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观察:大谈宪政抹黑中国?
一篇点名批评贺卫方、陈丹青的党刊文章引起知识分子的不安,他们担心"文革"似的的意识形态清洗运动重新降临。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场在中国高校展开的意识形态清洗运动已经开始,但是曾经相信中共已经告别"文革"知识分子颇为愕然,感到不能适应,正在进行谨慎的抗争。
去年十二月底,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出"重要指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随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文件,表示要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在高校教师的微信圈里,这则消息带来极大的不安。很多人表示不敢相信,"文革"的阴影重新降临。一些活跃的教师被朋友劝阻,暂停在媒体写作专栏。还有担任学院领导工作的教师,私下对朋友表示将尽快辞职,以躲避这场政治运动。多年来活跃在公共领域的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成为同行议论的重点。
似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上周六,贺卫方的名字出现在中共党刊《求是》杂志的官网《求是网》上。他和艺术家陈丹青成为一篇署名文章的批评对象,用来论证一些高校教师利用大学讲台抹黑中国。这篇署名为宁波市委宣传部徐岚的文章题目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作者说有那么一些人把抹黑中国当成时尚,无论真相如何,他们永远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与高校教育不可说毫无关系。文章说,高校教师通过微博、微信传播西化思想已经不是个例,指贺卫方在微博中大谈宪政,陈丹青在其微信公众帐号发文美化美国。
事实上陈丹青并没有开设微信公众号,被点名批评的文章为网民冒名发表。贺卫方则发表来数条进行谨慎的反驳,问大谈宪政何错之有,并称"真正抹黑中国的恰恰是这种打压言论的行为!"不少网民对《求是》的文章表达了抗议,认为这种以党刊扣帽子的方式与"文革"整人何其相似。
《 中国青年报 》发表了评论员曹林的文章《"批评"和"抹黑"不是一回事》,认为一个言论自由度较高、健康开放的社会,会对"批评"作尽可能宽松的解释,而对"抹黑"作严格的限定,宽容看待批评,而不会动辄将一种言论上升到"抹黑"的层面。
在中共官方媒体连续释放意识形态整风信息面前,这些抵制显得十分微弱,但是又显然代表着沉默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再一次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很多人对前途感到茫然。
有意思的是,那篇文章的作者,一位自称刚刚进入宣传部门的年轻姑娘,似乎不甘心做无名英雄,在微博上发文反驳批评意见。她的反驳文章充满了感情色彩,称不怕所有的侮辱与恐吓,"我会挺住,在这个有些浑浊的舆论场,我终将会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我坚信,德不孤,必有邻!"
最近,长期为中共辩护、抨击批评政府人士司马南到美国一家电视台主持节目,批评中国人权问题,让人对这类人士的意见产生更多的怀疑。跟大量隐藏在幕后的"五毛"(宣传部门雇佣的匿名网络评论员)不同,这些公开站出来拥护政府的人,包括正当红的周小平,得到了令人羡慕的光环,出名后还可以摇身一变。有人怀疑徐岚也想走这条路,但是也有人认为她接受了中共教育,真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http://www.dw.de/%E9%95%BF%E5%B9%B3%E8%A7%82%E5%AF%9F%E5%A4%A7%E8%B0%88%E5%AE%AA%E6%94%BF%E6%8A%B9%E9%BB%91%E4%B8%AD%E5%9B%BD/a-1822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