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19, 2024, 10:29:37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职场暴力 看美国人如何拆招  (Read 512 times)
Ingramtg (OP)
Legendary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861
Merit: 1000



View Profile
April 12, 2015, 02:14:17 AM
 #1

除了家,工作场所按理说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不然大家都没办法安心工作。但实际上,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职场暴力事件时有耳闻,一些职业甚至成为最容易遭遇职场暴力的“高危职业”。

  在美国,“职场暴力”并不是什么新现象。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总共有397宗职场死亡案例被定性为凶杀案,占职场死亡案例总数的9%。

  在评估职场暴力风险和如何防范职场暴力行为等方面,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等部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尽力去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专题文字:王希怡

  现状: 每年200万人遭遇职场暴力

  2014年9月,在短短一周内,美国连续发生3起职场暴力袭击案。在阿拉巴马州,UPS运输公司一名刚被解雇的男子走进UPS办公室,开枪杀死两位同事,然后自杀。在奥克拉荷马州,一位刚下岗的男子回到此前工作的食品加工厂,把他遇见的第一个人的头砍了下来,然后又袭击了另外一个人。在伊利诺斯州,一名男子走进自己工作的航空交通管理中心放火,并且割喉自杀。

  每天8000起人身攻击

  这3起暴力案件均涉及嫌疑人的工作场所,属于职场暴力行为。似乎在一瞬间,人们每天待的时间比家里还长的工作场所变成了危险区。

  理论上,职场暴力行为包括威胁、骚扰、言语辱骂和暴力袭击等。这些行为不仅限于发生在办公场所内,任何人在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期间所受到的暴力,都属于职场暴力行为。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平均有近200万美国人上报自己在工作中遭遇暴力。而当局估计,未被上报的暴力事件更多。另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职场上每天平均会发生8000起人身攻击事件,最常见的武器是拳头,而非枪支。

  2013年,美国总共有397宗职场死亡案例被定性为凶杀案,占职场死亡案例总数的9%。其中,五分之四的人死于枪杀。

  相较之下,美国职场死亡最大的原因是交通意外(40%),其次是坠落以及被硬物或器械砸到等。

  对于女性而言,他杀是女性第二大职场死亡原因,紧跟在交通事故后面。在2013年,美国有302名女性在工作中死亡,其中22%死于他杀,男性的这个比例只有8%。

  不过,从总数上说,2013年美国一共有4101人在工作中死亡,其中男性占93%。

  出租车司机、医护人员和零售店员最易中招

  美国哪些职业职场暴力风险指数最高?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出租车司机面临的风险最大,他们被杀害的可能性是其他行业人士的20几倍。

  此外,像建筑工人、农民或者运货司机,在工作中死于暴力的可能性也比较高。但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以下行业中,死于他杀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相对较高。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13%(其中业务专项经理的比例翻倍);商业和金融运作行业:33%;司法行业:36%;医护人员:19%;执法人员:31%;餐饮行业:41%(其中主管人员比例为48%);销售:46%;零售业职员:66%。

  此外,教师和社工面临的风险也比较高。

  近八成护士工作中遇袭

  《科学美国人》在今年年初发表了一份2014年的调查报告。报告称,在2014年,美国接近八成的护士曾在工作中受到袭击。

  报告称,美国的医护人员通常不得不与情绪接近崩溃的人近距离接触,因此他们受到侵犯的几率变得非常高。

  很多人单纯因为自己感到受挫,就对医护人员动手。2014年的调查显示,接近50%的袭击来自喝醉了酒或者服过药物的病人或病人家属。

  美国急诊室护士协会研究部负责人丽莎·沃尔夫表示,对于医护人员特别是急诊室护士来说,“上至司法系统,下至前线医护人员,几乎各阶层人士都认定暴力是工作的一部分。”

  目前,美国当局对于医院内暴力事件的处理方法也不尽如人意。2011年美国急诊护理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医院在急诊护士遭遇暴力袭击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有20%的肇事者受到了警告。更令人不解的是,还有10%的护士受到指责。

  由于医院管理层对于院内暴力事件置之不理,很多医护人员更加不愿意上报袭击事件。一项调查显示,50%针对医护人员的肢体暴力和80%的语言暴力事件都未能被有效上报。

  对策: 医疗系统三管齐下

  目前,美国很多大公司已纷纷采取安检措施,以防止枪支等武器进入工作场所,但是,依然有很多公司缺乏有效的预防机制,很容易成为大范围袭击或者针对性袭击行为的目标。

  零容忍态度+法律严惩+培训护航

  2014年11月,明尼苏达州一家医院发生恶性袭击事件,一名68岁的病人操起从床架上拔出的一根铁管,对一群护士进行追赶和殴打。

  事件发生后,该医院开始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暴力袭击事件。医院管理层还仔细检讨引发暴力事件的外部因素,如是否因急诊室内人手不足,医院环境不理想,或者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等情况。

  此外,院方还明确强调对暴力事件采取零容忍态度的立场,让医护人员意识到“院内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侵害了他们的权利,防范医院内暴力是每个人的职责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规章制度。院方为此设立“强制上报机制”,要求员工对于哪怕是“微小”的不愉快事件也应该积极上报。

  而医院在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防范暴力事件发生。这些措施包括医院与当地警察部门进行合作,在必要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警员陪同”服务;对于患者探视,医院需要严格登记探视者的名单;医院的出入口处配备警力协助治安等。

  在更高层面应对医院暴力事件,法律无疑是最具威慑力的武器之一。美国急诊室护士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美50个州中已经有31个州将袭击急诊室医护人员定为犯罪。

  例如,爱荷达州在去年3月通过法例,规定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最高可判处3年监禁,造成严重伤害另计;伊利诺斯州规定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属于3级犯罪,可判处2至5年监禁;路易斯安那州则规定对该类行为可判处15天至6个月监禁,最高罚金1000美元;行为严重者,最高罚金5000美元,监禁1至5年。

  听老美讲解职场暴力

  如何评估职场暴力风险?

  如何评估职场所存在的暴力风险有多大?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给出这样的建议。

  1. 有没有直接涉及金钱交易?如果有的话,那么你面临有人对你进行暴力袭击,然后把钱抢走的风险就会加大。例如,便利店职员、银行职员或者比萨店送外卖职员,这些行业人士都应该要考虑这一点。

  2. 你的工作环境周围有没有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的人?例如在精神卫生机构或者执法部门工作的人士,他们的工作可能需要应付有暴力倾向的人。

  3. 你的工作涉及向他人提供服务或照顾吗?如果是的话,你可能未必能立刻发现你的服务对象正处在情绪崩溃边缘。

  4. 你的工作涉及卖酒吗?一个酒醉的人可能会丧失自制力,从而给他人造成伤害。

  5. 你上夜班吗?你的工作地点处在治安比较差的地区吗?如果是,这会令你受到陌生人暴力袭击的风险增加,这是因为罪案通常更多发生在深夜以及治安较差的地区,无论你是不是在工作。

  6. 你是不是独自工作或者小团体工作?如果你没有值得信赖的人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工作,那么你更加需要小心留神,以免成为心怀不轨之徒的袭击目标。

  7. 你的公司是否正经历解雇潮?研究显示,失业、工作的不稳定和削减工资都是员工压力的来源,都可能将人们逼到崩溃的边缘。

  什么人可能实施职场暴力?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显示,接近80%的职场凶杀案的实施者与事发的工作场所根本没有关系。他们可能是拿着枪随意闯入加油站或便利店打劫的暴徒,或者偶尔看到有人在单独工作就起了抢劫的念头。

  此外,一个人的私生活出现状况也可能会影响工作情绪。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7%的职场暴力行为与家庭暴力有关。

  再者,病人对医生发飙、顾客对售货员发飙,属于比较常见的案例。对同事施暴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此外,专家提醒那些解雇员工的管理层,在解雇员工前,管理层应该特别注意他们是否发出一些积存已久的牢骚或抱怨。在许多案例中,员工的电子邮件、意见或行为都是表达心中真正想法的重要指标。

  暴力爆发前会有哪些信号?

  专家提醒称,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现象,就要格外留神了。

  1. 小心那些突然变得分外好斗、敏感、不守规矩,或者行为改变比较大的人。

  2. 小心那些刚和同事或上司发生严重冲突的人。观察他是如何处理这个困局。同样,那些突然对某位上司或同事异常迷恋的人也要小心。

  3. 小心那些刚在工作上遭受挫折的人,看他们是否能接受所受的处罚。

  4. 小心那些私生活经历重大困难的人,如离婚或负债。

  5. 小心那些提及甚至执迷于武器和暴力行为的人。

  袭击者就在面前,怎么办?

  美国当局给出以下建议:

  1. 尽量保持镇定,不要刺激袭击者,令形势恶化。

  2. 坚定而简短地回答袭击者的问题,如“是的”、“不行”、“不可能”等,语调缓慢而清晰,但不要提高音量。

  3. 不要与袭击者争论或辩驳,冷静地听袭击者说话,有助于他们释放情绪和压力。

  4. 不要试图伸手去拿令袭击者感到更加沮丧的产品或文件,这样只会令形势更糟。

  5. 如果可能的话,试着表达理解,或者提出一个能让袭击者感觉好受点的解决方法,给对方台阶下。

  6. 如果经过几分钟或者数次沟通尝试,袭击者依然不能冷静下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同事求助。

  7. 除非是在必须自卫的情况下,否则尽量不要用暴力回击袭击者。如果受到威胁,答应袭击者的要求。

  8. 尽量和袭击者保持安全距离,不要有突然的动作,也不要有用手指着袭击者等看似挑衅的行为。

  9. 对于“轻微”的暴力行为事后要做笔记,记下日期、时间、地点、行为(如发生次数、你是否一个人等)、目击者姓名和其他有效信息。

  10. 可以把情况告知你信任的同事或家人。如果他们是目击者,请他们记下袭击者的言行。
tianhuo123
Newbie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2
Merit: 0


View Profile
April 12, 2015, 07:17:24 AM
 #2

看完之后身边潜在暴力人士太多了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