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1, 2024, 07:26:49 PM *
News: Voting for pizza day contes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学历认证怎成了商业秘密?  (Read 275 times)
Ingramtg (OP)
Legendary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861
Merit: 1000



View Profile
May 02, 2015, 02:21:14 AM
 #1

出国、求职、入户、职评、加薪……学历认证适用范围之广超乎想象。上网2元钱可查询,却要额外支付至少95元获得一纸证明,且大多数地方认证要半个月。但官方认证慢,却可通过中介加急办理——由官方承办,“实际是教育系统内部一种盈利行为。”
本周出版的《南方周末》在一篇报道中,揭露了一条因学历认证而形成的利益链,并最终指向了教育部门。在人们的印象中,教育部门作为政府行政系统的一块内容,应当是服务于社会。可在学历认证这条路上,所谓的服务必须是有偿的。而恰恰就是因为有偿服务背后有利可图,于是原本很简单的服务变得更为复杂,甚至影响到很多人的工作生活。
权力的任性让民众的生活倍感折腾。与之更甚的是,为什么要收费,为什么要收95元甚至更高的费用以及收费去向,公众无从得知。所谓的收费,源起于在没有实行电子化管理学历信息之前,学历信息都是纸质的,这是需要成本的。这样的解释固然可以理解,但当学历早已信息化之后,关乎收费的问题,这本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一项收费内容,公权部门却如同踢皮球那般搪塞着民意的质疑。
教育部门说,收费是发改委定的,而发改委在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收费政策只有2年的试行期,可期满后关于收费的继续与终止并无对应的文件向社会公开,与之而来的不过是学历认证费从过去的100元调至95元。但是,这样收费的依据、收费标准以及费用去向,公众从未获知。
时至今日,权力主导下的这项收费,依然照收不误。于是,民众回头审视收费的具体单位——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更像是一个奇葩存在。说它是政府事业单位,可当民意要求它公开学历认证每年的收费情况时,它却说是商业秘密;但当你把它当成企业,可它却向全国教育部门、学校发文件。
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给民意所呈现的尴尬,并不能证明它的身份就一定是难以明晰的,因为教育部称它是全国学历认证的唯一合法机构。它是经中编办批准的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那么作为行政服务的身份是无可回避的,进而便要回答公众质疑,公权何来的商业秘密?既然没有商业秘密,那么收费状况为何不能公开?倘若不能公开,是否可视之为公权部门的小金库呢?事实上,根据媒体的报道,关于学历认证收费的问题,已经有权钱交易的嫌疑了。
行政服务无论收费与否,非营利是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更遑论故意制造差别服务来提高收费了。于是,在这项收费中,至少有三点需要明确,一是财政出资建立的学历数据库,维护经费应由财政专项支付,而非向个人收取;二是,根据行政的公共服务本质以及简政放权要求,公权不能在公共服务中故意制造门槛,比如网上能查阅的信息,在现实中就应该尽量减少纸质证明的要求;三是,根据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管办评分离改革精神,学历认证中心应该尽快从教育部剥离,交给社会来运作,以提高服务质量。
因为权力制造的垄断,依托于学历认证制度,一条隐秘的利益链应运而生。而借助舆论质疑,教育部门需要有壮士割腕的勇气,不仅需要打掉这条利益链,更需要向社会公开利益的去向,以绝公权生财之道。否则,公权的商业秘密将很可能只是换个方式存在。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