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综合报道,近日,一段“男子高铁上吃泡面被怼”的视频引发热议。一名女子称高铁上不能吃泡面,并指责该男子不倒汤故意熏别人并大声斥责该乘客,称高铁上有规定不能吃泡面,质问其“有公德心吗”“没素质”。随后,乘务员出面调解。
“高铁吃泡面”折射边界意识淡薄
在这段视频显示,这是一趟高铁车厢,一名外罩咖啡色外衣内穿红色高领毛衣的女子,正高声斥责一名吃过泡面的男子。被拍摄的女子表示高铁有规定不让吃泡面,自己已经跟这名男子说过不要吃,但该男子还是坚持和同行的女子吃了泡面,并且还告诉女子要“慢慢吃”。
视频中,这名女乘客情绪激动,言辞比较激烈,还不时有不文明的词语冒出来。
视频中,吃泡面的男乘客还是比较克制,并找了高铁的乘务员沟通。乘务员表示能够理解被骂男子的情绪,劝其不要再吵架,也称女乘客可能是产后比较保护自己的宝宝。
事后,该女子回应称,与该男子多次沟通无果才着急,并且她称自己的孩子对泡面过敏。涉事男子目前尚未出面回应。
高铁属于密封性较强的空间,每名乘客都有维护高铁内秩序,不破坏该空间内空气质量的义务。这也是乘客作为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但是,在高铁没有明确禁止食用泡面等食物的背景下,以影响自己或孩子为由阻挠他人食用某种食品并厉声斥责,恐怕也超出了权利边界。当人们在公共场所活动时,不宜过分干涉他人权利,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公共秩序。
一般来说,个人的权利便是他人的义务,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他人权利,这是每个公民得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如果权利可以被肆意侵犯而得不到救济,社会将无法运转,人们也没有幸福可言。如西谚所说,“你的权利止于我的鼻尖”,“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无论何种权利,其能够得以行使的前提是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不违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超越了这个边界,权利便不再为权利,也就不再受到保护。
在“男子高铁吃泡面被怒怼”事件中,初一看,吃泡面男子可能侵犯公共场所秩序,被怒怼乃咎由自取,其实不尽然。虽然高铁属于封闭空间,但与禁止食用刺激性食品的地铁不同,高铁运营方虽然不建议食用泡面等刺激性食品,但并未作出禁止性规定。由此可见,即使食用泡面、榴莲、麻辣烫等食物可能产生刺激性味道,让他人不适,但是否食用该食品,依然取决于个人喜好,他人无权随意干涉乃至横加斥责。这也是此事件披露后,很多网友并未一边倒地批评食用泡面的男子,反而认为女乘客不该高声喧哗。
现代社会,公民的义务一般分为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如果某个行为被确定为法律义务,行为人必须遵守,一旦违反,无论是受害人抑或旁观群众,均有权制止、投诉、举报。违法者既会受到应有惩戒,也会受到道德谴责,积极制止者则属于应受鼓励的见义勇为。如果有人违反道德义务,则应受到道德和舆论谴责,并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如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脱掉鞋子、随意插队等。此时,如果行为人对他人的劝阻置之不理甚至行凶报复,无疑要受到严厉惩戒。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道德义务可能上升为法律义务。如之前,很多人对公共场所吸烟不以为然,烟民可以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现在,要是还有人不识时务地在公共场所吸烟,必然将成为众矢之的。
再回到“高铁吃泡面”事件,要是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在高铁上不得吃泡面等可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逐渐成为共识,或者上升到道德义务或法律义务。斥责、制止他人吃泡面将理直气壮,否则很难摆脱“矫情”,“将自我权利凌驾于他人权利之上”的嫌疑。
当事双方各有过错
男子高铁吃泡面被怼的“泡面视频”登上微博话题热搜后,引发了成千上万的网友围观。
不少网友对视频中女当事人过激的言行举止表示不赞同,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内大声怒斥该男子“不要脸”、“败类”等不文明词语,多次用手指座位上的男乘客。对比之下,男乘客和妻子都没有给予不文明的回击。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拍摄视频的男子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比较克制,但是在女乘客说了别吃泡面的情况下,男的还跟妻子说没关系,慢慢吃,换作谁都不乐意,明显是在挑衅。至于发出视频并号召网友人肉该女子的帖子更加不妥,毕竟只是一次普通的争吵,也没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的行为确实侵犯了当事女子的隐私。
高铁车厢可以吃泡面吗?
12306客服人员表示,高铁、动车上一般不卖泡面,但没有规定高铁、动车上禁止乘客吃泡面。从法律和规章来看,没有明确的规定说不能吃,但是考虑到车厢内是密闭空间,气味较大的食物会对周边旅客有影响,从相互理解的角度还是尽量少吃。
南京高铁列车组的一名工作人员昨日也表示,高铁上确实不售卖泡面,但没有任何条文规定禁止乘客在高铁上吃泡面。也就是说,乘客如果自带泡面上高铁,是可以食用的。
一位高铁的工作人员建议,“如果吃泡面会引起乘客的不适,当事人可以到高铁的餐车或者车厢的连接处就餐,这样可避免出现这样的纠纷。”
在相关部门并未禁止在高铁上吃泡面的背景下,吃不吃泡面系个人权利或者个人私德,是不违反公共利益的个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认为他人吃泡面让自己不适,最好是请求他人配合并加以感谢,而非站在道德制高点强制干预。只有每个人行使权利时不逾越边界,与他人沟通时好好说话,不过分自我地将幸福和舒适凌驾于他人之上,人与人之间才更趋于平等,公共生活才更趋向美好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