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May 27, 2024, 01:33:00 A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Warning: One or more bitcointalk.org users have reported that they strongly believe that the creator of this topic is a scammer. (Login to see the detailed trust ratings.) While the bitcointalk.org administration does not verify such claims, you should proceed with extreme caution.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借势施巧出新 感应时代心声  (Read 291 times)
Kearney52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308
Merit: 250


View Profile
April 12, 2015, 12:23:14 AM
 #1

在4月10日至19日岭南会举办的“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虞金顺带来了他的作品《三阳开泰》。这位“38岁被评为省大师,48岁被评为国大师”的木雕大家,从艺50年来,创作了一千多件作品,获得的国家级奖项数不胜数,但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对这些耀眼的履历轻描淡写,而是一再强调身担的责任和心中的梦想,那就是不断创新拓展黄杨木雕艺术,同时感应时代的心声,多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擅长人物面部表情细腻丰富
  虞金顺出生在黄杨木雕世家,父亲是著名的黄杨木雕艺术家虞明华,母亲也是一位雕刻能手,经常会把厂里的木雕带回家雕刻。为了减轻母亲的工作量,虞金顺也学起了木雕。15岁后,他进入乐清黄杨木雕厂,成为一名学徒。虞金顺还记得自己的处女作是《逛新城》,天赋初露,不仅获得当时厂里领导的赞扬,很多工作多年的雕刻师也赞叹不止。他如同一块海绵,一刻不停地吸收着艺术养分,美院雕塑的头像、父亲设计的画稿、师傅的木雕成品,都被他一一拿来临摹。“上世纪60年代,学习条件很差,学习资料很少,我父亲经常把自己做的泥稿及一些艺术书刊寄回家,供我自学与临摹。”虞金顺对记者说。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运动员》、《望丰收》等一批优秀的作品。
  此后,虞金顺曾入伍参军4年,退伍后又重拾刻刀。部队的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改革开放释放了他的创作思维,他的创作欲望喷薄而出,荣誉也接踵而来。“有些作品,像《长眉尊者》,当初我只知道是拿去展览的,活动结束后作品被要求留下来,才知道这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了。”他说。
  硕果累累来自辛勤的耕耘。虞金顺说,在现在的经济大潮中,艺术家尤其要将心沉淀下来。在许多人眼里,虞金顺是个不善于应酬的人,常常埋首创作室里构思、画稿、琢磨材质。他擅长雕刻人物,古代人物、传说人物、现代人物无不出神入化,比如在创作黄杨木组雕《十大欢喜》时,他就在塑造人物个性上费尽心思,其中分“戏”、“跃”、“逗”、“思”、“酣”、“赏”、“游”、“醒”、“悟”、“欢”10个主题,设计了十个不同形态的弥勒佛;他善于刻画个性张扬的人物,面部表情或喜不自禁,或怒不可遏,或哀不释怀,或乐不可支,人生滋味,尽在其中。如作品《醉翁》,表现一个手系酒葫芦、肩荷一根长长钓竿的老渔翁,其天地只有鱼、酒与自己的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跃然而出;他善于借势施巧,巧妙构思,如作品《乐》就巧妙利用了树皮的天然纹路、色泽来刻画布袋和尚的身上袈裟。这件作品于1989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虞金顺回忆创作经历时谈到,当时一位友人不经意在自己家中留下一块木料,他信手把玩时,忽然发现木头上的一道划痕很像一张咧开大笑的嘴,于是就突发奇想构思出了布袋和尚的形象,花了两个晚上一气呵成。
  突破局限结合根雕拓宽材料
  黄杨木生长极慢,成材周期长,被国家列为保护树种,主要产地湖北省的神农架已经禁止采伐。现在雕刻用的黄杨木大多从越南等国家进口,迟早这些国家也会采取保护措施,黄杨木终会成为稀缺材料。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虞金顺一直在思考如何突破和拓宽材料的界限,让乐清黄杨木雕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此,他开始创新性地在根艺和阴沉木上传承和发扬黄杨木雕的技艺。
  早期,虞金顺尝试将黄杨木雕的技术与根雕结合。黄杨木雕有三美,即材质美、形式美、工艺美,而根艺以保留根材的自然形态为主。虞金顺把不事雕刻、呈自然形态的根艺造型称为“写意”,把含有黄杨木雕“工笔”手法的根艺称为“兼工带写”。根艺突破了黄杨木雕选材的局限性,因为根艺的树材相对丰富,而运用黄杨木雕的技术又增加了根艺的特色。
  近几年,虞金顺在新材料的选择上,又与阴沉木“一见钟情”。“大约七八年前,有人找我做木雕,带来了阴沉木。”他回忆道。阴沉木,也称乌木、碳化木,是古时期大自然的树木被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埋入江河的河床,在缺氧高压的状态下以及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碳化而形成的。“阴沉木比黄杨木硬很多,介于木石之间,而且它有着自己的木纹肌理,所以从雕刻上来说,它更具表现性。”要赋予这些大小形态不一的枯木残根以生命,关键是巧藉天然、因材施艺。比如,刻画李白与杜甫,同为诗人,虞金顺选择了一段弯曲的阴沉木来雕刻李白,保留了原料流畅自然的纹理,形成了仰天放歌的造型,诗仙的豪放飘逸跃然而出;雕刻杜甫时,他则选择了一根上细下粗、深沉厚重的木段,工写相交地刻画出杜甫眉宇间透出的心系苍生的焦虑。“雕刻阴沉木需要更多情感的领悟,所以我需要积累更多的艺术知识。”他说。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