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18, 2024, 02:32:47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区块链的创新,以及应注意的资安风险  (Read 161 times)
ourgot (OP)
Hero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532
Merit: 500


View Profile
April 14, 2017, 08:12:35 AM
 #1

在金融科技的创新上,区块链(Blockchain)往往被数位货币(digital currency)抢尽锋头,然而,最近有个例子的应用,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这件事发生在英国,当地政府正考虑让所属的土地注册处(Land Registry Department)以其他方式,保障登记有案之不动产及相关权益,然而,这个土地注册处,却提供了另一种有趣的区块链应用方式,让全球各地都有相关计画进行测试--利用此区块链解决方案,就能找出特定地产的所有人是谁,并确保所有权,不会在当事人未授权的状况下,发生移转,而这部分,也包括贷款期间由银行持有地产做为担保的情况。
对于这样的案例,根据Gartner的发现,推广区块链应用的企业数量已大幅增加。以应用形式来说,基本的分散式帐本(distributed ledger)作为区块链的核心,让各式各样的资产都可以被追踪,包括所有权、身分判定与证明、加密金钥或装置属性。
至于众所皆知的比特币(bitcoin),虽是目前最受瞩目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却也有各式各样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与技术问世。在许多案例中,区块链生态系统与技术之间有极大差别,有些或许可以存活下来,有些则将无法达到关键存续量(critical mass)。不过,对于企业的资讯安全长来说,每一种生态系统或技术,都在资安层面具有不同意涵。
目前,有些区块链的使用案例仍处于理论阶段,还有一些已进入概念验证初期,而且,有越来越多机构开始进行区块链试验。它可用于任何一种「商业信托」(trust business)--例如,银行、结算所,以及政府主管机关等,这些皆属于集中式机构与官僚机构的组织,都可以透过商业的流程,达到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并能利用区块链提供另类解决方案。
而对组织的安全主管来说,区块链的分散式帐本能带来全新的优势与应用,但也造成风险和挑战。这种区块链创新的技术与手法,需要资安团队在安全架构方面采用全新的思考方式,考量很多重要的差异。
去中心化共识
传统的模型乃是利用集中式仲裁器(central arbiter),来判定事实,并估量记录资料的准确度(也就是诚信)。
举例来说,传统的资料库,就是透过集中式记录来维持一致性,而去中心化模式,则是将仲裁的权力与商业信托,移转给去中心化的虚拟网路,让合格的相关节点持续依照时序,将各项交易以资料区块的形式加以记录,再提供给相关社群的成员。而这种链状的交易区块,就是所谓的区块链。
在此时,前一个区块的参考内容,会包含了前一个密码的加密散列校验和(cryptographic hash checksum),如此一来,就不再需要中心媒介,透过这些方法,就能确保不会发生交易资料被复制的状况。
 
上图为高阶的区块链架构,将仲裁的权力与商业信托,移转给去中心化的虚拟网路,让合格的相关节点持续依照时序,将各项交易以资料区块的形式,加以记录,然后,再提供给相关社群的成员。(资料来源:Gartner,2016年8月)
 
上图为高阶区块链分散式架构图,即区块链扮演毫无模糊空间的交易验证器角色,各个节点能全然信赖此区块链生态系统,并透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共识,加以治理。(资料来源:Gartner,2016年8月)
区块链与辅助的区块链服务
如以上所言,区块链可视作是一种资料储存库,提供给所有合格的成员使用。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应用之一,能使所有交易资料公开,且对所有有意加入的人持开放态度。
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渐成熟,应用可能会随着参与成员的会员资格、资料相关规则与隐私权而有所不同。必须留意的是,因应使用案例的不同需求,访问途径可根据政策、属性或系统设计来管控。就像私人建置的区块链,则可遵循封闭式的用户社群规则,此时,安全主管除了管理加密式存取金钥,可能还要建置网路安全措施,来限制访问路径。
尽管部分特定的区块链应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安全主管必须留意,未来区块链的架构模式必须提供所有成员标头资讯(header information),这可能也包含区块内部的交易资料。储存的资料可能是价值符号,像是金融交易的记录、帐户结余数字或其他资料,而这些都能利用传统的密码工具进行加密,以维持其机密性。
此外,由于区块链相关产品与技术快速变迁,资讯安全长与安全主管对此,应确保有能力掌握手中所有区块链计画,所产出、储存或使用了哪些资料。这会随着区块链的技术--亦即以太坊(Ethereum)、超级帐本(hyperledger)或比特币--而有所不同,部分案例差异,甚至可能十分显著。
尽管区块链技术令人兴奋、快速变化且势必带动强烈的突破性创新,还是得确实做好资料机密、可用性,以及诚信(CIA模型)等资讯安全基本原则。
智慧合约(与智慧资产)
所谓的智慧合约(smart contract),就是将成套的商业逻辑加以编码为程式的形态,再加上价值单位或其范畴内的交易单位。
其基本概念是透过区块链而非集中式仲裁器,以程式验证交易,合约执行后交易才算完成。根据区块链环境的目的与结构,相关方能针对货品与服务递交的方式,以及资金自动扣款的条款达成协议(否则可能惩以罚金)。而所谓智慧资产,就是在数位财产中嵌入所有权,以及动态行为的概念,这可能指个人、公司,或其他智慧资产。
同时,安全主管必须意识到,智慧合约也可能会有缺陷,攻击者可利用这些缺陷来窃取、敲诈或扣留款项,也正如所有软体犯罪一样,这类攻击的影响可能相当严重。
就某种意义而言,它跟其他应用或网站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有某种漏洞或机制容易遭到诈骗。因此,安全主管必须扩大现有的安全保护机制,将智慧合约与智慧资产纳入其中,而且要把渐进失效(asymptotic failure)的风险,纳入组织容许度(当然,这可由会员自由定义,而非强制式的要求)。
可信赖运算与去信任化交易
上述概念能让资源与交易横向分散,且不限于企业内部,而是遍及区块链系统中全体参与成员。过去的集中式监管机构与仲裁组织,也能加以编码成为智慧合约,并藉由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共识加以治理。因此,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全新型态的纯数位化组织,业务纯粹以智慧合约为主。
对此,区块链所扮演的部分,是一个毫无模糊空间的交易验证器角色,全然信赖区块链生态系统,因其在技术的基础上,还加入信任、合规、职权、管理与法律的规则,并确保使用了可靠的加密技术。
因此,安全主管必须确保区块链,能够忠实扮演上述之交易验证器的角色,而且毫无模糊空间,而使用的加密技术,也必须能证明并支援上述可靠特质。此外,安全主管必须确保基础架构元件安全无虞,节点也不能发生问题,而将错误的资讯带进区块链。
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
许多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概念,就是「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或者是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等相关概念,这些都源于最早的比特币--它是一种运算任务,复杂程度之高,足以制止区块链的更动,所以,区块链上的记录,不能在没有重做工作证明的情况下,予以改变。工作量证明也因此成为关键元素,因其无法轻易作废,而且,透过可靠的加密散列,以确保真实性。
工作量证明所费不赀,未来还可能会有扩充性与安全方面的问题,且用交易手续费做为吸引成员参与的诱因,不一定适用金融交易以外的项目。
因此,有人认为,权益证明可能是一种适用范围更大的解决方案,因其执行成本较低,且一般认为入侵更为加困难。而且,权益证明的好处是,可以判定是否足以合格参与区块链共识,还能降低「分裂」(split)的风险,也就是有两方以上的来源都宣称是真实来源。
不论是工作量证明或换种形式的权益证明,安全主管都必须在这些规画中,了解区块链证明系统的优点,还有特定证明系统的风险,因为这都将是决定区块链诚信度的主要因素。
区块链的风险
整体而言,当前区块链应用的风险,有如下几项:
行销周期
区块链的定义及潜在应用,都是可变动的。除了比特币以外,各种应用的功能各异,而且,许多规画中的解决方案都尚未脱离概念阶段。
而且,很可惜的是,目前围绕着区块链的宣导性行销发展周期,其实,也偏离了实际有潜力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Gartner先前所公布的2016年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报告(Gartner 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6)指出,区块链如今已经接近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一般而言,Gartner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报告,可做为开发新兴科技组合时的参考,而在回顾2016年的报告中,我们可见到区块链已经接近期望膨胀期,亦即技术快速发展的高峰期。(资料来源:Gartner,2016年8月)
扩充性
随着装置、资料、交易与使用者身分的增加,相关人工因素的管理与储存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企业资讯安全长需要一套安全且可扩充的方法,以确保未来几年区块链能够成功。
尽管区块链未来可能会受益于其扩充性,但目前其仍被视作一种风险,箱关的研究人员正在设法,使区块链的运作方式,脱离传统的分散式共识机制(distributed consensus mechanisms ),朝向可扩充模式发展的各种选项。
网路攻击/诈骗
最近,分布式自治组织(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所遭受到的攻击,就是因为对方利用了智慧合约方面的弱点,相关安全因此亮起了红灯。
相对而言,比特币的漏洞较少,且其韧性为人称道,但安全负担已从网路转移到为区块链写入内容的端点。一般而言,漏洞通常发生在作业系统、网路协定,以及部分安全相关的领域。
区块链的风险评估更加困难
随着区块链相关服务范围的扩大,为风险评估建构一个详细的威胁模型,也变得越发困难。
因为,区块链是复杂的技术系统,不像传统系统具有监管透明度且可供审核。而区块链缺乏通用的标准或规范,也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对此,Jonathan Care表示:「整体来说,人们并不了解区块链这种新技术;它很复杂,所以,正确评估相关风险与揭露,已变成一大挑战。也正由于目前尚无通用的标准或规范,也因此让问题雪上加霜。」
而对于资讯安全长与IT安全主管而言,应确保资安团队,将区块链技术和管理与究责,分开处理。
 导入区块链应用的建议
首先,应仔细评估应用是否适合整合到特定的区块链系统,以及子系统。
这包括:确实对所有层面的应用堆叠,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举凡作业系统(例如物联网或嵌入式作业系统)、编码查核、应用程式逻辑,以及实验性系统的架构模型(例如,建构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之上的智慧合约)。
此外,对于协助资讯安全长及资安团队来说,漏洞管理方案是必要的,能提供可用的洞察及情报,来减轻各种威胁的伤害。这样的漏洞管理方案,还应该包含区块链应用与架构元件,让管理变得透明化,同时进行审核控制,以借此:
(1)侦测技术与行政管理上的失误;
(2)遏止不法行为造成伤害;
(3)让消费者及利益相关者等门外汉,也能了解诚信管控。
最后,就是要持续监控主要厂商的功能创新、整合或竞争威胁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应询问现有及未来厂商在区块链及其安全性的能力。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