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5, 2024, 12:32:21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构建金融发展生态圈  (Read 54 times)
ZaCharyMay (OP)
Full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204
Merit: 100



View Profile
December 24, 2017, 05:08:03 AM
 #1

近年来,新金融、新科技领域快速拓展,为金融行业乃至实体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今年监管层多次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金融科技如何回归服务实体助力经济发展成为了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金融科技正成为全球新热点。支付结算、消费金融、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风控等平台快速发展。自兴起以来,创新是贯穿金融科技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为实体经济注入发展动力的关键。正如民商智惠执行董事梁笛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所言,金融科技的创新是让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因素。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而金融科技正推动金融行业进一步回归服务实体本源。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引领下,新兴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升级,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短板,优化了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了高效便捷、信息透明的金融生态圈的建立和运行。不过,梁笛也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回归实体经济一直存在两大痛点,一是如何聚焦客群和场景,二是如何提高效率。


输出自身技术能力,为传统金融机构搭建场景,提供流量入口以及大数据风控,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效率是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联手合作的一大契合点。可以看到,当前从客户、场景、风控等要素切入的新金融科技、金融业务和模式层出不穷,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在今年也迎来了爆发。


从京东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情况来看,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大连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均在今年与京东金融达成了合作,其合作的银行业机构目前已超过400家。

而民生电商的民商智惠平台也已成功对接中国民生银行、南京银行、紫金农商银行、山西太原晋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为其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信用卡APP等银行互联网产品提供定制化可配置的SAAS型场景营销科技系统。


从目前金融科技公司或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来看,除了各自发挥技术能力与资本实力外,双方还共同挖掘与布局金融场景、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研发技术,拓展客户群,提高服务体验,构建金融服务的闭环生态圈。


从民商智惠的服务模式来看,其通过自主研发的SAAS型基础电商平台、虚拟业务充值平台、魔方营销平台等为银行在自有微信公众号或APP中提供生活圈平台服务,可通过低成本投入促使客户群产生高频支付交易。同时,为理财客户搭建出积分回馈、生活圈消费券、理财收益提前兑换商品等多个理财权益的场景,实现将交易回归于消费场景,并通过场景产生新的交易消费,最终形成获客粘客的消费交易场景闭环。


科技是底层支撑,而场景是发挥机构技术能力的重要入口,“场景+金融+科技”是众多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增强金融服务场景粘性,提高风险识别维度,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风控、征信、营销、客服、智能投顾、反欺诈等是当前技术主要应用的场景,而这需要海量数据的使用。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等技术,多维度、多层次获取数据,并运用区块链等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数据的加密、存储与传输。
众所周知,数据的使用是把“双刃剑”。随着金融行业不断迈向互联网化与数字化,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与突出。《金融科技蓝皮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逐步投入使用,数据存储量的扩大及客户需求的增加对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及拓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已引起了金融科技企业、数据公司乃至监管机构的关注。现阶段,行业内也陆续出现了不少自律性联盟、组织,通过与政府机构、同业机构深化合作、共享信息,共建金融安全平台与数据监测平台。


在现阶段,众多金融科技企业正告别初期规模扩张的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迈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的发展时期,加速与传统金融机构融合。而在新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市场中众多金融科技企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批能力不足、原地踏步的企业将可能被兼并或是淘汰。


未来,依托自身的技术、人才、场景、流量优势,金融科技企业有望在移动金融、智能营销、风险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发挥所长,继续与传统金融机构深化合作。与此同时,业内普遍认为,金融科技手段还将进一步与行业监管结合,形成动态的、全方位的行业监管体系。
作者:李珮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kj/jrcx/201712/t20171223_130247.html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