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特币诞生以来,不断有新的数字货字货币被不断的创造出来。一般这些数字货币都被冠以“山寨币(AltCoin)”的称号,而其中知名度与认可度最高的当属莱特币。
莱特币自创立之初,就试图让自己与比特币保持密切的关系,市场中流传着“比特金,莱特银,无限铜”这样的口号,在经过几轮数字货币的洗盘之后,莱特币的单价,也一度成为仅次于比特币第二高的数字货币。
莱特币的创始人Charlie Lee,日前,针对莱特币新logo的分歧时提到,把莱特币作为银,这个理论,并不是后来才想到的,而是莱特币存在的理由。
莱特币的价格走势,也很大程度依赖着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抛弃价格因素,莱特币较之于比特币,是否真像……尚未被法币取代之前,如同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关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金属物理货币时期,会出现金银共存的局面?
追溯货币史的话,中国古代,最早的黄金货币出现在战国,楚国的爱金,就是最早的固定规格的金属铸币。而白银货币,也刚好出现在战国,1974年,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银贝四枚。
公元前3000年,黄金在埃及成为计算货币,白银则流通与亚美索不达米亚(金银在此时都是计算货币,而非支付货币)。而后,金银作为支付货币,在希腊被使用并发扬光大。
由此可见,金和银,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共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金属货币虽然相比贝壳等其他货币有着诸多优势,比如说可铸造、易分、保存方便等。
但是,单一金属货币在物理货币时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金属货币本身有两个特质:
1.自身密度大
2.在流通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体积(比如你就没见过0.000x克的金币)。
这两个特质意味着,如果选择单一金属货币的话,会面临两难的抉择:
如果单位购买力过小,那么无法支付单位价值大的商品(买个钻戒,用1吨的铜币?);
如果单位购买力过大,那么无法支付那些单位价值小的商品(比如购买一斤大米,可能只需要0.0000X克的金币,这在使用过程中,根本不可能行得通)。
所以,行得通方案就是,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货币。这几种金属货币之间,保持XX进制的汇率关系,而黄金和白银,由于其产量稳定且稀有(并且黄金和白银产量比相对稳定),分布范围广,化学性能稳定,在世界发展中,不约而同地一起成为了货币。
古希腊克雷斯就创造了一种复本位制度。包括一个银币达代尔(10.89克)和一个金币达代尔(8.17克),这两种货币间的汇率是1:10,按重量计,黄金和白银这两种规格的金属货币,比值固定在了1:13.33。
因此在物理货币时期,黄金和白银之间是以互补为主关系出现,竞争关系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当然竞争关系是存在,如果金银之间储量的比例出现了波动,那么必然会带来竞争,但是总的来说,竞争并不明显)
(另外,复本位阶段,如果政府制定的金银兑换比例,与市场比例不符,也会出现货币黑市)
以金银本位为支撑的汇兑本位出现,金属货币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有所缓解。以金银为支撑,用纸币甚至是电子数据交易,显然在便捷性和可分割性上是有质的飞跃。
这时候,金银在流通环节的本质差异,可以说是非常小(因为间接流通),单一金属货币,变得在理论上切实可行。金银之间的竞争关系,开始体现出来。
甚至可以猜想一下,假设汇兑本位继续走下去,金银之间,会不会只有一种货币走下去呢?可惜的是,在1973年后,金银汇兑本位制正式宣告灭亡,政府终于可以没有约束的大肆印钞了。而我们也无法见证,金银汇兑本位的对决结果。
在数字货币领域,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物理货币”时期,不会出现上述所提到的单一金属货币所带来的缺陷。1BTC可以分成10^8份(也就是10^8聪),而就算把所有BTC全部聚集起来,一个U盘也能轻松容下。可以说,在数字世界里,彻底摆脱了物质货币所带来的枷锁。
数字货币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汇兑本位”时代,因为他们既是货币、也是(记账)数据,没有了金银等金属货币的漫长竞争,一开始就进入到“白热化”的竞争时代。
回到开头所提出的问题。金银二元本位的存在的原因,是由于金属货币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使得金银之间,在已有的物理货币史中,总体上,保持一种互补关系。而在金银汇兑时期,由于政府干预等原因,激烈的竞争阶段,并没有机会出现。
而在数字货币中,一开始就进入到了“汇兑本位”时期,相互之间必然是激烈的竞争关系。
因此,莱特币应当称之为“数字汇兑白银”,比特币和其他所有的数字货币的竞争关系,就仅仅是互相取代、最终一家通吃的关系。
如果莱特币的支持者认为,莱特币是属于物理货币时期,和比特币总体上保持互补关系,那么我想,
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引申阅读:《数学货币的残酷竞争》)
而如果他们认为,莱特币与比特币,是汇兑本位的(记账)竞争关系,那么,大多数喊出“比特金、莱特银”的人,都需要好好考虑下,自己这句话的背后,到底是怎么意思。
摘自:
巴比特资讯·专栏作者:@晚甘侯siri 编辑:bitPaul