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们开始用区块链技术搞创作了
从石木、兽皮这些天然载体,到纸张、胶片等人工载体,再发展至线上的虚拟媒介,艺术的载体一直在变。
当很多人还没弄清楚以太坊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比特币又为何被资本市场如此青睐的时候,一群新世代的艺术家已经开始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艺术创作了。
其实区块链加艺术的概念并不新奇,早在几年前,一个名为 Crypto Art (加密艺术)的名词开始出现,指的是在区块链上记录的、可以用虚拟币进行交易的独特数字艺术作品。
每件虚拟艺术品都印有来自艺术家或创作者的证明以及持有者的记录,这就赋予了其全球唯一,不可篡改,不可复制的属性。
2018年情人节,知名摄影师 Kevin Abosch 把他的摄影作品 “The Forever Rose” 制作成了一件 Crypto Art ,卖出了100万美元的天价。
异步艺术 (Asynchronous Art) 则是一场新兴的实验性区块链艺术运动,它的诞生围绕着一个问题——“当艺术可以被编程时,它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简单来说, Asynchronous Art 可以算是 Crypto Art 的一个分支,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可以被篡改的。
启动于2020年2月25日的 Async.art 是第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重新编程的数字艺术交易平台,其首批作品由六副数字绘画组成,由两位开发者与十三位数字艺术家协同完成。
“First Supper” (最初的晚餐)就是其中第一幅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名字意味着参与其创作的艺术家是这股互联网艺术新浪潮中的第一批画家。
该幅作品由22个不同的图层组成,背景、角色、装饰、家具都对应着不同的图层。
每一个单独的图层 (Layer) 都由一位艺术家制作,并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标记,且都能分别出售给不同的买家,而整件艺术品 (Master) 则只能归某一个人持有。
除了艺术作品与其所有者关系的变更,所有者能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而导致作品能不断演化也是异步艺术的一大亮点。
一旦艺术品在区块链网络上被标记存在,系统将不断检查图层令牌的状态,整件艺术品的外观取决于每一图层所有者的操作。
每个图层除了由艺术家预设好的某些特定部分无法改变,余下部分都可以被其所有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具体的呈现形式与内容:
对图层旋转、缩放,调整透明度、色相和 RGB 值,有的图层甚至能被重新编程,改变人物的形象或根据实时的天气数据生成画面。
在 “First Supper” 中的 “Decentral Eyes ” 图层中,所有者就可以通过编程来循环切换不同加密货币业界大佬的形象,譬如 Andreas Antonopoulos 、 John McAfee 和 Vitalik Buterin …
从 0 ETH 起拍, “First Supper” 整幅作品如今被炒到了 103.4ETH (大约为13347美元)的高价,而其中最贵的图层 “Decentral Eyes” 最近的一次成交价格也高达 77 ETH (大约为9821美元)。
若是放在从前,人们根本无法想象有谁会为了虚拟的艺术作品掏那么一大笔钱,但把数字艺术放进了区块链技术的语境,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相比起传统的艺术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图像、影像、文字、音频形式存在的数字艺术作品,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帮助下,它们更容易传播、复制和存储。
但也恰恰因为这些因素,很难或者说是无法凸显数字艺术作品的稀缺性与唯一性,这正是数字艺术长期处于被冷落的尴尬状态的原因。
即便它的艺术价值再高,人们也不愿意为了随随便便就能在网上下载到的“艺术品”买单。
就好像《蒙娜丽莎》真迹的价值无法估量,而一张再高清的电子版《蒙娜丽莎》撑死也只能卖出个几美元。
所以除却艺术性,独特性和原创性也是决定一件艺术作品真正价值的地方,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数字艺术面临的这一窘境,充分探索了当代艺术与数字媒体交互的可能性。
“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这样说到。
参考原文:https://www.pingwest.com/a/20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