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June 01, 2024, 10:19:54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Pages: [1]
  Print  
Author Topic: 美国能源部门研究区块链在电网安全方面应用  (Read 140 times)
cunese (OP)
Member
**
Offline Offline

Activity: 266
Merit: 10


View Profile
October 13, 2017, 01:39:41 PM
 #1

能源领域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如何使用区块链发展自己的业务,除了变革能源的生成与交易,一些机构也希望可以利用该技术保障能源安全。美国能源部就已经与多个机构合作开展了这方面的项目,旨在提高电网的效率和安全性。

越来越开放且可交易性越来越高的电网领域正迫使美国能源部使用区块链来加强电力网络防御。

上个月,据该项目参与方之一Guardtime透露,美国能源部已经投入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开发区块链网络安全技术,以保障电网上分布式能源的安全。”

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是该项目的另一个参与方,其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部门高级经理Michael Mylrea表示,这项工作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开发基于区块链的无密钥签名基础设施(KSI)。

他表示,这将用于验证电网领域能源交付系统中的交易。“电网设备缺乏能见度、控制和安全性,不能安全、快速且大规模地进行实时能源交易。”

KSI是无密钥基础设施安全性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可以插入一个由PNNL为美国能源部开发的名为VOLTTRON的分布式控制和感测软件平台。

除PNNL和Guardtime之外,美国能源部还与华盛顿州立大学、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西门子和美国国防部的国土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开展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合作项目。

美国能源部正在根据其“能源交付系统网络安全计划”开展工作,这个计划旨在“提高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弹性”。

Mylrea表示,PNNL目前正在为该项目敲定一个实地工作计划。他告诉我们:“现代化提升了人们对电力基础设施的规模和速度的要求,显着扩大了电网的网络攻击面。”

据他透露,目前,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oration)的“基础设施保护可靠性关键标准”把重点放在了大型电网上,但其提出的安全要求并不能令人满意。

同时,有迹象表明,网络犯罪分子对能源部门越来越虎视眈眈。2014年,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专门小组所追踪到的情况来看,美国能源部门的网络安全事件比其他行业更多。而在2016年,黑客打破了乌克兰电网控制中心的防御,并关闭了负责向基辅北部提供200兆瓦电力的近60个变电站。

《连线》杂志当时写道:“这些黑客是老练且隐秘的战略家,他们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精心策划了这次袭击。”Mylrea表示,使用传统的电网和运营技术来防御这种事件可能会削弱功能并增加成本。

他说:

“这个项目非常特别,因为它可以使电网更具分布式特点,提高其效率和可扩展性,同时使其更具网络弹性。”

能源领域的区块链创业公司Grid+的联合创始人Alex Miller表示,美国能源部的工作有利于防止电网交易中的欺诈。他说:

“区块链将在这个领域中发挥很大作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高度结构化且不可变的审计跟踪,系统中的各方要达成一致。任何类型的数据更改都很容易检测到,从而使欺诈变得非常困难。”

近几个月来,更多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能源交易平台基础的创业公司纷纷出现。

除了上个月刚刚完成预售活动的Grid+,一家名为Power Ledger的澳大利亚公司最近也通过代币销售筹集了3400万澳元(2650万美元)的资金。

同时,欧洲一家名为WePower的区块链能源交易平台供应商也在本月于巴塞罗那举行的一次活动中公布了其代币销售活动的细节。虽然能源领域对区块链的兴趣越来越大,但人们也对网络安全感到非常担忧。荷兰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太阳能逆变器的多个漏洞,认证机构DNV GL也将网络安全看作与电网相连的能源存储系统的核心。

在这种背景下,能源生成数据项目ElectriCChain的联合发起人Francois Sonnet说道:“我相信美国能源部将通过区块链来实现网络安全,因为它从本质上来看是无法攻破的。”
Pages: [1]
  Print  
 
Jump to: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