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9, 2024, 06:29:55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李克强为何再而三强调务必守住这条“底线”?  (Read 94 times)
kuogen (OP)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74
Merit: 10


View Profile
July 22, 2017, 01:11:45 PM
 #1

(原标题:李克强为何再而三强调务必守住这条“底线”?)
7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加重语气说了一句话:“我重点强调一点: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决不允许屡屡发生!”
当天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以更有效的救急救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深入实施”和“更有效”,意味着近年来全面建立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而这与公众的实际感受也是相符的。事实上,自2013年发生震惊全社会的河北农民“锯腿自救”事件后,中央财政便增加安排了临时救助专项补助资金,此后持续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去年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近千万人次。行之有效的临时救急救难制度,使得过去那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李克强为何再而三强调务必守住这条“底线”?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强来到陕西省安康市救助站看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流浪儿童。他说,我们要编实、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资料图)
早在2013年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就郑重要求各级政府务必兜住“底线”。当时会议讨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总理指出,这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避免陷入生存窘境,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
这里提出的“安全网”,可以视为一个重要的民生概念。它和实实在在的生活困境直接相关,往深了说,也与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相关。所谓良政就是让人们活得安全、活得有尊严。对民生“底线”的关切,就是对“人”的关切,体现的正是行大道的民本情怀。
2015年7月的一次常务会确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李克强在会上再次阐述了守住“底线”的意义:“为什么当冲破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时,会引发全社会如此广泛的关切?因为每个人都担心,自己未来会不会也遭遇同样的问题。我们把大病保险做好了,就能把社会的这条‘底线’兜住,也就能安定民心。”建立大病保险保障系统,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
也正是基于此理,“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被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多次就此专题部署。当年底,总理兑现承诺:除了由单位进行保障的企业职工、军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外,这一制度为全国10亿多城乡居民提供了保险保障。
应该说,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相比,临时救助更是一种凸显“兜底”的制度安排,是其他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达不到效果情况下的一种“应急”。最新一次常务会讨论这一议题时,李克强“再而三”提及要守住“社会道德底线”。这既是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进一步期许,也是向整个社会释放“定民心”的强烈信号。
说到底,这项名为“临时”的救急救难制度安排,背后是总理一以贯之的民生关怀。(陈翰咏)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