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May 07, 2024, 03:18:52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21  Local / 媒体 / [20150606]Overstock在比特币块链发行“数字企业债券” on: June 06, 2015, 11:21:07 PM
电子零售巨头Overstock已经宣布,它将利用彩色比发行所谓的“数字企业债券”,或着在比特币块链上发布以加密货币为基础的证券。

公司在6月5日新闻稿中说,公司计划发行一部分加密证券,旨在减少贸易结算过程中产生的摩擦。

Overstock之前就曾表达过对加密令牌证券的浓厚兴趣,在四月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申请。

“加密革命已经来到了华尔街。我们要官方发布世界上第一款加密证券啦,”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伯恩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该公司介绍,债券将利用“TΨ.com技术”。Overstock 表示,它已经在本月初为投资者们计划好了一个倡议书。据《连线》杂志报道,该公司有望筹集250万美元资金。

作者:Stan Higgins

编译:cici@比特币中文网

网址:http://www.coindesk.com/overstock-to-issue-digital-corporate-bond-on-bitcoin-blockchain/
22  Local / 媒体 / [20150606]比特币区块20m上限?中国两大交易所说NO on: June 06, 2015, 11:15:02 PM
关于比特币核心开发者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所提出的20m区块扩容建议,国内两大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和火币纷纷表示了担忧。

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比特币中国和火币双方的发言人均表示,比特币的区块扩容方式应保守一些。两大交易所虽承认,假设主流人群接受了比特币,当前1mb的区块大小上限可能太小了,但他们对安德烈森提出的建议表示怀疑。

比特币中国和火币担心将区块直接扩容到20m,可能太大了,同时建议寻找一个更可持续的长期解决方案。

比特币中国,除了运营了一家交易所外,该平台还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矿池之一,另外他们还提供了比特币钱包服务。与此前几位突出的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及比特币社区成员所担心的类似,更具体地说,比特币中国认为20m的区块扩容可能会导致比特币网络安全性的降低。

比特币中国的工程总监王立栋(Mikael Wang)在强调了他对安德烈森敬意的同时,他解释说:

“区块扩容到20m会增加矿工运营的成本,并有可能对孤块率产生负面影响。较高的成本会影响到矿工,然后我们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场景,即矿工们会因为运营业务无法获利,导致一些矿工停止挖矿。而矿工的流失会引发算力的下降,从而增加比特币网络51%攻击的风险性。”

11

另一大国内平台火币网,旗下除了现货交易所huobi之外,还有美元交易所BitYes、期货交易所BitVC、多重签名钱包快钱包以及挖矿项目Digcoin。火币分享了类似的担忧,担心区块扩容太大的话,会导致挖矿经济激励措施的缺乏。

Digcoin首席执行官墨不一(Evan Mo)解释说:

“进行区块扩容会引发挖矿成本的上升,比如为了避免孤块,带宽需要随之增加,并且短期交易费的减少可能会引发矿工和矿池的反对。”
 

具体指的是中国,王立栋先生和墨不一先生强调称,任何关于比特币协议的调整,都应该从国际角度上来考虑。鉴于比特币生态系统很大一部分坐落于亚洲强国地区(指中国),两家交易所都暗示中国比特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应被掩盖。

墨不一先生说:

“一个为全球用户而服务的去中心化系统,以消除种族和文化歧视为目的,它需要的是民主的运行机制,避免社区直接而粗暴的纠纷。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令人信服并且强大的解决方案,因此听取各方的声音和意见是非常有必要的。”
类似地,王立栋先生辩论说:

“对于矿工而言,一个非常大的区块体积是有问题的,这是因为中国的网络带宽问题,而多数挖矿是在中国完成,那么世界其它地区将会严重被限制。像这样的重要提议需要考虑到全球环境下的微末细节。”
 

线性扩容方案
 

然而,两大中国交易平台也表明,从长远来看,1mb的区块大小上限大概是太小了。比特币中国和火币均同意另一种解决方案,这可能会包括多次进行区块扩容。王立栋先生和墨不一先生双方都相信妥协应该是可能的,而最终我们需要的,是更长久的区块大小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线性区块扩容的方式,以防止误操作的发生,” 王立栋先生告诉CoinTelegraph说,“比特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的稳定性和健壮性。正如许多人所建议的,4m大小的区块听起来是很合理的。”

墨不一先生则呼应说:

“区块扩容的建议无法解决根本上的问题,20m的区块在未来也可以成为瓶颈。一个中立且平衡的解决方案是必要的,这个扩容的中间值可以保证接下来一年交易的流畅性。这可能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
 

关于Bitcoin-Xt
 

最后,比特币中国还拒绝了安德烈森提出的另一个建议,即如果比特币核心开发者们无法达成区块扩容的共识,就将比特币核心(Bitcoin Core)转换至迈克·赫恩(Mike Hearn)的Bitcoin-Xt,以允许更大的区块。

王立栋先生解释说:

“我们有责任保护比特币网络的稳定性,同时还希望能将这项伟大的创新向群众推广。目前,我们所有的核心节点都是运行着官方的比特币核心(Bitcoin Core)软件,由于考虑到未知的风险问题,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升级到任何实验性质的Bitcoin Core分叉产物。”
这个表态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想要将Bitcoin Core切换至Bitcoin-Xt,这很有可能需要得到多数比特币交易所和服务商的支持。在没有得到比特币中国支持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俩大中国交易所支持的情况下,目前而言,这种方案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关于Bitcoin-XT的可能性,火币并没有评论。

CoinTelegraph还联系了OKCoin和LakeBTC,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原文:http://cointelegraph.com/news/114481/chinese-exchanges-reject-gavin-andresens-20-mb-block-size-increase
作者:Aaron van Wirdum
译者:洒脱喜
责编:洒脱喜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
23  Local / 媒体 / 中国网游公司以235万美元中标巴菲特慈善午宴 on: June 06, 2015, 08:54:06 AM
腾讯科技讯 6月6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周五晚上结束的巴菲特慈善午宴拍卖会上,中国大连天神娱乐公司以234.5678万美元的价格赢得竞标。
今年的拍卖会开始于5月31日。大连天神娱乐公司是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投标者是代表公司而非个人参加竞标。
巴菲特慈善午宴拍卖会创始于2000年,今年已经是第十六届。在2012年的拍卖会上,一位匿名人士以345.6789美元的价格获胜,创下最高拍卖纪录。去年的获胜者是新加坡的Andy Chua,出价是216万美元。
拍卖会的中标者最多可带七个友人,与巴菲特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史密斯华伦斯基(Smith & Wollensky)牛排馆共进午餐。巴菲特周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与拍卖会中标者共进午餐时从未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与巴菲特的午宴一般持续三到四个小时。
拍卖会的收入将捐赠给美国旧金山的格莱德基金会(Glide Foundation)。该基金会的宗旨是救助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中国公司的这次中标反映了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近几年在中国赢得了众多粉丝。200多名中国投资者参加了上个月在巴菲特的故乡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举行的伯克希尔年会。
巴菲特慈善午宴拍卖会的创办者是巴菲特的第一任妻子苏珊·巴菲特(Susan Buffett)。巴菲特通过拍卖会总共已经募集了近1800万美元,并表示他很高兴继续从事这项慈善活动。(谭思)

http://tech.qq.com/a/20150606/017122.htm
24  Local / 媒体 / 从手机到手表,人通往世界的通道? on: June 06, 2015, 08:44:40 AM
“像我这种手机重度依赖的人,已经不怀疑未来会有更让人上瘾的技术了。”比如在身体里植入智能硬件,现在在手机上经常使用的功能,会根据意识自动开启和关闭;比如将思维数据化,真的实现人在网络上的生存;“还有比如在我年纪大了,可以按照我的意愿订购一个机器人男友。”

本周三,在参加完出门问问的智能手表Ticwatch发布会后,我和一位好朋友的谈话都围绕着这些神神经经的话题。

手机无疑已经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市场营销机构Tecmark在2014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们中很多人如此依赖智能手机,以至于每天使用的频率高达221次。这项覆盖了2000名智能手机用户的调查显示:用户每天第一次接触手机的平均时间是早上7点半,一般会在起床之前检查他们的私人邮件;大部分人在一周内,拿起手机的次数超过1500次,十分之四的人都承认,没有手机就会感到失落。

以至于有人这样形容手机与现代人的关系:很多人早起最早触摸的并不是另一半,而是手机。我也听过另外的抱怨:尽管联系到一个人越来越容易,但我们却越来越孤独。但这种抱怨,恰恰也是手机正在成为大多数人进入这个世界的入口的证明。

而如果对”世界“的界定,还只是停留在资讯、游戏等虚拟使用的话,恐怕就落后了,手机正在越来越成为人与万物连接的媒介。也许万物夸张了点,可谁能确定未来我们不是通过手机里的某个应用触摸植物、了解动物?

这个结论,能解决我自己的一个困惑:为什么满天下的人都在做手机?手机制造商的格局早已经不是诺基亚、黑莓甚至苹果等的天下,在国内有一大堆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的手机品牌。但单纯做手机,又不是很赚钱的事情。

本周二,在魅族(魅族科技,MEIZU)的魅蓝note2发布会现场,在一群很high的魅友(魅族手机的粉丝)和专注各项参数的各路IT记者中,我却很茫然:这家国产手机品牌真的在竭力讨好他们的用户,但这仅仅只是为了追赶小米么?有关魅族与小米的过节,能说上一卡车,就姑且不说了。

比如为了满足用户拿手机看视频的需求,魅蓝note2可以支持TIF卡拓展,最高160G的存储空间,而苹果mac air基础配置的内存则只有128G。这个看起来很贴心的”改变“,结果是否让人与手机更长时间地黏在一起?

而经由手机想要让人们进入的,已经不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更期待的是和现实世界的交互。魅族展现的,恐怕只是这一波”奇思妙想“的一个缩影。在发布会现场,魅族特意放了一段视频,描绘的美好未来就是所谓的”智能家居“,用手机可以控制家用电器、管理时间,还有用户自己的身体。

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或许能理解为啥智能机市场的火爆,市场的竞争从国内延伸到全球。只有在手机品牌发布会等几个少数场合,才能看到包括台湾的、印度的以及西方人的面孔,他们都是媒体人。也更能理解为啥各品牌竭尽全力对用户的讨好,这种讨好也表现在一再渲染”完美“,谁不愿意标榜比其他人更完美?也能理解为啥千元级会成为竞逐的主要领域,一台手机的价格降到一千块以下,不仅仅是手机从”大件“变成了日用品,当换手机变成一种高频行为时,新加入的品牌、创业者才有可能参与这场角逐,争夺人与世界连接的媒介。

这也能理解为啥软件企业也要去做硬件。在Ticwatch的发布会现场,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就说,互联网公司要去做硬件非常难,不仅”要经常出差、要见很多人、要和供应商喝酒“,也表现在硬件的迭代周期很长,互联网公司所为快速迭代的逻辑在硬件上不适用。而我所认识的另一个在做硬件的朋友则干脆说,做硬件就是个脏活、累活,所以她认为”出门问问是由于在软件端不成功,所以要切入硬件市场“,她不认同出门问问的语音交互技术,能在硬件市场上为其获取多少优势。

如果乐观推断,出门问问做Ticwatch有更大的梦想。这话听起来矫情透了,但”出门问问“的人机交互技术,势必还是需要一个载体,才能实现”控制时间、让生活更有趣“的目的。他们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让手表能听得懂人话,而是通过手表安排时间、控制小世界,以及控制人的身体。同样也在发布会的最后一个环节,Ticwatch展示的依然是它怎么控制家电,它的内置应用中除了天气、时间安排、出行计划外,还有包括动态心率监测、计划等。

在手机之外,有很多可能的载体,从谷歌眼镜到手表,只是出门问问认为手表是未来使用场景最丰富的一个选择。尽管手机似乎已经无所不在,它依然有不太适用的场景:比如运动时、比如洗澡时、比如开车时。至少李志飞认为,手表会是智能驾驶,即人如何控制运动中的汽车最好的媒介。

最终留存下来的会是哪一种?谁能确定呢?因为不确定,所以才会有百花齐放的状况,才有众多的创业机会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智能硬件植入人体,人与芯片同步成长,或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真能实现。“我的朋友说。尽管我祝愿她未来能有机会订购一个像大白那样的机器人男友,但作为一个对自我、时间和世界没有掌控欲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我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规划自己的未来),我觉得这样的未来还挺可怕的:媒介是为了拓展世界,怎么就变成了夹在我和世界之间的第三者?

http://finance.qq.com/a/20150606/005352.htm
25  Local / 媒体 / 楼市明日危机:十年后一对夫妻有6套房 谁还会买房 on: June 06, 2015, 08:38:59 AM
     楼市明日危机:报告称购房主力人群今年达峰值
  随着推动房地产繁荣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中国楼市未来几年或难以摆脱“大拐点”的命运。
  最新的人口结构研究显示,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缩减了23%,00后又比90后缩减16%。25岁至49岁的购房主力人口将在今年达到峰值,并从2018年开始急速下降。
  “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开始经历需求结构的改变,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楼市购买力也许就会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媒体记者。
  一方面是新增人口在减少,一方面是多地仍在加大商品房的供应。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两大因素导致的需求失衡将成为楼市面临的最大威胁。
  主力购房人群见顶?
  “总有一天,中国不再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总有一天,中国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房子。”对于近几年各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赵晓曾感慨道。
  实际数据验证了赵晓的判断。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主力购房人群为25岁-49岁,1990年的出生人口已经进入到主力购房人群中。但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80后人口的总数是2.28亿,90后是1.74亿,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少23%。
  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购房适龄人口约为5.47亿人,2015年达到5.68亿人口峰值,但从2018年开始加速下滑,到2020年、2025年分别下降到约为5.43亿人、5亿人。
  “人口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撑力度正在减弱,从现在来看,楼市中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刚需人口开始减少。”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分析,近两年,人口结构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拐点,中国劳动力人口、城镇人口及婚龄人口的变化共同促成房地产在长周期上出现向下拐点。
  以婚龄人口为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20-39岁年龄的人数在2015年后出现明显下行趋势,预计全国新结婚夫妇对数将从2013年的1350万对,逐年下滑至2020年的800万对,年均增速为-7%。而结婚置业则是商品房刚性需求的主要构成之一。
  “据中原地产研究分析,在人口增速接近的情况下,年轻人比例越高,则购房需求越稳定,而且更具可持续性。”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刘渊指出。
  以厦门与深圳为例,今年深圳房价暴涨,而厦门则在去年全国房价涨幅榜中位列第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很低。厦门的人口年龄结构与深圳非常接近,人口年轻化程度明显优于其它城市。
  不过,深圳与厦门只是个案,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几乎所有城市都出现2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急剧减少的现象。
  此外,过去20年,中国有4亿人口从农村走到城市,从小城市走到了大城市。
  “这一波城市化浪潮造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迁移和最大的经济版图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房价的无序快速上涨。”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说,但这样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不见。
  从城镇人口看,2012年我国城镇购房适龄人口为3.28亿人,2016年约为3.35亿峰值,之后加速下滑,到2020年、2030年分别下降到约3.14亿、2.5亿。
  “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目前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总量已较为有限。同时,多数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工资收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寄希望于城镇化拉动房地产购买力不切实际。”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指出。
  十年后谁会买房
  如果十年后一对夫妻拥有6套房子,那么谁还会买房?
  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后,祖辈和父辈的房产将由第三代继承。而在计划生育制度下,大多数家庭构成都为“421”结构。即使按照祖辈父辈家庭都仅有一套房来计算,第三代年轻夫妇结婚时拥有的房产也将有6套,这使得市场上的住房供应远远大于需求。
  对此,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微博]甚至给出“年轻人可以先租房”的建议。他曾断言,10年后中国的房子会大量地剩余,商品房供过于求,想卖都卖不掉。
  民生宏观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指出,人口结构拐点导致房地产需求高峰已过,仅靠货币宽松政策无法逆转。
  业内人士指出,从海外经验来看,当人口结构、城镇化等影响房地产的长周期因素出现拐点后,房地产周期也将产生深刻变化。以日本楼市为例,后者的劳动年龄人口在1992年达到峰值,仅仅一年后房地产泡沫就开始破裂。
  在这样的人口变化中,中国楼市未来的需求总量仍存疑问。目前开发商以及决策层,都在试图了解中国未来的住房需求潜力。
  “从我们自己做的市场调研来看,目前刚需产品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范畴的不断扩大,比如北京的自住房,这导致中低端的购买人群更倾向于购买保障房,因此我们自身的产品线已经开始向改善型调整。”北京一大型全国性房企负责人指出。
  郑闵钢分析,由于此前楼市中大量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存在,造成房地产行业的非理性繁荣。但高房价使得现有的刚需人群购买力大幅减弱。
  “随着购房者年龄的增长,其所购房价也随之同步上升,户型面积也逐渐增大。35岁以后则以改善型购房为主。”刘渊说,总体来看,40岁以上年龄段购房占比远低于35岁以下年龄段。
  十年之后,1985年之前出生的人群都已进入40岁年龄段,按照刘渊的分析,这一部分人的购房率也将大幅减少,这则意味着,改善型产品也将失去购买力。
  除此之外,目前在很多三四线城市人口呈现净流出趋势。数据显示,在2010-2012年期间,全国房地产平均价格上涨约10%的背景下,人口增速为负的15个三线城市中的蚌埠、开封、十堰、韶关、茂名、南通这6个城市房价逆势下跌。
  “现在来看一线城市相对安全,但长远来看也未必,从我们监测到的数据来看,目前北京、上海的人才外流现象也比较明显。”上述全国性房企负责人表示。
26  Local / 媒体 / 今年增量相当于整个日本 海外市场对A股达成共识 on: June 06, 2015, 08:36:01 AM
中国股市擅长制造奇迹。
  在经历多轮暴涨之后,A股当前市值超10万亿美元。截止周四收盘,A股上市企业总市值约9.6万亿美元。彭博社追踪的数据显示,A股市值仅在今年就增加了4.7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整个日本股市的总市值。日本股市总市值5.1万亿美元,美国股市总市值25万亿美元。
  随着散户暴增、资金疯狂涌入,上证综指过去一年飙涨了146%。本周,沪指累计上扬8.9%,创今年最大周涨幅,并自2008年以来首次重返5000点。
  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市值也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显示:A股市值百亿元以上的公司1010家,千亿元以上公司达77家,万亿元以上公司6家,而市值十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绝迹。
  中国股市令人难以置信的涨势使得投资者似乎完全不介意股市与经济基本面严重悖离的事实。媒体提及,德意志资产和财富管理公司新兴市场负责人Sean Taylor表示,中国股市与基本面悖离的程度过去20年都不曾见过。而疲软经济数据的唯一作用,似乎就是激发出市场对于政府推出更多宽松措施的预期,而这又成为刺激股市继续上扬的推动力。
  在瑞穗证券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中国股市过去一年的暴涨是个“巨大的意外”,因为就在暴涨之前,它还是全球最廉价的股市之一。“我们想问的是: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纯粹的泡沫,或者经济能否赶上来。”
  上证综指当前市盈率大约为25倍,而就在数月之前,其市盈率还徘徊在9.6倍左右,彭博社文章称至少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深证成指市盈率为75倍左右,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市盈率的五倍之多。
  彭博追踪的数据显示,按照月度GDP计算,中国当前GDP增速接近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零售销售增速为2006年4月以来最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少是15年最慢。
  而上述《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也明确显示,与2014年度相比,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指标的得分非但没有上升,甚至还略有下降。报告指出,这说明上市公司在经营水平、盈利能力以及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依然有诸多不足,需下力气改善。
27  Local / 媒体 / [20150605]钱的未来:货币进化论 on: June 05, 2015, 01:15:08 AM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会愉快地使用小鸡、猪仔、一堆木材来交换一头牛、一件衣服或者是其他等价的物品。在这当中有一些更聪明的人类对这个交换过程进行了突破——他们发明了货币。

原始货币从小块鹿皮、印有纹章的黄金一直发展到了纸币的阶段,这种改进之后总蕴含着智慧与技术的飞越。如今连纸币也已经快要过时了,然而纸币也经历过刚刚被发明出来前景一片美好的全盛时期。美国政府首次发行的货币出现在内战期间,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时机,是因为纸币有着一些先进的特性:重量轻、便携、可靠(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高效且强大。如今这些美好的词汇都被我们用来形容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了。

关键的一点是,制造货币的技术在这几百年来一直在不断进化,立足于那些伟大的技术进步之上,制造货币的过程变得更快、更好、更便宜。不过这么多年来,货币相关技术一直没有得到突破性的飞跃,直到终于出现了数字化货币。

数字化货币的推行得益于两次大的科技浪潮的推动,一个是互联网的普遍适用,一个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化货币将银行里的钱转移了出来,它让新的交易形式大行其道,它不仅让货币脱离了物理形式的束缚,还让脱离了纸币束缚的货币完成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

当数字化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在全球自由流动时,真实的全球贸易壁垒轰然坍塌。数字化货币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让一贯被发达国家所把持的价值流动的中心优势被削弱。数字化货币和所有的数字化产品一起为世界赋予了新的价值——那些互相连接紧密的国家、公司或者个体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在传统的全球经济中占有领导地位的国家和公司就一定能继续保持领导位置,无论身处何方,拥有最快、最安全的数据交换技术才能在这个新形势里称王。

数字化货币对于所有形式的商业实体来说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无论公司大小,无论是否合法,都逃不过数字化货币的影响。数字化货币带来了一波全新的竞争大潮,不论你是正在经营自己的事业还是准备投资创业公司,都应该做好使用数字化货币的准备,反之,将被这个时代抛在身后。

平台的崛起

近年来大家可能都听说了比特币,不过除了比特币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新的货币形式,每一种都要依靠网络来进行交换。就拿比特币来说,正是因为互联网的作用才让它得以在全球扩张。不过对于其他种类的数字货币来说,其通行范围可能仅仅是一个国家、一间公司或是在一个游戏里面(我们很难将游戏里面的钱称作「货币」,因为你出了游戏就无法获得它,不过游戏当中的钱已经很接近货币的概念)。更为概要的说,这些货币的共同点就是其自身价值不过是 0 与 1 的转换,它们其实就是数据。这对于数字化货币来说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突破,如今银行业大部分的功能都是通过传输电子数据来达成的。更为有趣的是,当智能软件获取这些数据并将它们以合适的形式呈现在屏幕终端的时候,这种针对组织和个人的基于网络的新式服务将带来全新体验——新的数字化货币将成为衡量财富的形式,然而我们从来就没见过这些财富。比如说,银行业的运作将不需要真正的线下银行营业点来实现了。

在美国的每一个街头巷尾都能看到银行营业点,因此你在脑海中很难想象世界上居然有超过 25 亿人没有自己的银行账户。那么他们用什么来替代银行账户的功能呢,没错,就是手机。数字化货币不受形式的限制,现在已经有多种软件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手机完成价值交换,这些「钱」流向了各个之前它所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肯尼亚的数字化货币 M-Pesa 的故事吧(「M」代表了移动,」Pesa」在斯瓦西里语中就是钱的意思)。

M-Pesa 在 2007 年由肯尼亚最大的无线运营商 Safaricom 公司推出,M-Pesa 其实是一种服务形式,它能够让注册用户往账户里面存钱,在个人之间实现转账,其用户还能在肯尼亚成千上万家商店中消费付账。你将价值存入其中,它会存储在网络之中(所以即使你丢失了手机,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钱财),在使用这些数字化货币的时候则需要通过手机。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项服务的产生使得很多意想不到的商业行为通过该平台达成交易。比如说在商店和酒吧付账,针对牲畜的旅行保险(农民将其运到市场之中),当然了,还有大量在从城市流往乡村。在积攒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数字化货币买房子、做生意,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副产品。M-Pesa 大获成功,已经成为现象级产品。根据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肯尼亚国内有四分之一的经济流动是通过 M-Pesa 来实现。

除了肯尼亚,其他国家也在开始尝试使用相似的数字化货币。Vodacom 公司(隶属于英国沃达丰旗下,持有 Safaricom 公司部分股份)在非洲其他国家也推出了 M-Pesa,同时还将该数字化货币推行到印度与部分东欧国家。在拉丁美洲,厄瓜多尔最近表示将推出一种全国通行的数字化货币,因为该国民众大多使用智能手机,这种数字化货币将与美元一样成为厄瓜多尔的官方法定货币。至今仍有 40% 的厄瓜多尔人没有自己的银行账户,Vodacom 公司对于数字化货币寄予厚望,希望厄瓜多尔人能够像肯尼亚人使用 M-Pesa 那样获得安全、方便的货币转移方式。除此之外,数字化货币还可以让厄瓜多尔人有机会开始存钱。厄瓜多尔与肯尼亚情况有所不同,其推行数字化货币的支持者正是厄瓜多尔国家银行,从现在来看,这让其数字化货币绕开了那些大型商业银行。

数字化货币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在未来 M-Pesa 这种数字化货币能扎根于美国吗?厄瓜多尔还未命名的数字化货币将来能够在美国的杂货店里付款吗?不太可能。这些数字化货币的设计初衷源于所在国当地人民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数字化货币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它们还能够帮助那些人群中聪明的创业者们。有了数字化货币,创业者们也许将不再需要银行的帮助。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家科技公司正试图让我们接受基于数字化货币的移动支付方式。如果能够建立起通用的移动支付方式,这些公司就能卖出更多的手机,打出更好的广告。然而移动支付方式推广的难题在于实践当中无法形成网络效应,那些想要推行移动支付方式的场所中并没有足够的可用设备。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传统意义中的银行角色正在被非银行软件以及硬件公司所重塑。他们能够转移资金、分配风险,还可以从类似 Kickstarter 这样的众筹网站中筹集资金。拥有这些功能会让这些公司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银行吗?在新的时代中银行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每当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金融服务被推出时,想要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就更加困难。

美国和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一样,在需要转移、支出和筹集资金的时候,它已经做好了使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些目的的准备。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做好了数字化货币与移动支付服务之间资金自如转换的准备。有一些数字化货币的汇率锚定在美元上面,不过并非都是如此(比如比特币这种数字化货币的价值就不会盯住任何法定货币,它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在线市场中买家与卖家)。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数字化货币,都将给你的生活提供便利。

最终,也许比特币会一统江湖。比特币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兴数字化货币,它能够脱离中央银行乃至任何一种银行的控制与局限范围来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

在美国(同样在亚洲和欧洲)比特币发展势头强劲,朝着成为通用的数字化货币一路前进。从网络效应来看,比特币已经建立起了难以动摇的优势地位——如此多的人使用它,还有如此多的人正在开发软件与服务去拓展它的适用范围。

随着政府监管的介入,比特币的发展前景不确定性随之降低,同时各家智能软件公司与各个大型商业实体都参与推动了比特币的发展,降低了其使用难度,比特币将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数字化货币,并且对于传统的金融方式发起挑战。

比特币的优势在于全球通用、超高安全性以及它是一种成本极低的价值交换方式。比特币产生于互联网之中,使用比特币如同在线视频聊天一样都促使了数据的流动,同时,还是免费的。这就使得小额支付成为可能,比如为了阅读一个故事或者看一段视频付一点小钱。设想一下如果发邮件也需要发件人支付非常少的一点费用,那么垃圾邮件就会从此绝迹了。

除了那些常规用途之外,如果小额支付能够通行全球情况会如何呢?首先,全球化商业将真正得以实现。如果你从没参与过银行业务,你根本就不能想象想要跨国转移资金是多么的昂贵与困难。如果没有了那些阻碍,新加坡的程序员也可以毫无困难地为英国或者美国企业工作,全球各种商品可以抵达各国消费者的手中,但是并不需要通过各国金融银行业的对接。

支付手段的通行会使得全球各行各业竞争加剧,尤其是美国经济赖以维持的信息化产品与服务行业。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化货币会降低经济壁垒,这对于现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泰国工程公司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而如果你在美国拥有类似企业,你可能想要知道为什么自己必须加倍努力去做生意了。

智能软件冲击传统金融行业

当智能软件参与到了数字化货币的发展进程之中时,数字化货币就已经超越了作为统计单位的价值。数字化货币不仅仅是促成了价值的转移,银行业在其中的作用也需要突破其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局限,更好地促进钱的流动。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这种价值的转移也会变成一种商品。众多的银行将按照他们的服务类型进行分类,争取在自己所处领域中提供最好的服务。他们可能会提供不同种类的贷款、工资或是小心商业业务,特别的银行账户能够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

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如果想要利用数字化货币参与竞争并且在其中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就需要开发新一代软件,用以处理越来越细分的数据与更加无微不至的银行服务,以细分的服务为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量身定制适合的业务类型。

将业务基础建立在更为广泛的数据之上的银行业,最终可以从数字化货币的发展中收获新的产品类型以及新的收入来源。数字化货币为金融业带去了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理解与服务客户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这也会将使得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关系更为紧密。

这种转变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所知道的银行业也将发生改变,他们将更加符合现代银行业的标准。而这一切的幕后推动者,正是数字化货币。

转自:TECH2IPO/创见

网址:http://tech2ipo.com/99276
28  Local / 媒体 / [20150605]“CDS之母”称区块链应用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美元 on: June 05, 2015, 01:12:20 AM
6月2日-6月3日,奇点大​​学和CNBC在纽约州联合举办了2015年度指数金融大会( Exponential Finance 2015)。本次会议探讨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众筹、数字货币以及机器人技术如何迅速地冲击着整个金融行业。

奇点大学设在加州硅谷心脏地带,得到包括谷歌在内的科技公司的资助,该教育中心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会议上,前摩根大通高管、“CDS之母”Blythe Masters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此前她从摩根大通离职,加入数字资产控股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并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Masters的演讲题目为“区块链:这个时代的金融挑战”,CNBC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Masters讨论了为何大型金融机构以及其监管部门应该探索区块链技术,她还解释说这种分布式数字总账技术,将使得金融交易更透明、更高效以及更安全。

Masters称,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创新具有强化现有金融世界的潜力,它所破坏的不仅仅是一些人预言的银行。

“行业里有不少自由主义‘梦想家’,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没有大银行、大政府的世界,” 她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到,“这很好,但这与数字资产控股公司的商业模式完全不相干,我们并没想象过大银行、大政府所不存在的世界。”

会议上,Masters表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有机会为企业改善结算延迟以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她得出结论,称区块链应用市场的规模最终将以万亿美元计。

她还补充说,主流金融机构都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项技术。Masters还称自己所在的数字资产控股公司将为区块链发展世界和金融服务搭建起桥梁。

“如果你能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连接它们双方,那么你将拥有真正称之为革命的东西,”
她在之前的采访中说到。

奇点大​​学的新闻网站奇点中心(Singularity Hub)报道称,Masters针对炒作进行了告诫。她说,距离经济以区块链分布式总帐列表的世界,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们需要确定它们能否承受住协定的攻击,能够处理全球规模的交易,并且还能够保持隐私。与此同时,Masters认为,对于拥抱区块链技术的组织而言,这种技术可能使它们大为受益。“你应该如何认真对待它?”她问,“你应该如90年代初,对待互联网的概念那样,认真看待这项技术,这是极其重大的事物。”

在CNBC的文章中,还列出了许多高调的银行及金融机构探索区块链金融应用的例子。这份名单包括桑坦德银行、巴克莱银行、瑞银集团、纽约梅隆银行、IBM、英特尔、 Overstock、纳斯达克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每个人都意识到,比特币不仅仅是一个货币,”,布莱恩·凯利资本公司(Brian Kelly Capital)的创始人布莱恩·凯利评论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啊哈’时刻,投资者们则花费了大量资金去探索它能如何被使用。” 他补充说,金融届正慢慢重视这种技术,但他们一开始都只是将它视为一种节约成本的工具。


原文:https://bitcoinmagazine.com/20686/financial-blockchain-applications-will-measured-trillions-says-blythe-masters-exponential-finance-2015/
作者:GIULIO PRISCO
译者:洒脱喜
责编:洒脱喜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blythe-masters-blockchain)
29  Local / 媒体 / 外媒:中国投资者进军百老汇 欲将音乐剧引入中国 on: June 05, 2015, 12:30:08 AM
腾讯证券讯 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已经成为百老汇幕后的最新投资者。
在最热门的百老汇音乐剧中,有三部的背后都有中国投资者提供支持,原因是中国开始在国内扩大现场剧院娱乐市场,因而将目光投向纽约寻求获得专业知识。
政府支持下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获得东尼奖(Tony Awards)提名的音乐剧《Something Rotten!》和话剧《Hand to God》的制作公司进行了投资,而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百老汇娱乐控股有限公司则是音乐剧《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的投资方,这部音乐剧拿到了12项东尼奖提名。
“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开始在百老汇进行投资。”纽约制作和授权娱乐公司,百老汇亚洲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西蒙妮·基纳特(Simone Genatt)说道。“它们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一直都在中国大陆做百老汇音乐剧,但这还是中国首次到纽约(投资百老汇)。”
在纽约进行的这些投资是一场更广泛的运动的部分内容,这场运动旨在扩大中国内地的音乐剧市场。此前几年时间里,经典百老汇音乐剧《猫》(Cats)和《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已走遍中国各地。而接下来的一步则是,《猫》和《妈妈咪呀》(Mamma Mia)已经被翻译为中文。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已在国内各地建立起了25座新剧院,用于上演现场音乐剧作品,每个剧场都能容纳1200到1800名观众。
来自中国的这些公司表示,它们希望利用对百老汇的投资来获得美国制作音乐剧的专业知识,将这些音乐剧引入中国,并最终制作出更多的中国原创音乐剧。
去年,总部设在上海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凯文·麦科勒姆(Kevin McCollum)麾下的音乐剧制作公司Broadway Global Ventures进行了投资,后者是《Something Rotten!》和《Hand to God》的制作方。麦科勒姆是一名资深的音乐剧制作人,其代表作包括《Q大道》(Avenue Q)和《吉屋出租》(Rent)等。他拒绝透露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规模,但表示这项投资有助于Broadway Global Ventures将其作品拓展到中国市场。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麦科勒姆说道。“这种‘原始资源’可在那里(中国)良好运作。”
麦科勒姆说道,他最终希望看到的是,用来自中美两国的剧作者和艺人来创作和表演原创的音乐剧。他的想法是,创作出能够“融合两种文化”和“在此岸和彼岸都能表演”的音乐剧。
“凯文非常善于制作原创音乐剧,我们认为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徐志豪说道。“因为说到底,我们是希望能制作自己的原创音乐剧。”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进行的这项投资还旨在令其投资的一系列公司也从中受益,如总部位于北京的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等,这家公司为《Q大道》改编了一个中文版本,从2014年开始进行全国巡回演出。
另外,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还是上海梦中心的投资方之一,这是一座大型的娱乐综合设施,将拥有五个剧场,其中一个用于演出音乐剧,预计最早将在2017年开幕。
在此以前,中国投资者一直都比较偏爱那些拥有健康主题的经典音乐剧,而《Something Rotten!》和《Hand to God》则显得更加大胆一些,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并未对此表示反对。“这些音乐剧是在西方土壤中诞生的,其内容迎合了当地观众的口味。”徐志豪说道。“我们不会对其创作进行干涉,会尊重创作团队的决定。”
但如果这些音乐剧被引入中国的话,那么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原因是所有剧本都必须被提交给相关当局进行审批。“我们希望这些音乐剧将可在中国进行巡回演出,到那时我们肯定会就此事提出一些建议。”徐志豪表示。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则是中国百老汇娱乐控股有限公司进行的第一笔投资,这家公司在去年成立,宗旨是对百老汇进行投资,并在中国制作音乐剧。这家公司的创立者是Broadway Asia和两名中国制作人,分别是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董事总经理钟丽芳和中国数码文化集团董事会主席许东升。
预计《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最早将于2018年登陆中国市场,首先将在亚洲地区进行巡回演出,随后以当地语言的版本进行演出,基纳特说道。
百老汇资深音乐剧制作人、《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和《狮子王》(The Lion King)等经典音乐剧的导演董方思(Don Frantz)称,在今年4月份东尼奖提名刚刚宣布之后,他就开始接到来自中国投资者的来电。董方思是百老汇制作公司Town Square Productions的创意总监,他积极地参与了中国制作公司的音乐剧制作,如普通话版的《拜访森林》(Into the Woods)等。(星云)
30  Local / 媒体 / [20150605]比特币监管法案来袭,天使还是魔鬼? on: June 05, 2015, 12:23:13 AM
“远非完美。”不太合适。”“无趣”

这些评论都是来自比特币和数字货币社区,是大家在听闻最终版本的BitLicense消息颁布后的第一反应,今天这个期待已久的纽约监管框架法案的出台,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在对具体的实施办法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辩论之后,由于之前媒体大肆宣扬的将会把它被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期望值太高,与法规出台后引发的反应之间还是呈现出了严重的反差。

即使BitLicense成功将这一行业“合法化”,很显然地,他们认为这项法规和那些针对过去曾经出现的新兴技术所颁布的法规许可存在许多雷同之处。

”他们对老的版本只改了一丁点,这很可笑,”耶鲁法学院的伊丽莎白告诉CoinDesk。

曾经宣称要尽力阻止此类法规出台的非营利性机构Coin Center执行董事杰里布里托说:“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现在企业可以清楚了解到自己在一些相关领域的义务所在。这也是关于BitLicense”所能说的最好听的话了。“

布里托讲话的口气是社交媒体发声的显著特点,我们还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团体,比如比特币基金会和BitFury董事局副主席George Kikvadze也曾在口头上谴责过此项法规,而投资者和受影响方如VC Barry Silbert 以及BitGo首席执行官Mike Belshe对此却只能表示无奈。

那些关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领袖们,对此反应则显得整体情绪较为平淡,一些人不乏溢美之词,有些人更“直觉”地认为它会是成功的法案。

”我可以尝试下它么?”Circle的首席执行官Jeremy Allaire问道。

”当然,但我认为它是在地面上的一个重要的桩子。”

问题仍然存在

按照此项法规的规定,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类公司而言,比特币初创公司所面临的门栏甚至更高。

该项法规被诟病的另一原因在于,对一些切实需要监管的领域并没有完全涵盖到。规定可能会使得初创公司把精力浪费在不适合现有的商业模式的产品上。

例如,阿莱尔提到的关于私钥托管的话题,其中一个公司可以持有客户资金的一把私钥,但不是全部。这一很明显在网络上被反复讨论过的话题,却没有被该法规所涵盖。

业界的其他代表也都表达了他们的失望之情,但他们同时也表示将寻求与纽约金融服务局的合作,并遵循BitLicense的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对于像Circle这样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枯燥乏味的,”阿莱尔说。”而对于其他人,则影响不大。”

面对CoinDesk,约翰 柯林斯,这位Coinbase的政策和政府相关事务的负责人,表达了对该项法律与联邦法律大纲的不一致性的抗议。”令人烦恼的是,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而言,这个新兴的行业正在遭受更严格的法规”柯林斯说。

VC的首席执行官亚当德雷珀表达了同样的负面评价。德雷珀的创业孵化器计划在最近投资了21比特币公司,他表明,新的法规会大大增加法律的遵从成本。”开启一个新的Bitcoin公司将花费更多钱。创新不过就是让你多掏钱”德雷珀告诉CoinDesk。”很明显,这是不理想的。”

积极因素

也有一些人采取一种更为中性的语调。

“我们对于关注的任何东西都是直言不讳的。当BitLicense初稿出来的时候,对于一些具体的规定,在我们看来,要想完全遵循它,单在技术上说是不可能,所以我们不得不停止使用比特币或看到事态发生新变化”阿莱尔说。

麻省理工的数字货币研究机构(DCI)主任布瑞恩 福德则称赞了纽约金融服务部和纽约金融服务局关于公司账目的规定,表明该项法律可能会通过鼓励新的利益和金融支持,从而对比特币的生态系统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福德告诉CoinDesk:

 “很高兴看到,金融服务部的主管和他的团队能够听到来自比特币社区的积极反馈声音,他们更新条例并作出解释,他们在致力于保护消费者,并且为促进更多的在这个空间里创业的公司进行投资而努力。”

胡安亚诺斯,比特币基金和Bitreseve风险和合规化专家表示,放在这些传统金融机构背景下,他表示这项法规是“相当标准”的。

他还就这一问题上不相关的双方表达了观点。”我认为造成如此大的骚动是因为DFS有明确的要求,和之前的相关法规有关联作用(如网络安全义务),而对新一代的企业家相对缺乏管理经验,他们期待的金融服务世界不希望有更多地限制,”他说。

确定性影响

由于吸引了相当规模的媒体关注,毫无疑问的是BitLicense已经在帮助该行业获取成功的道路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于这一点,阿莱尔认为,这将有助于数字货币行业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并且组建更好的公司项目。其他人,比如像数字商务总裁Perianne Boring则表示她的非营利组织将努力为小企业提高它们的竞争水平服务,她认为这一行业缺乏一个“明确的通道”。

综合来看,BitLicense实际上可能是一个里程碑,或者说它是一个垫脚石,在监管机构和行业之间开启一个未来较长时期的对话机制,这将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事件。

“因为我们在考虑如何想办法靠近虚拟货币,所以我们密切关注纽约和其他地方的监管法规的进展”一位公司的发言人告诉CoinDesk。”我们将分析今天公布的这项法规,并将继续我们的讨论。”

更多内容请阅读原文:http://www.coindesk.com/bitlicense-divisive-milestone-bitcoin-regulation/

作者:Pete Rizzo
译者:@币界一哥
打赏地址: 1PdvLadQnjB1wXhgcy1ZYCDdM4YsGreLkJ

http://www.btcside.com/new/detail/3938
31  Local / 挖矿 / KnCMiner:矿场将规模化部署16纳米比特币矿机芯片 on: June 04, 2015, 09:24:37 AM
6月4号消息,KnCMiner,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一家比特币矿业公司,今日该公司宣布将规模化部署16纳米比特币矿机芯片,据称是世界上第一家。据KnCMiner的一份新闻稿中提到:

“移动到16纳米的3D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芯片,意味着处理运算的能力将得到真正的飞跃。”
KnCMiner的首席执行官萨姆·科尔(Sam Cole)在谈到公司最新的成果时表示:

“我们有着一个伟大的设计团队,我们永远都不会坐以待毙。我们将继续推进芯片的设计。2年时间以来,我们连续设计生产了4种全新的芯片,这种速度甚至突破了摩尔定律,我们并没有看到挖矿业有放缓前进脚步的迹象。”

这种3D芯片的设计,提高了处理器的速度,并且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KnCMiner补充说,“更好的效率,也将导致比特币交易处理更加地环保。”

据KnCMiner自己预计,相比于之前的28纳米芯片,矿场在使用这种16纳米的芯片之后,挖矿效率将提升6至8倍。

今年二月份,KnCMiner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150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国际风险投资基金Accel Partners领投,其它投资者包括斯德哥尔摩矿业公司GP Bullhound以及Creandum。当时报道称这笔资金会用于两个用途,一是扩大其业务,二是推动下一代16纳米芯片的开发。

四个月过后,KnCMiner的16纳米芯片开发顺利完成,Accel Partners公司的投资人米歇尔.科丁(Michiel Kotting)评价说:

“我们喜欢这些家伙,原因是他们的效率真的很高,这让他们拥有了好的挖矿成本优势。”
 
关于退款门

此前,KnCMiner因多次出现延迟交货、设备发生故障等问题,遭到了顾客的投诉。

KnCMiner的一位发言人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表示,一些投诉实际上更多针对的,是关于币价下跌而引起的问题。他说:

“尽管有一些指责,KnCMiners并没有因为退款而退缩,我们已经退还了所有符合条件的退款申请,总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
此外,他还补充说:

“加密货币行业谣言泛滥,消息源往往是来自论坛的一些匿名者,有些指责对我们来说是不公的。”


原文:http://cointelegraph.com/news/114461/kncminer-deploys-more-environmentally-friendly-16-nm-bitcoin-mining-chips
http://www.kncminer.com/blog/newsarchive
译者:洒脱喜
责编:洒脱喜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kncminer-16-nm)
32  Local / 媒体 / [20150604]Bitlicense 最终版是里程碑还是绊脚石? on: June 04, 2015, 09:22:21 AM
“远非完美”也许可以用来解释网友们对于 Bitlicense “呵呵”二字的评论。

上面的这种评论代表了比特币和数字货币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员对刚出来的最终版本的 BitLicense 的第一印象。

Bitlicense 已经被讨论了两年之久,人们知道监管框架早晚得出来,所以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人们在对最终版本的 Bitlicense 的评价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方极力赞扬 Bitlicense,称其为监管史上的里程碑;另一方则认为这一监管框架根本不够好。

即使 BitLicense 成功地使数字货币行业“合法化”了,但是很明显,这一行业中的参与者不仅仅认为只要规范数字货币行业就行了,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监管者不能用规范现有科学技术的方法来规范数字货币行业,因为这一行业有其特殊情况,否则会阻碍这一行业的创新。

耶鲁大学法律学院的学生伊丽莎白•斯塔克说:“ Bitlicense 的最终版本根本没什么变化,太可笑的了。”

斯塔克是一封请愿书的作者,在这封请愿书中,斯塔克请求监管部门考虑给处在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一些保护措施,为小额支付开辟一些渠道等。然而事实却让斯塔克很失望,但他不是一个人,非盈利研究小组 Coin Center(由安德森•霍洛维茨和 RRE Ventures 资助的)竟然发誓要调动其资源,以阻止类似的规定。

该研究小组的执行董事杰瑞•布里托说: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现在企业明确了一些其他要承担的义务。好坏掺半是对 BitLicense 最好的评价。”
布里托的言论基调代表了社会媒体的普遍观点,如比特币基金会和 BitFury 副董事长乔治•科瓦德兹(George Kikvadze)也纷纷谴责了 Bitlicense 的监管条例,而那些没有受到 Bitlicense 影响的投资者比如巴里•希尔伯特和 BitGo 首席执行官迈克•贝尔希(Mike Belshe)对此只是耸耸肩,表示无所谓。

虽然担忧的态度和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是人们对 Bitlicense 的两种主要态度,但是整体情绪较为均衡,也有一些人赞美 Bitlicense ,Circle CEO杰里米•阿莱尔说:“你问我是不是欢迎更宽松的监管?当然,但我认为 Bitlicense 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监管框架。”

担忧仍然存在
 

Coin Center 认为 BitLicense 过于针对特定技术,这意味着比特币初创公司面临的门槛比那些传统的金融服务更高,所承担的费用也更高。

Bitlicense 遭诟病的还有一点,即它缺乏对灰色地带中一些行为的特殊规定,也就是说一些初创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可能会违反现有商业模式所规定的标准。

例如,阿莱尔指出多重签名钱包的私钥托管问题(即公司可以为用户保管一个多重签名钱包的密钥)在 Bitlicense 中没有涉及到,但是从网上讨论来看,网友对这一问题是非常关注的。

技术商业界的其他代表也都对 Bitlicense 感到失望,但是他们表示会就贯彻 BitLicense 的规定与纽约金融服务部门合作。

阿莱尔说:“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Bitlicense 是老生常谈的,而对于其他人却不是这样。”

约翰•柯林斯(Coinbase 的政策和政府事务主管)抓住 Bitlicense 中的一些条款违背了联邦指导方针来谴责 Bitlicense。

“数字货币这一新生行业正在经受更繁重的法规,这点是非常令人头痛的。”

Boost VC 的 CEO 亚当•德雷珀也和柯林斯一样谴责了 Bitlicense,此前他曾谴责相关法律规定的额外合规法律费用。“如果增加了这些费用,那么创建一家比特币初创公司的压力会更大。这样一来,只有那些资金充足的公司才有能力创新,这不是理想的状态。”

总体效果是积极的
 

仍有一些人采取了更为中立的立场,比如阿莱尔(虽然此前他也曾直言不讳地批评了Bitlicense)

阿莱尔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投资者要求公司要获得纽约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法律增加了重复财务报告罪并要求公司提供其产品的透明度,他的担忧逐渐消除了。

“当BitLicense 的第一版草案出来时,我们直言不讳地表达了我们的一些担忧。其中的确有一些具体条文中是我们难以接受和遵守的,所以我们要么停止使用比特币,要么等待 Bitlicense 作出一些调整。”

MIT数字货币计划(DCI)主任布莱恩•福德也称赞劳斯基(Lawsky)和纽约金融服务部门参考了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并表示 Bitlicense 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福德说: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劳斯基和他的团队能够倾听比特币社区的声音,他们对 Bitlicense 法规作出了调整,以保护消费者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及创业者。”
创新商业模式
 

在讲话中,劳斯基呼吁监管机构和技术专家就立法进行持续对话,人们的评论更表明了这些对话需要立即进行。

斯塔克认为,如果规定创业公司需要一个“发行数字货币”的许可证,那么她认为这会不利于那些以加密代币作为社区奖励的比特币2.0项目。

阿莱尔和SKBI研究员蒂姆•斯旺森也在对商业模式上的看法上有分歧,如21公司宣扬的商业模式和一般比特币挖矿公司秉持的商业模式将如何在法律上来划分。虽然阿莱尔认为分散挖矿技术和分享收益的模式将被排除在外,但是斯旺森认为目前还不能这么肯定的说。

产生深远影响
 

鉴于相当高的媒体关注度,从积极的角度来讲,BitLicense 无疑已经成功了。

阿莱尔认为,这将有助于行业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更好的企业。数字商会主席派瑞安妮•宝琳(Perianne Boring)说,她的非营利组织将致力于帮助较小的创业公司获得公平的竞争,但是她认为在这一块仍然缺乏一条“清晰的通道”。

总之,BitLicense 确实是数字货币行业监管史上的里程碑,可能在美国产生广泛影响。

加利福尼亚业务监督部门表示他们会把 Bitlicense 作为参考,再结合加州法律来制定比特币监管措施。

该部门的一位发言人说:“当我们考虑如何监管数字货币时,我们会密切关注在纽约和其他地方的监管发展,我们将在今天公布分析规则并继续我们的讨论。”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bitlicense-divisive-milestone-bitcoin-regulation/
作者:Pete Rizzo
译者:printemps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bitlicense-comment)
33  Local / 媒体 / iPhone热销调动中国应用开发者热情 on: June 04, 2015, 07:32:43 AM
腾讯科技讯 6月4日,苹果已经说服中国开发者为iPhone设计应用,使得之成为了上一季度最大的iPhone应用下载地。然而,该公司如今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让中国消费者为软件付费。
根据移动应用市场研究公司AppAnnie的统计,虽然中国的移动应用下载量超过美国,但美国仍在收入上领先于中国。尽管中国的iPhone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为苹果贡献的应用收入却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名列全球第三。
当苹果下周召开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时,将有5000人齐聚旧金山,该公司CEO蒂姆·库克(TimCook)届时将有机会调动中国程序员和世界各地的其他软件开发者的积极性。吸引用户付费购买应用可以为苹果和开发者同时创收,使之更有动力针对收入强劲的地区开发软件。
“你不能妄想打开水龙头就能绽放1000朵鲜花,你需要让他们思考应用的真谛,思考自己的业务,以及他们能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分析师拉蒙·拉马斯(RamonLlamas)说,“一旦你走上正轨,便可换挡加速,然后大声说:‘好吧,我们如何能创造更多收入?’”
中国开发者对iOS平台的兴趣提升凸显出该公司生态系统的变化。库克表示,中国成为该公司的最大市场只是个时间问题。继去年推出的大屏iPhone吸引了更多中国消费者后,他还计划到2016年将中国的苹果零售店增加一倍。
应用开支
“这可能有点棘手,因为那里的人们购买应用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市场研究公司CreativeStrategies分析师本·巴加林(BenBajarin)说,“很难在一夜之间让人们开始购买应用。”
新的大屏iPhone帮助苹果提升了中国市场的营收,上一季度的增幅超过70%,销量也首次超过美国。
“中国开发者大举加入。”库克今年4月说,“你可以看到那里的势头很猛。”
苹果应用开发者去年通过iOS平台创收100亿美元,自从AppleStore推出以来已经累计达到250亿美元。中国应用开发者在全球范围内开发了22.1万款应用,创收34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都是过去12个月实现的。苹果估计,iOS应用为中国创造了150万个工作岗位。
吸引开发者
“苹果的主要战略是提升iOS应用需求。”独立分析师兼苹果分析网站AboveAvalon创始人尼尔·赛巴特(NeilCybart)说,“从逻辑上讲,当你拥有大批粘性高的用户准备为应用付费时,就更容易吸引开发者。你会看到他们在认真建设基础设施,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人使用iPhone。”
美图秀秀今年4月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照片应用,上月则在中国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对于这款应用的开发商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而言,iPhone的高品质摄像头为他们的业务带来了福音。
美图副总裁陈杰表示,苹果的开发工具套件还可以方便美图提供更高端的功能,并将其整合到操作系统中。该公司今年将派两人首次参加WWDC。
“苹果手机用户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要。”陈杰在电子邮件中写道,“苹果的拍照手机平均品质较高,而由于本土用户很懂行,所以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图片应用而言是一项重要功能。”
美图旗下大约有10款应用,根据AppAnnie的统计,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下载量排名第6的iOS开发商。
流程加速
自从2011年以来,苹果已经扩容了中国的开发者关系团队,帮助中国的应用获得审批。该公司还在简化应用购买流程。例如,苹果去年11月宣布与中国银联达成协议,以便中国用户获得与美国用户类似的支付便利。
“加强支付手段,简化用户使用AppStore的难度,是促进整个软件生态系统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CreativeStrategies分析师巴加林说。
猎豹移动
不过,对猎豹移动等开发者来说,苹果的严密控制和较长的审批时间,使得iOS的吸引力低于Android。猎豹清理大师已经在11个国家或地区成为GooglePlay排名第一的应用。该公司也曾参加苹果开发者大会,从而更好地评估可以在今后的iOS开发过程中使用多少资源。该公司也将了解苹果的新工具和新技术。
她表示,猎豹的开发团队约有90%专注于Android平台。猎豹去年曾派员工参加了WWDC,但由于门票已经售光,所以猎豹今年有可能缺席。
参会人数
苹果并未透露今年参加大会的初步人数统计。该公司有可能在今年的大会上披露软件和其他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流媒体音乐服务。
如果以网络流量来看,中国开发者对于WWDC的关注度已经增强。根据网站统计服务提供商SimilarWeb的数据,过去4周,中国在苹果开发者网页的流量中占比高达19%,而去年同期仅为3.9%。
来自中国的在线流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日本、印度和加拿大,但美国连续两年位居首位。(长歌)
34  Local / 媒体 / 李开复:下一个"苹果"还会出现在美国 不是中国 on: June 04, 2015, 07:17:13 AM
     从科学家到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再到创业投资人,李开复的公众形象像走马灯似的变换着,而且每一次的方向调整都能让人大吃一惊。直到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他这台高速运行的列车才被动刹了车。复出后,李开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联合真格基金创办人徐小平、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北京联合发起面向互联网创业者的创业辅导计划--"群英会"。而在他离开大陆的这17个月里,中国的创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创业热潮迅速升温,青年人的创业热情也从理性转为狂热。在创新工场的这次采访,李开复头发浓密、面色不错,带着台湾男人特有的礼貌和谦逊,我们的话题就从创业开始。
  凤凰财经:所以你怎么观察当前创业的热潮?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去了中关村的创业一条街,喝了一口咖啡,很多人说这个咖啡上的泡沫也被总理喝进去了,您觉得当前创业的热潮,哪些领域是未来更有潜力的?
  小米做成是因为时机 我们只投有价值的硬件
  李开复:比如说我们在投智能硬件的时候,我们有一些特殊的投资的方法,跟别的投资是不太一样的。我们会投那些真正已被验证,有硬件价值的本身,而不是去看那些能够比如说用众筹的方式,或者用低于成本的方式,快速所谓"小米模式"销售。因为小米这个事情,它能做成是因为时机。所以这方面,我们是希望能够投资一些特别打动人心,一看就有价值的硬件。硬件本身就会想要让你购买,而不是那种一下能够做多大的量,然后低于成本卖出去的。我们就不会去看那些什么手环、手表人人都在做的,一下子就变成红海的。我们会做那些可能听起来更狭窄一点,但是如果你专注做到打动人心,这个产品第一天卖出就是有利润的,这样你就有了立足之本。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认为O2O的概念其实不仅仅是限制在一个已有的服务上。比如说在娱乐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娱乐的消费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但是线上还是有限的。因为毕竟你玩一个3D游戏,打一打里面的人其实还是假的,但是你如果是线下做一个演唱会什么的,这一类的东西它的成长又是有限的。那能不能把这两者结合,就是所谓娱乐的O2O化。
  中国的数字出版比美国走得更远
  最后一个例子我觉得其实数字内容的创造,并没有结束。而且中国在数字内容出版的过程中,会比全世界走在更前端,以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往往是拷贝美国,但是这个例子中国走的比美国更前面。在美国现在的出版界,你想出本书还是得经过出版社,然后才能到用户的手中。但是在国内,其实一个作家,像南派三叔,或者是《鬼吹灯》这一类的内容,在网上可以非常快的火起来,火起来以后就可以收费,收费以后转移到别的领域,比如说电影、游戏、手游,能够有多渠道获得利润,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机会。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就有投资,比如说U17,暴走漫画,糗事百科这一类的公司。
  做大市场里的第60名没意义要做小市场的第一
  凤凰财经: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在当前这个泡沫和创业并存的环境中去识别这些泡沫?
  李开复:如果有一个比较红海的领域,是投资还是不投资,我觉得创新工场在这方面是比较有纪律的,我们绝大多数的例子可能宁可放掉了。因为如果你只是看一个巨大市场的话,从第80名升到第60名其实没有意义,但是在大市场里如果有一个狭窄的小市场,如果你能够成为里面的第一名(我们就会投),因为细分行业才是有意义的。
  凤凰财经:但是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案例到后来没有持续的火爆下去。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有一款非常火的软件叫脸萌,当时也是获得了千万人民币的投资,后来其实这个风头过了之后它没有再继续发展了,像这样细分行业的产品,属于你说的未来有成长潜力的吗?
  李开复:像脸萌这样的产品,它的团队是很有创意的,而且也把握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它的需求也许只有一次,还有就是说它的竞争壁垒不够强大。刚才我所说的找一个特别细分的市场,要能够把它巩固起来,让竞争对手很难能够用这种同质化的方法去山寨了你也好,或者学习你也好,很难能够复制。还有在你爆发成长之后,你可能就要开始想怎么巩固你的用户,怎么让他们再回来,怎么再找到下一个跳跃式成长。因为现在互联网的成长一定是一个突然跳跃式成长,跳了以后到了一个新平台,你要巩固就不能掉下来,掉下来就糟了,不掉下来还不够,还要找到下一个跳跃,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产品它都要顾虑到这两点。

http://cfi.cn/newspage.aspx?id=20150604000349&p=2
35  Local / 媒体 / 跨境电商的风口,京东的阳谋 on: June 04, 2015, 07:12:32 AM
编者注:近日,京东在日本东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开放其全球购日本馆,结合之前开放的法国馆、韩国馆,京东自四月份上线全球购业务后,明显加快了跨境电商发展的步伐,本文就此想谈一谈京东此时发力跨境电商的缘由,或许跨境电商的这只现阶段风口上的猪,更是京东电商生态布局中借力发力的关键点。

跨境电商大潮势不可挡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那本名著《世界是平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定义了我们的生活注定要愈发扁平,来自互联网的浪潮往往一旦形成,便会势不可挡、风靡一时,跨境电商大潮想来也是如此。

说2014年是跨境电商元年这是没有异议的,这种火爆的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年,我的总结是这种火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新老平台纷纷加大跨境电商的布局,京东奔赴海外,全力开展海外直采;淘宝、亚马逊等平台推出专门的全球购频道;聚美、唯品会等垂直电商也增加了跨境电商的业务;更有洋码头、蜜淘等垂直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

二、强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将购买的欲望触角伸向了全世界,消费者对跨境电商消费愈加热衷。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9%。

三、风险投资对跨境电商的追捧,蜜芽宝贝、蜜淘、洋码头等企业分别获得了数千万至上亿元美金不等的风险投资,其中完成B轮融资的洋码头估值已接近10亿美元,更有数十家获得投资的跨境电商创业公司。

四、政策的支持,去年8月份国务院甚至颁布国六条,将在关税、物流、支付等环节给予跨境电商支持。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及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跨境电商平台自然“闻风而起”,而近期进口关税下降的政策暖风,估计也将刺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这么多因素,作为国内电商巨头的京东布局跨境电商应该说是理所当然,那么其布局跨境电商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京东布局跨境电商的原因

抛开跨境电商市场巨大的潜力不谈,从京东本身聊聊,为什么其要布局跨境电商。我认为原因有下:

首先,继续丰富B2C电商的外延。

传统的B2C市场趋于饱和,京东基本上将传统B2C电商做到了极致,除去自然增长,这就要求京东不断拓展其B2C电商的外延,而通过京东这一年来的业务部署,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渠道下沉,京东将其赖以自豪的配送队伍下沉到了四五六线城市及乡村;二是进军服务类电商领域,京东推出到家服务正是这一体现;三就是跨境电商,京东将通过整合全球商品来丰富其SKU。所以,京东发力跨境电商很大程度上是其扩张路上的必然。

其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升级。

由于京东是3C起家,其用户群体相对淘宝而言消费能力更强一些,简而言之,京东的用户群体里中产的比例更高一些。而近些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物流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等外在因素,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纷纷将购买欲伸向了国外,香港买奶粉、日本买马桶、朋友圈海外代购兴起都是这个原因。所以,继续满足其核心用户群体成为京东发展跨境电商的必然。

最后,充分释放其物流优势的价值。

京东与国内其它电商平台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给力的物流,而这种物流优势是没有完全释放的。传统海淘的一个劣势就是等待时间太长,京东全球购的解决之道是一方面利用其自营模式减小全球采购的时间成本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商品一旦到达海关,京东的物流就能发挥其优势,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从保税区到用户手中基本上与国内配送无差。

所以,从京东的发展战略、消费者需求升级、最大化其物流优势看,京东进军跨境电商是必然的。

跨境电商的模式之争

我们暂不去讨论现阶段跨境电商的竞争到底是蓝海还是日趋激烈的红海,笔者曾在《海淘成为潮流,买手的手能伸多远?》一文中分析过现阶段跨境电商的几大主要模式,主要为三种模式:自营模式、代购模式、买手模式。亚马逊全球购是典型的自营模式,亚马逊直接从全球采购,再通过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将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淘宝全球购是典型的代购模式,类似于淘宝C2C,只是传统的淘宝卖家变成了海外的留学生、海外华人等群体;淘世界、蜜淘的部分商品属于买手模式,平台方通过资质审核在海外招募买手,由买手筛选商品再放到平台上向消费者售卖。而京东则采取了一种混合的模式“自营+平台”,自营即海外直采,平台则依靠引进第三方商家入驻,两者互为补充,既丰富了平台的SKU也减少了京东本身的资金压力,可谓明智。

一直以来都有关于这几种模式的优劣之争。京东的自营模式是其B2C发展模式的一贯体现,自营模式能最大限度保证平台上商品质量的可靠,与此同时自营模式大批量采购还能节省运输成本,并有议价优势,当然前提是平台方需要有很强的资金实力;京东的平台模式通过对商家的资质审核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品质并且复制能力较强,而保税进口+京东自营物流的运用,则保障了时效性;淘宝全球购的代购模式能最大化丰富平台上商品的多样性,但商品质量保证不如自营和B2C平台的模式。买手模式通过买手的第一步筛选确保商品的基本品质,但有限的SKU和较高的成本是其劣势。总之,跨境电商的诸多模式各有优劣,但从长期发展看,代购模式的发展潜力明显强于买手模式,而京东独特的“自营+平台”模式在质量和物流上的保证,较代购模式更具优势。

京东与阿里的全面PK

不难发现,京东与阿里这两大电商巨头的PK越来越焦灼,京东做了POP开放平台业务,阿里的发展重心也从C2C的淘宝转向了B2C的天猫;双方都推出来全球购业务,京东要渠道下沉、阿里要进军农村;阿里借支付宝撬动互联网金融,京东借3C基因在众筹领域一枝独秀。回头看此次京东对跨境电商领域的出击,某个方面看也是与阿里PK的延续,而此次京东凭借其自营模式的优势及国内物流配送的优势,跨境电商的这只现阶段风口上的猪,更是京东电商生态布局中借力发力的关键点。京东能否拿下一局,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京东进军跨境电商领域,往小看是继续夯实其在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升级的需求;往大看,这契合了全球互联网化的大趋势,信息互通的低成本、人民币国际化的扩张、全球物流的贯通都给予跨境电商玩家新的机会。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426.shtm
36  Local / 媒体 / 打车软件集体被“喊停” ,法律边界在哪儿 on: June 04, 2015, 07:11:44 AM
打车软件集体“喊停” 近日,济南多辆出租车接到通知:全体驾驶员共同卸载各打车软件,6月1日各公司联合上路对打车软件卸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北京交管部门约谈滴滴负责人,指出其专车、快车业务违法。

打车软件为什么会突然被“喊停”?

据官方的解释,打车软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出租车的收入。不过到目前为止,法律上并没有要求禁止使用打车软件,而出租车公司与驾驶员之间也没有签订过不能使用打车软件。

大部分专车被“封杀”是因为没有道路经营许可证,给行业监管带来了问题。如驾驶员注册准入缺乏认证、提供加价议价功能、操作方式存在行车安全隐患、投诉争议处理困难等,影响了出租车行业运价体系和营运秩序。这也是“喊停”的重要原因。

出租车公司是否有权卸载司机手机的打车软件

司机的手机是司机的所有物,司机对其享有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司机有权对自己的所有物进行使用,支配。

司机下载打车软件是自由的,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同时也属于个人隐私,是为了增加收入。而且与出租车公司签订合同的时候也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打车软件。司机与出租车公司虽签订了租赁和劳动合同,但无权干涉司机的所有权。

在法律上虽然保护了司机的权利,但司机也不能滥用打车软件坑害消费者。不乱加价,不拒接,尊重消费者。做一个良心司机。

法规不完善还是不受重视

目前各类打车软件实行打车大补贴的投资策略,司机们都在忙着一手开车一手抢单子,忙的不亦乐乎。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规定,不得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司机朋友如果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打车软件,难免会涉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一次记2分。这是在中国对此行为的处罚。

在其他国家是怎样规定的呢?例如:在英国,开车打手机者可能面临“危险驾驶”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新加坡对开车打手机初犯者最高罚款为1000新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为2000新元,监禁1年。 由此可看出中国对于此类惩罚是最轻的,这也使得法律法规不受重视,令人堪忧啊。更令人担忧的是司机有权下载打车软件,同时也给了黑车钻空子的机会。据调查,有多名乘客用打车软件打到黑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不只是黑车,打车软件也一直在钻"法律的空子"。他们推出的“专车服务”就是租赁公司出车,劳务派遣公司出司机,司机开着租赁公司的车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规避了“黑车”,但在服务上的漏洞,很难取证。服务平台就很轻易的规避了责任。跟法律"擦边而过"。

打车软件的加价功能可能涉嫌违法同时忽略了弱势群体。用过打车软件的都知道,里面有一个加价功能就是给司机小费。这同时也给了司机挑顾客的“自由”。

长距离有补贴加价的单子比不加价的单子更有吸引力,因此不加价的单子容易被忽视,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虽然加价是双方自愿,但是出租车行业属于社会公用事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应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出租车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或变更需要经过听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征求乘客、出租车公司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私自加价这是涉嫌违法的。

个人认为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的发力点,应当集中在如何规范司机安全驾驶行为,以及如何遵守现行的营运规定,比如不拒载、不加价等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弱势群体,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打车软件。对于一些中小学生和老年人,他们不会用打车软件。这个不是选择性忽略,而是直接忽略的。从这点看是极为不公平的。

隐私被泄露,到底是谁的责任

众所周知,打车软件都需要进行网上支付,在进行支付时都牵涉到个人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许多个人信息,这不仅涉及到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还关系着用户银行卡的资金安全。

如果支付遇到信息泄露, 该向谁去追究法律责任?而且通过用户反馈,一些美女乘客甚至遭到司机的电话骚扰甚至威胁,原因是支付者用的是真实姓名和号码。这种行为严重的侵犯了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打车软件的漏洞已经侵犯了乘客的隐私权和生命财产安全,打车软件的运营商是否该从这方面着手修补,“喊停”的声音会不会小一点?

新兴互联网产物更应该懂法,打车软件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产物,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知法懂法,合理合法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中使用。但是从目前“喊停”的势头来看,似乎做的还远远不够,大家还是要以自己的安全为主,选择适合安全的软件。我想,如果国家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并且从法律上维护乘客的安全,大概就不会被“喊停”了吧!

作者:蒙蒙 | 来源:iDoNews专栏
37  Local / 媒体 / 技术将如何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on: June 04, 2015, 07:10:56 AM
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是一场国际文化和智力运动,其寻求通过开发广泛使用的技术来增强人类自身的智力、体力和心理。如果这些技术应用到我们的孩子身上,会带来哪些进步?有会引发哪些担忧呢?

科技似乎正颠覆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除了孩子们能用智能手机APP来阅读或者通过YouTube观看《芝麻街》之外,如今人们照顾孩子的方式似乎和20年前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我敢打赌,接下来20年里的改变将不会再这般缓慢了。超人类育儿时代正在拉开帷幕。我是去年意识到这一点的,因为那时儿科医生开始使用无声脑波耳机帮我刚出生24小时的孩子检测听力;而就在三年前,这家医院给我第一个孩子做听力检测时,还必须得将老掉牙的听力检测仪塞进耳朵,然后等着小家伙的反应。

通常来说,当有适用于成人们自己的新兴科技出现时,他们会更好奇而非怀疑。但当他们在考虑适用于孩子的新兴技术时,这些家长们则会变得十分警惕。好奇心开始被强大的保护机制所取代。话虽如此,越来越多的新奇科技却也正在被人们采用在育儿过程中。

事实上,这项关乎未来20年的展望就像科幻小说一样激进。比如说,美国广播公司(NBC)预计到2017年,很多人会芯片化。目前,人们植入的大部分芯片被用于恢复听力,也有少数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如癫痫。但是生物黑客们正逐渐将射频识别(RFID)芯片植入到自己体内。甚至连X基金会主席兼奇点大学联合创办人 Peter Diamandis在近来的一次演讲中也现场进行了这样的移植。

这样的科技让我十分激动,而我也正在考虑为我4岁大的女儿进行这样的植入。作为一个在Twitter或者其他社交网络上偶尔会被威胁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来说,我想对我孩子的行踪有更多的掌控。而这RFID芯片不但纤薄无害,而且能被智能手机定位。

当然,当我的女儿长大并开始逃课时,这芯片就将变得有用起来。尽管这可能听起来像过度控制,但是估计成千上万的父母们,特别是那些奉行虎妈主义的,都是这样想的。事实上,我觉得以后青少年们最隆重的庆祝典礼不是毕业或者生日,而是当父母允许他们将植入到体内的「追踪芯片」关掉或者完全移除的时候。

当然,没人会移除这些植入物。因为新一代的植入物(正在研发,几年后将投入使用)将不仅仅用于定位。它们将成为允许人们通过智能手机来获取心率,体温以及水合等身体日常代谢情况的医学奇迹承载物。

然而,目前一些超人类育儿技术已经投入使用。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他们最难熬的,因为他们得时刻确保孩子不会意外自杀。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指孩子出生一年内死亡,是这些意外中最让人感到害怕的。

每年大概有2000个孩子死于SIDS,但是新兴的穿戴设备正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一款供婴儿穿戴,叫做Owlet的短袜可以帮助收集婴儿的心跳,吸氧量和睡眠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智能手机或者供其他设备访问的云端。TempTraq是一种可以贴在孩子身上的轻便薄片,可以用于监视孩子的体温并将信息更新后发送到智能手机上,这种薄片今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CES)露面了。

同样在2015年的CES上,英特尔也带来了一款车座夹,它可以让家长知道是否意外地将孩子留在了车内 -- 一类在美国发生频率超出你想象的事故。

当然,由Huggies(好奇牌纸尿裤)生产的所谓的智能尿布也已经投入使用。这种尿布能通过传感器让你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尿裤子并且需要换尿布了。一家成功抵制住IndieGoGo竞争的公司,Pixie Scientific,正在研制一款尿布和配套的APP,以期能通知人们孩子是否遇到尿路感染,过度失水甚至绑架等问题。

一些技术完全解除了孩子们面对的危险。哪个父母不曾担心过自己的孩子是否坐在了酒驾司机的车里?反酒驾母亲联盟(MADD),美国最受欢迎的非营利组织之一,在避免人们酒驾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然而,MADD或许不会再如此受到关注了。当无人车变得更加普及时,它们每年将挽救成千上万大人和小孩的性命。事实上,我的孩子们将很可能不会再学习驾驶。他们不需要。汽车将完全地自动化。

那么距离技术真正改变人们育儿过程究竟还有多远呢?目前,发生在家庭教育,公立和私立教育间的冲突是一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争论。哪个选择更好?哪个选择将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最多的优势?当涉及到网上学习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了。比如说,网上学习允许人们通过电脑学习MIT的课程以获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将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因为人们将能够融入到这三种教育环境中去。

是的,这是一项在20年后将会过时的讨论。脑波耳机以及更先进的颅内植入技术将真正意义上导致教育的过时。利用心智上传技术,未来人们将能够直接将教育经验和知识技能下载到他们的大脑记忆中。

听起来匪夷所思?不。就在去年,跨越重洋的心灵感应已经得到实现。数十亿美元正被投入到EGG(脑电扫描),或者说脑电波解码与编码技术。最后,我们将找到真正能让我们把知识下载到大脑学习区域的技术和算法。人们将不用花费10年来练习莫扎特第五交响曲,而仅仅需要10秒钟来同步,然后就可以开始演奏了。这样一来,想想我们将节约多少时间?当然,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太多的练习来学习新的事物,同样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热爱,但他们定能掌握法语的语法(即使是中文,俄语和阿拉伯语也不在话下)

当然,提到超人类主义和儿童这个话题就必须要说一说人工培育良种婴儿。上个月,中国科学家利用CRISP技术在胚胎DNA的剪辑和修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事实上,他们的实验的确帮助了人工培育婴儿时代的探路者,而一直以来人们都明白,人工培育婴儿的时代终会到来。几年后,我们也许就能通过剪辑胚胎DNA,让后代拥有更高的智商,同时剪除遗传病。当然,我们也能选择孩子的眼睛,头发,肤色以及其他我们想让孩子获得的性状特征。

关于这种技术的争论是双重的。保守者或者宗教人士会同意我们改造自身以成为更加强大的生命形式吗?并且是否所有的人都能承受这费用?首先,修饰基因组的费用不会很便宜。其次,我认为常青藤教育经验的下载也会很贵(尽管那很可能比现在实际的教育要便宜得多)。那么,这些超人类育儿技术对于那些不能承担这些费用的人来说公平吗?

答案很简单:当然不公平。但是这种不公平是和治疗AIDS所需要的巨大花费所造成的不公平一样。成百上千的人因为承担不起治疗和药物的费用而死去。事实上,富人活的比穷人长久和充实得多,平均来说大约长1/4.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这场竞争变得公平呢?首先,别阻止技术发展。而是阻止不公平,并且开展一些让所有孩子都能拥有更好的体质和育儿设施的项目。在社会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想一些办法,让所有人都能从将改变孩子抚养方式并且改变世界的超人类主义科技中受益。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424.shtm
38  Local / 媒体 / 小米向左,魅族向右 on: June 04, 2015, 07:09:59 AM
向小米砍出这一刀的时机,魅族已经等了很久。

昨天下午魅族在北京发布了魅蓝note2,发布会异常地短,仅仅开了40分钟就宣告结束。看上去这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发布会,魅族只是发布了一款note产品的第二代,它的亮点是售价很低,仅有799元。但值得玩味的是,在第一代note刚刚发布半年,并且销售还不错的情况下,魅族决定将其全部停售,替换成比上一代价格低了200元的新产品。

一位魅族员工向《财经》透露,这款产品在内部被认为是「偏才」的定位和定价。「所有人都没料到我们敢这么玩,我们目的要直接拉开今年国产智能手机的价格战,掌握主动权。」

该员工说,在此之前,多数人都认为扔出第一个炮弹的会是小米。

无敌的小米并非没有对手,魅族是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华为和魅族都瞄准小米制定策略,不同的是,后者拥有独特而忠诚的粉丝群体,它甚至比小米更早拥有粉丝文化。它的创始人黄章进入这个行业已经13年,在小米成立之前,魅族所聚拢的粉丝论坛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论坛,遗憾的是,这家在国内最早主打产品和粉丝文化的南方手机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取得和小米一样的成功。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早期魅族发布手机,不开发布会和媒体见面会,简单在官网上更新一下就结束了。2012年MX2的发布是个转折点,魅族开始为新品举行大型发布会,他们的CEO白永祥聘请了职业人士来指导他如何在舞台上完成一次演讲。也便是从那时开始,魅族公开将小米视为竞争对手,并一直期待可以逆袭这位他们眼中的「效仿者」,如同一只在黑夜中等待许久的狼。

反观小米,今天的小米正处在它的巅峰时刻,估值超过了450亿美元,同时从去年推行的生态链策略也大获成功。在这种形势下,小米在一个月前推出售价2999元的小米note「安卓机皇」,无论从名字还是价格,都是这家充满野心的公司迈入下一个台阶的标志。

「安卓机皇」对于小米而言,是一个特殊的非常态的产品。它诞生的意义在于,在小米手机放量即将遭遇瓶颈时,通过推出高端手机来提高毛利率,并放大品牌溢价。但不能否认,这并非小米惯用的策略。当曲线一路上扬,小米希望迈步走上一个台阶时,它必然要抬起脚,这中间也必然会暴露出一个空档——note的低端由谁来占领?

魅族在此时发出了很不和谐的声音——发布799元的针对青年的Note产品,它用更高的性价比去颠覆同样定位于中低端的红米note,但这个产品在某些性能指标上比红米note更极致。小米的产品和用户金字塔是以「IT屌丝群体」为核心,而魅族试图以更加夸张、疯狂的性价比策略,努力去撬动这个金字塔底层的砖块。

从某种程度而言,魅族也许会给小米接下来的节奏带来一丝干扰。红米note1要不要继续降价?降多少?同时,小米马上要发布红米note2,小米内部初步的想法也是给出一个「丧心病狂」的定价。但有了799的魅蓝note在前,这个定价是比799更高还是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魅族收割的不仅仅是Note这个产品线的墙角,那只是策略之一。

从去年开始,魅族正在进行和小米一样的产业链布局。与小米频繁向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入股不同,魅族一手拉拢阿里、海尔这样的巨头,一手拉拢那些未被小米选中的硬件创业公司。

魅族副总裁李楠告诉记者,海尔是小米推过来的,他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回潮」。这是一个非常有哲学意味的比喻,巨浪之下必有反作用力,高歌猛进之下必有阴影。

”你拿走了行业中70%的利润和好处,我就和剩下的30%合作,那些恨你的力量,我与他们合作。“一位魅族的中层告诉《财经》。「你做高端我打低端;你是机皇我推良品;你提价格,我大谈产品;你入股美的,我拉拢海尔;你入股一家创业公司,我与剩下99家结盟。」

魅族此次不仅是在产品上打小米空档,更是在战略、合作、联盟关系上打对手的空档。在昨天的发布会中,魅族和往常很不一样,它只字未提小米,它故意回避曾经公开的抨击对象,但是,现场处处弥漫着对抗的气氛,无时无刻充满着不被言说的比较,一种恶作剧般的快乐。

但回到现实,魅族体量毕竟有限,时至今日白永祥还将魅族定位为一家「小公司」,而它的对手则越来越庞大和无所不能。公允地说,这是一次战略意图非常清晰的行动,但它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今年所有手机厂商的一致观点都是,如果手机销量进不了千万,明年都没法儿玩,洗洗睡好了。」上述魅族员工说,所以这场仗他们一定要打,无非是拿了阿里4.5亿美元之后更激进、也更有底气了。他们今年给魅蓝note2的销量预计是1999万。

在昨天发布会结束后的采访中,一位记者问白永祥为什么魅蓝note2没有推出全网通?白永祥回答地很坦白,他说,是因为成本原因。可想而知,今天这个价格,几乎已经到了他们可以承受的极限,不能再提高一点点的成本。

对于这家公司也是如此——现在的精神状态一定是紧绷的,它快把自己逼到极限了。

作者:宋炜 | 来源:财经十一人
39  Local / 媒体 / 创业者该如何面对移动化2.0时代 on: June 04, 2015, 07:08:27 AM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就得先搞明白移动化2.0时代究竟是怎么回事。在移动化1.0时代,手机品牌是核心,例如诺基亚,系统偏于封闭,手机品牌不仅提供硬件终端,也主导了内置应用的开发,本地化应用是主要的应用模式。所谓的移动化2.0时代我认为是一个平台+应用的时代,设备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应用服务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

HTML5很可能成为新平台的基础,云计算成为主流的趋势,基于HTML5的应用将会成为主流的应用模式。移动化2.0时代不仅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更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受到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驱动,移动终端将同这三者结合,形成新的智能化模式,这对整个产业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企业在面对移动化2.0时代时,经常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因为从本质上很多企业都没有搞清楚移动化2.0时代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还在谈论的是移动互联网。其实企业看问题应该有自己的眼光和格局,不应该拘泥于当下,多屏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PC、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都将以设备的形式接入互联网。如何在这些设备的入口——屏幕上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才是企业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屏幕这个入口处不做好相应的准备会导致大量的用户流失,根据数据反映,亚马逊首页访问的时间每增加0.1毫秒,营业收入将降低100万美元。给用户带来最佳的浏览体验才是企业需要走出来的第一步。

而提高用户体验的另一方式就是O2O了,在线上发起交易,在线下完成交易,这种模式在既方便了用户购物的同时,完成了用户对商品的体验,这才是企业在面对移动化2.0时代时最有效的应对方法。在移动化2.0时代,所有的互联网业务都是O2O,不仅仅是电子商务,包括社交网络在内都是O2O的操作,线上相识、线下相聚的模式也为社交网络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企业在应用的开发方面也应符合大趋势的变化,Facebook开始将API开在网页而不是平台上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新时代应用的焦点也将从本地开始转向网页,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时代即将到来。基于云平台的网页应用开发将会越来越多,目前的本地应用模式将渐渐落幕。以目前主流的两大开发平台而论,iOS生态环境太封闭,大部分开发者无法从中获得盈利,而Android平台虽然开放性足够,但版本繁多、应用分发渠道混乱,经常让开发者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企业在面对移动化2.0时代时,应该清楚的看到云平台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基于云端的O2O服务才具备未来的市场竞争潜力,只有基于云平台,才能为你的消费者带来最人性化、最贴近实际生活的互联网体验。

作者:云起 | 来源:iDoNews专栏
40  Local / 媒体 / [20150604]金融机构对比特币技术兴致盎然 on: June 04, 2015, 07:06:36 AM
当前数字货币正逐步获得主流货币的认可,金融机构对比特币技术愈加感兴趣。在此之前,大多数的政府都参与了了解数字货币如何超越目前的货币体系。

具体来说,比特币背后的技术革新和区块链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核心技术有多种应用,比如创建不变信息的安全数据库以及跟踪数字文件传输。

比特币技术背后的创意

比特币的特征是区块链,这是记录数字货币交易的公开总账。每一次交易都会经历验证的过程,在这一期间计算机将区块加到区块链之前会进行复杂的算法。

“区块链是我们这个时代金融领域的挑战,” 数字资产控股的首席执行官Blythe说。“这会改变世界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

几大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承认比特币技术的潜力,包括希捷,纳斯达克,库存积压,IBM,三星,瑞银,巴克莱银行,桑坦德银行,和英特尔。另外,为回应英国政府要求提供数字货币的更多信息,Accenture和花旗公司提交了比特币相关的建议。就在最近,Seagate投资了Ripple Labs,这是他成为比特币领域的积极参与者。除此之外,IBM和三星公司表明,比特币技术为新兴的“物联网”设备(如智能家电)增加了安全性这一重要层面。

而数字货币本身,像比特币,对这些所有潜在的发展空间都留有余地,因为它似乎被限制在汇款的转运工具。尽管如此,有人认为随着基金和差价合约在主要交易所广受欢迎,投资者仍然可以受益于价格上涨及其波动。

网址:

http://www.newsbtc.com/2015/06/03/financial-institutions-show-interest-in-bitcoin-technology/

作者:Sarah Jenn

编译:Joanna@比特币中文网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