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ober 11, 2017, 04:59:38 AM |
|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文,将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科技应用新创企业频频被吞并的新现象,命名为“一切都被阿里巴巴和腾讯垄断(之病)”。
报导指在中国,智能手机相关的新业务诞生了很多新创企业,并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目前的中坚新兴企业背后都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影子,终究逃脱不了被并的命运;而并购发生后,新创技术领域的“市场竞争会立即结束”。
比如,共享单车。从2016年秋季开始,共享单车在中国大规模普及。仅1年时间就有50家新兴企业涉足该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但细看市场格局,早已花落两家——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两家企业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不到1年就完胜其它公司。
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是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两大互联网企业的“入侵”。腾讯和阿里这两个科技巨头以丰厚的资金实力为武器,在过去1年间分别瞄准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大笔连续注资,加速共享单车行业的洗牌。
此后,排在第二梯队的其它公司根本无力与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抗衡。日经新闻称,如今在中国的街道上,这两强之外的自行车正迅速消失,相应企业陷入资金困难,接连出现无法向消费者退还押金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共享单车,还有一个例子是外卖订餐服务。从2016年开始,中国开始普及外卖服务(O2O),也是在腾讯和阿里入主后,竞争嘎然而止。根据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52亿美元(1,662.4亿元人民币)。在阿里看中、巨额投资的“饿了么”8月底宣布收购百度外卖,外卖订餐市场实际已被“饿了么”和腾讯旗下的“美团外卖”垄断。
在中国大陆“赢家通吃、跑马圈地”的火热竞争下,阿里和腾讯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市场份额,使这些新创企业能保持比同行更快的增速。对这两大巨头入主新创企业的行为,更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论。易车网副总裁孔祥志告诉大陆《财经》记者,“在互联网领域,阿里没入场的生意,都可以看做市场没得到公认的验证。”
而依靠吞并新创企业,阿里与腾讯的帝国版图也在加速扩张。截至2017年9月5日,腾讯公司市值约为3,900亿美元,超过英特尔、思科和惠普等美国科技巨头,以及中国的新浪、网易和搜狐。阿里巴巴更甚,截至2017年10月10日,其市值超过4,600亿美元。
但有市场分析人士担忧,大陆的法制并不非常完善,仗着市场霸主地位、投机性极强的企业为完全垄断市场操刀,那么小资本、真正靠技术的企业则难逃被抄袭、被打压的命运。
阿里与腾讯 中国互联网的“绝代双娇” 阿里巴巴与腾讯这两家互联网公司都是从杭州发展壮大,近年来不仅在各自领域垄断市场,并通过买、买、买保持高的企业增速。
从各自起家来看,腾讯的QQ、微信打破的是信息和社交的中间环节,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打破的是商品交易的中间环节。在打破中间环节、去渠道化后,这两家公司都快速踏入“规模效应”领域。今天的腾讯和阿里已经比初期小体量的时候,增速更快,步子也更大。
研究互联网多年的香港媒体人龙渊子撰文称,“互联网的特征是加速某种趋势的聚集,然而迅速打开规模效应。比如社交,因为所有人的好友都在微信上,今天再出一款同类产品几乎不会有人用。”也就是这类规模效应,让互联网巨头公司有可能实现完全的垄断,并逐渐扩张版图、走向资本市场,而在赢家通吃、跑马圈地的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互起冲突。
根据南极圈的数据,腾讯系旗下233个创业,主要集中在游戏 (16%)、企业服务(14%)、文娱/体育(14%)、互联网金融(12%)。而根据阿里创业组织前橙会提供的资料,阿里系创业前三领域分别是电商(22.2%)、企业服务(11.5%)和互联网金融(10.6%)。因为两家都把企业服务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列入囊中,自然两者对这些领域的初创企业都会额外看中,甚至各占山头、占山为王。
但有时候为了利益,两大巨头之间也可以一起合作,不过那样的垄断联盟被证明更糟糕。比如网络约车市场。2015年,阿里巴巴出资的“快的”与腾讯旗下的“滴滴”突然合并,诞生了“滴滴出行”。到了2016年夏季,滴滴出行又封锁了美国优步(Uber)科技的动向。
在中国政府允许滴滴收购优步的中国业务后,市场被阿里巴巴和腾讯出资的滴滴一家企业垄断。之后滴滴的打车费用立即上涨30%左右,遭到消费者的集体抗议。
互联网服务究竟是为谁而提供?日经新闻质疑《反垄断法》在中国似乎完全没有意义,而中国消费者对这两强(阿里与腾讯)的资金游戏也不抱希望。但是如无意外的话,这一“绝代双娇”还会继续竞争或联盟并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