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17, 2024, 06:59:51 AM *
News: Voting for pizza day contes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冯鑫改错,向曾经的弱点彻底告别  (Read 415 times)
Zhan21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20
Merit: 250



View Profile
June 08, 2015, 11:48:31 PM
 #1

这是暴风冯鑫在私董会上的分享:

听说前几天马云开了个女子创业者大会。私董会应该专门邀请女子创业者,现在都是男的,太无聊了。马云这几年干的事都比较超前。以至于我有点相信他说的女子创业者这个事情会不会真是对的。不是开玩笑,都说马云是外星人,也许女子创业未来真是个趋势,我对他有点崇拜。

今天我说两个事儿。关于回来上市这个事。

第一,下定决心。

现在大家都往回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有人都开始惦记这个事,一些创业者连即将可以拿到的美元投资都不要了。今天在座的大部分要回来,想上新三板的人也不少。

整个拆的过程中,我认为今天美元基金不会阻拦,拦阻名声很坏。往回拆是大势所趋。拦着不让拆,名声很差。不拦,其实是没办法。因为从利益角度确实是对立面。

有一些GP还不错,能放平心态,自己搞个人民币基金,照样还是能赚到钱。但毕竟美元LP和人民币LP不同,LP的利益完全不一样。如果很不幸,你的一个很大的股东是压根没人民币基金的GP,他如果确实要拦着,这会是整个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暴风当时是在那么一个不敏感的时期,也不见得人民币一定能赚那么多钱的时期,我们谈了半年多。这就跟适龄的女人要出嫁一样,家里拦不了你,第一个是你要把决心下得足足的。投资人可能吓唬你,说你们整体拆过来,把搞完了,泡沫可能也结束了。

有创业者跟我说,会不会到时候纳斯达克市场和A股市场也差不多了?我不敢百分之百肯定资本市场的PE一定如何。但基本上A股一定会高于纳斯达克。最近这大半年,从去年年底到现在,A股的公司和美股公司,近10倍的差距,或者,10个点的距离。

再往前推两年,我们那会儿A股是谷底的状态,差距基本在3到5个点,至少以前一直是这样。今天在座的有做游戏的,肯定很清楚。

还有一个原因。如果你是做2C的市场,在座各位大部分都是做2C的,我们真的发现,那是一个很微妙的感觉。你的用户一旦买你的股票,他是你的铁杆粉丝,你不用去做什么社会化营销,他就会觉得我一定要自己用你的产品,我还要推荐身边的朋友用你,就像你家里人一样,他会觉得我是你的利益持有者,相当于瞬间有了铁杆粉丝群。

这是一个发酵过程,你的用户和你的股民成为同一个人时,相互发酵的过程。你每次行动或发布新品,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利益。我们现在也在享受这个利益。从这两点上来讲,至少对一个2C的互联网公司,这是很大的背书。

说到这两个原因,我认为是不可逆的过程,如果你是一个2C的公司,我认为回A股是不可逆的,这个决心要下定。即使泡沫你赶不上,将来一定也是对的,这是个潮流。大家竞争,如果你没回,别人回了,这个下场非常痛苦,基本上就败了。美国市场当年优酷、土豆不可开交的时候,58、赶集不可开交的时候,谁先上,基本上是完胜。

昨天孙荣卫说,投资选不选你,结果是天壤之别。你上去以后和没上去的人比,发现完全不同。武器不一样了,从原来的筒子枪到后来的小米加步枪,到A股拿到核武器。你不用那么珍惜子弹,不用瞄准了,咣哜一扫就行了。

所以,第一个是下决心,我认为这个东西是百分之百,你不百分之百,对手他百分之百,这事你没得干了。

第二,我觉得是以死相逼。

因为大伙立场突然不一致了,大部分美元基金,如果他没人民币,他会发现你回来后跟他一点关系都没了,他跟你玩了半天,大家都像同事一样,忽然发现利益不一致了。

只能以死相逼。因为没办法。要不个人私下给他点,但是非常难。以死相逼。我们弄个最佳方案,当到最后一次谈判时,好话坏话道理都讲清楚了,你不能让我的企业不成功啊。你就可以带着核心团队,拿着去欧美旅游的机票,说,你们不同意算了,我们出去旅游,反正我们也没信心,要不你们自己把这个事接着干。我认为这个事没什么好谈的,你回来跟人家没关系了,所以只能以死相逼。

第三,这个过程要快,中间的一些成本不重要,时间成本比什么都重要。

但哪条路还是该自己选。回来以后有很多方式,有的就被并了,有的整合,有的上市,还有的上三板,这里真正能获得核武器的路其实主要是上市。如果你利润特别高,借壳就接近于上市。上新三板,我觉得未见得对他人构成很大的威胁,可能为了快,就着急了。

我看有些公司,他基本每年3000万利润,已经干了七八年,这样的公司回来上新三板,融了钱以后干什么。他并不缺钱,有些生意到今天的状态不是缺钱的生意。可能他是想真的上市,打算退出,或者能够并购一些其他公司。

上新三板后去并购一家公司,我觉得还是非常难。新三板总体来讲是融资,融资成本更低一些,速度更快一些。如果你恰恰是一个特别需要融资的企业,上新三板是个选择。如果不是拿了钱马上就要用的企业,为了上市,就别选新三板。我的看法,新三板不算上市。

越快越好,至少比你的对手抢先一步。
Zhan21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20
Merit: 250



View Profile
June 08, 2015, 11:48:47 PM
 #2

现在讲讲暴风的自由体系,没有边界的组织。

我去年第一次在顺义参加私董会,当时天天动听的黄晓杰有个发言,他这一两年进步特别快。有些创业者是很神奇的,他们可能是下一个雷军的苗子,在整个中国不超过10个人。他们从无到有创了一个产品,拥有接近上亿的用户;从无到有,每天都过千万的用户;从两三个哥们一起干,干到几百人的公司;从无到有把一个没人理他的公司做成至少上亿美金。本身这样的项目都不多。

中国可能100亿美金是个坎儿,10亿美金又是一个坎儿,1亿到10亿其实还是一个坎儿。黄晓杰他们企业是做到这个程度的。但大部分人做到这个程度,自己几亿了,不缺钱,做做投资,比较休闲,然后比较高大上,也不用那么忙,基本上我认识的大部分人全是这个样。

但确实有这么一种人,做完这样的事结束以后,他有一种巨大的失败感,他觉得自己一点不成功,甚至心理充满了愤怒,我下回再干一定要干好,这次我干得不好。黄晓杰他就是这样。当年雷军离开金山时就这个心态,金山干得不错了吧,但在整个互联网圈你不够好。雷军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个loser,天天拿个小本本到处去问人家,搞了好几年,重新做个小米。

周鸿祎也是。周鸿祎把公司卖给雅虎。后来觉得自己特别失败。我们开会每次聊这事,他总觉得当时再努力是可以成功的,在他心目中卖给雅虎是失败的。

这样的人非常少,他眼里只有更伟大的事业,更光辉的世界,他们重新再创业,如果不过100亿美金,他会觉得这只是更失败。但这种人非常少,黄晓杰就是,他把企业卖给阿里了,告一段落时进入一个非常清零的学习状态。所以黄晓杰每次谈话我都很珍惜,都有些思考在里面。

上次私董会,他讲了一个组织的“熵”,耗散结构和管理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这里简单重复一下。用控制的方法去解决管理的问题,其实是失效的。钱学森说,耗散系统而不是控制,能解决复杂巨系统的管理问题。任正非说,不是耗散结构的组织必将死亡。

耗散系统需要符合三个条件,这个理论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个条件,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最大的问题无法跟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第二个条件是远离平衡态。什么是平衡态?一个碗里放了一个小球,外部变化引起这个球震荡,但球最终还是回到碗的底部。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我们为有效的进行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导致内部控制力非常强,这就是平衡态。

第三个条件叫正反馈系统。组织内部的局部是不是在相互作用,能产生新东西。系统只要经过不断进化,这个系统会自动从无序到有序升级。

比如改革开放,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不知道怎么操作,没计划。改革开放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开放系统,从外部引入信息、能量、资金、人才。第二,远离平衡态。把权力交给市场,把内部的控制力变弱。第三,如何形成机制,把外部微小的信号迅速扩大,带动体系升级。这就是按劳分配。

关于公司的组织建设,我曾深受其苦。开一个公司,从几个人慢慢变成组织。暴风今天是运气好,如果不是运气好,就挺失败的,也就是个三五亿美金这么一个企业。会失败的三大原因之一,就是所谓组织的“熵”。曾经在08、09年逼得我每天上班就很烦,看到一些同事我会觉得无趣。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想,干什么干,别干了,走人。

暴风魔镜现在正在尝试一个没有“熵”的组织。分享给大家,不是成功学,刚刚开始做不到半年,我觉得很有趣,我自己也很开心,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去年12月发布魔镜2以后,开始做魔镜合伙人招聘。当时启动时,魔镜这个项目不到30个人,中间还跨年。实话实说,过完年以后,一直到上个礼拜前,我基本上就没忙魔镜的事,碰上一个春节,碰上一个上市。

但你们知道魔镜现在多少人,魔镜现在210多个人,这个还不算成绩。有四个创业团队,以前我们招聘创业团队是不大可能的,现在我们招聘了4个VR部门的创业团队。整个团队搬过来,来我们这儿上班。我说我想做这事,你看你愿意做吗?我有很多项目,看你想做哪个。有一个团队原来做一模一样的产品,也做头盔,也做App,他自己觉得挺难的,跑到我们这儿做了另外一个产品,6月4号就发布,一个很新的产品。

我们招到了创业团队,用非常快的速度,从30到210多个人。这里面不仅和小米一样,没VP,没总监,连合伙人也没有,小米还有7个合伙人,我们没合伙人,就我一个人当老大。现在有20、30个项目,最近我还忙暴风的事,压根没管这个事。

原来说这个公司每一百天当一年用,每三个月当一年用,我说这是魔镜速度。结果从12月底到6月4号发布,差不多将近200天,速度非常快,他们还是觉得有非常多的成功,6月4号发布的内容,我和他们一天,一起看看做出来的一些东西。

现在完全是各个项目自己在跑,大概有20多个项目,我认为到年底时会接近100个,会有100辆马车在跑,慢慢的这个公司是没边界的。有些人好像既在公司又不在公司。
Zhan21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20
Merit: 250



View Profile
June 08, 2015, 11:49:59 PM
 #3

这个规则怎么做的呢。

我一个人面对所有项目,我不管立项,也没法管立项。以前我们做个项目,我说兄弟,提个方案给我吧。我看了说,这里不行,那里你没想好。可能我说的确实比他准,但说完以后,他们最多听进去20%,心理还有点不服,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型。

现在我希望有一天变成这个形式,他问我,老大,这个事我这么做你看怎么样。我说,给我咨询费,给我钱,你赚利益,分我一些行不行。现在还没完全做到,但至少20-30%的项目我不管。我可能在里面挑两三个看看项目书。我心里的门槛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是120%的门槛。现在做到60分就过了,我理都不理这个项目。

我们4月份做了第一次季度评测,有个管理部,是暴风原来HR的负责人,不是懂业务的人。一个是看在这一个季度,魔镜的一级数据和二级数据是否有拐点,拐点背后是否有行为,如果有行为给打一个分,把分数给大家,不到一定分数,贡献的不算。有分数的大伙分钱,每年拿出来很多钱,真正拿到钱的是人20-30%,能拿到两到三年的工资,我们工资也不低。然后分股权,股权不像以前有四年成熟期。这个股权是奖励你过去的行为。第一年我拿出10%,这个数字非常多了,这个公司两到三年最少百亿美金的。我拿10%分给他,每季度分。每季度2%,最后一季度4%,分下去。现在最高的人拿到1%,个人拿到的,已经拿到非常吓人的数字。

这个股权是没成熟期限制的,不需要你服务四年,你没做到四年也给你。我在每一轮融资时,从第一轮融资就要求投资人买他们手里的10%,不用等上市,不用等被收购。比如真拿到2亿美金,1%,200万美金,你可以兑换其中10%,20万美金。

这跟打工完全不一样,我每一次融资都要求投资人必须买他们手里的10%,他们可以不卖,只要想卖你就得买。提前有流通性。这么做完以后,大部分人感觉真的是给自己干,而且越早进来越占便宜。今天可能是小家伙跟你抢生意,生意越来越大,明天再进来抢就不容易了。每季度的2%都比上个季度难度大过1倍。这是我的试验田。

我们学习的不是任何公司。学习的模型是邓小平南巡,在珠江三角洲画一块地,做了几个事。第一工商注册,开公司7天要干完。第二农行要给人配套的贷款。第三国税地税几年不收。然后这边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心脏。

当年美国西部大开发也是到那边圈地,技术大开发,你卖东西,我给你修铁路,卖完以后钱是你的。你完全自由,我觉得这个不是公司。公司总是强调组织学,最后是学宗教了,天天洗脑。我觉得这个路走不通,没几个人能当耶稣。我们学的是一个自由体系。

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件事。暴风这边也想改,但改不动,要慢慢调,去中心化。我、VP、总监就是这么一个形式,事业部制、平台,跟大家长的一模一样。

魔镜这边改了之后,你会发现非常开心,你和同事之间不再是强人所难了,变成一个莫名其妙的关系,你不太感觉他是我们公司的人,反正很平等,没那么操心,他爱上班不上班,连续两个季度拿不到就走人了。我跟你没任何谈心,不谈感情,不谈统一企业文化,不洗脑,都没有,自由散漫。

这个事真是源自于那次黄晓杰谈熵的事,说到我心里了。怎么解决,大家都没答案。小米解决了一点,七驾马车共同奔跑。我问过雷军,这七驾马车牵头人怎么找啊。雷军说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叫感恩心,第二叫责任心,第三叫什么我忘了。

我说这个怎么看,他是不是有感恩心的人,是不是有责任的人。雷军说,如果他是这样的人,我们就背靠背打仗。他面前的这块,敌人就归他了,不会有子弹打过来的。我们七个人,三头六臂,我们七驾马车共同奔跑。我说那选人这件事我干不了,我真的看不出来谁有感恩心,谁有责任心。

我觉得这些改变还不是最彻底。再彻底一点,你不要认为你是公司的老大,你去搭个平台帮大家融融资,但这个事确实要有个前提,这个前提也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第二点。

干魔镜这个事,我是彻底从根上解决了冯鑫过去的弱点。

雷军去年还是前年给我总结过三大问题,我离开金山时候是四大问题。三大问题,第一没有给企业找一个足够大的战场,我觉得说的对。我以前选项目时想,这个东西很多人需要,他们做的不够好,我去做,这叫竞争思维。我昨天听大伙聊天,大家聊自己产品的背后90%是竞争思维,或者狭窄定位,认为这是战场。既然是战场,我们要杀敌。选一个战场,让自己在这个领域比别人更有优势。

但你有想过吗,这个市场是这样的,一亿美金以下的生意没人理你,还是蓝海;1到10亿美金绝对是红海,哀鸿遍野;10到100亿美金,全是集团军,绝对是BAT在里面横冲直撞;我们选择1到10亿、10到100亿,这两个生意天生是血杀的战场。1千万美金以下的和开小卖部、煎饼摊也差不太多。那么,就要选1千亿美金的生意,要选1万亿美金的生意。雷军说的对,我没选更大的生意,我从来没想过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生意,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没找到一帮人帮你,你不会找人帮你。我确实不会找,现在也不用找了,我有100驾马车一起跑,我相信优胜劣汰自然就跑出来了。我给一个自由环境,让大家奔跑。

第三个,是不懂资本,对资本是完全不理解的。我真是这样的,过去我融资,是不懂资本的,只知道缺钱了,去融点钱。大概就是这个状况。

暴风上一次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07年。我05年出来创业,不瞒各位,创业两个多月,月收入200万,创业到半年时,我们覆盖了全国将近20%的电脑。我第一次见IDG的周全,他第一句话说我知道你能干什么,我们能帮你干什么?就问了这句话。我创业三个月以后,在那样的一个时间点,我说你一定要投,1千万美金吧。我们才三个月,公司从5个人到20个人。换句话说,我在05到07年时想要钱非常容易,基本上所有投资人都跑到我门口过一遍,但我不要钱,我觉得我不缺啊,我不需要那么多钱。我忘了雷军很多年之后说的那句话,钱越多越好。

后来你发现,他们怎么融这么多钱啊,拿来干什么呢。第二次人家融更多的钱,你一看你完蛋了,你买不到版权了,而且你再出来融时,投资人说,他已经融这么多,不能再给你大过他的一倍啊,我不相信你了。

所以,暴风在这个市场当时第一次折戟,就是融钱融太少了,不懂资本,不懂找人,不懂找战场。这三件事在魔镜一一解决。魔镜之所以今天能财大气粗,随便养人,甚至养错都没关系,每个方向尽可能让两到三个团队一起跑,这两个事极其重要。

今天,如果各位再去看看自己的生意,能换个角度,把资金想得无限大、无限远,学学马云,我原来觉得他扯淡的。我信周鸿祎说的,互联网哪有五年战略,看半年就够了。我在公司内部明确说,谈什么战略,别扯了,把6个月的事干明白。但我现在真的想5年后是什么,10年后是什么,10年后有一个特别大的公司长什么样子。

我觉得魔镜就是这样想的,魔镜是多大的生意,这个生意如果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应该在三年后长什么样子,五年后长什么样子,在今年他应该具备什么,你无论怎么想都没关系,你帮它布局,只要你想的是对的,这个世界所有的资源都为你所用。魔镜上来找最好的IP,找手机最大的卖场,我们下一步还会找另外的战略投资。我在布局。

选大生意怎么选,好多人说魔镜这事有点早。只要大伙都在做,方向准确,你再想想是否能通过一些手段把时间提前,这就是你的机会。现在做O2O,还有你做的份儿吗?你真的去看更远一点的生意哪个能拿过来。特斯拉没做出来,会不会也觉得有点早。无人机没做出来,你觉得有点早。看得更远一点,更高一点。别以为自己没资源,是因为你眼光不够。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眼见互联网发生惊天的案例,大家应该知道酷狗、酷我合并。这个生意的操盘手空手套白狼把这事干出来,他叫谢国民。这个生意的结果是,合并后他变成集团最大的个人股东。酷狗谢振宇和酷我雷鸣非常感谢他。腾讯和阿里天天找他。他做了所有人共赢的一个生意。他什么都没有,他是新浪的一个律师。

新浪一个律师出来干的这个事。他觉得音乐最终仍然是IP,而且音乐IP比视频IP强。好多人听老歌,这个IP买完就买了。四大唱片公司一直很痛苦,在音乐,SP赚不到钱。他找了一笔钱,做了一个叫海洋音乐公司,引进四大其中的一大、两大,也投一点点股份,给他们打个折,成立一个IP公司。然后假装起诉你们,你们也不能完全违法,那我不起诉你了,再拿一笔钱,你们公司卖吗,你们公司可以投吗?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有酷狗、酷我,拥有了中国将近一半的音乐IP,成了一个公司。IP都是手机端的,话语权非常高,空手套白狼干的。

这是个非常好的人,非常本分,工作很勤奋,他自己不是一个贪图说我要有一天成为大股东,他恰好在律师那个环节有这么一个梦,他觉得的音乐应该是这样的,你们现在不这样不对,他就搞啊搞啊。我跟他深聊过,到底怎么干成的。他一开始根本没想过要创业。他说我要跟新浪干,干着干着新浪说这事有点危险,要不你自己出去先干吧。

我给大家举这个例子,重新看看生意,这个世界所有的资源其实都为你所用,所有的资源为谁所用呢?就为马云这样的人所用,只为想对的人所用,无论是钱,还是事,还是社会资源,只要有人想对了。原来他们给你钱,担心你今天勤不勤快,明天干的好不好,后天有没有人杀你。后来他发现你是一个高手,长的跟马云一样。

我今天就分享这个给大家。谢谢。
Zhan21 (OP)
Sr.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420
Merit: 250



View Profile
June 08, 2015, 11:50:43 PM
 #4

私董提问:你们招牛人,还给股票,是怎么一个想法。

冯鑫:今天如果有人想放弃创业到暴风来,靠谱啊。现在上报的数字,暴风有10来个亿万富翁。总共108个拿到票的人,按现在的账面,平均每人3千万,比百度当年上市超过1倍多。我分享,我不太在意自己多少,我们确实把钱分出来了,确实很肥。

我觉得我们上市以后,暴风这场战役绝不能在视频上,要在更大的视野上去打战役,而且大部分自己都不能重新建造了,要通过大量整合。我不惜代价,我懒得跟大家谈价格,别人10倍到15倍之间谈,我给你20倍吧。时间很重要。

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找人,我既然能给出业界最高的工资,还能给出两到三年让VP能挣到一个亿,总监至少能挣到上千万,我觉得一辈子打工也遇不到这个机遇,大伙创业都不见得能做得到。你仔细想想做一亿美金的公司你占多少,最后退出的时候能退出多少,其实赚到一个亿是扯淡的,我自己知道做了一亿美金的人,跟在华为上10年班是差不多的,到手能拿到两千万。你做了一亿美金的公司,也差不多10年,最后拿到手两千万不容易。

我这是忽悠大家,你们最好还是好好干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事业干成。

我是真的在全中国找最牛逼的人,我们再拿出钱来分,我第一批准备要30多个人,全是总监级以上的,找最牛的人,才能支撑起未来暴风的帝国梦想。你们真想来,我真的欢迎,我最欢迎创业者。

私董提问:是拿现有的股票吗?按照什么价格给?

冯鑫:增发。会比现在价格有折扣。你如果认为暴风股票现在很高了,那你智慧很差,也别要了。连这个都认不清,就不用来了。我们上市之后什么都没干,就已经值这么钱了。没这个基本认识,不用来了。现在是我们过去十年熬了这么多苦,给了一些小小的奖励。

私董提问:股权激励、公司治理方面。联想最早1.0,任正非是2.0,雷军3.0,你们4.0。联想6月30号上市,这30年其实就是折腾股权,起家就分权。实际上华为就比较巧妙,他2B业务,他把所有的奖金变为股权,那个股权都是在这个岗位上,每年发,等于避税。当然这个都不符合移动互联网这一块。雷军是大家全持股份。冯鑫就是4.0,完全是个人创业平台,更加激励大家。

冯鑫:暴风没做到,魔镜做到了。

私董提问:暴风和魔镜的资本关系是什么?

冯鑫:暴风控股,不是100%。

私董提问:暴风魔镜30多人创业的方向是什么?

冯鑫:未来会有一个巨大的娱乐帝国,不会小于BAT、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我们能不能做成,我自己觉得一定行,每天会影响全球将近两亿的娱乐用户群,涉及到娱乐的各个服务和娱乐的各个商业入口。

私董提问:是内容的方向还是互联网的方向。

冯鑫:当然互联网,核心的核心仍然是圈人,用户。今天A股所谓的互联网公司,除了我们,对圈人都缺乏尊重,他们不了解互联网,互联网说白了就是圈人,把地先买了,你再建是你自己的事。

私董提问:魔镜的组织形式,你不管它的发展方向,组织也不管,安排也不管,通过利益的方式,股权、期权来体现。我们能不能再细化一下,比如说赛马,应该有赛的机制,每个季度怎么评。

冯鑫:这是最大的挑战。模型我画了三次,很少一个作业需要我做三次,三次我做完以后还不到60分,挨个仔细想每一个变数,说实话你不能完全不管方向。

有个面试过程,方向大概靠谱,我给你个范畴,我说你自己写个规划,写完我不看,直接交给管理部,备档。他们没能力评价,备档大概有三点。三个月或六个月我要干出个什么结果来,我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钱,包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大概写了这个东西。我会点评,有目录,我会点我真正关注的几个项目看一下。其他的项目原则上就是符合标准,就过了,不会细看这个产品可能哪个点设计不合适,就不想了。

一开始不是完全不管。不能我这儿做VR你开餐饮,这我就不同意。

剩下就是评价,两条线。第一就是数据线,魔镜会有基础的一级数据,比如说日活、人均市场。还有二级数据,比如重要模块的点击率和参与比、流失度,大概会有一级、二级数据,我罗列的几个数据,这些数据一个季度每天都会有变化,变化背后如果有行为可疑点,我们就要看背后的行为。

这个行为是好的话,说明行为对数据产生变化了,我们就会加权得分,得分以后去除不得分的人,这是一个比例。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真的花钱雇了300-500个用户,回答两个问题,每周都有问卷,大概问这么多功能、这么多内容,第一个是有用没用,第二好用不好用,两个30%×30%,不到10%的不得分,得到10%以上的得分,也是加权得分。

还有大的,有些基础项目要做的,比如说广告系统,我们叫公司派赏,你只要做就有分数,但分数没那么高,打8折或6折,基础项目占大概40%。

还有叫考评项目。最后全部弄完以后,我有30%的加权权力。我说,兄弟们,你们指望我公平我真做不到,但我给的足够多,你们也别吵吵不公平的事,往前跑吧,别看他多我少。你比他更努力,你饭店比他开得好,就一定比他赚的更多?不一定,但是大概来讲,如果一直很好,你一定会赢的。所以我说别指望公平,我给的够多。

私董提问:释放股权的节奏,一年释放10%,后面压力很大。

冯鑫:原来说过干三年,100亿美金。其实第二年再10%,真的做不到,你的估值会非常高。今天你拿暴风1%试试。确实三年都10%,做不到。第一年10%就多了,你们在座的别第一年就10%。

私董互动:我觉得10%不多,这个就是买时间,你5%、3%没有用。第一年可以干,后面可以放缓。

私董提问:魔镜现在有营收吗?主要是硬件吗?

冯鑫:对,我们卖了30万台。再有一个季度Apps就出来了。

私董提问:App上难赚钱?

冯鑫:玩游戏是能赚钱的,看全景广告,广告的大客户非常多,天上掉可乐罐,突然有个大荧幕出来,都有可能做到,它的广告冲击力远大于传统的互联网广告。

私董提问:我听说3D眼镜非常大的问题是眩晕感,都没解决掉,您这边有团队做这个吗?

冯鑫:是的。这个领域确实有不成熟的地方,为什么大家都没那么着急动呢?但你看美国都动了,Facebook、Google、微软都动了,中国BAT都没动,就是因为不够成熟,现在每个季度都在进步,这是好事。对用户的冲击足够大,普通老百姓没试过,一戴上啊一声,看完价格又啊一声,然后就买走了,能让用户啊两次,这个产品已经很牛逼了。

私董提问:你感觉VR这个市场每年的容量有多少?我们因为跟你在私董会里,经常会体验到暴风魔镜这个产品,2015年这个市场会有多少用户?

冯鑫:我觉得今年500万肯定有。在中国,500万个活跃用户,都是魔镜的,我希望如此。今年50%都是在看电影,Max3D的。我们现在的数据情况,电影占比是30%多了,我也很奇怪,刚开始60%、70%,现在30%多。他不断的尝试,我们现在全景视频将近一千个,全景图片有几百个,游戏都是demo,我们在做一个叫极乐王国,类似secondlife,那个产品做的很糙,从游戏角度你去看画面很糙,这两天上线那个包,人均从十五分钟到了三十多分钟,我看了一下数据还是很惊人的。用户尝试新生娱乐产品,只要你对用户体验提升够高,用户尝试的勇气非常大。

私董提问:魔镜VR产品计划做一个开放的平台吗,更多的开发公司去做吗?

冯鑫:对,VR是个产业,VR不是一个公司,里面有人做拍摄,有人做VR游戏,有人做AR,是一个产业,不是一个公司能干的。我们公司干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但确实我们是做最狠的那一部分,平台的部分。如果VR这个产业你瞄对了一个方向,三年之后10亿美金。这样的生意至少能找到10来个。

私董提问:现在V还有一个概念AR,未来哪一个更大?

冯鑫:我说不清楚,现在肯定是VR领先,但是AR今天也很不错,我们现在AR也做了。我们把镜头打开了,打开以后AR也开始尝试,也有AR的两个团队在孵化项目。

私董提问:现在有AR产品吗?

冯鑫:我们还没上线,外面AR的团队不少,他们做了5、6、7、8年,大部分做儿童读物,或者2B的一些展示,先活下来,新加坡的AR技术很好,很多都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出来的。我认识三家公司,有两家公司都是从那个大学出来的。

昨天晚上大家聊天,我听谁说了一个项目,机器人和做游戏的哥们。你们现在和AR一样。机器人本来是巨牛逼的一个方向,后来发现只有扫地机能卖的多,我去做扫地机器人,先活下去,这种先活下去的思维会导致你做成一个很小的市场。

该私董回答:战略方向不一样。你们是做娱乐行业,我做的是替人干活的产业,我让人闲下来去玩你的产品。

冯鑫:你没明白我的意思,AR本来是个巨牛逼的大方向,但是AR活不下去,那OK我做儿童读物吧,这个东西我能活下去。机器人也是巨牛逼的产业,孙正义把自己allin做机器人去了,海尔那边建机器人工厂。一堆人投巨大的钱做这个巨大的方向。

但你说今天机器人只有扫地机器人能卖的出去,我就做扫地机器人,你是为了生存选了一个方向。如果把方向选对,一帮人会让你活得好好的,让你在富贵中去成功。要动用全社会资源,你现在瞄的事可能就不够大,我是这种感受。

私董提问:您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卖了30万台,差不多100块钱一台。您觉得每年能持续卖多少?

冯鑫:每年double一倍是最少的,double两到三倍正常。

私董提问:到明年差不多将近估值100亿。

冯鑫:到明年年底看能不能做到100亿美金。

私董提问:有两个人我佩服又有点纳闷。王兴和冯总都是看方向特别对。我们很多人属于明明看对了方向,但做的时候千辛万苦,很多资源就是找不到。但好像突然过了一个点,资源会聚拢。比如王兴开始做团购。会不会有特殊的什么样的点,只要你想对了,所有的资源为你所用。在此之前可能想对了,也过不了。

冯鑫:这个挺有意思。这一点王兴强多了。王兴真是因为自己做对了,而且把它做出来了,大伙没办法不正视他,所有资源都参与他。暴风是运气好,A股上市了。

王兴和我都是有问题的。我们大部分创业者,一方面信心万丈,觉得自己特别牛逼;一方面当别人不认可我们时,操,你们看不清,我不理你,我会证明给你看,我不受你的气,回家干活去了,基本上都是这种心态。

这种心态是最大的问题。他不认同你,第一这个社会不见得只有他,应该继续找人。或者如果必须找他,反复告诉他,直到他认同为止。大部分是躲避,躲到自己家里干活,做自己熟悉的、擅长的,但出去说服人是你不熟悉、不擅长的,你可能受到更大的挫折或者屈辱。其实我们还是躲开了。

所以,选对大的战略方向后,就是咬牙去干,去销售自己的思想,去拉社会资源跟你一起冒风险,这个极其重要。我引以为戒,经常犯这个错误。

最后峰哥想来点旁白:

认识冯鑫五年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人,不装的人,能诚恳面对自己的人,于是就是一个能成长的人。

能力和视野上的进步,只是在一条老的抛物线上的惯性的滑行。心性上的反省和升华,才是开启了一条新的抛物线。这才是真的成长。这条抛物线上,老缺点会豁然消失,老能力和老视野会豁然改变,而不只是惯性的进步。

在老的抛物线上滑行,常常伴随着盛气凌人。开启一条新的抛物线,常常伴随着淡定平和。这可能是一个指标。

愿冯鑫同学借着他的新的游戏,能一步步进化成一个足够淡定平和的人,借假修真。然后再反过来,让这个新的游戏能帮助更多人走向淡定平和,而不是走向贪婪愚痴,醉生梦死。

作者:孕峰 公众号:yunkejiAPP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