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Forum
May 24, 2024, 12:10:52 PM *
News: Latest Bitcoin Core release: 27.0 [Torrent]
 
  Home Help Search Login Register More  
  Show Posts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89 »
281  Local / 媒体 / 卸载的Apps,曾经爱过? on: April 30, 2015, 08:55:49 AM
有几个App,我是从它们1.0版本甚至内测就开始follow 的——春雨医生、果库、知乎。

然而风格没有大变的似乎只剩下知乎,至少别人一打开知乎,就知道它是干嘛的,主题鲜明。春雨医生现在已经变得各种找不到想看的板块入口了,我还记得2013年睡前看春雨医生是每天的必修课,无聊的时候我还整理过一个春雨医生精妙问答集锦,即便现在拿出来放到新媒体平台上传播,也是完爆各路段子手的,趣味性与专业性兼具,这是春雨医生曾吸引我的地方;果库由于重复推荐率太高以及缺乏App内运营,话题性弱,文案也远不如刚出来那时候精彩,加上分拆的内容块儿也越来越多,离它最初“轻杂志”式的导购初衷已经很远,尽管没卸载,但也不怎么打开了,我是多么期待果库内测时候曾出过的“果库某工程师”秋冬把妹系列推荐,每天都有期待,像看连载小说一样。

移动互联网圈是有些浮夸的,大家都想赚钱,想期权变现,对媒体吹牛逼的数据都快赶上大跃进了,动不动就几千万美金几十个亿估值,真正盈利的又有几家?很多圈外的人现在听到互联网的最直接反应是:“有钱”。可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会知道,烧的都是投资人的钱,净利润负资产的居多。一度质疑过投资人哪来那么多钱让互联网公司烧。

有人跟我说了句很矫情但是却很打动我的话,他说,互联网的初衷,是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一切更便捷。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很多人就是为了赚钱而做,哪个领域热,一下子起来好多公司,投资人也爱跟风。更好笑的是听一个产品朋友给我说了个“段子”:现在除了to B和 to C的产品狗之外,业界最近流行一种全新的产品经理,toVC的产品经理。他们不做业务,专门负责给VC讲故事,做假数据套现走人。

我热爱这个圈子,因为自由,因为可玩可学的东西多,因为可以不断接触最新鲜好玩,又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产品,甚至参与研发这样的产品。但同时,我又会皱眉,沉下心来做事情的人,真的不多。

卸载掉自己从1.0甚至内测就开始follow的Apps,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对一个曾经跟你走过很多美好时光的恋人的绝望,只能放手。它们是因为不好吗?其实不是的,只是不再符合我的追求了而已。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那些痛下心来卸载的Apps,爱过。

作者:薏蔗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8.shtm
282  Local / 媒体 / 所有科技公司都要经历被低估 百度也不例外 on: April 30, 2015, 08:54:58 AM
资本市场的表现首先是基于业绩的。百度在搜索领域的功力深厚众所周知;去哪儿上市,爱奇艺整合PPS也无需多言;在移动领域,百度19亿美金收购91无线,成为第一大移动应用分发平台,发布直达号,移动端获得了连接人与服务的能力;通过收购糯米网挑战美团与大众点评;投资UBER进行战略合作,在智能出行方面进行贴身肉搏;发布百度钱包,打通连接人与服务中的支付问题,闭环形成。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2015年Q1百度移动营收占比达50%,成为营收核心驱动力。这些业务数据必然引起资本市场的反应。

不过,资本市场也并非完全基于业绩,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百度连续的研发投入增长的反应。参与创造出道氏理论的威廉彼得汉密尔顿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市场价格的变化不仅反映过去,还反映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投下它们的影子,照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因此,潜在的、未来的,从来都是影响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

然而,市场对公司研发投入的估值预期,也是复杂的。对公司研发的预期,本质上是对技术的预期,但是,人对技术的预期却是多变而有趣的。

十九世纪末,绝大多数物理学家们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峻工,在赞叹之余,他们对将来的无所作为感到遗憾。英国物理学家W•汤姆逊在二十世纪第一天的《元旦献辞》中说:“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他们不知道的是,量子物理与相对论,已在不远的前方了。这种判断不但影响了经典物理学家,更令人惊讶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近代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马克思•波恩,在几十年后,也就是1928年也说到:“物理学,会在六个月之内走到尽头。”

基础科学的发展依靠理论的突破性进展,低估其发展速度或许是可以理解的,奇怪而有趣的是,对于身边的技术,人们也会低估。20世纪前夕,美国专利局专员查尔斯.迪尤尔认为:“能发明的东西都发明了”,所以他要求总统撤销该局。

这种低估并不因为前人的蒙昧,100年前的人们,是经历了巨大技术变革的一代,明白科学与技术的威力。实际上,历史重复而有趣,类似的故事不断在发生着。

1943年,IT时代的黎明,IBM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表示,会出现一个“差不多由五台计算机构成的全球市场。”1977年,多媒体时代的黎明,intel的8086芯片已经出现,而数字设备公司创始人肯•奥尔森却称:“人们没有理由产生在家里摆一台计算机的想法。”如今,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有几台计算机。

就在奥尔森的预测的3年之后,1980年,微软公司在开发DOS的时候表示:“DOS只能管理1MB的空间,因为我们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应用软件会需要更多的内存。”今天,硬盘容量飞速增加,每一次老电脑都因为无法识别大硬盘而不得不被淘汰。可见,类似的故事不断重复,人们对于技术的估计始终赶不上技术本身的发展与对经济与生活的影响。

对于技术类型公司而言,技术的价值,是公司价值的根本。资本市场对技术未来的估值,决定了当下的股价。人们对技术前景的低估,会直接带来资本市场的低估。这就造成了资本市场的“兴奋——低估——价值重现”的过程。

在中国的BAT三家互联网巨头中,百度是最具技术基因的企业,以百度大数据、百度大脑、Deep image计算机视觉系统、百度语音识别技术、多轮对话技术、超链分析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首先是应用层面的技术,更长远的看,某种程度上而言,它是未来IT技术发展的底层技术,是IT时代的重工业。与传统工业一样,相比光鲜亮丽的橱窗,重工业总显得粗笨。百度云在山西阳泉投资的计算中心,数据存储量超过4000PB,相当于20多万个国家图书馆;CPU总量高达70万颗、内核总数超过300万个。当产品经理、创新者口若悬河的向投资人宣称自己提升了多少体验、导航规划更智能、运营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的时候,默默工作在后面的,就是这些普通消费者不知道的巨大投入与创新——“有些大家表面看上去很苦逼的活儿,背后也是有很多很高超的技术”。

百度2014年全年研发投入达69.81亿元,较2013年增长70%。2015年第一季度百度研发支出为人民币22.86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79.1%。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研发与利润,就如一个跷跷板的两头,此消彼长。任何数据都是依靠人来解读的,都会被主观化,而市场的问题就在于,往往高估橱窗中的东西,而低估橱窗后面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一款热门领域的O2O生活服务类的APP会得到投资者的热捧,当资本市场对技术的前景估计不足的时候,长期的研发投入,造成了财报利润不如预期反而会有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这个时候,财报上的利润不及预期就会高高的翘起,引人瞩目。

这是所有技术领先者的困扰。

2013年5月,盖茨被问及如何看待苹果股价连续下跌 40%,他说到:“作为科技界的领先者,总是被置疑是不可避免的。外界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声音传出: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更多的时候,人们都只是在过分担心。”盖茨认为,股价下跌并不代表末日的到来,科技领先者需要忽视外界各种各样的末日言论。盖茨这番惺惺相惜,或许源于微软公司在互联网泡沫之后,其技术价值被低估。现在回头看,盖茨的判断是正确的。Facebook也有同样的遭遇,2012年时,占其收入的绝大部分的广告营收仅11%来自移动,但到了2014年初,这一比例提高到45%,市场的反应则是,市值在半年内增加了2倍。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深入生活,每一个行业跟互联网的结合都会有创新出来,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去做一款新颖的APP,那些粗笨的,短期内没有回报,甚至会拉低财报的事情,还得有人去做,哪怕付出股票下降30个点的代价。

技术对社会的动态互动,超越了人们的理解,在过去如此,在将来或许仍然如此。不过,人性如此,过去犯下的错误,现在仍然会有人犯,过去的睿见与洞察,现在仍然会有人会具有。

对企业家而言,不同于做一个app赚钱,忍耐技术价值低估,就是企业家才能中对于长远的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随着技术积累导致的价值重现所带来的财富。百度十年前上市时市值8亿美金,现在接近800亿美金,10年100倍的回报。技术的威力如此之大,对投资者来说——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在梅格瑞恩与汤姆汉克斯演的《电子情书》反映了人们初识网络社会的种种趣事,其中一个与本文相关的细节是,当梅格瑞恩的小书店开不下去了的时候,她的雇员兼朋友,据说当过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情人的一位老太太告诉梅格瑞恩:“你有困难找我,我十年前买了一些Intel的股票”——相信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深刻的正面影响,或许是前后一两百年的一个基本世界观。

作者:刘远举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7.shtm
283  Local / 媒体 / 微商整治风暴来临,供货商如何把控 on: April 30, 2015, 08:54:09 AM
近日,南都记者爆料,深圳市政府目前正在与腾讯微信协商,试图实现对微商产品的来源地追溯,同时制定对制假售价企业的惩罚机制。如果这一规则得到落实的话,笔者认为微商将很快从“丛林时代”转向“文明规范”时代。很多人之所以对微商反感,主要是因为微商破坏朋友圈的生态规则以及在朋友圈购物受到了代购们的欺骗(骗钱、卖假货)。

前不久,央视的“毒面膜”报道惊动了整个微商界,官媒的介入给野火微商泼了一盆冷水。一场自上而下的“微商整风”运动即将到来。众所周知,广州、义乌、临沂是中国微商的三大基地,立法可能会从这“三地”开始,当这场整治风暴来临之际,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微商可能会遭遇风险和挑战。

首先、代购(理)微商。信息不对称导致代购业兴起,在“去中心化”时代的到来,这种靠赚信息差价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因缺少对产品的了解和专业性的培训,依旧依靠线上“发链接”、“发图片”利用各种刷交易软件的代购微商将会陷于窘境。

其次、自营微商。自营式电商更偏重零售业形态,主要赚取进销差价,由于毛利水平低,该模式主要靠规模和效率提升利润率。据笔者了解,国内最大的自营式电商网站京东至今仍在亏损运营。无论是从产品的质量、物流还是规模,微商都无法做到和目前较为成熟的自营平台相比。自营微商一般以非标品居多,非标品的复购率和量产化是目前微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第三、没有平台保障的微商。尽管有品牌宣称自己月流水上千万,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平台工具管理,导致分销商散乱、渠道管理失控、内部价格战、分销商窜货等严重问题,技术的规范可能会规避微商平台的乱象,但是开发成本和营销推广的成本太高,这对于C2C的微商来说是个不小的门槛。他们不得不依附口袋微店、拍拍微店、微盟V店等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来做管理疏导。没有平台保障的微商如果对供货商的监管失控,当初淘宝的假冒伪劣现象会重蹈覆辙。

微商如何才能避免乱象

微商的规范化需要微信生态上每个人的联动,笔者觉得每一种角色在这个生态中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监管部门:有律师认为监管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完善监管方式,微商模式要健康发展,应让规范的营销机制先行,同时,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网、规范网络销售平台,确保消费者遇到侵权事件能够依法维权。

微信平台:在这方面,笔者觉得至少可以从这三方面去规范。一是设立“敏感词”过滤,将一些赤裸裸的营销词汇屏蔽,内置安全系统、设立举报专线等方式;二是在朋友圈内建立“评价”体系,贴上“广告”、“推广”等标签,用户可根据朋友圈发的内容来对号入座,如果系统检测该账号用户投诉过多,可进行警告;三是在公众账号里禁止做利益诱导式的分享,如:公众号活动页面出现“分享朋友圈”等类似字样,用按钮、弹层、弹窗来诱导用户分享等行为。

商家:最后在商家上,商家要有自律意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杜绝以次充好,确保产品质量,价格,以及对渠道商的管控。

站在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大家并不是讨厌微商,而是讨厌这种凌驾在微信之上借创业之名来干非法传销诈骗的勾当。大家讨厌的只是这种乱象背后很low的价值观,他通过“出卖友情”、“拉动亲人”、“贩卖熟人关系”来获得报酬。倘若微商立法后,未来必将是一个正向的价值流动趋向。

作者:零零八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6.shtm
284  Local / 媒体 / 移动写作,是真需求还是伪应用 on: April 30, 2015, 08:52:50 AM
写作,在通讯和互联网出现之前,一直都是长距离沟通的主要方式,写作的作品可以表达除了说话之外不方便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分享,在互联网出现之后,通过不同的社交方式,让内容快速的传播起来,让彼此的关系拉近。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写作更多的依托于纸张,到了PC时代,更多的人用电脑来完成写作,尤其是Blog的出现甚至风靡一时,催生出一大批网红,写作的内容被分享、被订阅成为可能,写作的热情被激发。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移动应用层出不穷,信息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大众阅读、分享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开始抛弃了电脑,手机成为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工具变了,媒介变了,但人们写作的需求,急于分享的欲望没有变。慢慢改变的可能是写作习惯和写作方式的改变。

就这样,为了满足大众的写作需求,一些基于移动端的应用开始出现。Zine,作为一款小而美的编辑工具,被所谓的文艺青年所喜爱,却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为此笔者采访了Zine的创始人以及设计者——路意。

路意本身就喜欢写作,也曾经是Blog写作者,之后微博出现之后,就开始发微博,但是大家都知道,微博有字数限制,不能超过140,虽然之后有了长微博。但同时,随着电脑打开率的下降,对于路意这种喜欢写长文的人来说,写作的需求便成为了问题。路意曾经在华为工作八年,最开始是做码农,之后又转型做了产品体验设计。从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出来创业之后,路意就想做一款可以在移动端写作的工具。

从目前移动应用市场来看,主要有两大类文字编辑工具,一类是便签,一类是笔记,还没有几款真正意义上的用于写作的编辑工具。

便签类,如锤子便签,是老罗为锤子手机开发的产品,用户不仅可以在便签内编写内容,还可以将便签内容直接制作成长微博图片,并直接发送至新浪微博。

笔记类,如印象笔记,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保存笔记、网页剪藏、文件和图片,随时随地使用。

Zine上线之后,经常会被拿来跟这些应用比较,比如说文字生成长微博,云同步等功能。Zine也会被拿来跟简书比较,比如个性化的背景和字体很像。而在做用户体验出身的路意看来,“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气质,一个好的产品是可以透过产品感受到一种价值的认同的”。包括印象笔记、简书都有自己的产品气质,可能因为定位不同而不同。Zine想做的就是一个大众化,方便使用的写作工具。

而像简书或者Medium这些在PC端做的不错的写作社区,却一直没有考虑移动端,即使有也是只作为内容呈现。在路意看来,可能他们像很多人一样并不看好移动端写作。而Zine却不走寻常路,最早做了移动端。

移动端写作相较于PC端写作最大的困难就是输入问题。PC端有大屏,有键盘输入,操作方便,对于写作这种耗时较长的创作性工作,手机作为便携式工具,就会略显不便。而Zine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语音输入的方式,用语音功能可以直接变成文字输入,输入方式不再只用打字输入那样麻烦,能够更方便的用来及时记录。

同样对于一个写作爱好者来说,往往非常看重文字的排版,排版是否美观,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在PC端,文字排版通常都是列表式的排列,然后逐个选择点击,而到了移动端,触屏模式带来了新的选择。Zine就是独创了移动端滑动式排版,分层排列,左右滑动选择排版模式,给排版带来了新的体验。

写作,是偏私密化的行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为了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也希望分享自己的表达,让其他人知道。路意告诉笔者,其实已经有一些明星也在用Zine来写作,发布文章。在笔者分析来看,明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特别注重自己的隐私,同时他们也希望分享。而Zine作为一个半闭合的写作记录工具,可以选择自己的写作成就只有自己可见,也可以通过分享到微博、微信等其它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既能帮助明星保护自己的隐私,又能为他们提供分享的愉悦。

然而,有分享就必然涉及到社交。像有图片编辑的Nice,视频编辑的美拍,还有前段时间比较火爆的足记也算是工具,而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接入了社交。就好像产品社交化、社区化的运用思维已成为了常态。对此,在路意看来,社交本就是文字记录的天性,Zine也会接入社交。但很多产品做社交就有些勉强,大多是产品设计者臆想出来的伪需求。而社交应用需要高频才好,像微博、Facebook、Twiter都是高频应用,不是高频的话就很难做起来。即使一时火爆,也会很快被取代或被人们淡忘。

Zine,目前已有50万下载用户,周活跃用户5万多,可以支持简体、繁体、英文和日文,还算是比较小众的应用。所以很多人就对Zine产生了误解,觉得Zine太过文艺范了,离大众比较远。同时,Zine在一开始就采取的是Freemium的会员模式,所有基本功能免费,只有更多流量和个性化服务会收费。会员费是3个月30元,一年228元,可能有些习惯免费使用的人略嫌贵,望而却步。对此路意也有些忧虑,不过而让他意外的是,其实很多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产生内容。有人用Zine写代购、写招聘、写文案,甚至一些小微企业去做宣传,用Zine来提升自己逼格。

Zine的Android版在前段时间刚上线,但是笔者发现,其实IOS版早在2013年11月就已经上线,中间有太长时间的间隔,由于资金和技术提升问题,路意又是极重视用户体验的,就迟迟没有上线。而在现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创业环境下,时间就是成本,错过最好的时机,有时候就会是致命的。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移动写作有更多的富媒体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等等,内容分享方式也更多样化。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了一个自媒体群体,想写作的人可以在这里写作,内容被订阅分享。而微信本身就是一个聚合平台,公众平台更是主要用于为商家服务的。就拿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功能来说,简单粗暴,一直都无法忍受。

而以移动应用为主的APP生态,又太过封闭,带来了信息的割裂和碎片化,不像PC时代,很多信息是链接的,虽然不在同一网站,信息是可以自由链接的。而现在移动端信息与信息是不流动的,内容都是孤立的,各自为阵,传播效率虽高,但沉淀太难。所以对于很多写作爱好者来说,他们更怀念以前的Blog时代, 可以让人深度思考和阅读,内容又可以沉淀而且相互连接。

移动写作是否能够取代PC写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移动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编辑工具让随时记录会更加方便,而且更有个性。

作者:微言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3.shtm
285  Local / 媒体 / “互联网+”时代的门槛在哪里 on: April 30, 2015, 08:50:52 AM
随着互联网财富神话的不断涌现,很多人鼓吹占住风口,猪也能被吹上天的时代。不过,在“互联网+”的时代,当互联网深入改造传统行业、连接人与机器、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于新进入者而言,他面对的是一个残酷竞争的红海市场。

在这片红海市场中,先进入者已具备很大的优势:他们往往有现成的客户,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更多的资金实力,对行业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即使后来的创新者行动敏捷,占住了风口,而已先进入者姗姗来迟,行动缓慢,但他们体量庞大,很可能轻而易举就把后入的创新者挤出风口。

因此,很多时候,新进入者的成功,与其说与自身努力相关,不如说与后入者的体量相关。比如在餐饮领域的O2O创新尝试,传统餐饮业,本身就分散、体量小,所以,很容易被互联网创新者所颠覆,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BAT作为互联网公司巨头,体量庞大,所以,很多创业者与投资者都要问这样一个问题:BAT做不做,或者BAT收不收?

那么,某种程度上,对创新者而言,比发现风口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占住风口,即使占不住,如何才能在收购中获取更大的谈判能力?

幸运的是,创新者的优势,已进入者很难模仿,这往往意味着需要破坏他们自身的结构,而这种对自身的破坏很大程度地阻碍创新,例如,柯达公司在胶片领域的利益使他们错失了数码时代。

最近在房地产中介行业冒出的“爱屋吉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屋吉屋”打造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城市。他们的数据库能精确地反映小区、楼宇、单元、出租与出售的情况。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爱屋吉屋颠覆了原有的中介模式。

在大城市中,人们的租房需求是顺着交通沿线扩展的,多坐几站地铁,多坐几站公交,时间上差异并不大,还能带来租金的便宜。但是,现有房屋租赁中介模式,却是以地域划分的,每个中介以自身店面为圆心,覆盖周边房源。于是,人们从每一个地铁站出来,从每一辆公交上下来,都得重新面对一个新的中介。爱屋吉屋颠覆了这个模式,客户在APP上提交有租赁意向的房屋后,爱屋吉屋的中介人员就会跟随客户沿着交通沿线看房。这样的核心优势在于,一个业务员就可以满足客户的整个看房需求,业务覆盖分布与客户的需求完全匹配,高效率地完成服务,降低了客户的沟通成本。除了核心优势,由于业务员上门服务,不再需要店面,节约了中介门店成本,在管理上也可以采取更扁平化的方式进行,从而提升管理质量,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

这种颠覆性革新引来了同行的指责。“我爱我家”在其官方微信上指责爱屋吉屋半价租房,是在扰乱市场,并要求58同城、赶集网等下架“爱屋吉屋”的房源付费推广广告。但是,对于传统中介而言,爱屋吉屋的核心优势他们却很难模仿。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传统中介要模仿这种优势,就必须破除门店模式,对已有的模式进行破坏性创新,这个时候,已经存在的门店、门店经理层级就会成为改革的极大阻力。

这也就是说,先进入者不能模仿的优势,不能实行破坏性创新的困境,正好是后进入者占据风口的优势。

对创新者而言,利用已进入者自身的困境,可以看做消极地寻找门槛的话,那么,知识产权则可以看作创新者积极地创造门槛。

第一轮互联网是信息的整合。不管是web1.0还是web2.0,搜索、社交,要么是人之间的互联,要么是信息之间的整合、互联。实际上,人之间的互联,也是人的信息的互联,本质上还是信息的互联。在信息互联时代,一切都是信息,因而一切都是软件。根据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专利保护法规,软件的专利保护是极其困难的。不过,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局面或许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其实,这种变化早已出现在从PC向移动互联转变的趋势中。

从PC端到移动端,最大的不同,在于“最后一米”人机界面的不同。鼠标与键盘不可能随身携带,当需要脱离PC,在移动中把人的信息连接起来的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多点触摸技术,是移动端实现高效输入的方式,在苹果之前,多点触摸在体验上仍存在问题,所以,虽然PDA个人数字助理甚至智能手机都早已出现,但往往带有键盘,而键盘的存在,占用了宝贵的面积,极大地阻碍了输出的效率。所以,当技术不能再进行“最后一步”的推进时,体验上存在问题,就阻碍了移动端的发展。这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受制于观念,而是因为技术还未能推向最后的极致,没有更深入、更方便的方式来实现“最后一米”的信息传递。

苹果把已经成熟的技术,在体验导向下,不断推向极致,然后以人性化的方式把输入、屏幕、操作系统、软件组合在一起,带来极高的体验。所以,某种程度上,最后一米的人机界面的改善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再如GPS技术早已非常成熟,但直到LBS的出现,打车、外卖等应用才能兴起。这里的启示是,技术早已存在,但只有推向极致,跨过体验的门槛,才能够真正变为成熟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是人与机器的连接,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是线下与线上的连接,需要连接的场景丰富多变,需要连接的对象千变万化,他们或它们呈现信息的能力,肯定受制于已有的技术。与移动互联时代一样,场景的变化,对象的变化,就必然会需要一种新的“最后一米”来传递信息。所以,当新型硬件能够改善不同场景、不同对象的信息输出与接收能力的时候,它们的连接才能成为体验上的可能,进而变为商业上的可能。

本质上讲,智能硬件,正是这样一种中介性硬件。智能可穿戴设备探知物与人的内涵型信息,然后,把信息转变为需求。当下热门的手环,其本质正是如此。在手环的帮助下,心跳、呼吸、步行距离这些信息,从很难被探知变为了自动呈现。在此信息基础之上,则会衍生出无数应用。再如NFC技术,改变了近场信息的传递方式与便捷性,这种“最后一米”的改变,也会产生出无数新的应用,比如,相机向手机传照片,只需轻碰。

中介性独特硬件的作用在于,首先,它肯定会带来人与机器连接的最后一米的改善,在此基础之上,或有效地降低成本,或带来新的体验。其次,在商业上,中介性独特硬件能够很方便地——相对于软件而言——构成专利门槛。

在一次关于打车软件的讨论会上,针对当时社会对打车软件安全性的强烈质疑,一位打车软件的负责人表示:已开发了一款硬件产品,能帮助司机更方便、更安全地操作打车软件。如果当时对打车软件安全性的质疑最终变为政策性禁令,那么,这样的硬件就可以帮助软件生存下来。

构成的专利门槛还可产生排他性竞争门槛效果。在汪峰的求婚仪式上,大疆飞行器名噪一时。对于建立在移动互联的物流、人与机器的连接的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如果这样的飞行器有专利门槛,那就是其他人不可逾越的障碍。

也许很多人认为,在中国,专利几乎是无用的,但是,互联网的玩法是大资金投资、赢家通吃,甚至IPO,这些先决条件决定了,在“互联网+”的时代,专利的法律风险,不可能像浙江义乌生产工艺品的小厂那样被忽略。退一步讲,能在谈判中产生更强的谈判能力,甚至仅仅只能产生时间上或法律上的阻碍作用,影响投资人对竞争者的估价,对创新者而言,这也是极其有价值的。

刘远举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5.shtm
286  Local / 媒体 / 再见,淘汰的飞信 on: April 30, 2015, 08:49:12 AM
是什么淘汰了飞信?作为一个从初二就开始用飞信,一直到大二换了iPhone4后仍旧安装了飞信和飞信的同父异母版本飞聊,并且在极度糟糕的应用体验下坚持使用了不到一年的八年飞信用户,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太多太多。

眼见他起高楼:移动2G、小屏幕、单一高效的功能

无论是神州行还是动感地带,网速都要比联通的CDMA要快,而动感地带在校园里积极的宣传力度使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使用移动号码。这是移动最风光的日子,也是飞信作为手机社交工具最风光的日子。

甚至到了08年,国内占主流的手机仍旧是不超过3英寸的不可触屏和键盘的组合,例如诺基亚的N97以前的N系列和索尼爱立信W系列等等。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注定了一个应用不能做太多的事情。

彼时彼刻腾讯同样为手机客户端所推出的手机QQ客户端的用户体验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硬件的屏幕和网络。由于屏幕太小,手机QQ里不可能将所有的功能尽善尽美的展现出来,但是它仍旧集成了QQ空间等等小功能,所以导致用户体验必然不高。

第二点,则是当时手机的联网功能还没有进行大发展,对于一部早些年的诺基亚S60手机来说,只要锁屏超过3分钟它会自动关闭蜂窝数据以减少流量的消耗,那么可想而知,QQ发过来的消息在手机锁屏的状态下几乎是没法推送进手机的。如果一直保持非锁屏状态又费电又消耗流量。所以手Q就算推出了仿效飞信的超级QQ服务,受欢迎程度也没有本质的提高。

飞信却凭借用流量发信息,如果对方没有网络则改成短信推送到对方手机的优势攻城略地,笔者记得在笔者的高中班级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同学都有飞信,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眼见他楼塌了:糟糕的用户体验、3G、微信、等等

到了iOS和安卓一点一点吞食过去S60打下辽阔疆土的时代,飞信却没有积极的迎合这两个未来有着大发展的系统平台。这个时间段要交代的一个背景是国行手机的Wi-Fi模块被强制阉割的同时联通移动开始发力3G的时间。

iOS早期的飞信客户端的用户体验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功能完全照搬过去S60客户端。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飞信团队并没有对这个平台投入足够多的资金和精力,时常不稳定,Bug很多。但是之后移动针对iOS和安卓等触屏手机推出的连移动自己的2G网都hold不住并且频繁闪退的飞聊的体验就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其实有心人就能看出,移动此时此刻开始有意无意地将飞信边缘化以减少对自身业务的影响,导致飞信的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也许是移动过于将重心放在了“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3G网络普及工作上,但是效果呢?同时用过移动3G和联通3G的人恐怕都知道哪个网速更快体验更好,甚至市面上大多数的手机都对哪种网络支持的更好。移动3G除了要求规定为这个网络专门定制的手机以外,显得孤立无援。同样孤立无援的也有飞信和飞聊,这两个社交工具获得的关注也越来越少,但是它们也从未表现出与任何一个3G相匹配的优质功能,仍旧停留在信息转短信的过程中,而大二结束的时候,班级里已经没有人用飞信了,整个学校也就只有系辅导员在需要群发会议通知等等活动通知的时候才会用PC端的飞信软件进行群发信息,因为它仍旧是免费的短信工具,也仅仅是免费的短信工具了。

而微信的出现,则如同五雷轰顶般的给了飞信最后一击。随即3G爆发,社交网络蓬勃发展,手机QQ做了大量减法之后重新获得活力和用户欢迎度,和陌陌、米聊等等社交工具又一次开启了群雄鼎立的热闹景象,而飞信则跟着移动一起逐渐的迷失在这波浪潮之中。

腾讯这两天发布了能够“链接一切”的TOS并且说明不做硬件,我想腾讯坚持不做硬件的原因,也许可以从飞信中看到一些启示,那就是:

坚持不依赖某一种硬件技术进行发展,如果说硬件技术是大地,那么软件就应该像水一样覆盖着大地进行发展,但是硬件是一点一点的变化的,所以只有拥有像水一样更加灵活的特性,才能够从容的迎接大地的每一次变化而不会被时代的发展与硬件技术的发展割裂开。

无论飞信未来会如何发展都将不再是过去的飞信了,而笔者也要对自己曾熟知的飞信说一声再见。

作者:凯铭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4.shtm
287  Local / 媒体 / 扯烂的互联网思维,究竟谁在装神弄鬼? on: April 30, 2015, 08:47:31 AM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时间正式提出来的,目前已经不可考。百度百科上是如此解释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个概念尽管也不全面,但也说出了部分的真相。

从去年经过一轮爆炒,到今年政府层面的互联网+概念的镀金加持,互联网思维俨然黄袍加身,成为正统。互联网即将进入快车道,成为真正的风口。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言必称道的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了显学。但互联网思维发展迄今,却一直伴随着争议和讨论,毁誉参半。互联网思维究竟带来了什么创新?谁在利用互联网思维装神弄鬼?

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与革命

与其说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还不如说互联网思维是人们对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的提炼和概括。移动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生产关系中的信息中心化,改造甚至直接取消了不对称的环节,从而大规模的实现了生产关系重建,极大的解放了和提高生产力。互联网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种便捷的思维,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数据化的思维。它帮助原本存在已久的落后的行业实现了突破性的质的飞跃。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以蒸汽机和电气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善甚至颠覆了旧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特点来看,基本上可以称为新的工业革命,起码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其判断标准是:生产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技术基本成熟;经过实践可靠且适合大规模推广,并应用于实体产业。这些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从而促使原有不合理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以及生产组织方式重大变革,这些是判断工业革命的几条重要标准。

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些标准都适合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由于终端设备、网络的长时间的革新和发展,手机已经完成了迭代,基本达到了PC的性能,但是移动性便捷性远优于PC;随着3G技术或者4G技术的成熟,在全球的普及和大规模推广,在很多偏远如非洲或南美洲的国家和地区,在没有使用过PC的情况下,便捷的通过智能手机的普及获取信息,享受科技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在完成线上改造后,开始向传统行业迁移和蔓延。近两年热门的O2O服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举例来说,O2O行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打车软件。现有的打车本身并没有采用发明革命性的技术,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模式改造原有的落后的出租车模式。由于出租车公司份子钱高居不下,原有的出租车电召效率低下,出租车空驶率高,乘客打车成功概率偏低。当移动互联网进入原有的生产关系后,司机和乘客通过打车软件的LBS、即时通讯等技术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解决了乘客打车难,司机没生意的行业效率低下的痼疾。

更关键的是,同时在司机和乘客海量的数据分析下,可以改造原有的不合理的地方,提炼出有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打车软件可以通过记录司机的行为,包括历史订单,有无绕路等行为,乘客的综合性评价等这些综合性数据来分配订单。有效改造了传统出租车司机服务意识低下,乘客无法有效参与到有效的促进和监督中的弊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系统最有效的在于,可以提前分析并预知某些情况,比如说交通状态变化,未来某些订单产生高发区。随着这种大数据积累越来越多,逐渐蔓延出产生更多价值。包括广告和精准化营销等方式,通过出行轨迹的记录可以连接到能够连接本地商业。从而对整个城市的商业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与此有关的案例不胜枚举,如小米的新营销模式,外卖饿了么对传统外卖的改造、房多多对传统房产销售的改造等。互联网思维通过新技术、新方式有效的参与到原有的生产关系中,这种改造对于旧模式的改造高潮远未到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互联网思维现在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互联网的生产方式必将对人类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谁在互联网思维下装神弄鬼?

米兰·昆德拉在1985年《耶路撒冷文学奖致辞》里提到:“最使人惊讶的是福楼拜他自己对愚昧的看法。他认为科技昌明、社会进步并没有消灭愚昧,愚昧反而跟随社会进步一起成长! ”“福楼拜着意收集一些流行用语,一般人常用来炫耀自己的醒目和跟得上潮流。他把这些流行用语编成一本辞典。我们可以从这本辞典里领悟到:“现代化的愚蠢并不是无知,而是对各种思潮生吞活剥。”

遗憾的是,发展到了2015年,这种现代化的愚昧和对各种新思潮的生吞活剥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被别有用心的人愈演愈烈,互联网思维就是典型的案例之一。雷军的风口理论已经人尽皆知。当互联网思维的风口吹起来时,天上飞着的除了真正创业者,还有各种牛鬼蛇神和鸟人。高晓松曾经出过一系列的妄人节目,点评了一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欺世盗名的系列政治人物。荀子《非相篇》给妄人一个更贴切的定义,说:“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隔着门都会扯淡吹牛的人,在互联网思维的盛世之下自然不会放空,各种妄人层出不穷,利用“互联网思维”来玩概念、博眼球、获名利。于是卖煎饼的黄太吉来了,卖跳蛋的马佳佳来了,吃蓝龙虾的雕爷来了,什么都没做出来的黄欢来了,微信营销大师来了,微商成功学来了……

他们对互联网颇有了解,同时又深谙人性。他们知道围观的群众和投资人喜好,把自己做的有限或平庸的事情包装上互联网思维的神圣概念,在项目没有展开或略有气色的时候开始满大街兜售和变现。他们将成功的概念与创业巧妙结合,再冠以互联网思维的新式头衔,通过互联网营销和传播给大众和追随者,吸引各种眼球,实现自我的高溢价和价值套现,但相应的产品体系却没有跟上或者根本没有。

这里面很多人不是真正的创业者,而是顶着创业者头衔的脱口秀表演者,成功学贩卖者,披着互联网思维的外衣,干着跳大神的勾当,各种花哨噱头也吸引着一批粉丝盲目追随或模仿。就像《鹿鼎记》里陈近南对韦小宝说的那段经典台词:对付那些蠢人,就绝对不可以跟他们说真话,必须要用宗教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个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开心和美好的事情,艰难和险阻从不会停止,对内,团队的维系与稳定,产品的研发、方向的试错,对外,与投资人周旋,对手的打击与竞争,行业的瞬息变化,巨头的倾轧与虎视眈眈,这些都不是仅仅站在台上扮演明星或大湿可以解决的。难道在互联网思维下创业的艰难就不复存在了吗?成功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也从未否认过创业和变革的难度。人类历史上,生产力从来不是靠嘴和跳大神来推动的。即使能说会道如罗永浩者,也不是靠嘴来解决供应链和产品研发的问题,在海侃一番后,还是得老老实实蹲在工厂,认认真真的解决生产中的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2014年跃居全球第一电信设备商的华为发过一则广告,画面上是一双芭蕾舞者的脚,一只穿着舞鞋光鲜亮丽,另一只赤裸着满是伤痕。广告文案是:“我们的人生,痛,并快乐着。”任正非在达沃斯论坛发言中阐释了这则形象广告的含义:“我说这就是华为人生,痛并快乐着。”这也许是创业最生动和形象的案例。

在百度王航看来,如果说洪秀全之流是祸国殃民的国妖的话,这些互联网妄人就是“网妖”。他们表面上看来促进了互联网的繁华,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投机分子和机会主义者。他们给后来者树立了极其恶劣的先例,留下的是套现后的满目疮痍。

在这些互联网妄人畸形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投资人扮演了极为不光彩的角色。赚钱本来是正大光明,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很多投资人嘴上宣扬诚信、认真,其实这些都是对外的幌子和道德包装,自己在充当各种人生导师,贩卖各种价值观后,更多的目的是变现,他们从不会在乎这些互联网牛鬼蛇神是否诚信,是否做了实事,价值观是否正确,他们要的只是高位套现。

不明真相而缺乏耐心的围观群众,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热潮中,是最容易被妄人们利用的。这些人对于本身情况不了解,盲目追求热点,面对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浪和各种百亿神话的冲击,充满了好奇和恐惧,渴望着通过念着“互联网思维”的咒语或者服下“互联网思维”的灵丹妙药实现咸鱼翻身或一夜暴富。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描述极为被某种狂热裹挟的人流:“一头栽进某种变革大业里的人,都必然怀有极度不满情绪而又不是一贫如洗,都必然相信某种万能的教义、某个不会犯错的领袖或某种新技术已给了他们所向无敌的力量。另外,他们必然抱有极不切实际的憧憬和深信未来具有无限可塑性。最后,他们对他们要做之事所涉及的困难也必然一无所知。”

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这种典型的人物画像:“造反?有趣……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在互联网界,盲从于互联网思维大潮的新阿Q 们层出不穷,“O2O啦?同去同去”、“智能硬件啦?同去同去” ……”微商啦?同去同去”···……除了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什么也没落下。

曾几何时,我们被一种狂热的思想集体洗脑,于是出现了XXX思想创造各种奇迹: 用xxx思想亩产十万斤;用xxx思想治好聋哑儿童;甚至用xxx思想治好精神病……进入科学昌明的21世纪,这种思想一直没有消亡,它们改头换面,出现在我们周围,照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各种大湿、砖家、嘴炮们用互联网思维成功治疗精神病案例甚至登上火星的“奇迹”就会出现。

即使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互联网在中国GDP中占的比例还只是极小的部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指出,随着中国迈向数字化新时代,未来十几年中,互联网能促进中国GDP提高4-14万亿元人民币,占据2014年至2025年GDP增长总量的7-22%。绝大多数还是由非互联网行业产生并创造。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辈子都在做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他从没有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但是他是日本最火爆的米其林餐厅之一。迄今为止,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要打败麦当劳的黄太吉创始人在中欧侃侃而谈的那一套?能证明它存在过的,就是大众点评上最高不过三星的评价。

作者:南七道 微言互动创始人,百度百家、DoNews等专栏作者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12.shtm
288  Local / 媒体 / [20150430]学习构建比特币区块链应用最好的资源 on: April 30, 2015, 08:34:01 AM
学习代码是困难的。虽然可行,但是不容易。

学习编写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应用甚至更复杂,你不仅需要懂编程,而且你需要去理解只有很少人懂的新概念。

但是 Matt! 我想学习如何构建一个比特币应用!我该如何做?

不要担心!我们将解决你的问题(并且我们喜欢你的决心!)zapchain比特币社区一起创建了一份难以置信的资源列表,为渴望的比特币开发者去使用。

精通比特币 by Andreas Antonopoulos

 这是一本新书,在这品类中真正的第一本,是完全为那些有兴趣开始比特币区块链开发的开发者量身定做。

您可在此购买 http://shop.oreilly.com/product/0636920032281.do?sortby=publicationDate

(译者按:国内李笑来发起的翻译志愿者正在翻译,目前所有章节已翻译完毕,处于校对阶段,估计6月份出版,欢迎加入telegram/dove翻译志愿群。英文电子版:https://github.com/philsong/bitcoinbook)

比特币编程的阅读列表和项目

这是难以置信的比特币知识资源。你可以直接点击链接去打开以下,你马上会反应“我擦!太他妈的精彩了,妈蛋的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浏览完所有的精彩内容”

如果你想学习编程,挖矿,侧链,工作量证明,彩色币。。。所有的等等。你将在这发现你整在寻找的东西。

查看阅读列表  https://github.com/philsong/bitcoin-reading-list

 区块链大学Blockchain University
这看起来太她大爷的神奇了!这是向任何感兴趣的人教授区块链开发的免费课程。它还没有启动,不过基于这个站点的信息,这将是任何有兴趣学习开发比特币应用的的最好一手资源之一
 
这是由MacLane Wilkison推荐
 
注册大学  http://www.blockchainuniv.com/
 
比特币官网Bitcoin.org
Bitcoin.org已经把关于比特币核心开发者非常棒的概述放在一起,如什么样的开源项目你可以帮忙构建,你可以从哪里发现志同道合的开发者去一起协作与学习。

访问Bitcoin.org开发页面

Chain, Blockcypher, Block.io, Coinbase, and BitPay

https://bitcoin.org/en/development

这些API为比特币特殊设计。每种API都有自己的独特特性集和文档。这些公司总共融资超过1.5亿美金(原文5000万的数据过时了)。

 
比特币APIs:

Chain
Blockcypher
Block.io
Coinbase
BitPay

我们希望这帮助你尝试去创建比特币区块链应用,如果你知道需要添加的资源,请提交给我。

当然,不要忘记注册ZapChain如果你打算加入告诉成长的比特币专家和开发者社区。我们相信互相支持可以加速比特币创新。(译者注:国内可以去巴比特8btc.com,币科技bikeji.com讨论,知乎搜比特币)


原文:https://medium.com/zapchain-magazine/the-best-resources-for-learning-to-build-bitcoin-and-block-chain-applications-8de1953506f5
译者:Philsong (http://bitui.io
译者btc; 1NDnnWCUu926z4wxA3sNBGYWNQD3mKyes8
289  Local / 媒体 / [20150430]如何建立比特币生态系统信任 on: April 30, 2015, 06:24:59 AM
虽然使用比特币有很多好处,但网络货币领域的黑客入侵和安全威胁事件使得人们很难信任比特币生态系统。缺少货币当局管理交易所和实施监管措施被认为是近几年比特币没有发展的主要原因。

2008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创建比特币时,他声称这会是支付领域的变革,因为交易双方无需依赖信托,就能够进行电子交易。比特币的价值不是由资产,像黄金,来支持的,也不受中央银行的控制。相反,它的主要特征是块环链,也就是比特币交易的公共总账。

改进比特币生态系统

虽然比特币生态系统的技术已经很稳健,但是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以确保安全地存储这些网络货币,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一方面,比特币社区支持创建通用标准和可应用于交易的最佳实践。

除此之外,需要专家和权威机构监管比特币生态系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增强工具和技术,添加比特币钱包和在线交易的安全功能。有些人建议可以开发进入比特币生态系统的障碍,确保个人在进入系统之前面临的义务和责任是相称的。

和现存的传统货币系统相比,比特币技术的任何进步都可能引导比特币走向更透明和更好的消费者保护。比特币技术已经在在线交易和国际汇款中显示了很强的承诺,并且一旦消极方面减少了,这个网络货币可以提供更多的好处。

转自:金评媒

网址:http://www.jpm.cn/article-1783-1.html
290  Local / 媒体 / [20150430]比特币公司Circle获5000万美元融资,高盛IDG资本等参投 on: April 30, 2015, 06:21:12 AM
巴比特4月30日讯,比特币金融服务初创公司Circle已完成新一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这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公司吸引到了不少大腕投资机构,高盛以及IDG资本领投,而此前参与Circle融资的Breyer Capital,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以及Accel Partners继续跟投。

高盛集团首席战略投资部的董事总经理汤姆·杰索普(Tom Jessop)表示,该银行已意识到需要投资一些有望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变全球市场的企业。

杰索普说:

“我们认为,Circle的产品愿景和卓越的管理团队在数字支付领域极具竞争力。”
IDG资本合伙人周全表示:

“很高兴我们能参与投资,并期待帮助该公司打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消费者采用创新数字支付产品,其增速是非常惊人的。”
此外, Circle还宣布推出了新的账户功能,可使用户持有,发送和接收美元。据Circle透露,这些资金将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负责投保。

 
新功能介绍
 
该公司推出的新账户功能,意味着用户可同时持有比特币和美元,选择持有美元的用户也可以同接收比特币的商家和用户进行交易,Circle会即时地将美元资金转换成比特币,反之亦然。

Circle首席执行官杰里米·阿莱尔(Jeremy Allair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提出了这种法币和数字货币混搭的模式,这可以给用户带来数字货币的优势,包括即时结算,全球互用性,无交易费且高度安全,同时用户还无需使用新的货币。”
他还重申说:

“这种混合式的模式可以让用户享受到数字货币的所有好处,且不存在风险。”
阿莱尔接着表示,Circle的下一步计划是添加更多种类的货币,他解释说:

“我们希望将比特币的好处结合到世界的几个主要货币,其中包括英国(英镑),欧洲(欧元)以及中国(人民币)。”


原文:http://www.coindesk.com/circle-raises-50-million-with-goldman-sachs-support/
作者:Emily Spaven
翻译:洒脱喜
稿源(译):巴比特资讯(http://www.8btc.com/circle-raises-50-million)
291  Local / 媒体 / 一亿股民战牛市 七成账户已“阵亡”? on: April 29, 2015, 12:13:06 AM
     “股市那么火,我想去看看。”随着上证指数冲上4500点,谁也挡不住那些想捞一把的人。中登公司数据显示,上周A股新开户数为413万户,约为2007年大牛市单周最高开户数的3倍。同时,截至4月24日,A股账户数为1.986亿户,绝大多数为“一人一户”,有人据此得出结论——13亿中国人中1亿是股民。
  真有1亿股民吗?事实可能让你大吃一惊,“一亿股民”持有的近两亿个账户,其实近七成已是“尸体”。
  似曾相识“宴”归来
  随着A股从2014年7月逐渐走出底部区域,12月突破前高点后持续上涨,8年前似曾相识的牛市盛宴开始重演。
  2006年12月,A股突破5年前的历史高点2245.42,迎来大牛市。当月,A股开户数从11月的28.58万户激增至59.08万户,环比猛增207%。其后,开户数不断攀升,2007年3月达253.22万户……2007年5月达到创纪录的560.08万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开户数登顶5个月之后,2007年10月,上证创下6124.04的“珠峰”后掉头。指数攀上大顶之时,当月开户数已经下滑至354.98万户,次月更跌至302.83万户,仅为5月的一半多一点。没有大量新资金“填坑”的股市,自此一蹶不振。短短一年之后的2008年10月,跌至1664.93.
  8年之后的2014年12月,同样的剧情再上演。A股经历6年多的熊市后,突破2010年形成并压制A股长达4年的重要高点3186.72,再次摆上诱人的盛宴。当月,A股开户数猛增175%,从11月的108.14万户激增至297.76万户。其后,开户数略微震荡后高位运行,3月达486.49万户,进入4月更加疯狂。3月30日至4月3日的周开户数达156.13万户,4月7日至4月10日仅4天达168.08万户。4月13日起,放开一人多户限制,当周开户数达325.7万,4月20日至4月24日达413万户……
  如果以截至4月10日的数据推算,4月的开户数或在700万户左右。700万,已超越2007年的560万,更多的资金蜂拥而入,前景看似更加美好。
  无可奈何掉头“走”
  相比之下,另外一组数据显得有些诡异。
  随着开户数不断攀升的,是A股总账户数。上一轮牛市顶峰的2007年11月,该数值达到1.08亿;而目前A股总账户数为1.986亿户,以人均两个账户来计算,约有0.99亿股民,所谓“一亿股民”的说法由此而来。那么,真有一亿股民吗?事实并非如此。
  股市是一场奇特的战争,人们在战斗开始时兴冲冲而来,鲜衣怒马、血流成河,得意者或继续征战、或见好就收,而失败者多数掉头就走,连自己的游戏ID都懒得收拾,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截至2015年3月,在A股20多年来开设的19852.90万个账户中,有955.07万个账户在“游戏”结束后销户,占比不到5%。
  除了这些还有心情收拾一下“尸骨”的讲究人,部分撒手不管的玩家会被证券公司以“休眠账户”处理——即证券账户金额为零、资金账户余额不足100元且3年以上无交易记录的账户。其实这个标准有点高,很多掉头就走的人未必会把几元几分的残渣剩水从股票账户转走,而关联的资金账户更不可能就此不用。因此,除了仍在征战的账户外,其余很多账户大都是上一场“血战”留下的尚未掩埋的“尸骨”。
  有一个指标能精确地体现这一点——持仓账户占比,尤其是牛市期间的持仓占比。2007年8月,开户最火爆的那个月,在A股0.98亿个账户中,持仓账户为0.36亿户,占比37.34%;2007年10月,上证大顶之月,在全部1.05亿个账户中,持仓账户为0.41亿户,占比38.58%。
  而在刚刚过去的3月,在全部1.89亿个账户中,持仓账户为0.57亿户,占比仅为30.25%,就算剔除了0.41亿个休眠账户,持仓账户也仅占有效账户的38.57%。
  行情进入4月,上证突破4500点大关后,截至4月24日,持仓账户上升至0.62亿户。
  答案终于来了,0.62亿户,意味着持仓股民仅0.31亿人。没错,就算现在牛气冲天、牛得不行了,A股玩家也不过3100万人。
  一轮新牛“韭菜”悲
  有人说,“一赢两平七输”的宿命从未被改写,每一轮大牛市进入高潮之际,狂热的“赚钱效应”总会吸引无数新手奋不顾身投身其中,待曲终人散,多数被割倒的账户被遗弃,与过往牛市中倒下的账号叠加在一起,“尸横遍野”。
  “尸骨”这个字眼稍显惊悚,也许换一个词更具神韵。
  没错,就是“韭菜”,你猜对了。数据逼近“一亿”大关的股票账户里面,近七成是已经被“割”掉的“韭菜”。
  他们已经被一“割”而过,他们想说“我不曾离去”,他们还顽强地站在“原地”, 他们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以上“韭菜”论,姑妄听之,不代表任何立场)
  
      广州日报
    http://cfi.cn/p20150429000150.html
292  Local / 媒体 / 互联网巨头如何料理用户“身后事” on: April 29, 2015, 12:08:26 AM
Re/code中文站 4月29日报道
互联网和数字化生活,已经成为当今每一个人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网民都在各家网站保存着大量的隐私和秘密,在不幸身故情况下,这些内容如何处理呢?——这是一个一般人平时不会考虑到的问题。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Re/code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记者的朋友母亲几个月前去世,她自己的iPhone5s手机采用了密码保护,没有人知道密码。她最近用这部手机,给家人拍了照。这位朋友很希望从这部手机中拿出照片。
这位人士联系了苹果公司,希望能够访问照片。他认为这个过程应该不麻烦,结果却出乎意料。
Re/code针对主要的互联网服务商进行了调查梳理,总结他们对用户身故之后的数字财产如何处置,其中可以发现,实际上各家公司仍然提供了足够多的选项,帮助转移、处置逝者的数字内容。
以下是各家公司的政策和选项。
——苹果
苹果公司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即一个用户可以提前制定另外一个人,来“继承”自己的个人数据。
总体而言,苹果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十分严格,不仅保护某个设备上逝者的内容,也会保护其他人保存在同一设备上的内容。苹果会根据每一个单一案例提供处理指南,美国地区的用户可以拨打如下客服电话:1-800-275-2273。
每一个“处理后事”的案例,情况有别,因此对于数据索取的要求,苹果的政策相对模糊不清。
如果用户希望重置逝者所用的苹果手机或平板,将其让其他人使用,那么用户必须提交死亡证明文件,以及另外一个文件证明自己拥有处理逝者数字内容的权利。
如果逝者仅仅在一个苹果设备上保存了数据,设备运行iOS8以及之后的系统,此外用户使用了密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用户数据都是自动加密的,苹果自己也无能为力。
如果用户希望获得某位逝者保存在苹果云服务iCloud中的内容,比如照片,则需要出示法庭命令文件。
——谷歌(微博)
在处理死者的数字遗产方面,谷歌提供了相对周全的服务,各种政策主要针对死者所用的不同产品(比如日历、邮箱、云存储、博客平台、通讯录等),而不是针对其谷歌单一账号。
谷歌可以让用户提前指定另外一个人,作为处理数字身后事的执行人,其官方身份为“非活跃账户管理人”。此人可以获取逝者的各种数据,但是不能擅自修改内容,也不能把逝者的账号当作自己的,随便使用。
比如,这个管理人不能用逝者的账号收发邮件。
据悉,在证明某个用户已经死亡时,谷歌也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其他人必须填写表格。
如果用户已经病危,希望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后,自动删除谷歌账号和所有隐私内容,谷歌也提供了这样的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或者一年之后自动删除谷歌账号。
许多人身故之前,不会指定“非活跃账户管理人”。依靠相关的文件,其他人也能够帮助死者删除谷歌账号和内容。
——Facebook
今年二月份,Facebook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可以在用户死亡之前指定第三人作为自己的“遗产联系人”。
用户可以打开Facebook网页中的“设置”,选择“安全”,在页面底部选择“遗产联系人”。这个联系人拥有足够的权限,比如可以下载死者的全部照片和个人资料档案。
这个联系人可以完成某些死者账号的功能,但是不能将这一帐号转为自己的账号使用。
举例说,比如某个用户制定自己的丈夫作为“遗产联系人”,那么在身故后,丈夫可以利用死者的账号,发布一些追悼的信息,他也可以修改账号照片,接受交友请求。
另外,这位联系人必须是用户在身故之前在Facebook平台上的好友。一旦出现意外,这位联系人将获得具体指导,如何处理死者隐私。
如果用户不希望自己的Facebook页面在身故之后成为一个“纪念页面”,或是由其他的好友来管理,那么也可以选择永久删除帐号。
另外,用户身故之后,此人的页面可以转为“纪念页面”,页面可以永久访问,但是不能被任何人进行管理维护。
——Twitter
如果Twitter的用户死亡,其他任何人均不能管理死者帐号,或是转为自己使用。
不过,如果其他的好友知道某个用户已经身故,那么此人可以联系Twitter公司,将死者的账号彻底删除,Twitter提供了相关指南。
当然死者好友也必须提供相关资料,比如死者的死亡证明文件,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死者的简单资料。
另外,如果死者的亲朋好友提出请求,Twitter也可以将死者账号中的所有图片和视频删除。

晨曦
http://tech.qq.com/a/20150429/007107.htm
293  Local / 媒体 / 库克扔出重磅线索:苹果或将进军电视产业 on: April 29, 2015, 12:06:23 AM
BI中文站 4月29日报道
关于苹果公司接下来可能在研发的产品,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周一晚间的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扔下了一条重磅线索。
库克表示,“媒体产业即将迎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将真正有利于消费者“,而且,他预计,苹果也将成为这个变化的一部分。
这听起来好像是说,苹果计划打入电视产业。
虽然苹果保密工作严的名声在外,不过在公开谈论未来产品时,苹果却出奇地直截了当。比如Apple Watch,2013年,库克在一次科技大会上演讲时被问到了关于谷歌(微博)眼镜的问题,库克当时对该产品嗤之以鼻,但说到,“我认为腕带很有意思,很自然。”
一年之后,苹果发布了Apple Watch腕表。库克其实早就告诉我们苹果接下来要推出什么产品了。
还有就是Apple Pay。2014年4月,库克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我们拥有将近8亿iTunes账户,而且大部分账户都绑定了信用卡。现在已经有用户利用Touch ID指纹识别功能在我们的iTunes商店中购买产品,所以,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很有意思的领域,而且该领域尚乏人问津。我发现,现在虽然已有几家企业踏足该领域,但时你仍旧钱包不离身,我也是,而这或许就表明,该市场仍尚未被开发。”
于是,当年9月,苹果发布了Apple Pay移动支付服务。
今年4月,苹果宣布Apple TV用户将能够以每月15美元价格订阅HBO Now服务,而且无需有线电视订阅服务便可获取HBO 旗下所有视频内容。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巨大反响。
在周一晚间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中,当被问及苹果在流媒体视频领域可能采取的行动时,库克暗示,可能会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在谈及公司与HBO的合作伙伴关系时,库克表示,“他们有卓越的内容,我们有出色的产品和生态系统,所以我们联姻。牵引力有很多,应该朝哪走?我不想妄加猜测,不过你可以。”库克表示,公司旨在向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具备苹果“经典易用性”的产品。
随着Netflix、Hulu Plus等在线电视订阅流媒体服务的日渐流行,HBO Now的推出可以说是对传统电视行业敲响了警钟。这也可能是苹果想要让自己进一步打入电视产业圈所作出的行动。
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苹果计划推出基于网络的电视流媒体服务,该服务有可能在今年秋天与有望在今年6月面世的全新Apple TV捆绑推出。(喻离)

http://tech.qq.com/a/20150429/004777.htm
294  Local / 媒体 / 国家住房银行呼之欲出:模仿美国两房模式概率更高 on: April 29, 2015, 12:04:31 AM
时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回到2008年。比如,买房不限购,甚至还有财政补贴;首套住房利率打7折,首付降至3成甚至更低;对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购买改善型二套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政策;降低住房公积金放贷门槛,提高贷款限额;营业税免征年限由5年改为2年等等。政策背后的实质还是通过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来鼓励民众买房,从而稳定住房消费。

  松绑调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形下,将行政性调控手段回归到市场化运行;二是政府希望以“稳楼市”来“稳增长”。

  “稳增长”才能“稳就业”,自不必说,但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当前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必须赶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体目标就是要保持6%到7%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赢取时间和空间。

  总体来看,今年楼市的宽松政策主要还是由鼓励一套房刚需拓展到二套改善型需求,无论是房贷政策还是税收政策的调整,都是为改善型需求提供最大的便利,坚持“稳定住房消费需求”的大方向还没有改变。但是,这并不代表鼓励投资性住房需求的事情不能做,具体做不做,要视经济未来的走势而定,如果未来2到3个月中国经济的宏观层面继续承压,则楼市宽松政策将会进一步“发酵”。

  首先是继续释放流动性。市场普遍预计我国已经进入降息降准周期,年内估计还会有2到3次降息,1到2次降准。不管是定向还是不定向,降息降准对楼市回暖都是利好。但是,首套房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经不大,因为银行在利差的约束下动力已显不足。目前贷款基准利率为5.9%,首套房的利率下限是7折,也就是4.1%。而在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打开之后,部分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达到5.2%,打7折的话,贷款银行是要亏本的。所以,在存款利率不下调的情况下,7折利率不太可能成为主流,有可能的是二套房利率上浮10%会逐渐取消。

  其次是限购政策会进一步修正。目前还执行限购政策的就剩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三亚五个城市了。三亚年内很可能会动摇,其他四个城市估计会小范围修正。比如,取消140平米以上的非普通住宅的限购;下调非户籍家庭购房缴税和缴纳社保的年限。对于其他三线以下小城市,有可能会允许外籍人士在国内买房,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购房契税返还或者直接财政补贴的队伍。

  再次是调整购房税收政策。营业税免征已经从5年改为2年,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基本没有了。暂停执行对非唯一住房征收20%的个税政策是焦点,即使继续执行,也会不再按差额的20%征收,而是按交易总额的1%简易税率征收,这在年内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政策,就是国家住房银行呼之欲出。关于国家住房银行的发展模式,目前热议的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模式,即住房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筹集资金,然后直接向购房者和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另一种是类似美国的“两房”模式,即住房银行通过购买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来支持个人住房市场(即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证券化)。目前来看,实行“两房”模式的概率更高。虽然国家住房银行与美国的“两房”在设立初衷和资金规模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其本质仍是给中低收入家庭融资买房,这一政策对未来住房消费的撬动作用不可估量。

http://finance.qq.com/a/20150429/007521.htm
295  Local / 媒体 / 央行官员否认中国版QE:挺地方债手段多 on: April 29, 2015, 12:03:17 AM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显得很有必要。如马骏所言的一系列流动性调控手段中,央行近期到底会采取哪一种,不禁引发了市场的猜想。

“中国版QE(量化宽松)是不实之词。”上个月,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刚作了澄清,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很快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将通过直接购买地方债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以此撬动信用投放,缓解通缩压力,推动经济增长。”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接过朱光耀的棒,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澄清道:“所谓中国版QE是没有根据的。”

马骏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资。何况,央行手中还有定向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调节工具,足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平稳增长,没有必要以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的QE手段来投放基础货币。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导刘煜辉(微博告诉本报记者,直接购买地方债并非央行的“角色”,但央行可以通过很多技术手段“变通”。

“地方债置换有具体安排”

如果3月中旬的“中国版QE”传言,是对“1万亿规模地方存量债务置换”的误读,那近日的说法就是无中生有。

按照国际上的定义,QE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货币的干预方式。因此,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

马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今年我国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基调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和重申。

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当前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还是常规的货币政策。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在非常谨慎地关注和追踪全球经济走势,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要支持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本报记者称,目前来看,中国的利率还有调整空间,简单把一些基础货币投放的调控手段比作“中国版QE”,值得商榷。

今年,在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国务院给地方政府批下了5000亿元一般债券和1000亿元专项债券。此外,今年还有约1.85万亿元的地方债到期,为处理好化解债务和稳增长的关系,财政部年初给地方下达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

根据财政部测算,1万亿元的置换债券能让地方政府一年减轻利息负担400亿元~500亿元。获得置换债券最高额度(810亿元)的江苏省也测算过,过去每年利息负担在80亿元~100亿元之间,通过发行置换债券能减少一半的利息支出。

马骏称,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会有具体安排,这些安排不会导致市场流动性的紧缩。

央行在地方债置换中的角色

地方财政部门在分到置换债券额度后,积极开展发债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天津、重庆、安徽、贵州等地已招标信用评级机构和组建债券承销团。其中,发债最积极的江苏曾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公开招标发行首批648亿元的一般债券。

但江苏最后推迟了发行时间,有媒体称安徽也可能推迟发债。江苏财政厅一位人士对媒体称,推迟是因为要等一些方案措施完善到位。一位地方财政国库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当地还在积极准备发债工作,并没有收到财政部要求推迟发债的相关文件。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江苏延迟发债原因之一是发行人(地方政府)和承销商对于发行价格存在较大分歧。但上述财政国库人士认为,财政部已经明确了按市场化原则确定发行利率,发行利率要求在承销或招标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记账式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之上确定,上浮的幅度由各省根据市场来定,发行价格分歧或许不是延迟发债的主要原因。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均表示,目前由财政部主导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希望通过低息地方债来置换此前的高息短期债务,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没有来自央行的货币信用支持,直接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埋单”有点难。

刘煜辉告诉本报记者,央行并不能直接购买地方债,但央行可以通过很多技术手段“变通”。“如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也可以通过再贴现,商业银行用债券或者其他资产做质押,央行提供再贷款,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降准的方式,释放冻结的流动性。”他说道。

事实上,央行4月19日已宣布下调各类存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不过,上述财政国库人士称,央行降准之后市场利率并未有明显下降,“政府一直希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由于此次发行债券比较急,政府担心巨额地方债供给会推高利率,所以很谨慎。”

未来流动性调控的猜想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显得很有必要。如马骏所言的一系列流动性调控手段中,央行近期到底会采取哪一种,不禁引发了市场的猜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当前有两种模式可能性较大。

一是类似欧洲的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模式,通过购买银行持有的高等级可变现资产(包括债券)来实现。

二是通过信贷质押再贷款,也就是目前PSL(抵押补充贷款)的适用范围从国开行扩大至普通商业银行。去年,央行曾对国开行进行1万亿规模的PSL再贷款,用于棚户区改造。

马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再贷款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按照国际惯例央行提供流动性一般都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合格的抵押品。为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得流动性支持面临的高等级债券质押品不足问题,人民银行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但他强调,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暂不在质押品的考虑范围之内。

章俊认为,信贷质押再贷款的实用性较差,即便实施,规模也很难做大。这是因为信贷资产是非标准化的资产,因此央行对质押率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和界定。同时,从银行角度来看,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出,为银行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化解决方案,注册制的实施也极大地便利了银行从事这方面的资产运作,因此没有必要向央行申请门槛较高的信贷质押再贷款。

他更倾向于类似欧洲央行LTRO的模式,认为通过向商业银行开放质押贷款的通道,不失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其效果可谓“一石二鸟”。

“一方面,可以解决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造成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收窄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绕开央行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的限制,从而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化解和增量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的问题。”章俊认为。

谢亚轩则表示,PSL(抵押补充贷款)和降准比起来,更有价格指导作用。

PSL作为一种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

谢亚轩认为,地方债的收益率应该是介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之间,如果通过PSL的方式,对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都给出合适的利率水平,自然地方政府债券的价格或者收益率也就比较清楚了。

徐燕燕 李德尚玉 陈益刊
http://finance.qq.com/a/20150429/008727.htm
296  Local / 媒体 / [20150429]Overstock申请能够像比特币一样发行股票 on: April 29, 2015, 12:01:26 AM
OVERSTOCK.COM向提供一种新型股票有迈进了一步,旨在以比特币数字货币相同的方式重塑我们的货币体系一样来改造股市。

上周五,总部在盐湖城的在线零售商向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招股说明书,表示它可能会发行高达5亿美元的股票或其他证券,这种股票采用的技术类似于支撑比特币的在线软件系统。

文件中提到:“我们决定提供发行一种数字证券……所有权和其中的转让被记录在一个密码保护的分布式总账系统中,该系统使用的技术和用于交易数字货币的分布式总账技术类似(或相同)。”

去年夏天,Overstock思想开放的首席执行官Patrick Byrne表示,该公司希望通过使用类似于比特币的技术来发行一种“保密措施”,并且他雇佣了开发人员和律师。现在他和他的公司向政府监管部门表达了这种想法。就如Byrne所说,他呼吁SEC能够支持他对数字化的推动。他说:“这对建立来说是一个决策点。”

基本上,Byrne希望发行的这种股票不受中央证券交易所如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控制,而是由遍布互联网的机器网络来进行操控,这些机器不受任何中央当局的控制。使用加密算法,这些机器将在数学上验证所有交易并将它们记录于在线账本中,任何人随时都能检查,就像全球比特币的网络验证和货币交易记录一样。Byrne和Overstock长期以来都在抱怨现有股票市场的漏洞,他认为,该技术能够帮助修复这些漏洞。

乔治敦大学的一位专攻美国金融系统细节的金融学教授James Angel说:“使用类似区块链的公共总账来管理证券和其他资产的前景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也是值得探讨的。这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测试案例,来验证它是否真的有效还是会遭受类似Mt. Gox的问题。” Mt. Gox是一家十分受欢迎的比特币交易所,却在黑客闯入其在线系统陷入破产,黑客掠夺了价值4.6亿美元的比特币。

自由市场

去年,Overstock成为接受比特币付款的第一大在线零售商。像很多人一样,Byrne认为数字货币可以让我们的经济摆脱大银行和大政府的控制。现在,他把这种态度带到了股票中。他的项目是很多希望使用比特币技术来重塑股票市场中的一个,如未来币、万事达币、比特股和合约币。在这一点上,Overstock聘请了合约币背后的一些主要开发人,但是这些工程师现在已经离开了公司。

上周五,Overstock已经申请所谓的“暂搁注册”。基本上,这将允许该公司出售任何类型的证券——普通股、首选股、债券、认股证书等。这类申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这一次的申请是不寻常的,因为它说该公司可能会以数字的形式发行证券。

根据Overstock的申请,该公司会通过所谓的替代交易系统(ATS)来提供数字证券。这实质上是一种股票市场的替代,必须在SEC上注册。Overstock将会利用现有的ATS来安排或者以某种方式建立一个新的。它还必须回答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任何异议。

乔治城的Angel希望SEC能够批准这次的提案,但他说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他说:“SEC在企业融资方面的工作人员是出了名的厌恶风险,所以当谈到新的技术时他们可能会耽误很长一段时间,并要求披露大量的额外的事情。但是Overstock所提供的信息十分全面,所以我认为它最终会得到批准。”

然而Angel补充说,如果Overstock提供数字证券他预计很少有投资者能够利用它——至少在最初阶段是这样。他说:“我自己预测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最初很少股东会选择以数字形式持有他们的股票。投资者往往是非常厌恶风险。”他说要想取得成功,这样的产品必须有SEC提供的适当监管监督,同时还要从SIPC这样的组织中获得保险。

SEC拒绝对Overstock的申请发表评论。但据Byrne和公司发言人Judd Bagley所说,Overstock预计SEC会公开备案审查。Byrne和SEC之间有异常好斗的历史,但是他说关于密码安全他打算采取更多的外交路线。关于这次申请,他说:“如果我没有打算马上就使用数字证券,我就不会花费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网址:

http://www.wired.com/2015/04/overstock-files-offer-stock-works-like-bitcoin/

作者: CADE METZ

翻译:Joanna@比特币中文网
297  Local / 媒体 / 危机公关,不得不迈过的几道坎 on: April 28, 2015, 08:10:09 AM
危机事件的发生大部分时候是不可预测的,不然怎么叫危机,可预测的那叫客服。虽说是危机,但是在危机发生之前,引发危机的隐患其实多多少少自己是知道的。所以危机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发生危机这件事情其实是必然的。而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我们以为这个隐患不会那么快被挖出来,不会那么快付出代价,所以我们准备不足。

成熟的公关管理系统其实是应该有预警功能的,现在有一些公司的大数据部门也在研发这个产品,至于什么时候能用就未可知了。那么在我们能成本可行地购买到公关预警产品之前,聊一聊至关重要的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要完成的任务有三个:

其一,重建/修复市场信心。这一点对于上市的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股价那个数字是特别好衡量的显性标的物。市场有时候很盲目,有时候也很有智慧,如何左右失控市场中的自由意志是危机公关最重要的课题。

其二,稳住利益相关方。上下游企业各种利益相关方很多,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最应该稳住的是事件当中的关联方,不管他是不是猪队友,在事件发生后与关联方共同携手不离不弃直到走出这个危机的影响,这不仅是给市场看的也是给其他合作方看的。

其三,鼓振团队士气。团队成员一般情况下有三种,为钱、为成长和为情怀,遇到危机事件之后,最要抚慰的是为情怀来的人。情怀这种东西都是需要不断强化,不断催眠的东西,而且很容易被破坏,现在人分分钟粉转黑、黑转粉,喜欢一个明星都不定能到一年,何况是要一直爱自己供职的企业。

做危机公关的要素也有三个:

其一,反应速度尽可能快。

危机公关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根据自家手中掌握的资源情况,个中玩法变化多端,但是“世上武功,唯快不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除非不打算回应,否则回应一定要快。道理就像是有人往你脸上糊大便,除非不打算洗,否则越快洗掉越少被臭。

其二,发言人尽可能层级高。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一张美团的校招海报,因其极具挑逗意味的性暗示在女权主义兴盛的网络氛围当中受到严重抨击,有网友甚至表示“以后再也不用美团了”。而后美团CEO王兴在饭否上回复了一句四两拨千斤的话“统一说一下,有人在造谣抹黑我们,美团从没用过那令人反感的海报。智商正常的都不可能用那种海报做校园招聘。”这个话换美团任何人说都不够劲,只有王兴说出来才能给对手给愚民响亮的耳光。

其三,事实干货尽可能多。

当然这是建立在逻辑正常没有答非所问的情况下的。说真话是公开回应的唯一路径,技巧在于怎么说。前段时间36kr爆出大量裁员以及跟离职员工发生矛盾的事件,CEO刘成城在知乎做了回应,中心思想是裁人很正常记者左右舆论36kr未来有这样的发展规划你们快关注未来不要纠结过去。这个回应如果是放在政府的危机公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是放在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里面就会被质疑。道理很简单,政府的内部真相群众是不奢望政府自己说的,但你一个互联网企业什么料都不爆还想给我洗脑你不是开玩笑嘛。

其实说到危机公关,最釜底抽薪的解决方式是消除你所知的所有隐患,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你做不到,那就捡致命指数最高的赶紧去解决。

作者:陈杲旻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02.shtm
298  Local / 媒体 / 快的转做代驾,开启自救模式 on: April 28, 2015, 07:59:00 AM
摘要:当滴滴快的两大打车软件巨头合并后,滴滴的势力才是合并后的主要力量,快的的现状变得尴尬,未来向何处去?把新推出的代驾业务当成救命稻草?恐怕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北滴滴、南快的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随着前段时间两家的合并落下了序幕,打车软件市场多年的纷争看似告一段落,滴滴与快的真的能像合并发布会上所说那样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么?想必没人会这么天真的相信。

无言的结局,快的才是最尴尬的一个

合并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开始为用车领域另一家企业易到用车担心,网上甚至流传一张颇为搞笑的图片来调侃易到的处境,这样做真的考虑到易到、滴滴、快的的感受么?我们忽略了滴滴与快的这两家当初的巨头关系如何平衡,说是合并,1+1能否大于2在业界普遍是一个疑问,至少从目前坊间和市场的形式来看,快的这一次才是最尴尬的那个人。

先看一组数据:而易观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按照易观的数据,快的在合并之前应该是整个打车市场的领头羊,高出13%的比例在1.72亿如此大的市场基数面前,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然而实际情况呢?合并之后,业内一般认为滴滴的优势要更为明显一些,这也在本次合并的传闻中得以体现。坊间的传闻是,在双方合并而成的新公司中,滴滴占据了主动,占了55%(或者52%)的股份,快的则显然处于从属地位。再从两家企业之前公开的融资规模上看,滴滴获得更多的资本投资,可以估算未来在合并公司的层面应该占据更大的话语权。

从原来市场的领头羊,或者说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再到合并后话语权的弱化和地位的下降,快的的失落之心恐怕撒上多少云南白药也无法弥补。如此来看,快的的处境远不止一个尴尬,实在是令人唏嘘。

多事之秋,另起炉灶玩代驾

话语权的弱化直接结果就是目前业务层面基本上都是滴滴方面在接管快的部分,而外媒关于快的高层套现离去的消息虽然还未证实,但可以推测滴滴快的合并后,快的高管团队套现出局也是必然的结果,只有原CEO吕传伟将继续留任董事会并担任其他职务。这样来看,合并后的新公司实际上将由滴滴打车CEO程维和总裁柳青掌门,管理层势必将以滴滴打车团队为主。

合并无法改变,这也是双方高层和资本完成的博弈,在这样的多事之秋,无论是从合并后主体公司业务发展还是从快的团队自身前景来说,都需要新的市场去发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退一步说,快的在合并后的价值还有多少?尚缺少一个答案。

扩张如期到来,滴滴快的近期正式宣布,原快的打车副总裁付强将出任新集团代驾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即将上线的代驾业务,向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赵冬汇报。这也是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第一次对外正式公布的重要人事任命。这项任命传递了两个信息:首先,标志着继拼车业务后,代驾将成为滴滴快的合并后又一个发力点;其次,内部的选择后,代驾业务或是目前唯一可能原快的团队占主导的业务方向。

这么说是否意味着,代驾业务将是快的改变尴尬宿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代驾市场的护城河有多宽 快的想清楚了么?

切入任何一个领域,即便是出行行业细分的代驾市场,都是需要快的好好思考的。

先看第一个数据,艾瑞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国内代驾市场产值将高达500亿元。不少创业公司,包括e代驾、云代驾、微代驾等已经率先抢滩代驾市场,尤其是作为国内首个代驾APP的e代驾已经被行业公认已占据至少90%的份额。

再看第二个数据,根据车云网的数据,中国汽车拥有量已超1.3亿,但从业代驾司机仅在10万左右;在5000万人口的韩国,代驾司机就超过15万人,代驾的年市场规模超过3兆韩元。韩国最大的代驾公司——韩国代驾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从市场规模上看,一旦中国代驾市场培育起来,要比韩国大得多。

分析两个数据,一方面国内市场还是蓝海,竞争虽然激烈,但后进者仍有机会;另一方面,从快的的角度来看,虽然一直做出行行业,但也面临着全新的市场,此前打车领域的相关积累此时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就现阶段观察,虽然宣布开始业务,但代驾业务目前产品尚未上线,产品优先级无法考量,尚未出师就显得并不乐观。

“得司机者得天下”,代驾与打车软件毫无疑问对司机要做足功夫。快的目前的司机端资源更多是出租车司机和专车车主,出租车司机做代驾明显不用考虑,而专车司机也是依附现有租赁公司业务,再跑去做代驾也是分身乏术。快的如果想要迅速抢占市场,就需要拿出当年做打车软件的二次创业的精神头,去挖掘更多代驾司机,这就相当于要重新走e代驾等先行者的老路。

当然,代驾市场的巨大潜力值得快的一试,但有钱任性往往在垂直领域面前并不是常规玩法那样简单,毕竟用户、司机和市场特性都不同。事实上,国内大平台也并非没有介入的案例,58同城也想在代驾业务分一杯羹,并加大补贴与市场推广力度,但结果发现靠这些并不能动摇行业根本的格局,结果就是58同城选择了退让,选择了投资2000万入股的方式并将自身原有代驾业务并入e代驾。

笔者认为,首先大部分出租车、专车以及拼车用户不拥有车辆,而有代驾需求的用户自身拥有车辆,有车一族不差钱儿,需要的是更好的服务和安全保障,所以滴滴快的此前积累的用户和司机数据意义不大。

其次在代驾行业中,价格只是影响用户选择很小一部分原因,红包补贴在使用场景更具象的代驾面前就无法持续拥有以往的魔力,价格杠杆的优势再代驾领域很难释放,快的的推广经验很难改变用户习惯。

最后,正因为代驾用户看重的是安全与体验,对于服务的品牌认知更为理性,先入为主的品牌形象在代驾领域要更凸显,由此就必须提升司机的服务质量与收入,这不是以往去司机之家、出租车公司去地推那样的跑马圈地,而是精耕细作。

虽然现在不能断定快的玩代驾的结果,但可以预见的是将快的的未来押在代驾领域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尝试,在专车服务市场还不明朗、政策警报没有解除的时候,再另起炉灶做代驾如何倾斜资源和资金,都是未知数。

可以说,代驾业务的护城河宽度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先行者积累多年铸就的,换个角度去看,也是快的这样后进者自身暴露出的问题间接导致的。抓代驾这根稻草,快的极有可能重蹈覆辙,陷入再次的尴尬宿命。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197.shtm
299  Local / 媒体 / 尼泊尔地震:科技搭起生命线 on: April 28, 2015, 07:56:52 AM
上周六发生在尼泊尔的大地震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目前已经引发了大量人员的伤亡。由于尼泊尔受灾人数众多,灾区电话通讯受阻,互联网巨擘谷歌及社交网站Facebook(脸谱网)的寻人服务可以说派上了大用场,此外,灾难发生后,腾讯、百度、去哪儿等公司也都第一时间启动了救灾计划。

在地震发生后,如果有亲友在尼泊尔地区,人们或许可以尝试谷歌和FACEBOOK新推出的“找人”功能。 Facebook公司即时推出了“地震安全检查”功能,这项功能够提醒身在尼泊尔的幸存者发帖,向朋友报告最新情况,这也将大大宽慰那些为遭遇尼泊尔地震而日夜牵挂的心灵。

与此同时,谷歌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谷歌的找人功能同样可以帮助人们找寻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的消息。谷歌的新工具可以收集到应急响应器的信息,从而便于人们发布失踪或已找到亲人的相关详情。这一结果主要依赖可搜索的网络数据库。用户通过谷歌寻人功能,可以发布寻找目标人选的信息,也可以跟其他人分享一些寻人信息。

但是谷歌指出,他们不会对平台上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或认证。如果人们想了解更权威准确的信息,需要和大使馆人员取得联系 。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写道:“我们为尼泊尔震区的人们开启了Safety Check的功能。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能让你的家人、朋友知道你没事。如果你正处在震区,你将收到一条慰问你是否安全、以及你是否想了解你任何一位朋友状况的信息。当发生灾难的时候,人们必须要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是否安全。这些时候,联系真的非常重要。我的想法是,能跟任何一个在这场悲剧现场中的人联系上。”

除了谷歌和FACEBOOK,主要市场在亚洲的手机聊天工具Viber宣布,将向尼泊尔用户提供免费的拨打海外和国内电话的服务。

周日,Viber在Facebook官方账号上宣布,提供拨打座机和手机的ViberOut服务,已经免费向尼泊尔用户提供,可以免费拨打全球电话(不仅仅包括Viber用户)。该公司也表示,目前正在加紧开放全球Viber用户,免费拨打尼泊尔的座机手机。据报道,2013年,菲律宾遭遇海燕飓风袭击,Viber也曾经提供免费拨打电话的服务。

除了国际互联网公司反应迅速,即时提供各种服务救援尼泊尔受灾人员,腾讯、百度等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尼泊尔地震救灾。灾难发生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第一时间启动救灾计划,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国内知名灾难救援机构,向包括西藏、尼泊尔等地区的灾区受灾民众捐赠人民币200万元,用于紧急救灾。

去哪儿网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响应机制,向尼泊尔、中国西藏等灾民捐赠20万人民币用于紧急救灾。地震发生后,去哪儿网通过短信等多种渠道对购买去尼泊尔旅行机票的旅客进行安全提醒,并紧急通知机票代理商,确保及时为受影响的旅客做好退改签服务。

百度公司迅速启动紧急救援响应机制,百度基金会通过联合国驻尼泊尔协调机构资助的2支国际救援行组织已经在尼泊尔地震区域展开救援行动,这也是最早进驻尼泊尔地震灾区的救援组织之一。

在此次尼泊尔地震的救援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发挥了必不可缺的作用。目前看来互联网公司救援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信息联络: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进行网络寻人、获取震区信息等;二、捐款:互联网公司自身的捐款救助,也可提供网络捐款的渠道;三、电商物流与救援队等专项服务。

编译 谭笑

原文链接

http://www.engadget.com/2015/04/25/nepal-earthquake-internet-efforts/?ncid=txtlnkusaolp00000589&utm_source=tuicool

300  Local / 媒体 / 中国人离自己的“Kindle”还有多远? on: April 28, 2015, 07:55:36 AM
日前,已在移动阅读领域耕耘6年的掌阅科技称,未来3年内投入10亿元采购图书版权,已经投入上亿元研发硬件产品,最快将于今年6月上市。

掌阅为何要砸重金研发电子阅读器

目前网上质疑声很多,有人甚至调侃掌阅是不是钱太多了没地方花了?的确,从电子书的替代品层面来看,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市场份额远不如以前;再分析掌阅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亚马逊Kindle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头号劲敌。国内的小伙伴如汉王和盛大等这些先驱者在电子阅读器上也是经营惨淡。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掌阅选择投入重金研发电子书阅读器的确有些冒险,但是我看好掌阅。掌阅瞄准的是更长远的市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希望手里捧着的不是KINDLE,而是一本国产的,有更好阅读体验的电子书。

Kindle的成功模式不可复制,掌阅的自信来自哪里

亚马逊的Kindle可谓电子书的成功典范,成功秘诀在于亚马逊在强大的平台服务、过硬的硬件生产,丰富的内容提供,以及其构建的优势网络运营(北美市场)。

在我看来,掌阅的自信来自以下三点:

首先,掌阅的自信首先来自于它的用户。掌阅的背后是中国4.8亿的用户和1500万日活跃用户。掌阅IReader APP在安卓手机阅读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接近30%,以明显的优势占据着市场的第一,同时60%的国产手机都有绑定掌阅的IReader阅读器。

其次,这份自信还来自于掌阅丰富的内容资源。掌阅的原创小说 资源丰富,更新及时,不论是追书还是淘书都能基本满足读者要求。并且精品图书、多样性体验阅读仍然在持续发力,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明显的进步。而未来3年内投入10亿元采购图书版权的宏远计划,可见其对内容资源的重视。同时掌阅出版的正版电子图书大多在200阅饼(2元人民币),可谓薄利多销。

再次,掌阅有着很好的硬件研发技术的积累。掌阅这次不打无准备之仗:早些时候,掌阅就在Yota Phone手机及最新发布的华为P8手机第二屏InkCase,的研发中投入了技术力量进行合作。电子墨水屏是电子书最重要的部件,掌阅在技术上的积累对其自主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掌阅看中的是更长远的市场。此前乐视为了推广其业务,也研发了乐视手机。以硬件为突破口抢占用户市场的做法已经屡见不鲜。目前,掌阅在电子书阅读器的软件方面已经占得先机,为了扩大用户,硬件的投入无疑是下一个选择。正如掌阅科技CEO成湘均说的“哪怕有一个用户想用我也会做。”我认为,掌阅目前并不在乎硬件赚钱与否,而更看重用户的需求,毕竟抓住用户才是其发展的最大源动力。

掌阅选的这条路好不好走

如手机一样,电子书阅读器第一要关注的是可用性。电子墨水屏能给读者与纸质图书近乎相同的体验,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电子墨水屏跟手机的LCD屏相比显得有些太脆弱,目前市场上电子书也多是在E-ink屏幕上出现问题。同样,电子墨水屏与手机LCD屏相比,电子墨水屏刷新率较低,在翻页的时候闪屏似乎无法避免。如何在硬件上提高电子书阅读器的用户体验,解决屏幕脆弱和闪屏的问题,这是未来掌阅面临的第一只拦路虎。

Yota Phone的出现将成为掌阅的第二只拦路虎。Yota Phone给手机的硬件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双屏兼于一身,将电子书阅读器所特有的屏幕作为手机LCD屏幕的补充,手机电子书都可以有。Yata不是第一个,伴随华为P8一同发布的还有E-ink case手机背壳,我认为类似的手机配件会越来越多,手机与电子书阅读器的融合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不单单是对掌阅电子阅读器的挑战,同样是整个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共同面对的挑战。

第三只拦路虎就是系统的开放性问题。手机作为电子书的载体会给用户带来很多干扰,诸如微信等,电子书阅读器可以让用户更专心地读一本书,但是用户在读书的时候同样可能会有其他的需求,电子书阅读器是选择如Kindle一样封闭的系统还是选择如Android类似开放的系统,同样是一种取舍。

第四只拦路虎其实是用户的阅读习惯。目前国人普遍不是很爱读书,在从数据上看甚至有些可怜。此外,国内大多数读者对图书的选择更偏于“快餐”。在改变国人阅读习惯上,掌阅任重道远,这也同样是整个电子书行业面临的问题。

辰羿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200.shtm
Page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89 »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9 | SMF © 2006-2009,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