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5, 2024, 11:50:15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114 »
261  Local / 媒体 / [20151023]研究探讨公链与私链的兼容性 on: October 23, 2015, 09:04:02 AM
尽管分布式总账技术(区块链)持续获得了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的肯定,然而,作为其创始应用的比特币,其潜力与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却遭遇着同一方的驳回。

狂热的比特币支持者们认为,使用私链(private blockchain)将不可避免造成系统的中心化,这与比特币的分布式、无需受信的协议相去甚远。

不过,比特币矿业公司BitFury发布的最新白皮书,并非如此认为(合著者是比特币核心开发者Jeff Garzik)。白皮书中提到,公链和私链是兼容可互连的,许多的私链应用,是可通过现有的技术,建立在公链之上的。(文中使用了permissioned和 permissionless,和私链和公链概念相同)

例如,彩色币(coloured coins),这种构建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分层技术,它旨在缓解资产转移的负担,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也就意味着,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公链能够带来的优势。

白皮书补充说:

    “类似的协议可实现对文件的时间戳,协助分布式时间戳登记处的发展。”

“支付渠道网络(例如闪电网络),可以在公链上创建一个可扩展的对等式层,以实现高效支付(streamline payments),” 它继续提到,“侧链技术可以将公链和私链整合到一个互连的环境当中。”

 
需要许可 VS 无需许可(Permission vs permissionless)

 

虽然白皮书中提到,私链在短期内可担任区块链创新的关键角色,但公链拥有的安全性,则是私链无法比拟的。

对此,白皮书指出:

“公链能将人为的因素降到最低,它强调了算法的安全性及数据的一致性,这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因此,公链可合理地成为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基础层,而私链应用,则可以建立在公链之上。”

(译者注:完整的白皮书正在翻译中,预计在下周放出)

----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research-examines-compatibility-of-public-and-private-blockchains/
作者:Nikhil Gupta
编译:洒脱喜
责编:洒脱喜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
262  Local / 媒体 / [20151023]也来谈谈币圈众筹 on: October 23, 2015, 09:02:38 AM
    众筹(crowdfunding),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众筹最初是艰难奋斗的艺术家们为创作筹措资金的一个手段,现已演变成初创企业和个人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资金的一个渠道。

    ——————摘自搜狗百科

crowd-funding

众筹实际就是大伙凑钱来办事。

当然在我大天朝的背景下,众筹在当年并不是很开放的年代里,直接被扣上“非法集资”帽子,简直就是日了狗了。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流通资金,那时候在江浙一带就流行“标会”,就是一个人圈一个人的形成一个集团,然后集体出钱,标会里面的钱就可以在大家其中任意一人有用处时集体决议使用,用完了回头再放点利息到“标会”的池子里回来。

所以,其实众筹这种玩法也并不是很新鲜。

不过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众筹又被冠以互联网金融的名头,开始沉渣泛起,近两年更是在风口浪尖之上,动不动搞出一些大动作来,“惊世骇俗”一把。

事实上,这两年互联网金融里P2P和众筹资金流汹涌澎湃的涌入,确实成就了不少人,但是人心不古泥沙俱下,更多的人因此而受害。卷款跑路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闻者触目听者惊心。

 

无标题2

法币世界里如此,币圈内更是奇葩。币圈不大,但是人数也不算少,而且在人群中基本上属于小众异类,但林林总总算是一个圈子,结果赚钱的人不多,冒出来的怪鸟却也不少。形形色色的赚钱方式也都被迅速地拷贝过来,包括众筹,如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发展,大致模式如下:

    我有一个好项目,别的不缺,就是缺钱,可是人民币不好啊,各种受限制啊,所以用比特币众筹吧!这样大家都方便,你来投我,然后在发送地址上面签个名,这样记个账就OK啦!如果这个项目将来翻了十倍,那么你就是投资人,我们会加倍翻红之类云云。

无标题3

在这种众筹项目之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烤猫股权众筹,在2012年中下旬开始收集比特币作为矿机研发资金,并且使用比特币作为入股分红票据,成功募集了2万枚比特币,为矿机研发初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而且当时烤猫矿机生产出来只卖现货,一时钱财滚滚,如烈火烹油一般原始股票从0.1B到最高时候5~7B, 翻了近50-70多倍,让诸多币圈众人惊呼“我了个大艹”,但是最终却抵不过前期投资者不断套现以及发行制度的混乱,造成股票超发,又跌回了原始股价以下乃至破发,让无数投资人血本无归,造成无数财富人间蒸发的惨剧。但是这并不是终点,终点是烤猫公司在2014年整理后推出新矿机重新上线企图重振旗鼓,结果矿机在销售了数千台之后,烤猫本人莫名其妙失踪,最后导致整家公司全面资金链断裂,新矿机研发再次断代,最后烤猫公司彻底崩溃,股票也从苟延残喘变成了彻底成灰……

 

无标题4

 

接下来的众筹形式比较奇特,就是PTS(原始股)的众筹,PTS作为3I公司推出的二代币,一直以善于画饼著称,前期在比特币暴涨的过程中也跟着一路飙涨,从刚开始仅仅需要付出几分钱挖矿电费到高点甚至达到将近二百,经过几次庄家(据说在刚刚开始PTS发行初期3I公司进行了大量囤积)套现之后逐渐跌了下去,3I公司觉得利润不足,又开始号召用PTS进行BTS兑换活动,在原来PTS可以1比1.2左右的基础上,还可以用比特币进行AGS的投资,即向某地址发送比特币,然后记账之后系统将比特币转化为AGS,随后再兑现为“未来的BTS”,具体人们进行了多少比特币的AGS投资数量异客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量的投资被吸走。随后又宣称BTS要进行从400万到20亿的变相增发,在BTS刚开始发行的一段时间内,BTS曾经飙涨过一段时间,最疯狂的时候曾经到达过3毛左右,随后一泻千里,现在价格的2分6厘……好比特币的大熊曾经以六万块钱投资PTS,最后就算是加上BTS的增持,最后也亏得只剩下2000块钱……

 

Ethereum

最后再说说以太坊(Ethereum),号称支持下一代密码学账本,打算支持众多的高级功能,包括用户发行货币,智能协议(Smart contract),去中心化的交易和他们“认为”的第一个完全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或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ACs)应用。从2014年初即开始进行筹划,一直筹划到2014年七月份,最后开启了众筹计划。众筹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在短短的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公开账户内充值了31529枚比特币,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将近一亿元人民币,在众筹之后,对外宣称进行了“各种新的研发”,其内部交易代币ETH也在各大平台进行销售,走势也是先飙涨随后大跌,然后进入缓慢阴跌模式……但是有趣的是,以太坊的团队仍然一直都在喊缺钱,说资金不足以支撑后续项目,可能要继续开展新的融资计划。今年九月份的时候,Buterin在博客中提到了目前项目的资金持有量,共计约为252万美元。其中有20万瑞士法郎,1800 BTC以及270万 ETH。当时以太币的价格约为0.7美元一枚。而他们的以太坊团队每月花销42万美元,将近1800枚比特币。被币圈的同仁们批判为“崽卖爷田不知心痛”。

举了三个币圈众筹的例子,他们均数额巨大,在圈内基本引起巨大反响,但是里面并没有发现能够出现长期投资,并且使投资者在较长的时间内获得收益的项目,反而让囤积不动的众筹参与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国内也有各种形式的零零星星的比特币众筹,比如智能坊众筹(照搬以太坊模式,最后被鲨鱼币庄家控股),龙矿比特币众筹(想要照搬烤猫,最终没有成行),币富网众筹(潘国力发起的大数据网站研究,成功众筹三十万人民币),小蚁众筹(正在进行中,宣称要筹集2100枚比特币)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的各种众筹。

除了名义上的众筹,还有其他形式的衍生众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聚啊理财,好比特币钱包,以及蚂蚁的算力巢,虽然并没有以“众筹”为名,但是实际上是收集众人的比特币进行矿机购买,随后将挖掘出来的比特币发给投资者。

最后还有就是火星人搞出来的独树一帜的“币圈法币众筹”,在国内募集了几百万的资金,为公司的前期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其股票近日已经获得了澳大利亚证监会的认可,将于十一月上市。

这些项目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是让币圈内不少人都挠破了脑袋,更是引起了无数场口水撕逼大战。每当一个项目出来,都会有人捧,有人喷。

无标题5

那么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对待这些众筹项目?异客看待问题从来不一棒子打死,对于众筹也是如此,下面简单讲一下自己对币圈内众筹的看法。

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半以比特币征集形式进行众筹的,基本上都是为了骗钱而来。因为没有法偿性,因为没有法偿性,因为没有法偿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尤其二代币的众筹堪称个中翘楚,如果这些二代币项目的发起者争辩说:我们是为了解决未来的某些问题而进行的新软件研发。那几乎可以断定,是骗子无疑。

首先,未来的某些问题需要怎么解决,根本不是现在的思维能够想到的,uber、滴滴缓解了交通拥堵,但是这个思路从来就不是几年前能够想到,而是爆发式产生爆发式发展,随后进行不断的完善。他们会列举出种种例子,说自己的系统未来可以解决这解决那,基本上都是在胡说八道。类似于“你家电话听筒线不够长,那么就为你家电话加上N米的电线”的思路,根本没有顾及未来会有移动手机的出现。所以,看上去他们举得那些例子“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可是基本上实际都是狗屁,臭不可闻。

其次,任何软件研发项目,都需要有模板和代码,拒绝公开代码的,百分之一万是骗子;愿意公开代码的,也有大半概率是为了骗钱,因为本身就是“屠龙之技”,让你找一条龙过来,这种无法匹配的情况,让人根本无法验证。例如“号称在多短时间内可以处理多少笔交易”就非常典型,实验的成本非常之大而且也十分不值得。

最后,没有任何公开账目信息,比如钱会在哪里,归谁保管,都是含含糊糊的,百分之一万绝对是骗子无疑。如果公开个人身份信息,也有大半的概率是骗子,因为比特币的募集没有任何法偿性,即使他随意使用挪用,也没有任何法律限制,就算是告他也没有办法,所以他是名目张胆的公布信息,除非投资者可以动用黑道手段去“处置”他。

矿机研发众筹也是重灾区,烤猫股票是前车之鉴,但是烤猫矿机开启众筹的时代已经属于过去,目前比特币的制式芯片已经非常成熟,因此进行升级并不是十分困难,困难的地方在于大量的资金需要用于晶元流片,所以想要用众筹的形式来分散资金。但是矿机作为一款不能确定市场规模的产品,本就是应该谨慎对待的。只要流片不失败,矿机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使用价值。但是问题在于……流片失败怎么办,如果并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的话,那么该众筹不可信。如果项目发起者炫富,比如说“我有多少房子几部车圈内人都知道”那么可以指导他如何去银行贷款。

众筹挖矿类项目,可以谨慎进行选择,众筹挖矿类相对其他的项目而言,反而是可信度最高的众筹,因为其盈利方向非常明确,所能布置的算力也可以通过全网进行公示,所拥有的机器数目也可以通过自行考察的形式进行确认,电费标准也是可以进行公开。可以酌情进行选择。当然,众筹挖矿类面临算力暴涨的危险,虽然目前比特币算力的基数已经很大,仍然不排除有算力跳增的可能性。所以并不是百分之百盈利。同时,众筹投资者要确保项目发起者是靠谱可靠的人,否则收币跑路的风险也是存在的。

火星人搞出来的挖矿,属于用法币众筹,只要签署债务关系,法币受法律保护,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而且目前火星人的股票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运行良好,环节也受澳大利亚证监会监控。从法律环节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公司运行良好,股票投资就会在正常的法律途径下涨跌波动。

最后就是杂项众筹,以币富网为例,通过观看炒币数据收费的形式来进行盈利,并且进行相应的分红。该种众筹盈利方向明确,只要发起项目的人靠谱,并且吸引一定数量的付费用户,应该是可以产生一定的营业额。但是能不能超越投资额产生利润,只能用时间去验证。至于一些赌博骰子网站众筹,盈利方向也是十分明确的,只要能吸收人气,也会产生营业额,同样能不能超越投资额产生利润,也是要看运营时间。同时赌博网站等为国家非法的擦边球项目,有被取缔的风险。

币圈内的众筹项目不是不可以投。但是确实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归纳起来,众筹挖矿理财风险相对为最小,其次为盈利方向明确的杂项众筹。二代币或者系统众筹基本上就往水里扔钱,应强烈反对(当然你要认为你一定能够跑得快,也没办法,毕竟新二代币上市时还是可以炒作一番)。

尽管分析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反复点明:因为币圈内没有法律约束,所以任何项目都有被“突然叫停”或者“突然跑路”巨大风险,其风险程度远远超过常规渠道的投资。而且一旦出了问题,如何界定赔偿处于法律空白。

比特币的风险已经十分巨大,用比特币进行众筹活动,项目又是与虚拟货币有关,实际上是在危险的基础上乘以危险。

请三思而后行。

 

作者:☆☆EVA☆☆(孤独的异客)
BTC:1MphxevQMMPn47CheGkGbukmj3BVV4UmmD
LTC:LVNmspRqmcaWzfvnDCTMWH2SLqL2YPZo3y
狗狗币:DFMxCZBTZEiL1Z8qEe2nFBxFPCYvhjabMZ
稿源:巴比特资讯
263  Local / 媒体 / 预测人类行为的心理机器人 on: October 20, 2015, 05:22:20 AM


一大波机器人正在降临,它们将夺走我们的工作、驾驶我们的车辆,甚至对我们宣战。不过至少它们无法读取我们的思想,是吧?你错啦!这点也不再是梦。

美国的生物工程师研制了一款“心理机器人”,它能够运用数学算法预测我们的下一步行为。实际上,软件本身不能读取人类的思想,但它可以基于我们先前的活动计算出我们的意图,即便特定的行为被干扰了。

举个例子,你正伸手去拿桌上的东西,但却意外碰到了阻止你抓取东西的障碍物。此时,在场的其他人能够猜测出你的意图和运动轨迹,但机器人能吗?

为了检验这一点,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这个特定情景进行实验。他们追踪并分析人手在抓取桌上物体过程中的运动,但让相反方向的力对此进行干扰。他们发明了一种先进的算法,它能够像人类一样计算出手原本意图前往的地方。本质上,这是一种预测软件,它能够基于先前发生的行动预测身体动作和行为。

当你考虑到这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时,它将变得格外瞩目。例如,半自动化交通工具可以通过观察先前的驾驶行为而避免交通事故。假如车子因为滑上了一块冰而突然转向,那么我们希望车子知道车主原本想去的地方。

这需要矫正车子的航线,前往人们意图前往的地方,而非车子当前的指向。计算机拥有额外的传感器,它处理信息的速度比人们的反应速度快得多。假如车子能够知道人们意图前往何处,那么就可以自行驾驶到那里。为了达到这一点,它必须知道轮子的哪些运动代表车主的意图,哪些是对环境的改变所做出的反应。

理论上,它的应用是无穷无尽的,但另一个适宜领域可以是“智能修复术”。对于那些经历疾病颤抖的人而言,算法或许能够得知你的意图,从而减少生理抖动。Horowitz说道:
我们称之为“心理机器人”。如果你知道某人如何运动、干扰项又是什么,那么你就可以得知潜在的意图。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这种算法来设计矫正打滑汽车航线的机器,也可以用它来帮助中风病人减少痉挛。
264  Local / 媒体 / 世界最励志的冰山照片其实是假的 on: October 20, 2015, 04:44:43 AM
大众的柴油丑闻和欧洲移民危机有何共同之处?它们都被称之为“冰山一角”。这一流行的表达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能够看到的冰山部分令人印象深刻,但它绝大部分(通常约90%)还是在水下。

在过去20多年,有一张图一直和这个词相联系在一起。如果你在Google图片中搜索“冰山”,或者是“一角”,首先出来的一定是这张图。Ralph Clevenger,就是下面这个人,做出了这张图。



这个短语和照片,已经成为了励志海报的台柱子,表达诸如成功、想象力和人类生活条件等概念。冰山隐藏的大部分充满了神秘和尚未实现的潜力,使其成为强大的隐喻,或者一个能赚钱的地方。

Clevenger创造了它,这位专业摄影师从事了30多年的摄影工作,为《国家地理》、《户外》、《奥杜邦》和其他杂志摄影。他说他最知名的照片还是这一张。最开始的时候,这张图确实是原创。在加州圣芭芭拉的家中,Clevenger和《Nautilus 》聊起了照片的起源和他最著名画面的长久不衰,以及它是如何合成的。

你是怎么拍到这座威风凛凛的冰山的?

图像是由四张独立的图片组成的。云层的照片就是在圣巴巴拉拍的,水下的水也是。冰山顶部是我在出任务时拍摄的。底部照片则在阿拉斯加拍摄,是水面上的。我只是将冰山部分翻转放在水中。不过,它真的是蓝色的。我们没有上色或做其他任何东西。只是合成在了一起。我工作的库存图片机构经营者Craig Aurness告诉我,要研究一座真正的冰山会是什么样子的,浮在水里的物理状态如何,这样才能更精确。当时Photoshop刚出没多久。当时我们创建了巨大的文件,有8百万的像素。


这张冰山照片为何传播如此普遍?

当我们完成冰山的创作时,Craig 已经计划好了营销准备。他在平面设计广告手册中宣传,或者直接邮件发送。克莱斯勒是第一个将之作为广告大篇幅印上杂志的。这幅图被成千上万的顾客用在不同的事物上,有着很多不同的含义。“冰山一角”只是其中之一。“你所看到的并不是你所得到的”是另一种含义。你还可以用它谈论任何关于冰的东西。卖冰箱的、除冰机的都用它。最新的使用是在Coors Light商业电视上。我们还在进行着生产销售,将近达到了100,0000美元。我从中获得40%的利润,让我送孩子上了大学。



有什么方法来创作吸金的照片吗?像冰山这种

Craig Aurness理解之一是,成功的图片是可以让不同的客户将能够在许多不同的方面使用。这就是挣钱的方式。我们没有将它看做陈腔滥调,而是一种概念。Craig 很善于抓住概念,他说:“我想你们能像猫头鹰一样工作,因为他们睿智。”鹰过于骄傲,狮子高贵,大象永远不会忘记。实在有才。

你怎么看待流传的你的“冰山”副本?

冰山就是冰山,你不用让它授权给你。但是我拥有的是我创作的冰山版权。让我觉得很惊讶的是,其它摄影师和艺术家没有创作自己版本的冰山。他们可以做到的。还有很多人,他们不是发挥创造力想出自己的点子,而是抄袭我的。不过,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创作他们自己的冰山了。

是什么让冰山照片经久不衰?

网上有个故事说这张照片是北海油井钻机的一名工作人员拍摄的。他可能看见了冰山,然后跳进了水中,拍摄了这张照片。然后这张照片分享开来、四处传播,成为“十大最棒摄影故事”之一。当然,这完全是假的。事实上你根本不可能那样拍出照片。在水中的可视距离很短。有趣的是,我知道这张照片带给很多人以共鸣,当他们听说照片中的冰山是假的后肯定有很多人非常失望,他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265  Local / 离题万里 / 业绩不好?微软CEO纳德拉今年总薪酬大降78% on: October 20, 2015, 04:41:58 AM
北京时间10月20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今年的总薪酬为1830万美元,同比大降78%,主要因为他的股票奖励较去年有所下降。监管文件显示,截至6月30日的财年,纳德拉基本工资上涨31%至120万美元,现金奖金上涨20%至430万美元。



纳德拉去年总薪酬的增长源于他获得了一笔价值5920万美元的限制性股票奖励,这部分股票将在2019年归属于纳德拉。计入这部分股票的价值,纳德拉去年的总薪酬增加至8430万美元,成为科技行业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

与此同时,微软CFO艾米·胡德(Amy E. Hood)的总薪酬下降16%至880万美元,COO凯文·特纳(B. Kevin Turner)总薪酬下降46%至1220万美元。和纳德拉一样,胡德和特纳总薪酬的降低主要因为股票奖励的下降。

微软商业开发执行副总裁马格利特·约翰逊(Margaret L. Johnson)的总薪酬为1450万美元,包括他在去年9月加盟微软时获得的一次性250万美元的现金奖金。

另外,微软表示,将在12月2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名强生高管桑德拉·彼得森(Sandra Peterson)、思科前首席技术官兼首席战略官帕德玛斯里·瓦利尔(Padmasree Warrior)加入公司董事会。如果彼得森和瓦利尔当选微软董事,那么微软董事会成员数量将从现在的10名扩大到11名。在2009年加入微软董事会的哈维姆德学院校长玛利亚·克拉韦(Maria Klawe)将不再寻求连任。
266  Local / 媒体 / 小岛秀夫已从《合金装备》发行公司Konami离职 on: October 20, 2015, 04:38:36 AM
据外媒报道,《合金装备》创作者小岛秀夫已经正式从视频游戏出版公司科乐美(Konami)离职,这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的传闻。小岛最近的职务,是在小岛工作室(Kojima Productions)担任主管。在Konami,这个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工作室,负责了《合金装备:幻痛》的开发工作。而此前的报道称,其已于10月9号那天辞职。



对于小岛秀夫的离职,双方均未给出具体的理由。但外界普遍猜测,对于科乐美(Konami)来说,《合金装备》新作的开发过程太过漫长且昂贵,或是促成这一结果的主因。

Konami已转而专注于更便宜、更快速、更有利可图的手机游戏,尽管《合金装备V》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且在首发日就达成了1.79亿美元的销售额,但该作的开发成本也高达8000万美元。

作为对比,移动游戏已经成为了这家日企的主要利润来源。

以《驭龙者》(Dragon Collection)和《战国大乱斗》(Sengoku Collection)为例,两款游戏让Konami在2011至2012年间增加了近80%的净利润,而又无需曲折的开发周期。

对于Konami未来的计划,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首先,在最新发布的作品之后,它应该会继续制作《合金装备》3A主机游戏。

9月前的报道曾称该公司会放弃所有主机游戏的开发工作,除了年度运动系列《PES》(实况足球)。之后,一名Konami社区经理指责报道不实,且文章被断章取义。

然而随着负责《合金装备V》的Fox引擎的技术总监——朱利安·马塞隆(Julien Merceron)——于9月离职,其又对“Konami将把主要资源从主机游戏抽调开来”的传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最终,伴随着作为游戏业内最亮眼且最有价值的人物之一的小岛秀夫的离职,传闻的真实性,似乎基本已经得到了认定。

[编译自:TheVerge , 来源:The New Yorker]

据外媒报道,《合金装备》创作者小岛秀夫已经正式从视频游戏出版公司科乐美(Konami)离职,这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的传闻。小岛最近的职务,是在小岛工作室(Kojima Productions)担任主管。在Konami,这个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工作室,负责了《合金装备:幻痛》的开发工作。而此前的报道称,其已于10月9号那天辞职。
267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好莱坞对大众排放门感兴趣 有望拍成电影 on: October 20, 2015, 04:35:34 AM
调查:即便发生丑闻 德国人民仍旧支持大众

日前,根据市场研究公司Prophet最新公布的一份网络调查了解到,虽然大众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排放丑闻,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德国人民对这一品牌的支持。据悉,65%的受访者仍旧认大众汽车是出众的产品,并认为媒体现在的报道太过夸张。与此同时,许多受访者都将这次丑闻视为一场短暂的风暴--63%相信这一问题将很快消失在公众视线中。



Prophet对1000名成年德国人进行了网络调查。

不过令人颇为惊讶的是,高达91%的受访者表示,大众绝对不是唯一一家在汽车柴油废弃排放中作的公司。

不过调查归调查,现如今,大众这一品牌已经陷入了非常艰难的时期。召回、调查不说,这家公司又在日前被曝出不止拥有了一款排放作弊软件。

据路透社报道,大众在全球范围内不止使用了一套而是数套不一样的汽车排放测试软件。这样的负面新闻将使得大众愈发困难获得调查机构的信任。

而为了确保这样的欺诈行为不再发生,现在欧洲机构正在努力打造一套全新的测试系统,进而可以测试出汽车柴油真正的排放量。
268  Local / 媒体 / Apple Pay一周岁 独扛大旗还是惨遭围剿? on: October 20, 2015, 04:32:43 AM



“2015将成为名副其实的Apple Pay之年。”苹果公司CEO库克曾经这样信誓旦旦地为Apple Pay预言。如今,已经出生满12个月的Apple Pay是可以满地跑了?还是没学会爬就想跑?

好消息:向行业领先地位步步逼近竞品众多共同打开市场

纵观移动支付市场,Google支付、Android支付、Samsung 支付目不暇接。而在中国,Apple Pay虽未出现,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已经开始打得火热。坦白讲,这对Apple Pay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电子支付产品越多,受众的适用范围越广,越能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

新版iPhone 6s客观上增加用户量

去年十月,当Apple Pay第一次问世之时,覆盖用户仅为12%,一年后这个数字上升至47%。9月25日, iPhone 6s的销售让这一数字升至另一高度。公司新推出的升级奖励的承诺,最大限度地提高Apple Pay在6系列中的使用比重。

为微型商户增长打基础

电子商务近年来越来越普及。技术的进步和经济衰退,刺激了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企业的新品种的出现。苹果与PayAnywhere最近宣布的合作关系,建立移动读卡器,使消费者不再想要用信用卡或者现金支付,转而选择它声称的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Apple Pay服务。无论是用户端还是企业端,Apple Pay第一年的发展都取得很大进步。

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近几个月来,苹果公司源源不断地宣布了新合作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现在,苹果有超过400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包括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和Capital One公司 , 甚至做产品的广告。

坏消息是:扯后腿的因素也不少用户无法持续使用

日常消费者只是在享受苹果的付费访问时加入尝鲜,但日活跃用户却在下降。根据InfoScout和PYMNTS.com的调查,iPhone6的活跃用户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三月份的48%下降到六月份的33%。更糟糕的是,持“几乎不考虑”态度的用户已经从17%上升至23%。

大牌商家联合抵制


近期,移动支付网络联盟 MCX 发布移动支付工具 CurrentC,由沃尔玛、7-eleven、GAP、埃克森美孚、壳牌等企业组成。CurrentC 没有采用 NFC 技术,这使得所有智能手机理论上都可以使用 CurrentC 的服务,而且零售商还会为 CurrentC 用户提供额外的折扣补贴。

尽管线下零售商的业绩增长不如从前,现在支持 CurrentC 的门店数量也很少,但是当这些大财团联合起来进攻移动支付市场,并把 Apple Pay 排除在自己门店之外时,他们的力量不容忽视。

欧洲渗透率极低

欧洲信用卡发行方向支付网络缴纳的手续费大约占0.5%,而苹果仅仅缴纳0.15%。这造成很多欧洲金融机构拒绝与Apple Pay合作。



Apple Pay有几个显著的弱点,但最终还是被优点盖过。虽然它可能不像iPhone主导手机市场一样占领电子支付市场高地,它肯定清楚自己的位子到底在哪。虽然Apple Pay 有一些非常不错的数据,其用户体验也能排在市场前列,但是用户的反馈以及美国本土以外市场的发展都不理想。虽然苹果想把 Apple Pay 借助销量巨大的 iPhone 渗透到市场的每个角落,但是如何说服用户选择自己的服务,而非在 App Store 上能找到的其他应用,这对苹果来说难度不小。

269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花旗银行的数字化改变 on: October 20, 2015, 04:30:16 AM
 “‘加速器’项目允许我们利用原型进行快速的小型试验来测试其可行性,就像很多小型科技公司那样,比传统做法节约很多时间、人力和金钱成本。”萨尔坦说,“像花旗这样有100多个市场的传统玩家,规模很大,客户关系基础扎实。新玩家虽然有灵活性和新科技,但却没有我们的规模优势和客户基础。如果我们能够拥抱这些新的概念和科技,同时利用强大的客户基础,就更容易成功。”

  萨尔坦上午演讲的主题是数字货币,这一近年来十分热点的概念花旗自然不会置身于外。目前花旗和帝国理工学院每年合作组织数字货币研讨会,并基于对世界大约90个市场的数字货币使用情况调查,发布“数字货币指数”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当地有对数字货币的机构支持、是否有良好的体制、版权、对创新的鼓励情况、是否有相关的远程通讯基础设施、是否正在开发数字货币解决方案、当地人的银行习惯是否成熟到能够使用数字货币等。

  “数字货币要想成功必须有适当的生态系统,要有买家、卖家、政府政策允许和监管支持。”萨尔坦说,“我们现在也在探索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区块链技术。从机构银行角度来看,我们的目的是把过程中的摩擦点去除,优化客户体验,提高信息流畅度和透明度,更好地管理风险、执行合规和管理工作。”

  不断充电

  作为花旗银行财资部的全球主管,萨尔坦管理着花旗数十亿美元的业务,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其中包括94%的世界五百强公司。能扮演好这样一个挑战性极高的角色背后是他不停地充电学习。被问到自己最近在读什么书时,萨尔坦大笑说:“我最近在读很多书啊,你指的是哪方面的?”他提到最近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Give and Take》(《给予与索取》),作者是沃顿商学院明星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这本书在管理层的多样性方面给我很大启发。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多书试图从经济、金融、政策、商业模式方面解释危机发生的原因,但没有人从领导力角度解释过。我个人认为领导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有一本书是《Cryptocurrency: How Bitcoin and Digital Money are Challenging the Global Economic Order》(《加密货币: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是如何挑战全球经济秩序的》),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保罗·威吉纳(Paul Vigna)和迈克尔·凯西(Michael J. Casey)。“这应该是目前为止关于数字货币的最好的一本书了。我读这本书是为了让自己了解不断出现的新概念。现在很多人谈到数字货币都是从一个很高层面来谈的,但具体数字货币技术方面如何运作,会对政策、经济产生什么影响,这本书讲得非常全面和深入。”

  “花旗银行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银行。”萨尔坦说。这毫无疑问是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和一个非常大的目标,背后是花旗不断的投入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作为一家机构,我们一直以不断推动科技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很多大机构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如何做到向敏捷灵活的转变,因为灵活的代价常常是利润的降低。我们不会允许自己被这样的问题所限制,所以相比被迫改变,我们选择主动变革。”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51019/134223512610.shtml
270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花旗银行的数字化改变 on: October 20, 2015, 04:28:05 AM


  数字化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意味着未来大规模的价值转移。萨尔坦指出:“未来十年内整个世界的价值将有43%从传统实体转向数字化。在某些行业这个比例可能会高达83%,例如音乐行业。一旦数字化的玩家进入,现有传统的玩家一般会在未来4.5年内损失至少30%的营收。在金融行业,数字玩家的占比大概为1%,但据估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升至14%。所以在金融行业正在发生很多变化。”

  虽然数字化趋势的确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压力,金融业也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萨尔坦对未来银行业的发展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总体上我们认为它带来的更多是机遇,让企业能够借这些机遇重塑自身业务。”

  数字化不是肤浅的形式

  从渣打银行[微博]针对个人用户的生活方式APP“Breeze Living”和针对企业用户的Sraight2Bank平台,到星展银行的移动应用“Home Connect(家庭互联)”,整个行业环境的变化、来自非金融机构的竞争和挑战,许多外资银行都纷纷采取行动稳固好不容易打下的一片江山。

  花旗银行是最早规模化地使用ATM并实现行业标准化的银行,并一直在全世界寻找新思想和新技术,以此迎接Bank3.0及其带来的挑战。从在硅谷的开拓性业务,到遍布全球的数字化实验室,再到使这些创新具有安全性、稳健性和规模效益,这都是全球化银行体系所必需的。

  萨尔坦强调:“数字化对花旗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流于表面的肤浅的形式,而是将整个操作系统和流程数字化。”他从机构银行的角度介绍了花旗银行为了应对数字化采取的措施:

  第一在基础设施和流程方面,让技术取代人工,客户的互动体验大幅提高。目前花旗正在银行开户方面投资,将从开户到客户互动的整个流程数字化。花旗的核心平台都已经数字化,例如电子银行平台CitiDirect已经推出了平板电脑版和手机版。

  第二块是客户互动和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数字化。花旗在全球拥有多个创新中心,其中新加坡创新中心提出了“客户实时互动”(Interactive Client Engagement)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建立在花旗的全球支付系统、支付产品、结算系统等整个体系之上的。这个客户互动模式和传统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模式中见客户交流都是依赖PPT,如果客户有些地方不满意,必须得回去修改之后再和客户见面给客户演示,整个过程非常漫长繁琐。但现在员工可以坐在任何电脑屏幕或者iPad前实时和客户沟通方案,即时满足客户资金结构调整、资金地域配置等方面的各类需求。“我们根据客户要求做调整时客户都能在屏幕上实时看到。同时系统还会自动提醒,例如不能把资金放到某些地方,因为当地有政策限制等。”

  这个实时交互系统建立在花旗录入的客户数据上,所以客户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组合并查看相应的数据。“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以这样便捷的方式来查看自身数据,而花旗是全世界整个行业内首家做到这一点的,彻底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和客户的互动方式。”萨尔坦谈到这一点时十分自豪。目前这个客户实时互动系统已经实施两年,在过去一年中,这个实时交互平台已经实现了完全商业化。今年花旗已经通过它实现了900多次和大型企业客户的互动。

  第三是拥抱新技术和新的领域。例如在数字领域中安全是关注的焦点,所以花旗正在这一领域投入开发新的产品来替代传统的安全密码工具(Token)。“以前如果你在几家银行有业务,那么你就得带相应数目的几个不同的密码器。每次你输入一个密码进去系统会生成一个新密码然后你再把这个密码输进去。现在随着全新的基于App的动态密码的使用,我们让以上这些成为历史。”花旗同时还在研究生物鉴定技术,例如语音识别和指纹识别技术等。

  花旗如何跑赢新玩家

  马云[微博]说:“银行不改变,我改变银行”。如今以科技企业、零售支付、电信供应商、社交媒体以及新兴科技金融企业为代表的非传统金融机构,通过移动、社交、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引擎,正逐渐解决信息不对称、资金供需双方匹配、风险分担等诸多问题,传统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去中介化的挑战。金融和非金融机构都在加大对新型企业的投资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谷歌[微博]公司今年在金融领域共有13项投资,英特尔[微博]、高盛等技术性企业也不甘落后。花旗深刻意识到必须进行技术转型,否则就会被边缘化。

  花旗内部推出了名叫“加速器(Accelerator)”的项目。由花旗的不同业务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的初创企业团队进行新点子创新尝试,而花旗则扮演着类似风投的角色。每个季度公司会定期和这些成长板的团队开会,产品、业务和职能等各个部门的人呈现各自认为有潜力的、值得投资的领域。公司会选择最看好的两个项目给他们种子基金让他们去探索进行原型测试。
271  Local / 离题万里 / 花旗银行的数字化改变 on: October 20, 2015, 04:24:29 AM
2015年9月10日,在花旗年度亚太区财资与金融论坛上,花旗机构客户业务旗下财资与贸易金融部全球主管纳维德·萨尔坦(Naveed Sultan)做了一场题为“下一个前沿:数字货币”的演讲。他认为,“数字化正在颠覆和改变着传统价值链。因此,现有的经济和商业模式也在随之改变,新玩家的加入使得这些模式去中介化。和其他行业一样,金融服务业也正在被新的模式、技术和玩家颠覆着。

  萨尔坦有着超过25年的机构银行从业经验,在花旗已经供职20年,其中6年在沙特阿拉伯,16年在伦敦,他的工作经历涵盖了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以数字货币作为这样一场大型会议的开场演讲话题,显示了萨尔坦对越来越深入的数字化趋势的关注。他认为,银行业必须通过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才能避免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被边缘化,从而把数字化的挑战转化为机遇。而花旗银行要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三大趋势改变世界,数字化最具颠覆性

  当《陆家嘴》记者拿出iPad准备采访录音时,萨尔坦对坐在身边的财资与贸易金融部亚太区主管阿莫尔·古普特(Amol Gupte)和中国区主管裴奕根说:“我现在突然意识到有了这些电子产品一切都是那么方便。”

  开始正式谈数字化的趋势之前,萨尔坦说:“我觉得有必要先讲一下当今世界的三大趋势,那就是数字化、城市化和全球化,这三大趋势相互影响、相互增强,重塑着世界,其中数字化是最具颠覆性的。数字化其实就是技术以及技术的应用。技术集合了全球市场,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商务、金融和产品在全球范围的流动。2012年全球商品流、服务流、金融流价值高达26万亿美元,而且据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85万亿美元。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化趋势自然就发生了。2014年的城市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4%,2050年将达到75%。数字化、城市化和全球化在这样的循环中相互促进,不断继续,而且都是不可逆的。”

  在这三大趋势中,萨尔坦认为最重要的趋势是数字化。“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数字化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行业的业务模式,同时也在重新布局全球经济。例如音乐、出版、零售、娱乐行业,甚至酒店行业都受到了数字化的影响。例如,最大的视频提供商NETFLIX没有任何一家实体门店;最大的新闻提供商Google没有一位记者;最大的音乐零售商iTunes没有一家实体门店;最大的连锁酒店Airbnb自己没有一间客房。”

  以上所提及的领域中,每个行业所提供的最基本内容都没有变化,人们的需要还是看电影、听音乐、旅行、住酒店、看新闻、读书等,唯一不同的是网络让用户体验更便捷,更丰富。

  萨尔坦还提到了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做“Micro-multinational(微跨国企业)”,其含义是一家公司也许国际化程度很高,规模非常大,但没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以及随之而来的成本,这一切都是因为数字化才得以实现。
272  Local / 媒体 / [20151020]比特币价格一个月中已累计飙高超20% on: October 20, 2015, 04:23:45 AM
金投外汇网讯,比特币价格周一(10月19日)亚盘低位震荡,维持隔夜回落后的弱势表现。但比特币价格在过去一个月中已累计飙高超20%。

BITSTAMP公布的报价显示,比特币/美元(XBT/USD)昨日自270下挫至260附近,本交易日亚盘低位震荡交投于260-264区域。

KRAKEN公布的报价显示,比特币/欧元(XBT/EUR)昨日自238附近回落至228一线,但和美元计价不同的是,本交易日亚盘低位震荡后反弹至234附近。

火币网公布的报价显示,比特币/人民币昨日自1815附近回落至1706水平,本交易日亚盘温和反弹至1745附近。

回顾近期的行情,投资者会发现比特币价格在过去一个月中上涨超20%。自9月中旬以来,比特币价格便稳步走高。

当时,比特币在200美元附近筑底成功。此后,价格一度飙高至272美元水平,较8月低点上涨超35%,较9月中旬价格上涨20%。

http://forex.cngold.org/c/2015-10-19/c3628503.html
273  Local / 媒体 / [20151020]银行因关闭比特币企业银行账户被调查 on: October 20, 2015, 04:21:16 AM
  澳洲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已证实正在调查银行关闭一些列比特币公司银行账户行为。

  ACCC委员会主席Rod Sims对金融评论员表示,调查还处于早期阶段。

  “调查正在进行。我们已经约谈了一些银行代表,收集到了一些信息。但现阶段仍处于调查的早期阶段。”

  Rod Sims补充道:“我们要求银行回答采取这样行动的原因以及这些行动之间的联系。”

  调查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议员Matthew Canavan促成的,据报道他督促ACCC去调查银行关闭17个比特币企业账户是否是一种反竞争的行为。(编译:比特币之家/刘友)

http://mt.sohu.com/20151020/n423665673.shtml
274  Local / 媒体 / [20151020]比特币交易所在欧洲是否需支付交易增值税,答案即将揭晓 on: October 20, 2015, 04:19:50 AM
关于比特币交易所在欧洲,是否需要支付交易的增值税(VAT)的问题,将在周四正式被宣布裁决结果。

这一决定,标志着购买和出售比特币服务是否应收取增值税的争端旅程,将要结束。据悉,有关这一政策,是由瑞典居民David Hedqvist询问的,他准备开一个比特币经纪公司,但他想搞清楚比特币是否应该征税的问题。

一位瑞典法官后来发现,这样的活动应该是免征增值税的,据悉,这是根据瑞典税务机关Skatterverket做出的决定而判断的。最终,这家欧洲法院被要求进行衡量判定。

虽然法院还没有作出决定,但早期的迹象表明,该法院可能会支持豁免规则。今年七月,法院辩护律师Juliane Kokott就推荐了比特币交易所免征增值税的要求,当时,业内相关人士,和广大社区成员对这一举动而欢​​呼雀跃。

据一些观察者表示,决定可能会超出面前的具体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到欧洲的比特币用户和行业的利益相关者。

“为了回答针对交易所服务的问题,欧洲法院首先可能需要评估交易所在做些什么,其底层资产又如何得到许可,” 贝克·麦肯思国际律师事务所的税务律师罗杰·范·德·伯格最近在接受比特币杂志采访时表示。

“因此,法院可能也会讨论虚拟货币的增值税处理问题,从而决定比特币本身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他继续说,“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就会有来自欧洲法院,对于比特币在欧元区态度的明确答复。”

----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european-court-of-justice-set-for-bitcoin-vat-decision/
作者:Stan Higgins
编译:洒脱喜
责编:洒脱喜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
275  Local / 媒体 / [20151020]BTCC首席执行官李启元向比特币投资者警告MMM庞氏骗局 on: October 20, 2015, 04:18:43 AM
一些组织如MMM Global已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方式,但MMM Global似乎是发源于苏联的同名传销骗局的翻版。

现在,BTCC首席执行官李启元(Bobby Lee)及BTCC团队向顾客与潜在比特币投资者发出一则警告,说明BTCC与此类骗局绝无任何从属关系,且投资者一定要考虑对推销任何比特币相关投资的实体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合法性。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BTCC与总部在旧金山的比特币投资公司Pantera Capital等著名比特币交易所与投资公司的顾客已见证数量日益增多的投资诈骗与庞氏骗局。

上月,自称是Pantera Capital首席执行官Dan Morehead的匿名黑客利用电邮地址dan@pa****************st.com轰炸式地发送了一封邮件,提出一种高利润投资方案,以诱骗Pantera通讯订阅者进行投资。

尽管这些顾客无一参与到该骗局中,该邮件凭借对Pantera的完美模仿所展示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使得许多Pantera Capital投资者信以为真。

邮件中提出小额投资机会,金额从0.5BTC到15BTC不等,并保证于投资30日内提供2BTC左右的利润回报。

邮件部分写到:

    “我们正在接受对首度Pantera闪电基金的捐献。这项基金专为短期投资设计,保证固定收益。我们为您提供每月捐献的15%作为回报,每人存款上限为50BTC。

    请将15BTC存至此账户地址:19QiV*************************6xeB或扫描二维码参与。”

MMM Global比特币共和国

谢尔盖•马夫罗季(Sergey Mavrodi),作为历史上最大庞氏骗局创始人,曾窃取价值约100亿美元资金,现发起另一使用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投资方案,而采用的是同一商标。

源于他的上一个亿万美元庞氏骗局MMM,MMM Global通过令用户购买被马夫罗季称为一种山寨币的“马夫罗币(Mavros)”,并对“全球互助基金”进行投资,向用户保证每月100%的利润。

“MMM是一个供人们在无偿、互惠、仁爱的基础上互相提供资金帮助的社区。我们采用比特币作为本社区交易的基础设施。在MMM,您无需签订合同或抵押财产。在MMM,不存在借贷方。一切都很简单:一名参与者寻求帮助——另一名给予帮助。”其网站如此说明。

该项基金在许多南美比特币用户与来自东南亚的投资人群中大受欢迎。这次,许多新加入的“比特币投资人”可能会再度沦为马夫罗季的受害人,而这绝不会对比特币的公众形象有什么好处(如MtGox),这种形象受损也是李启元与比特币用户希望这一次能够避免的情形。

原文:http://bt.cc/3pza
作者:Joseph Young
翻译:BTCC
276  Local / 媒体 / [20151020]区块链闭门会议后的一点小结及思考 on: October 20, 2015, 12:09:53 AM
上周,全球首届区块链峰会“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顺利召开。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吸引了包括来自央行金融研究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德勤会计事务所、瑞士银行、蚂蚁金服、IBM、华为等机构企业300位嘉宾代表的关注。

本次峰会主席、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先生表示:

    “区块链技术宣告了互联网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

在金融世界,如果你没听说过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说明你真的已经out了。世界范围内,包括高盛、纳斯达克、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巴克莱银行、瑞银(UBS)、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均与区块链公司进行了合作,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其本质是作为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它的特点是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并且,在其承受交易范围内,区块链跨境交易的效率和低成本,是传统金融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它能够吸引各大金融机构的原因所在。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一个数学问题息息相关 —— 拜占庭将军问题(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关于这个问题,推荐您阅读下烧脑大作《拜占庭将军问题深入探讨》,睡前的绝佳读物!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伟大应用,已经在金融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比特币(货币)之外的区块链应用呢,它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第一本丛书《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就给大家畅想了诸多的区块链应用,书中作者还提出了区块链1.0(数字货币)、区块链2.0(智能合约)、区块链3.0(分布式人工智能和组织)的三大发展阶段概念。

本书描绘的是区块链应用的蓝图,因此并没有涉及如何具体实现这些应用,以及太多区块链技术当前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该书提供更多的,是区块链实验方向的指导意义,至于究竟能否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会第二日为闭门会议,有幸的是,我能够作为一名旁观者参与其中。闭门会议分为三大会场,而我参与的,则是其中的《区块链技术的共识算法及可扩展性》会议。本文是对这次会议的一个整理,以及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如果存在错误,欢迎指正。

 
一、区块链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1共识机制问题

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它是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Prove of Work),来负责维护区块链的整体运行及其安全性。矿工通过随机的散列运算,来争夺比特币区块链的记账权,防止欺诈交易,避免“双重支付”,这一过程需要消耗电力来完成,据估计,比特币挖矿网络每天消耗的电力资源达到了700万元。而这也引来了很多的争议,反对者们认为,比特币的挖矿过程是在浪费电力资源,是没有必要的,这也引发了后来者— 权益量证明(Prove of Stake,也译成股权证明)等其他区块链共识机制的诞生。
1.2交易确认时间的问题

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当前比特币交易的一次确认时间大约平均是10分钟,6次确认的情况下,需要等待约1个小时,当然,对于信用卡动则2-3天的确认时间来说,比特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但如果仅是如此,我想,有很多的普通用户还是无法满足的。关于这一点,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有他的解释,并不是说区块链交易确认时间就需要那么久,这不仅仅只涉及到技术的问题,而是一种权衡。
1.3处理交易频率问题

此外,比特币网络当前还存在着每秒7次交易(7tps)的限制,相比之下,Paypal 在 2013 年第三季度的总体交易笔数为 7.29 亿笔,平均每秒为 93.75笔交易。

全球最大的支付卡VISA的官网信息显示,VisaNet在2013年的测试中,实现了处理每秒47000笔交易。

而我们所熟知的支付宝,在2014年“双十一”期间,实现了峰值处理交易速度每秒4.75万笔的奇迹。

比特币区块链比起几大支付网络,从交易处理频率来看,更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当然,这也是中本聪早期故意为之的设计,比特币区块大小被限制在了1MB,以此避免流氓矿工的恶意行为,对人们造成不良的影响(即区块过大的问题),比特币区块链支付网络之所以能够成长到如今价值数十亿美元,就在于它的去中心化,也正是中本聪在白皮书中提到的对等式电子现金系统。
1.4 区块链体积问题

比特币区块链完整数据的大小,当前已经达到了44.43 GB,用户如果使用比特币核心(bitcoin core)客户端进行数据同步的话,可能Hi上三天三夜都无法同步完成,并且,区块链的数据量还在不断地增加,这给比特币核心客户端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门槛,普通用户并不适合去使用bitcoin core客户端,这些,也就造成了运行比特币全节点(full nodes)的数量,不增反减 , 当前, 比特币网络的全节点数量已经减至5186。

 
二、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这次闭门会议,主要的参与讨论者,分别是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Cryptonomex(比特股 2.0运行公司)主席Stan Larimer、公证通(Factom)首席技术官jack lu等嘉宾,所以会议上讨论的,更多的是各自crypto 2.0项目(在比特币社区中,则称为竞争币altcoin)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2.1 POW和POS的争论

在数字货币社区,POW和POS孰优孰劣的争论,就从未停歇过,POS支持者攻击POW挖矿太浪费资源,是不可持续的,而POW支持者则认为,POS机制的代币分配不公平,会导致富者愈富问题的发生。

那么两者机制的表现,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呢? 这里,我就简单地算一笔账,谈谈当前POW和POS的表现。

假设A持有10000元比特币,B 持有10000元xx POS 币。(以下的数据为假设,不具参考价值)

A要挖矿,需要矿机,因此他用这10000元比特币,购买了一台XX比特币矿机,可日生产100元等值的比特币, 又假设全网算力及币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00天后就产出了10000元比特币,消耗的电力大约是8000元,此时矿机的价格已经降至5150元,那么A实际上净赚是(10000元比特币 – 10000元矿机费 – 8000元电费 + 5150元矿机价值)= – 2850 元 。

B根据每月可获0.5%所持总币数的POS规则(未满30天部分则为无效时间),那么100天后,B手中的币就变成大约10150XX币,实际赚得约150XX币。
C持有10万元比特币,D则持有10万元 xx POS 币。

同理,C用这10万元比特币购买了10台XX比特币矿机,可日生产1000元等值的比特币,又假设全网算力及币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00天后就产出了10万元比特币,消耗的电力大约是40000元(C有便宜电),此时矿机的价格已经降至5150元,那么C实际上净赚是(10万元比特币 – 10万元矿机费 – 4万元电费 + 5.15万元矿机价值)= 1.15 万元 。

D根据每月可获0.5%所持总币数的POS规则(未满30天部分则为无效时间),那么100天后,D手中的币就变成大约10.15万 XX币,实际赚得约1500 XX币。

比较一下,A矿工亏了2850 元,C矿工则赚了1.15 万元,而B和D则分别是赚了150XX币以及1500XX币。

POS币的规则,因为没有成本的问题,富者愈富的问题永恒成立(以POS币为参考单位)。

而POW的规则,因为加入了成本,则显得更为地复杂。矿工如果资源不给力,那么最终可能是会亏本的,但如果矿工拥有便宜的电力资源,那么也同样会产生富者愈富的问题。

此外,POS币的利息越高,那么该币将会产生的不公平性就会越高,一般情况下,POS币还会增加一些时间规则,称这般做,是增加了时间成本的约束,假设不到规定的时间,就无法产生新的区块(也就是利息),如此也就增加了一种不鼓励消费的机制,这又算哪门子事呢?

POS机制最为争议的地方,在于初始分配问题,例如经典的NXT(未来币)案例,其初始分发存在着许多阶段:

初始的IPO(1 NXT = 2聪)

第一周(1 NXT = 100聪)

第二周(1 NXT = 400-2000聪)

在初始IPO阶段拿到币的人,不用说,一定是赚翻了呗。支持者会说,他们承担的风险更大啊,所以奖励也理应更多嘛,但是,在如此短时间内的快速分发,我不禁想问,这样真的好么?

可以肯定的是,POW机制在初期会更容易被人接受,而 POS在初期的分配,则有着明显的弱势,简单来说,POW更适合前期发展,而 POS会更适合后期维护。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以太坊所使用的同样是PoW机制,据Vitalik透露,以太坊区块链在到达某个区块的时候,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将通过硬分叉(hard fork),从PoW切换至PoS,以省去挖矿所需的电力,并减少区块的间隔时间。
2.2 POS的变种DPOS

比特币挖矿,当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由几大矿池控制着全网多数的算力,以国内的蚁池、鱼池、国池为例,三者相加的总算力就达到了225P,占据全网算力约50%。对此,包括以太坊、比特股在内的多个crypto 2.0项目的创始人均认为,比特币挖矿已经出现了中心化的问题。Stan Larimer 则谈到了比特股的DPoS机制,中文名叫做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又称受托人机制),它的原理是让每一个持有比特股的人进行投票,由此产生101位代表 ,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101个超级节点或者矿池,而这101个超级节点彼此的权利是完全相等的。从某种角度来看,DPOS有点像是美国的议会制度,如果代表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当轮到他们时,没能生成区块),他们会被除名,网络会选出新的超级节点来取代他们。

但是,这种模式下,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是我提出的一点疑问:假设说我是一名loser,并持有了一点比特股,但我不怎么认识这些参选者,也不知道他们想要表达的意见究竟是些神马,于是我随便投票了一位代表,他帮我做出了选择,但结果呢,他给出的意见,其实并不符合我的意见,这个时候如何解决?

又或者我是个超级土豪,手里持有了三分之一总量的比特股,那101位参选者,为了能够得到我的投票,是需要和我搞好关系的。那么最终,实际上他们的决定,很有可能是受我影响的。

而比特币的投票方式呢,则是通过简单的算力投票,相对比较的简单,也比较直接。事实上所谓矿池的中心化,也只是一个伪命题,DPOS也只是一场关于资源的比拼。

那么,这样的机制下,又为比特股带来了哪些特点呢?

据悉,比特股在10月13日,迎来了它的2.0版本,比特股 2.0代理人Ken CodeStan透露称,其测试网络最近完成了每秒10,682笔交易的交易速率,而其最终的目标,则要达到10万tps。 此外,按照比特股白皮书文档,其网络的确认交易时间,平均只需1秒。

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呢,至少交易速率提了上来吧,但是去中心化呢?比特股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在币圈内更是被烙上了画饼的印迹,它到底能不能行,我想还是作为用户的你,最有发言权。

 
2.3 侧链和闪电网络等二层协议

比特币区块链最为直接的扩展方式,就是区块大小扩容,然而,因为种种的因素,社区内迟迟无法达成共识,导致目前比特币区块大小还是限制在1MB , 下图来自《比特币扩容之争的核心》,粗略地估算了处理相应数量用户,在不同交易需求下,所需的比特币区块大小。

Snip20150924_25比特币区块扩容无法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另外一个方向的技术,则在不断地进行中,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二层技术。侧链(sidechain)和闪电网络(lighting network),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哈希现金工作量证明函数的发明者Adam Back,正是楔入式侧链技术的提出者,侧链将实现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资产在多个区块链之间的转移(跨链交易)。这使用户能用他们已有的资产来使用新的和创新的加密货币系统。由于侧链是独立的系统,技术和经济上的创新不会被其他因素妨碍。尽管比特币系统和楔入式侧链间有双向转移的能力,但它们是隔离的:即使出现侧链中加密被破解(或恶意设计)的情况,所有的损害也都只限于侧链本身。

而闪电网络,则是由约瑟夫·朴恩 (Joseph Poon)和萨帝厄斯·追亚(Thaddeus Dryja)提出的概念。它实现的又是什么呢 ? 简单来说,闪电网络提出了生成通道和支付网络的机制,它可以让比特币小额支付发生在通道上,将那些高频的低额交易带离比特币区块链,有的朋友会说了,这不就是一个off-chain解决方案嘛,但它所要实现的,恰恰是去中心化的off-chain,具体如何实现,可以看下它的白皮书(59页,谨慎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侧链项目和闪电网络项目,均是由Blockstream公司负责开发,该公司已拿到了2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LinkedIn联合创始人兼Airbnb董事会成员雷德·霍夫曼、科斯拉风险投资公司(Khosla Ventures)、加拿大种子基金Real Ventures等共计40位投资者。

当然,侧链和闪电网络的开发,也引来了不少的批评,例如迈克·赫恩(MikeHearn),他就将其评价为“复杂杀死猫”,认为实施它们所带来复杂性,将危害到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
2.4. SPV钱包、SPV节点

SPV是“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简单支付验证)的缩写。中本聪论文简要地提及了这一概念,他指出:无需运行全节点也可验证支付,用户只需要保存所有的区块头就可以了。而SPV钱包,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轻钱包”或“瘦钱包”,意思是指无需下载整个区块链数据,当这一技术实现之后,也使得比特币区块大小扩容成为了可能。具体的解释,这里推荐阅读《SPV、SPV节点和SPV钱包》一文。
2.5  关于Factom等其他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应用

Factom网络是一个由众多全节点(Full Node)构建的对等式网络,它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通用数据层。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层, 方便地为自己的数据,创建一个独立的虚拟区块链。每10分钟Factom系统会对所有的数据,进行merkle tree哈希, 并把哈希值上传到比特币的区块链。

Factom团队还与洪都拉斯政府合作,为他们设计土地所有权记录系统。更多内容,可阅读Harvey老狼翻译的Factom白皮书《Factom公证通:一本由共识算法维护的账本》

 

其他共识机制,包括Ripple最新的Interledger协议,鉴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三、小结

 

区块链技术,自2009年比特币发布以来,已逐渐成长为一种正在颠覆世界的破坏性力量,它源于比特币,但并不限于比特币。但在一部分人看来,区块链除了比特币,将不会有其他的应用。成功的概念是很难界定的,有尝试总是好的,兴许哪天你也就用上了呢,所以,我觉得,有团队在开发区块链应用,这是一件好事。当然了,随着区块链的概念越来越火,打着这种概念的骗局也会越来越多,如何鉴定那些假冒的或者说坑爹的区块链项目,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文/洒脱喜

稿源:巴比特资讯
277  Local / 离题万里 / Re: 马云:美国人别太担心中国 多担心点自己国家 on: October 19, 2015, 05:33:29 AM
[评论]“扶老人险”:道德问题可以用钱解决吗?

用商业机制解决道德问题,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其中对老人“污名化”的潜在立场,却也值得警惕。近日,支付宝在其客户端“我的保障”一栏内,更新 了一个名为“扶老人险”的项目。你只需投保3元,在一年范围内,若遇到扶老人反被讹诈的情况,将得到最高2万元的赔偿,并获得法律咨询服务。对此,很多人 提出了质疑:认为道德问题怎么可用钱来解决?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从道德角度抨击这项商业策略。尽管通过社会保障的商业化运作来“反推”实现道德义务,多少让人有一种“道德滑坡效应”的担心,但从效果来看,这或许可以提高人们大胆扶老人的几率。

也同样不必抨击企业心中暗打的“利益算盘”。这一举措对于企业来说,颇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之义,这也无不妥。事实上,功利主义者认同“最大幸福量”的计算,如果我们通过微不足道的投保行为兑换一种道德信任、行为勇气,社会总体的良善也有可能提高,进而走向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开端。

一个无伤大雅的商业服务,就算有顺应热点的小聪明,它仍然提出了一个大命题,即“道德治理”可否绕开呼吁转而进行多元化制度尝试?就像此前不少人指出的,一些看起来是道德问题的东西,说到底都是利益问题:如果医保体系健全,大家不会围绕着一个小纠纷争吵。其实,相对健全的车辆险已经提供了范例——在保险服务健全的语境下,很少有人会愿意为一次小摩擦而在公路上争吵不休。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企业之所以设立三块钱扶老人险,这背后仍存在单一的价值判断,对老人并不公平。事实上,人民日报的一项调查分析认为,在此前的149起扶老纠纷中,“冒充好人的撞人者有32例”,这说明,在扶老人被讹事件中,有些“扶人者”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多么光彩。用商业机制解决道德问题,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其中对老人“污名化”的潜在立场,却也值得警惕。

□王可心(暨南大学学生)
278  Local / 离题万里 / Facebook“天网计划” Internet.org背后的秘密 on: October 19, 2015, 04:24:50 AM
Internet.org对于很多Facebook的投资者来说,这项服务经常被简单地看作是一个慈善项目。但是,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 伯格利用无人机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互联网的计划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免费的背后是“控制”二字。长远来看,这将是Facebook在商业领域最有前途的 计划之一。

免费只是Internet.org的催化剂

Internet.org的主要使命是为全球三分之二没有联网的人口提供互联网服务。该计划将包括数个项目来帮助完成这一雄心壮志。Internet.org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Free Basic”,让互联网成为可以被贫困地区负担的服务。

免费的魔力是巨大的。Facebook在其Internet.org网站上表示,“Free Basic推出后移动网络用户的平均增长快了50%。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让超过900万人加入互联网大家庭,没有Internet.org这一切就不可能。Internet.org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价值,现在这些人可以获得基本的互联网服务,获取通信、医疗、教育和新闻资源。

Internet.org长期来看将成为成功的商业计划

在短期内,Facebook从Internet.org的投资中并没有办法获得任何收益。没有人会为使用Free Basic支付Facebook任何费用,Facebook也没有在这一网络上强加任何广告。但扎克伯格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可能会很好的服务于公司的整体目标。”

一旦Facebook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专有的互联网提供商,而且永久保持免费。那么,未来即使这些国家在10、20、30年的时间里发展起来,他们依然会认为Facebook将是互联网的代名词。这时Facebook要推进任何相关业务都将变得十分容易。Facebook在这些用户群体中拥有了绝对的控制力。

印度旅游门户网站Cleartrip.com和媒体巨头时代集团就宣布,他们将退出此互联网组织,并对该组织有可能带来的竞争问题表示担忧。目前,印度Internet.org的访客可以浏览近40个网站,网站内容涉及就业、医疗卫生、新闻和教育等方面。许多公司担心该互联网组织会扰乱市场,使得小公司的产品更难出现在公众视野。那些没有加入Facebook生态系统的研发者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应用在全球三分之二的世界中是不受欢迎的,而这部分也是研发者看重的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者为了获得教育、贷款申请等其他应用,就不得不迫于压力加入Facebook。

比尔•盖茨还曾对Internet.org表示过不屑:“到底是疟疾疫苗重要还是网络连接重要?如果你认为网络连接重要,好吧,反正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每个人都在用Facebook...

Facebook已经成了所有能上网用户的必然选择,一旦那些不能上网用户的互联网服务也来自Facebook,那是不是意味着Facebook已经控制了所有地球人的生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而且Facebook目前另一主要研究项目就是人工智能。

Facebook正在开发使用“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来模仿人脑的处理过程。 而人工智能实现自我意识的那一刻是所有科幻电影转向黑暗的关键节点,比如《终结者》和《黑客帝国》都是如此。

不过,目前Facebook的人工智能首席工程师表示,要到那种程度还要非常非常长的时间。目前Facebook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围绕提高图像搜索和识别精度而言。当然,我们也考虑了很多关于伦理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跟‘天网’还有太远的距离,所以人们不必担心。” Facebook也许现在还没有对人类现实面的威胁,不过没人能保证未来不会。所以,现在轮到你决定是否继续接受Facebook的“控制”了。
279  Local / 媒体 / 专车司机私自加价 乘客给差评招来骚扰短信电话 on: October 19, 2015, 04:20:10 AM



配图与本文无关 Grin Grin Cheesy Cheesy



10月18日下午3点,虽然已经距离事发已经20多天,但唐先生向记者翻出此前接到的骚扰电话记录和侮辱短信,仍然愤怒不已。据他回忆,9月20日晚上 10点过,他从新都区通过专车APP打车到合江亭。“此前几次从新都打车到合江亭,价格就38元左右。”11点过,唐先生到达目的地。

缘起

专车司机加价8元 乘客给差评

由于手机快没电了,唐先生告诉司机他回去充电再付款,并下了车。到家后等手机充好了电,唐先生打开订单准备支付打车费。然而,金额却是46元,比平时多了8元。唐先生有些疑惑,“明细”里,除去里程和时长的费用,还有“其他费用”8元。

唐先生随后致电专车公司客服,询问“其他费用”的产生原因。客服向唐先生确认路程中并没有停车或是走高速这类费用,又查询了相关路线。最后,唐先生得知原来司机的软件具有加价功能,“是司机私自加价”,专车公司扣除了这8元,唐先生只缴纳38元的打车费。

21日,唐先生支付了相关费用,询问专车公司将如何处理此事,客服告诉他“将严肃处理”。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唐先生给了司机张先生一星差评,并给出评价“私自修改最后价格,性质恶劣,这与出租车司机私自调计价器有什么分别?”

骚扰

收到20多个不明电话 1则侮辱短信

23日中午12点过,唐先生接到了几个“奇怪的电话”。“一般响2—3秒后立即挂断,我接起来后又没有人接听。”担心对方有急事,唐先生还试过回拨这几个号码,然而对方接起后又迅速挂断,就这样在一小时里,唐先生收到了20多个不明电话。无奈唐先生只好设置了手机安全软件。但一关闭安全软件,电话便接二连三打过来。唐先生觉得有些蹊跷,后来他通过查询才得知这些号码来自被他投诉过的专车司机。

不仅如此,23日晚上6点,唐先生收到了专车司机发来的短信。短信中包含“你就是个人渣”之类的辱骂字眼,字里行间还表示:司机拉客辛苦,除去成本开支挣不了钱,加几块钱不至于“喝西北风”。

看到短信,唐先生感到十分愤怒。“他不仅出言侮辱我,而且按照他这么说,私自加价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不仅如此,唐先生认为,这件事反映出专车公司缺乏对乘客的隐私保护。“我看到不少新闻,专车司机事后电话骚扰女乘客,乘客的隐私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通过转接平台或许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9月24日唐先生又拨打客服热线反映了此事,并询问对司机的处理结果,客服让他通过邮件将骚扰电话、短信记录发送过去,表示会“严肃处理”。唐先生当天发送了邮件,但截至10月18日,未收到任何回复。

回应

司机称加价是因“太晚、太远”

18日下午7点,记者联系上当事司机张先生。一开始,张先生否认了加价的事实,也否认了骚扰电话和短信。

然而,当记者表示当事人唐先生做了相应证据保留后,张先生沉默了。他说,自己加价也是事出有因,“当时路程又远,时间又晚,还下着雨,一般司机都会加价。”张先生说,自己当时这么说过,以为对方默认加价,于是才加价。“成都上千个专车司机,都这么做,不加价就白干。”

张先生说,自己从今年6月开始进入专车行业,已经拉了好几百单。他坦言,除去成本和车损,现在根本“赚不到钱”。“至今还遇到3个客人赖账。只有前两单赖账,公司会承担50%,后面遇到赖账,都是由自己承担。”

张先生还说,自己遭到顾客投诉后,公司从21日起对他进行了持续几日的封号惩罚,并罚款几十元。“以后也不加价了,也会尽量少出去跑车。”

不过,唐先生告诉记者,司机从来没有跟他提过“加价”,“即使是加价,也应该在上车就讲明加价,哪有下车再说加价的理?”

专车客服:加价前需征求乘客同意

那么,司机事后加价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多位专车司机告诉记者,确实存在加价的功能,一般是用于乘客给“小费”,“但是公司规定,加价必须要经过乘客同意。”

下午5点,记者致电专车公司客服,询问唐先生投诉一事的处理进展,客服人员询问记录了记者的相关身份及单位信息,表示“已经提交给上级,随后将进行回复。”但截至晚上8点,记者仍未收到回复。

随后,记者又以乘客身份拨打该公司客服热线了解到:如果在行车中遇到了过桥费、高速费、停车费等相关费用,司机可以点击相应费用进行加价;如果没有这些费用,在征得乘客同意的情况下,司机可以选择“其他费用”进行加价,类似于“给小费”。“但是前提一定是要乘客同意,否则就是违规的。”该客服人员表示,一旦发现司机违规加价,公司将对其作出封号并罚款的处理。
280  Local / 离题万里 / 百度为何今年形势极其严峻 on: October 19, 2015, 04:17:26 AM
对于百度来说,今年实在是个难迈的坎儿:7月28日,百度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不想这份数据亮眼的财报却引发了百度股价大跌,一日之内市值减少了100亿美元,其掌舵人李彦宏身价缩水20亿美元;10月8日,美团与大众点评联合声明“合并”。消息传出后,百度股价在美国股市交易中下跌3.4%。

作为传统互联网BAT的带头大哥,百度今年为何形势极其严峻呢?大家都说是“O2O焦虑症”惹的祸,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百度“心态”的问题。“心态”摆不正,势必会影响决断和发展。



“小动作”频繁,迷失心性

正在大众期待观战百度10亿红包如何砸晕“新大美”之际,不想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近日,应用搜索和分发平台豌豆荚对百度相关产品进行了封锁:能搜到但不提供下载,并推荐其他相关产品。

豌豆荚的炮轰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对百度助手的报复性回击。事件源于今年1月8日百度手机助手屏蔽豌豆荚,导致每天有数万用户得不到他们想要的搜索结果。豌豆荚联系百度助手团队多次后,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百度第一次搞这样的“小动作”了。去年4月30日晚上,UC浏览器微博发布了《关于UC浏览器和神马搜索可能被百度系“误操作”的声明》。UC在《声明》中提到,在神马搜索的结果里,如果有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内容,用户点击后会立刻出现一个几乎遮住整个手机屏幕的弹窗,提醒用户来自未识别的搜索引擎,并建议用户改用“更安全的手机百度”。

回顾百度的“战斗”史,“小动作”的确不少,但毕竟都是小规模、隐蔽作战。可是近两年来,百度的“小动作”却开始肆虐疯狂、招摇过市起来。互联网本就是一个兼容并包的过度,如果总以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来封杀竞争者,衰败是迟早的事儿。

控制舆论,反遭“炮轰”

众所周知,百度最核心的业务就是“搜索”,更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本来是一种值得炫耀的看家本领,却不想百度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来控制舆论。尤其令人吃惊的是,百度不仅对央媒进行威胁,甚至敢与微博的正常运营。

两年前,百度发出内部通知:各家网站请注意,请在下周一之前清理图集页产品上的360导流链接。对于仍有360任何链接的图集页,我们会不予选用,不排除将相关网站的百度hi请出图片推稿群。目前发现群里面仍有此问题的是:中新网,光明网,中国网。其他网站也会不断监测,欢迎检举揭发。认证为前数字天堂市场部经理的加V用户,在新浪微博转发以上内部通知后,新浪微博便将内容封杀库存。

在流量为王的今天,百度新闻收录甚至可以决定一家网站的生死。对于商业化盈利诉求并不高的央媒尚且如此,对于普通的网站该是多么的霸道。在城管肆虐的年代,新浪微博都坚强的挺了过来,为什么一篇百度相关的负面都要急于删除呢?

也许有人会问,百度控制舆论到底恶劣到哪种程度呢?这就不得不提百度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百度百家”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进入百度百家,输入“百度”关键字后,便会发现其中的“秘密”。满屏全是百度满满的正能量,任何关于百度的负面消息早已被扼杀在摇篮中。

自媒体本就是一个畅所欲言,多家观点并存,相互激励、伸张正义的平台,百度这么执拗于包庇自己的“短处”,谁还会信服百度百家所传播的观点呢?从道义上讲,用户也会因为百度的“小肚鸡肠”而失望。

从另外的角度看,一个不敢直面他人批判的企业,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的不自信,无疑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

调整“心态”方为正道

从打车大战到新春红包,从移动支付之战到O2O圈地之争,阿里和腾讯几乎占领了所有媒体的头条。百度感到不安、感到恐慌,鼓励狼性,这些实乃人之常情。但是,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竞争、新挑战,百度现在急需的是从容和淡定,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劣,方能把控突围的有利时机。

首先,搜索主业亟待重整。

360推出搜索业务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10天内取得了超过10%的市场份额。当大家都以为360靠产品导流的增长潜力不大之时,360却越战越猛,一刀捅向最基础的业务---- PC端搜索。在PC端遭到360狂追猛打的挑战后,百度移动端又遇上一个360式的对手----UC联合阿里推出的神马搜索。要知道,UC浏览器在移动端拥有超过65%的市场份额,而浏览器+搜索永远是天生一对的。

其次,百度外卖并不优于大众点评和美团。

尽管大众点评和美团的联姻更多出于“抱团取暖”,但这并不代表百度外卖就明显优于两家。从百度外卖主页我们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缺点是合作的餐馆相对少较少,而且三四线城市亟待开拓。即便是用10亿红包来砸用户,商家少、地域有限,也就意味着用户选择少,再多的补贴也很难花出去。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先了解自己差在哪儿再去迎战O2O,要不带着焦虑症盲目冒进强的多。前提是,百度必须树立一个理性、健康的“心态”,否则只会离正道越来越远。

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117821818,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114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