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18, 2024, 03:13:48 PM *
News: Voting for pizza day contes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由“机器人”到“人机器”还有多远  (Read 283 times)
Zhan21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20
Merit: 250



View Profile
May 04, 2015, 03:43:12 AM
 #1

多年以前,科幻电影《机械公敌》中具有人类思维的机器人让我们吃惊不小,甚至担忧。但那时庆幸的是,那么高级的机器人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的连距离都说不清楚。但今天,这个距离开始有些模样了。

最近,IBM预言5年内智能电脑将具备人类味觉等5种感觉。据IBM估计,未来电脑将更加了解周围的世界,并懂得如何去理解不同的事物。IBM提出了电脑要实现的5种人类才有的感觉能力,也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综合起来,这5种感觉其实源于同一个大的概念,即也就是认知计算能力。电脑等机器将越来越像人一样去感受这个世界。

这些感觉功能,其实已经与人类的感官颇为接近了。联想起我们最近一直关注的人工智能概念,那IBM的预想如果应用到机器人身上的话,就应该是未来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雏形。我们之前所看到的那些工厂中的机器人、商场中的机器人,我只能说它们是在运动或者说叫活动方面方面像人的机器,是人类劳动的替代者;而IBM所预言的智能电脑,在我看来更确切地说是有人类感官的机器,更接近于“机器人”中“人”的概念,有可能成为人类感官的替代者。

想起201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负责人柯克勒提出的一个概念,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叫“工业4.0”。当时他认为,“在未来10年至15年,制造业的综合整合将对全球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已为时不远。”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问题,我询问了我的老朋友人工智能工程师张思楠,他个人的看法是:“柯克勒认为在10-15年内,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正式打响。但其实,总体而言,还要更长些,但是技术上会在5年之内趋于半成熟。”

的确,如果IBM的预言成真,那至少在5年之后,我们的智能电脑已经具备了人类的感觉能力,那它在技术上的影响力就在事实上为“工业4.0”做好了技术上的储备。再回过来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到了今年4月份举行的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比如巴克斯特机器人、仿生学机器人、双臂协调机器人、快速拾放机器人、医用机器人、仿生袋鼠机器人、汽车安装机器人等等。但是,不管是仿生学机器人,还是汽车安装机器人,他们还停留在模仿人劳动的层面上,距离IBM所说的具备人类感觉尚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机器人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而通过近一年多的科技发展和科学设想,此时笔者有一个感觉: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今后,就是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还有多远的问题了。

而具有人类感觉的机器人出现的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势必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每一台具有人类感觉的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台云计算终端,或者说就是一台智能电脑。这台智能电脑的系统,虽然有定制的不同,但基本上受“云”的控制。机器人所具有的人类感觉,则很有可能是其大数据库中由人类提供的无数感觉数据的“再现”。具有人类感觉的机器人,如果应用到人类的生活,就像人类的“导盲犬”、“品味师”、“先头侦查部队”,告诉人类它所感知的一切。这样的话,《澳门风云2》中“傻强”式的机器人早晚会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看到的要比“傻强”聪明许多。

这样一想,IBM的预想很让我们兴奋。因为,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或者是由活动像人的机器人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人,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只是,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一个问题,有了人类感觉的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感受!

我把我上边的看法交给张思楠看,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边是他的回应。

关于“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个问题,他说:“我觉得这句话将人工智能的功能性定义的太过狭隘。严格来讲,人工智能包括以下四个大类:像人一样的思考,像人一样的活动,合理的思考 ,合理的行动。合理的行动永远是人工智能的最优先级发展,其次是合理的思考。对于拥有人类的感官,对此引用《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里面的一句话,‘航空航天的专家不会考虑造一只以假乱真的鸽子’。因为从机械角度上讲,人其实是很低劣。的确,人工智能的开始确实是从做人能做的工作以及像人一样的思考这一点出发的。但是考虑到处于情绪的和精神性的以及逻辑规律和认识论上的因素,人的思考系统是有极大漏洞的。以合理的行动为前提追逐合理的思考,这其实旨在说明抛掉人类的思考漏洞,合理的进行数据分析,但目的是为了合理的做出适当的行动。因为进行合理的分析对于现在的技术而言,所要耗费的资源和时间太过庞大。因此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当掌握材料不充足或计算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系统依旧能下达此时此刻最合适的判断以及由此判断而来的行为。”

“‘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句话是对像人一样的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流的代表。但是正如同企业不会采用易情绪化的员工作为高层管理一样,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它不仅希望掌握智能的实体,而且希望创造智能的实体。智能是最关键的,而且是合理的而非仿人的智能。而仿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智能中有一部分是合理的。追求合理性是所有科学家尤其是理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因为合理会带来效用 。”

关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关系,他说:“物联网,它的本质是物物相连,物网相连,网络化的加大以及信息获取和传输的便利。大数据,其实是海量资料库,在此之中的核心永远都会是数据挖掘。云资源则是一种服务性质的东西。举个例子,云服务器 ,云上的服务器。这听起来很高,但是云其实就是基于硬件的信息传送协议,就是互联网,它的本质还是要靠物理服务器,只不过云技术能够更大限度的解决开发成本的问题。回到人工智能的话题上来,现在的人工智能,我们讲一般都是Human Level,人类等级的人工智能。那么如果随着技术的提高,是否会存在一个能够指导我们所有生活的集信息服务及管理的大系统呢?这听起来很玄,但并无可能。集合网络化的加重,甚至预测个人命运及战争命运,总体走向及一切我们都能够想到。”

对于“有了人类感觉的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感受”这个话题,张思楠说:“God level,上帝等级的人工智能。你也许会觉得这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但是科技带来的事实是,现实总是比小说还要更离奇,至少我在看《机器人帝国》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导演的想象力真的很匮乏。因为单就人工智能这一点,它所可能达到的,绝对是不亚于神话人物的,甚至就我们所知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一样。绝对合理的思考以及绝对合理的行动。god level ——这是我能想到的人工智能发展的绝对终端,也是我当时选择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起初原因。神话中,上帝可以造人,现在人可以造人,在未来,甚至会造出一个上帝。 ”

他说的后半部分确实有些科幻的味道了,但却不无道理。当然,这个问题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我不妨现实点,下一步,我会与我这个搞人工智能产品的朋友一道,谈谈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人工智能工程,谈谈它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关系。我给这个访谈起了个名字,叫“人工智能对话录”。这篇文章,就算一个引子!

由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还有多远呢,其实是不远了,但我们还得一步一步来。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23.shtm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