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April 26, 2024, 01:27:50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媒体评复旦人为抄袭门辩护:学会表达对母校的爱  (Read 256 times)
tencentcoin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364
Merit: 250



View Profile
June 01, 2015, 03:08:06 AM
 #1

自上月底推出校庆宣传片以来,复旦大学就因陷入“抄袭门”而备受舆论关注。昨日此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博正式就此事件发布致歉声明,认为视频《To My Light》涉嫌抄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学校声誉,伤害了大家的感情”。并表示接下来将启动相关调查,依据结果追究责任。
  在过去一周不到的时间中,此次“抄袭门”事件可谓一波三折,先是《To My Light》被指抄袭东京大学宣传片《Explorer》,校方回应称“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此说法此后遭遇广泛质疑,在舆论压力之下,校方换上的完整版校庆宣传片,竟再次遭遇吐槽,被质疑在结尾阶段有复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的嫌疑。此次复旦大学方面发布致歉声明,及时回应质疑并主动承认错误,终于让事件告一段落。回顾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校方受到舆论指摘以及由此衍生出新的议题,其间出现的诸多舆论交锋值得回味。
  类似“抄袭门”这样的事件往往容易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响,而此次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涉事方是国内的知名高校。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高校虽非世间净土,但毕竟是精英聚集之地,其所为应能守住底线。外界对此次“抄袭门”事件不依不饶,是对校方失望情绪的大爆发。站在校方和宣传片制作人的角度看,理应诚恳接受外界的批评。总体来看,校方在此期间及时作出回应,较好地应对了这场危机。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遭受持续的质疑后,不少人或媒体试图就批评展开纠偏,由此引发了为此次“抄袭门”事件洗地的质疑,事件因此陷入二次发酵。
  比如有媒体关注宣传片制作人的境遇,提到在遭遇外界的质疑后,作者“无助、脆弱、让人同情”,并间接声讨网络暴力。根据过往的经验,这种“关怀”有着理性气质— 舆论在批评一个事件如果用力过猛,主张“理性”的声音就显得极为必要,那时剧情往往就会反转,本来应该受到批评的人反而会受到舆论的同情。的确,很多时候都有必要对情绪化的吐槽展开批评,但问题是谁在纠偏,其所言是否有依据?如果纠偏者带着私人感情而不是出于公共理性去介入讨论,恐怕只会事与愿违,而如果他所针对的批评(比如网络暴力)名不副实,其主张的价值当然也会受到折损。
  很多对复旦大学有感情的人对这所高校如今的处境感到惋惜,疑惑为何外界附加如此多的批评,对于在此期间出现的所谓“网络暴力”更是痛心疾首,于是出现了针对批评的批评。这次抄袭事件发生后,不排除有额外的污水倒向这所学校,新闻媒体或者出于母校情结的个人针锋相对为复旦大学说话似乎因此显得顺理成章。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不合适的时机作出类似的举动容易产生护短的嫌疑,不仅作用有限,反而可能会让事件应对再次陷入被动。
  批评者在介入公共事件的讨论时,难免会有个人感情的影响,这种影响越大,其主张的价值就越容易受到质疑。面对一个与自身存在利益或者感情关联的公共事件,应该在个人感情和公共理性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过去人们常常辩论公共关怀的表达方式,一种典型的说法是批评恰恰能表达感情,因为“怒其不争”,因为当下的批评是为了今后的进步。这种批评逻辑放在此次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事件同样合适,和复旦大学有利益关联或者彼此之间有感情纽带的个体或机构,在这样的节点应该做的是批判与鞭策,而不是组成“校友队”为母校讨说法。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批有母校情结而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抄袭门”伤害了谁的感情?“全国人民”恐怕不会受伤,爱复旦的你恰恰伤得最深,而弥补这种伤痕的做法,只能是批判加勉励,避免重蹈覆辙。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