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被过高评价的波拿巴与雷
虽然这几年小米炒得很热,不过从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和拿破仑帝国一样, 小米的兴起也许并不能对中国的IT产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它的历史意义也许不过是一个幕间剧。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的翻译者吴畋指出,多年后回看,拿破仑时代是“一个很精彩的幕间剧”。在欧洲大陆的多数人看来,当时也许是精彩万分的群雄逐鹿的时代。
但是,长远来看,欧陆竞争不管谁赢谁输,都并非国家之福,向欧洲以外扩张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所在,某种程度上,1789-1815年间影响后世最深远的或许是英国在印度次大陆建立了它霸权支配下的“帝国秩序”,以及美国在大西洋那头的崛起。很多年来欧洲人却似乎都沉迷于这个时代的本洲战事,在1815-1914年的一个世纪中无数次为其谱写华章,诞生了许多令人沉醉的杰作。
同样, 小米这几年轰轰烈烈,简直就像是IT界的创业典范,但实际上既没有技术进步也没有商业创新。就好像彼得泰尔对于Twitter的评论,“曾经我们想要的是飞行汽车,而不是短短的140个字符。”“这些改变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却不是进步。”每个机型里的那些高通处理器+夏普屏幕+索尼镜头等等的标示,只不过说明了作为装配能手的中国手机界的可悲现状。
但是当中国的资金、智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智能手机这种已经稳定化的普通消费品上面, 为了屏幕大小和边框粗细做无休止的争论,下一轮的科技创新也许又绕着中国悄悄走了。
在知乎里学到一个很有趣的词"硬件屌丝" 。现在大陆有个现象很奇怪:说到科技,各大媒体的科技板全是什么手机笔记本电脑,简直跟卖电子产品的广告一样。一问科技是什么,总有数不清的"硬件屌丝"跟你说什么手机配置参数。他们见识太短浅,总觉得自己是个"Geek",他们总觉得卖手机卖电脑就是科技的全部。
另外, 拿破仑战争也可以看作是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长时段的英法竞争的一个重要节点。一直到十八世纪法国也不落下风,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还可以横渡大西洋,在美洲击败英国军队,使得英国丧失了最大的殖民地。
而拿破仑的一时辉煌,究其实质,却是海上全部舰队被消灭, 在陆地上被英国军费补贴的俄奥普击败,从那以后法国就失去了挑战英国的能力, 在十九世纪的历次战争中都成为英国的跟班。
小米这几年的辉煌, 从长时段来看, 也可以说是承接了2003年前后那波TCL、夏新、波导等国产功能手机辉煌之余绪。那时和这时的手机厂商的竞争力一样,还是来自低成本和本地化的噱头。所以实质上, 小米也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的“农民工时代”的余晖。
更有甚者,小米这个庞然大物最近发布的新品是49元的插线板。难道中国真的缺一个几百亿美元的公司去做插线板吗?
《冬吴相对论》里有一期《冬与夏的轮回》,吴伯凡谈到2003年的戴尔:“那时候我也明白盛极而衰的道理。但是我使劲地想象,戴尔会怎么衰呢?我想不出来。它创造了一个不可战胜,不可复制的一个神话。
到2003年那个时候,PC行业的利润已经降到了2%以下,但是呢,戴尔它能够做到8。也就是说它卖一台电脑,相当于别人卖四台电脑、五台电脑。2003年的时候,应该是它业绩最顶峰的时候,就一家靠PC起家的一家公司做到了财富500强。“
然后他说了个比喻: “夏至时,应该说从那一天,太阳应该是要开始减少它的热力了。在北半球。就是那个太阳光它的直射点往南移了,这样北半球就开始变冷了。但是我们实际的感觉恰恰相反,6月22到7月22这一个月的时间,是北半球最热的一个月,因为三伏就在这一个月里头。
也就是说:在事情已经发生逆转的时候,在我们的感觉里面其实还在延续……不是在延续反而在加持。很要命啊,就这可能跟我们个人的命运啊、公司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就是在你转折点已经来临的时候……你是没有感觉的,你甚至会感觉更好。就它已经开始变坏的时候,你反而感觉很好,越来越好。”
1810年4月1日,18岁的奥地利女大公玛丽·路易莎和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婚礼在卢浮宫举行,现场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但是从后世来看,这却是拿破仑帝国的夏至。 小米的夏至来了么?
所以《圣经·传道者书》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33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