘”业务。

截止2015年6月1日,由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0年提交的6件“海淘”文字商标中,2件“已注册”,另外4件“已无效”。


69  Local / 媒体 / 滴滴顺风车:不约炮的陌生人社交 on: June 02, 2015, 08:33:46 AM
“你我同行,遇见美好”——6月1日正式上线的“滴滴顺风车”产品,其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社交元素”,即拼车结束后乘客和车主可以通过贴“标签”互评,而顺风车平台后期也会根据标签进一步为用户匹配相似的同路人,乘客和车主都将有机会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多数陌生人社交工具是基于兴趣、爱好、话题等形成的“弱”关系链,豆瓣、微博等就是这样的社交产品。陌陌的出现给陌生人社交注入了新鲜血液,将位置属性和时间属性放在了陌生人社交的前列,强调的是此时此刻出现在这个地方的人,看颜值、搭讪、约炮或参加附近活动。

无论是微博、豆瓣这样基于共同话题、共同兴趣的陌生人社交,还是陌陌这种基于LBS的移动社交,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缺少O2O的基因,线下是短板,或者说缺少向线下转化的内在驱动力。多数陌生人社交APP用户都是始于聊天止于聊天,很多人还没到“约”的程度就不欢而散了,但是跟熟人就不会这样,多少还要给对方留些“面子”,而对于陌生人就不会这样客气了,对方的头像、年龄甚至性别我不知是真是假的情况下很容易一言不合就拉黑,这无形中拉高了用户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化成本,用户关系链难以沉淀。

滴滴顺风车则是通过解决用户需求,为车主和乘客创造了一次Face to Face的社交机会。顺风车社交与陌陌等陌生生人社交的最大区别在于,一开始双方提供的基础信息就是真实有效的(包括姓名、手机号、地址、常去场所等等),在这个前提下拼车的心理安全指数无疑是非常高的,见面乘车后车主的车况、车品一目了然,这点对于想泡妹子的大叔或者想钓大叔的妹子无疑非常重要,一次真实的顺风车体验总好过陌陌空间照片上的方向盘或车钥匙吧,就算对方财力不佳或者颜值不高大不了下次改换目标。行程结束后双方通过贴标签互评,则把这次顺风车社交从最初的拼车行为提升为心理需求,陌生而真实的社交“Taking the First Step”。

就目前来看,拼车市场比不上打车市场火爆,但竞争也相当激烈,除了较早进入的宝驾租车和AA拼车等公司,一些新公司也尝试入局,而作为后来者滴滴能否发挥合并优势和烧钱功力,再次拿下拼车市场,目前还不得而知。

陌生人社交线上引流是基础,线下用户体验是关系链养成和沉淀的关键部分,也是创造价值的持续动力。

约,容易,能持续多久是关键。

作者:何熠 来源:iDoNews专栏
70  Local / 媒体 / 比特股现状 on: June 02, 2015, 08:22:00 AM
“如果你是在2015第一季度之后读到这些内容的,那本章就权当是大家一起叙叙旧吧。”

——Max Wrigh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简介

第三章 去中心化自治公司

第四章 什么是比特股?

第五章 什么是比特资产?

第六章 比特美元,为用户而生

第七章 比特股现状

第八章 如何获得比特股?

篇外章 DPoS ——股份授权证明机制

篇外章2 资源汇总

第七章 比特股现状

本章我会带大家对比特股至2014年12月份为止的开发状态来一次快速浏览,同时,我也发布了比特股状态季度更新,详见此地址。建议大家现在就加入,留下你的邮箱,有新的视频资料发布时可以收到实时信息推送。如果你是在2015第一季度之后读到这些内容的,那本章就权当是大家一起叙叙旧吧。
首先,资金。比特股开发团队由5个非常,非常,非常高水平的程序员组成,他们拥有充足的资金预算,可以维持开发至2016年1月,在商业的世界里这点时间就像是10分钟,但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这已经可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了。
另外,你应该知道的是通过保有受托人席位,开发团队和(或者)其他开发人员可以保证无限期的持续开发和引导网络发展的能力。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比特股开发进展迅速,核心平台已经上线运行,桌面应用程序也在保持良好工作。
现在用户可以下载免费的客户端,可以用私钥储存比特股、比特美元或其他任何当前可用的比特资产,可以买进卖出比特股市场中的任何资产,可以通过持有资产获取利息收益。
比特股的市值现在已经超过3千万美元,有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比特美元和其他比特资产进入流通。用户可以通过登陆聚合网简单有效的查看系统状态,而这些都是系统机制最基础的证明,这个系统在有效运行,而且运行的越来越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界面美化,并为大规模应用添加一些新的特性。
开发团队正在努力工作,也发布了激动人心的2015一季度计划,有一些计划已经在社区公开,还有些仍在保密中。
为了使客户端更加美观实用,开发团队很快会发布一个新的改进版界面,使桌面客户端界面更加直观,用户体验更好,让用户可以最大效用的利用比特股系统,也让比特资产交易过程更加简单。
同样令人兴奋的是IOS和安卓版手机钱包的开发,这可以让发送和接收资产变得超级简单。很快我们就能看到一群“科技通”年轻人们通过这种超级简单的钱包使用比特美元进行小额支付,这绝对不是天方夜谭。很快比特美元也能成为你们的“校园货币”。
多重签名、第三方支持和纸钱包备份功能很快会添加进钱包中。在比特币系统,所有这些功能都是可用的,但是并没有添加到客户端中,这意味着用户不得不寻找第三方网站和平台来实现这些功能。
顺便说一下,这种趋势是可以长期持续的,因为比特股协议比比特币更加灵活,在客户端中添加新特性也更容易。但或许最振奋人心的是和交易所、商家和接入接出服务商之间的合作。
在幕后,比特股正在努力使用户获取比特股和比特资产的过程更加简单。即使是现在,你仍需要先在交易所用法币购买比特币,然后使用比特币到专门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购买比特股,对大多数二代币来说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我将在下一个章节给那些想买入比特股的人展示如何操作。但很快这将变得非常简单,许多公司都在加紧布局,要求加入比特股计划中来。其中首先就是允许北美用户实现法币与比特股或比特资产之间的直接双向兑换,而不需要使用比特币作为中间环节。
对比特股来说,这将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迈入主流的一大步。当加密货币的价格保持稳定的时候,你不必再给用户费劲的解释区块链和去中心化的复杂理论,就像以前推广比特币时做的那样。
这样的话,传递给用户的信息会变得非常简单:下载一个钱包,投入资金,赚取利息,在参与的商户那里消费。用户只需要知道,他们可以在简单的钱包程序里投入资金,使用这种高端的免费支付方式,而商家可以给他们打折优惠。他们甚至不用管这是不是加密货币,不用担心比特美元未来的价格,因为它跟现在的价格一样。
比特股也正在跟借记卡提供商合作,让用户在支持Visa和Master卡的商家使用比特美元消费。当然,这种消费方式不能避免法律系统中手续费和个人隐私方面的烦恼,但是可以让比特股在短期内大大提高流动性。我希望看到的最终目标是,大量商家直接接受比特美元支付,有一天我们可以扔掉借记卡。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要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比特美元,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所有计划都在紧锣密鼓的运作中,2015年可能是比特股世界的大事件爆发年。希望大家喜欢这本关于比特股的科普书籍。下一章节我会教你如何获取比特股,如果你想要的话。
获取比特股状态更新请戳:www.bitshares.tv/chapter6。请留下你的邮箱地址,及时获取信息推送。

校对:callmeluc
译者:55(www.btsfair.org—P2P比特资产兑换平台)
译者BTS帐号:btsfair
稿源(译):比特股之家
编辑:Miner
71  Local / 媒体 / [20150602]“解救小鸟”游戏上线苹果应用商城,比特币打赏功能成亮点 on: June 02, 2015, 08:19:59 AM
近日,又一款可以进行比特币打赏的游戏软件获准进入苹果应用商城(App Store),这款名为“解救小鸟”(Game of Birds)的游戏应用程序是苹果公司批准的第二个添加比特币打赏功能的应用程序。

此款游戏将比特币作为玩家在游戏中获得的奖励。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可以通过这个比特币打赏功能收集硬币,该功能在初期只与 Coinbase 建立了伙伴关系,但是未来将会扩展到所有的钱包地址上。

该款游戏的东京开发人员克里斯蒂安•摩斯(Christian Moss)说:

“这个支付功能很简单:游戏有自己的钱包和比特币,发送给用户的比特币都来自这个钱包,游戏钱包中的资金是该款应用程序的广告赞助商提供的,广告收入越多,可以发送给玩家的比特币就越多。”
 

如果获得比特币打赏呢?
 

首先,用户需要在应用程序中输入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再去收集分布在游戏中每一关的比特币,一旦玩家收集到一枚硬币,他们的电子邮件地址就会收到一小笔比特币打赏。

该游戏融合了“王座游戏”(Game of Thrones)与“愤怒的小鸟”这两个游戏的特点,摩斯说,虽然该款游戏并不是专门为比特币设计的,但是在休闲游戏玩家中推广比特币也是一个主要目的。

“我不认为比特币应该成为该款游戏的主要焦点,比特币打赏不应该影响玩家的体验,当然,设计游戏时也考虑到帮助推广比特币,使其逐渐成为主流,想象一下,如果一款极其火爆的游戏比如 Flappy Birds 也向玩家发送比特币,那么对于比特币的推广将起到极大的帮助。”
人们一直在讨论开发比特币的“杀手级应用”以便吸引普通用户关注甚至采用比特币,而我认为类似“解救小鸟”的这种游戏可能就是这样的“杀手级应用”。
该款游戏的开发团队之前就成功地发布了一款名为 “SaruTobi” 的游戏应用程序,因此这款“解救小鸟”游戏的成功发布标志着苹果公司会持续接受这种带有比特币打赏功能的游戏进入苹果应用商城。虽然比特币在 iOS 的应用程序中经过一系列波折,但是过去的一年我们还是看到了比特币的命运在 iOS 用户中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比特币相关的应用程序甚至排在了苹果应用商城热门搜索列表的前列,如比特币亿万富翁(Bitcoin Billionaire),这款应用程序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评论。该应用程序是在2014年12月推出的,现在大约有85000个用户。

“解救小鸟”游戏只有 iOS 用户可以下载,目前玩家只能注册 Coinbase 作为接受比特币打赏的地址。

原文:http://cointelegraph.com/news/114444/apple-approves-new-game-of-birds-app-with-bitcoin-tipping
作者:William Suberg
译者:printemps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 http://www.8btc.com/apple-approve
72  Local / 媒体 / [20150602]国内比特币行业心态演变简史 on: June 02, 2015, 08:18:47 AM
要说国内数字币行业,其实历史也就短短的3年不到,3年前都是先知先觉的人在默(tou)默(tou)奋(zhuan)斗(qian),行业或者圈子的真正出现,应该以2013年上半年上海漕宝路一家餐厅举行的比特币聚会为标志性时间,所谓的聚会,其实就是喝个咖啡吃个饭,但这次聚会让这些早期的比特币参与者走到了一起,所有参与此次聚会的人,大多数在后来成为了行业内的“知名人物”,而作为这次聚会的见证和遗留物,当时还是巴比特成员的宋欢平和巨蟹、暴走恭亲王等人发起建立的“爱思数字货币”当仁不让成为行业第一群,尽管后来也有各种群的建立,但至今能保持活跃度并且几乎所有行业核心人物都会关注的,依然是这个群。
这次聚会的参与人,大多数是早期的参与者,在行业早期,大家都是赚钱的,这直接让参与者都有了较好的心态,而比特币的价格不断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把早期的参与者送上了名利双收的人生巅峰,在这个阶段,这些参与者如果没有一堆膜拜的小白,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这种状况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中,比特币的价格上演了过山车行情,但依然在相对高位,各种竞争币轮番折腾,赚钱机会层出不穷,这时候的行业心态,虽然浮躁,但理想主义和土豪梦依然是业内的主流,坚信数字货币将取代法币,坚信在看得见的未来会改变世界,犹如70年代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一般闪闪发光。在这样一种氛围下,相互之间的态度更多的是友善和认同,颇有“革命同志”的风范。本猫在2013年年底参加了一次在上海杨浦创智天地的聚会,那次聚会第一次看到墨不一和乐享比特币两位做演讲,深切体会到即使在创业氛围并不浓厚的上海,行业依然存在的热情和相互的认同感。

在当时,我向圈外人介绍比特币这个圈子,我会这么说:我觉得最好的圈子有两个,他们都会互相尊重,理解别人的付出,对别人怀有感恩之心,一个是“草榴社区”,回帖都是“楼主辛苦,感谢分享”,另一个就是比特币圈子,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互相尊重。这样的社区氛围,也让我迷恋上了比特币本身之外还被附加上了所谓的理想主义,感觉这样的社区氛围,几乎就是为我这样的“自由主义者”而度身打造的。

氛围最好的一次大规模聚会,是2014年6月9日开始的比特币中国三周年,那一次聚会,行业已经初具规模,而比特币中国也豪气的承担了这次聚会的所有费用,比较有趣的是,那时候杨林科、徐明星、李林之间完全不认识,大家都在比特币中国的会议室听比特币中国介绍新产品,然后一一自我介绍,突然发现大家都是交易所老板,那场面甚为喜感。

晚宴几乎汇集了国内所有交易所的老板,连796的朱荣也参加这次聚会,我也在这次晚宴见到了从澳洲赶回来聚会犹如神话一般的火星人,赵东以30个币的价格拍下了一只所有大咖签名的足球作为慈善基金,是整个聚会的高潮,这些本为竞争对手的交易所老板却能欢聚一堂且氛围自然友好的聚会,后来就再也没有过。

毫不夸张的说,这时候是整个行业心态最好的一个顶点,从这点上来说,比特币中国对中国比特币行业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引入者,更是理想主义精神的传播者!

同年的9月12日,OKcoin在北京举行了大规模的“北京一夜”行业聚会,而第二天,火币也举办了规模近似的聚会,并宣布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产品。从这一刻开始,OK和火币的竞争就成了行业经久不衰的话题,而这两者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让比特币中国这个老牌的交易所逐渐被边缘化了,当然这是后话。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话题,是期货,由于币价一直下跌,现货交易不管是交易者还是平台都难以赚钱,而796的期货却又玩得风生水起,盈利丰厚,火币和OK终于放弃了不开期货的承诺,转而投入期货交易模式,并开始了疯狂的竞争,在期货最疯狂的阶段,整个行业成为了796、火币、OK三大期货交易所的角斗场,由于币价一路下行,交易所之间竞争堪称惨烈,行业内大家的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了,那些纯真和美好就此消失了。

我虽然认同期货具有发现价值的功能,但在一个规模很小却又无需实物交割的市场,杠杆期货更容易成为大资金通吃的赌博工具(偏题了,很快拉回来),期货对行业的影响不只是多一种交易手段,由于具备双向盈利的能力,掌握话语权,以舆论引导币价走势获得利益的方式屡见不鲜,欺骗、谣言、恶意中伤这些现象在自由的数字货币行业变得更为变本加厉,从这一刻开始,所谓的理想,开始变得灰飞烟灭,更多的急功近利和赌徒心态,在行业中开始弥漫,而一些深度套牢者的粉转黑,让行业内的“负能量”开始堆积,这个时候开始,不论行业里面发生什么事情,信任都开始不再,这种不信任甚至延伸到对竞争币的态度,对创新价值的怀疑,甚至因而产生了“神教”一说,曾经有过的真诚,也变得愈来愈稀缺,互相之间都在提防是不是会踩坑,怀疑论、阴谋论成了行业中的习惯思维模式。

后面还有一些峰会和聚会,但低落的行情,十会九跌的魔咒,让所有的聚会都变得寡淡而无味,韭菜、舅舅、不差钱、交易量别当真,这些话题都成了匆匆的烟云,行业的氛围却在一天天的转冷,时至今日,整个行业的状况依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好转,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这个行业,行业内也经常爆发各种“撕逼大战”,爱思群成了“爱撕”群,看热闹变成了唯一能让行业稍稍热闹起来的由头。

这个行业中,坑确实多,从烤猫到存钱罐,以至于受伤的人太多,太多的人内心抱着怨恨甚至怨毒,所以,不管你发表什么观点,对于那些苦逼的黑子来说,永远都是:“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不是要来骗我?”,我最近写的两篇文章后的评论中,这样苦命的黑子还真不少,也难怪,有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很差,本想在这个行业找点机会赚点零花钱的,最后本钱都找不到了,这种状态下怎么可能再有良好的心态呢?

数字货币行业有未来吗?未来这个行业的心态会变好吗?

个人坚信这个行业依然有未来,所以,我还在这个行业中为做个靠谱的交易平台而努力,这个行业需要一个价值观的守护者,也许我们会有机会起飞,也许仅仅是守护,这个行业什么时候会变暖,我们谁也无法预料。

至于行业心态,其实已经无需考虑了,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个行业的心态,未来一定会和这个社会的心态变得完全同步,也许漠然,也许激动,也许不屑,也许怨恨,也许冷静,也许狂热,独立的行业心态时期已经过去,之后大家的心态,将消融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这样挺好的,平平淡淡的让行业发展才是正常的状态。

仅以此篇纪念比特币行业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
 

ps. 作者所在的云币网正在巴比特论坛搞送礼活动,只要用币看手机端交易一定数量,就有各种好礼相送,送完为止,欢迎大家来云币体验不同的交易体验,更顺畅更自然有木有?
请点击活动地址:http://8btc.com/thread-19391-1-1.html



云币老猫
云币网 COO 数字货币理想主义推广者!
Bts:laomao
Btc:123456cY7JYhLDNDsrKakmNrqF45gTDPA4

http://www.8btc.com/brief-history
73  Local / 媒体 / iPhone 6C泄密并非败笔 对苹果大有益处 on: May 31, 2015, 08:15:31 AM
腾讯科技讯 5月31日,《福布斯》网络版近日刊登了署名为埃文·斯班斯(Ewan Spence)的文章,埃文在文章中称,苹果公司iPhone手机在推出之前,总会出现一些泄密的情况,然而这些泄密并不是一种失败,反而会有助于苹果公司吸引用户。例如,假设中的iPhone 6C又传出了相关的泄密内容,相关的传闻尽管有好有坏,但却能够帮助苹果吸引更多的用户。以下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你错误地将图片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上时,那将免不了要面临大量的传闻,例如苹果公司“不小心”在自己的apple.com域名网站上展示了iPhone 6C图片之后,因此,我们可以假设一下iPhone 6C会有什么样的传闻和市场反应?以及这对苹果及该公司的iPhone 6C战略计划会起到什么作用?
现在,我能够想象有关此手机发布后引发的相关报道和消息,例如,苹果为何以自己定价区间的最低水平发布另一款“廉价手机”?苹果公司为何还要推出一款技术陈旧时长达两年的手机?为何这款手机还配置极低的存储空间(我认为可能是16GB,因为苹果在2015年不会推出8GB的新iOS智能手机)?苹果为何不提供一款真正“低价版”的手机,而是仍然围绕着iPhone 5S在做文章?
一旦所有的这些议论点被提出来以后,iPhone 6C就可能会被贴上“愚笨”、“异怪”的标签,甚至还被称为是一种“失败”。当然,这些说法都错了,因为iPhone 6C将悄然延续iPhone 5C的成功,会招致更多的消费者关注苹果的服务,而且还将能够成为市场上最畅销的中端手机之一。事实上,Android手机制造商在中端手机市场上一直步履维艰。
不可否认,iPhone 6C肯定能够对苹果公司产生帮助作用。iPhone 6C可能是iPhone 5S的变化版,配置塑料外壳。对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及其团队而言,iPhone 6C带来的最大益处就是在低价设备上融入了TouchID功能,这不仅能够让手机的触摸功能更加便于用户使用(例如手机解锁和认证iTune购买事宜等),而且还能够让苹果公司配置在Apple Pay中的下一个“大功能”在更多的产品组合中得到蓬勃发展。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iPhone 6C(以及当前更低格的iPhone 5C)手机并不是价格极低的智能手机。事实上,iPhone 5C在英国市场上的售价仍然高达319英镑。由于一些运营商提供了补贴,因此iPhone 5C可能会以“零成本”的价格销售,不过,消费者需要按月交纳一定的使用费。在英国“高街(High Street )”上,iPhone 5C(以及iPhone 6C)还将被视为“免费”的智能手机。
网络能够通过销售“免费”iPhone来传达的营销信息是巨大的。iPhone 5C发行已有一段时间了,因此,如果对此产品进行更新,或者是升级到“6”模式,这都将有利于营销网络和苹果公司以“新手机”的方式来推广iPhone 6C,即使配置低价外壳的iPhone 5S仍然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iPhone 6C即将全面开始销售了。总体而言,iPhone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品牌。尽管有大量的用户非常关注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传闻称iPhone 6S和6S Plus将于今年9月面世),但是,“C”模式的iPhone手机销量仍居高不下,并将同样引起市场的轰动。iPhone 6C不是一款用户仅通过50到100英镑就可以买到的低价手机,但却是用户只花费少量投资就可以成为iPhone主人的手机。对于那些只想通过低价格来获得iPhone手机的人而言,“C”模式的iPhone的确是一款好手机。
那样的消费者将会获得一款相对廉价版的iPhone,不过这样的iPhone可能要比当前的旗舰版iPhone落后两代。当然,购买iPhone 6C的消费者数量可能不会巨大,因为那些需要获得智能手机终极强大力量功能的用户可能已经拥有了iPhone 6或6 Plus,或者是类似级别的Android手机。
消费者获得一款“免费”iPhone手机,苹果公司就会凭借当前的技术而获得更大的用户群体,并由此进一步向新的市场领域拓展,运营商也会有机会向用户提供“免费版”的iPhone手机,何乐而不为呢?
iPhone 6C将成为其他所有用户都可以拥有的iPhone,但是,对于一些用户而言,iPhone 6C可能还缺乏足够的“性感”;而且对开发者而言,iPhone 6C可能还不够强大;另外对媒体消息收集人而言,iPhone 6C可能还存在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总而言之,对于不少用户而言,iPhone 6C可能足以贴上“失败”的标签。
但是,iPhone 6C将继续向大量的用户开启苹果的生态系统。例如,iPhone 6C将把Apple Pay功能和TouchID安全系统植入到全球更多的手机之中,而且还能够让那些试图通过更低成本来获得iPhone的用户以更低价格购买这样的手机。就像iPhone 5C没有完全得到打开新市场和支持苹果生态系统的美誉那样,iPhone 6C还需继续排除中端市场的一些障碍。在中端手机市场,很难拥有壮观的场景,因此业界会有这样的感觉,iPhone 6C手机也将难以获得辉煌,不过对苹果公司而言,只要能够打入中端手机市场,那么该公司就有机会吸引成百上千万的用户,从而让这些用户加入到苹果的世界。事实上,这对苹果而言,当然是该公司为之满意的成功之处,而且一切来得悄无声息。(悦潼)
74  Local / 媒体 / [20150531]程序猿发明了比特币戒指:爱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on: May 31, 2015, 08:11:01 AM
     曾几何时,在一个浪漫的场合,女孩子看着自己的男朋友掏出一枚闪晶晶的戒指,然后单膝跪地向自己求婚,是影视剧中个最常见的桥段。然而,如今男孩们掏出的可能不只是钻石戒指了,还有可能是一枚印有二维码的比特币戒指。
  1、可以"套现"的比特币戒指
  最近,BTCRing公司推出了3D打印的比特币戒指,使得求婚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粗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查询戒指上的二维码来获知其有多少的价值,包括准新娘。
  拥有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或网络上的电子钱包软件来交易比特币,即可以"套现",所以即使戒指在女孩子手上,男士仍然可以通过转移大大减少戒指的价值。爱她,就增加她戒指的比特币,要离婚了,先把求婚戒指中的比特币进行转移,这不是爱情和婚姻中的简单粗暴是什么?
  2、一个程序员,发明了它
  其实,早在去年8月初,BTCring就曾宣布要推出比特币订婚戒指,而比特币戒指最初是由MIT的博士Seb Neumayer创造发明的,他表示,"既然求婚可能会因为钻戒过小而失败,那就证明了财富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只是把戒指的价值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来。"(果然是程序猿的爱情……)
  如果人们想要一枚比特币戒指,可以参考比特币戒指网页上的图表信息,然后制作一个自己专属的戒指,也可以通过一家荷兰的3D打印创新公司--Shapeways制作一个金属的比特币戒指。
  3、被抢、被偷、被损坏,据说一招搞定
  带个"鸽子蛋"出门太招人,有很大可能会被偷、被抢劫,而比特币戒指则完全不用担心。如果戒指丢了,只需扫描同一个比特币地址就可以打印新戒指,不会损失戒指成本以外的任何东西。此外,比特币戒指并不为多数人所熟悉,且没有密码根本动不了里面的钱,谋财害命的事情估计很难遇到。
  也许有人会问,比特币戒指就真能取代钻戒成为爱情和忠贞的象征吗?永远不会"丢",难道不是"一颗永流传"的最好诠释吗?当然,前提是用比特币求婚的那对夫妇真的能够相伴终老,永不离婚。

    http://mt.sohu.com/20150531/n414157681.shtml
75  Local / 媒体 / 不专业的科技媒体是创业毒药 on: May 29, 2015, 09:43:07 AM
创业者还是少碰媒体的好。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媒体是毒药。

你的idea确实不值钱,但媒体会让它变得更廉价。那么多的 C2C(Copy to China) 是怎么来的?都是国内这帮科技媒体成天写美国的项目,美其名曰激发中国人的创新精神,结果导致了一大堆模仿者的出现。诚然,模仿也许是创新的开端,我们来等等看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哪天爆发吧——也许是赶不及这股创投泡沫了。

你的项目可能很创新,但那是在开始做的时候。当你打磨产品几个月后再拿出来,类似的产品可能满世界都是了。这时候,媒体不管宣传你的什么点——比如社区、软硬件结合、O2O,给读者的感受都是炒冷饭。为什么?因为媒体报道的类似东西太多了,造成了大众的审美疲劳。

你的团队超厉害的,你有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和阿里的运营,媒体如实地为你的团队点赞。两个月以后,他们被挖走了。

你对自家产品充满了自信,事实上你的产品做得确实也不错了——以初创企业的标准。媒体将你的项目写得天花乱坠,这几乎导致了用户真正用上你的产品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失望。媒体捧杀的功夫比黑杀更厉害,他们能把你吹到多高,就能给你的用户营造多大的落差。

如果你的产品不幸出现了 bug、意外或事故等等等等——不要在乎具体是什么,总之都是问题——媒体的效应会使问题放大一百倍。结果,危机公关的时候,你不仅要应付用户,还要应付媒体,而他们的挑刺儿水平显然不比用户差。

有很多媒体在创投领域完全是外行,一些年轻记者又有不做homework的毛病,采访时的低端问题让你哭笑不得,成文后狗屁不通的逻辑又突显其根本没听懂你在说什么。如果这家媒体又相当高冷地不找你校对稿件,问世的文章将会十分脑残——而读者一般不会觉得文章脑残,他们恐怕会以为脑残的是你。

当然,有些事儿不能只怪媒体。任何一家伟大光荣正确的公司也会有黑点,对外的原则应该是扬长避短才对。可惜,并非所有的创业者能管好自己的嘴,他们可能也不了解什么是“长”什么是“短”(比如随口讲出自家不成熟的股权架构),而媒体可能将这些信息无保留地传播出去。等你发现自家公司莫名其妙招了黑,才后悔跟媒体讲了太多。

你觉得媒体报道能帮你增加用户?确实能,但仅限种子用户,而且他们一般都是非典型的怪咖——想象一下每天读科技媒体、创投媒体的都是什么人吧。与其找媒体做报道换来零星小众用户,不如站街发传单来得简单粗暴一些。更何况,如果媒体是通过公关找到的,成本也绝不会低。

“里程碑”,听上去是个好词,但是由言论而非产品立起来的里程碑就不是了,尤其当创业者本身“直言不讳”的时候。一年前“我们要拿到 200 万用户”的豪言一年后可能就成了笑话,打脸打得山响。实际上这种口号内部开会时喊喊就得了,在媒体面前讲出来就成了黑历史。那么,为什么平时谨慎的创业者在聚光灯下就会放卫星呢?还不是媒体给了个浮夸的光环,一把捧上了天。

总结一下。

媒体可以帮你曝光产品,可以解读你的商业模式,阐述你的行业理解,宣扬你的创业精神——但媒体可以客观描述,也可以主观推测。媒体可以黑你,可以捧你,而比黑你更可怕的是捧杀你——捧到高处,如果你不能再往上爬,接下来就是摔死。

媒体为什么要捧杀创业者?当然是背后有利益驱动了。自从元素家开了“以媒体带融资”模式的先河,创投媒体的目标就不再是单纯写报道,而是利用报道推动企业融资——其目的绝不单纯。报过的项目拿到融资了,媒体自然脸上有光;背后若自营投融资平台,实际利益也是大大的有。因此,为了让项目入得投资人法眼,媒体制造概念、粉饰繁荣,赞美创业、赞美创业者,而不再对项目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虽然这是创投媒体本该做的。结果,只有在项目要死或传出负面消息时,媒体才会发文来黑,打个马后炮,这其实是很不要脸的。

就像牛市让刚开户俩星期的新手教人炒股,让平常亏得一愣一愣的散户摇身变专家,媒体的赞誉同样让创业者的自我认知产生偏离,它令人自以为是,令人顽固、懒散、忘乎所以。比起学习技术、研究基本面,比起浏览新闻、深入行业,比起找投资人挨骂和找合伙人吵架,比起跟员工聊天、亲自招聘新人,比起向失败者吸取教训和向竞争对手取经,接受媒体采访并受邀出席各种论坛、会议、沙龙要愉快得多、有存在感得多了。

在功名利禄中懈怠下来迷失方向?融资到手是第一步,媒体捧杀是最后一步。

文/天使不投资人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89.shtm
76  Local / 媒体 /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互联网公司TOP10 on: May 29, 2015, 09:41:21 AM
大环境的驱使以及政策的利好,让互联网这片创业沃土不断吸引着资本市场的关注。但就和田间地头一样,有庄家就有钻空子的杂草,各类良莠不齐的创业者让互联网企业鱼龙混杂,众多投资人不得不练就一双火眼金金来辩伪存真。

今天笔者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选出了国内目前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十家互联网公司,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1.河狸家 手艺人的Uber

“O2O”这个名词已被行业内外叫滥,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但是抓螃蟹的人多,被夹到的人更多,吃到却没有几个,河狸家算是为数不多吃到螃蟹的人。

从美甲服务切入上门O2O,横向挖掘女性这个特定人群的需求点,没有一开始就做美业全品类,而是从美甲单点突破,相比保洁、外卖等来说中间溢价够大,而且无论是美甲还是美容、美发,都不是相比保洁阿姨一样只需一次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行业。

通过与设计师鉴定相关协议,使设计师与平台绑定,而用户依赖与设计师,平台作用于用户,形成完美的O2O的闭环。

据悉,今年初河狸家的日单量已经突破7000,从美甲入手,河狸家的成功告诉我们“做女人,挺好”!

2.人人车 风雨中的苗才会开花

互联网的发展,给汽车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新车市场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二手车电商正成为新的爆发点。保守预测,如果我国二手车与新车交易量达到1∶1的水平,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000万辆以上。

身为国内首家二手车C2C平台的人人车,可谓一路风雨,虽然在获得雷军投资后,成长迅速,先后在全国近20个城市布局,不过随着赶集网推出赶集好车,继而停掉了人人车在其平台上投放的广告,人人车也终于迎来了挑战。

不过作为国内首家二手车平台,赶集好车切入二手车C2C其实并没有对人人车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因为赶集本身在二手车行业的流量也并不具备绝对性的优势。通过优质的服务积累了大批用户,据悉在今年4月份人人车当月累计销售额已经破亿,交易的二手汽车数量也突破了1000辆。

近日其更是与百度贴吧达成战略合作。有传闻称人人车近日已完成C轮6000万美元的融资,相信随着国内二手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口碑以及专业在二手车行业著称的人人车,开花结果只是时间问题。

3.丁香园 掌握医生就是掌握核心竞争力

政策的解禁让与医药有关的互联网企业如浴春风,也给整个行业带了新的气象,但自建物流、线下扩张……无休止的行业“大动作”,越来越有本末倒置的意味。因为无论政策或者环境多好,在医疗产业中只有医生才这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万在线医生,1100场专家讲座,超出32万的病例讨论,80余本专业图书,用户超过1500万……这是丁香园15年如一日的本着“医生社区的活跃度就是我们的KPI”的宗旨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通俗点来说,患者生病想要找到最好的医生,以便尽快获得健康;药品厂商又要依托于医生对药品的认可,从而取得销量;线下医院又要通过知名医生来增加医院的知名度、排名等。显然创始人李天天从一开始就明白医生才是医药领域的基石。

这一点好大夫在线同样看到了,只不过当丁香园获得了腾讯的战略投资后,天平正在发生倾斜,未来,中国互联网双雄对决再到唱双簧的老戏码也许会在在线医疗服务行业再次重演。

4.51信用卡管家 P2P行业的“农村包围城市”

互联网金融一直是被大家热门提及的话题,这么大一块蛋糕任谁看了都眼红,但BAT的围剿,让吃到这块蛋糕的路途变的荆棘密布,51信用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线上P2P不可复制的奇路。

基于都市人对自己财务和账户状况的不善管理,只要经过用户授权,51信用卡管家帮助用户管理户头下的多张信用卡,截止到到去年底超管理的信用卡已经超过2600万张,基本上和国内所有的信用卡发卡银行都有合作。

基于使用信用卡的用户,51信用卡管家在今年五月份与合作银行还上线了一小时急速房贷功能,从使用信用卡的用户入手,精准立足于受众人群。这步P2P行业“农村包围城市”的好棋,已经吸引了不少投资商的目光。

5.明星衣橱 时尚永远是门好生意

随着目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单一的淘宝购物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数以亿级的的网购用户,而且良莠不齐的卖家已经使得盘子太大的淘宝力不从心。女性、母婴、医药、家居……更多的用户需要的是更有针对性的、更加优质的服务平台。

而明星衣橱就是这样一款移动平台的推荐购物类应用软件,以明星穿着为基准,让普通人能够买到明星身上的衣服,针对冲动消费的女性群体,将明星的身份特征所带来的时尚感直接抓取为己所用。

创立三年时间,就已经积累了5000多万的女性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500万,近日还获得由黄晓明、李冰冰、任泉等演艺明星成立的新锐投资机构StarVC的战略投资。虽然没有透露投资金额,但是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明星衣橱也是目前最具有投资潜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6.咕咚网 比AppleWatch走得更早,运动者的facebook

即时分享信息的微博,私密的微信朋友圈,根深蒂固的QQ足以遮住社交软件的一片天。在巨头的围剿下玩社交“必死”已经被叫嚣了不是一天两天。

但陌陌以及秘密的成功足以证明,目前人们的社交需求已经在向多元化,多维度发展。咕咚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专注于运动社交,被人们称为运动者的facebook。目前活跃的健身社区已经有超过千万人分享过自己的运动体验,平台上有超过两万种的运动食谱分析。

而且咕咚网并不局限于运动社交,他基于在运动社交方面的经验以及人气,正在掀起一场运动分享的革命。运用网络与科技的力量,通过科技手段将人与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咕咚网的第一款产品,健身追踪器更是让人们深刻的体会到分享运动的快乐。而这些仅仅是咕咚网刚刚开始的一小步。

7.优集品 海淘就要打差异化

想要在浩瀚的电商中脱引而出,没有自己独特的定位铁定行不通。优集品定位为中国最大的设计品牌B2C电子商城。创立于2011年8月,致力于汇集全球知名设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有设计感与品质的生活百货,同时享受更加优惠的会员折扣。

不同于以往的电商,优集品依靠全球买手团队、提供世界知名设计平牌的文具、家电、电子数码、配饰、等六大门类的产品。

绝大多数为国外创新品牌、目前已经汇集欧美、日韩、港台大陆的上千个创新品牌,可以在线上购买全世界的商品。优集品通过立足于全世界的创新产品走出了不同于传统海淘电商以及代购网站的新路子。

8.斗鱼网 游戏直播是门大生意

随着电子竞技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宣告着一直未解开的TMT行业由蓝变红,成为下一个投资热门。而且与视频网站相比,游戏直播的变现能力一直要强得多。除了收取会员费和赚广告费,各直播平台还可以进行页游、手游的联运。

无论从流量还是融资估值变化角度看,斗鱼可以说是14年中国TMT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斗鱼已经在游戏直播这个细分方向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主播年薪超千万,游戏直播挖角愈演愈烈”,“欢聚时代7亿砸向虎牙直播”通过高价“挖人”(知名主播)使其品牌价值已经初步建立。

到目前位置每天晚上黄金时段大约会有1000万以上的观众观看包括《英雄联盟》、《炉石传说》以及DoTA2等游戏在内的视频直播,与主播通过弹幕进行互动。同时目前斗鱼以游戏直播为跳板,拓展其它类目的内容生态也已经初步形成。

9.贝贝网 宝贝们都是“花钱货”

母婴电商是片蓝海,但需要专业服务团队,贝贝网从主打限时闪购的模式轻开始。从高性价比入手,商品均价比同类电商平台要便宜20%。着重法理在移动产品上的技术优化,只击中妈妈群体的“痛点”。

采取厂商联营,平台自己不承担任何仓储及配送工作。让供应商回归商品,供应商回归客户,而商品的营销、运营、授权、所有的服务都由贝贝网完成。

据悉,通过合理的营销手段贝贝网目前用户数已经突破千万,年销售额达到百亿级别。根据母婴市场长尾属性而言,贝贝网还有孕期、哺喂、早教、亲子娱乐等多个领域可以开发,发展潜力巨大。母婴服务的消费增加,还会扩大市场和产品的边界,催生在线教育、O2O本地服务以及智能硬件等,引领万亿级母婴市场。

10.他趣 另一个你应该比想象中“有趣”

虽然不是国内第一家情趣电商,但“他趣”一定是最成功的一家,从一开始就注重移动端口天然的私密性,加之移动用户越来越多,碎片化时间也越来越多,从社交开始做起,对于敏感的“情趣”社区的内容,进行严格管控,先审核后发帖。

集同一个兴趣的人们,为电商铺路。截至2014年底他趣的激活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目前已经成为是移动端最大、最专业的垂直情趣电商和两性交流社区。

奔涌的互联网浪潮席卷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无一不开始加快自己互联网化的进程,在这片新的大陆上努力的扩张自己的领土。但无论怎么样,瞄准用户所需,解决用户所要,真正直达用户的内心,才是互联网企业真正可以长存久远的根本。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87.shtm
77  Local / 媒体 / 泼点冷水, 致”杭州是中国硅谷”说法 on: May 29, 2015, 09:40:14 AM
以下本人将试着扒一扒杭州这座“创业新都”的 7 年之痒,时间跨度为 2008 年至 2015 年 5 月,分析维度则从“阿里系”、“浙大系”、“风险投资”和“创业环境”这四个角度解析。

最近看到好几篇文章,谈国内创业地标,有赞赏,也有批判,其中几篇都提到杭州,却无不充盈溢美之词,但杭州是否真能盛名之下其实相副?作为久居杭州十多年,求学、工作、创业都在此的新杭州人,因为之前工作关系,曾较深度介入“创业杭州”中各方面人和事,希望下面文章可以提供一个剖面,给大家一些启发。

“阿里系”的功与过

作为 BAT 三巨头之一,阿里系之于杭州互联网的创业影响,意义深远。可以说,阿里系凭借一己之力,把杭州这座城市,拉到了中国创业四极之一地位。迄今为止,百度、腾讯都已在杭州设立分支机构,再加上早就被吸引而来的网易等泛互联网公司,已是明证。

但凡事都有两面,阿里在杭州多年独大,也使得早些年杭州互联网的产业气氛,略显“寄生”。在流量为王的前 PC 时代,很多杭州产业公司,寄生于阿里巴巴庞大体系下,虽相安无事,却也没整出太大作为。

这里我先说个有趣往事,相对百度和腾讯,对离职员工或隐或现的“宽容帮带”,阿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待见“叛将”。这一点让人费解,也许唯一可解释的,是阿里强势文化价值观所必有的一个姿态,早些年,唯一一个个案只有“口碑网”,还落得那样下场。

口碑网由李治国创办,差不多与大众点评同期成立,后被阿里收购以弥补阿里短板。前期阿里确实也很重视,做过不少推广,后来完全放弃,错失 O2O 时代入场券,现在再已淘点点之类杀入,一个轮回已变天。

口碑网失策,有其战略战术多方面原因。阿里选择收购,是看到生活服务前景,但收购后战略上一直摇摆不定,曾划归很多部门,也曾和当时中国雅虎合在一块做本地生活服务,但相比广告模式,口碑网工作实在脏累活太多,较之阿里其它快速增长的业务,增速明显偏慢。

之后摇摆几年,李治国再次离开,其后阿里几次推广执行完全失策,本希望通过抢食推广快速和大众点评拉开差距,但实际上是稀释了早期优质用户的点评,终于回天无力。李本人后来也在多个非正式场合说过后悔被收购,对标现在的大众估值,口碑的并购结局并不好。

如果说,“口碑网”算是阿里不得已的反面教材,那么它之后,阿里对“蘑菇街”的一些反对,又引起业界不少非议。

蘑菇街收入最早来源于淘宝客,以此为基础逐步做大,之后阿里想收购,奈何蘑菇街不卖。阿里应对略显简单粗暴,通过下调淘宝客佣金比率,再加上一些甩手腕的变现条件,本想逼其就范,却反逼迫蘑菇街上了另一条路。业内人士当时评价:阿里店大欺主,本就是培养生态,却选择那么对待蘑菇街(对“美丽说”也如此),实在有违开放之本意。

这一状况的改变,源于近几年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打了它一个措手不及,微信一出,更让阿里手足无措大半年。但阿里在美国上市前,一系列堪称教科书般经典投资并购手法,也许让他们得以更好地看到朋友与敌人,阵营与势力范围的边界。

而一些阿里高层离职后,对阿里系离职员工的投资支持,成功案例也不断涌现,比如滴滴打车、盈盈理财等,都获得投资界和用户层面的良好反馈,也让阿里反思良多。采取招安而非绞杀手段,无疑变成一种更合理而正确的做法,随着“阿里生态系统说”被提升到公关部重要指标之一,阿里蜕变后的王者气度,终于给杭州互联网新的发展机会。

到今年 5 月,很多阿里高管股票将解套,很多人离职二次创业,已是必然(虽然阿里股票缩水厉害,不过红包还是可观的)。各大风投公司,一直看好阿里离职员工(据说一般只需 M4 或 P8 级别以上)再创业,几百上千万的天使投资都是很简单的事。

堵既然堵不住,那不如顺势而为,据说阿里最近正在牵头成立不同于原阿里资本架构的新投资公司,操作方式会有很多迥异于阿里以往做派的事。此外,这次主导的阿里高管,级别也非同一般。

但阿里系创业也有些通病,这里只简单聊几句。如果类比仙童半导体对硅谷的影响,阿里之于杭州,价值也当仁不让,但二者在本质上有不同,仙童“叛将”对硅谷的创新演进,为递进式:半导体-集成电路-个人电脑-软件-互联网,而阿里系出淘的干将,至少目前看,大都基于电商思路的横向品类突破,至今尚无原创颠覆式爆款出现。这一点,阿里尚不如网易。

阿里在三巨头里,最被推崇的是其运营能力,而很多人,似乎早已忘记当年阿里草创之时,无比强悍的地推团队,只记得现在淘小二们,精细化的互联网端运营。而老阿里的这点优势,在目前 O2O 风口会开出怎样的繁花呢?

也许 2015 年可以有更多期待的,是在这方面,当阿里离职员工走出阿里阴影,成就一家独特公司时,也将是阿里真正伟大之时。希望这样的公司会诞生在杭州。

VC:节操与远见一样重要

杭州据说是“天使之城”,其实只是说明“钱多可来”而已。这一年多,我接触了不少创业同行,也和一些本地创投机构投资经理,非正式性聊过不少,大家几乎一致觉得:杭州的风险投资机构,大部分风格偏保守,自视太高,远见不足,看重近利,少谋未来。偶然,有几位天使个人不在其列,也不能拉高杭州创投机构的总体评分。

参考数据显示:杭州这几年,不少好项目大都是外地 VC 机构主投的天使或 A 轮。到 5 月为止,中国前十大知名风投,已有一半在杭州成立办公室,而这就发生在短短 1 年半时间。外地大佬都到家门口抢食了,也在一个侧面反映:杭州本土风投机构,实在不够给力,根本无法满足杭州火热的创业团队们。

已经遇到好几个朋友和我吐槽:杭州本土 VC 一些做法,比如出钱投资或收购一个技术团队,让这个技术团队,把投资公司老大的“想法”做出来(往往这些都是所谓“风口”项目,比如恋爱社交,比如医疗,互联网金融概念是上半年主旋律)。开发出 APP 后,再拿去已谈妥的投资机构那,融资或被并购;有些甚至是早就想好了套现或退出方案,再去收购一些技术团队做出来,比起那些“我有一个想法,就缺一个程序员”的做派,无疑更“深谋远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在这里,对这个做法不做评论,但我要批判的是:很多所谓天使,利用大学生的不成熟,通过压榨大学生劳动力,去实现自己创收目的,这就有点太不厚道了。

我遇到过好几个浙大学生团队,才大三大四,就被一些所谓投资人,裹挟着去做这样的事,试问这样的团队,可以打造出伟大产品吗?只会是赚了小利,却害了学生,希望这些投资人敬请高抬贵手,至少保留一些职业底线。

要不,你就真心投资一个学生团队休学创业;要不,就让他们安心读完书再创业。此前,遇到过好几个学生时代就创业的人,因为忙于创业,顾不了享受当年最美好的大学生活,毕业多年后后悔不已,希望这样的故事不要再重演。

创业环境:非政府力量崛起

我从 2008 年开始关注杭州大学生创业,当年的创业热情丝毫不亚于近二年。但 08 年那拨公司,最后出来了几个?没人做过调研,只听闻过那些年创业者的叹息。

如果以杭州创业地域分,2008 年那拨创业支持,以西湖区独占鳌头,那年我一家公司,也注册在西湖区。而这两年,这一风头明显被“地广人稀”的余杭区盖过,我看过余杭区规划方案,不可谓不国际范十足。

我一直信奉“市场归市场,计划归计划”,硅谷也不是加州政府成就,中国也不可能计划出一个硅谷,人们常说:大学除要有大楼,也得有真正的大师,这是为说明大学软硬件两手都要硬,政府搭建良好创业环境,是否也可以参考下?

目前国内很多创业园区,都在提供大楼房租优惠或全免+创业大赛奖金支持,以此作为吸引全国创业者前来的奖励,杭州除“千人计划”等高大上项目确有成功案例外,其他众说纷纭此处不表。

但我这里要举个例子,杭州某区内有家电商园区,完全私人市场化运作,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主要是:政府根本没投入一分钱,给的只是政策扶持。这样的做法可以复制吗?绝对可以,去年我认识的人里面,就有 3 个公司正在这么做。

政府有支持创业的良好初心即可,真的完全没必要全部去大包大揽,有些事可以借助财政、税收杠杆作用,让市场自由去匹配协调各方需求。硅谷成功企业,当年大都从自家车库创业开始,创业者最需要的,从来不是窗明几净的办公室,而是可以让他们完全不必操心其他与创业工作无关的琐碎行政事务。

公司注册成立,行政事务绿色通道建设上,杭州这两年比 08 年时做得好了太多,绝对要点个赞,但在创业配套服务建设上,杭州仍可有很多东西去优化,以一些创新思路,打造杭州作为创业新都的差异化特色,有可为。

而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这两年杭州创业环境中“非政府力量”的崛起了。杭州无 YC,几家所谓的“创业咖啡”,此前也还没搞出多大动静,就同北京几家先锋前辈一样,过不多久,就沉默了。创业服务链条很长,各环节都存在很多细分机会,比如创业技能辅导,专业媒体推广,投融资顾问服务,人才招聘猎头服务,商务法律支持等。去年开始,杭州逐渐冒出一些市场化专业运作的创业服务机构,个人接触过几家还靠谱的,这个算是星星之火,也标志着,杭州的创业氛围真的变得越来越好。

当年,硅谷创业园区的起源虽有其他因素,但最主要还是“斯坦福大学”高层领导对硅谷整个创业环境的推动。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和斯坦福原副校长兼教务长 William.F.Miller 教授有过多次接触与交流,他现在近 90 岁高龄,依然精力旺盛地创业、传道,在看过他那本著作《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后,我对硅谷何以成为硅谷,有了更深刻体会。

现在,国内创业气氛那么浓烈,但好的创业园区依然凤毛麟角,我觉得最主要原因:这些园区,在引导层面欠缺远见,和相应的实践经验积累。

非常推荐他们看看这本书。推而广之,其实每个创业者,投资人,还有政府人士,都该好好读下这本书,我在此强力推荐。话说那年我本想送这本书,给时任杭州市市长蔡奇同志,当时他非常支持杭州大学生创业工作,可惜不久调任,于是就没送出。

我对浙大系:爱之深,责之切

作为杭州创业界双子星之一,浙大系创业,在杭州一直久负盛名(比如某些地产公司,一些制造型公司),直到前几年,被“阿里系”遮蔽荣光。幸好这几年,凭借多位浙大人创业成功卷土重来,加上浙大杭州校友会在其中撮合引导表现可圈可点,但这样的根由,似乎又与浙大母体没什么直接瓜葛。

很多人,包括浙大自己,也老把自己类比斯坦福,但目前,浙大似乎只做到学术上的“东方剑桥”,远不够格于创业上的“东方斯坦福”。我在浙大学习、工作多年,对浙大感情很深,却又怒其不争,浙大远离政治中心,学术成就排名也已超越北青多年,但气度格局,依然不及人家。在杭州逐步成长为“中国硅谷”时,错失很多良机,并没太深度介入,实在可惜。

浙大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浙大王牌学院,在创业杭州大潮中各自为营,虽各自表现突出,却始终因为缺乏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浙大创业配套资源并没得到强力整合。这几年,先后成立的所谓产学研基地,创新机构,都因为缺少这一步的打通,而流于形式,作为有限。

当年,浙大曾有某院级领导建言学校,整合浙大多方资源,开拓综合高校创业示范区(从人才培养,创业实践,学术跟踪等等,绝不是那些所谓大学创业园区那套东西)。可浙大高层,也许是出于均势平衡影响,考虑良久,未予通过。任由浙大五大校区那么多教室,办公室,空置多年积满灰尘,也不愿,或说无魄力,去拿出 2~3 层楼做个试点,哪怕一年半载都不愿尝试,遑论其他。

这是 5 年前的事,在此回顾并不针对任何人事,当年局限性谁都难免,谁都无法保证:那个方案如果真的做了,是否会成为全国高校一个成功典范,还是又一个笑柄。我之所以写出来,只是感叹:当年斯坦福能做出那样伟大实践第一步,确实不易,有些事只有亲历者遇挫,才能真正体会。

浙大在骨子里就不是一所“创业型大学”,当然,全中国大陆各大高校这些年几乎就不曾有过(香港前几年出现过,深圳前几年曾有一所,可惜昙花一现)。创业者初心,应当是种执念,是追求卓越与超越的内在精神,浙大校训“求是”,本就包含“创新求索真理”内涵,对个人犹可为,对组织却确实很难。

记得有一年,哈佛商学院派出 20 多位创业方面资深教授(几乎是全院师资倾巢而出),调研中国创业公司,杭州是仅有二站之一(另一站北京),浙大作为接待方全程安排。其中,有一场企业家对话,按出场企业名单,已堪称当时杭州乃至江浙顶配级公司(阿里巴巴是单独参观园区+马云亲自演讲对话)。

就我现场感受,美国教授对在场二家公司,表现了极大热情:一家,现在中国人都知道的公司,是因为它独有的混合制经济所有制吸引(这是美国那样的国度不可能出现的);另一家,是因为其产品文化属性,让各位美国教授对中国是否有机会产出奢侈品品牌,反馈全世界备感兴趣。当然,事后私聊,好几位哈佛教授,也不忘吐槽下北京之行的行程和对话,相比杭州实在太多正式客套以致枯燥无趣。在杭州,他们遇到了全中国最活跃和最有激情的创业者。

在这次紧凑行程中,全球最顶尖创业研究者 VS 中国最活跃的浙商。我个人对学界如何反哺商界,有了全新看法:原来商学院的学术,从不只是写论文发 Paper,讲课讨论,而更该是门“知行合一”的手艺活。一所大学,可以影响一座城市气质,而浙大对创业杭州的影响力,其实我们可以苛求更多。

最后:再泼点冷水

杭州创业氛围已走在全国前列,但高房价对产业人才的吸引,是条硬门槛,而创业者及投资机构的远见,则步步是坑:浸润电商红利太久,快钱太好赚,却容易失掉向前看的坚持。

幸而有一批杭州创业者正在破局,人工智能,脑电波,这些高精尖创业项目由浙大系领衔。O2O,互联网金融,这些互联网+的接地气项目,由阿里系主导。这是一股蕴含了无限变革潜力的力量,我们不妨有个猜想,也许“阿里系”与“浙大系”创业者的互补联动,将是杭州之福,也足以成就一家伟大公司的发轫。

另外未来创业之态势,地理意义上的硅谷,是否还有重复建设必要?硅谷发展模式外,是否也可以有些新模式创新?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写过一部有名小说《基地》,借鉴“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设定,新型硅谷根本不必拘泥固定实体场所而存在,基于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搭建的第二硅谷,完全可以创建于云端,毕竟一个认知盈余的人人分享时代即将到来。

点到为止,欢迎各位吐槽。我的微信号 zhangsunny2014
78  Local / 媒体 / 互联网金融是否能革了传统金融的命 on: May 29, 2015, 09:38:35 AM
互联网金融,迟早会全面取代传统金融。这得可以谈得上是一场金融革命,我们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

传统金融,如国有银行之类的,固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但它未来会遭到极大的冲击,它要是变革得慢点,那么就被互联网金融新企业消灭了,虽然他们现在体量庞大。而互联网+也绝不只是开个网上银行而已。

像阿里的网商银行之类的,没有线下业务点,由此也就少了资源和人员的配备。完全网络运行,节约了大量人力乃至租赁成本。这是传统银行万不能及的。仅此一点来说,互联网金融可以构成对传统金融的致命威胁。

然而威胁不止这一点,阿里巴巴等网络巨头已经占据了消费前端,获得第一手的市场交易数据,迫使传统银行距离市场交易越来越远,份额越来越小。这样这个传统银行系统也就是没有希望的,甚至包括那个央行,倘若不求变,它就可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成体系的网络银行系统可以从消费到贷款一站式解决。完全无需传统银行金融机构插手。

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金融业呈现出的是一种极为割裂的局面——一方面是传统金融机构落后于国际水平,似乎是国际对手的囊中物。而另一方面则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有令国外同行业望而生畏的竞争力。

这样一比较,倘若不是政府部门护盘,那么中国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较量就如同蛇吞象,但终究吞得下。这将让中国的金融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然而,这不是互联网金融优势的全部。更根本地一点是,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倾向于“直接融资”的,而传统金融机构则是间接融资。两者融资模式的区别,也是反映时代的根本不同。传统金融机构适应的是国家主义的融资结构,银行就是融资的集权所在。然而随着高科技的互联网经济的崛起,这个架构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这是传统金融机构必然衰落的关键原因。

我们知晓,互联网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多数都是基于风险投资的中小型企业,它虽然小,但并不落后。它们一开始就不靠自我积累而成长成大企业,而是一开始就生长在金融的平台之上。

在快速成长,乃至没有盈利预期的情况下获得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一般都很难判断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哪个能活下去,但一旦活下去,其收益也就是不菲的。而传统银行金融机构完全不能适应这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它要求确定的收益,且融资对象越大越好,越稳定越好。但稳定就牺牲了灵活。互联网经济从来不讲求稳定,而是强调高风险高收益。这种经济形态只能以风险投资才能适应。

而这个风险投资就需要直接融资体系,如PE基金等来支持,且必须有大数据进行数据支撑。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融资只能由同样高度灵活的互联网金融才能搞定。这是金融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金字塔式的传统金融权力结构在走向扁平化。

此方面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依旧处于起飞状态,风险投资无疑属于直接融资,且是互联网。而中国当下主流的融资机构依旧在谨慎地为风险投资的大规模网络化铺路,如是各种宝宝,互联网基金,灵活吸收社会资本,拉近投资者与消费者的距离。

如余额宝的天弘货币基金,绕开了传统金融的利率垄断。它还只是货币基金,而未来发展为规模巨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也未可知。前景光明。

个人认为,p2p借贷等则构不成互联网金融的主流,它是过去民间小额融资的升级版本。它只能是未来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尚没有能力走向中心。就当下p2p借贷的高利率来说,传统金融则在利率方面占尽了优势。

它要降低利率以与之竞争,还任重道远。它的火爆,目前乃至未来来看,炒作的成分居多。这类机构要存活,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持,如国有资本或者互联网大企业等等。但一旦活下来,形成垄断地位,其利益就会是丰厚的,长期的。

互联网会惠及各个行业,而产业权力的中枢,金融方面则是其事件的集中地。我们有幸能看到互联网金融吞噬传统金融的全过程,只不过这恐怕并不迅速。传统金融在既得利益群体的支持下很可能会抗拒变革,这可能得需要政府本身施加必要的压力。

这里我要澄清一点,即传统金融未必就是国有金融的代名词,国有金融系统实际也在求新求变,在明确的互联网金融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谁都不想当那个被淘汰的角色。而传统与创新,与所有制本身,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只是国有金融体系由于历史因素,传统金融比重较大。这自然就需要国有金融系统也得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当下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良莠不齐,而这期间死掉的私有企业绝对要比国有企业多得多。它们大多数资本不雄厚,竞争力也不强。虽然暂时地充当着弄潮儿,但其抗风险的能力并不高。命运绝对不会因为其是私企而格外垂青。相比之下,国企资本雄厚,它们只需要补足的是危机意识,克服既得利益的“惰性”。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此消彼长的较量中,政府部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是必要的”慢化剂“,必须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国有的传统金融企业即便是要”壮士断腕“,也需要必要的时间来转型。我们知道工商银行这样的企业也开始做网络市场了,显然意识到了互联网消费前端的重要性。

而国有资本系统也纷纷推出等陆金所等借贷系统,这表明的是,哪怕是互联网金融的次要领域,国有企业也是在积极设法地介入的。如消费贷方面,甚至可以成为行业龙头,获得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传统金融体系,现在起到的是个”压舱石“的作用,虽然效率较低,但其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石。互联网会逐步吞噬它们,但过犹不及,破坏经济稳定的基础,那么将是满盘皆输。

互联网金融的革命,是较长期的产业结构变革运动,它自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持续性很强。机会也非常多,且其每个时期重点也不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远未到全部认识的时候。决策者们需要审时度势,抓住时代重点。

作者:姜洪智 | 来源:iDoNews 专栏
79  Local / 媒体 / 校园兼职O2O,如何解决用户的三大痛点? on: May 29, 2015, 09:37:50 AM
日前,校园兼职O2O平台口袋兼职宣布获得2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在此前,同样针对校园市场的兼职猫、一米兼职也都获得了融资,从微信公众号做起刚刚进入市场一个月的“每日兼职”也是来势汹汹,在网路上掀起了热议。

招聘市场面临着重度垂直和综合平台的又一轮PK,赶集和58同城联手入局,搅动一池春水,这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老三大仍旧屹立不倒,那边拉勾网、周伯通、看准等新鲜人用新玩法吸引一众眼球。

Linkedin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猎聘网瞄准职业经理人……已经是红海一片的市场上如何容得下新势力?于是想要一起赚钱的小伙伴们不约而同瞄准了——校园兼职。

一说兼职,笔者的内心简直是崩溃的。谁没年轻过呢?我年轻的时候找兼职还是靠楼道里的小广告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幸福啊!不过,模式好不代表内容好。抱着为年轻人负责的态度,笔者一一下载了最近风头比较劲的几款校园兼职APP,想看一看我当年的“痛点”有没有被解决。

痛点一:黑中介。

学生群体最单纯,也容易上当受骗,我在大学阶段找实习的时候,就遇到过直销公司冒充国际公司来校园招聘的情况。结果去了公司面试才知道还要交入会费的!每拉一个会员奖励一元钱哦亲!果断跟就业科的老师告状,从此该公司除名。现阶段的骗子们借助高科技手段也是道行越来越高了,兼职APP能否凭借火眼金睛帮助同学们筛掉骗子呢?

痛点二: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

不止一次听到还未毕业的学弟学妹跟我抱怨,明明是去当助理设计师的,可是每天都在复印打字;明明是去当兼职摄影师的,可是一直在举反光板。很多公司招实习生如同招小工,不会爱才,也不培养人才。学生只能沦为廉价劳动力,兼职的目的除了赚取少的可怜的劳务费,并不能学到什么本事。

痛点三:轻如浮萍的实习证明。

笔者上大学的时候头脑简单,找兼职其实也希望做简单的工作。去肯德基或者麦当劳?无印良品不错哦,环境好,同事都很nice;咖啡厅就是上佳选择了,据说星巴克剩下的蛋糕都是员工的……

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得不偿失。一小时只有8-10元,除了家庭状况非常困难的同学,对于其它人来说真的不会让生活发生太大的变化。而这样一种只能证明你参与了服务行业的实习证明,其含金量也是少之又少了。

痛点说完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兼职平台又是否解决了呢?

先来说说最近融资的口袋兼职。亮点是主页的头图就有“防骗指南”。一键解决第一个痛点,赞!发布的职位囊括了肯德基、发传单,以及抠图员、HR实习生等等。

虽然没有特别高端的500强企业。不过相信还在读书的小朋友们应该很满意了。缺点也不是没有,一些偏远的地区,比如我老家黑龙江,发布的职位实在太少,相信接下来会逐步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吧。

微兼职。分类很特别。大类分为赚零钱和赚工资两种。方便有大块时间和闲散时间的不同人群,针对的用户不光是大学生,也有待业的人群,想赚外快的人群。所以针对于笔者所提到的几个痛点,并没有很明确的解决方案。

兼职猫。最大的特点是页面可爱。符合大学生的审美取向,简单易操作。亮点是竟然还有兼职旅行,边走边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简直浪漫!不过除此之外的职位偏低端了一些,分类也略逊色。

每日兼职。目前还只有微信端。Slogan就是“大学生兼职神器”。重度垂直大学生兼职群体。简单易操作,分类也不错,职位尚可。不过我个人认为吸引力不如APP产品。希望尽早开发出来吧。

以上。因为同类产品实在太多,笔者就不一一对比了。不过我们也可以观察发现,兼职平台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大学生们的痛点,也深谙用户的喜好。页面都是清新可爱。然而面对众多竞品,小而美的平台们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总之一句话:做靠得住的产品,才能留得住用户,留得住用户,才能得到发展。兼职很简单,但是做兼职者的平台,却万分复杂,不光是介绍到了兼职就了事,还要跟进整个过程,及时根据反馈改进,才是负责任的良心企业。

作者:忧伤的胖子 | 来源:iDoNews 专栏
80  Local / 离题万里 / 无按键的iPhone 7概念机曝光 你喜欢吗? on: May 29, 2015, 09:34:51 AM
腾讯科技讯 苹果今年可能不会推出小屏幕iPhone手机,然而,一部新的iPhone7概念机在没有缩小屏幕尺寸的情况下让我们又能单手操作iPhone手机了。
这个由梦露工作室(StudioMonroe)发布在DeviantArt网站上的iPhone7渲染使用了iPhone 6的设计,除了边框是仿Apple Watch设计的。这部概念机使用了跟Apple Watch差不多的窄边框,边角圆润。

由于没有Touch ID主键,这个概念机的尺寸变得更小,但是屏幕大小不变,主键功能一个也不少。Touch ID指纹扫描功能嵌入到了显示屏中,苹果曾经为这样的指纹扫描方式申请了专利。这款概念机使用了压力触感技术模拟主键。

还有,这部概念机也没有前置摄像头,静音和音量控制按键也不见了,手机左边的待机按钮是唯一从金属边框凸出的元素。

当然,这部iPhone7概念机只是设计爱好者的作品,苹果并没有打算推出这样的手机。苹果可能会在今年推出iPhone6S系列手机,而iPhone7系列会在明年推出,iPhone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我们将拭目以待。(翼飞)

http://tech.qq.com/a/20150529/047712.htm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 89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