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5, 2024, 11:12:41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 183 »
2081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你还能搜到柴静的《穹顶之下》吗? on: March 09, 2015, 05:48:30 PM
让柴静调查活命一周 中共想要看什么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3月10日 转载)
   
   
让柴静调查活命一周 中共想要看什么

    上个月,湖北省武汉市的住宅楼笼罩在浓重的雾霾里。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北京——关于中国灾难性空气污染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一个星期前发布之后,几天时间里就吸引了上亿人次的观看。
   
    这个国家的新任环保部长将这部片子比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年出版的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激发起了美国的环保运动。国内外的记者都纷纷要采访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一位著名的前电视新闻记者,但她一直保持沉默。
   
    接着,在周五下午,随着中国主流视频网站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要求下删除了该视频,它所引发的舆论风暴也戛然而止。
   
    这个视频受到的极大关注,它引发的全国性讨论,以及官方企图封杀的行动,反映了中国的官僚体系内部为扭转中国环境恶化趋势而展开的斗争,有着极大的政治敏感性。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围绕这部视频的戏剧性转变,引发了许多揣测,诸如哪些政治集团是它的支持者,哪些试图扼杀,以及中共领导人是否会容忍公民对话和民间行动。民间的行动在其他国家遏制猖獗污染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被妖怪捉走了,”北京的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说。
   
    这个视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调查记者柴静,在这家官方媒体的其他前雇员的帮助下制作的。根据记者对官方媒体员工的采访,以及纪录片和支持网站上的内容,似乎很明显的是,柴静与党政机关支持环保的官员之间进行了合作。
   
    视频发布后,另外的一些官员站出来强烈反对这部片子,其中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的官员。这些国有企业常常反对采取更严格的环保监管。这种战线的划分,反映了在中国环境问题上存在的更大范围的冲突。
   
    这部纪录片有104分钟长,其片名指的是笼罩在许多中国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可怕雾霾。该片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热烈讨论的话题。然而,周五晚间,在优酷和腾讯等中国主流互联网公司的网站上,该片的链接已经失效。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网站人民网起初曾推广过这个视频,并刊登了对柴静的专访,但这些内容在周五上午已全部被删除。
   
    审查机构的铡刀落下的前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年度会议刚刚开幕。全国人大是中共控制的立法机构,其用意是展示政府官员的坦诚并对其问责。
   
    最近几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对空气、水和土壤中广泛而致命的污染,产生了日益加剧的焦虑。这些污染的起因是各个产业缺乏环保监管。
   
    柴静个人出资制作的纪录片触及了人们的痛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这些担忧。这个视频有着PPT演示或TED演讲的精良制作形式,在片中,柴静一身白衫仔裤的简单打扮,在台上向观众呈现出令人警醒的科学事实。现年39岁的柴静还坦率地讲述,自己担心空气污染对女儿健康的威胁——这是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
   
    柴静在视频当中触及了环境监管中的政治问题,展示了环保部的官员在执行限制污染的法律时无能为力。正如视频中所描述的,他们的对手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钢铁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商。
   
    视频中包括一些对环保部官员的采访,他们说自己无法监管这些企业。上周日,新上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北京首次与中国媒体记者举行座谈时,把这个视频比作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
   
    中国新闻报道称,陈吉宁表示:“我想这片子也对唤起公众关心环境健康问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我特别赞赏这件事。”
   
    柴静的朋友和顾问表示,尽管柴静在制作该片期间得到了环保部官员的帮助,她似乎也认同他们的困境,但她明白有一些政治红线。在最终的剪辑版本中,她避免了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广泛批评。
   
    袁凌是一名调查记者,也是柴静的朋友。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该片较早的一个版本更长一些,柴静在其中一节里谈到,空气污染是中国的发展模式造成的,并称中国必须改变发展模式。
   
    “如果片子这样做的话,就会变的冗长,沉重又压抑,”袁凌说。柴静把那一部分内容剪掉了。
   
    在人民网上刊载的采访中,柴静称曾将部分采访资料发送给官方团体,其中包括全国人大下属的法制工作委员会,以及一个正致力于改革油气行业的政府工作小组。她说两个组织都给出了反馈。柴静接受采访的报道已被删除。
   
    尽管得到了来自官方的支持,但视频发布后大受追捧,官员们开始仓促应对,意在遏止或批评该视频的做法越来越多。
   
    上周早些时候,宣传官员发出指示,让中国的新闻机构不要报道该纪录片,并要求视频网站不要在其主页上播放该片,不过这些网站可以在网上保留该片。由《人民日报》管理的民粹主义报纸《环球时报》的员工称,编辑不得不毙掉了批评及支持柴静纪录片的报道和评论文章。
   
    部分国企官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在某石油公司担任高层的万战翔在立方石油网上撰写了一篇短文,攻击柴静的论点。“也许是她脑力不够,也许是她知识不够,也许是她思想不够,”他写道,“反正并无什么真知灼见。”
   
    一些批评人士在网上说,柴静的纪录片受到了外国的资助,但柴静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时称,她自己花了大约100万元人民币制作这个片子。她说,这些钱是她出书所得的版税。
   
    这部纪录片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正值政治上的敏感时期。当时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刚刚开幕,党和政府的官员齐聚北京,商讨广泛的政策议题。网上有人猜测,柴静的纪录片及其发布时机,是环保部一项行动的一部分,意在推动党的领导人在本周支持该部取得更大的权力,对国有企业和其他公司进行监管。
   
    柴静的朋友袁凌称其为“阴谋论”,并表示“跟独立媒体人合作是体制的禁忌,环保部是不会冒那样的险的。”
   
    在民众对该片进行了一周的热烈讨论后,中宣部周五让各网站删除《穹顶之下》。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表示,官员们等了一周,为的是“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策略”。
   
    周五下午,中国国内想看这部片子的人不得不在中国互联网的隐蔽角落里搜索,或是去YouTube这样的网站。YouTube在中国国内被屏蔽,但可以通过绕开屏蔽的技术手段访问。
   
    周五傍晚,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Twitter上发帖称,“习近平主席承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加惩处,绝不手软、绝无例外。”当晚,北京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器对空气质量的评价是“有害”。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
   
     来源:纽约时报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480233
2082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你还能搜到柴静的《穹顶之下》吗? on: March 09, 2015, 05:44:08 PM
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topic=974386.0

参阅7楼
2083  Local / 中文 (Chinese) / Re: 咨询 on: March 08, 2015, 09:37:33 PM
多谢楼上三位网友的指教!!
2084  Local / 媒体 / Re: 何清涟:社会共识完全破裂:从柴静纪录片的遭遇说起 on: March 07, 2015, 11:58:51 PM
原版《穹顶之下》泄密 此片本就为政治而来(图)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穹顶之下的舆论大爆炸”专题页面

现在公众所看到的《穹顶之下》并非原版,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裁剪。原版的《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调查记者袁凌参与了《穹》的制作。媒体人吴立湘对袁凌进行了采访,袁凌告诉吴立湘,今年一月份他去柴静家里看了原版的《穹》:

“视频比现在长,片子在中后段延伸到了国家发展模式的探讨,但我觉得难以探讨清楚,觉得没必要在一部片子里操总理该操的心,而且这一部分看起来有点累。我就建议说还是得把能源政策和法制症结上这个主要的逻辑链弄清楚,最后再回归到个体经验上。”

也就是说,《穹顶之下》原先的逻辑链条更长,应该是“肿瘤—雾霾—PM2.5—燃油—天然气市场化—中石油私有化—国家发展模式”。最终定稿时,柴静团队可能觉得探讨“国家发展模式”这一部分使得该片的政治倾向太过直白和露骨,对宣传推广不利,于是选择了删去。对资本和媒体而言,“去政治化的政治”才是实现己方政治利益的最佳方式。在非理性的煽情技巧、演讲技巧和一闪而过的各式图表的轰炸下,借助主流门户网站的后续公关,在常年大搞娱乐化、历史虚无主义所创造出来的去政治化的环境中,公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私有化、市场化”的“国家发展模式”的隐含结论。被这个片子精心隐去而又处处体现着的政治,最终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头脑中。

这个片子的政治性,还体现在其发布的时间点—两会之前,显然是为了绑架两会政治议题而来。

原《焦点访谈》栏目副制片人兼主编庄永志称“柴静的《穹顶之下》把PM2.5拽到眼前”,并“相信在今年的‘两会’上,会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和普通民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提出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维基解密2011年8月30日公布的一份美国驻北京大使馆2009年12月1日发往美国华府的电报称,《穹》片主编范铭,2008年10月被以“颠覆国家”的罪名被拘留,后经柴静和各方的努力被释放。

而《穹》片的幕后之一罗永浩,则是一个有着严重逆向种族主义情结的人,且有着严重的媚日情结。他在微博上堂而皇之地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支那猪”, 对日本动辄“我大日本帝国”云云,并称“没有日本的话,亚洲是不值一提的。”、称日本没有否认侵略史实,“只是淡化和回避了一些史实而已。”

看来,《穹》的制作团队真是卧虎藏龙,无奇不有。但这些人似乎有一个共通的政治理念:反华反共。

鉴于柴静团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美国方面也开始高调介入(当然,原先可能也有介入,但是比较低调),对柴静团队及背后的西化势力予以呼应。在美国大使馆的官 方微博和官方博客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大使馆于3月4日组织一场主题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全球视角与中国进行时》的讲座和讨论会。


附文:柴静幕后的穹顶式朋友圈 老罗定风格 客厅社交圈给建议

浩淼繁星,言极穹顶,两会前的这一个周末,是属于柴静的。

在一个习惯着睁眼说瞎话的文宣系统中,产生了“看见”的柴静。然后在一个自我承担风险、资金以及荣誉的自媒体时代,柴静又努力去解释那些“看不见”。

不过真要把柴静当如娱乐资本论一般的自媒体,把《穹顶之下》当做一次私人恩怨,那就实在是属于幼稚。

不信看看《穹顶之下》片尾的字幕,里面每个人都是隐藏的Boss。简单地说,就是提供技术支持和风格定位的罗永浩团队+范铭的文案摄像团队+通过常年客厅社交积累下来的大V智囊团。

同时,柴静在全片中运用的21个演讲技巧,也几乎堪称案例教学。

仔细看看《穹顶之下》片尾的字幕,里面每个人都是隐藏的Boss,而在小娱看来,主要是分成三个部分(同时笔者也采访了两位参与人员):

1.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都知道的《看见》的原团队

以主编范铭、制片人李伦、编导郝俊英以及摄像团队为主。按名单分析,应该主要以拍摄、文案为主,是幕后主力。

2.然后是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

其中许岑、东东枪、欧阳念念都是锤子的员工。有人说“演讲的场位是罗永浩指导的”,然后许岑、欧阳念念都是负责keynote 制作,看样子整个TED式的互联网风格的发布会都是由罗永浩团队决定。

3.大V记者、调查记者等外脑

史航、土摩托、丁文山、汪韬、袁凌、黄章晋、杨潇等人,都是微博公知届或调查记者圈内赫赫有名的大佬。

数到这里,估计不加V就会又急吼吼的称柴静是“客厅派对主人”了,肯定也会有人称柴静是当代林徽因,到底是正常的客厅聚会,还是暧昧昏黄的舞会?或许如何评价柴静的这次人员聚集,也会折射不同的人心。

当笔者采访某位参与了此事的“客厅客人”时,他非常精到的点评一句:“林徽因只是个沙龙主持人的角色,柴静却每次都在吸收众家所长,最终推出了让每个人都吓一跳的作品。”


下面,娱乐资本论也分析下这篇作品的21个演讲技巧,以及她幕后的数十人的团队构成。

一。范铭团队有哪些人?范铭是谁?


随便找期之前的《看见》对比下名单,就能知道此次《穹顶之下》集中了大量的原《看见》团队的成员。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范铭,据她自我介绍中透漏,她是无锡人,这个可爱的天蝎座女孩1998年入读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2002年9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曾任《新闻调查》、《面对面》编导,CCTV-1《看见》主编。

在CCTV的工作中,范铭和郝俊英、柴静等三人在合作中成为铁磁闺蜜,因三人对新闻的执着被称为“三剑客”。

一位电视界的朋友说,2014年最遗憾的事应该是,老郝(郝俊英)、老范(范铭)、老柴(柴静)这三剑客离开了公众的视线”,@-Obscurity-写道:“看到(雾霾调查)编导是范铭,感觉柴静她们又回来了。”@洛之秋说柴静只是前台,幕后是范铭这样的专业团队。@ 格桑小巫说“做过幕后以后就不容易产生偶像情结了,柴静的这个片子和她以往的作品一样,最厉害的是范铭。老百姓才崇拜独行侠,圈内人只钦佩好团队。”


李伦又是谁?是《看见》和《24小时》的原制片人。

柴静还曾经发过一篇和李伦相识的博文,里面详细记载了李伦是如何给予柴静施展拳脚的空间的:“我临时做了几天《24小时》的主播,跟邱启明搭档,他当天重感冒,咳嗽得不得了,有一会儿我实在觉得他够呛,就把他的稿子接过来,对观众说“让他歇一下,我来替他播”。我没有直播经验,不知道图和文是按照主持人坐的位置配好的,我这么一换,导播临时调换图都来不及,这要出点事,就算是播出事故了。李伦是制片人,第一责任人。但他不动声色,节目结束了还噙着点笑。第二天我想在直播中采访新闻当事人。通常为了避免直播的风险,主播只连线记者,但我职业惯性,觉得采访当事人是最接近新闻核心的办法。我倒是不假思索,风险都是李伦担着,可他鼓励我这么做。”

二。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


罗永浩就不说了,点击原文,我们会附上了一篇《罗永浩跨界对话柴静:畅谈彪悍人生》的对谈,从中也能看出两人在风格上的不同和价值观上的某种一致。

至于备受好评的keynote风格,则是由锤子团队的许岑、欧阳念念负责。其中,许岑是早期罗永浩的伙伴之一,与罗老师在电影进修班相识,后加入老罗英语培训。著名的老罗培训在迷笛上放的广告片(mother fuΧk那个),就是和他一起做的。锤子科技历来发布会的keynote制作,均由他负责,之前他还出了一个keynote 教程,一个英语学习教程,感兴趣的人可以搜一搜。欧阳念念则是锤子科技的设计师。

三。大V记者


下面就按片子名单排列了(最后那十几个我也不认识),不过光看这几十人名单,也可知柴静在圈内人脉之广泛。袁凌告诉娱乐资本论,其实他介入这次的事件比较晚,当时还是一月份他去柴静家里看了原版视频,“视频比现在长,片子在中后段延伸到了国家发展模式的探讨,但我觉得难以探讨清楚,觉得没必要在一部片子里操总理该操的心,而且这一部分看起来有点累。我就建议说还是得把能源政策和法制症结上这个主要的逻辑链弄清楚,最后再回归到个体经验上。”

从最后的视频成片,也确实可以看出柴静确实采纳了袁凌的意见。可以想见,柴静就是通过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渐进方式,一步步改造自己的视频作品,最终造就了这一次成功。

罗永浩:锤子科技创始人

李伦:原《看见》的制片人

汪韬:《南方周末》绿版记者,探究中国大气的第一记者。

袁凌:著名调查记者,曾发表过数十万字小说、诗歌,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

史航:编剧、策划,影评人。

东东枪:文字/创意工作者,网络红人

丁文山:湖南卫视频道声音形象代言人,和柴静相熟于湖南卫视时代。

郝俊英:《看见》“三剑客”之一,著名编导。
2085  Local / 中文 (Chinese) / 咨询 on: March 07, 2015, 09:17:09 PM
大陆目前有没有支持用比特币付款的代购或网购的商家或网站? 谢谢回答  Grin
2086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国家。 on: March 06, 2015, 09:09:57 AM
百年以来,中国社会没有跟随世界潮流一起进步。

1949年前的中共还是进步的,但是老毛把大家都骗了
2087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国家。 on: March 06, 2015, 09:08:22 AM
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资产的外流,中国有大量的中层或高层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甚至整个家庭送外国外,同时带走在国内获得的财富,许多官员更是如此,国内掘金然后往国外送。

据彭博社报道,截止到2013年的十年中,中国共有逾76000名千万富翁移民别国。
  莱坊公司援引Fragomen律师事务所的数据称,澳大利亚是最受中国富人青睐的移民目的地。截止到今年1月底的前两年中,在澳大利亚投资者签证申请队伍中中国人占到了90%以上,总数达到1384人。此外,中国人也是申请美国和英国高净值人士签证的主力军。
  莱坊公司研究主管利亚姆?贝利表示:“无疑中国富豪希望移居国外,伦敦、纽约、洛杉矶都是热门目的地。”
  去年前九个月内,300多名中国投资者申请了英国的Tier 1签证,这就要求申请人至少在英国投资200万英镑。2014年前九个月内英国共收到703份申请,其中160多份来自俄罗斯。
  印度也是千万富翁的“输出大国”,截止到2013年的十年间共有43400人获得了海外国籍,俄罗斯则有14000名富人移民至别国。
  这期间,全球逾114000名千万富翁涌入英国,使得英国成为头号热门目的地,新加坡和美国则分别吸引了45000名及42400名移民。
2088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国家。 on: March 06, 2015, 12:15:07 AM
这好像20年前就有了 哈哈 可惜 现在人民生活更幸福啊


20 年前的大陆确实没有雾霾
2089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on: March 06, 2015, 12:11:48 AM
为了中东恶石油,制造假消息说伊拉克有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后冠冕堂皇地侵略一个主权国家,杀死一个国家的元首萨达姆,这样的国家难道比希特勒时代的德国好到哪里去?
西方大国一贯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黑别人,手段堪称下作,如斯诺登时间就是明显的例子,就别冒充救世主了!


懒得反驳你了,不是没兴趣,而是没时间。 你自己看这里吧:
http://www.dolc.d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11366&extra=page%3D1&mobile=no
2090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on: March 05, 2015, 08:02:27 AM
八旬的高耀结医生流亡美国,八旬的作家铁流因言获罪被判刑。
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至今仍身陷囹圄,妻子刘霞仍旧被软禁在家。
这样的政权,不是法西斯是什么。
2091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on: March 05, 2015, 07:58:11 AM
称为法西斯确实过分了,至少目前中国还是取得了一些经济发展的成就的。若要称法西斯,恐怕只有朝鲜和伊斯兰国当属吧。

希特勒时代的德国GDP也不低
2092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on: March 04, 2015, 11:15:41 PM
西方一些主流政客,不客气的讲,都是张伯伦式的混蛋。
2093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on: March 04, 2015, 11:11:45 PM
社评:澳媒“IS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不过是裸奔抓眼球

环球时报2015-03-04 01:26:000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3月3日的一篇文章宣称“伊斯兰国、俄罗斯、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第一眼望去,我们怀疑自己的眼睛看错了,但是没错,它就是这么写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该报国际版编辑皮特·海切尔,因此它不是一篇稀里糊涂登出去的来稿。《悉尼先驱晨报》作为澳大利亚主流媒体,这样做很过分。
  多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学者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有人将“伊斯兰国”、俄罗斯、中国并列在一起并贴上“法西斯”标签。并且他们都断言这不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观点,也代表不了澳大利亚主流社会,这是《悉尼先驱晨报》原因有待了解的一次“裸奔”式出轨。
  他们都说,根本没必要与这篇文章争辩中国为什么不是法西斯,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常人这样看。还有人指出文章作者像是生活在恐龙时代。
  有人分析,《悉尼先驱晨报》大概想通过极端声音吸引眼球,这是唯一能够让人想到的“合理”解释。在西方一些人的眼里,中国强大而离经叛道,给中国编织奇怪的罪名有时就像给自己打广告,可以瞬间吸引大量目光。
  当然,这样干的人通常是在西方用正常途径无法吸引注意力的那一伙。他们的水平一般,视极度偏见为与众不同。比如写这篇文章的皮特·海切尔主要抨击了中国的南海政策,此人显然对南海的情况知之甚少,对中国主张的来龙去脉、对南海纠纷细节的了解都囫囵吞枣。
  《悉尼先驱晨报》刊登如此文章,在整个西方世界恐怕是第一次。这是一次堕落,相对于中澳刚刚确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它是可耻的逆流。请该报不要用“新闻自由”来做辩解,这样说都会脏了“新闻自由”这个词。
  一家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允许如此极端的国际编辑胡作非为,这超出了我们对澳大利亚主流新闻界操守的想象。我们不知道这究竟是澳媒体偶尔发作的“正常歇斯底里”,还是个别编辑出于种种偶然原因获得了表现其“大脑不正常”的机会。
  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曾关押过大英帝国的大量囚犯,当澳大利亚社会里少数人出现正常文明难以解释的怪异表现时,这是否来自于某种阴差阳错的基因遗传呢?我们不得而知。
  中国社会尊重澳大利亚,但澳主流社会不时有一小撮人让我们想到“流氓”“变态”这些词,他们的言行让我们大跌眼镜。
  最后我们想对中国读者说,别因为一篇文章而记恨澳大利亚这个美丽的国家。但中国新闻界可以记下《悉尼先驱晨报》,在它是否是严肃报纸的问题上,从此打个问号。
责任编辑:lidaxin
 
2094  Local / 离题万里 /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on: March 04, 2015, 11:02:55 PM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悉尼先驱晨报》:伊斯兰国、俄国和中国,都是法西斯国家
    
    皮特·海切尔
    
    朱莉亚.吉拉德在她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曾宣称“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需要进入令人一个新的时代”。
    
    在那911年代的最末,她宣称:“在新的时代,国家的行为——而不是非国家的行为,将为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思想驱动并塑形。”
    
    换句话说,是时候忘掉那些以恐怖分子,把眼光重新转回传统的国家间博弈来了。比如说,现在紧张的中美关系。
    
    当托尼.阿伯特担任反对党领袖时,他宣称:“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安全威胁是伊斯兰恐怖主义和不稳定的世界。” 两年后,阿伯特作为总理发布的国家安全声明中,满篇都是恐怖主义以及新黑暗时代的崛起,上周的讲话里他对于国与国之间博弈带来的危险只字未提。
    
    诚然,伊斯兰国的野蛮人们被我们文明世界所关注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当我们把眼光过分投入到新的危机时,却忘记了旧的危险已经要卷土重来了。
    
    俄罗斯于2008年入侵了格鲁吉亚,今天它正在侵略乌克兰——尽管普京百般狡辩否认他的侵略行为。俄罗斯恢复了核武轰炸机对美国海岸线的巡逻,同时对欧洲进行武装恐吓。
    
    反对党领袖涅姆佐夫与周末被枪杀,他本计划推动一个反普京的游行,并同时发布关于俄罗斯武装入侵乌克兰的决定性证据,据传这些证据将对普京政权造成极大的舆论伤害。而普京,拒绝承认自己参与了这次谋杀。
    
    另一边,中国一直不放弃对邻国领土的主权主张。尽管这几个月来中国很聪明的淡化了言论。但是同时他们却高歌猛进的至少四个岛链上修建军事基地和防御工事,尽管这些岛屿在5个国家间有主权争议。根据上个月南沙群岛的卫星照片显示,以前的小小岛屿现在变成了大量的直升机停机坪,跑道,港口和设施,以支持大量兵力进驻。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有条理的,精心策划的活动,目的是在南沙群岛链建立一个拥有完善空运海运能力的堡垒,以对抗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台湾等国。北京本来曾承诺过不会在此施行挑衅式举动。当美国认为中国的施工行为会造成地区不稳定而要求北京停止时,北京竟不予理会。
    
    阿伯特在批评吉拉德的安全观过于狭隘时,没有看到自己的安全观同样不完整。两位总理都太过听风就是雨了。事实是,澳大利亚和自由世界必须正视所有的和平与稳定的威胁。国与非国带来的危险不一定需要被分割开来,一个被重视另一个就被忽略。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把以上这些危险都用一个政治理念来概括——法西斯主义。
    
    俄罗斯,中国,所谓的伊斯兰国政权都是法西斯。
    
    法西斯的决定性特征? 首先是专制。 其次,权力高度集中。 第三,国家高于个人。
    
    普京妄言:“西方打算拔掉俄国熊的爪子和牙齿”,并试图恢复“俄罗斯的伟大”。中国试图克服西方帝国主义给他们带来的百年耻辱,而一直对中国的孩子们洗脑“勿忘国耻”。而ISIS则宣布要恢复哈利法,恢复伊斯兰教的伟大。
    
    虽然在政体表面上上面三家各有不同,但是实际上它们都是法西斯主义实体,它们放弃民主自由,追求暴力,对外扩张不愿受道德与法律的约束。
    
    总之,西方的领导人们不应该再玩文字游戏了。以上三个上升中的威胁都是自由的敌人。它们否认自由,并且横行霸道欺压邻国。
    
    我们的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主义的复苏,而陷入经济泥潭的欧洲和困于政治内斗的美国都还没有意识到它们要面对的危险愤怒的敌人是谁。
    
    来源:墙外楼

IS, Russia, China: all fascist states

Date:March 3, 2015

Peter Hartcher

Julia Gillard began her last year as prime minister with a statement on national security declaring that "Australia enters a new era of national security imperatives".

Pronouncing the end of the 9/11 decade, she looked to the future: "It will be an era in which the behaviour of states, not non-state actors,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 and shaper of Australia's national security thinking."

In other words, time to get beyond a preoccupation with terrorism and look to the old-fashioned business of statecraft. She pointed in particular to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s the defining question.

Tony Abbott, opposition leader at the time, took issue with her: "The most important security threats we face are Islamist terrorism and an unstable world."

Two years on, Abbott has given his own prime ministerial statement on national security. It was wholly about terrorism and the rise of a "new dark age". There was not a single word in last week's speech on the danger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s.

The rise of the barbarians of the so-called Islamic State is rightly concentrating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in the civilised world.

Yet while we remain preoccupied with this new danger, the old ones are rampant.

Russia invaded Georgia in 2008. Today it is invading its neighbour, Ukraine, while pretending it is not. Russia has resumed long-range patrols of the US coastline by its nuclear-armed bombers. It is intimidating Europe with aggressive military manoeuvring.

A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movement, Boris Nemtsov, was gunned down in Moscow at the weekend. He was to lead a major protest rally against Vladimir Putin this week. Putin denies involvement in the murder.

Nemtsov was planning to unveil information, the opposition veteran said, about the Russian forces invading Ukraine, and this information would create "deep disgust" with Putin among the army and the security services.

China continues to advance its claims on the territory of its neighbours. Although it's been smart enough to tone down its rhetoric in recent months, it has quietly raced ahead with building military bases and fortifications in four separate parts of an island chain that is also claimed by five other nations of Asia.

Satellite photos of the Spratly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last month show that "where it used to have a few small concrete platforms, it now has full islands with helipads, airstrips, harbours and facilities to support large numbers of troops", said an analyst at 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James Hardy, reported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e can see that this is a methodical, well-planned campaign to create a chain of air and sea-capable fortresses across the centre of the Spratly Islands chain", parts of which are also claimed by Vietnam, the Philippines, Malaysia, Brunei and Taiwan.

Beijing had promised these countries that it would make no provocative moves on the Spratlys while it negotiated a code of conduct with all claimants. The US has described the accelerated Chinese construction program as "destabilising" and asked Beijing to desist. China, the world's second-biggest military spender, has paid no heed.

Abbott was right to criticise Gillard for being too narrowly focused on one type of threat. But Abbot, similarly, was too narrow in his own statement. Both prime ministers were guilty of the same sin – faddism.

The truth is that Australia, and the world, have to face squarely all the threats to peace and stability. "States" and "non-states" alike. There is no need to divide them into separate baskets, with one in fashion and one out at any given moment. In fact, these rising risks can all be classed under the same broad political rubric. The world has seen it before.

The regimes in Russia, China and the so-called Islamic State are all fascist.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fascists? First, they are authoritarian. Freedoms are curbed. The people are allowed no rights to resist the will of their rulers. Dissent is crushed, and crushed violently if necessary.

Second, power is highly centralised. Third, the nation is exalted above the people. Hypernationalism or jingoism is powered by a sense of historical grievance or victimhood. Putin says the West is intent on "tearing out the claws and teeth" of the Russian bear. His chief cause is restoring Russia to greatness.

China is overcoming its "century of humiliation" at the hands of Western imperialism. To this day, Chinese children are exhorted to "never forget national humiliation". IS has declared its purpose is to "restore the caliphate". Its leader and self-declared caliph, Abu Bakr al-Baghdadi, announced that "the West has reduced the Islamic world to nothing". His aim: "We want to restore the greatness of Islam."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Russia is notionally a democracy; China is run by a party that is nominally communist; the so-called Islamic State claims to act in the name of Allah.

Yet all three operate as fascist entities. Fascism "abandons democratic liberties and pursues with redemptive violence and without ethical or legal restraints goals of internal cleansing and external expansion", as Robert Paxton put it in his book, The Anatomy of Fascism.

In short, there is no need for Western leaders to play word games and declare security fashions. All three of these rising threats are enemies of freedom. They deny freedom to their own people, and they ride roughshod over the rights of other peoples.

The world confronts a resurgent fascism. It doesn't seem that the West, absorbed with economic crises in Europe and political dysfunction in the US, comprehends fully the force and fury rising against it.

Peter Hartcher is the international editor.

来源: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博讯综合报道] (Modified on 2015/3/05) (博讯 boxun.com)
530522
2095  Local / 离题万里 /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国家。 on: March 04, 2015, 05:06:27 PM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国家。


希拉里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对将来的中国进行预测:2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国家。她给出的依据是:
1、从申请移民的情况看,中国90%的高官家属和80%的富豪已申请移民,或有移民意愿。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和既得利益阶层为什么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很令人费解!
2、中国人不了解他们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全民上上下下唯一的崇拜就是权力和金钱,自私自利。
4、人民大众过去是权力的奴隶,演变为金钱的奴隶。这样的国家如何赢得尊重和信任?
5、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唯有获取权力或金钱就是生活的一切,就是成功。全民腐败、堕落、茫然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
6、肆无忌惮地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掠夺,几近疯狂。这样奢靡、浪费的生活方式,需要几个地球才能供给?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对中国人的评价,耐人寻味:
1.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2.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3.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但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
4.能通过关系办成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5.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6.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
7.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不能让别人爽;
8.不为朋友的成功欢呼,却愿为陌生人的悲惨捐助;
9.不为强者的坚持伸手,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
10.不愿为执行规则所累,宁愿为适应潜规则受罪;
11.不为大家的利益奋斗,愿为大家的不幸怒骂;
12.不为长远未来谋福,愿为眼前小利冒险。
看完这段令人不愉快的文字,是否可以想想自己该做点什么呢?
2096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美国《国家利益》:世界末日,为中国的崩溃做好准备 on: March 04, 2015, 09:39:27 AM
又在唱空中国。

不必太较真太敏感,就和比特币一样,有做多头的,就必然有做空头的  Grin
2097  Local / 离题万里 / 美国《国家利益》:世界末日,为中国的崩溃做好准备 on: March 04, 2015, 12:30:56 AM
美国《国家利益》:世界末日,为中国的崩溃做好准备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3月04日 转载)
     
    作者:Petter Mattis
   
    美国《国家利益》3月2日发表题为《世界末日:为中国的崩溃做好准备》(Doomsday: Preparing for China’s Collapse)的分析文章,罗列了为应对中国崩溃美国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
   
    文章认为,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核国家中国的政治崩溃,华盛顿应当与被边缘化的中国部分公民建立联系,并高调讨论中国人权问题,以向中国人显示美国在道德层面关注中国的发展。文章还说,即使中共在近年内没有发生崩溃,这些措施也能够帮助美国的决策者们“站在历史的正确的一边”。
   
    但文章认为,类似的措施在中国政治不稳定和统治结构崩溃的问题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也毫无用处。文章归纳称,美国真正应当去做的是采取行动,而不是说空话摆摆姿态。文章预期中国可能会发生类似1989年一样的全国性大规模抗议,而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付诸实施的举措才能保护美国在中国未来的利益。
   
    美媒:中国可能崩溃 美应采取应对措施
   
    美国媒体日前发表文章警告中共可能面临崩溃,而为了应对中国的崩溃美国应尽早准备,不过通观全文,文章与其说是应对中国政治危机的措施,倒不如说是对华盛顿应如何策划中国政治危机进行的指导。
   
    美国学者奥斯林(Michael Auslin)日前透露消息,一位中国高级学者宣称,中共已经走到了崩溃前夜。美国《国家利益》3月2日发表题为《世界末日:为中国的崩溃做好准备》(Doomsday: Preparing for China’s Collapse)的分析文章,罗列了为应对中国崩溃美国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
   
    首先谈论中国崩溃的奥斯林提出,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核国家中国的政治崩溃,华盛顿应当与被边缘化的中国部分公民建立联系,并高调讨论中国人权问题,以向中国人显示美国在道德层面关注中国的发展。奥斯林说,即使中共在近年内没有发生崩溃,这些措施也能够帮助美国的决策者们“站在历史的正确的一边”。
   
    但《国家利益》认为,类似的措施在中国政治不稳定和统治结构崩溃的问题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也毫无用处。作者称,美国真正应当去做的是采取行动,而不是说空话摆摆姿态。作者预期中国可能会发生类似1989年一样的全国性大规模抗议,而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付诸实施的举措才能保护美国在中国未来的利益。
   
    美国《国家利益》:世界末日,为中国的崩溃做好准备

   
    美国在为中国崩溃做准备?
   
    作者提出,应对中共崩溃可能带来的全面危机首先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和相关计划,在危机真正来临之前,必须设想好没有中共的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以及这些改变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需要设想,何种不稳定状态或者何种政治危机将会威胁中共体制,以及北京可能为了预防这一切而做些什么。这些预测的目的是降低美国决策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以防决策者在面对中国危机时因无知而在是否支持中国政府的问题上做出错误决定。
   
    在作者看来,这些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首先,确定中国内部的势力分布,哪些是向心的团结的群体,而哪些具有离心倾向。作者提出,在中共掌权的六十六年当中,它惯于打入所有可能成为政治势力的群体,而难以笼络的群体比如法轮功,则会变成体制的弃儿和猎物。但是,仍有处于新生状态的公民社会群体以及活动家群体能够存活,而华盛顿需要了解中共以外的中国政界。
   
    作者提出,在美国于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前,就曾有过完整的有关萨达姆之后的伊拉克政治情况的完整报告,但目前甚至不清楚美国对于中国是否有这样的研究工作在进行。一旦危机发生,需要的不是有关维族和藏族的报告,而是有关中国12.4亿必然主导中国未来的汉族人的研究材料。
   
    其次,美国需要发展、保持和更新有关中共领导人(及其家属)的数据库,这应当包括他们能够被美国冻结的海外资产,以及各种通讯联络方式。作者称,对比彭博社和纽约时报,美国政府要完成这些信息的收集并不难。一旦中共崩溃,干部们关心的不会是党的利益,而只能是自己个人和家族的利益,一旦生存受到威胁,中共党员们只会各寻出路,如果美国想要干预中国的未来,此时保持与中南海、省部级大员和安全部门官员们的私人接触就变得至关重要。
   
    第三,了解中国内部安全力量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国内情报部门和军方的能力,它们将决定短期的不安定是否将会发展为关键性的混乱。作者提出,许多研究会将中国军方作为一种维持体制的力量,但事实上如果中国发生大规模公众抗议,这只能是因为忠诚而强力的安全机构已经脱离了控制。
   
    这至少要求了解解放军指挥部内部的情况,当中央下达命令时,军方领导人需要作出决定,军方应该支持目前政府、自己取而代之或者是袖手旁观。作者提出,尽管大多数解放军军官都是中共党员,但中国政军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现在的解放军受过更多的教育,也更加专业,这使得解放军对于社会和政界都相对独立。
   
    第四,华盛顿需要考虑清楚当某些个体事件开始发展成大规模危机的时候,北京将面临什么样的决定。首先,中国领导人将会判断游行是否能够被收买,或者通过逮捕抗议者领导人的方式进行镇压,以及这种不稳定能否被控制在区域范围内。北京需要作出的下一步决定是,是否允许地方当局独立处理这些抗议活动。由于跨地区的执法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发生全国性抗议,这必然要求中央的统一领导。作者提出,尽管现实当中总是充满变数,但提前做好计划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美国政府需要能够在北京切断国际通讯的情况下与中国人保持联络。尽管完全关闭网络可能很困难,但并非不可能。
   
    最后,这要求美方情报部门不能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如果当前的美国情报部门无法完成相关任务,那么就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建立信息收集和整理渠道,以及如何在中国操纵政治危机。问题不在于进行多么集中的工作,而在于要确保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工作,而这要求决策者自身直接参与其中,因为对某些重要人物的个人信息的收集需要高层出马,并且决策者应当清楚情报工作所能达到的极限。
   
    来源 : 《国家利益》 (博讯 boxun.com)
1650807
2098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俄知名政客遇刺 反对派痛失英才 on: March 04, 2015, 12:24:34 AM
俄国涅姆佐夫谋杀事件的“猫儿腻”/淳于雁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3月04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上周末从莫斯科传出重大的“突发新闻”:俄罗斯反对派领袖之一,涅姆佐夫遭暗杀身亡。事件经由传媒报道,立即引起俄罗斯全国公众和国际社会舆论的震惊。莫斯科市民连日来络绎不绝,前去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宫附近被枪杀的地方,敬献一束一束的鲜花,点燃一盏一盏的烛光,表示沉痛哀悼。星期日(3月1日)五万市民上街示威游行,表达对涅姆佐夫的悼念。俄罗斯举国上下和许多国家领导人,纷纷强烈谴责谋杀涅姆佐夫的暴行。连俄国总统普京、总理梅德韦杰夫也都分别发表声明,对政敌涅姆佐夫表示哀悼。普京不但谴责这次暗杀事件,还下令即时成立专门小组展开调查,务必缉拿凶手归案。

       俄国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网民,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暗杀事件,从各种不同角度纷纷发表评论,对谋杀的动机和背景作出这样那样的推测。据警方透露,涅姆佐夫被暗杀时和他同行的有他的女友,乌克兰人女模特儿安娜.杜丽茨卡婭,但是,她未受伤;还公布经查明,今年23岁的安娜,前不久从莫斯科去过瑞士做流产手术,腹中的胎儿正是涅姆佐夫的“孽种”。因此,不排除冲突由她引起,暗示可能属于“情杀案”之类。许多网民认为,事件尚未开始调查,官方就发出如此资信,难免有误导之嫌。普京自己则说,这次暗杀涅姆佐夫是针对他的,是反对派内部的阴谋,目的是嫁祸给他。网民认为这样的推理思维,大概和他是“克格勃”出身的“职业病”有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涅姆佐夫(1959 – 2015)是科班出身的无线电物理学家,属于技术官僚政客。他于1990年苏联解体后参政,当选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代表,翌年出任该国会的“法制委员会”委员。因年青有为,人才出众,被叶利钦总统看中,委任为总统驻下诺夫哥罗德市代表;从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当选州长,进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会上议院),成为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普京于2000年取代叶利钦上台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后,涅姆佐夫便在野成为反对派,曾任俄罗斯共和党 – 人民自由党联盟的主席。他经常揭露抨击时弊,大声疾呼,为民请命,尤其是反对官僚体制的贪污腐败。例如2012年,他经过深入调查,公布一份报告揭发普京的私产,指出他拥有58架飞机和直升机,20座装修奢华的高级住宅等。2013年他指责俄国主办“索契冬季奥运会”的资金被挪用的情况。最近,他极力公开反对普京入侵乌克兰的举措。这些都令普京大为反感,怀恨在心,在所难免。


       最引人关注的是有些网民把这次谋杀涅姆佐夫事件,和1934年12月1日刺杀基洛夫事件加以对比,相提并论,含沙射影谋杀的政治含义。基洛夫(1886 – 1934)是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州党委第一书记,他在党内声望甚至超过总书记斯大林。基洛夫虽然也很左,一样在民间有过滥杀无辜罪行的累累记录,但是他敢于反对斯大林用极刑处决党内犯错误或持不同政见的干部。在1934年中举行的该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时,基洛夫得票最多,只有3票反对,斯大林的反对票则多达292票;负责选举的政治局委员卡冈诺维奇销毁了选票资料,宣布斯大林和基洛夫以获得相同多数票当选,让斯大林得以继续做总书记。斯大林要安排基洛夫到莫斯科工作,遭到基洛夫“谢绝”,不料年尾便发生谋杀他的事件。

       基洛夫被被枪杀后,斯大林当时表现极为悲痛,亲自去列宁格勒市为基洛夫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参与扶灵送葬。然而,斯大林随后便展开政治大清洗运动,把刺杀基洛夫的阴谋强加给他在党内的政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党的高层领导人,用酷刑逼供信和株连家属的非人手段,先后审讯处死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数以百万计的无辜人士被强制送去劳改营。得以逃往国外的托洛斯基,也被斯大林派出的特工杀手暗杀了。直到斯大林于1953年死掉以后,才陆续有知情人敢于揭露涉及基洛夫谋杀案的内幕,其实是斯大林通过他的特务头子雅科达一手策划部署的阴谋。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在1956年召开苏共“二十大”揭露、批判斯大林错误和罪行所作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暗示”提到斯大林就是谋杀基洛夫的幕后黑手。

       涅姆佐夫被枪杀的情况和基洛夫被暗杀的情况,除了两个人都喜欢“玩女人”,两个人都敢于“唱对台戏”,两个人的声望都很高,有一些相似之处,其他方面就不一样了。毕竟斯大林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普京领导下的“民主时代”了。不过,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涉及政治权力斗争的谋杀案,即使抓住了杀人作案的凶手,也都是为着不了了之结案的待罪者而已;真正主使的后台老板和谋杀的目的真相,往往成了千古之谜的“永远的秘密”,结果只能是:天晓得!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
390648
2099  Local / 媒体 / Re: [20150303]比特币头条:宏观经济学的辩论 on: March 03, 2015, 07:18:35 AM
国家,主权,地缘政治,这些东西会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下去,因此数字货币和法币必然长期同时存在,博弈难免,零和未必。
2100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江泽民致信政治局谈反腐 大骂王岐山 on: March 03, 2015, 07:12:11 AM
泽民贪了多少?


可以问问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嘛
Pages: « 1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 183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