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21, 2024, 09:58:49 AM *
News: Voting for pizza day contes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SCI论文成产业链 博士生拒当副教授甘为“枪手”  (Read 129 times)
Deboradog (OP)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98
Merit: 10


View Profile
April 25, 2017, 02:12:14 PM
 #1

近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决定撤回107篇同行评议造假的论文,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学术不端再一次成为焦点。
评职称、晋升、加薪、评选各类称号都与论文挂钩的体制,催生了一系列灰色产业。
甚至有人对“冰点”的记者直言,在SCI上发文章,“不过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线上的产品”。
SCI竟然被卖了。
面对这条简短的新闻,29岁的“SCI职业写手”陆志明压根儿不以为然。这位微生物学博士毕业生,曾拒绝了被视为“香饽饽”的两所高校副教授职称,自愿成为一个“枪手”。
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个全称《科学引文索引》、59年前由美国人创立的数据库十分“高大上”,是评价科研水平的“硬指标”。但对陆志明而言,在上面发文章,不过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线上的产品。
最近,加拿大汤森路透集团宣布,将旗下包括SCI数据库在内的知识产权和科学信息业务,高价抛售给一家与科研毫无关系的投资公司。听说这个消息,美国微生物协会立即与这项“扭曲了科学”的指标说拜拜。陆志明看到网络上有人提问SCI被卖“对国内乃至世界学术圈会产生怎样影响?”他毫不犹豫地写下“有个毛线影响”。
校园里,一则代写论文的广告。视觉中国供图“现在科学本来就是个产业,是功利的。”陆志明说。兼职两年全职一年,他经手SCI论文多达25篇,结婚和房子首付的钱就是这样攒出来的。 而他所认识的另一个小团队,一年的业务流水量就达到2000多万元。
与灰色市场的繁荣相呼应的,是我国在这场“国际SCI竞赛”中嗖嗖往上蹿的得分。在2014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便高达25万篇,仅次于美国,是英国的两倍。中国在这场竞赛中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科研经费的比拼中,中国虽然屈居第二,但年均16.6%的增长速度却让其他选手望尘莫及。
然而,一边是科技论文“第二大国”的辉煌成绩,一边是创新指数在40个主要国家中排第18名的尴尬现实。有学者呼吁“论文崇拜撑不起科技强国”,简单要求论文发表的期刊和数量,只会折腾掉大笔科研经费。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者来说,在我国的国情下,量化的评价指标总比人为主导要强得多。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