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18, 2024, 05:01:55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互联网对电影产业是灾难吗?  (Read 316 times)
jsgayo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76
Merit: 250


View Profile
April 21, 2015, 07:47:57 AM
 #1

“互联网可能会对传统电影业带来巨大灾难,从天使变成魔鬼。”在北京电影节的一个论坛上,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赵军如是说。

因为有互联网电商对传统零售业杀伤性打击的“前车之鉴”,也难怪某些电影人会发出这样的慨叹,这种恐惧心理情有可原。但是,互联网真的是电影产业的灾难吗?反正我不这样认为。

第一,在笔者看来,互联网工商的有序价格竞争不会扰乱电影业的传统定价体系,反而会拉低这个定价体系的标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得起电影。

互联网公司扰乱电影业的传统定价体系,是传统电影从业者对互联网担忧的主要理由。的确,当无序的竞争对传统定价体系发生冲击时,负面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是有序的冲击和改变呢?

如果是有序竞争,不但不会扰乱电影业的传统定价体系,反而会拉低这个定价体系的标准,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电影、想看电影,把电影票房的整体拉高。

近年来,国内电影票房节节升高,尤其是到了2015年,截至4月18日,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达到118亿,荧幕数量达到2700块。如果真的是互联网扰乱了电影业的传统定价体系,那还会有这么高的票房?

依我看,不赔钱的前提下,50元一张的电影票卖1万张,是不如40元的电影票卖2万张的,您说呢?

第二,在笔者看来,互联网为更多不能进入院线的电影导演和作品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拯救了很多作品和导演的生命。

互联网视频网站的火爆,为更多的电影人提供了机会。许多因为不同原因无法进入院线的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播,这给许多电影人提供了机会,尤其是锻炼的机会。连“烂片”都可以磨练演技,更何况是挑剔的互联网呢?而更有很多在互联网火爆后的作品,被改编成了大电影,比如《筷子兄弟之猛龙过江》、《十万个冷笑话》等等,比如正在运作中的《屌丝男士》等等。

记得几年之前,在希捷硬盘事件的时候,笔者曾经和一位因希捷硬盘事件受到损失的年轻导演交流过,那时他的作品还无法进入影院,而几年后,他的作品得以在某视频网站的一个青年导演计划中亮相。这,难道不是互联网的功劳?

第三,在笔者看来,有序版权规则之下,互联网会延长电影作品的生命活力,增加它的衍生价值。

诚然,盗版会害死电影产业,多年之前的“要盘不”让人心有余悸;而互联网视频行业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的版权纷争,也让人记忆犹新。但是,如果法规健全、惩治有力、公平有序,那互联网应该会大大延长电影作品的生命活力,增加它的衍生价值。

一些经典电影,在上映后很难会重新上演,除非有特殊的几年活动;而自己喜欢的某类电影,也不大可能会重新上演。

这样一来,除了去买碟片,互联网就成了让人们重温经典、重温记忆的最好摇篮。这样看的话,电影的生命力不是因此而更加长久了吗?而不管是付费还是依靠广告的免费,只要视频网站有完备的版权法规可以依据,那电影的价值链显然就被拉伸了许多。

第四,在笔者看来,互联网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导演、作品露出真实的自我,对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个促进。

电影是一种口碑产品,单靠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难度很大。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很难在去看电影之前知道这部电影究竟如何。但是有了互联网,一切就不同了。如今,我们几乎成了习惯,去影院之前先看看豆瓣的评分,然后再去看。

或者,看完后,去某个网站吐吐槽,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贬或褒。尽管,有时候会有虚假的东西,但是总体而言互联网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导演、作品露出真实的自我,这对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个不晓得促进。

我想,有的电影人害怕互联网,根本原因大概就是互联网是面照妖镜、会让人和妖无所遁形吧!

第五,在笔者看来,互联网营销方式让电影宣传和营销更加多样化。

几年之前,电影的宣传无非是海报、电视广告,或者是发布会。但现在,电影的互联网营销越发火爆,像《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第101次求婚》、《致青春》等电影的成功,均是互联网营销的典范。

尽管这里面会有些许缺憾,但这种营销方式无疑给电影宣传和营销增添了新的元素,让这个市场更加多元化,否则死气沉沉有什么意义?而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尽管在内容上颇受争议,但你不得不佩服它的粉丝营销方式。

既然《小时代》系列可以,那别的作品为何不可以?粉丝的力量,应该是无处不在吧?我希望我们在批评《小时代》系列的同时,更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

所以,互联网并非吞噬传统电影业的恶魔,反而是推进传统电影行业不断前行、不断强壮健康发展的健身教练,您说呢?另外,我还想提醒某些电影人,不要拍不出好作品就怪互联网嘛!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155.shtm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