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16, 2024, 09:45:38 PM *
News: Voting for pizza day contes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移动写作,是真需求还是伪应用  (Read 433 times)
jsgayo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76
Merit: 250


View Profile
April 30, 2015, 08:52:50 AM
 #1

写作,在通讯和互联网出现之前,一直都是长距离沟通的主要方式,写作的作品可以表达除了说话之外不方便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分享,在互联网出现之后,通过不同的社交方式,让内容快速的传播起来,让彼此的关系拉近。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写作更多的依托于纸张,到了PC时代,更多的人用电脑来完成写作,尤其是Blog的出现甚至风靡一时,催生出一大批网红,写作的内容被分享、被订阅成为可能,写作的热情被激发。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移动应用层出不穷,信息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大众阅读、分享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开始抛弃了电脑,手机成为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工具变了,媒介变了,但人们写作的需求,急于分享的欲望没有变。慢慢改变的可能是写作习惯和写作方式的改变。

就这样,为了满足大众的写作需求,一些基于移动端的应用开始出现。Zine,作为一款小而美的编辑工具,被所谓的文艺青年所喜爱,却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为此笔者采访了Zine的创始人以及设计者——路意。

路意本身就喜欢写作,也曾经是Blog写作者,之后微博出现之后,就开始发微博,但是大家都知道,微博有字数限制,不能超过140,虽然之后有了长微博。但同时,随着电脑打开率的下降,对于路意这种喜欢写长文的人来说,写作的需求便成为了问题。路意曾经在华为工作八年,最开始是做码农,之后又转型做了产品体验设计。从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出来创业之后,路意就想做一款可以在移动端写作的工具。

从目前移动应用市场来看,主要有两大类文字编辑工具,一类是便签,一类是笔记,还没有几款真正意义上的用于写作的编辑工具。

便签类,如锤子便签,是老罗为锤子手机开发的产品,用户不仅可以在便签内编写内容,还可以将便签内容直接制作成长微博图片,并直接发送至新浪微博。

笔记类,如印象笔记,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保存笔记、网页剪藏、文件和图片,随时随地使用。

Zine上线之后,经常会被拿来跟这些应用比较,比如说文字生成长微博,云同步等功能。Zine也会被拿来跟简书比较,比如个性化的背景和字体很像。而在做用户体验出身的路意看来,“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气质,一个好的产品是可以透过产品感受到一种价值的认同的”。包括印象笔记、简书都有自己的产品气质,可能因为定位不同而不同。Zine想做的就是一个大众化,方便使用的写作工具。

而像简书或者Medium这些在PC端做的不错的写作社区,却一直没有考虑移动端,即使有也是只作为内容呈现。在路意看来,可能他们像很多人一样并不看好移动端写作。而Zine却不走寻常路,最早做了移动端。

移动端写作相较于PC端写作最大的困难就是输入问题。PC端有大屏,有键盘输入,操作方便,对于写作这种耗时较长的创作性工作,手机作为便携式工具,就会略显不便。而Zine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语音输入的方式,用语音功能可以直接变成文字输入,输入方式不再只用打字输入那样麻烦,能够更方便的用来及时记录。

同样对于一个写作爱好者来说,往往非常看重文字的排版,排版是否美观,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在PC端,文字排版通常都是列表式的排列,然后逐个选择点击,而到了移动端,触屏模式带来了新的选择。Zine就是独创了移动端滑动式排版,分层排列,左右滑动选择排版模式,给排版带来了新的体验。

写作,是偏私密化的行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为了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也希望分享自己的表达,让其他人知道。路意告诉笔者,其实已经有一些明星也在用Zine来写作,发布文章。在笔者分析来看,明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特别注重自己的隐私,同时他们也希望分享。而Zine作为一个半闭合的写作记录工具,可以选择自己的写作成就只有自己可见,也可以通过分享到微博、微信等其它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既能帮助明星保护自己的隐私,又能为他们提供分享的愉悦。

然而,有分享就必然涉及到社交。像有图片编辑的Nice,视频编辑的美拍,还有前段时间比较火爆的足记也算是工具,而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接入了社交。就好像产品社交化、社区化的运用思维已成为了常态。对此,在路意看来,社交本就是文字记录的天性,Zine也会接入社交。但很多产品做社交就有些勉强,大多是产品设计者臆想出来的伪需求。而社交应用需要高频才好,像微博、Facebook、Twiter都是高频应用,不是高频的话就很难做起来。即使一时火爆,也会很快被取代或被人们淡忘。

Zine,目前已有50万下载用户,周活跃用户5万多,可以支持简体、繁体、英文和日文,还算是比较小众的应用。所以很多人就对Zine产生了误解,觉得Zine太过文艺范了,离大众比较远。同时,Zine在一开始就采取的是Freemium的会员模式,所有基本功能免费,只有更多流量和个性化服务会收费。会员费是3个月30元,一年228元,可能有些习惯免费使用的人略嫌贵,望而却步。对此路意也有些忧虑,不过而让他意外的是,其实很多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产生内容。有人用Zine写代购、写招聘、写文案,甚至一些小微企业去做宣传,用Zine来提升自己逼格。

Zine的Android版在前段时间刚上线,但是笔者发现,其实IOS版早在2013年11月就已经上线,中间有太长时间的间隔,由于资金和技术提升问题,路意又是极重视用户体验的,就迟迟没有上线。而在现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创业环境下,时间就是成本,错过最好的时机,有时候就会是致命的。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移动写作有更多的富媒体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等等,内容分享方式也更多样化。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了一个自媒体群体,想写作的人可以在这里写作,内容被订阅分享。而微信本身就是一个聚合平台,公众平台更是主要用于为商家服务的。就拿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功能来说,简单粗暴,一直都无法忍受。

而以移动应用为主的APP生态,又太过封闭,带来了信息的割裂和碎片化,不像PC时代,很多信息是链接的,虽然不在同一网站,信息是可以自由链接的。而现在移动端信息与信息是不流动的,内容都是孤立的,各自为阵,传播效率虽高,但沉淀太难。所以对于很多写作爱好者来说,他们更怀念以前的Blog时代, 可以让人深度思考和阅读,内容又可以沉淀而且相互连接。

移动写作是否能够取代PC写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移动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编辑工具让随时记录会更加方便,而且更有个性。

作者:微言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3.shtm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