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May 24, 2024, 12:38:17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89 »
101  Local / 媒体 / [20150527]与《数字黄金》作者Nathaniel Popper对话 on: May 27, 2015, 06:49:09 AM
很多人将比特币描述为货币的互联网。但数字货币的发展处在早期阶段,于1994年的互联网十分相似。

新技术短而动荡的历史构成了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数字黄金:比特币与无业者和百万富翁赚钱的内幕》,这本书由纵横硅谷和华尔街的《纽约时报》记者Nathaniel Popper撰写。

Popper说:“在1994年要想知道谁将成为互联网巨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公司做大之后就消失了,而且现在多数大公司在那之后就没有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了这本书作为科技的一个历史记录。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看谁更重要而是为了了解比特币怎样诞生,以及谁是比特币领域的重要人物。这在互联网最初发展的前几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尤其是就如何创新而言。”

“数字黄金”详细说明了比特币丰富多彩的历史,在2008年11月,一个称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虚拟货币比特币之父,现年65岁)的未知人物创造了其神秘的起源。这本书追溯到比特币的极客阶段——这时它还是一个专属于程序员的事物;其解放阶段——这期间几个最大的推手因为这个金融系统不在政府掌控而被比特币吸引;还有其非法阶段——这期间大量比特币交易都是在像“丝绸之路”这样的地下商场中用于非法交易。

Popper还记录了一些早期惨败的经历,比如比特币的第一大交易所——Mt. Gox,损失了约4.6亿美元且比特币宣告破产。但是渐渐地,比特币受到了硅谷主导者的青睐。在最后一个章节,他们中的几个人在 Pantera Capital公司(一家专注于货币的风险资本公司)领袖Dan Moorhead在塔霍湖(Lake Tahoe,美国湖泊)的度假屋里汇合,他们有所选择但还是与原始的比特币格格不入。2014年3月是这本书的结束点,比特币以大量资金推出了创始公司,如Xapo公司,它从LinkedIn创始人莱德·霍夫曼和贝宝(Palpay)创始人Max Levchin那里筹集到了2000万美元。Xapo 的创始人Wences Casares成功劝服比尔盖茨在其工作中使用电子货币,这绝对是一个小胜利。

我不想再告诉你更多关于这本书的东西以此破坏你对它的印象。我就比特币和电子货币在我们未来的财政前景中所扮演的角色采访了Popper:

你所看到的电子货币在我们如何处理财务方面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只有钱本身才能在任何地方很便宜地迅速汇兑,而且不需要通过中央机构准许或拒绝以此增加风险。

这对于在很远或很近的距离内传送钱来说是很有利的,就好比把钱递给桌子对面的朋友一样。人们认为比特币取代了现金,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你所看到的全部优点,主要是因为现金确实做得很好。而数码世界里也可以创造一些作为现金的东西。

比特币已经度过了其非法阶段了吗?

由于其开放性,比特币将继续被可疑的人利用。在某些方面,和现金相比的确比较好。比特币使用者爱说非法交易的主要中介可能仍然是100美元的钞票,因为它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进行交易,这是不能被追踪的,而且比特币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就像现金一样,非法的东西会成为生态系统的一小部分。但在早期,这种非法的东西是比特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在比特币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很多人都想淡化这一点。

另一种电子货币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吗?

比特币网络的潜在脆弱性正是银行在调查的东西。这似乎令很多人十分兴奋,但它也有一些问题,而且他们还没有想出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以及如何获取其他计算机网络的信任支持。

比特币矿工保持着这一系统持续运行。对于中国50%的比特币挖矿公司来说,政府可能会突然袭击,并告诉他们要关闭所有关于比特币的交易。这的确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但是,比特币在人们愿意使用它的方面做得很成功。比特币的先动优势是其他货币很难超越的。

转自:金评媒

网址:http://www.btcside.com/new/detail/3912
102  Local / 媒体 / [20150527]纪录片《比特币生活》发布官方预告 on: May 27, 2015, 06:47:13 AM
在最初拍摄的两年后,纪录片《比特币生活》的官方预告片已经发布了。

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由Beccy和Austin Craig主演,讲述的是这对新婚夫妇在为期100天的时间内用比特币支付他们所有的需求。2013年,Craig夫妇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最终获得Kickstarter 的70000美元资金,制作宣传影片。

这部预告片以蒙太奇的方式开场,展现了这对夫妇的旅行的情景,还穿插了分析比特币技的新闻剪报。接着,Fusion资深编辑Kashmir Hill也登场为故事制造了悬念。

Hill 说:“当我第一次听说Austin和Beccy要靠比特币一连生活三个月,我很为他们担心。”

Craigs夫妇表示,他们希望在今年夏天举行电影放映。

作者:Pete Rizzo

编译:cici@比特币中文网

网址:http://www.coindesk.com/life-on-bitcoin-documentary-trailer/
103  Local / 媒体 / [20150527]埃森哲:英政府应监管比特币钱包 on: May 27, 2015, 06:42:22 AM
CoinDesk获得的一份文件中显示埃森哲公司在响应英国财政部索要数字货币信息的要求时,建议英国政府应该对比特币钱包实行监管,运用与银行账户同样的监管和标识要求。埃森哲是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和技术服务供应商,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文件日期为2014年12月,可以看出公司对待数字货币的态度是很积极的,并且突出强调了数字货币所具有的潜力。

埃森哲说道:

“虽然数字货币还在开发和使用的早期阶段,但是它们会一直存在并发展下去,该技术具有重塑金融服务诸多方面的潜力。”
然而,该文件也承认数字货币存在很多风险,包括价格波动、缺乏消费者保护和潜在的资金损失(例如遗忘私钥,或被他人通过欺诈获得访问权)。

建议监管
 
埃森哲认为,牵扯洗钱这一违法行为是目前比特币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埃森哲呼吁政府监管比特币钱包,将用于银行账户的标识要求也运用到比特币钱包上。

文件中说道:“各国政府要求银行账户必须可识别(通过给帐户命名以及运用了解你的客户这一原则),那么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要求数字货币钱包,因为命名的、可识别的数字货币钱包是一个安全合法的数字货币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

文件中接着提出建立一个中心化的权威机构来监督数字货币钱包的使用情况。

埃森哲在文件中反复强调,监管应该局限在数字货币钱包上,而不应该将其扩大到数字货币上。所创建的任何规定都必须是合理和相称的,明确数字货币钱包使用者应承担的责任。

文件中继续说道:

“严苛的监管制度(或历史框架)可能会扼杀创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专门为数字货币的发展建立一套灵活的监管制度,以促进数字货币经济的增长。”

有限措施
 
在这份16页的文件中,埃森哲建议政府采取的有限措施中包括:

• 实行监管,以使数字货币钱包可以被唯一识别和认可,比如能通过“了解你的客户”这一原则来认可

• 授权给一些组织(即授权给数字货币钱包机构,比如银行),以便于统一为数字货币钱包提供身份检查和验证服务

• 提供明确的规则和责任框架,以帮助数字货币钱包市场的参与者了解如何规范使用数字货币钱包,防止金融犯罪(反洗钱原则和制裁)。

该文件称,上述措施将促进数字货币经济安全合法地发展。

黑色经济
 
文件中指出,在监管之下,比特币用户仍然能够以匿名的方式来操作数字货币钱包,但这些操作将被排除在“合法经济”之外,并驻留在“黑色经济”地带。

由于有区块链作为记账系统,所有的比特币交易都会被记录下来,甚至包括那些发生在“黑色经济”地带中的交易。

埃森哲说,这不仅有助于执法和匿名交易的取证分析,也将使不法分子利用数字货币在黑色经济地带进行洗钱的违法行为变得困难。

 建立权威机构
 

埃森哲提出创建一个授权的数字货币钱包机构名单,类似于授权支付机构名单。

这些机构将由一个中央机构统一监管,如FCA,这些机构的职责包括:

• 发行数字货币钱包,并通过KYC(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检查和确认数字货币钱包的主人

• 保持每个数字货币钱包处于合规状态

• 监控数字货币的钱包使用,以确认付款是在可识别的数字货币钱包之间发生的

• 监控交易,以遵循制裁名单

• 冻结可疑的数字货币钱包

 
鼓励银行参与
 
埃森哲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英国银行不大可能顺利地开展数字货币业务,那么就会进一步阻碍支付领域的创新,导致加密货币公司流向国外。

该文件称银行实际上非常支持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初创公司的发展,只是银行不愿意暴露自己以防止受到英国政府的处罚和国际监管机构的反洗钱和制裁违规行为的审查。它补充说:

“客户从初创公司中获得收益与他们所面临的风险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实验区块链技术

在接受CoinDesk采访时,埃森哲发言人解释了为什么其公司决定响应政府索要数字货币信息的要求。

她说,数字货币对公司的金融服务客户非常重要,所以埃森哲收集了这方面的观点。该发言人补充说:

“目前,我们的技术实验室正在实验区块链技术,以测试关乎客户利益的用例。磋商是一个与政府分享我们思想的机会,并有助于在数字货币监管问题上进行讨论。”
上周,CoinDesk透露花旗银行响应政府索要数字货币信息的要求时建议英国政府应创建自己的数字货币。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accenture-uk-government-should-regulate-bitcoin-wallets/
作者:Emily Spaven
译者:printemps
稿源(译者):巴比特资讯( http://www.8btc.com/accenture
104  Local / 媒体 / 爱拼车杨洋:我们是如何从风口上跌落的 on: May 27, 2015, 03:28:54 AM
5月26日,拼车服务公司爱拼车发布公告称,将在6月5日0时关闭服务器,停止所有服务支持。外界猜测爱拼车关门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不过,爱拼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洋表示,放弃是因为拼车业务格局已定。

在杨洋看来,拼车行业已被资本掌控,滴滴快的、Uber等巨头的入局几乎对小团队判了死刑,“没有人会在两个百亿美金巨头打仗的时候再去投资一家小公司了”。而在巨头之外,嘀嗒拼车、51用车、天天用车等有着易车、百度背景的创业公司也都战斗力不俗。爱拼车选择放弃,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爱拼车的故事可能也代表着很多创业者的共同处境,那就是:虽然走上了风口,但因为自身壁垒不高,当巨头来战的时候,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了乌有。

创业不易,但愿爱拼车团队能在别的领域找到自己的春天。

1、直面失败 从容放弃

大家好,我是爱拼车联合创始人杨洋,爱拼车对外公布停止服务的消息已经被各类媒体用各种版本演绎的很悲壮了,对于公司创始人来说我们已经在规划新的项目,我们不会因为爱拼车的业务停止而停止了我们的梦想。

在杭州这个充满创业氛围的城市,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团队都是在经历过多次项目失败之后成立了一些卓越的公司。当然,我们也是很感性的,这个感性不是团队在一起抱头痛哭,而是选择勇敢,我认为真正的勇敢不是做一些莽撞的事情,而是直面失败,从容的放弃。

2、缘起拼车 意外来得太快

从选择爱拼车这个项目的第一天我们就知道这个行业不容易,2013年9月注册公司,第一道难关是政策,那时候国内做移动端拼车业务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各地政府都不支持拼车出行,更不支持分摊费用的拼车,当我们得知北京市交通部门要发出一份关于《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机会,加快了产品开发。

大家都知道我们三个合伙人都来自阿里巴巴,阿里人有个特点,很能打仗,当时我们看到滴滴打车已经做的风声水起,就考虑过未来会有竞争,但是考虑到出租车行业体量够大,嘀嘀一时间难以覆盖更大的拼车市场,想先在拼车领域快速成长,未来再做计划。但是黑天鹅效应是如法让人预测的,意外总是来的太快。

3、起步维艰 那个夏天晒得很黑

爱拼车第一个版本我们自己称之为1.0黄页模式,产品只是给车主和乘客提供了发布拼车需求的入口。新产品上线冷启动是最难做的,我们好几个早期员工每天在58,赶集,各类拼车网站手工复制再录入别人家的用户拼车信息到爱拼车平台,甚至帮忙撮合拼车。

我们发现很多用户之间达成了拼车意向但是没有实际出行,我们电话回访发现很多用户都是线路不匹配,导致达成率低、爽约等。我们团队在春节期间做了一个大胆的改变,取消了车主发布线路的功能,我们认为车主是提供服务的一方,乘客是需求方,作为一个平台,我们应该满足需求方。

这也是早期在阿里的时候马云经常问我们,谁是客户,谁是用户,平台应该先满足谁的需求问题。于是我们2.0标准线路模式就开始了,同时在杭州开始尝试地面推广,我们在杭州签约了200多家洗车店,通过免费洗车获取车主,为了加快速度获取车主,我们在杭州6个汽车年检站驻扎了13个员工进行车主端的推广,当然我也经常去,强烈的阳光和高温加上汽车尾气,在汽车年检站的那一个夏天,我们都晒的很黑很黑,每天每天5瓶水,两套衣服,2个充电宝,500张车主传单,再加上我们和杭州各汽车电台合作推出了”杭州拼车月“活动,我们一共获得了杭州2200名注册司机。

记得那时候每个推广人员每天早上去公交站发300张传单,然后去汽车年检站抓取15辆车,晚上再去公交再发300张传单推广乘客,结合苹果核安卓的线上下载商店的免费推广技巧,我们的产品开始有流量了,也顺利拿到了A轮投资。

4、一度领先 梦想成为独角兽

在用户开始增长的时候,我们在用户分析数据,发现用户之间达成订单之后取消率很高,我们发现,做为拼车平台车主和乘客之间的议价是非常难平衡的一件事,乘客会拿公交车的价格和车主商量,车主会拿出租车的价格给乘客报价,我们认为定价权必须把握在平台方,于是我们定下了2元每公里的价格。我们称之为爱拼车3.0模式的标准定价模式。

 我们还做了行业内很领先的线路匹配,单点,双点,模糊匹配等技术算法,经过3个大版本和几个小版本的进化,爱拼车已经是行业内拼车成功率最高的平台,在没有大量用户数和补贴的情况下拼车成功率达到40%以上。我们一路高歌,以为这个领域我们能成为新的独角兽企业了。

5、分心P2P租车 顾此失彼

因为资本的高度关注,我们手上钱也足够,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我们决定孵化一个新项目"多诺租车”这也是一个分享经济的代表业务,我们计划在全国大型的机场建设我们的汽车租赁点,车辆来源是由离岗的车主提供,我们希望那些开车去机场的车主们把车交给我们,然后再租给落地本城市需要租车的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还车。

当车主回来取车的时候,他的车已经帮他赚取了可观的收益而且还省下了机场停车费。国内称这类业务叫P2P租车。于是我们立刻组建了团队覆盖了北上广深杭这五个城市的机场。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大概5个月时间,一共租出去了10多次车,我们花掉几百万人民币的同时,爱拼车业务没有进入快速增长。

6、Uber滴滴发力 天变了

结束了租车业务之后,我们再次专注在拼车业务上,因为之前基础打的好,拼车还是保持领先的优势,我们把租车市场团队就地转化为拼车的团队直接在北上广深开始地面推广,还是那句话,阿里人不怕打仗,北京市场团队快速在首都机场撕开了口子,4个月时间拿下了近2000名司机。在首都机场各大航空公司的空姐成了我们的忠实用户。在首都机场一天的订单量就能过万。

其他城市也抓住重点区域开打,快速俘获了大量司机。春节过后,我们又到账了一笔融资,我们启动了拼车行业的第一次疯狂补贴,一个司机每天能获得600元左右的收入。乘客端我们各种优惠券,企业福利包,1元拼全城活动,打的风生水起,订单量每天都会把台服务器撑爆,真的,每天都宕机。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滴滴快的合并了,UBER在杭州砸出更巨额的补贴,我们开始觉得天变了。

于是我们加紧融资,之前每天上门的投资人都变的不再热情,他们知道这个行业已经是资本掌控格局了,没有人会在两个百亿美金巨头打仗的时候再去投资一家小公司了。

7、回头无用 离场再起

很多成功的公司是无法复制的,在合适的市场环境做了合适的业务,这些都学不来。失败的公司,在不同人看来有不同的失败原因,我们自己知道,哪里不好,再回头无用。

勇敢的面对失败,快速再起项目,只要不离场,就没有输赢,这就是创业者心态。爱拼车一路走来,团队,用户,有太多太对感人的点滴,无法全部描述,珍藏在心,再起。

来源:网易科技
105  Local / 媒体 / 问责运营商,为何只能靠总理 on: May 27, 2015, 03:28:09 AM
这两个月应该是三大运营商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从李克强问责宽带速度慢、费用高,国务院工信部跟进出台《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后,李克强再次在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呼吁降低漫游费。

而各大媒体也趁势造势轮番的轰炸三大运营商的不作为、漫游贵、提速降价措施不得人心,新华社甚至三次发文质疑运营商,例如最新的一篇《漫游费已任性多年 终结要等谁发话?》

一直以来,三大运营商在身份和地位上就几乎与老百姓的服务者无关,而这两个月无疑是将三大运营商摆明了推到人民的对立面。

如此压力和权威性让它们根本没有删除负面消息的能力,只能祈祷来一场灾难或者一场重大的庆典哪怕一个节假日让公众的注意力适当的转移。为什么这么讲?让我们回到08年:

漫游费的七年之痒

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降低移动通信漫游费资费标准。

而最终在2月13号,运营商达成共识将漫游费上限下调。不过在这之前,自2007年4月开始,关于漫游费调整的网络调研就开始了。从网络调研、专家调研、会计师事务所成本核算到召开听证会、乃至最终确定实施方案,历时达10月之久。

现在看过去,当时运营商降低上限的举措同样是比较敷衍的。但是为什么国家政府和群众不再继续呼吁进一步降低费用问责运营商了呢?汶川地震和奥运会。

经过七年时间的发展,漫游费仍旧是李克强总理口中的“太贵了”,可见,在这七年里,并非没有人呼吁,没有人问责,只是没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关注凝聚力。不督促就不干活,这也许是三大运营商这几十年发展的一个最好注脚。

而对于漫游费,近日网站ars technica刊载了一篇美国记者Cyrus Farivar的吐槽美国运营商收费贵的文章《Here’s how badly we’re getting ripped off by our mobile phone providers》(我们是如何被运营商蹂躏的)。

文章中作者举出了一个英国运营商Three的例子,Three有一款月租费为20英镑的SIM卡套餐,其中包含了无限流量,无限短信,以及200分钟的通话时长,而这200分钟的通话可以在Three所支持的十几个国家(包括作者所在的美国)之内免费漫游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而20英镑的价格几乎是美国移动套餐平均价格的三分之二。

反观我国运营商出国动辄几块甚至十几块一分钟的国际漫游费用,甚至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让我们体验免费漫游的业务。反倒是哪怕住在离广东稍微近一点的联通用户还会被莫名收取几千块钱的跨省漫游费。

也许有人还是会用中国国土面积大这样的理由来解释,那么Three在美国同样免费漫游又是该怎么解释呢?是Three用了更高级的基站技术还是美国的基站网络更发达呢?国土面积大小不是漫游费高昂的理由。

而只有当我们的国家机关甚至国家领导人亲口说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媒体才有勇气进行报道和跟进,运营商才会将口号付诸实践的现状值得人们深思。

最后的话:

但是,对于建立基站有一股不可忽视的阻挠力量,就是一部分人的愚昧和无知。前日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相关分公司联合署名,宣布停闭中山市港口镇邮政服务大楼附近的基站服务。

公告称:“2014年11月份以来,本地部分居民多次投诉,强烈要求关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位于港口镇邮政局大楼及附近的移动通信基站,虽经港口镇政府部门、居委会及通信运营商多番沟通、解释,但仍无法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民仍然强烈要求停闭和搬迁基站,部分村民的行为甚至严重影响了通信基站的正常运营和基站业主的正常工作生活。”

在反对的人中,甚至有人说出“我们有两个要求,一是基站搬起走,二是同时为使用移动的用户解决信号问题。”这样荒谬的要求可能也就是这些人才会想出来的。

这种人绝对不是少数,而他们的存在也确实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营商的建站成本。

作者:凯铭 | 来源:iDoNews 专栏
106  Local / 媒体 / Re: 狱中黄光裕:获改造标兵称号 特殊通道掌控国美 on: May 27, 2015, 03:11:19 AM
  复出猜想:狱中七年,江湖已变?


  黄光裕入狱之后的几年中,国美一直受困于内耗纷争,频繁改弦易辙,战略摇摆不定,既错失了家电发展的黄金时代,也错失了过去打拼下来的大好河山。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在北京起家。从1993年始,国美电器建立起低成本、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形成中国家电零售连锁模式的雏形。

  2004年,黄光裕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国美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家电连锁企业。黄光裕还擅长将狼性扩张发挥到极致,通过一系列的扩张和并购,吞下了永乐电器、大中电器等一众竞争对手。

  自2008年黄光裕被调查起,国美的日子就一直很纠结。开店还是关店,左右手互搏如何平衡,电商如何盈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国美,彼时的国美犹如一头困兽。

  到了2012年,国美电器忽鸣警钟,报出巨亏近6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与此同时,老对手苏宁则喜报983亿元的战绩,两相比较,实为茫然。

  更加令其措手不及的是,近几年来,整个家电连锁业骤然生变,电商势力崛起,传统零售江河日下,甚至不断挨打。在刘步尘看来,“眼下,家电业的竞争正在走入下半场。所有的竞争对手、商业形势、市场环境,全都变了”。

  国美过去的对手只有苏宁一家,现在,阿里、京东等劲敌更是以汹汹之势来袭。2014年,京东交易额为2602亿元,在一线城市家电零售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全国市场份额占到三分之一,国美在线上份额只有1.7%。零售大佬换成了马云[微博]和刘强东(微博) 。江湖,已不是原先那个江湖。

  自2012年起,苏宁利润从2011年的46亿元急转直下至去年的巨幅亏损,转型可谓吃尽苦头,不过,董事长张近东却丝毫没有采取守势的意思,反而加大投资物流建设、介入PPTV等新业务等,向互联网转型的脚步始终坚定。

  2014年财报显示,国美的盈利能力获得明显增长,营收603.59亿元,净利润恢复到12.79亿元,同比增长43%,总门店数为1132间。苏宁方面营收1089亿元,净利润为-12.52亿元,总门店数营收为1696亿元。

  事实上,早在2012年,国美收购库巴网[微博],原本有机会抢夺先机,但由于定位不清,双品牌运作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同床异梦,两年后调转船头,整合库巴,发力线上,这一掉队便输给了时间,几乎是坐等京东做大。此时国美对电商的定位从攻势转成了守势,当别人都在疯狂做电商、下沉O2O时,国美只能不断战略收缩。

  在如此紧迫焦灼的大环境下,黄光裕要如何在监狱中领导国美搏杀,未来的国美又该如何走?

  事实上,虽然身陷囹圄,但从国美近年来的举措可以看出,狱中的黄光裕对于国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商业运作逐渐风生水起之后,黄光裕便极为信奉并十分懂得实践潮商代表李嘉诚所说的“商者无域”,无论是金融借贷、房地产,黄光裕多有尝试,未曾惧怕跨界。而去年开始,国美也早就已经在金融领域作出一连串的布局。

  2014年,国美进入黄金电商,与诺安基金合作推出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美盈宝”。为了补强国美电器的金融服务能力,2014年末国美又宣布斥资19亿元入股徽商银行,持股5.41%,尽管这一认购最终未能通过证监会[微博]审批,但家电零售企业进军银行业的愿望不难理解,早前,苏宁已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了“苏宁银行”这一名称。

  同时,家电行业的跨界合作已逐渐成为主流。眼下,国美与索尼、康佳先行达成2015年深度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智能化零售建设、供应链协同优化、大数据信息共享、二级市场拓展、差异化产品定制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015年,国美还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二、三线城市的门店拓展、3C通讯品品类进一步强化、与传统商超的联营门店(比如与物美合作运营家电销售)上。同时,10万员工做微商成为再造一个国美的坚定砝码。

  此前,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并不担心国美,“国美不太可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商价格战中,因为其灵魂人物黄光裕身陷囹圄。”刘强东说。但从现在来看,这或许低估了黄光裕对国美的把控力。

http://finance.qq.com/a/20150527/008538.htm
107  Local / 媒体 / Re: 狱中黄光裕:获改造标兵称号 特殊通道掌控国美 on: May 27, 2015, 03:10:32 AM
 帝王情结:妻子杜鹃走上前台


  商界大佬在狱中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事并非孤立。2004年“虎山行”行动中,创维老板黄宏生在会议室开会时,遭遇香港廉政公署突袭查抄,于短短15分钟之内,黄宏生等人被迅速拿下,一并被带走的还有大量的公司文件。黄宏生在经历了漫长的调查审理之后,被关进了香港赤柱监狱。

  不过,此后的几年中,尽管有张学斌、杨东文等多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坐镇,救创维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但远在高墙内的黄宏生依旧掌握着创维的话语权。在黄宏生服刑期间,创维高管每月都得前往赤柱监狱向黄宏生汇报公司进展。

  2009年7月,创维集团发布声明称,黄宏生提前出狱,已回到自己家中。到了2012年,黄宏生选择重回创维,并被聘用为集团顾问,按照合同每年可获96万元的顾问费。而其弟黄培升亦被聘用为彩电事业本部制造部副总经理。其妻林卫平,目前是创维的执行主席兼执行董事。这被认为是黄氏家族重新掌舵创维的信号。

  不过,与黄光裕明显不同的是,黄宏生在复出之后,更多的重心则是放在南京金龙汽车(29.21, 0.13, 0.45%)事业上,与创维保持着一段“安全”的距离,坦白讲,就是更注重把握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平衡。

  实际上,在黄宏生重回创维之时,时任创维总裁的张学斌就疑因黄宏生的插手而果断去职。而后,黄宏生在多番的人事更替中也变得更懂得放权。

  “黄光裕则不然。二黄最大的不同,就是经营企业的心态,具体而言,就是将打理家业的职业经理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黄光裕控制欲更强,对企业有着浓厚的帝王情结,一直以来十分担心大权旁落,这有悖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刘步尘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当年,在黄光裕被调查后,陈晓开始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随后引入贝恩资本,并推出“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国美电器“去黄氏家族”潮流涌动,黄光裕的国美控股份额面临被稀释的危机,于是引发了一场关于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涉及多方股东博弈,震撼商界的“黄陈之争”。

  此后,以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提出高管股权激励计划,遭到黄光裕反对。直到2011年,陈晓去职,张大中接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这场堪称惨烈的企业内斗才终于平息。

  “有意思的是,当把陈晓斗出董事局之后,张大中接掌成为国美董事会的主席,但近两年张大中的身影几乎极少出现。总裁王俊洲、高级副总裁何阳青等人,都是听命于黄光裕的指令和授权。在以陈晓等高管为核心的股权激励计划搁置之后,曾先后担任营运中心总经理、连锁中心开发总监、国美通讯总经理、华北大[微博]区总经理的重臣孙一丁[微博]在动荡时代离职,不少在陈晓时代曾坚定地站在陈晓那边的黄氏旧部,也重新变得‘识时务’。如今的国美已彻底回归黄氏家族,黄氏风格在重新不断显现。” 上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

  黄光裕与妻子杜鹃,堪称是一对革命伴侣,亦是商业上的最佳拍档。黄光裕在狱中曾经有句名言:“国美有你在,我放心。”杜鹃则回应,待黄光裕出狱时,一定会给一个更好的国美。

  小黄光裕四岁的杜鹃出身银行系统,对金融资本颇有研究,多位专业人士曾评价杜鹃管理天分不比黄光裕差,精通财务资本业务运作,甚至更加亲民。

  实际上,在黄光裕身陷囹圄之后,杜鹃曾因涉嫌经济犯罪接受调查。后被判处缓刑的杜鹃通过与外方投资人的斡旋,帮助黄光裕夺回控制权,为黄陈达成妥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但是,即便黄光裕仍未出狱,杜鹃却一直在为丈夫的国美事业版图做着修正甚至重构。而近来这种迹象愈发凸显。

  2015年以来,在2012年乃至2013年间极少抛头露脸的杜鹃,开始以颇高的曝光率出现在公众视野。年初,在国美年会上,杜鹃以老子名言“慎终如始”勉励国美持续变革。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国美系最近涉足的一系列金融收购,杜鹃都是直接战略决策人。
108  Local / 媒体 / Re: 狱中黄光裕:获改造标兵称号 特殊通道掌控国美 on: May 27, 2015, 03:10:00 AM
 狱中意志:“绿色通道”掌控国美


  2008年11月,当时的商业传奇人物、国美电器原主席黄光裕就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拘查。2010年8月该案得到最终宣判,黄光裕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同时被判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就在这一年,黄光裕曾三度问鼎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风头一时无两,当年的8月份,黄光裕还作为火炬手,在北京参加了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春风拂面,志得意满。

  自此之后,这位跌落高墙的昔日首富,留给外界的,除了悲情主义,就剩下极为神秘的身影了,外界对这位昔日大佬知之甚少。

  据记者多方渠道了解,黄光裕在狱中表现相当低调,目前心态很平静。为了争取表现,黄光裕会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文艺活动,有时还会秀秀书画作品,甚至参与书画展。在北京监狱管理局服刑人员中,黄光裕甚至获得了“改造标兵”的称号。

  早在2011年,黄光裕就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被派往监狱医院,当了专门护理“病犯”的护理员。2012年10月,黄光裕又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10个月的减刑,并获得调任花房工作的岗位。

  广东翔宇律师事务所徐周生律师向记者解释道:“理论上,服刑期过半就可以申请假释。同时,犯人的羁押时间可以抵消刑期。黄光裕的14年刑期是从2008年11月17日到2022年11月16日,法律规定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决刑期的一半,从2008年11月起算,到2015年11月,黄光裕的刑期正好过半。”

  “根据法律规定,刑期过半后,可以通过减刑和假释实现提前出狱,同时,通过重大立功可以获得更大程度的减刑,或者保外就医,也是提前出狱的方式。总之,足以影响黄光裕刑期的因素有很多。”

  事实上,早在2006年,黄光裕就曾因为中行贷款案以及税收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当时,在保护伞、“潮汕老乡”、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的斡旋之下,黄氏兄弟才算是有惊无险,暂避一劫。

  按照正常情况,这两年国家对减刑、假释的审查非常严,甚至有一些提前假释、减刑的高官名人也被重新抓回监狱。按照目前的法治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刑期砍半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黄光裕很难在一年半载里面就能够出来。

  据接近国美内部的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狱中的黄光裕,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对国美发展的思考。“国美很多重要的战略决策和决定,都是隶属于黄光裕的直接意志。”

  据该名人士透露,作为知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黄光裕与外界的沟通,实际上有着特殊的“绿色通道”,黄光裕可以通过监狱文书转递的方式获悉、处理公司事务。“黄光裕会对国美的高层直接下令,很多决定并不是总裁王俊洲等人的决策,而是来自于黄光裕的指令和授予。”

  徐周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服刑犯人不能行使股东权利,只要民事上不与刑事产生冲突,甚至涉及本案,黄光裕可以通过相关程序的申请行使股东权利。
109  Local / 媒体 / 狱中黄光裕:获改造标兵称号 特殊通道掌控国美 on: May 27, 2015, 03:08:58 AM
现年46岁的中国前首富、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在2010年因贿赂和内幕交易被判14年监禁,很多人曾预计他的商业生涯可能会就此结束,而现在,牢狱中的黄光裕告诉人们:他仍然能够成为焦点。从2014年底至今年5月中旬,关于黄光裕保外就医和提前出狱的消息层出不穷,并一度大幅拉升国美电器和大股东为国美控股集团的上市公司中关村的股价。

  这些流言主要基于,从2008年11月入狱到2015年11月,黄光裕的刑期正好过半—这是国内服刑制度中有关提前出狱的基本前提。

  目前,有关黄光裕提前出狱的消息均被证伪,但不可否认,很少有哪一个囚犯像黄光裕一样—极富争议而又备受期待。

  多位接近黄光裕及其亲属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黄光裕目前仍在北京市某监狱中服刑。据了解,黄光裕在狱中表现“相当低调”。为了争取表现,黄光裕会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文艺活动,有时还会秀秀书画作品,甚至参与书画展。在北京监狱管理局服刑人员中,黄光裕还获得了“改造标兵”的称号。

  尽管身处狱中,无法在市场和企业运营上抛头露面,但这并无碍黄光裕掌控国美的一举一动。据不愿具名的国美内部人士透露,作为知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黄光裕与外界的沟通,实际上有着特殊的“绿色通道”,黄光裕可以通过监狱文书转递的方式获悉、处理公司事务。

  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被认为是其最主要的对外联络人和策略执行者。今年42岁的杜鹃,现担任国美电器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以及国美控股CEO的职位。据上述人士透露,杜鹃是国美系最近涉足的一系列金融收购的直接战略决策者。

  但毕竟墙内墙外是两个世界。七年间,传统的家电零售行业已经发生巨变,黄光裕复出之后,将如何重振国美?这是市场对于黄光裕出狱的最大期待和想象。

出狱谣言:黄氏家族身家激增3.56亿元

  5月11日,黄光裕提前出狱的消息突然间甚嚣尘上,促使国美电器股价在当天涨幅达到17.35%。同时,A股市场上与黄光裕沾亲带故的国美概念股三联商社、中关村、山东金泰等股票全线上涨。

  不过,根据新华社5月17日的消息证实,黄光裕目前仍在监狱服刑。北京市一中院也证实,从未收到黄光裕的减刑、假释申请。因此,市场所传的提前出狱消息是为谣言,但截至5月25日,该轮“出狱利好”依旧处在持续发酵中。

  记者独家梳理国美电器以及多家相关上市公司的关系及财务数据获悉,上述受到“黄光裕出狱”消息上涨的公司,均处于黄光裕及其家族资本控制之中。

  国美电器2014年财报披露,目前,黄光裕及杜鹃凭借在国美电器分别占股27.24%的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3.74%的Shine Group Limited、1.42%的Smart Captain Holdings Limite以及0.03%的万盛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四家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成为国美电器的实际控制人,拥有32.43%的股份。

  而根据国美电器股权变动记录,2014年上半年,黄光裕增持了国美电器1.08亿股,占当前总股本的0.63%,是自2011年以来唯一一次增持。

  三联商社亦在黄光裕的资本版图之中。目前,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是三联商社控股股东,持股2700万股,占比为10%,而山东龙脊岛法人则为黄光裕胞妹黄秀虹。早在2008年,黄氏家族就通过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以每股19.9元、总价5.37亿元获得了三联商社的相对控股权。

  5月11日之前,三联商社的股价一直徘徊在14元左右,受出狱传言的刺激一直上涨,截至本周一收市达到21.2元,股价已大涨45%。黄氏家族坐收1.78亿元账面升值。

  此外,国美集团持有中关村1.58亿股,占比23.43%,为其控股大股东。短短两周之间,中关村股价亦从14元上升21%至17元,为黄光裕家族带来1.54亿元的财富。

  与此同时,根据山东金泰的财务数据披露,其母公司为北京新恒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控股17.38%,而山东金泰控股股东北京新恒基的实际控制人则为黄光裕胞兄黄俊钦。值得注意的是,山东金泰与国美在黄金销售业务上多有合作。

  在该波出狱消息利好行情中,山东金泰的表现同样不遑多让,从5月11日到5月25日涨幅高达30%,黄氏家族账面增值超过2400万元。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独家统计,单在两周的A股行情中,黄氏家族身家就激增3.56亿元。这被外界称之为“黄光裕为投入战斗准备的子弹”。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流出黄光裕出狱的传闻。早在2014年底,业内就流出“黄光裕或将保外就医”的消息,虽然很快证伪,但仍引发了“黄光裕概念股”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仅在半年的时间里,黄光裕出狱传闻已经两度造成相关股价的波动。

  对此,有业内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黄光裕出狱消息的频传不排除是别有用心的预谋,因为刺激股价上升,对于持有国美股票的人来说是相当大的利好。
110  Local / 媒体 / 李开复评科技三巨头:微软已衰落 苹果谷歌快了 on: May 27, 2015, 02:59:45 AM
腾讯科技讯 李开复(微博)近期在Facebook上分享了他对苹果、微软、谷歌(微博)三家科技巨头的看法。他认为苹果更注重用户体验和设计,微软擅长策略分析和商业模式,谷歌更重视技术。三家公司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李开复认为微软的光辉已经过去,苹果和谷歌的光辉也所剩无几。
以下为李开复评论原文:
有人问我曾经在苹果、微软、Google工作,这三家各有什么优势和值得钦佩和学习的地方?
我的回答:
1)苹果重视用户体验和美的设计,真正在乎细节,专注完美,近乎苛求。因此,苹果成为了少数用户真的用心爱的高科技公司。苹果有改变世界的精神,并且不屑于微创新,励志胆敢做出用户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产品。是这样才引领了不同产业(计算机、手机、音乐、软件商店等)的多次范式转移。
2)微软擅长于战略分析、商业模式,能够分析透每个细分产业的发展和商机。另外微软有很强大的分工和当责精神,能够把一个很大的项目拆分成小块,由少数的明星人物领头,带着大团队分批执行。
3)Google是技术驱动的科技平台,所以需要大批一流人才,「自己想怎么被管理就怎么管理这些天才」的精神招揽最棒的人。Google的决策是科学化,互联网化,参考真实数据后才做判断的。如果微软是航空母舰,则Google是快艇,能利用小团队+实时回馈+主人翁感打造和创业公司一样快的产品更新和创新。
谈完了优点,苹果、微软、Google各自有什么弱点和挑战?
1)苹果作为一个骨子里硬件的公司,一直没有抓到软件的核心。它认为软件的存在就是为了支持它的硬件,而这种思维导致它一直没有做出能够和硬件独立的软件(我认为iTunes不能算)。这问题从我在的1990年就有,25年没能改,以后估计也不会改。
另外,苹果对社交媒体是不参与的,在FB, Twitter上都几乎不介入。可能是它的秘密基因太强烈,所以骨子里否定这样的参与。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参与社交媒体是迂腐的,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的。还有,苹果文化一定的程度认为:「你能做我的员工,是你的荣幸」,因此员工福利方面,或者对职衔方面的「小气」,不如一些其它的顶尖公司。
最后,乔伯斯过世已经三年半,苹果只出了一个崭新产品(iWatch),而且评语好坏皆有。所以苹果最大的挑战就是:没有了乔伯斯,它还能创新吗?(注意这里不是说创新都来自乔伯斯,而是他能够在上千的员工创新中,砍掉大部份,有眼光挑出支持那些能改变用户体验的)如果它不能在创新继续明显领跑全世界(又不能做high margin的软件),那么Android或小米带来的95%体验,50%价钱,就要给它带来灾难了。这我在90年代的Mac vs. PC大战中深有体会,可能也会发生再手机上。
2)其实很多人已经不把微软看做一线公司了,这是因为它一直没有抓住最近发生的四大趋势(Internet,mobile, social, hardware/IoT)。在Internet方面,它投入了巨额,搜索引擎却依然遥遥落后,每年赔钱。在mobile方面,它明明曾经是唯一的smart phone OS,却把市场份额拱手让人。Social方面除了投资Facebook,没有任何成绩。Hardware其实微软也是很早开始的部门(X Box),但是却没有抓到最近的机会。微软根深蒂固的问题在于:
公司思维比较封闭(因为不在硅谷),对业界动荡体会不够深刻(因为错过了这四个趋势),固有的商业模式很难改变(例如Windows收费,当然这点最近有改),而改变这些公司文化是很难的。
微软的两大business:Windows & Office,不但带来了创新者的窘境(旧business太大,成为包袱,不愿意去做新business),而且却都面临这巨大的灾难,每年我们都看到灾难「快了」,但是都没有到来。它还能躲过多久呢?兴起的小的新的business做的不错,但是能足够快地成为新的支柱吗?
微软的产品模式是比较过时的(团队太巨大,工程师和架构师权力太大,产品经理相对弱势,对用户不够敏感,开发周期太长),在迅速互联网时代,能有竞争力吗?
因为不被很多年轻人认为是一线公司,比较难得到顶尖人才。
3)Google最大的挑战是它有「最容易作恶」的最大、最有价值的数据,却有「绝不作恶」的承诺。它能够束缚自己的手脚,不被大数据诱惑吗?如果别的公司都会动用,它能忍住不用吗?如果一旦用了,它的「不作恶」理想把自己放上了神坛,它会被攻击的更严重的(一个小小的「动用」,别的公司没事,Google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承诺和价值观)。我认为把自己放上神坛的公司使命是非常危险的。
Google是个理想主义的公司,当它看到一件事是符合它的理想时,它不在乎外部因素。而且Google在创办人说了算的环境里,是比较固执任性的工程师文化:当我没有错时,我就要证明我对你错,绝不妥协。它和欧盟的僵局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没有柔性的政府关系是危险的。Google碰上的垄断问题,是有可能牵累整个公司的(微软就是为了处理垄断调查,最后公司疲累不堪,为了不触犯法律,谨慎到流程变缓)。另外,Google自认为是个科技为核心的公司,所以希望不断地在各个领域带来颠覆。但是,在硅谷其实颠覆者都是小公司。所以Google会不会还没有颠覆别的领域,就被小公司颠覆了呢?从硅谷的发展,这是难避免的。最后,在非核心领域的产品,似乎总是碰到问题(当然,另外两家公司也是)。
其实,这些挑战大部份都是这些伟大公司成功的双刃剑的另一刃,或许是无法逆转的。另外,每个公司有它的15 minutes of glory(辉煌的15分钟)。现在,微软的15分钟已过,苹果、Google的15分钟也所剩不多了。但是,伟大的公司,即便15分钟过了,它们对世界的贡献和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会永存的,就像柯达、福特、HP、IBM一样。
111  Local / 媒体 / 为了争iPhone 7的订单 三星和台积电又打起来了 on: May 27, 2015, 02:58:41 AM
腾讯科技讯 苹果硬件产品养活了中日韩一大批元器件供应商和制造商。而在苹果A系列应用处理器的代工订单方面,韩国的三星电子和台湾地区的台积电,一直是捉对厮杀。最新消息称,台积电已经提前布局,旨在争夺明年上市的iPhone7所使用处理器的代工订单。
根据“每日电子新闻”的报道,已经获得苹果公司A8和A9处理器订单的台积电公司,下个月准备启动一条10纳米工艺的半导体试验性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未来将会扩大规模,目的是为苹果公司生产明年的iPhone7(行业猜测的名字,非苹果官方名)所使用的A10处理器。
苹果属于一家“无厂”芯片设计公司。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苹果需要寻找台积电这样的半导体代工厂,委托其生产和封装。台积电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今年苹果将在新款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采用A9处理器,而三星电子和台积电将共同代工这款芯片,其中三星电子采用14纳米工艺,台积电采用16纳米工艺。
据悉,台积电已经在研发10纳米和7纳米工艺,和16纳米工艺相比,芯片的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16纳米指的是半导体的“线宽”)。
目前有关苹果iPhone7的各种消息还只是行业传言。不过相关报道显示,台积电对于争取苹果未来处理器的代工订单志在必得。台积电甚至希望挤掉三星电子,成为独家代工厂。
当然,拥有10纳米工艺之后,台积电也可以为苹果之外的其他芯片公司制造半导体。
众所周知的是,苹果在元器件供应和代工合作方面,一直在进行多元化策略。除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之外,还可以保证产能充足。比如早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直由富士康集团负责组装,后来代工厂中增加了和硕集团等企业。
据凯基证券公司知名分析师郭明池透露,苹果还曾经邀请另外一家半导体代工厂Global Foundries(前身为AMD公司半导体制造部门),参与A9处理器的制造,结果该公司的良品率仅有三成,不及苹果要求的五成。最终,苹果公司还是把代工订单交给了台积电等传统伙伴。(晨曦)
112  Local / 媒体 / 中国每周新增一名亿万富豪 被指受益资本市场火爆 on: May 27, 2015, 02:55:42 AM
 腾讯财经讯(刘鹏)“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几乎每个星期就有一名新的亿万富豪诞生。”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

  这一数据来自于《瑞银/普华永道2015年亿万富翁报告》,5月26日,张立钧介绍,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所创造的财富中,亚洲的亿万富豪贡献了36%,首次超过欧洲,仅次于美国。因此他预测,“未来亚洲将成为新的超级财富创造中心”。

  而在亚洲超级富豪群体中,中国是其中代表。张立钧解释,中国超级富豪数量的增加,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火爆。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财富管理业务主管陈庆表示,通过观察,在中国通过白手起家的富豪数量将会继续增长,同时他们的财富稀释可能会发生,同时这一群体会更加年轻化,女性的占比也会变大。

  尽管中国的科技与金融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造富能力依然赶不上消费品和房地产行业。张立钧例举数据表明,在中国亿万富豪最多的行业为房地产和消费品行业,占比达到50%,这与美国的亿万富豪来自的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报告指出,美国亿万富豪数量主要来自于科技和金融行业,两者数量分别为27.3%和30%,但在富有程度上,科技圈的富豪拥有的财富要比金融业的多出73%。

  不过,中国科技与金融行业的发展潜力也被张立钧看好,他对腾讯财经表示,长期来看来自于消费品和房地产行业的亿万富豪比例会缩减,而科技和金融业的比例会上升。他同时预测科技业富豪财富将超过金融业富豪的财富,原因在于“美国金融业亿万富豪多来自于对冲基金,但中国在这一领域并不发达。”

  报告还指出,通过亚洲、欧洲和美国三地亿万富豪的调查,美国富豪更愿意将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这一比例占据14%,欧洲为3%,亚洲仅为0.4%。

  据了解,该报告为瑞银与普华永道合作推出,回顾了过去19年、超过1300位亿万富豪的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全球14个最大的亿万富豪市场,占据全球亿万富豪75%的财富。

http://finance.qq.com/a/20150527/009406.htm
113  Local / 媒体 / IMF改口:人民币不再被低估加入SDR是时间问题 on: May 27, 2015, 02:54:09 AM
时隔多年,人民币终于盼来了“关键时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确认,人民币不再被低估。

昨日下午,IMF代表团在北京结束与中国的2015年度第四条款磋商(ArticleIVConsultation)讨论后发表声明称,当前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且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只是时间问题。这是IMF十多年来首次改变其对人民币评估,此前IMF一直认为人民币被“中度低估”(moderatelyundervalued)。

此外,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DavidLipton)在会上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将达6.8%,年底通胀率在1.5%左右,“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这一放缓并不是目的,而是从过去十年来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结果。”

美国国务院经济和商业事务首席副助理国务卿库尔特·童(KurtTong)在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持续鼓励中方在货币操作中尽可能实现最大的灵活性(推进汇率市场化),我想这同人民币能扮演更大角色方面是拥有一致性的。”

IMF认为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

昨日,利普顿在北京正式宣布,尽管人民币币值被低估是在过去导致巨额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IMF最新的评估认为,人民币在过去一年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使得当前的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

要知道,IMF上一次态度转变还是出现在2012年7月24日。当日公布的一份公告称,人民币目前是“中度低估”,不同于2011年对人民币“严重低估”的措辞。当时IMF指出,中国贸易顺差缩小,人民币近年来有所升值,这些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已更靠近其公允价值。

此后的几年间,IMF的表态再未出现转变。2014年,利普顿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IMF认为人民币仍被中度低估。”他表示,中国不应该采取系统性的单边干预致使人民币贬值。除美元之外,人民币还应着眼于一揽子汇率的加权平均值,如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如果市场是自由的,则人民币升值趋势将会持续,且这将有益于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

不过,此次IMF的这一态度转变早有先兆。由于人民币过去10年对一篮子货币已升值超过30%,今年4月,IMF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罗德劳尔改变口风说:“现在我们快将达致(将人民币汇率评定为)"不再被低估"的那个点。”只是当时IMF官方还未松口,罗德劳尔的措辞也有所保留,因此各界仍对IMF会否转变态度抱有疑问。可见,此次的官方肯定可谓让中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IMF认为,在外部评估方面,中国过去几年间在减少高额的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积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是,根据IMF预计,2015年中国的外部顺差仍略强于中期经济基本面和理想政策环境所对应的水平。

尽管IMF对人民币的态度终于出现了大转弯,但人民币仍然任重而道远。IMF敦促中国在进一步扩大汇率灵活性方面加快步伐,中国应当在未来2~3年内基本上实现浮动汇率。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对本报记者表示:“IMF的态度转向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大国政策都是独立制定的,不会受制于国际金融机构。至于人民币究竟是否接近均衡价格(equilibrium),这只能在充分的浮动中发现,目前有管理的汇率体制仍很难发现均衡。”

IMF每年会向其成员经济体派遣一个工作小组,与所在经济体的政府就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讨论,提出评估意见并撰写报告交予IMF执董会讨论,这个过程被称为“第四条款磋商”。IMF的使命便是促进外汇汇率稳定和外汇安排,协助实现货币的自由流通,以排除外汇管制对国际贸易和经常贸易的干扰,即使在自由汇率体系下,IMF仍然必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对成员国进行必要的监督。

人民币加入SDR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人民币加入SDR一事,利普顿昨日再次引用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此前在京的说法——“人民币加入SDR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何时加入的问题”。

IMF当前正在开展五年一次的SDR货币篮子构成检视,各界对于人民币此次加入SDR的预期不断升温。利普顿表示,中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货币篮子,IMF将和中国一道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作出积极努力。

至于检视结果究竟何时公布,IMF副总裁朱民此前在IMF春季年会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时间服从质量,严格意义上说,今年是SDR的评估年,但考虑到人民币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时间也会有一定弹性。我们会充分考虑各方因素。”他表示,年底前IMF会给出初步报告,然后进行调整,再由董事会抉择。

此前,市场预期IMF理事会将在2015年下半年就SDR的成分货币做出全面评估,并可能在11月宣布最终决定。

上海发展基金研究会秘书长乔依德近期对本报记者表示,2010年人民币试图进入其中但是失败了,今年再次获得中国政府的重视。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有:纳入SDR可以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可以强化SDR的稳定性,对人民币国际化大有裨益;此外,人民币纳入SDR倘能成真,将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产生积极作用。“虽然人民币进入SDR会有好处,但也没有那么大,国人应该淡定应之。”

除了SDR,IMF久拖不决的2010年份额改革也是万众焦点,美国国会的再三阻拦使得中国无法成为第三大份额国。库尔特·童表示,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非常想推动和贯彻IMF配额改革,“这个配额改革早就该完成了(muchoverdued)”。

早在2011年的20国集团会议上,就做出对IMF改革的决定,其中计划把IMF的配额扩大一倍,并将扩大后的配额的6%转移给新兴市场国家,其中美国投票权由16.75%降至16.5%等。然而,由于美国国会一直设置屏障,这项改革至今仍未得到落实。

http://finance.qq.com/a/20150527/008802.htm
114  Local / 媒体 / Re: 互联网+装修加速跑,看准十大趋势 on: May 27, 2015, 02:51:33 AM
快跑,把握十大趋势

1、产品趋势:简单、透明、整包及高性价比

实创装饰董事长孙威所说的“有些企业跟风推出类似的低价套餐,整个行业似乎回到十年前推崇低价快装的年代”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打着透明化的旗号还靠“不透明”去赚钱。

从市场来看,这几年整包模式大量蚕食传统半包业务,用户面对家装的陌生消费也希望能省事。这不,齐家网5月25日宣布由其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整体装修平台将于6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营,就是整合装修公司和建材商给用户提供整包套餐业务。

而在互联网装修发展过程中,太复杂和繁琐的东西,都会让行业各项标准化和品牌口碑化去解决。

2、研发趋势:轻运营和重服务间找平衡

互联网装修的核心在于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垂直模式专注于产品本身,同时也做交互、交易和交付平台,并且对所有的一切向用户负责。这就要求产品研发,技术支持,打造强有力的服务及管控团队,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才会形成口碑,在轻运营和重服务间找到平衡。

3、细分趋势:目标人群会更细分

从工人合作方式来看,自养工人复制慢,难以起量,规模做不大,目前人群可以定位高端,个性化会更多,设计的溢价元素加大;而产业合作,建立高效、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若能解决掉施工标准化和管理难题会容易复制,目标人群相对在中端及偏上。这使得套餐的价格、配置和服务会有差异。

从设计切入方式来看,个性化需求始终存在,针对高端客户,个性化需求会更大,此类模式切入,落地会相对要轻。

4、个性化趋势:足够的个性化——轻硬装与重装饰得平衡

不可否则,即使在选材前与用户交互确认风格,但用户在选择时还会在颜色、款式上纠结,由于家装行业还是销售型设计师为主的不专业,及用户的审美差异,使得这种个性化选择是必然存在。

虽然,性价比和个性化相比,在目标用户里还是会选择性价比,但人群的细分,及行业的深入发展,使得个性化模块会更多,如背景墙,吊顶,壁纸等。而个性化部分本身的设计外,还要与整体风格一致,也就更加考验设计师的水平。同时,软装部分的整合能力也很关键。

在互联网装修的市场教育到足够成熟的时候,个性化的需求会暴增,会增加个性化设计的溢价,套餐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5、设计成本趋势:设计成本愈高,复制成本愈低

现在不是“免费设计”吗?怎么还有成本,这是设计缺乏标准和准入机制造成的,加上绝大部分装修公司的设计师都是“销售人员”,难以给用户创造高附加值的设计价值,当然大部分用户也欣赏不了。

互联网装修会加速设计师的两级分化,一类是明星设计师,花费很长设计一套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可以给几千上万人用;另一类是销售和客服型设计师了,针对用户的一定范围内的个性化需求,微调明星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即可,然后销售出去。用酷家乐创始人黄晓煌的话说就是“一类是在舞台上唱歌,一类是在唱ktv。”

比如蘑菇装修找到顶级设计师团队规划风格图,设计费是1000元/㎡,100平米,就是10万,如果有1万人使用该设计图,那么设计成本只有10元。一般来讲,设计成本越高,可复制性欲强,随着复制人数的增加,复制成本也就越低。

6、设计一体化趋势:3D云设计入口决定硬装后的盈利能力

硬装后续跟家具、软装和智能家居打通成为业界的主要思路,这就要靠3D云设计化建立硬装、家居和软装的紧密连接才行。也就是设计一体化,才能增强产品的整体销售力。这就得打通硬装设计(包含主材搭配)、软装设计,甚至还要主导家具的设计,才可能实现后续的盈利模式。而这些不同设计平台的整合要靠3D云设计实现,对用户虚拟体验也更真实。

7、合作趋势:行业重度垂直,整合性切入深度合作更密切

互联网装修未来家装行业垂直模式更能代表行业方向,而平台模式的发展空间会受限,盈利会受到考验!但不管是以设计、施工、材料等资源切入,对其他资源的整合则会融合度和专业化更高,比如整合设计进来,那么云设计对家具、软装等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匹配更为精准,针对户型、风格匹配较好的款式、颜色甚至是定制的家具饰品。

基于大数据的云设计化在足够多数据、算法更科学的前提下,一定是最好的、性价比最高的设计师。

8、工人趋势:产业工人资源会更加稀缺,工人培训会产业化

互联网装修的施工标准化是方向,而产业工人合作是推动施工标准化的一个诱因,只有标准化了产业工人在产品上的价值权重会降低。

但好的产业工人会推动施工标准化的实施,提高行业效率,从而使得大家都会去争抢优质的产业工人资源,也会一定程度提高工人待遇,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会刺激针对工人的培训产业化。

9、智能家居趋势:互联网装修会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

在这个产业链条里,互联网装修的用户群体与智能家居的消费群重合度很高,对新事物的认知一致。但智能家居的切入得有渠道或厂家资源,比如有住依托海尔资源及与北京某大学共同研发,699套餐接入网关、安防系统、红外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接口,从逻辑上来看是成立的。

但当互联网装修的硬装入口足够大,则可以整合智能家居的渠道和厂家资源,类似与国美与百合、东易日盛的战略合作推出的“国美家”一样。

10、效率趋势:标准化和模块化将提升行业效率

家装行业面临的很多问题就是产业化程度低,解决了前面的问题,行业效率会大大提升,会提高家装行业的工业化水平,也会一定程度解决装修的契约化问题。

而这一切在于产品有没有成熟,各项标准能否有效执行,以及用户体验是否满意。如此,借助资本的力量、精细化的产品及供应链管控才会做大互联网装修市场,让同行间拉开距离。

我曾反思,虽然用户对工期没有感知,不认为快就是好,但如果真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进度,对行业效率提升来说是有益的。

之言碎语,说的再多不行动,不当回事,就成了看热闹,看完也就完了。

另外,互联网装修市场有巨大机会,不是几个企业就可以把这锅水烧开,需要大家一起烧,市场培育和消费者教育才会更快成熟。

在此发起倡议,有必要联合有梦想的企业和协会共同推动施工标准化,这是解决产业工人问题的核心(将有专文阐述这个问题);也希望互联网装修从业者大踏步向前看,做好自己的,别眼红别人,为自己在家装的1‰,甚至1%而努力吧,前提是让这个市场足够成熟。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64.shtm
115  Local / 媒体 / 互联网+装修加速跑,看准十大趋势 on: May 27, 2015, 02:50:55 AM
摘要 : 互联网装修为什么得先做大市场?先过好自家日子,少论别家长短呢?因为市场还在教育,消费者还在培养,前有传统装修的整包混战,后有地产商、家具商及卖场等的扛起概念大旗的杀入,只能快速跑,而且是互联网装修们一起跑,除了少贬损外还要掌握十个趋势。

互联网装修就像一桌菜肴,吃了蘑菇,啃了紫薯,最后再来个柚子当饭后水果。这吃饭功夫,看看行业闹剧,你贬我一下,我损你两下,饭吃得下吗?

这里既有传统装修公司迷茫而歇斯底里地反扑,大喊互联网+装修无用,还不是套餐,有增漏项;也有家装O2O垂直模式间的挑毛病,拿来对比一下,市场没我大,施工没我好,不如我吧!

说实话,我很焦灼。大家不仔细去看看行业面临的诸多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而是盯着同行间不大的一亩三分地,不想着一起先做大市场,而死盯同行,至于吗?

前面罗哩叭嗦就是想告诫大家市场很大,都是无产阶级弟兄,先跑起来再说。这是一位行业研究者和观察者的肺腑之言。

开篇之前,再跟大家解释一下互联网装修的概念。“互联网装修”是“家装O2O”从中介模式到垂直模式的主要代表趋势。“家装”指的是家庭住宅装修装饰,是个名词,而装修即是名词也是动词,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家庭装修,此模式称为“互联网装修”。

详细来说,互联网装修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改造传统装修存在的问题,通过去中介化、去渠道化及标准化,优化并整合装修产业链,颠覆传统装修的用户体验,让装修变得简单、透明、精致,性价比更高!

那么互联网装修为什么得先做大市场?先过好自家日子,少论别家长短呢?因为市场还在教育,消费者还在培养,前有传统装修的整包混战,后有地产商、家具商及卖场等的扛起概念大旗的杀入,只能快速跑,而且是互联网装修们一起跑,除了少贬损外还要掌握十个趋势。

互联网装修加速跑,Go Go Go!

一,基础建设待完善,用户还须教育

标准化施工和产业工人可以看成是互联网装修的基础建设。虽然行业也有标准,但可执行差,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推动标准化施工建设,靠几个企业是不行的。

且标准化施工和产业工人相辅相成,只有标准化了,产业工人才会做大,像流水线一样,可复制性强,也是互联网装修能否真正成为一种装修标准和生活方式,并诞生一家类京东公司的基础。

另外还有审美的教育,很多人喜欢自己挑选花色、款型等,而不听专业设计师的建议,一是设计师根本不专业,无法说服客户;二是大部分消费者根本不懂得审美,需要全民的教育,这是社会问题。

二,全产业链涌来,不快跑行吗

家电渠道(国美、京东)、家居渠道(居然之家)、家具厂家、行业媒体、工装巨头、房地产商、家装平台等家装上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都在切入硬装入口。你有什么理由不赶快往前跑?

三,都在摸索试错,看谁跑得快

目前市场上的几家知名互联网装修,以及以设计、工长、智能家居、家电、定制家具等切入硬装的垂直模式,都还在摸索,在跑通数据,快速试错。

他们通过市场的跑马圈地最大化地将产品配置、标准流程及服务保障拉伸检验,不断优化升级, 而这些最快得半年时间做好;再有解决供应链管控和施工管理的问题,即最快一年时间,互联网装修才能到真正的风口。
116  Local / 媒体 / 微博清理垃圾粉丝,动了谁的奶酪? on: May 27, 2015, 02:48:09 AM
微博清理垃圾粉丝的行动上周突然掀起波澜。部分用户指责微博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加关注或取消关注,微博则强硬表态“将持续打击垃圾粉丝及其背后的恶意行为”,暗指有人故意抹黑。更有媒体爆料微博已封杀数千个违规营销大号。

清理垃圾粉丝这件事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微博从去年就开始加大对营销行为的管理力度,对垃圾粉丝的清理,则有可能是从根本上动摇了部分营销大号生存的根基,因此招致围攻并不意外。

清理垃圾粉丝为何遭到围攻?

从去年开始,微博对营销行为的管理政策一直在逐步收紧。去年7月微博启动信息流优化计划,对原本可能出现在用户信息流当中的低质量、低互动和垃圾营销信息限制展示。今年微博又对营销活动的规范进行了升级,要求所有活动必须先行备案,并加大对虚假营销的打击力度。愚人节期间,就有一个账号因为在抽奖活动中玩文字游戏被处理。

对营销大号而言,其很多处于灰色地带的行为虽然受到限制,但仍可以通过互转互推、优化内容质量等手段来弥补。信息流优化和对营销活动管理的收紧,只是提高了“作恶”成本。清理垃圾粉丝则有可能是“治本”之举,甚至有可能直接砸掉“黑营销”的饭碗。

首先,粉丝是衡量账号价值的基础。我们谈起某个账号时,多数情况下会先问“这个账号有多少粉丝”,“大V”这个和微博一起发展起来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跟粉丝数有着紧密关联。垃圾粉丝存在的价值,在于让一个账号看起来更值钱,所以“刷粉”这个行当才能生存。

其次,粉丝数是微博上所有数字的前提。一条微博被阅读、被互动的次数,与其发布者和主要传播节点的粉丝数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一个粉丝足够多的账号,其微博互动量才有可能足够大。运营过微博的人都知道,大多数“刷粉”公司同时也提供“刷量”的服务,阅读量、转评赞都是可以交易的。不夸张的说,从垃圾粉丝到垃圾互动这条产业链运转的已经相当流畅。

清理垃圾粉丝是要砸“黑营销”的饭碗,对手自然以命相搏。部分极端者裹挟用户利益、甚至假借用户之名向平台方“叫板”,也就不难理解了。围攻的背后,其实反映出挑起事端者普遍的恐慌情绪。

清理垃圾粉丝会让谁不安?

粉丝是典型的易量化、难评价的指标。一则粉丝基数大,而用户又无法看到一个账号的全部粉丝,也很难像分析某条微博的互动质量那样去分析某个账号的粉丝质量;二则垃圾粉丝越来越隐蔽,不少垃圾粉丝已经从最早的“三无”(无头像、无ID、无原创)发展到现在足以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也让垃圾粉丝的买卖双方在一段时期内都处于心安理得的状态。

清理垃圾粉丝必然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说法是,谁在导演这场以垃圾粉丝对抗反垃圾粉丝的闹剧。一言以蔽之,就是那些“粉丝靠买、互动靠刷”的账号。

首先是以“刷粉”为主业的营销机构。清理垃圾粉丝基本宣告了“刷粉”的终结,至少也是在技术和时间上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刷粉”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刷量”业务就无从谈起。可以预测,会有为数不少的营销公司在这一轮清理垃圾粉丝的过程中关门大吉。

其次是账号代运营机构。很多企业的微博账号都是交给第三方代运营的。作为一门生意,代运营机构需要的只是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KPI,然后做报告收钱而已。更何况有些代运营机构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做事,这正是“刷粉”公司存在的基础。某种程度上说,“刷粉”产业链能发展起来,也有代运营机构在其中推波助澜。

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年初选定微博代运营机构、制定KPI并签订合同,其依据通常是过去一年的粉丝数和运营数据,而微博是从年后开始大规模清理垃圾粉丝。这样一来,这些代运营机构可能面临无法正常履行合同的局面,能不能拿到下一年的合同,恐怕就要看其真实的微博运营能力了。

最后是心里有鬼的“大号”。 “粉丝众多”是这些账号的共同特征,甚至是其标榜身份的一种标识。但其实际影响力与粉丝数是否匹配,恐怕只有自己心里清楚。随着垃圾粉丝清理的逐步深入,这些账号曾经“华丽”的外衣被一层层扒掉。或许这也能让网友看清楚,大潮退去之后究竟是哪些“大号”在裸泳。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63.shtm
117  Local / 媒体 / CDN的火拼:流水线会不会抢走高端用户? on: May 27, 2015, 02:46:10 AM
拼抢生态圈的云计算底层能力的阿里云和腾讯云,近日剑走偏锋,连续推出CDN降价措施,阿里云旗下“极速CDN”降价21.2%,腾讯云也针对新客户、老客户和大客户推出不同幅度的优惠。

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巨头连续祭出降价法宝,中国CDN市场会洗牌吗?答案是现在下结论仍为时过早。

阿里腾讯突然发力CDN,来自于两个动力:一是云计算与CDN在资源上的天然重叠,都是IDC、服务器和带宽;二是其生态下大量创业者对云计算和CDN整合的爆发性需求。

但是创业者们的流量普遍都不高,所以阿里腾讯的CDN服务是标准化、自助式的,提供网页加速等基本功能为主,以降低服务成本,这与专业CDN服务商网宿等偏重于一对一的定制化复杂业务和团队贴身服务,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市场。

这两类市场的差别有多大呢?

根据公开资料,阿里云CDN目前拥有2万多个用户,年收入约3亿元,ARPU值大约为1.5万元。而CDN市场老大网宿科技的客户是3000多个,年收入约19亿,ARPU值约为60万元。

就是有点像高级定制成衣与HM的区别吧,有钱人买质量和服务,普通人就去买流水线出来的性价比。

那么,穿惯高定的客户会不会也想光顾下大众品牌呢?

其实专业CDN服务商对“高定”消费群体,即大中型客户,包括传统互联网公司、中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吸引力,最主要是服务质量、响应速度和个性化定制需求,这些也很难用单一的流量或带宽来计算价格,通常来说,专业CDN服务商的价格体系很复杂,每个客户的需求不同,计费体系也不同。

所以说,定制化的专业CDN服务已经是大中型用户的刚需,不会因为难以比较的价格而更换到没有服务保证的流水线上。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让互联网大客户远离阿里腾讯CDN服务,这就是业务竞争关系,无所不包的BAT让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不得不站队,这也限制了其CDN的客户范围,大部分中高端用户都选择了中立的第三方CDN服务。

这几年,海外市场其实也发生过类似的状况。比如说云计算领头羊亚马逊比阿里更早推出CDN服务,并且也采取了降价措施,但是也未能冲击到专业CDN服务商Akamai的市场份额,过去四年,Akamai保持了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所以面对阿里的低价闯入,目前国内CDN老大网宿科技还是很淡定,副总裁刘洪涛否认阿里是CDN市场的颠覆者,他很理性的判断,因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OTT视频兴起,让CDN市场还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初期阶段,所以阿里是作为跟进者来抢夺蛋糕。

不过我们也有尖锐的问题给网宿:阿里有钱有人有技术,他会不会迈过护城河,来抢夺网宿的中高端市场?

刘洪涛认为,这取决于阿里对CDN业务的战略定位,以及业务基因的再造。

像亚马逊、阿里这样从云计算起家的,是由客户需求衍生了CDN,这是其云服务中的增值服务。

如果阿里定位以公有云为业务主体,必然是配合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这与专业CDN公司强调的技术能力、运营经验、平台规模和第三方中立性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阿里把CDN拉升到战略高度,投入数十亿资金来增加覆盖节点、提高技术和服务能力,3-5年后能够追平与专业CDN服务商的能力差距,但是第三方中立性又会限制其对中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

所以,在一段时期内,阿里云CDN与专业CDN服务商无论是目标市场还是能力构成都是泾渭分明,东方证券分析师孟炜认为,随着小微企业的壮大,对CDN质量要求的提高,就会从流水线向高定市场倒流,变成专业CDN的客户。

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AKAMAI与AWS的关系已经得到印证。国内市场上,从一家网店成长为一个独立品牌的韩都衣舍,也经历了从阿里到网宿客户的转变。

刘洪涛同时表示,网宿会一直坚持第三方中立性,根据Akamai的经验,这是其始终屹立不倒的一个根本原则。

那么,专业CDN服务商如果一直做高大上,会不会把成长型市场拱手送人呢?其实网宿和蓝汛都已推出了标准化的服务平台,尝试进行此类业务,另外,网宿针对创新工场、UCLOUD这样的开发者平台合作,推出一整套的支持计划,培育未来的高定用户群体。

另外,刘洪涛还解释,网宿CDN业务的高利润主要来自内生性,比如说新产品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我们拼命做新产品,但是传统CDN业务的利润肯定下降的。未来网宿会向计算和安全方向的拓展,未来要形成传输、存储、计算和安全四个方向的协同,为中高端用户交付定制化的云计算和CDN整套解决方案。”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61.shtm
118  Local / 媒体 / 农村是P2P真正的金矿吗 on: May 27, 2015, 02:44:01 AM
最近有一篇文章的转载率很高,题目叫《农村P2P贷款:被遗忘的金矿》。它的中心意思就是:“农村市场是P2P真正的金矿,但被人们遗忘了,应该尽快去开发。”

我不知道该文的作者是否在农村生活过,是否了解农村金融的现状。在笔者这个基本上没离开过农村范围的农家子弟看来,这篇文章有些“纸上谈兵”了,把农村P2P想的过于美好。在这里,笔者想提出“被遗忘的金矿”一文没有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供读者思考,看看农村到底是不是一座被遗忘的金矿。

第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农村依然处于熟人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之下,连农村信用社都不敢贷款的人,P2P贷款平台敢做他的买卖?

在我熟知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在自己下辖的每个村子中都有一个或几个“保人”。农民想要办小额贷款业务,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名气和信誉作为担保,那一般要去找这位“保人”做担保。这位“保人”,基本满足这几个条件中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在村中有声望,有信誉,有地位,家族势力大、经济基础强。”有这样的人作担保,才可以放心的把钱贷出去。如果某位农民,无法从自己当地的信用社贷款,那只能说明两点:一,他本身缺乏还贷实力;二,他找不到“保人”。试问,在人情味道很浓的农村都没有人肯做担保的人,“人性”会怎么样呢?应该会差到极点。众所周知,P2P贷款平台所服务的对象均属于“高危人群”,他们胆子大。但胆子再大,你敢贷款给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不在乎信用卡之类的玩意儿,也不在乎信誉。试想,连村里人都不理的主儿要是跑了,你到哪里去找他?只有后悔去吧!

第二个问题,农民是不是真的敢把自己的闲散资金交给“虚无”的P2P贷款平台。

说句不好听的话,P2P贷款平台进入农村,说到底,还是想收集农民的资金,然后放出去“空手套白狼”,赚取中间费用。不过,现在的农民是不是那么好“糊弄”就不一定了。农村民间的借贷关系,在我接触的范围内,目前还算健康有序。一般情况下,有“闲钱”的农民是不会把自己的钱随意放出去的。他们一般会选择两种途径处理自己的资金,一是去存款,二是以较高的利息借给一些当地企业或者“买卖人”。而这些企业和“买卖人”,绝大多在当地信誉比较好、有极强的实力,大家“知根知底”。并且,这些借款人,基本上都有实业,一旦放贷无法收回,农民可以拿他们不同形式的实体作为补偿。P2P贷款平台进入农村,P2P公司把钱弄到哪里去、去做什么都不透明,谁会把钱给这些虚无的网络平台使用呢?最近几年,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纷纷跑路已经让农民学聪明了,他们的钱还就真不好糊弄。

第三个问题,在城市搞的一塌糊涂的P2P,自身的问题还没理顺清楚,就要进入农村,要是把农村市场再祸害坏了,那P2P的退路就不多了。

P2P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在说好,说很有前景,但与此同时却有很多的P2P圈钱跑路了,这就是现实。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目前整个P2P行业还属于无序时期。《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披露,“2014年末我国共有P2P网贷平台2358家,全年新增P2P平台1825家;而2014年出现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问题的P2P网贷平台共计287家,比上年增加了212家,增长282.67%。”这种局面下,P2P行业需要的是理顺清楚思路,需要的是有效的监管,需要的是优胜劣汰,而不是转移阵地,把“祸水”引向农村。在我印象里,很多在县一级市场红火一时然后跑路的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是把资金投入到高危行业无法收回后逃跑的,而有些在城市跑路的P2P公司,干脆就直接是为了圈钱,一旦这些P2P平台进入农村继续行骗,把农村市场搞乱,让P2P失去公信力,那今后P2P的退路在哪里呢?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农村是P2P真正的金矿,还不如说农村是一块需要大力保护、慎重开发的净土。如果莽撞的进入,弊会远远大于利。说农村是P2P真正金矿的人,您真的想清楚了吗?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
119  Local / 媒体 / Uber创始人卡拉尼克,不是在做生意,更像在战斗 on: May 27, 2015, 02:43:01 AM
23岁那年,最让你烦心的是什么事? 考试没通过?被妹子甩了?和Uber创始人克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同学一比,这些简直不叫事儿。 他在23岁时遇到了一个小麻烦:30多家媒体巨头联合起诉他的公司,要他赔偿2500亿美元。 你没看错,是2500“亿”。这钱能买下整个Facebook或阿里巴巴还有的剩。 事情是这样的。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计算机本科时,克拉尼克认识了系里的几个牛人。大家一起辍学开公司,做了个叫Scour的P2P下载软件。

Scour一发布就火遍校园,大学生们欢乐地用它下着盗版视频和音乐,他们公司也立刻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然后,法院传票来了...... 美国电影协会、唱片工业协会和音乐出版商协会起诉他们侵犯版权,要求赔偿2500亿美元。克拉尼克哪来那么多钱,于是公司就破产了。Scour黄了也挡不住克拉尼克爱折腾的心。他拉上几个高管立马又开了家新公司。 最初一切都非常顺利。才花了几个月,他们就找到了投资人。在签合同前,双方决定开个会确定些细节。2001年9月11日,投资方代表在波士顿坐上飞机,准备去他们公司。

然后,这架飞机撞上了世贸中心......

投资泡汤,全国上下又乱成一团,克拉尼克同学的公司一下子陷入了财务危机。这时他想出一个天才的点子——不给员工交个人所得税,这样就省钱了呢!

然后,法院传票又来了...... 这次找上门的是国税局,他们给了克拉尼克同学两个选择:罚款or坐牢。 这次克拉尼克同学只好认栽,凑钱交了罚金。公司折腾了几年之后,终于在2007年被一家网络巨头以2300万美元收购了。克拉尼克同学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巨款。

换了别人,这时候当然就得花天酒地一番。而克拉尼克同学可不是普通人,他的选择当然——也是花天酒地。 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但到了第二年,他就觉得无聊了,决定还是得干点正事。 于是他继续出没于各种创业圈子找点子,最后把目标锁定到了出租车行业。 在旅行中,克拉尼克发现许多城市都有打车难的问题,他认为这完全是行业垄断造成的。 于是他和几个合伙人决定开发个打私家车的软件来打破这种垄断,他们给这软件起名叫UberCab。

最初他们在旧金山找了家汽车租赁公司提供服务。由于服务又好车又好,UberCab很快在当地IT圈火了。

然后,法院传票,哦不,政府禁令又来了......

发禁令的是旧金山交通管理局,他们给UberCab的运营挑了一堆刺,最后还说:“你们没出租车运营资质,怎么能叫UberCab呢(Cab是出租车的意思)?”

要换别人,肯定觉得这买卖没法干了。没想到克拉尼克同学看到禁令开心得不行,见人就说:“他们要封杀我们,这个项目成了!”

他决定根本不鸟禁令,生意照做,客人照拉。说我名字不行?去掉cab改叫Uber就是了。 要是你看过电影《社交网络》,一定知道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信条——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前进,打破常规)。克拉尼克也是这样。

事实上Uber在每座城市的扩张都是一场战斗,而这是克拉尼克最擅长的。

在华盛顿,他从网上发动了数万居民给市长发邮件要求解除禁令。在丹佛,他甚至还发起了一场示威游行。 芝加哥最初试图发禁令阻止Uber进入,但当市长的邮箱被抗议邮件塞爆后,禁令就不了了之了。 在伦敦和巴黎,愤怒的出租车司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抗议Uber抢了他们生意。而克拉尼克的对策是立刻宣布当地Uber打车免费。

结果打不到车的居民只好纷纷下载Uber打车,罢工居然变成了Uber免费推广。

在一些被禁的城市,Uber甚至会偷偷组织培训,指导当地司机躲过检查。 通过各种非常规手段,Uber目前已经扩张到了50多个国家。克拉尼克正面对着越来越强烈的抵抗,而他显然乐在其中。

他在各种场合激烈抨击出租车行业和监管机构,宣称这个行业即将灭亡,而全球1000万出租车司机很快就会被Uber车主取代。

这些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他毫不在乎。对克拉尼克这一点,马克·库班有句评价非常精彩:他只是要战斗,而不是要打赢。

文章来源:40秒(四十秒)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59.shtm
120  Local / 媒体 / 套现100亿借给乐视网,贾跃亭为何如此财大气粗 on: May 27, 2015, 02:40:06 AM
昨晚(5月25日),乐视网宣布,贾跃亭要在未来6个月里,减持1.48亿股,外界普遍预计能套现近100亿!

这100亿,贾跃亭要全部借给乐视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借款期限不低于5年,免收利息。100亿,借5年,按照每年5%的利息算,能帮乐视省25亿利息,如果按10%的利息算,就帮乐视网省了50亿财务成本。

在此之外,乐视网还宣布了75亿元的再融资计划。

“75亿+100亿”,又一个“视频新土豪”诞生了。

在视频江湖,优酷土豆、爱奇艺分别有“干爹”阿里和百度,腾讯视频有“亲爹”腾讯。

昨晚的乐视网,在A股的泡沫里仰天长啸:“我就是豪门!”

贾跃亭为什么这么有钱?因为牛市。今天,乐视网市值已超过1400亿元,贾跃亭持有约45%的股权,价值630亿,这一次他准备减持乐视网总股本的8%,这就有望套现100亿。

小娱终于明白了敬爱的李总理推高资本市场的良苦用心,乐视网那白花花的银子,就是来自你,来自我,来自我们这些炒股的“小散”啊!

如果这一切能顺利实施,无疑将对整个视频行业,乃至内容产业带来巨大影响。

1、长期以来,乐视网在影视圈内口碑不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常欠款,甚至员工工资也偶尔拖欠一下下。当乐视网成为“视频新土豪”,大家该讨债的讨债,该抱大腿的赶紧抱了啊。

2、乐视提出2年内要花掉44亿采购内容版权,如此大手笔的内容投入,已经不输给爱奇艺和优酷土豆,乐视还宣布2年内新增350人的专业营销队伍,这也是一线视频巨头的“做派”。

如果这件事能做成,乐视几乎一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资金难题,一向不愿意预测股价的小娱这一次要勇敢说一句——

根据我们的长期观察,乐视网这家进击的巨头,什么都好,就是缺钱,如果钱的问题能解决,乐视网的未来无可限量。

175亿+100亿,“视频新土豪”诞生,未来“买买买”?

我们先来看一下,乐视网那75亿元的融资要怎么花。

乐视公告是这样写的,75亿元当中,44亿元都要投入到内容上,并且2年内就要花完。

第一年:花25亿(6亿买电影+12亿买电视剧+4亿买综艺+1亿其他+2亿自制节目)

第二年:花19亿(5亿买电影+8.5亿买电视剧+3.5亿买综艺+1亿其他+1亿自制节目)。

对比一下,百度2015Q1的内容成本为人民币6.084亿元(基本就是爱奇艺花掉的),优酷土豆2015Q1为人民币6.69亿元。

如果乐视网真的一年要投25亿在内容上,这样的内容投入力度,几乎就是在对标爱奇艺和优酷土豆。

更何况,在这75亿之外,贾跃亭减持股票也将获得近100亿的资金,这意味着,在内容上的投入,乐视网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在内容端的44亿投入之外,乐视还将在:

1、技术端:投入9.91亿元,建设及优化乐视媒资管理系统、开发建设精准广告投放管理系统;

2、营销端:投入5.18亿元,两年内新增350人左右的专业营销队伍,并且将投入资金对优质产品和未来的“颠覆性产品”进行宣传;

3、财务端:6亿元偿还银行贷款,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笔钱可能用于投资和行业整合。

老定增方案受阻,谁料牛市来解围

其实,乐视网的定增已经“喊”了大半年。

早在去年8月,乐视网就曾抛出一份45亿元的融资计划,准备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融资45亿元。这份命途多舛的定增方案,经过了整整9个多月,仍未被证监会批准。

这段时间内,乐视网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风波——贾跃亭滞留境外,几个月后,归来。

但老贾的归来,并未使得这次45亿元的融资方案更快启动,就在贾跃亭回归后不久,证监会原创业板副主任李量被查,有媒体分析称,李量可能涉及令完成案,可能与当年帮助乐视网上市有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乐视网的融资计划“卡”在了证监会,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现在。

估计连贾跃亭都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段时间内,牛市来了。

去年8月的定增方案中,乐视网与各认购方约定,认购方将以34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乐视网的股票,而到今年5月,乐视网股价最高已经达到179元。

股价的飙涨,意味着乐视网无论再也不可能同意之前的融资方案了——如果当初那份方案还继续实施,那几乎是贾跃亭把自己的钱白白地送给参与定增的投资者。

于是,今晚乐视网先是宣布撤销此前45亿元的融资方案,接着宣布了新的融资方案——融资75亿元。

根据“新计划”,投资者购买乐视网股票的价格将在70元左右,这意味着,乐视网释放出同样多的股权,能融到之前2倍的资金!

让小娱担心的是,这份“新计划”,是否会遭遇之前那份45亿定增方案一样的命运被卡”在证监会?这几乎是乐视网最大的不确定性。

小娱无法预知结果,只能祝乐视网在审批路上一路平安。

作者:郑道森 | 来源:娱乐资本论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89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