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November 15, 2024, 09:34:21 AM *
News: Check out the artwork 1Dq created to commemorate this forum's 15th anniversary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文化解码】说理文体就该大行其道  (Read 312 times)
v0yager (OP)
Hero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518
Merit: 500



View Profile
June 27, 2015, 11:24:18 AM
 #1

我们要留给下一代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告别非理性话语,让说理成为明亮的对话!

近读丁晓原先生《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一书,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讨论中国早期报章说理文体的部分。对此贡献最著、最为人称道的是梁启超的“新文体”,又称“报章体”(语出谭嗣同)“时务文体”“新民体”(与梁启超所办刊物有关)。

现代公共说理需要有相应的写作形式,这种形式不是由文化传统自然而然传承给后人的,而是一种写作者(当然不是一个人)自觉创造的成果。“新文体”与今天报章说理应有的标准是有距离的,但其形成标志着现代说理的理念开始在中国撒下了成长发展的种子。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陈述了他的“新文体”:“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人们一般将此视为“新文体”一说的由来,强调的是思想上解放,精神上自由(与“自由谈”近义),但却未能点到说理文体的具体特征。

有论者认为,梁启超的“新文体”经由日本散文家德富苏峰的影响,受到“欧西文思”的滋养。“欧西文思”包括引入和运用新概念和西方的论述结构。新概念——如“责任”、“人生”、“独立”、“自由”、“进步”、“青年”等等——是蕴含新观念和新思维的新名词,但对论述结构并无直接影响。至于论述结构,有论者解释道,指的是“外国语法”,丁晓原认为,应该是指“逻辑性的增强”。其一是“长句的增多,表意趋于严密”,其二是“段落层次间意义关联紧密”。这样的表述仍不够具体,不足以让我们看到“新文体”的说理结构特征。

不妨以梁启超《呵旁观者文》(1900)一文来对他的“欧西文思”说理稍作说明。此文运用的是西方修辞学中常见的“六步说理”(当然可以根据需要来简约或扩充)。这六步分别是1.引介:引入话题(Entrance,introduction);2.分题(division);3.正题(confirmation);4.反题(confutation);5.铺成(分析)(amplification);6.结论(conclusion)。

引介是提出问题:“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分题是将人分为“旁观者”与“行责任者”。正题和反题是分别讲这两种人的不同。

铺成则是分析了六种“旁观”表现:浑沌派(“饥而食,饱而游,困而睡,觉而起,户以内即其小天地,争一钱可以陨身”)、为我派(“亡此国而无损于我,则我惟旁观而已”)、呜呼派(“‘束手待毙’一语是其真传。如见火之起,不务扑灭,而太息于火势之炽炎;如见人之溺,不思拯援,而痛恨于波涛之澎派”)、笑骂派(愤世嫉俗、喜笑怒骂,“既骂小人,亦骂君子;对老辈则骂其暮气已深,对青年则骂其躁进喜事”);暴弃派(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待时派(不作为地等待时来运转)。这六种表现的“旁观主义”其实亦可称为“犬儒主义”。

然后便是结论:对国家之事人人皆不应旁观,“国之兴也,我辈实躬享其荣;国之亡也,我辈实亲尝其惨。欲避无可避,欲逃无可逃,其荣也非他人之所得攘,其惨也非他人之所得代。言念及此,夫宁可旁观耶?夫宁可旁观耶?”

胡适曾说,梁启超的应用文体“既容易懂得,又容易模仿”(条件是先要懂得其论述结构)。在今天的说理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六步说理”的影响。例如,中学辩论说理的作文要求充分考虑到“反方立场”,因此基本章法格式是:一、介绍论题,需要告诉读者,辩论关于什么和持什么主张或立场。二、自己的主张和理由,需要充分证明。三、厘清反对一方的主张和理由,并逐条驳斥对方理由。四、结论。当然,第二、三两部分在不同程度的学生说理中可简可繁,在此姑且不论。

公共说理要求有基本的章法结构,是因为“理”是在条理分明、清晰有序的陈述中一步一步展开的,是一个让听者自己明白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灌输和强加于他人的结论。这样的说理形成于清末民初,成为当时“觉世之文”的一个特色,是现代理性在中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成就,我们今天可以温故知新。百多年前启蒙前辈筚路蓝缕,铸造了现代说理的话语文体,愿国人好好发扬 光大,告别非理性话语,让说理成为明亮的对话。

(作者为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